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险小故事范文

探险小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险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险小故事

第1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实践

1.引言

深圳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共42座,其中小(Ⅰ)型水库13座、小(Ⅱ)型水库29座。根据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损毁程度、用途和重要性进行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并提高水库安全度及本地水资源利用率,满足当地用水需求。对有条件的水库增加调蓄库容,提高水库调蓄和雨洪利用能力。本研究试图以深圳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为切入点,针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监理工作质量保证措施,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

2.1项目分散,单个项目投资较小

比如,深圳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包括的42座水库,横跨两个区,十三个街道,散布于深圳市的整个东部地区。建安工程费用共计约为1亿元,平均每个水库建安投资不足250万元。深圳市进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鲜明地反映了类似工程的特点。

2.2大量项目同步展开

根据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继续巩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同时,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调查表明,由于实行集中建设管理的需要,各地均优先选择打捆招投标选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出现大量项目同步展开的局面。

3.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难点

3.1施工条件差,工期紧

小型水库一般坐落于较为偏远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管理的疏漏及资金投入不足,上坝道路多为狭窄土路,导致对外交通闭塞,材料运输困难。深圳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一批项目中,曾出现某水库防渗墙施工因混凝土无法进场导致设计变更。此外,为确保施工安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原则上需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施工任务,尤其是破坝更换排水底涵的项目。

3.2隐蔽工程多

小型水库坝型一般为土石坝,由于绝大多数小型水库建成年代久远,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及技术指导,缺乏施工机械,在坝基处理、坝体填筑乃至筑坝原材料等方面,多未有明确的质量指标要求,导致坝体容易出现渗漏,需针对性地采取灌浆、防渗墙等措施防渗[1]。

坝下埋管是小型土坝普遍采用的一种输水形式。拆除坝下原有的强度较低的涵管,更换强度较高的涵管如混凝土包封的钢管等,也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述均为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全过程旁站监理,对监理人员的需求较多,工作压力较大。

3.3分项工程量少而繁杂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分项工程量与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相比较少,工程项目内容却与大中型水库类似,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上坝路及管养房等均可能涉及。比如,对坝高不满足防洪安全的,需增加坝高,增设防浪墙;对坝坡坡度较陡、无排水设施的,需加厚坝坡并增设排水设施;对坝体、坝基渗漏较大或下游坡湿润的,需进行防渗处理,采用防渗墙、帷幕灌浆、填充灌浆等方案;对上游坡护坡破损、干砌护坡、护坡底部筑坝土体掏蚀的,需进行护坡整治,铺设砼护坡;对部分输水涵结构标准低、开关设备损坏、无开关房、无设计资料、管径过小等,需分别进行改造、设备更新或增设输水涵处理;对于无管理房的水库,需新建管养房;原水库没有或观测设施不全的,需增加测压管、量水堰等观测设施。

4.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由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强度高,因此工程监理在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应制定针对性的监理工作质量保证措施,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4.1高度重视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与实施

工程开工前,应由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宜全体人员参与,便于熟悉设计文件,了解本项目监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监理实施细则要体现工程总体目标的实施和有效控制,明确控制措施和方法,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突出监理工作的预控性,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总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时,应注意各个监理实施细则间的衔接与配套,以组成系统、完整的监理实施细则体系。

在监理工作中,针对监理实施细则,往往出现重编制轻实施的情况。监理实施细则应作为本项目的监理工作作业指导书,按章办事;监理实施细则也应作为监理工程师对监理员进行工作交底的主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4.2重点针对隐蔽工程,强化监理事前及事中控制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隐蔽工程多,隐蔽后检查难度大,监理人员应强化事前及事中控制,做到及时预防,消除隐患。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监理人员需熟悉相关规范和施工工艺,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可采取监理通知的形式提前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其次,施工方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应督促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选派经验和能力满足要求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尽量选用熟练工人。由于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通常使用的是一些没有经过基本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所以强化施工单位人员组成非常有必要。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确保人与设备达到规定的标准[2];最后,要加强旁站监理工作,对坝体填筑和培厚、灌浆、混凝土浇筑、更换底涵等进行全过程旁站。为了确保质量,监理方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及整个施工过程,对于一些关键的工序一定要实施全程跟班,做好实时记录[3]。

4.3重点针对破坝施工项目,强化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由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破坝施工项目,比如更换排水底涵或新筑坝等,需在汛期来临前恢复坝体的挡水功能,所以应高度重视施工进度控制,一旦延误工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坝体下游人员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监理方要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偏差。监理工程师应采用必要的监测手段,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督促施工单位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整实际进度。监理方对施工方不能及时落实人员及设备的态度,要坚决表明其严重性,对工程延期造成的损失应当由施工方来承担,这点监理方要详细说明。

4.4重点针对项目分散的特点,加强安全监理工作

由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分散,容易导致施工方的安全员配备不足、安全交底流于形式、临时用电安全措施频频疏漏等。现场监理应督促施工方配备满足数量要求的安全员,并要求班组长兼职安全管理,如作业面安全员未就位,监理方不得同意开工。要见证施工单位的安全交底,要求工人在交底文件上签字、按手印,并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堵住“假交底”的漏洞。要求施工方组织检查每个工作面的临时用电安全措施,通知安全监理工程师或现场监理参加,合格的临时用电是监理方同意作业面开工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2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防洪加固

