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企业运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运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运营管理

第1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企业业务部经过历次变迁,年最终确定总监模式,这使得业务部业务能力得以加强,但相对来看开拓力度就有所滞后,这一点应该在年的业务工作中需要重点改善,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是决定业务的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再者,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就容易丧失目标,迷失方向,市场地位也得不到提升,一直是跟随市场步伐,而不是结合自身实力去引导市场走向。"内外结合"是改善此现象的一项计划,所谓"内",一、就是增加信息搜索人员(2人),有一定的市场销售经验,能作到对企业重点服务的行业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的能力。通过建立如金融、政府、外资企业等系统的工程档案。从而使业务部信息真正能作到点到面的控制能力。二、把项目信息分成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两大类,技术部门的配合力度也可由级别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工程项目就可以分主次,以便集中优势争取重点项目的成功率。这样分类首先可以避免由于频繁的投标,成功比率不高影响技术部的军心,其次又可以使业务部门不至于感到有信息企业不重视,从而丧失搜索信息的信心。业务大多情况下是广种薄收的,这就开始指"外",一、充分利用网络,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而企业本来就是从事信息产业,但年对网络重视不够,甚至发生了没有自己的网站导致项目无法跟进的情况。建立企业网站刻不容缓;再有就是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开拓业务视角,积极参与,有些网络招标项目机会是均等的。二、利用业内人士提供的信息,年就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这种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也是需要重点维系的,加强沟通与联系,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习惯。这种资源还有很深的拓展空间,年一定要加强处理,合作企业、设备企业的销售人员都是潜在的企业业务人员。这就需要企业在此方面的政策特殊倾斜。

2、挖掘

要使今年的业务任务顺利完成,挖掘工作是一定要作的,需要发掘客户潜力,同时也要挖掘人员潜力。老客户的工程延续以及老客户介绍的新客户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一种业务手段,这类业务是企业的实力的体现,也是对企业服务的一种回报,但是此类业务还是有较深的潜力可挖的,换言之,业务部就应当担负起延续关系与挖掘潜在业务的工作。定期回访,及时反映,以及配合工程部门做好售后工作。这里还需要工程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业务部门承诺的事情其实基本上都是工程部门去实现的,步调不一致有些时候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人员潜力挖掘方面,就是提高工作技能、加快工作效率、提升专业知识的一个培训学习过程,定期的在企业学习专业知识,适时的参与社会上的一些专题会议、展览,以及勤下工地,深入到标书描述的每一个工作环节。

第2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企业 运营管理模式

一、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的特点

农业科技企业是集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性企业。以农民、农产大户、公司为服务对象,把农业企业化运营。

(1)技术专业性强。通常我国的农业科技企业是集研发农业科技产品、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这其中包含了现代化机械、基因工程、农业设施工程等多科专业性学科

(2)科技人才聚集。科技人才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根本,在农业科技企业更是聚合了多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要掌握上述的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

(3)农业科技投资巨大。由于农业科技是集多方面的科学于一体,所以投资必然是巨大的,农业科技企业的投资成本往往是普通企业的10到20倍。因为农业科技企业对设备的更新,和科研人才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而农业又是需要发展周期的,投资成本往往回报比较慢,所以导致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4)技术与产品更新快。农业科技产品相比传统农业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更新快,如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中,传统的农业培育可能需要10多年,而利用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只需5到6年的时间。

二、农业科技企业现运营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1)管理概念模糊。如今大部分的农业科技企业都国营国有性居多,因为其较大的投资和规模,民营较少,而在我国的现状,国营企业都有很多的通病,在管理模式、用人方面都是非常的想象,这很容易给科技企业,这种需要创新的企业的科技人才带不来活力,自主决策权少,主管单位容易干预企业,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通病。

(2)企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相对落后的农业,现有的农业科技企业都是由原先的传统农业企业转制而来,而且领导不一定是农业出生,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这时致命的,纵观全球的所有科技企业没有一个掌门人不是科技出生的,这对企业的决策会带来很大程度的干预干扰,缺乏专业性的决策与指导,同时企业内部的股东、董事实际都没有决策权,权利都较集中,这些都是国企带来的对科技企业结构运营管理的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3)缺乏高专业素质人才。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来看,整体员工素质较差,核心技术人员较少,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农业科技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专业人才是关键,在引进人才方面需要花更大的精力,由于本身我国对农业的早期的不重视,导致整个的农业人才就很少。国家应从高等院校抓起,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才能使农业科技能有更好的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整体农业水平较低,长期以来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农业还是被传统方式占据,缺乏创新,以上的三点是直接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限的科研人员还受到了资金、管理者的制约。

