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生态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设计论文

第1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第2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我国的包装设计就是原生态包装的演变与发展,我国的包装设计坚持使用自然淳朴的自然材质、强调使用单纯的民族色彩、饱满大度的造型风格,原生态包装设计无不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包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色。紫砂酒瓶通过将民间的戏剧脸谱进行归纳浓缩,利用中国早有历史的竹简进行外盒的包装,再配有民族蜡染技术,不仅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还强有力的彰显了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紫砂酒瓶荣获了“中国包装设计金奖”“亚洲之星”与“世界之星”三项大奖。

二、原生态包装结合艺术美、自然美

包装的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结合产品本身有可能蕴涵的自然美和艺术价值。设计者在进行原生态包装时一些新颖的设计理念都来自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式的再现与总结,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归纳、总结、概括,在新的物质载体上得到更加新颖的表现。设计者将传统美学的内涵融入到原生态的包装设计中不仅有利于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还有利于包装行业的发展,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原生态包装真正将艺术、美学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实现健康绿色的发展。

三、原生态包装要充分利用大自然材料

(一)自然材料选用时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原生态包装设计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协调在社会、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关系。

2.坚持合理使用原则,减少材料浪费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经常发现这种情况,购买的产品需要剥掉好几层外壳之后才能看到产品的真面目,这种打着原生态、绿色包装的名头进行的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让大众扭曲了对原生态包装的理解,这种设计导致了现今过度和奢侈包装形式愈演愈烈。

3.降低原生态包装材料成本

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不是不想使用原生态元素,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存在着滞后性,因为原生态的包装设计一般要高于其他的设计成本,因此人们在面对绿色环保和价格低廉的商品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后者,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原生态包装的发展,在进行原生态包装设计时要降低其成本,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原生态包装。

(二)常见的几类包装材料

1.纸类包装

纸质材料本身作为可再生资源成为承接包装与自然生态的介质,以其可循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创造无限的包装使用价值,是当今包装产业走向资源循环经济之路的首选承印物。纸质材料很少直接用于产品的包裹,一般都会先制成相应的纸质容器,如纸盒、纸袋、纸罐等形状各异的纸质包装容器造型,纸容器作为产品的销售包装造型设计,纸质包装在造型结构方面意义重大,会起到保护产品和实现美观的双重作用。

2.竹类包装

竹子可以说是原生态包装中最便利的材料,从竹叶、竹皮到竹筒,运用编织、切削等装饰和制作手段使之成器,也是极富魅力的生态包装。今天在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的影响下,设计师们孜孜不倦地追寻大自然,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设计出许多赏心悦目的作品。原生态包装设计者选择对天然材料——“竹”在容器包装应用中的结构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包装设计者是站在“生态设计”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和自然,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有益尝试。

3.陶瓷包装

物品采用陶瓷这种材质进行包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现代的包装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陶瓷材质的包装,但是如何更能体现陶瓷的文化内涵,而且充满活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发展原生态包装的设计者们。陶瓷的艺术精髓如果可以和原生态包装设计这种理念相结合,可以丰富包装行业,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展现更具时代活力的包装产品。陶瓷包装艺术运用的比较好的就是“酒鬼”酒的陶瓷包装设计,通过采用陶土瓶的设计,让消费者体验到粗犷、厚重、古朴的气息,这种设计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那种率真、自然、洒脱的气质,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

4.布帛包装

布帛本身就是具有历史的原生态包装材料,这种材质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使用的周期长,不仅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的低碳设计理念,还可以将现代的工业设计理念加入到布帛设计中,通过引进新的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布帛包装的艺术品味,还可以充分显示出当地的特色,例如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文化都可以在布帛上显示出来,将这种当地的文化进行传播。总之,无论是使用以上哪种包装材料,设计者都可以将当地的特色与文化赋予到包装的设计中,此外,设计者还要多发现、研究出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发展潮流的包装材质,促进原生态包装设计的发展。

四、原生态包装设计的原则

(一)环境原则

原生态包装设计观是把包装的更换纳入整个自然的循环系统中,特别是在我国人均可利用资源极度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原生态包装设计观非常符合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理念。在进行包装的材料选择时要坚持来源于自然,并且使用过后不能对自然造成二次的污染,之前使用的塑料材料的包装逐步遭到淘汰,纸质包装、草类包装、陶瓷包装等等这种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的材质越来越得到包装设计者的青睐,这类材料符合包装的原生态、绿色设计原则。

