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新闻采编与制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采编与制作

第1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 高职;新闻采编制作;广告学;教学经验

广告与新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告对于大众媒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约在1920~1923年,就在一些高校的报学系将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该科系的教学中。高等教育进入现代阶段以后,一些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的需要,将广告列为正式课程进行研究和讲授。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与本科新闻学专业有所不同,前者更重视对技能人才性的培养。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广告学课程在教学上就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着重强调实践。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第一堂课严把思想观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非常清楚第一堂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堂课不仅是师生彼此互留“第一印象”的关键时刻,而且也是学生对该课程产生“第一印象”的关键时机。广告是一种借助于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广告一旦出去,就会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广告中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正是广告从业者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从近几年各大新闻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一部分学生最后从事了与广告相关的工作,目前在校的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日后将有可能成为广告从业者。基于此,笔者非常重视在第一堂课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广告对于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广告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通过第一堂课的政治思想教育,严把思想观,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广告的思想性打好基础,降低广告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

二、结合广告公司操作流程设计教学计划

我国目前的广告学专业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告学基础知识,涉及广告的相关概念、分类、原则、原理、发展等;第二部分为广告实务,涉及广告运作中的流程、要素、广告创意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媒介实务,涉及广告媒体的特性、选择、组合策略等相关知识;第四部分为广告行业背景知识,涉及广告行业法律、法规、发展趋势等内容。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安排来讲述,加上实践要求,需要较大的课时量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广告知识、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保证基础课程和新闻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周课时在不断的被压缩。为了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结合现实广告公司承接广告业务后的操作流程来安排教学计划,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这样既能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为学生日后迅速进入、并熟悉工作岗位和流程打好基础。

三、课堂理论与课后实践相结合

广告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仅仅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是不够的。笔者结合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广告学的课程特点,采用课堂理论、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例如:在课堂上讲完市场调查分析的理论,课后指导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制作广告调查问卷,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在讲到广告主题定位方法的时候,指导学生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来设定自选广告的主题。

四、小组分职位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责任心不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特点。而实际广告操作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需要小组团队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一个广告服务小组中包括调研、策划、创意、媒介、sp各类人员,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相对独立的工作,但是成员之间又要互相协助才能保证广告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时,笔者会将学生5人一组进行分组,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自己角色应该承担的工作,遇到需要小组协作的时候又会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中,要求大家共同来完成实际调查工作,最后由负责调查的同学回收问卷分析。在讲到广告创意方法头脑风暴法的时候安排小组共同召开创意会议,共同创意。

五、模拟提案比稿增强服务和竞争意识

现实中一家企业在寻找广告商广告业务时 ,往往需要几家广告公司拿出方案来比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广告公司来广告业务。因此广告公司的服务意识与竞争意识对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服务意识与竞争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学期末会安排学生按小组把自己小组所做的广告方案在全班同学面前提案,由其他同学按照提案小组广告方案的完成情况分项目来给提案小组打分。以此增强学生的服务和竞争意识。

长期从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和信息闭塞、缺乏交流。为了更好地保证广告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1、利用现有资源自创实践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都设有校内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是校内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也是新闻专业学生实践新闻技能的平台。笔者建议,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可以预留一些版面和时段用于广告实践操作,刊登学生的广告作品,毕竟现实中广告是媒体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2、联合校企互动发展

联合兄弟院校、所在地广告公司、媒体、广告团体,举办广告作品大赛、互动广告作品展。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拓宽眼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第2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62-01

一、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新闻的内容

新闻线索及材料是新闻媒介在创作新闻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海量的新闻资料,不仅给予了新闻媒介可挑选的空间,也能让新闻媒介播放的内容丰富多彩,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制作新闻时,如果缺乏充足的资料就无法保证新闻的整体性。因此,从业人员应提高对新闻采编业务的关注度。

(二)对整个新闻工作有着直接影响

新闻采编业务是新闻事业的根本,新闻采编业务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新闻事业的成败。所以,新闻从业者若想制作出优秀的新闻节目,就需要将最根本的新闻采编业务做到最佳。