三、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管理的模式化

(1)强化动力机制。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先对农业足够重视,把农业的发展纳入到强国的道路上来,提高国人对农业的重视,使人们认识到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呢个催生一批大学生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政府应进行大力的宣传农业科技带来的好处,和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发展事业。对农业的发展成果给予肯定和投入,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并对农业科技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行鼓励,为农业科技企业带来一定的优越环境。

(2)优化导向机制。政府是企业发展的向导,尤其是国营企业都是在跟着政府指向走,政府为农业企业带来好的优越外部环节,才能吸引大批企业去深入的研发和更好的发展。国家应尽快完善农业科技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好的保护农业科技企业的核心利益。建立农业类金融融资渠道,让农业科技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国家主导建立一批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为国内的农业科技行业带来标杆。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有十几亿人待哺,国家的重视才能引起民众的重视,帮助农业科技企业从资金到研发、销售给以一定照顾,一定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政府的导向机制。

(3)完善投入机制。由于农业科技的特殊性,较长的研发和回报周期,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应建立以农业、农发展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专项的农业贷款业务,适当减少贷款利息,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企业进行专项扶持计划,对农业类院校加强教育投资。建立方便快捷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到农业项目上来,共同为农业发展出力。

(4)建立协调机制。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的企业和平台,从农产品、化工肥业、农用机械在到销售平台等等,都需要完善化。对于一些农业大省更是应加强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包括农业周边的产品企业扶持。很多东西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把地域资源、信息平台资源、贸易平台资源,农产品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发展出一套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农也科技发展道路。农业科技企业本身的内部协调机制应更加的完善,给以科研人员一定的空间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给研发团队带去方便,提高一切的有效支持,科技企业应更注重的是团队精神,协调内部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者的关系。

四、结语

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健康的农业发展能造福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带来坚强的后盾与保障。而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与运营又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扶持,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国家的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投入为其营造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并且加强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保障农业,科学健康的向前发展。

第3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82-02

生产运营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转换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新的效用,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并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的变化。

1生产运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高效、灵活、及时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库存、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质量和最佳的服务,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求得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和调整。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设施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

二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涉及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其内容有生产决策和计划、生产组织和指挥以及生产控制和协调三项。

三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为了使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经常对系统加以监控、评价、维护和改进。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可靠性管理、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采用。

2生产运营管理咨询概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咨询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系统论中的“暗盒子”理论为运营管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企业是一个系统,输入资金、原材料、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经过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咨询人员可以通过运营的最终输出效果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线索后,层层深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挖掘理念和机制存在的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进行改善,改善效果体现在新的输出效果上。

2.1从输出结果发现成绩与问题(发现问题)

咨询人员应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一套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输出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细致周密地收集生产相关数据和资料,应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找出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2从管理环节找出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观念、体制与机制找根源(分析问题)

咨询人员应依据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开展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仅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在每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上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3针对主要原因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解决问题)

就问题论问题,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的咨询可能解决企业表面上的问题,但不久之后老问题又反复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管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上入手,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2.4在实施方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定期到企业现场检查实施进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要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所取得的变革成果。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A开关厂是生产开关件的中型厂,有职工1200人,年利润650万元。其产品分13大类,共2000多个规格,为2000多个用户服务。每年签订4000份以上订货合同,每月要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零件,临时任务占总任务的20%左右。这种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类型十分复杂,A开关厂如果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将难以形成稳定的生产秩序。

A厂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零件齐套难,零件生产急件多。另外,生产资金占用大,全厂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实际占用460万~470万元,生产资金27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587%。因此,A厂领导决定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咨询,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来改变生产的被动局面。

3.2调研分析

咨询组经过调研分析,证实厂领导提出的课题是该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A厂从订货到车间收到生产计划需25~55天,直接造成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紧张和生产过程的忙乱。另外,该厂只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而无车间作业计划。厂生产科每月不核算、平衡生产能力,经常向车间下达紧缺件计划。车间生产进度仅由每天早晨的调度碰头会来决定,生产忙乱、零件不齐套的现象必然会发生。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不齐套零件积压,紧缺件越滚越多,全厂长期处于应付紧缺件的局面,占用了生产能力和资金。当年的月平均零件消耗额为456万元,可实际半成品库存的月平均占用额为1178万元。