1.加高大坝,增加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2.改建或增建泄水建筑物,如溢洪道、涵洞管等,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保是采用加高大坝还是增大泄洪能力,有时两者同时采用也是技术经济可行的,如大坝迎、背水坡不满足稳定需求,也需要大坝 断面进行培厚加固。适当加高大坝,常采用以下措施:

1.1.“戴帽”加高。即从坝顶上直接加高,迎水面可以用防浪墙直立加高,背水面上部坡度加陡一些,可通过稳定性分析确定,如加高高度不大于1-2m,此方法是经济有效的。

1.2.从大坝背水面培厚加高。当“戴帽”加高不满足要求时,需从大坝背水坡培厚加高,以满足大坝稳定渗流条件。也有少数工程条件允许从迎水面培厚加高。对土石坝一般要求背水面加培适合用风化料等

透水料,迎面加培适合用粘土、壤土料。

二、防渗加固

(一)垂直防渗

1.劈裂灌浆

1.1.灌浆设计

灌浆布置

劈裂灌浆采用沿轴线布孔,在灌浆轴线下游布置副排孔,河床部分进行劈裂灌浆,坝肩部分进行填充灌浆,共布置两排,排距1.5m,梅花型布置,劈裂灌浆孔距为5m,填充灌浆孔距2.5m

灌浆材料

坝体劈裂灌浆采用粘土泥浆,水泥用量为干料量的4%,粘土应选含少量砾的粉质粘土,粘粉粒含量要求在70%以上。

1.2施工要点

劈裂灌浆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浆法,同时控制灌浆压力和一次灌浆量,孔底注浆全孔灌浆是劈裂灌浆提高灌浆质量和保证坝体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注浆孔下部坝体先劈裂,使浆液从底部逐步向上发展,经过反复劈回弹过程,逐步形成一条从下到上,连续的防渗帷幕墙。

坝肩充填灌浆采用钻孔法开孔,开孔直径为110mm,采用孔口封闭式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每段长约5m,6m左右。当灌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动回浆阀,保持相应压力继续灌浆,当吸浆量小于1L/min时,再继续灌注30分钟即可结孔。

1.3.综合控制

劈裂灌浆采用5项控制(1)控制每次灌浆量;(2)控制最大灌浆压力;(3)坝肩水平位移不超过允许值;(4)坝顶出现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5)复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天数。

2.帷幕灌浆

对于局部渗漏或防渗标准要求不高时,主要采用帷幕灌浆的防渗方法。帷幕灌浆防渗技术施工设备简单,工艺成熟,地层适应性广,但连续性相对较差,形成防渗体的防渗性能也相对较差。因此,采用合适的灌浆工艺和材料,是帷幕灌浆技术的关键。

2.1灌浆分类

充填灌浆、压密灌浆、劈裂灌浆、渗透灌浆。

2.2施工要点

混凝土坝岩基帷幕灌浆都在两岸坝肩平洞和坝体内廊道中进行。土石坝岩基帷幕灌浆,有的先在岩基顶面进行,然后填筑坝体;有的在坝体内或坝基内的廊道中进行,其优点是与坝体填筑互不干扰,竣工后可监测帷幕运行情况,并可对帷幕补灌。帷幕灌浆的钻孔灌浆按设计排定的顺序,逐渐加密。两排孔或多排孔帷幕,大都先钻灌下游排,再钻灌上游排,最后钻灌中间排。同一排孔多按3个次序钻灌。灌浆方法均采用全孔分段灌浆法。灌浆压力是指装在孔口处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值。岩石帷幕灌浆压力,表层不宜小于1~1.5倍水头,底部宜为2~3倍水头。砂砾石层帷幕灌浆压力尽可能大些,以不引起地面抬动或虽有抬动但不超过允许值为限。一般情况,灌浆孔下部比上部的压力大,后序孔比前序孔压力大,中排孔比边排孔压力大,以保证幕体灌注密实。灌浆开始后,一般采用一次升压法,即将压力尽快升到设计压力值。当地基透水性较大,灌入浆量很多时,为限制浆液扩散范围,可采用由低到高的分级升压法。

3. 高喷灌浆

高喷灌浆最初主要用于粉土层和砂土层的防渗,近年来在砂砾层中也有许多成功应用的例子。高压喷射灌浆的优点是: 不需要降低大坝高度形成大的工作平台,施工速度较快。缺点是:不同地层条件选用的施工技术参数不同,并需要经过现场试验确定,对施工队伍的经验要求较高; 防渗体整体性能不如混凝土防渗墙,且不能入岩,在粘土地层中防渗体强度较低,耐久性差; 深度超过40 m后,防渗体容易开叉。

(二)水平防渗

1.水平铺盖

1.1应满足的条件

(1)铺盖下卧冲积层内渗透坡降不能超过冲积层土沙的允许坡降,以保证地基渗透稳定;

(2)通过铺盖的渗透坡降不能超过铺盖土的允许坡降,以保证铺盖填土渗透稳定;

(3)下游渗流出逸处的剩余水头,不至于产生渗透破坏,以保证渗流出口渗透稳定;

(4)渗流量小于允许损失量,以保证渗流损失量最小。

1.2施工要点

铺盖长度应保持一定的水平渗径,防止接触冲刷和内部管涌,并结合下游排水减压设施,使出逸坡降小于允许值。铺盖有效长度指增加了铺盖长度虽然可以减少自铺盖前端进入坝基的渗流量,但是通过铺盖本身渗入坝基的渗流量却相应加大,在达到有效长度后,再增加长度就不再减少渗流量了。铺盖有效长度是随铺盖不透水性增加而减少的,随铺盖厚度、坝基深度、坝基渗透性及水头的增加而增长。均质坝底为不透水轮廓,铺盖长度可适当减短。对地质层次复杂的最好根据电拟试验来确定。铺盖厚度和密度应满足铺盖本身的渗透稳定要求,不能被水头渗透力穿破。