二、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单一

简单、陈旧的采编手段,几乎无法达到优秀的采编效果。中国不少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在进行采编活动时,借助的是简单的采编措施。目前信息科技在迅猛发展,一些简单的采编措施早已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新闻采编手段应该实施深层次的延伸,完成采编手段的复杂化,进一步推动新闻采编业务获得优良的成效。

(二)对新闻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

新闻采编从业人员,通常仅担任给予新闻媒介海量精准、可信的实时性材料的工作,帮助新闻媒介把新闻及时、精准地向受众进行传播。中国不少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可以及时地采编到实时、精确的新闻线索及新闻材料,然而面临一些极其紧迫的社会现象,他们的采编工作就缺乏深刻见解。假若在新闻媒介创作新闻之时,在没有稳固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条件下,创作出的新闻会缺乏本该存在的精准性,无法经受时间及广大受众的考验,所以,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加强。

(三)采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在中国新闻工作进步的同时,不少新闻传媒已了解了新闻采编业务对新闻制作的重要性。但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职业修养依然保持在初始层面,他们无法及时学习新的文化知识,造成自身职业水准与业务修养不足,因此无法为新闻工作尽最大力量。

三、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

虽然新闻采编业务有一套专业流程,但它仍然是持续变化的。这就说明编辑应持续发明创造、持续探究。也就是说,创新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新闻采编业务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工作性质错综庞杂,不仅要规划题材还要开展采访播报。新闻编辑假若只会识文断字及分析新闻作用,那远远是不够的,想成为能担起大梁的编辑工作者,应依照了解的一切信息,用敏感、前卫的思绪和分析力,合理精准地断定当天新闻的播报主旨与框架,再于此开展新闻挑选和去留、新闻稿的校对和细化、新闻内容编撰和关联词的编辑等。唯有实现编排在思想上的提高,才会让大众在海量的信息里捕捉到里面隐藏的内容。

(二)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编手段的差异,对新闻采编业务的成效也有较大差异。简单传统的新闻采编业务手段,不能获取到海量的资料。目前,科技飞速发展,新闻采编从业人员需借助互联网科技去延伸新闻采编手段,完成采编工作。如借助网络搜集新闻资料,不但能够节约人力、物力,也能够最大化地增加新闻采编业务的效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搜集资料时务必要缜密挑选,保障新闻材料的准确可靠。

(三)深入挖掘新闻事件

广大受众在收看新闻的时候,尤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播报。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无法引起受众的关注。所以,新闻采编从业者应深度探索真实资料,让广大受众可以深刻地认识其前因后果,提高新闻消息的感染力。比如,在新闻采编业务里,若有能表现社会问题的特大题材,便需要进行深刻剖析,为新闻传媒从业人员分析事例的根本问题给予充足、可靠的材料。

(四)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

新闻采编业务要求采编工作者具有综合型的职业修养,比如,具有极度敏捷的思维、处理资料的本领,以及精准的分析能力。当下,不少新闻采编工作者在飞快进步的新闻工作中,无法完善自身存在的缺陷,影响了采编业务的成效。相关组织应提高对新闻采编工作者业务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综合修养,进一步为改革新闻采编业务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3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西藏电台原有新闻采编系统,是一套面向采编播人员开发的自动化、流程化新闻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稿件的发播效率。然而随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新媒体网站、手机App、大制作系统、播出系统的相继建设和升级改造,原有采编系统因其封闭性,不再适应其他系统的业务需求。因此西藏电台在原有采编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参考了融媒体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了一套互联互通、多媒体呈现、资源共享、多点的新闻管理系统。

1 系统特点

1.1 自动化采编

系统提供灵活的流程设计,可为记者、编辑、总编量身定制采编流程,提供写稿、改稿、审核、排单及稿件统计、查询、新闻浏览、语音转文字和用户管理等功能,实现多语种文字编辑,音视频、图片等新闻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