咨询组对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了ABC分类,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可看出,A类零件只占少量品种,却占用了近1/2的零件生产总工时,对A类零件运用大量系数的公式来计算(大量系数=生产该零件的工时数/设备的制度工时数),各工序均大于0.1。因此,A类零件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类型。可以认为该厂是一种包含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因此,产品及零件的作业计划应按照各自的生产类型制订不同期量标准和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经过专题调查和分析,咨询组达成以下共识:

a)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应该进行改进,设计体系框架图。

b)企业的产品是多品种、多规格的,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生产特点编制计划。开关产品和A类零件生产比较稳定,应实行定人、定设备、定加工对象,采用标准计划。其他零件要制定期量标准,零件加工的规格、数量由滚动计划确定。

c)订货、计划编制都要核算和平衡生产能力。

3.2.1改善方案设计

(1)生产计划体系的改善

合同汇总采取滚动式,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汇总最近三个月的合同。汇总的依据是订货合同、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组装车间盘点数、上期计划完成情况。合同汇总后,制订出外协、外购计划及模具、工装计划。

每月安排月生产任务,进行零件分解。月生产任务包括成品计划和零件生产计划。月任务安排的依据是季度计划、临时合同、齐套库盘点数及毛坯库盘点数。月作业计划下达给车间、零件车间及齐套库。

组装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成品计划编制车间进度计划。由齐套库供给零件,每月定期盘点并上报生产科。

零件生产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零、部件作业计划编制车间零件生产的进度计划。生产出的零件运入齐套库。

第4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钢铁制造;运营管理;不足;建议

我国钢铁制造企业不断进行变革,促使企业不断进步,在企业管理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国钢铁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

第一,我国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大都采取了战略管理模式。研究表明我国绝大多数钢铁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大都企业都把调整产品结构当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第二,我国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中把制度和组织结构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我国钢铁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的各种制度,同时企业的决策和管控也逐步走向制度化。第三,我国钢铁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研究表明我国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实现了集团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第四,我国钢铁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国钢铁企业企业高管或者中层领导逐步走向年轻化。第五,我国钢铁制造企业在管理手段方面大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国的钢铁制造产业大都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绝大多数企业实施了ERP管理模式。

二、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钢铁制造企业的战略管理不完善。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都实行了战略管理,但是有些企业对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大同小异的管理模式,管理上不能突出企业的特性和行业特征,同时钢铁企业的战略管理对具体经营指标的要求较高,这样就导致了企业过分注重规模的扩张。第二,我国钢铁企业的管控体系不太完善。钢铁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时对企业内部机构的建议十分重视,但对于外部建议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推广、钢铁企业运营管理在对公司的控制盒考核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除此之外在解决工序间矛盾方面还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改进方式。第三,我国钢铁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尽管公司的财务管理实现了集团的统一管理,但是集团财务统一管理水平有待改善,企业应该提高账单和资金统一的管理,不能够把管理的重点仅仅放在应收的账单上而忽略现金流的指标。第四,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不但要改善ERP的管理效果,同时还要保证信息化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协调性。

三、提高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建议

提高我国钢铁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如图1所示:

第一,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提高和完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把企业发展的中短期战略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目标结合起来适时进行修订;完善企业战略的内涵;从全局和未来制定目标;把企业战略目标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最后还要重视对战略的宣传和贯彻。第二,提高效率完善企业管控体系改进治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改善企业的监管体系,争取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决策、经营和监管之间的衔接关系,让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第三,提升企业价值建立风险预警防范体系。要想提升企业价值就要提升钢铁制造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的售后服务机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品和盈利能力,同时建立风险预警防范体系。第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开展全方位的薪酬设计体系和长效奖励机制,同时对员工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参 考 文 献

[1]CNET科技资讯网.钢铁企业的运营管理竞争从融合开始[J].科技资讯网.2011(9)

第5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 运营管理 思维创新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海洋中的立身之本,这早已是人们所公认的。但就创新本身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其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在这其中思维创新又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否,程度大小,都将会影响到企业运营行为的产生与实行,也自然会造成企业运营的不同结果。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迫切需要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融入新思维、新观点。

1思维创新的特点

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头,其本质特征在于一般人的意想不到,在于破除形式逻辑的限制。思维创新即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也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有如下三个特点:

1.1思维创新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在思维创新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比,发散思维更为重要,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中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集大成的作用。当通过发散思维,提出种种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时,并不意味着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从这些方案、方法中挑选出最合理、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设想,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靠集中思维来承担的,集中思维具有批判选择的功能。

1.2思维创新过程中,新思路、新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

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对许多企业家的调查表明,个体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长时间的思考,要反复考虑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方面、一切角度及一切可能。这种苦思冥想是新思路、新方案产生的前提。其实新思路、新方案的出现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入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

2思维创新的内涵

思维创新包括理论思维创新、多向思维创新、侧向思维创新、逆向思维创新和联想思维创新等许多方面的内涵。

2.1理论思维创新

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很多,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世界上有不少发明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强调人的理论思维在科学发现与创新活动中的主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把握创新规律,就要认真研究理论思维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规律。