采用碾压施工时,铺盖前端厚度为0.5-1m,末端与坝体接合处厚度为1/6-1/10水头。均质坝体可稍薄些。如土料透水性较大,密实度较低,还应加厚。铺盖透水越小,厚度越大,防渗作用越好。一般应是地基的几百分之一甚至上千分之一。铺盖加固应严格控制质量,特别是接触部位,更要保证质量。铺盖与地基接触处,如地基透水性大,级配差的砂砾石层,则应加铺反虑层,以免水库蓄水后,加固的铺盖重复发生裂缝、塌坑等。

2.排水减压设施加固

排水减压设施一般采用导渗沟,减压井设施。导渗沟的加固应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掌握层间关系,防止淤堵。一旦发生淤堵或局部破坏,应及时清理翻修。导渗沟的断面应满足正常排水渗水的要求,不足者予以扩大。导渗沟还应有一定的纵坡和排水出路,如发现有积水,应及时加以修整,使渗透水能够及时排除。对减压井的加固,主要是解决井内淤塞,起不到减压作用的问题,应及时冲水清理,但不要破坏井壁反滤层,以免失去反虑作用。

(三)混凝土防渗墙

防渗墙防渗主要采用防渗性能良好的普通混凝土、黏土混凝土、塑性混凝土等材料,具有连续、可靠、防渗效果好等特点,应用于较浅的深厚覆盖层,可靠、经济,是垂直防渗的首选,尤其深度在50m以内墙体厚度一般为0.6m~1.0m。与其它防渗措施相比,混凝土防渗墙耐久性较好,防渗效率较高。

三、 结语

鉴于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意义,水利工作从业人员有责任从科学认识,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等多方面加强除险加固的技术手段,以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确保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3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在实施故事教学前,英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定英语故事教学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的故事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针对考试的题型,在故事教学中设置相似的问题,这样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就会有较明显的帮助,于是就能把故事教学的优势跟考试成绩的提高结合起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2.关注学生情感,选择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故事

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英语故事教学多给他们鼓励和锻炼的机会,多与他们的交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实施故事教学时要正确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既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英语故事的朗读、表演或改编等活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合作,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故事教学延伸到课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第九条“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要做到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可以调整每堂课的具体时间分配,缩短花费在基础知识积累上的时间,基础的单词、句型只要学生明白就好,把每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上。英语故事教学中的故事表演可以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进行,如利用班队活动课,英语角等。当然,要利用这些时间或是组织英语角,还需要班主任的重视和配合。同时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英语故事或是英语动画片,然后跟同学相互交流,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故事学习氛围。

4.学校加强对英语的重视与支持

第4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估算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大多数学生善于精算,估算意识薄弱。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运用估算或简算的意识,他们不知道估算和简算就是为了方便自己计算而存在的;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像“小刚身高165分米,一个苹果重30千克……”,这些答案在学生作业中屡见不鲜,其实利用生活常识,稍作估计就能这些答案。还有的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根据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这也是缺乏估算意识导致的。其次,检验答案时,大多数学生依据老师交代的方法再算一遍,很少有学生运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合理性,更没有学生认识到估算是对计算结果“及时检验,反馈调节”的功能再次验证,“算着估”多,“估着算”少,缺乏对估算的理解。

对策(一) 口、笔、估、三算合一

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更加熟练、准确。而面对枯燥的计算,估算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新的活力,这对学生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我校4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船上只能坐8人,请你估计一下要租多少条船才够呢?学生可能利用几种方法进行解答:

生A:可以把42看作40,40÷8=5(条),但是还有2个人也要一条船,因此5+1=6(条)

生B:计算:42÷8=5(条)……2(人),5+1=6,因此,要6条船。

从这里可以看出,估算以口算、笔算作为基础,同时,估算训练要与口算、笔算相结合,做到口、笔、估,三算合一。

对策(二) 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估算的运用无处不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较多,但学生却无法感受得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了重量单位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玉米大约有多少粒。最后要培养学生养成估算习惯,平时教会学生多注意身边的数学现象,如:上超市购物,和家人出外用餐、帮家里计算伙食开支,家里的日常开销等,这些都存在着大量的生活估算信息,教会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有利于学生估算习惯的养成,并从中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对策(三)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

学生擅长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具体表现在:为题目要求的估算而估算;要求估算结果却先精确计算再估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弄清精算和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的好习惯呢,如:比较78×0.99和78÷0.99的大小,如果去算出准确的结果显然是十分麻烦,而利用估算可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78×0.99<78;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即78÷0.99>78;根据估算结果,直接可以判断78×0.99<78÷0.99,大大缩简了判别的时间,学生也真正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对策(四) 培养学生估的策略

第5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校园 安全事故 风险防范 指标体系

我国的大中小学约有两亿多名在校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社会是大环境,学校是小社会,是社会大环境的子系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小社会的安全与否势必会影响大环境的和谐程度。

一、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通过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制定安全制度,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安全保护、防范意识,校园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经常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告诉我们,我国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乏力。现在,多数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看做是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忽视校园安全教育。同时,学校校舍及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或在技术上、设计上存在失误、缺陷,设施设置不当或使用了不合格产品,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客观条件。

