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素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包括通过素描的基本理论和写生两个板块,以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对象的能力。
一、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影响
传统基础教学的实施重在“以技入道”,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其结果是花了很大精力训练出来的学生,虽然能“画得准画得像,有立体感,并有一定的技术”,但是却普遍缺乏艺术的表现力,面对客观物象,不会提取和选择、不会抽象和变化,画出的东西总是停留在模拟对象、再现对象的层次,没有创造和创新。
(二)教学大纲的陈旧
教学大纲的陈旧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在这一体系下,教师只是兜售正确答案的工具。没能通过提出问题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变换,促进学生对艺术方方面面问题的理解、思考和各种潜在能力协调发展,而学生也不敢正视个人的感受,导致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狭窄,最终导致创造力的丧失。
二、实践中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明确学生研究方向
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传统的素描教学,还是现代的多元化素描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关于素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变的。首先是对形体结构的研究。如果我们不了解结构,就不可能正确地表现出形体。其次是体积空间的塑造。俄国画家赫拉柏科夫斯基认为:“要善于在两度平面上把三度空间的物体再现得突出,有体积感和空间感。这也就是整个造型艺术的基础。”各种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再次是特征的表现。在作画时,要捕捉对象的形体特征。画人像必须抓住每个人的特征,画谁像谁,关键在于把握住对象各部分的形置关系、大小比例关系。无论画什么,必须表现出此种物质所特有的质感。
(二)通过课题辅助大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综合性训练,单位课程内解决的问题太多,学生反而不明白自己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加上片面追求作业的完整,使学生常常陷入麻木、盲目的惯性的状态,课程与课程之间只不过是量的重复。而单位课程内,课题明确,阶段性课程教学内容呈递进关系的教学方式,通过课题的转换,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通过教学时间的限制,促使学生的感官进入高度积极主动、敏感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不同的训练过程的体验中去,以求得智能、体能、技能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式应推陈出新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明确方法。首先分阶段、分目标实行基础教学。即:明确教学总目标,设计课程阶段目标,大胆调整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把技法和题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素描训练目标设置内容次序,在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课题,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实行素描教学。其次是传统和现代表现技法相结合施行基础教学。教师在实施传统的写实画法教学的同时,必须大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提倡学生对物象进行变化和重组,鼓励他们积极而主动地运用构成中的重构原理,从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素描潜能,从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决定正确的表现。具体可分为三个方式:一是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整体观察应包括两部分,即观察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过程是观察的角度从何处着眼,结果是形成对形象的认识,产生艺术表现的构思、设想和追求目标。二是变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为形体、结构的观察。这样说也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为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出它本身的光彩。三是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立体观察的特点是以几何形的观念概括认识对象,构思立体的形象和画面,以形体的空间位置来认识人体动态和画面深度。
3.教学模式切忌“拼凑”。 所谓的“渐进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拼凑式”教学,对整个素描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阶段人物素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抒发作者情感、传达对象精神,技术是为艺术而存在,手段是为目的而备。由此使学生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原有的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渐进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将人体与动态练习列为人物素描教学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人有一个整体的多方位的认识。这一变化看似简单,但实富挑战性,若能如此去做,学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尽会大变,创作也会出现新的面貌。
4.加强慢写训练。在表现对象形态方面,慢写所致力的是客观对象最具本质特征的东西,它的表现相对显得更凝炼概括,而长期作业对对象的表现则更完整、丰富。二者相比较,慢写的画面效果是保持并强调了客观对象的生动可感性,不像长期作业易于出现自然主义倾向。慢写挖掘得比较深入、具体,而速写则相对显得更简略、明快。当然,慢写不仅是作为一种有别于长期作业与速写的表现方法来进行练习的,用以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和艺术概括能力的,同时它在训练形象记忆力、想象创造力等方面也都起着相当独特的作用。
在上个世纪之初,西方的素描教学采用的就是将具像作为写生,这是素描教学的最为基础的程序,从此以后,这种由西方引进的素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至今。它注重于画法的整体性,它将透视学和解剖学融入描绘艺术之中。在我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显示出一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弊病,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依然表现得我行我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素描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素描教学在我国可以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其真正的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则可以追溯到时期。而随着我国近现代西式艺术教育理念的引进,并由我国部分学者如等等对于西学方式的推荐提倡,则使得我国的素描教学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素描艺术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在政治方式的因素,使得我国在对苏联艺术方式进行引进之后,以契斯恰柯夫为首的素描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一个时期写实主义素描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中,其非常注重对于绘画技巧的教学,其表现在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等等,并且其也还与此同时非常注重学生在素描创意方面的能力训练,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同我国目前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新性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素描仅仅是我们在实际素描过程中训练造型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且其需要同艺术创新设计课程来说需要以分离的方式进行。而通过我们对我国当前高校中素描教学的观察则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方法上都没有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引起应用的重视,而在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也不能够将学科方面应有的知识同学生自身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课程结构方面,其也仅仅满足于自身学科的发展以及独立性,使其不能够同美术之外的课程进行良好的融会贯通,这对于素描这门课程的综合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影响。而从我国素描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可以看到,我国由于独特的文化以及以往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思想层面上较易受到极端主义的思想,在文艺作品创作方面往往会过分的强调形式上、内容上的突出性以及政治性,并且在艺术作品的主题方面也较为倾向于绘制具有宣传主题以及情节性特点的画作。而经过时间看来,这种非常偏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素描造型塑造方面是具有较为严重缺陷的,且从我国当前素描教学的情况中看来也可以看到我国当今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还是目的上都较为落后,且对于素描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同我国其它学科目前所号召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课程设置方式过于单一、课程内容重复性较为严重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非常大的对我国素描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影响。
二、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式
(一)开展实验性教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