2.2多向思维创新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2.3侧向思维创新

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不一样的,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当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问题或虽能解决但只是用习以为常的方案时,可以用侧向思维来产生创新性的突破。

2.4联想思维创新

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本能。企业运营管理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联想思维来处理一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

3思维创新的途径

要实现思维创新,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而突破思维定势束缚的最好办法,就是转换或扩展思维视角。

3.1 转换问题

世界是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彼此之间有相通的地方。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变一下。通过对问题的转变,我们往往可获得新的思维视角,解决起问题来就可能容易多了。它不但可以使我们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而且还可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办到的事情。笔者所在的泰隆机械公司筹建新厂时,因排污问题,环评工作一度受阻。通过多方咨询论证,把原先需少量排放废水的工艺,通过引进国内一流的环保设备,直接转变为内部循环的零排放工艺。环保设备仅投入了20万元,不但顺利通过环评,而且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这一事例,启示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适当、适时地转换一下角度,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处理结果。

3.2把直接变为间接

在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问题时,直接解决往往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这时,就需要扩展视角,或退一步来考虑,或采取迂回路线,或先来设置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为最终实现原来的目标创造条件。先退后进也好,迂回也好,创造条件也好,都是间接接近目标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选择新视角的范围就大多了。

3.3 超越当下

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的进程中。今日的事物从往日的事物变化发展而来,又向明日的事物变化发展而去。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和观察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而必须考虑过去和未来,考虑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在考虑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时,不仅要注意事物变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的特征,而且更要注意那些未显现的、难以捕捉的可能性。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视角也就扩展了。

3.4逻辑导引

思维创新往往离不开想象,一个人如果在一些问题上能够经常展开想象,他的思维视角就可能得到拓展。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想象之所以展不开,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象力,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想象展开的轨迹。此时,借助逻辑导引就可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4思维创新的应用

4.1在行动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理念,必须以企业的具体行动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人的创新思维的能动作用以获得非凡的成果。具有能动作用的人期望拥有也必须拥有使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必要空间,企业应提供他们用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理解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帮助、协调和解决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2营造“经营自己”的氛围

企业应提供用于员工个人工作及创造的条件,营造使人的思维能够主动与客观条件相作用的氛围,这实际上就是改善的环境,这能使个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可以“经营自己”。可以说,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创新成果实际上就是个人在经营自己这一空间内产生的创新成果的集合。

4.3领导层的创新方向

企业领导层更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创新活动,但不同的是企业领导层的创新方向不是企业运营中代表具体事件的某个点或层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创新,尤其是如何保证企业(系统)长期具有创新和改善的良好状态,如何保证企业长期具有平稳、快速和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

5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是不同于一般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发现事物间新的逻辑关系,企业应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来不断提高整体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全员创新和改善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品质、生产和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思维创新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人才,2000(04).

第6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融资模式 运营管理

一、引言

企业融资是企业以自身主体进行资金融通,实现企业内部资金供求的平衡状态。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生命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是围绕房地产及其项目融资进行的。总体上说,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分为传统融资方式(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与新兴融资方式(信托计划、投资基金等)两种类别,不同融资方式在融资成本、风险、项目规模等方面有着不同适应条件。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

(一)较多依赖外源性融资

房地产企业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在发展的过程,企业生产活动需要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其具体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企业融资成本选择与负债结构、可实现收益等。作为非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内源性融资,即利用本企业长期积累的自有资金或可供使用资产进行再投资活动;二是外源性融资,即主要依赖外部资金或投资的供给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基本需要,如将投资者资金转变为公司股份的股权融资形式。房地产企业从事行业性质决定了企业资金密集型生产的基本定位,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对大规模、长期资金的需求状况,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实现企业资金融通是房地产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以土地与房产抵押为条件

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以房地产企业自身为融通主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渠道筹集资金、合理组织与安排企业对资金的供应。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方式就是通过向金融机构(银行)间接贷款进行的融资活动,这种融资活动中作为直接借款人的房地产公司与作为直接贷款人的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业务往来,而是借助中介机构媒介作用进行;直接融资就是指房地产公司作为直接借款人向作为投资者的直接贷款人进行的融通活动。房地产企业的上述融资活动都需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担保物进行借贷或资金融通的条件。

三、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及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信托融资