2.安全教育内容较少,方法单一。现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一般都是采取形势报告、班会等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低下。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侮辱、歧视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3.学校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亟待优化。这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法规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追究不严厉,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模糊甚至淡化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各环节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从而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4.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学生安全事件时,安全教育才能得到学校的关注,学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更缺乏一套科学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二、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校园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教育部门把学校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责任制,严格管理,对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小学校的安全形势仍令人担忧,校园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

2.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如果从生理、智能、情感和社会需要四个方面来衡定人一生的发展,就会发现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如果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校园是社会的子系统,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全盘工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制订防范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能揭示校园安全事故的本质特征,又要反映出校园安全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防范效果才能达到。

2.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以前难以预见的安全事故在悄然发生。因此,制定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故之间的联系和趋势,做到预见在先、防范在前。

3.全面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取时应从防范对象的各个方面着眼,既突出重点,重点指标具有代表性,又兼顾全面,既要考虑事故的预防,也要考虑事故的处理。

4.可行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涉及到校园各方面,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在防范指标体系设计时,应考虑资料采集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建立的防范指标体系应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尽量做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样防范指标体系才能比较容易为各个学校所接受。

四、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内涵

1.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构成。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很多,根据科学性、发展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可以建立预防阶段、发生阶段、结束阶段3个一级指标,组织机构等9个二级指标,安全制度等20个三级指标。

2.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

⑴预防阶段。预防阶段主要包含4项二级指标:组织机构、事故监测、事故预防和周边环境和7个三级指标。

组织机构是加强校园安全的前提。校园安全的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校园安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检查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其次,是负责校园安全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要有一批热爱校园工作、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始终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中来。同时,还必须有健全的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

事故监测是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基础。学校应成立一个隶属于学校安全领导机构的工作小组即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学校医疗卫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保卫部门等部门组成,负责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健康状态、伤害事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数据收集得内容应全面、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至学校安全管理机构以便进行评估,为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事故预防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建立事故预防系统,根据校园安全事故一般分类法,主要分为挤踏伤害事故预防、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中毒安全事故预防、活动安全事故预防等。事故预防要求对每类校园安全事故都建立详细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要进行演习。

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治安情况、校园人员流动情况、周边经营状况等进行掌控,排除可能存在的校园安全事故隐患。

⑵发生阶段。发生阶段主要包括应急保障、协调控制、应急救援等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应急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信息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校园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迅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要有处理安全事故的物资保障,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同时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协调控制是指校园安全领导机构接到报案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局面进行控制,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应急救援是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它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处理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学要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机构,建立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⑶结束阶段。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杜绝今后安全事故的发生。信息交流首先应该保证信息畅通,信息要能及时反馈到校园安全领导机构,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学校应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与外部审查。首先,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检查组的检查结果,伤害数据统计工作小组上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外界情况的变化,如:事故源的变化、技术发展情况、学校安全目标与指标的要求、家长和师生的希望与建议、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等。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园安全建设项目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对学校安全整体目标进行评审,以便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及时制定新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当然,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也还不尽完善,需要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从而减少和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人才。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校园安全教育与评估研究 》,编号:313。]

参考文献:

[1]齐连义:《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2]郑大玮:《校园安全减灾教育不容忽视》,《城市与减灾》,2003.6。

[3]周大平:《让校园伤害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起来》,《河南教育》,2004.2。

[4]李楠等:《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0。

第6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论文摘要: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需要良好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校园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难免面对各种意外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的大中小学约有两亿多名在校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社会是大环境,学校是小社会,是社会大环境的子系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小社会的安全与否势必会影响大环境的和谐程度。

一、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通过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制定安全制度,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安全保护、防范意识,校园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经常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告诉我们,我国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乏力。现在,多数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看做是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忽视校园安全教育。同时,学校校舍及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或在技术上、设计上存在失误、缺陷,设施设置不当或使用了不合格产品,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客观条件。

2.安全教育内容较少,方法单一。现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方法过于单一,形式简单,一般都是采取形势报告、班会等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低下。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侮辱、歧视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3.学校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亟待优化。这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法规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追究不严厉,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模糊甚至淡化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各环节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从而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4.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目前,安全教育似乎只跟学校安全事故、教训相关联,只有当学校发生安全事件,或者社会上出现危害学生安全事件时,安全教育才能得到学校的关注,学校相关部门就会在这一特定的时期内去抓一抓,管一管,只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制度和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缺乏长效机制,更缺乏一套科学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二、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校园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教育部门把学校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责任制,严格管理,对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小学校的安全形势仍令人担忧,校园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

2.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如果从生理、智能、情感和社会需要四个方面来衡定人一生的发展,就会发现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如果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校园是社会的子系统,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全盘工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制订防范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能揭示校园安全事故的本质特征,又要反映出校园安全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防范效果才能达到。

2.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以前难以预见的安全事故在悄然发生。因此,制定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事故之间的联系和趋势,做到预见在先、防范在前。

3.全面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取时应从防范对象的各个方面着眼,既突出重点,重点指标具有代表性,又兼顾全面,既要考虑事故的预防,也要考虑事故的处理。

4.可行性原则。校园安全事故涉及到校园各方面,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在防范指标体系设计时,应考虑资料采集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建立的防范指标体系应能方便数据资料的收集,尽量做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样防范指标体系才能比较容易为各个学校所接受。

四、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内涵

1.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构成。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很多,根据科学性、发展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可以建立预防阶段、发生阶段、结束阶段3个一级指标,组织机构等9个二级指标,安全制度等20个三级指标。