(二)性能原则

随着原生态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使用频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涉足原生态包装设计,许多设计者设计出来的产品虽然符合环保原则,但是在产品性能使用上有所下降,这种设计就本末倒置,因此设计者除了潜心研究原生态包装设计还要结合包装的需要设计出两者兼顾的产品。

(三)经济原则

第3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1.现代商业环境与库存产品形成的内在关系。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换代产品并以源源不绝的附带更新外观与功能的新产品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商品社会的既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带来更大商业利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以手机行业为例,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模式在全球得到推广,企业在推出产品的同时着力培养品牌“粉丝”,品牌忠实度成为跨国巨头们最为重视的领域,消费者们深陷其中,不断购买更新的换代手机,同时老旧手机在还具备完整功能性时便遭弃置,同时过快的更新换代更易导致库存问题。在后乔布斯时代的全球手机领域,中国企业无疑成为最具特点的族群,现有联想等大型产品生产企业在手机领域异军突起,再有以小米、魅族等民营企业的“逆袭”,再到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通信的快速崛起,这些都是以快速推出换代产品的模式实现的,我们为国产企业在手机领域取得巨大成功鼓掌叫好的同时,也发现这样的成功背后暗含隐忧,那就是大量库存产品的出现和过度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早在1995年,我国库存及闲置物资总量就已经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且仍以每年3%~5%的幅度递增,截止到2008年,库存商品价值总额远远超过了十万亿元。产品过剩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库存问题既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许多企业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库存积压,资金难以运转,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负担。如何积极推销库存,提高库存的价值,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怎样通过设计手段减少库存产品,这也是基于可持续性设计的思想,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研究库存商品在生态产品中的运用显得更有价值。

2.传统生态产品的定义及新时代中再设计的意义。

“生态产品”是十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传统意义的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在传统概念中,生态产品又称为绿色产品,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生态产品的概念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环境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因此目前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关于生态产品的定义也就不同。目前的生态产品的涉及领域更多在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学科与行业,而生态产品的设计者们也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对环保产品的设计,这样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式在今天看来过于狭隘,我们应该从全新视角审视生态产品的概念,在注重环保领域产品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现有资源的再利用与调配,即利用科学手段将库存产品资源通过有效调配并通过再设计激发产品的新价值、新属性,并将其再次投入市场流通,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环保、生态的目的。要达到库存产品重新上市流通的目的关键手段在于“再设计”,这里的再设计是以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库存商品为目的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各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来改良其原先的设计。纵观现有的库存商品市场,最多的库存商品是日常用品,而日常用品都是一些经过时间的洗涤、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产品。比如,最常见的塑料杯子,可能由于原先的设计款式不符合时代的审美趋势而产生滞销,造成库存现象,这需要设计师针对杯子的现状通过重新组合、修整等手段使原先的杯子成为一个全新款式、全新功能的产品,这一过程是最艰难的,因为杯子作为一个成熟产品在功能上已经相当合理,怎样利用杯子的现有结构打造全新的产品,并使其成为符合当下审美情趣且具备市场需求的全新产品是一个特殊的设计过程。通过这样的再设计使得老产品焕发“青春”,从而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并可以再次流通。

二、库存再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全新网络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1.再设计与手作的新流行趋势为库存商品再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手作与再设计的风潮,年轻设计师们与时尚人士对之趋之若鹜,实际上在设计界,手作与工业产品之争从未停止。从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引发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在全球的盛行,从威廉威廉•莫里斯到安迪•沃霍尔,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始终坚信手工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时至今日,当环境保护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时,人们更加认识到再设计与手作对于未来的价值。这样的大趋势无疑给了生态产品更大的历史舞台。

2.库存商品再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及目前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我国的生态产品领域,企业与设计师们更多的把重点放置在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领域,如绿色节能汽车、太阳能城市家具等等,然而却很少关注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其中也包括很少关注库存产品的再设计与再利用。其实,对于现有资源的有效调配与完美利用本身就是最具可持续发展眼光及具有生态价值的发展模式。我国对于库存商品的再利用目前主要局限于库存物料的再利用,尤其在纺织品领域及钢铁领域,企业将库存物料回收重新“回炉加工”,并生产出新产品。这样模式的再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仅仅局限于物料的再利用,而且重新回炉的工程也将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国内对比较为明显的是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艺术家、设计师甚至是普通人,他们利用库存商品、废旧产品甚至是建筑垃圾创作出精彩的雕塑作品、装置作品与日用品。