在国际范围内,房地产信托融资也被称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房地产信托融资是指“信托+银行”的融资方式。基础建设投资信托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种信托方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其目的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项目实施资金支持。其遵循的基本流程是:房地产企业充分表达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并针对项目实施制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拟定资金信托文件等,然后由相关机构进行信托推介,最终成立信托计划,将资金投入项目运作中去。当前房地产信托也存在诸多问题,信托机构监管不到位,导致不合规活动难以得到有效抑制;信托机构管理经营不到位问题也十分突出。

(二)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方式是以企业增加新股东的方式融进股本,获取企业生产活动需要的长期稳定资金,与债权融资相比,股东收益与企业生产经营收益密切相关,同时企业自身不需要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股权融资具有资金使用长期性、不可逆性、无负担性等特征,当前上市融通资金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股权融入资金是企业股本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同时也能够进行相应的投资等活动。但上市融资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从长远看,不能完全满足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同时上市融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很难以实现上市融资;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上市资金周转等问题。

(三)债券融资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国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资格要求、债券市场规模等限制了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同时,债券融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本金状况及其担保要求等都严格规定。

四、有效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运营管理策略

(一)多元化融资方式互为补充,实现集约化融资

当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等。房地产企业要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为基础,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与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以多元化融资方式互为补充,实现企业整体融资水平的提升。以转变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为契机,实现房地产企业集约化融资目标,进一步提升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成效。

(二)规范金融市场环境,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力度

完善金融市场各项监管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工具明显不足,适用于房地产企业特性的融资工具创新力度不够,如抵押、按揭等原始企业贷款方式依然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模式,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性及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融资工具,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途径,是提升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现实选择。

五、小结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工资工具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企业集约化融资为目标,积极创新融资工具,实现多元化融资方式互补机制,有利于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郝智慧,邵四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2]姜永铭.房地产企业融资外部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

[3]徐航涛.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困境与创新[J].时代金融,2011(17).

第7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没有资金的企业想要发展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实力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对资金的重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者的共识,但是知道资金对企业发展很重要并不代表就能够明确管理手段与管理意识、就能够有效发挥管理作用,目前来说,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分配和运作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企业的具体发展,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财务风险与债务风险隐患。

2.加强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质量的措施研究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支持力量,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但是在资金筹集工作方面也不是资金越多就越好,也要注意对资金的合理化筹集和有效使用,这样才能够在充分发挥资金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资金筹集风险和后期的债务风险及财务风险,所以下面我们就对如何有效实现资金筹集以及如何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工作水平来进行措施的谈论与研究。

2.1树立科学的资金筹集与管理意识

资金筹资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可谓是第一重要的大事,无论多好的企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战略如果离开了资金的帮助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水中望月。所以当前许多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都对资金筹资表现出了较高的关注与工作力度。但是资金筹资并不是简单的揽收资金这么简单,资金筹资必须以企业当前发展及未来发展需要为考虑前提,资金筹资超过企业需要虽然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自身发展,但是也会带来高昂的筹资成本及不合理的负债比例,让企业承受高额的债务利率,甚至引发债务风险。但是如果就此而放弃对资金的积极筹集,那么也会让企业面临无法健康稳定发展的困境。所以树立科学的资金筹集与管理意识对于有效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力度,应该在明确合理筹资与加强管理的重要性的同时了解如何做才能够真正实现合理,这样才能够让具体工作真正体现出积极筹资与合理管理,才能够让制度建设与具体工作与这项工作进行真正的有机结合。此外,不仅是企业最高领导者与管理者要了解相关知识,对于其他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来说也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为资金管理工作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不是某一个部门和某几个工作人员的一家职责,是需要整个企业、所有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够有效开展的系统工程,所以加强她们在这方面的了解与掌握能够为企业在开展资金管理相关工作的时候提供有效配合与准确执行,从而为企业的资金筹集及合理化管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形成资金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2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升级

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持,对于资金管理工作来说更是如此。资金筹集与使用、管理是会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的,所以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与互通,而想要实现这种联合互动,想要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革新与升级,当前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设力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为了有效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效率、部门资金分配合理性等问题的有效掌握与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力度加强就非常必要了。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升首先就要加强有助于资金管理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尤其是资金管理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必须从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出发,贴近企业的发展实际,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其自身管理优势,加强叔各项数据的有效获取与分析。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资金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升,确保她们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软件的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质量。

2.3加强资金筹集与合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在具备了加强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以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加强具体工作方面的手段革新。

首先,要加强筹资的合理规划、市场分析及企业自身需要的合理化分析。从而确定筹集的数额、时期及使用周期,以便确定筹集的具体活动细则,实现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最大限度降低筹资风险及债务风险的目的。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国家相关的资金筹集政策及优惠措施的分析学习,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加强自身的生产经营实力提升,塑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社会筹资、商业融资和银行贷款等筹资渠道打通关节,让筹资变得更加顺利有效。