1.2 多源采集

系统支持PAW外出采访、电话录音、智能手机、新华社RSS、FAX、慢录系统采集、微博、微信采集,支持RSS、MOS协议。

1.3 新闻数据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数据的存储、管理、自动化分析,有利于快速找出新闻热点,搜集线索,为采编人员推送有用的新闻信息,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系统同时提供了中、英全文?z索功能,提供文字和语音检索,方便查询文字及音视频资料。

1.4 整合多业务系统

多媒体采编系统与媒资系统、新媒体网站、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播出网(播出系统)、大制作网(制作系统、媒资系统)和综合业务网(新媒体、OA、多媒体采编系统)之间使用网闸连接。电台原有采编系统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相同内容的稿件,在制作和播出系统使用的同时,还要在新媒体系统重新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通过整合业务,用户通过登陆自己的账号,可以查看到有权限使用的其它业务系统,实现一次制作多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新闻共享交换

新闻共享交换平台,采用数据超市设计模式,利用中心仓储和分部仓储分别存储相关新闻资料信息。中心仓储负责信息调度。在此架构下,新闻采编播系统浓缩为新闻共享平台的一个信息点,众多的信息点一起,初步构成云模式的新闻共享交换平台;同时在中心存储端,用户无需知道数据是存储在磁盘阵列,还是在NAS服务器上,一切交给后台调度服务器完成。

2 应用架构

系统由表现层、应用服务层、接口层、数据存储层、基础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表现层提供记者、编辑、总编、通讯员、系统管理员与系统的友好交互界面。提供了稿件编写、新闻统计、稿件排单、稿件评分、媒体浏览、归档浏览、用户同步、模板管理、用户组管理功能。

应用层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通过ESB+EMB总线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交互:提供统一认证、用户管理、在线或移动采编、多媒体编辑、工作流程设计、多终端、系统监控、稿件统计、稿件检索应用,是系统的核心层。

接口层负责应用层与数据存储层之间的通信,实现各类应用对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数据通过建立公共稿库,实现存储、管理、检索,通过全文检索实现对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全文索引创建。采编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对象都采用标准的、规范定义的媒体包格式。媒体包的基本方式是“媒体文件+元数据文件”的方式,其中媒体文件可能有多个,元数据文件则采用XML标准描述编目数据,并包含媒体文件的索引。

基础平台层(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网络结构采取垂直+水平的布线方式,即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服务器、楼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全部采用千兆光纤连接,客户端界面采取百兆连接。服务器、交换机、主干路由都提供冗余备份,通过负载均衡算法保证系统网络的安全稳定。客户端用户通过HTTP、FTP等方式透明地访问系统,即无论用户位于台内还是台外,用户体验都是一样,虽然互联网访问需要经过防火墙、IPS、VPN等设备相关安全检测。

3 技术要点

3.1 B/S设计

系统采用B/S设计,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使用。在IE中嵌入编辑器,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提供富文本编辑及流转处理。融合了文稿编辑、RSS新闻采集、节目回传、新闻串联编单及新闻管理、新华社新闻采集、新闻播出等模块,形成一个统一全媒体信息共享平台。

3.2 EMB+ESB双总线架构

采用面向服务的ESB+EMB双总线应用集成架构,集成统一认证、格式转换、技审、业务流程管理、监控管理的服务集合。新闻系统通过服务总线实现与播出系统、制作系统、广告系统、媒资系统、新媒体系统、办公系统的数据交互。

互联互通平台应用的接口协议包括:ESB、SOAP、EMB、RTP;数据类别涵盖元数据、业务数据、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交换格式有MP2、Wave等;服务封装及调用使用Web Service、消息。

3.3 媒体数据安全

系统采用XML传输元素提供通过隔离设备的技术能力。系统传输和交换元数据全部采用标准的XML方式,该方式是基于文本的,有利于隔离设备对基于文本内容进行过滤,不存在任何黑盒子似的二进制数据传递元数据。

3.3.1 网闸

网闸(GAP)是一款基于硬件的安全隔离和交换设备。通过在物理层将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采用数据摆渡技术和设备内置的交换矩阵,保证播出系统、媒资系统数据安全。位于内外网的系统通过网闸交互数据,过滤出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