2.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

⑴预防阶段。预防阶段主要包含4项二级指标:组织机构、事故监测、事故预防和周边环境和7个三级指标。

组织机构是加强校园安全的前提。校园安全的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校园安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检查安全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其次,是负责校园安全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要有一批热爱校园工作、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始终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中来。同时,还必须有健全的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

事故监测是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基础。学校应成立一个隶属于学校安全领导机构的工作小组即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学校医疗卫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保卫部门等部门组成,负责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健康状态、伤害事故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数据收集得内容应全面、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至学校安全管理机构以便进行评估,为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事故预防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建立事故预防系统,根据校园安全事故一般分类法,主要分为挤踏伤害事故预防、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中毒安全事故预防、活动安全事故预防等。事故预防要求对每类校园安全事故都建立详细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要进行演习。

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治安情况、校园人员流动情况、周边经营状况等进行掌控,排除可能存在的校园安全事故隐患。

⑵发生阶段。发生阶段主要包括应急保障、协调控制、应急救援等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应急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信息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校园安全事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迅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要有处理安全事故的物资保障,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同时组建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协调控制是指校园安全领导机构接到报案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局面进行控制,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应急救援是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它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处理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学要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机构,建立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⑶结束阶段。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杜绝今后安全事故的发生。信息交流首先应该保证信息畅通,信息要能及时反馈到校园安全领导机构,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学校应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与外部审查。首先,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检查组的检查结果,伤害数据统计工作小组上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外界情况的变化,如:事故源的变化、技术发展情况、学校安全目标与指标的要求、家长和师生的希望与建议、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等。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对校园安全建设项目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对学校安全整体目标进行评审,以便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及时制定新的计划与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当然,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也还不尽完善,需要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从而减少和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齐连义:《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2]郑大玮:《校园安全减灾教育不容忽视》,《城市与减灾》,2003.6。

第7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 关键词 ] 股指期货 系统风险 规避效用 局限性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和约,即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所谓系统风险,指那些影响整个市场上涨或者下跌的因素。与系统风险对应的是非系统风险,指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加以分散,有证据表明一个包含二十指股票的投资组合就能有效地抵消非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在一些较成熟的西方证券市场上,系统风险大约只占总风险的30%,而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大概在50%左右:从2001年一2005年,上证综合指数从最高2245点狂跌至不足1000点,很快又狂飘至2007年底的近6000点。由于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况且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如此高,没有对冲手段的投资者为了避免股票的下跌风险只有卖出股票。有了对冲乎段则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规避由于系统风险导致的资产跌价,于是很多人就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大大降低内地证券市场上系统风险引起的市场波动。我认为,股指期货本身在规避系统风险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股指期货平抑系统风险作用的有效发挥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发展完善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规避效用。

二、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规避

在发达证券市场上,股指期货不是一个新事物,比如在美国,早在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VLI)。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次贷危中为稳定美国股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在内地证券市场上,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从此改变内地证券市场单纯的单向交易模式,投资者不仅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为市场引入了一个风险管理工具。

现在一个流行的观点是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可以很好的规避系统风险。该观点认为,投资者根据现有或者预期拥有的现货头寸,在股指期货市场做反方向的操作以对冲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具体的操作分为卖出对冲和买入对冲。所谓卖出对冲,就是当预期大盘可能下跌时,为了对冲所持有的现货股票可能的下跌风险,而卖出股指期货。如果大盘真的下跌,则现货市场的损失将被期货市场对冲。这样,便可以对冲大盘下跌的系统风险。所谓买入对冲,就是当投资者想要在未来某个时间购买股票,为了对冲在现货市场买入股票以前大盘可能上涨的风险,而在当期买入股指期货。如果大盘真的上涨,则投资者未来购买现货股票所付出的升水将被期货市场的收益对冲。这样,便可以对冲大盘上涨的系统风险。

三、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规避效用的局限性

理论上,投资者可以构造一个投资组合使得该组合股价变动与股指变动同向,然后就可以通过在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以规避系统风险。而在股指期货交易中,由于标的物设计的特殊性,使它不能象一般商品期货一样,做到现货和期货合约数量上一致、方向相反以规避系统风险。因为,股票指数设计中的综合性,以及设计中权重因素的考虑,使得在股票现货组合中,当股票品种和权数完全与指数一致时,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锁定风险,而这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几乎是零。因此股指期货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在规避系统风险上的局限性。

对于一般个人投资者来说,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及昂贵的交易费用,使得他们不能购买太多种类的股票,于是在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能囊括大多股票的情况下,“赚了指数赔了钱”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套期保值者造成了困难。一个更严重的情况是,若套期保值者在现货市场上买入股票后,同时再卖出期货合约以求保值,若到了期货合约交割日,此时股价指数是上升的,投资者将以亏损平仓,他将寄希望于现货市场的收益来抵消亏损。但股价却出现了与股指背道而驰的情况,那么他在现货市场上同样产生了亏损。这样,他不仅没有实现套期保值,反而遭受了双重亏损。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担心股票市场系统风险过大的话,购买国库券放弃股票不失一个理智的选择。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因为掌握有大量资金,手头持有大量股票,其手头持有的复杂的投资组合使得股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到与股指同向波动。在股票市场遭遇战争等系统风险时机构投资者不能很快逃离股市,而且如果快速抽逃资金还会引起市场恐慌,造成全面杀跌的局面,最后谁也不能从系统风险中全身而退。在次贷危机中,美国股市没有出现1987年股灾时的崩溃性下降局面也与股指期货的全面发展不无联系。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股指期货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在理性的市场上股指期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规避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功能。在投机过度的市场中股指期货也会推波助澜有扩大风险的副作用。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投机者很多,真正的投资者很少,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也热衷于投机股指期货的话,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反而会增大,这样就与推出股指期货的初衷背道而驰。