第8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体系;部门职能;岗位;系统文件

1、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及原理

1.1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现状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现状有:很多部门职能不清楚,时常有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事情总是忙不完,可是又不知道忙的东西有什么作用;所处岗位工作内容不明确,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无法定义;对个人授权不清,不知什么事情该做主,造成所有事情一律向上一级反映,工作被动效率低下;领导越级指挥,命令不一致,计划天天有变化;总是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解决后下次同样再犯;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可是无论怎样也处理不完;流程制度一堆,全部挂在墙上,形同虚设;员工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是满意度不断下降,对企业抱怨不断;

80%左右的房地产企业都有以上现象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能形成一套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

1.2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原理

房地产企业开发价值链主要包括:主要系统,立项、策划、设计、施工、竣工、销售;支持系统,人力资源、财务、行政、成本、采购、技术、报建两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主要系统和支持系统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作用于开发价值链之上。

2、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体系设计

2.1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中常见的设计问题

完整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需要具备适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要求适用于企业现状,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实际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针对企业薄弱环节起到有效改进作用;具备详细的文件目录、表格使流程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适当的前瞻设计,保证其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避免脱离企业实际片面求大求全、沿袭其人为本的做法人不同做法流程就不同、无法做到及时整理归档。

2.2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模型

2.3 房地产企业运营组织系统设计

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能够体现 “分” 与“合”原则,对管理权限有收有放,既集中于集中的管理,又兼顾横向的管理。管理制度的要体现“广”的原则,即制度应该最大限度的覆盖全公司所有部分,也要体现“深”的原则,即必须明确和详细。创造综合效应,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推动,有效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制度为导向,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系统,淡化管理者个人的因素,加强制度的约束力。管理制度、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必须确保各核心业务实现经营目标,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做出贡献,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组织结构体系的良好运行,需要系统文件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有序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与其他部门的交叉内容必须有效衔接,共同确定系统文件的详细程度与技能及培训程度相适应并非越细越好,关键能明确要求,发挥作用能够自我完善,即文件自身有完善机制需要持续改进。统一的文件格式应该包括:文件编号、文件目录、文件版号、纸张大小、字体、字号、LOGO及封面。

2.4 房地产企业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房地产企业业务管理制度是总体的管理要求,全面和概括性地说明各部门对所管理内容的基本规范要求和详细做法;管理规定用于规范有关部门各项具体业务内容,是对管理制度的要求的落实;部门的管理办法是对比较复杂的某项业务的操作过程、方式方法等的详细说明,并体现对具体业务工作的深度要求与成果标准,是对管理规定的补充和细化。在设计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设计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保障企业的日常运作有据可循。

2.5 房地产企业运行流程系统设计

2.5.1 房地产企业运行流程系统内容的设计

在设计房地产企业运行流程系统过程中需要遵循四项原则:战略导向原则,根据公司确定的战略及目标与相关流程相对应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效原则,根据流程关键点及关键控制点的作业方法及要求,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管控设计,并监控流程的执行情况随时加以改进;高效原则,只对流程负责而不对部门职能负责,减少不增值的活动及内部的重复流转,减少报告层级流程的接口,适当采取集中评审方式进行决策,减少过程环节,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操作技能培训;持续原则,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可能的变化,设计时既要考虑现状的实用性又要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2.5.2 设计过程与协调工作

房地产企业在设计运行流程系统时应该按照步骤进行,第一步,业务关系清晰化,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步都需要做些什么;第二步,实现流程运营规范化,针对每个流程的工作内用设计相应的规范制度来加以约束;第三步,对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标准化,量化衡量指标的设计;第四步,形成正式流程系统文件。运营流程系统文件不能覆盖所有的业务要求,必要时需要业务规范文件的支持,规范文件强调的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流程文件关注的是如何去做。

第9篇:企业运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沙盘 企业运营管理 行动学习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04-03

沙盘推演方法,长期以来应用于军事领域,借以分析和研究各种因素的变化对战役进程甚至结果的影响。上世纪60~70年代,沙盘模拟演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国外率先引入高校课堂,开发并推出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进入中国大陆的高校教学和企业管理培训两大领域。

在高校教学领域,虽然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均开设有沙盘模拟课程,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教学质量与效果不尽相同。

大多数高校的沙盘主要以软件(俗称电子沙盘)为主。许多电子沙盘软件是为了宣传普及自身的系列产品,它本身不是为高校教学开发的,对高校教学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存在着诸多缺陷,并不适合高校教学特点。