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教育;素描;教学改革;新常态;创新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之后的美术界,以徐悲鸿等大师为代表,创建了素描教学体系,对日后中国的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中国高校艺术教育中,素描教学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它旨在通过基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具备一个美术专业学生应有的专业素质。然而,目前高校的素描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校素描教育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素描教育过分要求政治意识形态,要求作品表现出很高的政治思想性或教育意义,导致一些素描课程过于刻板,无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其次,课程设置重复化现象严重,很多课程缺少特色,大多是对于素描进行概述性的讲解,缺少创新性。最后,很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素描教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是素描除了是一种造型手段外,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想的表达,而不是简单地传授技艺。这些问题正是我国目前高校素描教学所面临的瓶颈,只有全面推进高校素描教学的模式创新和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模式创新
从高校素描教学本身来讲,应该对其进行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方法论上的创新和尝试实验性教学。
(一)创新方法论
教学方法论上的创新,首先就是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随着传统艺术时代的终结,现代艺术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色彩,个性的自由表达成了很多艺术创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艺术受众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并且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艺术创作需要更加鲜明的特色。因此,在高校素描教学中,需要具有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自主性,激发学生的灵感。素描艺术对外具有很宽广的外延性,对内则具有丰富的内感性,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的范式,而应该成为启发学生创作的契机。其次,教学方法论上的创新还需要教学观念上的转变。随着学科的细分,素描也出现了不同的划分,主要分为“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前者主要是一种绘画的表现手法,多采用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块面绘画方法,进行线条的勾勒,通过景深和光线呈现事物。而后者更注重对事物的还原,并且勾勒出事物的隐形结构,为设计提供参考。然而,无论是绘画素描还是设计素描,都与传统的教学相差无几,这就要求高校的素描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从而促进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
(二)实验性教学
高校素描教学的模式创新需要进行实验性教学。高校的美术艺术教学中所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绘画手段、造型理念、创作手段等方面,这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组成了素描教学的课程设置。实验性教学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在绘画手段上,教学应该注重作品的构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画面,使得构图更加合理。无论是点、线、面的组合,还是明暗的对比都应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和抽象思维,教授学生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和透视原理,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造型理念上,应该懂得因材施教,与时俱进。造型在素描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在造型理念的塑造上,教师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及时引进新的素描观念和著名的绘画流派,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素材。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创作天分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才能获得具有自身特色的造型理念。最后,在创作手段上,教学中应学会适当突破。素描的基本工具是笔和纸,传统的素描课只有这两种工具,学生通过素材进行表现上的空间极为有限,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绘画工具,使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素描创作。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将色彩、国画等元素引入素描的创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体验不同材质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丰富绘画语言。
三、高校素描教学的改革路径
高校素描教学除了需要从课堂教育本身入手,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外,还需要从整个教育体制出发进行素描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一)注重艺术创作,提升思想深度
素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手法,而更应称为艺术创作。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和艺术史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文明的推进和文化的发展,素描传承着人类的精神文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素描教学不仅是在传授一种绘画手段与方法,而且是在培养一种艺术思维与素养。因此,在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增强思想认知,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素描的思想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升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艺术思想。
(二)改革教学体系,精化授课内容
在传统教学阶段,素描大多着眼于通识性教育,属于比较基础的阶段,教学上也比较粗放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艺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的素描通识性教育需要逐步向更专业、更细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只通过素描进行写实与再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高校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针对性的素描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更加适应艺术发展和艺术市场变化的需要。在改革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注意精化授课内容。素描的历史十分久远,优秀的作品与流派也十分繁多,这些既是一种艺术传承,也是对于前辈的学习与借鉴。大师们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他们的智慧和感受,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思想深度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学习这些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创作,也可以将传统的手法发扬光大。但是面对这些大师与作品时,高校的素描课程内容应该学会取舍,懂得如何精化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教学体系的改革中根据不同美术方向的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授课内容,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素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场所上。高校的素描教学虽然属于基础性教育,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素描的学习是为了获得一种绘画手段,因此素描教学的实践性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大多是课堂教育,即老师讲课,学生被动式地接受,以学会创作的基本技法为目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的创造空间和实践空间极为有限,很多人在素描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多,而动手创作的时间却比较少,面对自然景物和实际创作时,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高校素描教学改革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增加实践环节,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中进行练习与创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尽快掌握素描的基本记忆,培养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也能更快地适应创作的需要。
(四)拓宽专业领域,鼓励科研项目
素描的教育需要更加精细化,这就需要高校在相关方面的科研项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素描在整个现代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艺术本身来讲,它传达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讲,素描技法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间传播,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素描的内涵得到了发展与扩充,专业领域更加广泛,这些都需要适时地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素描技法的发展,拓宽素描教学的专业领域。同时,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钻研,科研项目可以为素描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非常有利的契机,无论是高校、教育部门还是教师、学生自身都要重视科研项目,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高校素描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从课堂内部来讲,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懂得挖掘学生的创作个性,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为素描教学引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探索实验性教学,在绘画手段、造型理念、创作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要从宏观角度进行改革,更加注重艺术创作、改革教育体系、探索教学方法、做好科研工作,以此推进高校素描教学的发展。相信,随着各方面的逐步完善,高校素描教育创新与改革必然会克服当前的困难,逐步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健亲.素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2]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3]周至禹.现代素描随想[J].美术研究,1994,(04).
