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护理基础护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基础护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基础护理学

第1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学中由护生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对实验过程进行质疑,通过对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加工,重新设计较为合理的实验过程、释疑及交流结果的一种实验教学。崔玉霞等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究、实验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设计方法。护理综合性设计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护理的综合实验设计方法。

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作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普遍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重要手段。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任何的《护理学基础》实验都离不开练习法,动作技能要通过各种感官同时作用,要经过大量练习获得,所以练习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2.角色扮演法: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角色扮演教学法让护生亲身扮演、亲身体验,还原临床场景,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以简单的形式仿造某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事件。雷蓉等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相应的情景,课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讨论.设定角色分工、扮演等。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显示PBL技能教学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3.目标教学法: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穆国霞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模拟体验,再让学生真人体验,体验结束后老师和其他护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扮演的护生,以加深其印象。多样教学法:将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称为多样教学法。龙霖等通过对“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的研究,显示75.18%护生选择多样教学法,11.46%选择单纯的情景教学法,仅有0.48%的护生选择传统教学法,可见多样教学法最受护生欢迎。

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1.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护生观看录像一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教一护生练习一教师巡查一教师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窒息了护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以下教学组织形式效果更好。

第2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基础护理学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成为当今护理体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进行课堂上讲解,显而易见这种护理学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代临床护理的要求,在当下基础护理教学中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综合型护理人才,从而满足当下临床护理的需求。

一、基础护理学及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基础护理学主要是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门学科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完成基础护理学的教学。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护理学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目前我国基础护理学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模式。情景教学是指教师进行情景课堂的设立,通过建立合理的故事情景或生活情景,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基础护理学所学的内容;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即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将原来黑板上的板书转变为图片、声音、视频或文字的形式,通过电脑制作,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全面地对基础护理学进行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将授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学生进行各种不同角色的扮演,例如,在基础护理学中,可以进行分组,有人扮演护士,有人扮演病人,情景真实再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实践,以完成基础护理的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和半个设计者。因此,教师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上对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执行的是学生为教育主体,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数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接受知识。由于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专业知识较多的科目,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护理学兴趣下降,影响了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基础护理学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应把提高基础护理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强、道德素质水平高、专业知识能力强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二、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

(一)培养护理学生的主观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的意思是说教导别人,但此人并不感兴趣,那么肯定也不会愿意去学习,由此不难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基础护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基础护理学习质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兴趣的培养:①重视基础护理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时间段,如果能够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基础护理产生兴趣,那么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样基础护理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②教师应学会与学生进行眼神和心灵的交流,以培养护理学生的主观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学生会有表情和眼神的改变,可能充满疑虑。此时应该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白课程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还可以通过实施以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①将情景教学模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的教学授课,通过课上和课后练习,完成基础护理的学习;②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从学生的生活角度进行考虑,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基础护理学知识。教师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进行课程内容启发,让学生自主进行内容思考,达到与学生互依、互动、互促的目的,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③对临床见习进行规范。临床见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对病人的临床症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医院内临床见习,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身体评估、病史收集等活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掌握基础护理知识,提高基础护理教学质量。

三、总结

第3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 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 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 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 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 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7]。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2] 孙茜.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69-270.

[3]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4] 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81-82.

[5] 王凡,李青.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1-62.

[6] 于尧华,周玉春.护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78-179.

第4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1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基础》课程共开设两学期,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每学完一项护理技能就考核一次,理论考试多注重对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较少,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平时不看书,考前熬夜突击的广泛现象[2]。技能考核总次数多,但相互关联性小,学生总是学一个、考一个、忘一个,到课程结束时往往只记住了最后考核过的一两项护理技能。

2 改革措施

2.1 理论考试改革

教师仔细研读《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并结合当年度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内容,考前一至两周由3~5名教师分别拟定1套完整的试卷,上交学校教务处,再由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试题多采用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案例式试题,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护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期末考试卷面总成绩为100分,学生实际所得卷面成绩乘以60%计入期末总成绩。