3.网络时代的资源调配的重要性及全新的商业销售模式的探索。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专业库存商品信息网站,但由于影响力及传播渠道等问题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将库存信息完美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库存商品积压严重,另一方面需求库存商品的企业却很难通过网络渠道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更有效、更有创作性的网络平台将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设计单位及自由设计师有机联系起来,让设计单位或设计师能够根据生产企业提供的现有库存商品信息设计出全新产品,再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的销售企业将全新产品信息并最终销售出去,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并实现整套过程的生态价值。

三、库存再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方法

1.功能变更。

功能变更是库存再设计的最基本方法,设计师通过再设计,赋予原有商品不具备的全新功能,从而改变商品的实际使用模式及功能,这不同于传统的物料再利用,纺织布再利用后还是“布”的功能,而这里的再设计却具有全新的使用功能,这样的模式赋予作品全新的面貌,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图一所示,设计师将库存衣架作为设计原材料,通过衣架的排列组合与形态设计,最终形成了组合桌椅的功能。

2.剖切组合。

对于作为原材料的库存商品,我们不仅可以改变功能,还能够通过剖切、打散、解构等方法,利用原商品的解构部件的重新组合形成全新形态。实际上,经解构、剖切等方法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这些组合或者是为了整体形态的美观,或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性。如图二所示,库存衣架在通过解构并重组后,形成了多个X形的组合,这样的组合既美观大方,又具有放置酒瓶的功能。

3.材料混搭。

混搭,实际在各领域都早已存在。比如,建筑设计上,自晚清就有所谓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海口的骑楼、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等,混搭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出奇制胜。虽然是多种元素共存,但不代表乱搭一气,混搭是否成功,关键还是要确定一个“基调”,以这种风格为主线,其他风格做点缀,分出轻重,有主有次。不同材料的混搭能够弥补单一材料的缺点,使作品细节丰富并充满对比效果。

四、小结

第4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1.1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是指运用生态学知识,结合建筑和环境,将人、自然、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利用自然环境,寻找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使对人类有益的能源在建筑和环境中高效地循环运转,并将人、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从而创造一个最佳的建筑环境。

1.2生态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与传统的建筑方式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①生态建筑的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都非常强,强调整体带来的实际意义;②生态建筑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并且不会造成污染,与传统的建筑相比,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生态建筑具有循环再生性,并非一次性的资源利用;④生态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适宜大面积发展、使用。

1.2.2生态建筑的自然特点

生态建筑,顾名思义,从生态而来,终究还要回归生态,降低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保持着生态的稳定性。任何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消耗自然能量,并且产生建筑垃圾,从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就是通过与自然的关联和运作,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低限度,以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1.2.3生态建筑的社会特点

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它与人们的意识形态有着极大的关联——人们的价值观念决定着生态建筑是否能够发展并完善,管理制度决定着生态建筑的建设方向,政府法规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态建筑的建设。人们正确的意识形态促使生态建筑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1.2.4生态建筑的人文特点

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而生态建筑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且关注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创造让人们身心都感到舒适的环境,这就是生态建筑的人文特点。生态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同时还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2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和原则

2.1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2.1.1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

在建造生态建筑时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很多,为了保护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发挥其最大效用。在建筑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周边环境,比如光、风能、水源等;绿化布置尽量与周边的绿化体系形成系统的网络化关系。此外,还可利用自然光线采光,利用水池等亲水设备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调节周边的小气候。

2.1.2能源的节约

在建造生态建筑时,要注意减少能源以及物质资源的使用及浪费,尽量不作多余的设计,不特意追求建筑外表及装修上的华丽、独特。在必要的内部设计中,应尽量节约资源;在非必要性的设计中,应根据其实用性作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运用建筑本身具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总之,生态建筑设计和建设都要遵循“节约能源”的原则。

2.1.3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设计生态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当建筑不能继续使用时,需将其用料尽可能地回收再利用。好的建筑设计也可在建筑的内部创造水、生物养分、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地下水、中水、下水、净化水的循环再利用,太阳能、电能、热能、生物能的转换利用,从而维持生态建筑使用上的长远效益。

2.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2.2.1整体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保证建筑本身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还要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尊重当地文化特色,将建筑与人文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2.2.2舒适原则

在生态建筑中,舒适度总与能源资源的消耗成反比关系,并且这个矛盾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生态建筑在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有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积累建筑经验,总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建设技术,才能坚持生态建筑的舒适原则。