3.3.2 流媒体服务

网络上通用的流媒体服务,无法满足专业广电的需求,如音频波形、相位显示及快速播放,并且不能安全单向穿越网闸。因此系统摒弃了不安全的句柄式文件访问方式,采用厂家开发的流媒体服务(IMS),利用音频流方式播放音频(如图3所示)。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客户端不直接访问网络文件句柄,安全性大大提高;客户端可以不和服务器部署在一个LAN中,部署的地点限制大大减小;从内网到外网的单向的IP包可以通过内外网安全隔离设备,客户端完全可以部署在外网。

3.4 系统易扩展和管理

考虑到系统将来扩展的需要,基础平台采用服务器群集和NAS存储模式。服务器集群根据访问对象和负载功能不同划分区域,并提供冗余备份。通过域控服务器设置策略管理群集服务器,服务器的添加和删除都可在线快速实现,并且不影响其它应用。数据存储采取NAS存储。NAS存储由于扩展性好,存储非格式化数据和数据库数据。

第4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创新;策略

1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相关理论概述

1.1 媒介融合相关理论概述

孙东霞(2013)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媒介由传统的单一形式转变成多元化形式,也就是媒介的功能多样化。例如报纸,广播是单一的媒介,而媒介融合就是让它俩结合为一体,如电脑。刘玉红(2014)则认为,媒介融合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将数据,文字,图形三者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从而达到信息的一体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媒介融合是媒体技术发展的一种整体发展趋势,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内容的融合,媒介的整合,从而促进整个多媒体的发展。

1.2 新闻采编相关理论概述

新闻采编,即为从事新闻信息处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对新闻系统进行指挥的总编辑,还包括对新闻信息进行提取,修改,删除,编辑,设计等等一系列流程的编辑人员,最后还包括对加工好的新闻进行播报的播音人员及场景控制人员。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从新闻信息的设定,还是新闻信息的处理,再到最后的新闻信息的播放,新闻采编工作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过程。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变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媒介的变化。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不同,媒介单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广泛,如电脑,手机。媒介的变化,导致了新闻采编工作不在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第二,信息资源的变化。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采编的信息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收集信息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真实性,价值性进行把关。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特点

3.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多元化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彻底瓦解了传统单一化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这就导致了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渠道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要求新闻采编工作更多的运用网络技术,把新闻的内涵性和真实性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与传统枯燥,局限的传播模式相比,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模式更加生动,更注重全局视角,能够使旁观者更清楚的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认清事实情况,以达到新闻传播的真正目的。

3.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主体扩大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大众也变成了新闻传播的主体。传统媒体下,只有专业的新闻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新闻的传播,但是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等各种传播平台的兴起,每个社会大众都可以进行新闻的传播,而这些社会大众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新闻采编培训,在的信息中难免会出现不真实的情况。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就加重了新闻采编工作的难度。

3.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全能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更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在只是局限于单一的采集,而是对声音,图片,文字等的整合,以实现信息的最佳,最快共享。因此需要综合素质高,业务流程强的全能性工作人员。

4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策略

4.1 完善新闻采集采编共享平台

新闻采编工作是多方面沟通的工作,一旦沟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不同渠道,内容雷同化的现状。因此,将新闻采编工作进行资源共享,有利于新闻采编工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有利于采编的双向互动,不但可以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还能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

4.2 创新信息处理机制

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采编工作无论是在信息的采集上,处理的的程序上,内容的制作上,还是受众的关系上,以及最后的技术保障上都要突破传统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在信息的采集上,要进行特色信息的采集与开发,以打破传统的排版,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全新版面。其次在处理程序上,要合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的组合,根据当天采集的情况,合理制作方案,以突出新闻想要表达的重点。在新闻选择的内容上,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避免雷同,这就要求对采集内容进行合理归类,差异化处理。对于受众的反馈,要做到及时的处理总结,可以设立信息及时回复机制,这样有利于新闻信息的及时跟进,从而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后,技术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但可以加强新闻信息的生动性,还能满足广大群众的不同需求。