基于此,很多高校在沙盘实训教学中逐渐以物理沙盘取代电子沙盘,形成了教学中运用物理沙盘,竞赛中使用电子沙盘的格局。但大多数高校的物理沙盘存在着侧重规则的讲解,淡化了理论知识与演练内容的关联;重对抗过程,而轻总结点评;教师和学生团队用于事务性操作时间过多,造成时间、价值、资源各方面的浪费等缺陷,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北京吉利学院沙盘教学研究中心通过近10年来的沙盘教学探索和研究,在吸纳了传统物理沙盘优点的基础上,结合电脑计算系统的强大优势,组织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型物理沙盘模拟”课程。其中《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适用的通用综合类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群沙盘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其成功开发为后续结合行业特点、符合本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专业课沙盘开发奠定基础。

一、课程开发理论模型

沙盘模拟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内在教学规律,其课程开发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北京吉利学院沙盘研发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模型解决了沙盘课程开发的方法论问题。

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我国华东理工大学高松教授、汪金爱教授结合瑞文斯等人的经典理论,以及后续学者和实践者对于行动学习的操作性定义,提出了一个行动学习的“五要素模型”(图1)。即行动学习由问题、结构化知识、团队探索、行动和质疑与反思五个要素构成一个循环模型。

其核心内容可做如下解读:问题是行动学习的起点和目标,解决问题就是学习的过程;一定的知识广度和专业度则是行动学习的基础,它在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引下,适当导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过程的开展;团队探索是行动学习的重要环节;行动是体验式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计划指导下有效率地进行,并不断进行反思;质疑与反思是行动学习的关键,以上四个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的质疑与反思,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深度。因此,质疑性见解而非结构化知识成为了行动学习的根本性特征。

北京吉利学院彭于寿教授在长期的沙盘教学、培训、开发实践中,总结行动学习模型在沙盘开发中的指导作用,将行动学习法定义为:一群具有不同技能和经验的人组成团队,在教师的组织下,共同解决某实际问题或执行某实际方案。具有结构化知识的团队成员以有效行动共同探索、并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收获并强化学习效果。换言之,即工作在同一组织或团队的成员,协同应对重大组织难题,努力扭转困难局面,并将其视为学习过程。

二、课程开发思路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在行动学习模型指导下开发,其具体开发思路为:

(一)企业调研,植入“问题”,明确任务目标

任何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就是“问题”要素的体现。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是每一个沙盘课程的组织者(或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本课程的开发之初,课程开发团队就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流程,并将相关流程进行简化、提炼,把握核心环节,最终确立一般企业运营管理必然面临的问题:构建公司战略、确定经营目标、资源配置、资金链管理、竞争策略等。

由此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为:通过运用现代沙盘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理性决策的意识,通过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人财物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切实提升学生在既定的战略基础上,分析环境、洞察市场、把握机会、整合资源、改进绩效、提高效率、优化决策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

1.能根据市场和行业基本情况,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指导公司各项经营决策。

2.能根据公司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开展产品研发和优化生产资源配置。

3.能运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对融资、采购、成本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保证财务安全。

4.能通过环境分析和优劣势分析,制定本公司的市场开拓计划、市场竞争策略,力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5.能正确运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法,保证生产合理正常运行。

(二)问题指导,梳理并导入与沙盘模拟过程对接的知识,形成教学文件

沙盘模拟课程需要运用到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例如《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它涉及到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诸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需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侧重于对规则的设计,淡化理论知识与演练内容的关联。

2.侧重于过程对抗,忽视理论总结与点评。

3.侧重于经营成果及数据处理,忽视数据反映的理论逻辑关系。

为此,开发者需在课前对教师和学生做好理论铺垫,制定教学文件指导教学。

首先,制定课程大纲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梳理本课程所需运用的理论知识,汇集本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形成本课程的课程大纲,对授课教师应把握的知识点、讲解和辅导演练规则时知识点的植入、小结时知识点的运用进行指导性规定。

其次,制作教学PPT模板,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PPT的制作,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发者需根据课程大纲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相关规定,开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PPT模板,明确教学过程。注意PPT模板规定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需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但在某些教学环节留给教师一定的空间进行灵活调整。

第三,制定学习手册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将本课程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实现需要了解、掌握、学习的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总结规范,形成一本学习手册,开课前下发给学生,内容包括:学习指南、学习资料、课程考核标准、学结(作业)等。其中学习指南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组织等内容,学习资料总结课程中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课程考核标准具体明确课程具体的考核细则,学结则是对每期演练过程的总结反思。

(三)分组角色扮演,明确团队分工,完成团队探索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采用分组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根据“问题”设定的团队任务结构和特定的组织情景因素,以及团队参与者的知识、能力及其互补性要求等,设置了管理团队角色。