【关键词】素描教学;当代性;创造性思维;创新
1、当前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素描过分注重绘画技法,表现题材过于单一等。在对当前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现状和对效果及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现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在课程内容上不能将学科知识与个人的知识结合;在课程结构上坚持学科本位,不易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无法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2、能否适应现代素描教学的要求
通过对国内外素描教学模式比较分析来看,与传统模式强调理性的学科概念、原理相比,国外模式则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强调绘画过程与感性认识过程的统一。比起传统模式课程内容的严谨有序,国外模式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国外模式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也比传统模式更具可操作性。国外模式虽然在体系上不如传统模式严密,但它将心理学与绘画相结合,因此更为人性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素描教学作为各大美术院校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其创新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文化形态多元化的影响,当代艺术的冲击和设计意识的介入,中国文化和艺术状态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更替,例如,印象主义把物体加以分析,立体主义使物体肢解,抽象则置物质体形态于不顾。如在绘画上,康定斯基的作品在其形式上除了“点、线、面”三要素,无不以抨击传统绘画的模式,在观念上其更着重强调“精神”。各种设计意识如组合意识、抽象意识、符号意识、转换意识等的介入要求我们对素描教学进行创新。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功底。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不同,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
3、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当代性
对于这种种状况,国内高校相关的美术教育专家在关于当代艺术教学探讨中也引发了的当代素描教学思考,如对美术学院功能的重新理解,表达了这样一种关于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设想:各个自由创作系的学生,同样可以在跨学科的范围内,用艺术的信念来学习其它的专业和从事其它职业,对素描学科课程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辩证关系的的再认识,促使我们意识到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模式,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素描历来被认为是绘画乃至整个造型艺术领域中的基础性课题,它包含的含义在以往一方面被无限扩大,另一方面又被狭隘地理解和执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参考同行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素描教学模式创新尝试,且称之为实验性教学,包括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目前各种素描教学创新模式尝试已在我国各大高校活跃开展,包括造型(美术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探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在不改变艺术本质的前提下, 对视觉语言进行重新探索, 试图建构新的审美判断和价值标准。传统素描语言在当下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中赋予时代的精神和现实意义, 素描教学与诸学科的交融,其本体的涵义在学术上的理解已经超过以前的范围, 这一变化给艺术专业教学和学术创作带来的突出影响是在传统教学中的规则和定理越来越相对化, 在艺术研究创作中表现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 在印象派以前再现艺术的功能性和技法上的模仿的目的性有所转移。。素描历来被认为是绘画乃至整个造型艺术领域中的基础性课题,它包含了除色彩外的任何因素;但另一方面对基础的理解却又通常把素描当成了进行其他的艺术形式的“手段”,甚至是“早期阶段”,这种把素描当成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的说法恰恰是否定了素描的价值,这一学科地位是否有待于重新认识?以及由此生发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问题。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等国外课程的影响和引进,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出现“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等新型教学方案,使得传统单一的“全因素素描”逐渐走向多样性,如结构素描、意象素描、新概念素描、表现素描、创意素描、超级写实主义、联想素描、构成素描等,名称繁多只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无疑对我们的高校素描教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4、素描教学创新方法论
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观的不断变化, 我们应当在素描教学中进一步要求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并使其成为素描教学改革的焦点。面对外延宽广内涵丰厚的素描艺术,我们没有理由把素描教学局限于某种形式的规定之中来运作,扼制学生具有个性的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表现, 而使教学纳入“ 技术”范畴。在现在教学中有种现象尤为值得注意, 这就是随着艺术设计学从绘画中分离出来,专业教学内容丰富了, 基础素描教学也有了“ 对口” 的变化, 即所谓“ 绘画素描” 和“ 设计素描” 之分, 绘画素描分为西画素描明暗块面表现方法和国画式素描线或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而设计素描则是以线为主并要求画出对象隐形结构的一种表现方法。作为不同素描教学的规范,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新的范式化的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的理念并无多大区别,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素描教学和实践创作,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素描教学发展趋势,从文化 历史背景。技术,概念等层面展开分析。意在思考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向和价值,并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著《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2]范迪安著《国际当代素描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表现意识
国内素描教育从二十世纪中期就逐渐坚持苏联契斯恰可夫教学系统,其对国内现实主义绘画的进步以及有关教育活动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为培育国内大量水平高、具备实力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最近一段时间,美术逐渐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走势,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育也在现实情况的变革中得到健全以及发展。但是其还是出现相应的不足。其一般展现在在:1)技能培训以及创作活动不相符合,大部素描水平很高的学生远离了模特就无法开展后续的创作。2)公式化以及简单化,在学生素描的时候对外部对象真实性展现的实力很高,但是其画面效果逐渐被固定化,此外表现方式基本上上一模一样,并没有关注到创新性观念的使用,在目前的教育中,学生更加重了主体浅层的真实,但是却丢失了本身对事物的特殊的个人感悟。3)教学中老师无法发挥自身的影响,缺乏体系化的教学。怎样从本质上提升以及促进学生基础素描教学,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式,怎样让造型观念艺术要求、表现方式等部分都得到明显训练?就是基础素描教学需要马上处理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需要关注下面几个部分:
一、素描基础训练必须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素描就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前提,也是美术专业的必须掌握的课程,然而上述前提必须是完善的属于本质的、本体性的东西。其不单单是构图造型,明暗本质、主次虚实等观念以及主要技术的培训。更关键的就是对想象力以及创新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的的利用素描训练提升思维水平。[1]22-23然而现在国内高校素描课好像被划分成细小的专业,设置不一样的对口素描,比如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工艺等等众多不同的素描教学课程。虽然表面上有差异,但是本质上就是在素描范围中衍生出来的,换句话说素描就是训练的所有内容,其还包含以上各专业所指出的内容组成艺术因素。众多艺术家早最初接受培训也需要完善的,如此才可以依照本身对物象的感悟而挑选使用合适的造型方式,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现创造出种类多样的、特点明显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关注到素描基础训练的强化,并不能将个人限制在比较狭窄的地方,此外在基础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度重视专业性。共同基础是将基础内容限制在比较小的范畴内,其并不符合不美术多层次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综合水平,因此在教学早期就需要格外关注基础素描训练的开展。