2.2.3高效、环保原则

生态建筑要实现高效、环保的目标,就需要降低建筑物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要运用高新科技,比如新的建筑材料等,以降低建筑当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还要避免使用带有污染性或者危害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创造健康、舒适的自然环境。建筑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依托,其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均应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2.2.4经济原则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和维护是一个多元性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的问题。高投入和高技术的生态建筑虽然可以满足人们高水平的生产生活需求,可以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但是,并不是只有高投入的建设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全部功能,适当的技术、因地制宜的材料选取以及符合地域特色的建造风格同样可以引导生态建筑的发展。

3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3.1整体的设计方法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方面,设计师必须从整体上来看待生态建筑中的每一个问题。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在设计应用型的生态建筑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建筑地段,使建筑处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建筑的建设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要通过即将建造的建筑来弥补已经造成的社会环境的不平衡。除此之外,在生态建筑设计时还要注意尊重地形地势、保护现有绿化植被、结合当地水文特征、保护土壤等方面的问题。在生态建筑整体设计时,应采用能够使建筑与社会环境和谐、融洽的设计方法。妥善保存原有的建筑,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景观;保护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并积极创造新的建筑景观;适度、合理地使用城市的交通和土地,尽量不改变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城市恒久的活力和精神文化魅力。

3.2单体的设计方法

3.2.1自然通风在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小气候自然通风,或者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提升建筑物的通风效果。

3.2.2采取降温隔热措施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分析、研究建筑所在地的区域环境和气候特点数据,引导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利用窗帘、百叶窗、挑檐板等合理控制光线,以降低阳光对室内温度、湿度或小气候的影响。

3.2.3自然采光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使建筑能够充分利用阳光采光,在设计中可通过加设玻璃墙、通窗、天窗等使室内光线充足,以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同时,在生态建筑中通过安装日光反射器、反射板等设备,并结合智能操作控制系统,从而可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4结束语

第5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1.1设计内容的不同

传统公路设计中将行车安全作为设计重点,更加注重公路的构造物和公路的几何线性设计。而生态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将公路沿线的环境也考虑在设计范围内,分析了每一个设计细节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一种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为基础的设计。

1.2设计目标不同

传统公路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公路设计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没有考虑环境和公路之间的协调性。而生态公路设计是在考虑上功能的基础上,要求环境和公路的统一性。降低公路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维护沿线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1.3设计方法不同

传统公路设计时,主要使用模拟图解的方式来测绘大比例地形图,然后利用数字化设备对地形数据进行收集。而生态设计多使用CAD技术、3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设计的效率,为建立和谐公路、环境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2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2.1环境破坏最小化

按照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即便是将来技术水平、经济水平提高,想要在零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成公路建设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生态公路来说,其根本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

2.2节约资源

在生态公路建设中,更加重视对物资和能源的利用,不随意增加环境压力,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根据环境情况,充分发掘可以使用的资源。尽量少占用农田、耕地、林地等价值比较高的土地资源,将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3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公路的建设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开展建设。不能以牺牲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站在自然环境、道路、经济、社会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全局考虑,从而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4重视公路景观设计

一直以来,公路设计中都偏重于设计的安全性,没有将公路景观的设计理念考虑进来,不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在生态公路设计、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将环境保护理念体现出来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公路景观环境。在保证环境功能和交通功能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公路景观,为广大出行者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行车环境。

3生态公路的实现

某公路建设项目属于丘陵地区,植被比较发育,地势平坦。公路沿线经河流、坡地、山岭等地带,风景宜人。本生态公路设计的重点是将自然景观和公路景观有机的统一起来,降低公路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1公路边坡生态设计理念

传统公路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土地使用量,一般将边坡设计为陡边坡,然后使用强防护措施来避免边坡对人造成危害。由于边坡防护多使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护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公路沿线的种群数量降低,物种严重退化。本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根据生态公路的基本理念以及当地的实际环境,对坡率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并对生态边坡进行了防护。

3.1.1设计边坡坡率

本工程沿线主要呈圆型、半圆形和长月型,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设计,公路景观过于单调,达不到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效果。综合分析后,本工程在设计时,按照沿线山体的填挖高度、山体坡度,灵活的对边坡坡率进行确定。由于公路沿线的山体坡度多数都在15°以下,为了防止自然坡面和开挖坡面的坡度变化过于明显,决定将挖方边坡设计为缓坡。并且设计缓边坡可以有效提升坡面植物的存活率,为沿线边坡公路景观的设计以及边坡的防护提供更充足的空间。设计时,将路堑边坡的路堤坡角和边坡坡角的折角取消。使用弧线形设计来对边坡进行横向布置。使用圆弧过渡的方式和原地面线进行衔接。随着自然坡度的变化将圆弧半径设计为2~8m。在处理纵向边坡时,将边坡率逐渐从最大坡率过渡到自然山体坡率。从而使坡面可以更加接近地形的变化。通过使用缓坡比、渐变型的设计措施,使边坡和山坡更加接近。自然坡面和开挖面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的平顺、圆滑,整个设计显得更加的自然、和谐。