课程要求学生分成6组,每组5-6人,分别承担如下角色:

1.总经理1人,负责团队组织管理、审议企业战略、审核经营预算、审批决策方案等。

2.发展规划经理1人,负责进行战略分析、制定战略目标、设计战略方案、进行战略控制等。

3.财务经理1人,负责制定筹资决策、进行经营预算、管理运营资金、填报财务报表等。

4.生产技术经理1人,负责研发投资决策、购置固定资产、编制生产计划、拟定采购方案等。

5.营销经理1人,负责进行市场调研、制定销售目标、设计营销方案、参与市场竞标等。

如果是6人一组,则可设立副总经理一人,协助总经理处理相关事务。因此,为保证沙盘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人数有一定的限定。

根据各自的岗位角色,要求不同岗位的成员真正理解规则,并深入关注模拟情境中与本岗位相关的任务和工作,从而专注于履行自身职责,以此实现团队内技能互补。明确赋予团队负责人建设团队的责任,通过激发团队意识、个人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从发促进团队探索和学习。

(四)科学设计演练过程,确保行动效率

行动学习始终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因此,课程的成功与否,在于演练过程环节清晰、规则明确、衔接有序、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基于此,《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规则设计强调简单化。本课程规则突破了同类课程规则复杂、繁琐的缺陷,设计简单、明了、易懂但能反映企业真实运营状况,在50分钟以内通过自学和教师辅导即可掌握。

2.沙盘模具设计形象化。在以往的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发者总结以往模具存在的易污损、笨重、携带不便、易混淆等缺陷,自行设计开发了盘面、代币、厂房、产品、原材料、应收账款等模具,设计形象、易辨别和携带。

3.数据处理电子化。在很多传统的物理沙盘中,教师和学生演练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数据计算和处理上,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演练质量不高。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运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大量的数据运算都可通过EXCEL实现,学生只需在相关学习用表中填入简单的数据,其结果无需计算,教师或助教将学生的数据录入电脑,电脑即可计算出相应结果并立即公布,大大节省了课堂的授课时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一步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即可通过在电脑上自行录入数据,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

4.演练过程设计清晰化。在课程的开发中,开发人员着重对演练过程进行设计,并明确各个环节需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

具体演练环节如图2所示:

(五)强化总结点评,将质疑与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质疑是富有洞察性的问题或提问方式,反思是对个体、团队、组织所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案进行批判性思考。质疑与反思是沙盘模拟阶段性和最终总结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沙盘模拟的全过程。

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开发团队在课程演练各个环节设计中,注重质疑与反思的运用。如在团队组建中允许学生对岗位职责提出质疑,对团队目标提出反思等。

质疑与反思最重要的环节体现在各个阶段的总结点评环节设计。

课程在每一期演练结束后,要求每组就团队本期的目标设定、战略执行、经营得失及下一步的调整进行总结。同时,个人还需撰写学习报告,就演练内容、本人承担的工作、个人的收获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演练。

课程还设计教师点评的环节,教师作为质疑反思的评估者,其点评的深度和力度决定了课堂的成功与精彩之处。因此,对沙盘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程创新点

与其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相比,本课程具有如下特色:

(一)建立了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框架

本课题将行动学习模型引入沙盘课程开发,解决了长期以来缺失的沙盘课程开发方法论问题。课程以行动学习五要素模型为基础,在沙盘模拟过程植入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在梳理并对接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基础上,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团队探索,提高学习行动的有效性,并将质疑与反思贯穿于全过程,大大提高沙盘教学质量。

(二)将电子沙盘优势与物理沙盘有机结合,打造应用型物理沙盘

在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物理沙盘的优势解决了电子沙盘在团队探索、团队共同提高、直观、具体、参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EXCEL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设计开发相应电子表格,简化计算程序,提供电子报表,解决了传统物理沙盘在数据计算与分析方面的缺陷,实现电子沙盘与物理沙盘的有效结合。

四、课程实际应用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通过模拟企业实战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的精彩与残酷,使学生在演练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在沟通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在改进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让课堂极具实战色彩,学生参与度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

本课程在北京吉利学院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共对17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开设此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评价,课堂满意率在90%以上。同时组织了北京吉利学院企业运营管理沙盘大赛,学生积极报名参赛,有效地实现了课赛结合。

[基金项目:2015年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资助项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学院经管类专业群沙盘实训教学系统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彭于寿.行动学习理论在沙盘模拟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11)

[2] 李守伟.基于行为导向的ERP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教育,2013(7)

[3] 高松,汪金爱.行动学习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马奎特.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第二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北京吉利学院 北京 1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