二、注意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们通常在素描教学中过于重视全面展现主体且没有关注到学生创新观念的发展。其中创造观念的提升需要依靠多种专业课的长久学习,以及素描基础教学的早期发展。因此教师在素描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指引学生,全面开启以及激发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勇于想象、持续探究。第一,素描教学中要善于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就是作者对艺术的感悟就是全面的使用了美术法则、展现个性就是表明独特,但是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因此创造不需要精准的,精准就是相对的,生动比精准更加珍贵,更能表现出价值。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展现出明显的自由环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位于比较开放性的局面。重视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感悟以及独有的想法,让学自身个性特色在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展现以及激发。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他们的作品展现出各自的特色。让作品展现出独有的个人魅力。第二,素描培训的观念要持续扩充,使用多种模式开展进训练,其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关注下面的方式:1、重组训练随便放置部分静物道具或人物造型,依照画面不同的构图再次组建全新的组合,画面的自在灵活的构图方式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画面效果。2、转换视觉空间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特定物体后,在特定位置把物体各个层面、各个方位展现出来,上述方式和照实物写生的方式有所差异,其可以加快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创新力。3、默写练习其是将日常中所了解到的或经历过的现实物象生活场合以及外部景象等用记忆的方式将其再次展现在意识,其在思维筛选之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上述培训可以加快学生产生形象记忆水平和形象空间想象实力。4、创作练习通常对学生开展部分命题创作或随意创作,全面发觉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彰显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此外便于了解多种工具和材料,从多种材料的试验以及使用始终中得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三、注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传统素描教学中素描就是画家基本功,其作用经常被夸大,导致目前对画家的培训就变成标准素描训练,在教学中素描逐渐丧失了身为艺术方式以及艺术语言的价值。实际上素描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次才是目前主要的艺术语言。素描是展现画家个人审美水平的最佳方式,素描语言表示使用点线面、明暗、空间、虚实等造型元素来展现主体。比如文学用词语创作、音乐使用音符谱曲。上述造型元素也许是具象的、也许是抽象的。只有在上述元素体现一定价值的时候,才可以展现出美感,也就是说美是上述造型元素所展现出的作者自身审美。目前的素描语言,其审美特点因画家对造型元素的不同使用而表现出明显的特色以及个性。我们从众多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素描并非简单的造型方式,其不是单纯地描绘之所见,素描就是画家思维意识的物化。所以现代素描教学需要去除从基础到基础、从技能到技能的无意义循环。素描需要具备个性审美以及艺术表现力。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不只要传播技能,也需要依照学生自身差异去挑选合适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个人潜力,只有如此才可以培育出综合素养高的艺术人才。
四、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素描课程中的主要训练方式,这种训练在教学上要时刻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且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复杂的学生、参差不齐的从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示范、讲解、指导中更加小心谨慎,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学生进行讲解、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拔高,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认真负责,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素描课的实践训练中有别于其余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也就是所谓的做范画,等教师示范后然后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更加敏锐的观察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以此来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和心态,并且针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有把握、学习的教好的地方也是进行巩固和加深。同时,在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这些比较难的课程里,便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吗,在素描技法和素描情感上要求学生认真的去表达,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去尽情的疏放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例如在绘画风景、场景空间等等这些室外的场景中,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空间中把握情感和能力,由于室外的环境导致学生容易放松和玩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的督促和严格的管理,把学生抓住、抓牢,要求学生把一种风景速写进行分步骤的完成,从起稿、定稿、上色、直至完结都需要学生不断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紧密沟通,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卢钢强.基础素描教学方法初探——素描教具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20)
[2]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
[3]张浩.对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4]王英伟.基础素描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何谓素描[J].大众文艺.2012(19)
[5]蓝法勤.技术还是思维——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对写生对象有很强的依赖,学生们在考上高校前往往已绘画多年,这种写生理念一时难以适应将来的动画创作,长久必缺乏创造力和失去对事物特征的敏感性,而动画设计所需要的却是擅长提炼概括的意识和夸张拟人的手法,存在较多自主创造的成分;其三,传统素描的工具主要为铅笔与纸张,而动画制作已经进入了无纸时代;其四,动画涉及角色的连贯性动态,而传统素描一般只针对静态写生。针对这几点,我们觉得动画素描教学中必须扩宽写生对象和写生手段。在写生对象上有必要涉及到各种类型,如人物、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家禽家畜、飞行动物、爬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对某些无法现场写生的事物可以通过图片、模型或者事物组合等手段来实现。譬如通过相片对海底生物进行写生,通过人头、马身、牛角、蜘蛛脚等写生来组合成怪物,安排模特重复一组连贯动态要求学生作速写训练等等。在写生手段强调概括取舍与提炼修饰,传统手绘难以表现肌理,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老师们不妨鼓励采用数码绘制,因为借助数字软件丰富的笔触和图层关系更容易实现逼真的质感和纹理。由于写生对象和训练科目的增加,教学步骤上为了避免杂乱无序可以采用针对同一组写生原型作多种有明确目的和循序渐进的作业,这样也有利于通过比较来提升绘画的理性。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上面所说,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紧扣角色造型与角色动态要点有关,不能单纯地为了素描而素描,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但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事物不同个性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力和归纳创作的能力。比如讲解人物写生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型的差别,肥胖者往往体现出善良温和、高痩者往往体现出狡诈善变;植物类型中玫瑰的个性热烈可以通过拟人化设计成泼辣妇女,而个性淡雅可变形为清新少女等等。讲解解剖知识时要重点针对影响表情、动态的骨骼肌肉,譬如下颌骨、嘴轮匝肌控制嘴的张合,眼轮匝肌控制眼睛的闭合,使学生理解人脸表情可在嘴、眼与眉毛间刻画集中。讲解全身动态时多作具有关键性、典型性姿势的速写练习,着重不同性别、年龄特征的规律性归纳,如女性膝盖一般向内紧靠而男性则向外分开。只有掌握这种处理思维去强化对象的特征才能使作品更加富有“动漫味”。
二、动画场景、道具的特点与动画素描教学设计
动画场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装饰性与注重气氛表现两方面。场景的基本造型主要体现在透视的真实合理上,而装饰性与气氛表现则需要适当的主观处理,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仅仅抱着以往的思维习惯于写实再现。在动画场景创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拍摄图片在电脑绘制合成、调节色调气氛等得到动漫趣味更强的画面,因而我们不妨加以借鉴,采用写生与有目的的选择佳作临摹或者与通过数码手段辅助进行半写生半创作的方式来在作教学练习。动画道具的特点注重其功能与设计的独特性,因而素描教学应涉及交通工具、兵器、生活用品等等多种现实存在的或不存在的类型,引导学生对道具进行适当的美化修饰,强化它的独特性和欣赏价值,研究、定义并增减它的功能,这比纯粹的写实性写生显得更有针对性。
三、结语