四、结论

股指期货的推出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为一些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理智的对待它。利用得好,股指期货就能发挥正面作用,利用不好,它就会反过来增大证券市场的风险,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性。所以重要的还是推出股指期货后注意完善配套的交易制度及监管制度,使股指期货这个双刃剑能够有效发挥其规避系统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 防洪标准防渗问题 滑动问题放水设施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一、防洪标准的方案选择

在防洪标准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处理上,具体表现在大坝的坝顶高程不满足相应的特征洪水位,这个是小(2)型土石坝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重点,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针对坝顶高程不足的问题在设计中有以下四个方案可以进行分析和选择:

(1)、加高大坝坝顶高程,以满足防洪要求;(2)、原坝顶高程不变的情况下,扩宽溢洪道宽度,增加泄洪能力;(3)、既考虑加高一定的坝顶高度,又扩宽溢洪道宽度,以满足防洪要求。(4)、原坝顶高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溢洪道进口底板高程,下调正常蓄水位;以上四种方案都是可以作为防洪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参考的一般思路,但因为于小(2)型水库本身库容就小,水量比较宝贵,所以往往不会去改变其正常蓄水位,方案(4)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是不会去选择的。若采用方案(1)加高坝体,则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新老坝体结合部之间存在着防渗的问题的处理,二是加高坝体就会削前坡培厚下游坝坡,则会增加大坝的占地面积,增加非工程措施;若采用方案(2)扩宽溢洪道宽度,开挖工程量会过多,而且也会增加溢洪道边墙的衬砌工程量,也增加了消能的困难;如采用方案(3)既加高一定的坝体,又扩宽溢洪道宽度,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只有在溢洪道扩宽的困难上,适当的加高一定的坝体;以上四种方案的选择,一般都需要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论证比较,最终选择经济、安全、合理的方案。

二、防渗问题的方案选择

水库的渗漏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坝基渗漏问题,二是坝体渗漏问题,处理渗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上截下排,以截为主”,处理渗漏问题,应根据不同的坝型,渗漏部位,危害程度等实际的情况,经过技术论证后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案。

1、坝基渗漏的处理方案:

处理坝基渗漏一般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1)、增设粘土截水墙;(2)、铺设粘土防渗铺盖;(3)、帷幕灌浆;以上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其中方案(1)增设粘土截水墙,是在坝基不透水层埋置深度较浅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处理渗漏方法比较简单,防渗效果也较好,一般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增设粘土截水墙是在上游坝脚,对施工环境、粘土的质量、施工工艺要求高。 方案(2)铺设粘土防渗铺盖,如坝基不透水层很深,处理坝基础渗漏施工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上游坝脚迎水面抛填粘土做防渗铺盖,粘土防渗铺盖的主要作用是延长渗径,以减少坝基的渗水量,但不能截断渗水,只是把渗水流速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故而需要一定的长度和厚度,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在设计中,采用铺设粘土铺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论证比较;方案(3)帷幕灌浆,是在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防渗措施,原理是通过钻孔用灌浆机把水泥粘土浆压入坝基砂卵石层,将砂卵石层胶结成一定厚度的防渗墙,适用于各种透水层较深的各类坝型,防渗效果也较佳;但是由于是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投资也较高。

2、坝体防渗处理方案:

处理坝基渗漏一般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1)、上游坝坡增设防渗土工膜;(2)、坝体中部增设混凝土防渗墙;(3)、坝体帷幕灌浆;

各种方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方案(1)上游坝坡增设防渗土工膜,土工膜防渗性好,适应性强,施工简单,工期短等优点,但是土工膜易老化,适用寿命短等缺点。方案(2)坝体增设混凝土防渗墙,该方案投资较高,施工工期长,一般在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不被采用;方案(3)帷幕灌浆同坝基渗漏处理原理一样,对于坝体渗漏处理的方案的选择除了方案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还要根据方案所涉及到资金、场地、设备和施工水平等,通过技术论证经济分析来确定。

3、 大坝渗漏下排就是指下游坝脚排水处理。常用的方式有贴坡排水、棱体排水、排水减压井排水等,需要根据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选用。其中贴坡排水方式简单,投资省,对原有坝体影响较小,但不能降低渗流出逸点高度。棱体排水效果较好,但对坝体影响较大,投资多。排水减压井适于坝基渗漏水的处理,效果也比较明显,但对施工的要求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

三、滑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从大量小(2)型土石坝水库的现状来看,滑动问题并不突出。在安全鉴定过程中,复核其抗滑稳定性时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坝高相对较低,坝坡大都在1:2及以上,且坝顶超载问题几乎不存在(坝顶不通车)。

当坝坡抗滑稳定不满足要求时,一般都是采用”削前坡培厚后坡”的方法。在上游坝脚设置一浆砌条石或混凝土阻滑墩,对上游坝坡进行放缓处理即可;当上游坝脚处余地较大时,也可采用设置镇压平台的方式。坝高较大的水库,宜采用分级坝坡,并在中间设置马道,小(2)型水库的马道宽度有1~2米即可。