2.2 护理技能考核改革

调整《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增加实验课时比例,适当减少单项护理技能考核的次数,将常用的23项护理技能划分为生活护理、清洁护理、排泄护理、用药护理等几个模块,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的内容之后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采用小组抽签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学生从学习模块中随机抽取一项护理技能作为考试项目,考核时采用模拟医院招聘考试的形式,一人考试多人评分,考核内容包括用物准备、考试态度、操作流程、交流沟通、用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每学期期末开设2~3个综合性实验,每个综合性实验至少涉及2~3门课程、包括2~3个单项护理技能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和启发,考核成绩实行同组同分,考核结束后进行小组成员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考核学生操作程序、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3]。在部分护理技能操作中设置考核关键点,如有效输氧、安全输液……如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未体现出考核关键点,当次考核成绩记0分或重考合格后记60分。将多次技能考核成绩之和除以考核次数,即为技能考核成绩,再将技能考核成绩乘以30%计入期末总成绩。

2.3 平时考核更细化

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迟到、旷课、早退、课堂回答问题、书写实验报告等多方面情况所组成,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总分10分,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学生平时成绩低于6分者,期末总成绩酌情倒扣分,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平时学习。

第5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实验激励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1-01

一、引言

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多年实验教学总结,对实验教学中不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运用激励的原则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给其创设成功的机会。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目标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学情好的同学应达到较高要求,学情较差的同学本次实验课的要求要降低)同时,应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使他们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实验动手热情。

2.充分运用榜样激励。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医院、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和操作往往比试验中规范操作的学习的更快,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纪律,处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样实验操作规范的同学也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分组实验时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搭配,让操作好的同学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重视榜样学生的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的实验热情,起到表率作用。

3.积极鼓励操作能力差的同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大多实验操作能力差的同学,都存在想尝试独立操作,但又害怕在实验中出错,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大胆操作的矛盾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其大胆操作,善于发现其优点,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把它当作自尊的火种及时表扬,热情激励,为他们创造转化的契机和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失败中来,向胜利中去”。提高实验成功率,最终达实验要求。

4.善于鼓励、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老师适时,要恰如其分的激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要善于用语言鼓励赞扬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鼓励中找到自信,在鼓励中得到认可,通过鼓励激发学生更自觉、刻苦训练,不辜负老师同学的信任。

三、激励方法

1.兴趣激励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在动力。如在做床上洗头的实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操作简单,临床操作少,对实验不感兴趣,不重视,没新鲜感,易出现敷衍现象。教师在实验课前先让同学两两分组、自备洗头用具,再分组为同学洗头,这样每位同学既能完成实验内容,又享受到一次免费洗头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之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讲解、点评,同学们很快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2.目标激励法。每项实验都有实验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实验的难易度,将实验目标进行分解,但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和挑战性。实验目标设置不能太高,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实验目标应多设几个台阶,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让学生感到处处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如皮内注射是基础护理最基本的实验内容之一,我们在实验中先将目标分解,从准备用物开始,再到核对、正确评估注射部位、消毒、正确指针、绷紧皮肤的方法,每一个目标达到了,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最后要求学生达到相互注射。这样避免学生因操作复杂、产生畏惧和厌学情绪。

3.参与激励法。传统的护理实验模式是:老师示教――同学练习――考核。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完成实验,学习兴趣、主动性不高。采用参与激励法,可选择部位实验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使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实验兴趣和效果。如实验:体温的测量,在实验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电教片,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实验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护士,亲自体会护士、被服务者的感受,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完善操作技巧。

4.尊重激励法。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因尊重而感到重视和关注,有利于将消极情感化为积极情感,促进其学习。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难免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老师对其真诚的关心和爱的激励是她们最终战胜学习困难的有力因素。教师应多关注、关心、尊重她们,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真爱下得到帮助,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方法,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四、结论

总之,根据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发展,更有效的提高护理实验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40.