做学科教学体系规划,首先得分析了解教育对象。因为学科教学体系规划是以教学对象为中心,为教学对象服务的。中国各个高校的美术生在入学前,国家考试政策已经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分给他们划分出了三六九等,大体上划分成两个类别:普通高校的美术生和专业院校的美术生。整体上看,专业院校学生在入学前的专业素质、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的水平都不在同一等次,因而在各个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出现不同的定位。我们以最基础的设计素描教学来进行对比分析。众所周知,素描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不仅要解决造型基础的问题,还要解决艺术设计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其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设计素描不仅仅是艺术设计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它更能使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审美倾向,影响以后的专业学习,在整个设计人才培养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发现美术专业院校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构图方法,构成感都比较强,作业已普遍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意识。再加上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高层次要求,其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围绕艺术设计的深层面思维意识和创造观念进行系统培养,其整个教学模式也是从培养顶尖设计师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定位。这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国内几个设计学院教师设计的素描教学案例来得到验证。中央美术学院的周至禹老师从“形态”入手设计素描教学,把对象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把视点放在对形态,肌理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其课题比较好的体现了设计素描的观察、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中国美术学院的王雪青老师对设计素描教学借鉴国外教学课题,注入了很多新的教学观点,如其在对象取与舍思维处理表现上的教学方法就有很独特的见解;胡燕欣老师把设计素描课程分阶段进行,其教学带有强烈的理性成分,以线的表现,明暗的表现以及综合表现等三种思路来画素描,应用了包豪斯中的形式法则和点、线、面基本元素的原理,使设计素描教学无不体现设计、构图,构成等创作方法;周刚老师从空间入手设计素描教学,分为线形描绘阶段、空间构建阶段、空间悬体阶段、从具象到抽象阶段,其空间悬体能训练空间在大脑中的转换能力,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单德林老师的设计素描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分基础和创意两部分,基础部分为结构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创意部分为解构与重构性素描、联想与意象性素描两部分,其解构与重构是其教学的重点和特色;南京艺术学院的邬烈炎老师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写生和变化,写生注重培养观察、体验、分析、表达的能力,变化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是一种过程性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我们再对比一下普通院校设计素描教学的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手段等教学设计都远远跟不上专业院校的步伐,很多非常好的教学方案,到了普通院校根本就推行不了。专业性学术性越高,学生越是听不懂也越不理解。原因非常简单,普通院校刚入学的一年级美术生,他们在形体的比例、立体造型、深入刻画等最基础造型能力方面都出现明显不足,有的连形体都画不准,更不用谈画面构成美感和设计意识之类的深一层艺术问题了。再加上许多学生报考本专业的意愿和兴趣普遍不强,如强行推行专业院校那一套教学模式,反而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手段等教学培养方案定制时,只能从学校自身发展方向出发,从每一年级,每一班级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出发,来定位其教学模式。通过对多个普通院校的教学进度表的统计对比上来看,其安排在设计素描教学课程的时间普遍较少,基本上在基础造型这一块会花掉一半左右的时间进行补习教学,再有选择性地从各个专业方向要求进行训练,教学中多以造型基础和素描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线,兼顾地融入少部分设计观念和美感意识进行安排。虽然在艺术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层次上比不上专业院校,但却也符合自身的教学需求。
2以专业方向来定位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
各个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素描的教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具体的教学模式选择上,应采用点对点,不同专业方向区别训练进行定位。因此,教师在设计素描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形成正确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模式,引导其适应今后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发展。在对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方案设计前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位问题:
2.1在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路定位
首先我们要区分美术学与设计专业这两个大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截然不同,即搞清我们是要培养一名画家还是培养一名设计专业人才。作为美术学专业方向,其素描注重在对形体的体积感、分量感、画面的空间感、虚实主次关系的处理,以及光影与调子的全因素把握,目的是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做好技术准备。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不仅要解决造型基础的问题,更还要解决艺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的问题。同时艺术设计各个专业的方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其教学的导向也要区分对待。
2.2观察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培养
各个专业的视觉关注点和思考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区分对待,往各自的专业方向发展。例如,视觉传达专业之类平面设计方向的设计素描在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关注的是物体的外形、特征、表象以及画面的构成问题,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的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教学应从观察视角入手,重在提高学生对空间结构和形态构造的敏感度;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要注重把素描与生产设计有机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服务工业生产。在全方位解构对象,在分析物体的内外部构造的素描训练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
2.3绘画内容与表现对象的选择
绘画内容的选择也是各个专业教学方案最大的不同,因为对象给绘画者提供的是最直接、最直观地信息,它会影响绘画者后面的表现和创作。教师在绘画对象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作业要求和表现效果的不同需求区分对待。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把与本专业有关的对象都放在基础训练当中,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多以装饰性的物品进行搭配,环境设计专业以空间场景表现为主,而产品设计表现对象主要选择各种复杂物品让学生完成对其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理解和分析。
2.4分阶段与分专业的技能技巧训练
在具体的在教学步骤上,采用分阶段训练。每一个阶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设计思维的培养从无到有,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设计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都有其作用和意义。在对各个专业方向设计素描的技能技巧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严格的透视法则和传统固定常规的造型模式,让学生明确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丰富各种艺术手法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扭曲、平面化、夸张、装饰、解构、重组等艺术手法处理的学习,但也不单单只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一定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意识,这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深入。由于普通院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课时普遍不多,所以就要求专业技能技巧训练时间要有所侧重。考虑到技能技巧训练过程中各个专业对其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在设计素描课程中注重外形与表象的训练、变形与抽象的训练和装饰与创意的训练,主要培养对平面中形的归纳、整理、平面化、重组、想象与装饰的能力。而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在设计素描课程中注重空间的摆布研究和空间的重构研究,注重对外在形态的感知和空间的存在感的认知(如图2)。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在设计素描课程中注重形体的内部结构和全方位视角的研究、材料和肌理的研究、形体重组和创新研究,主要是培养其对形体的三维立体造型能力和细节分析能力,对材料美感的体会以及对形体重组和造型创新的能力。