从土坡稳定分析角度上看,应避免水流进入坝坡(主要是下游坝坡)土体,所以做好坝顶与坝坡的排水是非常必要的,可通过设置纵、横向排水沟来解决。

四、放水设施的处理方法

对小(2)型土石坝水库,一般都是采取浆砌条石涵卧管的方式放水,根据安全鉴定的结果数据表明,小(2)型土石坝水库,放水涵卧管大比例存在病害问题,在整治设计中都需要对涵卧管进行整治,因小(2)型水库的的放水流量一般都比较小,设计过程中,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方案进行比选,(1)、采用钢筋混凝土涵卧管更换原浆砌石涵卧管;(2)、采用倒虹吸取水;(3)、“取水柜子”和PE放水管;每个方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其中方案(1)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原坝体进行浇筑混凝土涵管,施工较难,且开挖原坝体重新碾压后存在一定的渗漏隐患,投资也比较高;方案(2)若大坝不高,可以封堵原放水设施,采用坝顶倒虹管的方式放水,此方案相对简单,但后期运行不方便管理;方案(3)“取水柜子”和PE放水管放水就是拆除原来的卧管,浇筑钢筋混凝土取水井进行取水,采用PE管代替涵管放水,在放水PE管末端采用闸阀控制,此方案施工简单,投资较低,方便运行管理,在实际的工程中运行表明很受欢迎。

第9篇:探险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私募/风险资本退出渠遣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一、目前我国私募,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融资在国内异军突起,出现了“全民PE热”的现象。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境内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达到600多家,而且随时都有新的PE面世,从上海到陕西,从金融、航天到农业、文化,覆盖了投资界的每一个角落。从2006年至今,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私募或风险资本已经投资的项目都陆续到了退出的时期,然而他们在退出过程中却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顺利,一些投资胎死腹中,很大原因是中国没有一个法规健全、服务完善的退出市场。因此,对私募或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特别是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研究,对我们当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VCRI(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9年度中国私募,风险投资市场发生的173笔退出交易里,上市方式退出的宥49笔,占项目数量的28.32%,股权转让的有114笔,占65.90%,清算的有10笔,占5.78%(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私募资本退出的三大渠道中,IPO在退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即便在PE高度发达的美国,也只有20%左右的企业通过IPO退出,而股权转让比例为60%。在中国,由于企业IPO条件相对严格、上市门槛高、运作周期长并且前期费用较大,大多数风险资本进人的项目不可能通过上市实现退出,这就决定了股权转让才是中国私募和风险资本主要的退出渠道。

从2009年股权转让情况来看,来自CVCRI的调查结果标明,在114项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项目中,原股东回购项目比例以62.28%居首位,转让给其他投资机构以19.30%列居第二位。

以上数据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投资者担心金融危机造成更大的损失,迫使原始股东回购股份,或者通过管理层收购来减少压力。二是中国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不发达,投资者只能以股东回购等方式低价转让持有的股份。

二、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

1.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多指在主板、创业板市场之外,进行高科技、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权、退市企业股票交易的场所。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作用。首先,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可以为高成长、高科技类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通道。同时,在目前流动性泛滥的条件下,场外股权市场可以为社会上的资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减轻通胀的压力。其次,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能够为活跃在_中国区域内的创投和私募资本提供退出平台。创投和私募资本在中国方兴未艾,投资逐年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高成长类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他们都认为在退出渠道上存在诸多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创投和私募资本都想在主板市场以IPO方式退出,但是众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被投资企业还无法在投资期内达到上市要求。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则可为创投和私募资本提供股权转让的退出通道。

2.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正因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股权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股份转让报价业务、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各地区产权交易市场。由于产权市场情况比较复杂,且股权交易特征不明显,因此这里不对其进行研究。

在代办股权转让方面,目前存在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股份报价系统。前者主要承接沪、深两市退市公司股权交易,截至2010年10月,在系统上挂牌的企业达74家,10月份成交金额为1.43亿元。而后者则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股份限公司提供股权转让平台,其股票转让主要采取协商配对的方式进行成交,目前较多称其为“新三板”。截至2010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73家,总股本为26.7217亿股,2010年累计成交597笔,成交金额3.818亿元。挂牌企业和总挂牌股本呈逐年递增趋势,挂牌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环保节能、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

从股权转让市场来看,目前主要是天津设立的股权交易所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采用公司制运营方式,主要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流动提供规范的服务。截至2009年9月,天津股权交易所已有山东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旺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挂牌股权总产值达17.6亿元,累计成交8267.76万,股权65220.02万元。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则定位于专业从事企业股权投融资信息交易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其股权交易范围包括全国各地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种子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各个阶段的企业,只要企业能够满足股交所的挂牌条件,均可申请挂牌。

在过去几年中,上述三种类型的股权交易市场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我们也会发现,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并没有在这些市场发生。首先,产权交易市场更多的是为国有企业股份转让服务,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市场化经营,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私募或风险资本股权交易的需要。其次,代办股权转让系统的规模有限,且市场内部的交易并不活跃,较少有新进的投资者和企业主动挂牌交易,市场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并且,其系统相对封闭,覆盖面较窄,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其三,天津股权交易所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的服务较为接近发达市场模式,但由于其受地域的限制,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总结起来,我们现有的股权交易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过于分散。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由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股权交易所组成,各个部分之间业务多有重合,但是彼此之间又互相独立,交易信息闭塞,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同时,场外股权市场过于分散使得的各个股权市场狭小,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无法为交易股权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市场的分散同样加大了企业股权转让的选择成本和信息获得成本;此外,一些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甚至还因为地方利益而进行恶性竞争,种种因素造成挂牌企业股权转让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进而导致较低的交易成交率。另一方面,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亟待完善。目前,非国有股权转让的市场准入条件、交易和信息披露的规则还有待改善,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监管方面,全国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监管部门多为地方政府产权管理机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则为证券从业协会监督管理;而在天津新成立的两家股权交易所都是由天津市市政府独立监管。如此纷繁复杂的监管,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市场运作的无序性与低效率,增加了企业股权转让的交易成本。