3.1.2边坡防护设计

和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本公路工程在边坡防护设计时,主要利用本地的植被来对人工施工的痕迹进行掩盖,抛开了以往强防护的设计措施。主要设计方案如下:①对于有稳定石质的边坡不予防护,可以在其顶部和底部用土覆盖后种植攀藤、草皮等植被;②对于土质相对稳定的边坡使用“植被+缓坡度防护措施,并在坡面8m的高度上设置了三维网。在使用以上防护措施后,使本公路边坡和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公路的景观效果。

3.2排水系统的设计

本公路工程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主要按照绿、隐、浅、宽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设计,使用了比较多的地下排水设施。

1)绿色截水沟和排水沟的设计。本公路项目沿线有很多地方都是水田,为了在达到生态设计的要求基础上,节约耕地,对于无排罐要求的路段设计草沟作为排水沟,草沟的顶部宽度设计及为1.2m,两侧的坡度控制在1∶0.5~1∶1之间。对于有排灌需求的路段,修建浆砌矩形沟,并在排水沟的两侧种植灌木。

2)使用生态浅碟形边沟。对于浅挖、低填路段,设计使用碟形边沟,使用黏土将边沟夯实后,为了避免雨水冲刷沟壁,使用椰纤维网种植草皮。通过使用碟形边沟,使边沟路侧的安全净宽在8m以上,安全性佳。并且平缓、宽阔、带弧形的绿色水沟也增加了自然的美感,可以缓解驾驶员的疲劳,使公路和自然景观更加和谐。

3.3公路两侧的绿化设计

1)为了对公路绿化设计中景观单一的情况进行解决,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主要按照“散丛结合、草灌结合”的基本原则,借鉴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在坡面上构建出错落有致、高低不平的景观效果。

2)以往很多公路工程在绿化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会购买一些进口的花草进行种植,这类植物虽然有着比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是适应能力差,存活率低。并且不能很好地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所以,在对本公路绿化设计时,多选用当地常见的植物,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生态景观,而且也节约了绿化成本。

4结论

第6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西方关于生态文明的学术流别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是世界的中心,改造和保护自然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的利益;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界是世界的中心,人应当服从和保护自然界。西方既不赞成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赞成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三是生态文明教育。国外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通过生态运动,如绿色运动、环保运动等对全体公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二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通过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除了生态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课之外,开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等选修课程。

2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在当代世界,设计艺术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行生态设计。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生态设计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该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推动生态设计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价值。推行生态设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设计师队伍。设计艺术类大学生是生态设计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开展该课题研究,可以明确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目标和内涵,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对策,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3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目标与研究内容

3.1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1)研究目标。构建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为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效果,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和决策建议。

(2)理论依据。生态文明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是本研究的理论渊源;西方生态文明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借鉴。

3.2研究内容

(1)研究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及其培养的内涵和特点。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从事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和循环设计所必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生态设计能力等三个方面。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高校对设计类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文明品质培育和生态设计能力培训的活动过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时代性等特点。

(2)探讨构建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从发展生态设计的客观需要来探讨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从塑造生态设计师的内在要求来探讨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从深化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探讨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3)调查分析我国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我国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4)构建设计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新模式。该培养模式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生态文明观念教育模块。包括两类课程:生态文明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在生态文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开设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等课程;在生态文明选修课程方面,主要开设生态文明科学、生态文明哲学、生态文明伦理学、生态文明美学等课程。二是生态文明品质养成模块,包括两个方面:生态文明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品质的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生态文明能力培训模块,包括两类:专业实践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并探讨三大模块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该培养模式的特点:即创新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等。

第7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发展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生态文明观下,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个主要部分,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设计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环保意识联系非常紧密,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对人类观念造成反作用,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生态文明观的涵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必须尽可能的节约资源、能源

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尽可能多的应用可再生资源,以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在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能源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以降低对水、气、土壤等的破坏和污染,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3.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控制环境质量,不断采用先进技术、生态技术等方法,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改善和修复已被污染的环境,以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促进生态环境文明发展;