4.3 加强新闻采集人才队伍的建设

媒介融合时代,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更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新闻采编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定期对现有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新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首先要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行提高,在保证新闻信息特色的前提下,一定要确保其真实性,而不是随意编写。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讲座,通过互相间的交流,提问丰富自己的阅历。还可以针对某些案例,组织现场提问的活动,以提高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应变能力。其次,要注重新人员的引进,这样才能打破队伍传统的思维模式,给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5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新闻采编

一、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的影响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制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媒介正在进行着不断地融合,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纸广播的挑战。虽然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比报纸广播出现的晚,其媒介传播形式也更具进步性,但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开始认识到新媒体对其严峻的挑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报纸和广播的改革,同时对报纸广播媒介传播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所以目前成为电视新闻采编的最大竞争对手。

(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电视媒体。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体对电视新闻采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来讲,主要是由电视台等一个声音发声,而在互联网中,很多互联网用户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第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对收集来的新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编辑,然后再通过电视等方式传播出去;但是,在互联网媒体平台上,很多用户可直接发生而不需甄别。

(三)新型技术设备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媒体设备,对于信息传播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些设备适合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信息传播,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来讲,无法使用这些设备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要不断进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背景。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促进电视新闻采编与其他媒介的融合。目前,对于我国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来讲,媒介融合是其面临的未来趋势,所以必须要对工作进行创新,从而不断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并且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找出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途径:第一,促进电视新闻采编与其他媒体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吸取其他媒介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良好发展;第二,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来讲,大众仅仅作为主要的听众,无法对电视新闻采编提供意见和反馈。所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与大众的交流,改变大众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听众角色。

(二)要注重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于电视新闻采编来讲,实时性和准确性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过去的传统媒介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与其他媒介相比,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媒介相比,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注重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此可以做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新闻采集的速度,例如:当产生重大新闻时,应该使得记者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工作,从而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新闻;第二,为了更好地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准确性,必须要对新闻进行反复核实,对相关的知情者进行采访和询问,从而确保电视新闻采编的准确性。

(三)要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整体素质水平对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熟悉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流程,更快地适应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第二,要制定完善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3):56-57.

第6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新闻采编 挑战与应对 新媒体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下,广播新闻明显处于一种劣势地位中,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强化新闻采编的水平和质量。唯有提高了广播新闻采编的质量,才能提高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一、分析传统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多种挑战

1.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广播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就需要考虑到各阶层听众的需求,这样才能推动广播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2.信息时效性、有效性的挑战。在新闻信息时效性方面上,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信息来源很广泛,信息也很简单,因此,在传播新闻中,就对时效性特征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广播新闻发展中,新闻信息时效性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节目类型的挑战。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会受到节目类型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应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的传播技术。可根据受众类型制作出与之相符的节目,因此新闻节目类型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广播新闻节目以阅读稿件为主,限制了节目的类型,与新媒体新闻播报类型对比,就有很大的不足。在创新新闻节目类型中,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自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二、优化和提高广播新闻采编质量的对策

1.优化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转变思想观念。作为一名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明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在主流媒体中,广播新闻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互联网媒体的诞生,虽然给广播新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为广播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说,广播新闻具有网络媒体不具有的优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广播新的优势,扩大市场发展份额,转变发展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确保采编工作水平。

2.不断提高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这对于推动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度,深入挖掘新闻要点,准确提升现场新闻报道质量,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新闻报纸的准确性。广播电台可通过大力培养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具体的激励措施来提高采编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

3.准确把握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广播新闻的特征。强化广播新闻的实时互动性,在建立广播电话和微信平台以后,加强广播新闻的互动性。在打造出广播新闻的品牌后,呈现出多样化的广播新闻形式,强化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从而让听众满意。

4.完善广播新闻的策划,进一步体现广播新闻的深度,不断强化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广播新闻策划工作对报道新闻的准确性、可靠性起到了现实的作用,也保障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在强化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后,就能够很好地呈现广播新闻活力,同时还能提高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广播新闻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作用,最大程度上发挥现场报道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广播新闻。在进行广播新闻采编过程中,新闻记者可以以更为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为采访目标,提升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第7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0 引言