三、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与设计的思路

基于如上分析,建设一个统一、规范、有序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显得非常必要。在坚持“制度先行和统一监管”原则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影响市场运行绩效波动性、市场化程度、层次性、交易集中度和流动性等五大因素,建设一个高起步、规范化、高效率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1.渐进式推进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考虑到目前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复杂性及分散性,在建设统一的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过程中会存在巨大的阻力,所以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应该采取渐进式推进,在建设的初期应该采取建立全国统一类似于NASDAQ的股票交易系统,而将分散在中国的各个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接入到系统中,即建立—个多层次的股权交易市场。多层次性是当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场外交易市场一个共有的显著特征。这些不同的场外市场,以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层级和服务对象等特征共同构成了本国或本地区完善统一的资本市场,从而更好地实现了促进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功能。结合我国目前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分散化特点来看,可以借鉴国外模式,结合自身经验和特点,建立全国统一的股权交易市场。前面介绍的三个类别的股权交易市场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我们可以充分整合现有的优势,在有序推进高端市场规模的扩张的同时,发展和培育中低端场外交易市场,从而实现场外交易市场的层次化协调发展。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必须设计合理的转板制度及退市制度,转板制度的设计应该既可以反映企业价值的动态变化,同时要防止低素质企业在低端市场的沉淀而造成低端市场的衰落,进而危害到整体市场体系的发展。可以在低端市场建设初期,就着手设计、实施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之间的转板制度。通过内部相关规则的制定,设计一些灵活适宜的安排和调整,形成有效的双向的转板制度。这对于高端市场中的挂牌公司也具有激励作用,可以进一步体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动态对接的、完整有效的场外交易市场。我们还可考虑在深沪主板市场和新建的场外交易市场之间建立一条比较通畅的渠道,以供高端市场中的优质企业能较便利地进入主板市场。这样,也为私募股权机构或风险投资机构开辟了一条比较通畅的退出机制。

2.推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从全球范围来看,OTCBB、兴柜市场、Off-Exchange、KOSDAQ都采用了无形的交易场所,依靠电子网络形式的无形市场来组织交易活动。基于我国的国情,可以先建立一个既有有形的交易所又有无形的电子网络的双重特征的交易场所,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网络化的无形交易市场。无形市场可以将各地分散的场外市场连成一体,其交易形式已不是买卖双方一对一谈判成交,而是“统一报价、分散成交、集中清算”,这不仅效率高、交易成本低,而且使传统交易中信息披露不畅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可见,为了逐步培育全国性的低端市场,无形市场有着独特优势和功用。

3.允许多层次的市场参与主体,细化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场外交易市场的目的是让市场主体更容易转让股权,特别是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是场外交易市场的主力军,其他高科技、电信、生物科技等各类产业基金和有经验的私人投资者均可进场交易。在准入门槛上,对于投资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本金达到一定要求,具有相当风险承受能力。对参与挂牌的企业股权,需根据规模、业绩和成长性等,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进入不同的市场。在交易数量上,对单手交易的股数设定限制,如设计足够大的最小交易单位,以防止过度投机。对于融资者而言,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可以参考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标准要求,适当降低门槛,重点覆盖那些短期之内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无望的企业。

4.采用混合型做市商制度。场外交易市场的—个重要的特征是挂牌交易公司的资质参差不齐。通过引入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就弥补了竟价交易制度下可能发生的流动性不足、特别是大宗交易困难的缺陷。其次,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纯的做市商制度又往往会凸显出一些固有的弊端和内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相对低下、成本相对较高、利己交易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等,混合型做市商制度通过其竟价交易机制有效地抑制了传统做市商制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场外市场,可以采取不同的复合交易制度,在低端市场,应更充分地发挥做市商的做市功能,竞价制度为辅;在高端市场,应以竞价制度为主,做市商为辅;在中层市场,则采取介于两者之间的复合交易制度。

5.建立统一的复合监管体制。对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监管,我们可以学习国际先行的做法,将其纳入到资本市场监管的范围,也应该兼顾其多层次的特点,采用相对灵活的监管模式。当前由于我国股权市场的不统一,存在着一定的多头监管问题。因此,在构建和发展场外市场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用政府的主导力量来促成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在统一的市场建成之后,可以由单一的监管主体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管,政府部门只进行方向性的指导,而证券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来实施直接监管,构建一种行业自律性的复合监管体制。

总之,随着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中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进一步发展,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充分整合现有分散的各类场外市场形态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构合理、运作灵活、交易高效、监管到位的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这样一个中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不仅为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理顺了融资渠道,同时也为私募或风险资本项目投资和成功退出提供了顺畅通道。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为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都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清科研究中心2008中国企业上市年度研究报告.资本市场,2009(4)

2.刘喆,李学峰,张舰,常培.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未来体系构想.中国证券报,2009.5.16

3.李学峰,张舰.我国建立OTC市场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9)

4.张宗新,玉,上海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上海金融。2010(1)

5.李学峰,秦庆刚,解学成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习与实践,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