2.5作业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能够引导学生往相应的方向进行学习和创作。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各个专业区分对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素描,让学生通过对绘画对象进行概括、装饰、想象、抽象等方式的加工,培养其对图形的装饰和创意能力,作业的评价以图形的趣味性、图样的装饰性、画面组织的完整性等艺术效果为基准进行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主要以空间透视的准确性、空间摆布的条理性、空间解构合理性等画面效果进行评价。而产品设计专业主要以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和细致性,造型的趣味性和创造性等为评价标准,让学生运用素描的手法快速准确,简单明了地表现出自己所要传达的形体。
3结语
1 自主创新思维
自主创新思维是指在自主性的原则上,不依靠于别人,能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行动的一种思维能力。这种基本素质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个体自身的特性,包括他的主体性,上进心,主动性,自信心,判断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特性,它包括自我约束,自律自省以及责任感等等。自主创新思维是一个人行为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他具备能够独自完成学习和工作的技能和能力,还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即能够通过思维活动的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发现新知识,新技术,为社会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内容。
在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那这样是不是就是说完全让学生自学,老师的作用就从此不重要了?不,绝对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若是没有老师精心的指导,那么学生的自主摸索就会变得盲目,就会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学习没有中心和重心,高耗低效。而是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角色和教学方式上都要发生变化和革新。教学理念的改革,是指教师要重新的认识“教学”。以往的教师理解的“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而现在理解的“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教学角色的改革,是指教师要由台前转向幕后,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权威意识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平等意识的指导者,从大小事包揽的个体劳动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灌输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再加上合理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和形成过程。
2 艺术素描教学中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教学思想和观念应与时俱进,加强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清初画家石涛曾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意就在于作画应当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发展性的和变化性的思考和创新,只有这样,画作才有了不断提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以,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观念都应该紧随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不断的提高和更新,与时俱进。
设计素描教学本就是一项创新性的教育工作,只有我们拥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表现手法,才能逃开临摹别人作品,避免重复和雷同,创造出属于自己,具有生命和活力的作品。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要在学生刚入学的初期就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懂得独立思考,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拥有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不盲目,不跟风,独树一帜。
(2)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艺术素描课程有它的独特性所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加广度和深度之外,还要强化艺术专业的特色。造型基础课程是以素描和色彩课程为主的,所以扎实的造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下,盲目的追求扎实的造型基础,只会占用大量的课上时间,学生学到的也只是临摹技巧,也是重复中的熟而生巧,思维得不到开拓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重新设立素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但是重新设立也并不是要完全的舍弃掉传统的体系,而是注入更多更新的观念和方式来进行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
过去,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程主要是通过写实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能力,学生虽对事物的表象刻画的惟妙惟肖,但却不能认识这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本质和内涵。所以,在基础课程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形态元素的初步发现,认识,理解,表现和重组,能够让学生往深处挖掘和探索,了解表象之后存在的深层本质和精神内涵。想要走向艺术设计,对形态造型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艺术素描专业的方向,提取出形态构成规律的核心能力来对学生进行重点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们能在造型基础学习的同时,明白专业培养的方向,在学习基础写实的造型方法的同时,自主发现更多可以成立的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开拓想象力,培养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完善自身的设计知识体系。
3 设计素描教学中自主创新思维的构建方式
在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优秀设计院校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提出设计素描教学中自主思维能力的构建方法,抛砖引玉。
3.1 课程内容本身应富有创造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建构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设计素描是研究视觉形象,在教学中,除了要进行素描训练,让学生认真感悟对象之外,还要注重增加一些设计的意识形态,设计内涵和审美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认识艺术素描和设计之间的联系,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得到素质的全面提高。
3.2 实践教学中培养自主创新思维
教育家梅纽因曾说过:“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自主的获取知识和灵感,个性和创新。
(1)注重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培养。艺术是创造,是创新,而不是照猫画虎,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就在于它的与众不同。独创性的艺术作品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寻找和刻苦探索,用有自己创新的想法和思路,并能够具体的表现在画面上,传达给欣赏的人。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训练,不断的积累,敢于打破成规,推陈出新。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创意思维来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自觉的形成观察记忆,想象创新,情感传达的思维方式。正如阿斯海姆说过的一句话:“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察中都包含着创造。”
(2)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创新思维的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艺术素描。艺术素描是在借鉴和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形成的视觉造型艺术科学。艺术素描作为一种传递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它始终是为设计所服务。我们在进行艺术素描训练的时候,要通过对事物各种不同特征的相互比较和联系,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的分析,通过对事物表象的观察和内在形式内涵的理解和联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用艺术素描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出拥有崭新的生命力,新的视觉冲击力,既和谐又有表现力的艺术画作设计;其次,要打破常规的素描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思维,不断的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静物写生时,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把劲舞摆放好,让后让学生进行如实的临摹。但是如果我们更“懒”一点,只是简单的把道具物体对方在桌子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审美要求来进行挑选,搭配,这样创作出来的画作,会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意图。虽然对象只有一个,但是它的呈现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百态千姿。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作画的情绪,而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扩展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主风格的艺术素描。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想象,摸索前行,抛弃熟悉事物带来的形体情感束缚,把他的陌生因素挖掘出来并强化表现,就能呈现新的视觉形象。