“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节目素材来源于日常百姓生活,报道重点主要针对于百姓民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遇到的棘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百姓与政府部门实现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普通百姓家庭,民生新闻更成为每天必然关注的电视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以其实用性、时效性以及贴近生活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类电视节目。

本文就根据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度高的现实情况,分析节目采编人员的素质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加强团队建设提出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采编人员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近些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不能很好的把握新闻点,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日常事件只看到了表面,无法深度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实质内容,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1.2 缺乏实地调查,脱离实际

有一些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在面对新闻事件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主观臆断进行新闻报道,或者热衷于关系新闻,根据知情人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推断,脱离实际,不能真正反映 现实民生问题,丧失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意义。

1.3 团队配合缺乏默契,凝聚力不足

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全体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配合的精神。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配合意识,队伍内部分工不明确,甚至有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节目队伍的正常建设发展。

2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意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就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话题。

2.1 培养采编人员的新闻意识

目前,新闻节目的采编队伍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向,他们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执行力不足,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新老结合,由富有工作经验的资深采编人员带领年轻队伍进行新闻采访以及稿件写作、节目编排,“老记者可以和年轻记者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带对子,直接向他们传授经验”,[1]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留意身边的敏感事件,常怀发现之心。另外,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做到发现好新闻,挖掘背后是深远意义。

2.2 注重调查取证

民生新闻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件,因此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采编人员脱离实际,只根据主观臆断或者所谓的内部消息而进行报道,那就失去了民生节目本身的意义。因此,采编人员要进行调查走访,针对某个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实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暗访、蹲点守候,以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最原始的一手资料,让大家了解实情,将最完整的信息报道出来。

2.3 完善采编人员培训机制

新闻单位要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构建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针对各个岗位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培训。“改进培训方法,把讲座教学与采编人员的走转改工作实践相结合”,[2]通过视频教学、模拟实践等形式对采编人员的工作素养进行培养,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民生新闻更加富有吸引力、亲和力。

3 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的集中体现,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够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是提高节目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3.1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各个环节的默契配合,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团队内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一线采访到稿件编写,从视频制作到后期合成,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期节目的制作,以达到最好效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追责到人。

3.2 团队内部要相互沟通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因此,整体内部的相互沟通十分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够及时化解甚至避免相互之间的误会、分歧、矛盾,避免过于自我的决策,使得配合更默契,队员的凝聚力更强,关系更融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节目质量。

3.3 竞争奖惩机制

在团队内部可以实行竞争机制,激发成员的工作动力,相互比拼,发扬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开透明化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避免那种为了提高自我成绩而刻意隐瞒新闻线索、信息无法共享的恶性竞争局面。对于工作突出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刺激其他工作人员努力工作,迎头赶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第8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报纸;新闻采编;能力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报纸新闻事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报社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对新闻采编工作者来说,要不断对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使自身的采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提升,为报纸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特点

1.新闻信息具有多元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不断增加,使得新闻信息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的数量有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在大量信息中,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人们无法判断新闻消息的真假,这就对报社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选取出有效且真实的新闻信息,确保为受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明显丰富,智能手机以及数字化电视等通信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此基础上,通过此类软件对信息进行传播,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幅提升,不仅新闻传播的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编辑工作的时间大幅减少。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备一定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报社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新闻信息的共享及传播,并且通过对相关新闻信息的深入分析,不断引发人们对信息的进一步探讨,进而使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其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传播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信息不仅可以进行单一渠道的传播,而且还可以多渠道传播,使信息传播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种类,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报社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时代对报纸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及形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报社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在市场经济相对复杂的情况下,报社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信息平台面临巨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对报纸新闻事业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因此,报社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给人们带来准确的新闻信息,为新闻信息准确及时传播创造条件。

当前报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采编形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新闻信息高度重视,而在此基础上,人们无论是对新闻的内容质量,还是对新闻的形式以及可读性,都有了新的要求标准。由于大部分报社新闻采编的形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对人们实际需求的认知,在新闻采编方面也依然采用传统的报道方式,使人们对新闻信息失去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对报社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第9篇: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