第6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1.1重视力度不够,实施不到位

卫生职业学校特有的教育定位就是为培养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也明确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面临人力与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因此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开放实验室的力度比较小,有的只在学生考核前几天开放,有的只在周末定期开放,也有的学校是对于下临床之前的学生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时才定时开放;开放实验室形同虚设,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室条件差,管理模式落后

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任务重,实验设施相对落后,滞后于临床实际。加之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在校生数量与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设备比例失衡。实验仪器数量不能满足足够的教学需要;加之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只停留在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上,对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的授课质量,进而影响到护理人才的培养。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

有些教师本身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很少,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严格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实践,对临床护理实践体会不深,其自身护理专业技术操作欠佳,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性和针对性较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又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1.4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校大多为中专生,众所周知,中职生大多数或因厌学、或因家处偏僻农村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在激烈的“应试教育”中被淘汰,不得已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只有少部分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想早日就业改善家庭条件而选择上中职学校。学生在身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够成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依赖性强、主动性弱,自我管理能力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也是影响开放实验室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对策

2.1更新理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起来。此外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章可循。制定严格的护理实验室学生开放制度,学生值班、交接班制度,实验仪器物品保管、使用、登记及赔偿制度及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等。明确实训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教师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2.2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管理体制

针对实验室基础条件差的现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能够改变现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相对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就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通过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来实现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计划学时之外开放实验室。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实验室经费短缺的问题,也可以缓解学校实验室投资问题。

2.3加强护理师资的业务能力

学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个人还要在学校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或训练,全面提高护理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安排教师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接触一线,学习一些新的理念与技术。同时不定期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示范性的教学。通过努力学习和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进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4发挥学生能力,加强其自我管理

选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又有操作基本功的学生负责部分课后操作练习的辅导。从而使她们能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辅导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此外学生也应该在进入护理实验室前进行培训,以班级为单位由科任老师介绍各项制度细则,要求学生从准备阶段入手,在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实验操作时及学生操作练习完毕都应该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整理。通过合理的自我管理、学习与控制等环节达到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小结

第7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对策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课程之一[1]。本课程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护理学基础课程要得到不断成熟与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目标培养

21世纪医学模式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医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护理学基础课程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时代需求。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观念上应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利用科学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实现理论性、临床操作性、实用性相统一的教学观念,培养在医疗、妇幼保健第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医学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实用性护理人才。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医学核心基础学科,其教学改革须遵循以上的既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需要[2]。

2课程实施过程中引进PBL教学法

PBL教学作为一种课程方法或教学策略,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更加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科学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PBL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例如在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一章的教学内容中,采用非经典PBL教学模式,学生认为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临床思维的形成。

3注重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的创新

①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方法,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考教分离。实训考核采取成绩单列,在规定的13项操作中,采用抽签形式,现场操作。同时还可以采用至少有两位教师打分,按统一评分标准,两位教师的平均分数,做为实训成绩。除此之外,在毕业考试中,还可以采取理论考核加技能测试,理论考试中基础护理比例占30%,技能操作考核中,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占60%。②教学模式上创新。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可以采用"边学-边练及单项-综合训练"教学模式,大胆缩减理论学时,采用三阶段授课,将护理学基础调整概论---基础护理技术单项训练---基础护理技术综合强化训练分三部分进行,并将基础护理技术授课内容,全部安排到实验室内完成,这样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从理论回到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实习课采取示范练习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2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示范练习教学法进行技能的传授。具体的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①引起动机,即激发学生操作练习的兴趣。②教师示范,对技能教学来说,教师示范的步骤十分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动作的示范和放映教学影片。③学生模仿,开始模仿前,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教师示范时没有看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解答。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模仿。每一组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模仿之初,要求其必须切实按照示范的要领,一步一步地去模仿体验,在模仿阶段,先求正确,不必求快。在学生模仿期间,指导教师需认真观看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如发现个别的错误,随时给予指导。共同的错误,应将其一一记录下来,等练习告一段落时,予以共同更正,更正共同的错误时,有时需要重新示范。④反复练习,反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是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由学生自己管理操作所需物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任何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4]。教研室每天安排一位教师值班,负责解答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随时提供技能上的指导。⑤成绩考核,操作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的进步,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文,谭冬梅.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7(23).

[2]周晓红,张敏.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0(20).