论文摘要:在对素描教学方法介绍和对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提升对策,认为应该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与家长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和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加强师德教育,更新专业教师习惯性思维的就业观念,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多方面与高校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如何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目前一个迫切研究的课题。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美术爱好者入门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基础指导作用,将素描教学方法运用到他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素描教学方法
(一)整体观察意识
一幅素描作品缺乏整体感,一定杂乱无章,没有秩序感。因此,为了表现整体感,首先对所描绘的对象要有整体观察意识, 无论摆放多少静物,始终都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对形体的分析比较,从内部结构到外观现象作出有机的联系,去粗存精,予以归纳概括,当对于所描绘的物象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般人来说,通常的观察方法是局部观察,这是一种由某一局部向另一局部单向移动的观察方法,通过局部的拼合,凑成一个表面化的形状。例如画人物头像时还没确定好头部的结构架就开始进入头发、眼睛、眉毛、鼻子的细节描绘,这样就会出现局部高于整体,造成喧宾夺主的副作用。这样局部的观察方法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处理整体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正确的描绘程序: “整体——局部——整体”。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没有具体的细节(局部)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细节的形象或具体的局部也会缺乏真实感,为了更加确切地表现形象,眼睛要时常观察到局部细节,但重要的是描绘细节时,始终不要脱离形体结构的大关系(整体)。在整体制约下做细部描绘,做到有“严”有“活”、有“虚”有“实”、有“稳”有“变”的艺术处理效果,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形体内在结构认识
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就是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理解,弄懂其结构原理并利用结构来塑造其形体。在绘画过程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作物象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如一个立方体,虽然视觉仅能看到形体六个面中的三个,素描表现也仅涉及视觉所见的这三个面。然而在认识上却应该理解到整个形体上、下、左、右、正、反、全部六个面的组合联系,这样才能够从结构的观点去透过形体表象认识其内在联系,掌握造型上的主动性。当我们观察形体时应透过其表现,推测估计它全部结构的存在。不仅要分析眼睛看得到的一切形体之朴素衔接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想得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位于背面的形体,将它和看到的前面的形体衔接起来观察其来龙去脉,有些地方表现方法可以是意到笔不到。
(三)形神兼备的感受力
形神兼备是绘画造型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与任何艺术品一样,一幅素描作品的视觉感染力是与作品的造型形式感和作者的情绪感密不可分的。那些穷于物象之形似, 产生造型僵化,是失去艺术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当然形不准也无处求神,没有形体真实感的表现,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就无从表达。故而形神统一成为塑造成功素描作品的重要标志。有经验的画家都十分重视造型技巧中两个方面的发挥,一个是造型的形式美感,另一个是形象神态刻画的深度。因为这两个方面恰恰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关键之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即使是那些强调真实甚至追求自然主义的艺术作品,也都对现实生活作了不同程度的提炼和加工。如果是分毫不差的真实,百分之百的客观素描写生,还不如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拍照来得省事、真实。
二、当前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全校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
艺术专业学生对新事物较好奇,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大多学生认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思维灵活,思想开放,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上课迟到早退,有不少同学因迟到、旷课次数太多而被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常常落后于别人,因此导致学校领导、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都一再强调要统一管理、强化管理、严格管理,但往往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没有了个性,而这在专业上也就难有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失败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坚持统一标准,又考虑学生张扬个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强求一致,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在床头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装饰,这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简单地以“不够整齐统一”为由一律禁止,不仅不利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遭到学生的“软抗”,往往会形成一种“虽有禁而实不止”的尴尬局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因此,他们对全校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有意无意说一些反对的话,从而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加强管理与扼杀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因果关系,而放弃管理却与风气的败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因管理的加强而逐步得到克服,放弃管理惰性就会膨胀。惰性与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素质越高克服惰性的能力就越强,越低惰性越大。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低时,决定了其综合素质也相对低些,惰性大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差。
(二)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
由于艺术类学生入学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艺术专业系院教师与学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而忽视、轻视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对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马虎应付的态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思想空洞,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基础素质仍然普遍较低,表面上有《大学语文》等常规社会文化课程,还有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打好艺术创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识,到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另外,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由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内涵,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忽视了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
(三)注意了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
显性观念认为认真学习好专业课和各种文化课,做个好的学生。隐性观念是,在学习好的同时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多接触,从思想上引导以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艺术类的学生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命清高,不能认清自我,比较突出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考,喜欢乘兴而做,兴尽而止,有兴致时,可以通宵达旦。兴致低时,也可能多日“不务正业”。特别是80后的新一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溺爱,有中国“小皇帝”之称,表现在行为上出现沉稳不足而奔放有余,情感丰富,好恶不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较明显,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且容易激动,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问题要么正面顶撞,要么消极回避;较少能冷静地思考怎样解决好问题。