笔者于2014年11月~12月,与十位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深入交谈,交谈以新闻采编人员自述职业经历为主,辅之以提问。这种研究方法更契合本研究中角色认知这种社会心理学问题,将视点集中于具体的“人”及其个人经历。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中,有九位媒体从业者是曾经或正任职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新闻部门或大型网络媒体新闻部门的记者和编辑(被访者1:《环球时报》SNS社交平台编辑;被访者2: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编辑;被访者3:中国宁波网微信微博编辑;被访者4:央视网编辑;被访者5:《新京报》新媒体部即时新闻记者;被访者6:千龙网微博编辑与新闻记者;被访者7:曾为新浪原创新闻部记者;被访者8:腾讯网新闻部记者;被访者9:搜房网软文),另有一位是无新媒体新闻部门工作经验的新闻记者(被访者10:《中国科学报》新闻部记者)。

市场导向:新闻“速递”员

即时性是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来说,这种随速度而来的生存压力巨大,他们成为新闻“速递”员。新闻采编流程因新闻的即时性而变得扁平化,失去了新闻采编工作应有的张力。得益于信息时代新闻消息源的“井喷”,新媒体新闻记者的一线实地采访变为办公室“坐班”、翻社交网络找信息源和“打电话采访”。

这种采访方式确实让记者的工作“更舒服”了,然而也有记者坦言:“一直打电话可不行,我以后会往深度报道方向发展,我想要跑现场。”扎根于现场,与事实零距离接触,是记者的职业天性。新媒体新闻编辑面对着受众市场制造的深不可测的“新闻洞”,工作多半以“改标题”和“搬运”为主。

新媒体新闻生产还远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和系统的分工模式。新闻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分工是生产专业化的基础,“是一种特殊的、有专业划分的、进一步发展的协作形式”,②“全媒体记者”所谓“由专才变为全能”,混乱了新媒体新闻生产的分工,导致专业化的缺失,最终产出的新闻产品则会有失客观与真实,传统“采编分离”下记者与编辑的权责边界在新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正在消解。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陷入速度涡旋,沦为新闻“速递”员,潜藏于其内心的是一种在新闻生产中角色认知不清的迷失状态。

组织导向:一颗“螺丝钉”

媒介组织中的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所面临的,不只是来自新闻生产过程中角色认知的模糊,还有来自于媒介组织控制与压力之下,角色期待与角色现状之间的落差。在媒介组织中,新闻采编人员是一颗“螺丝钉”。

访谈中多数访谈对象都谈到了组织领导对其工作的指导作用,新媒体新闻部门的科层制几乎全盘照搬传统媒体新闻部门。总编辑在组织中发挥“指明工作大方向”的作用。

这些采编人员在步入新媒体时的角色预期要远高于目前现实的角色现状,因为新媒体的“平台足够大”,受众关注度高,有更开放的舆论环境,工作“自由度更高”。麦奎尔曾指出,媒介组织层次的自由可以通过媒介所有人/经理对编辑、制作人等大众传播者以及后者对其下属人员如记者、撰稿者的控制来衡量。这种衡量方式就已经说明,大众传媒是一个“的等级组织”。③这是西方学者对于媒介组织科层制的点评,虽然并不能完全与中国语境相契合,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新闻生产不同于普通的商业产品生产,媒介组织所产出的新闻产品的质量与新闻采编人员直接相关,新闻产品要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及时,就需要给予采编人员以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结语

对于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来讲,媒介融合时代,他们拥有太多机遇和无限可能。采编人员在新闻生产时处于角色迷失的状态,沦为网络时代速度效应的牺牲品和组织变革中的“螺丝钉”。目前,我国新闻生产资源并未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新媒体新闻业的发展之路也就荆棘密布,“束手束脚”是任何从业者都不愿意面临的职业状态,新闻采编人员角色何时能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不得而知。

注释:

④陶建杰 张志安:《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一一上海地区调查之三》,《新闻记者》,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