第8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15-01

1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其基础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求学生掌握高超的实践技能。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技能教育并没有特别注重实验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单独系统的开设基础实验课,仅仅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进行实践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亟待提高。为此,我们必须要开设高质量的基础实验课程,切实提高护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护理学基础课程需要创设一个护理的职业氛围,通过集中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熟悉护士角色,更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强烈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其次,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培养,学生在实验室更好的养成职业礼仪习惯与整体的服务意识,也通过高仿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忍耐力、耐挫力等,使得学生更快的养成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良好的意志,更快的适应职业角色,也缩短了将来初步临床护理工作的不适应期[1]。

2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前设计

首先,要有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实验课的课前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到过程控制、后期评价以及科学合理性等情况下,制定一个难度适中,又切实可行的科学目标,让学生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更为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低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太没有挑战性,对学生没有锻炼的意义,也就无法实现其应起的作用[2]。

其次,要精心设计课程教案。结构方面,教案的书写应该设计成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不同要素构成的新型的教案结构。内容方面,教师在实验课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现实情况出发,不断收集不同方面的材料对教案进行补充,在遵循了教材与教学基本内容的大前提下,根据实际的需要再做具体的局部调整。教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去挖掘不同材料中的主要知识点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偏颇,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最佳记忆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心设计一些小插曲和切入点,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最后,学生要重点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对实验步骤与操作的关键环节有基本的了解,一些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个人推断的实验,一定要预先掌握实验要领,甚至还要写出预实验报告,扫除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点,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思考问题,在思考中不断的对实验进行改进与修正。同时,也要抽取部分学生参加实验物品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准备过程,更好的将知识点糅合到实践操作能力中去。

3优化基础实验课的过程设计

其一,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要不断在实践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模式研究实验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掌握高效的思维方法,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护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设疑,释疑和灵活点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不断的启发,实现个性发展和批判创新[3]。

其二,要以学生为主导,优化实践教学的手段。在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验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很多常规的护理技术都对操作程序有统一的要求,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基础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只摆出实验原则,而不限制具体的做法,鼓励学生以护理操作的规则为准则,以省时,省力,舒适度与安全性为原则去设计自己的操作程序,从多个角度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同时,也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实验内容可以更为生动清晰的为学生展示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其三,要灵活的运用示教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离不开示教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学生的实践经验少,接触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们一定要在实验过程中灵活地把握好示教时机,总结学生们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让学生对实践的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基础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示教中进行初步的操作,掌握实验的要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示教过程中及时结合学生问题进行讲解,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4]。

其四,要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让一些实验课上普遍存在的验证性重复过多的问题得到强化。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后应该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性的实验,掌握好重点与难点。在综合课程教学之外,还要设置一些设计性的实验进行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综合的去分析各种知识与实验原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比而言会比较高[5]。

4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后评价体系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还要对实验课程的课后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实验课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具体实行方法等都有必要进行改进。

具体的,我们要将考试评价体系分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等几个部分,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①理论评价。实验课理论评价注重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客观的评价。②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举止,实验习惯以及技能等各项指标,注重实验操作程序与预期结果等的整体评价。③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实践应对能力以及病患关系维持等,以此来观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掌握程度[6]。④自我设计实验评价。属于一种较高的考核层次,考核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对某一个护理操作实验进行自我设计,制定各项具体要求,设计创新的内容,能构建内容丰富,兼具厚度宽度的实验,学生也就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知识,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培岩.当前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8:45-166

[2]朱文元,赵伟蔡.新时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讨[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9:26-220

[3]李竹,刘静.《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改革与实践[N].北京:中国卫生经济报,2008,12(10): 44-54

[4]卢志强, 朱苏谨.情境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上的应用[J].中华护理实践,2008,12: 36-45

第9篇:护理基础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改革方法;提高效果

1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患者的关爱 基础护理学的实训课大多数使用的是教具和模型人,由于她们不会表现出病痛的症状,不能引起学生的怜悯和同情,所以学生们上课时动作粗暴,有时还故意的摆布和玩弄模型,操作中丝毫表现不出对患者应有的关爱之情。