而学生管理者也只是注意了学生显性观念的引导,忽视了隐性观念的改变。没有注意到当前艺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其它专业一样,不容乐观,近几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就业问题突发严峻。艺术专业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来临,精英教育时代已结束, 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卖方市场,在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却还未充分与之相适应,不少人仍持有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这种思维根深蒂固,平时不加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思想上都希望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是应该大力改变就业观念的时候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转贴于
三、基于素描教学方法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对策
(一)应用整体观察意识,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按照素描整体观察意识,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全校统一严格管理与艺术类学生局部特殊性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家庭教育相配合,在观念更新方面走在前面,胸怀宽广,具有一些能够容得下艺术专业学生某些个性和异端的雅量,从大处着眼,从培养学生做人、培养高级审美趣味的高度要求学生,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注意严格管理,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强化集体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要实现保护艺术专业学生个性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实现平衡,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1)严与活的关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中有方,严中有活。严是管理的立足点,是对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性、纪律性、刻苦性的总要求和理性的培养。但严的同时要注意严与活的统一,即制定制度要严,提出要求要严,贯彻执行要严,而教育管理内容要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活,活是艺术专业大学生管理的艺术化表现,也是素描理念中的局部表现;(2)稳与变的关系。稳是条件,必须创建一个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及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秩序。变是指管理要适应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以满足艺术专业学生新、奇、特的追求;(3)虚与实的关系。虚指的是正面的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实是指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实”,即着眼实际,坚持实干,狠抓落实,从日常工作抓起,下功夫真干、苦干,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习惯性以为严格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而事实上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判断一个学生要看“整体”,如果“局部”地认定一个学生不可救药,那么这位学生有可能就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而如果认为一个学生是块好材料,缺的只是精心加工(老师引导和同学帮助),尽管他自己有些小缺点,那么老师宽容、耐心会使他自律、自束。要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询问家庭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惯,加以引导,这样更能有效地把学生工作做好、做活。
(二)借鉴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借鉴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加强教育工作,应用素描结构认识的知识打比方、举例子,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在学期间,认真学习各种文化与专业知识,重视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平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就业的准确定位。学生们如果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能实现,反之,要求越多,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应该先解决生活问题。向学生说明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就如素描形体内在结构认识方法提到有看到面要认真刻画,没有看到的面,也要“表达”出来,每一笔每一笔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一笔一笔认真去画,才能完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因此,每个艺术专业学生应该和其它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破除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期望值。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艺术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应用形神兼备的感受力方法,推动文化活动优势,提升学生内涵
艺术系(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专业教师的国内就业形势学习,更新教师就业观念,让教师树立不一定专业技能尖端,而不重视人文修养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就是当前社会可用之才,反之,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为重要。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注意加强教师个人的道德风范和修养,讲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及系院要创造条件,让各大学之间,相互开放课程并承认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相邻的不同大学间自由选择;尽可能地邀请各地著名学者、艺术类教授、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演出及艺术作品展览,以弥补无法“亲炙大师”的缺陷;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趣味,尽可能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尽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教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而不是因噎废食,为防止学生沉湎网络而禁止带电脑进校园。积极鼓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能有大量接触学生的机会,象梅贻琦先生所说“大鱼带小鱼”的感觉一样。这样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影响感染学生。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发挥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所没有的某些工作优势,弥补他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群体意识差、比较散漫,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素描的感受力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统一的管理和枯燥呆板的说教,应该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兴趣广泛、表现欲强、参与性强、有文艺特长的特点,扬长避短,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内涵,做到形神兼备,既让学生的专业优势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展示,又潜移默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特有的导向和教育功能。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歌咏、舞蹈、音乐欣赏等文艺活动的编排、表演和鉴赏,可以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评论,可以是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园活动,也可以是与典型人物的座谈交流或社会考察等等。特别是艺术创作类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在策划组织、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中,既可以受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思想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应用素描教学方法理念指导艺术类学生工作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里,使他们心服口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实践,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