1.2欠缺沟通技巧 大多数学生上实训课时不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或只是机械重复带教老师与患者沟通的内容;或像是背课文一样使用毫无表情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结果当她们去医院遇到不同类型的患者时,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可能增加患者不信任感,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1.3应变能力差 当学生进入临床不能灵活处理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操作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结果也引发了患者的恐慌,有的患者要求换人,因此学生的心里负担很重,缺乏自信心,不敢独立的处理问题。

1.4操作考核标准不全面 传统的操作标准分数分配主要为三部分: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的评价,这种操作标准缺乏对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患者的关爱、应变能力的评价,重点还是对学生操作流程熟练程度的评价。

1.5实际动手能力差 很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原因主要是实训课中常用模型人。如静脉输液时大部分时间在模型手臂上练习,不必费心去寻找部位、挑选血管,因模型人身上都有了明显标记[1]。这种方法上实训课,操作技能很难有大的提高,当学生面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血管时,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很低。

1.6练习时间不够 某些操作如鼻饲、吸氧、卧有患者床的整理等,当实训教师示教后,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60min,如果5~6人一组,每人只有约10min的练习时间,在短短的10min内掌握一项操作是不够的。

1.7与临床脱节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几年才修订一次,而且某些内容缺乏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方法,如果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上课,一些内容滞后于临床。所以当学生在医院实际操作时感觉书本上的某些内容与临床不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学习才能完成护理操作。

2实训课改革的措施

2.1提前1w安排实训课 教学部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提前1w填写实训课安排表,如不填写实训课只能延后1w再安排,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实训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实训课;②任课教师和授课的班级明确实训课的地点;③任课教师课前再次检查实训用品,根据实训内容提前布置好场地;④上实训课的班级较多,实验室不够用时,可以及时调整并提前通知到班级。

2.2开放实训室 只是让学生在正常上课的时间练习操作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她们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周日。为了保证课外练习操作的质量,教学部要求提前安排好每个班级的练习时间与地点,教师轮流值班参与管理,课后做好物品的整理与清点。

2.3真人真做 很多操作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方式,如口腔护理、卧有患者床的整理和更换、常用的几种注射、静脉输液、吸氧等。只有当每个学生扮演患者后才能体会到患者的需要,怎样与患者进行有效的解释与沟通,如何动作轻柔,关爱患者。同时通过真人真做的练习,同学们将情感投入到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将护理艺术化的过程[2]。

2.4增加课间见习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与临床紧密联系的课程,因此学校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这样可以让她们了解一些病历和基本的护理方法,有机会看到最新的护理进展,积累一定的临床见识,更好的掌握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操作。同时使她们认识到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2.5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中专生由于年龄偏小,学习能力、自制力较差,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这样不利于实训课的学习。所以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练习中以达到以强带弱,以优带差,提高实训课效果的目的。

2.6实习前集中培训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时能将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的各项操作用于临床患者,进入医院实习前,教务科组织学生进行2w的护理技能训练。具体方法是:每一个实验室固定训练的项目和一名指导教师,2w的训练结束后,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操作考试。

2.7制定新的操作考核标准 为了突出与患者交流沟通、关爱患者和应变能力的评价,新的考核标准为:仪容仪表和用物准备10分,交流沟通能力15分,尊重关爱患者15分,操作程序50分,应变能力10分。考试时尽量采用真人真做的形式,这样更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8改革实训课成绩的评定 为了使学生重视技能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实训课成绩的评定方法改为在校期间4项操作(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备用床、导尿术)必考,其他项目以小组(5~6人一组)为单位抽考,实习前所有的操作让学生再抽签考取一项。对于操作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集中培训后补考合格才能允许其进入临床实习。

2.9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紧密与临床结合,我校选派教师去合作医院定期学习或请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实训教学、并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病历及新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正确的应对方法,不但解决了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医院采用的是现代化护理模式,既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整体护理,强调对患者的生理、心里及社会适应的全面护理[3]。为了适应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只有从各个方面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为临床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