4.国家与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生态文明和环保的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实现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情况出现,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提升环保意识

培养有效科研人才,不断运用先进技术,全面贯彻和树立生态文明观,使环保与节能政策得到真正落实,给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在构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施,需要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思想指导,在环保和节能意识支配下,将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下面对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

(一)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简洁的造型、尽可能少的材料,构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在改变传统装修观念的同时,提高环保节能意识,提倡简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减少木材、金属等资源的消耗量,使油漆、胶合板等材料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因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简约、时尚和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注重室内设计的简单、大方、优雅和得体,加入生态文明元素,避免审美疲劳情况出现,从而构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

2.采用污染小、节能型材料进行装修,确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

早期室内装修经常出现有害气体超标、装修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采用污染小、节能型材料进行装修,例如:竹藤、玻璃等环保材料,以确保室内装修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进行装修前,要对材料供应商、材料的质量以及环保系数进行严格检测,以有效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程度,确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

3.利用房屋建筑的构造构建合理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

房屋建筑的构造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房屋建筑的构造必须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房屋建筑的构造要使用非粘土砖进行墙体砖砌,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从而减轻房屋建筑的自重,达到隔音、隔热和保温等目的。与此同时,利用双层中空玻璃等材质进行门窗的安装,可以起到有效隔音和保温的作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先进科技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能源的可再生有效利用和降解生活垃圾等,从而减少房屋装修对环境的污染,给构建合理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提供有力支持。

4.充分运用自然元素构建良好室内空间环境体系。

在进行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充分运用自然光线、空气和绿色植物等元素,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从而构建良好室内空间环境体系。例如:利用房屋建筑自身的朝向和玻璃窗户,引进自然光线,减少空调使用次数,使室内空气保持畅通;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室内装饰,可以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从而净化空气,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

5.严格控制室内装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降低室内装修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要选择大容量和简易包装的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废弃物给环境造成污染,尽可能选择易降解的包装材料;然后,尽量选择本地材料供应商,减少材料正在运输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材料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最后,在进行室内装修时,要尽量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使室内空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注重二次利用。

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秉承生态文明设计理念,必须提高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注重材料、资源的二次利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人、自然和经济的和谐共处。例如:利用节水装置,对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浇灌绿色植物,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充分运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通过能量转换供水、供电,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在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生态文明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升华,以有效改善室外环境质量,促进房屋建筑室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尊重自然,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尽可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尊重自然,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优势等,尽可能减少室外装修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大规模改造,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房屋建筑的整体室外环境情况来进行设计,从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考虑,使城市绿地系统得到不断完善,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同时,保留和利用现有的植被资源,维系原有的自然景观,适当添加部分人工景观,以提高室外环境质量,实现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设计具有较高价值的生态的、自然的景观。

在整个城市的环境生态保护中,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室外环境的绿地面积,设计具有较高价值的生态自然景观,从而确保城市生态环境长远发展。例如:在房屋建筑的外部,设计一块可供居民休憩的空闲绿地,使房屋建筑的边角地带和预留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室外环境生态平衡,给人们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又如:利用房屋建筑外现有的山石、绿色植物和水系等,组成完整绿地系统,使生态系统和室外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可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渴望。

3.有效规划景观形式,严格控制景观投入,营造舒适、优雅室外环境。

现代化建设中,房屋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房屋建筑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不断增多,致使一些耗资巨大、占地面积过大的景观出现在室外环境中,给室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有效规划景观形式,严格控制景观成本投入,提高室外景观的实用价值,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室外环境。例如:根据小区的水资源情况,合理设计喷泉、水池的规模和用水量,节约电能和水资源,以实现室外生态环境循环发展。

4.合理利用多种绿色植物,提高绿色植物的生态服务性能。

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利用绿色植物,根据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本土化,提高室外环境质量,改善室外生态环境,使室外环境景观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运用爬山虎藤型绿色植物,增加室外环境的新意,可以使太阳光线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加空气湿度,使室外环境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达到改善室外环境空气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第8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对于生态建筑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特点,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确保生态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文本原则。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域的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就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交通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层次需求,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清洁、舒适、环保、健康的空间。比如:根据建筑地的自然环境,建立宜人的绿化系统。

(2)节能环保原则。

节能环保是生态建筑的内在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用可以循环利用或者可降解的材料,尽可能少的产生建筑垃圾,即便产生也不致于对环境产生危害;选用建材时还要考虑优先使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3)经济性原则。

生态建筑要符合经济性,指的是建筑施工中,尽可能选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以降低施工成本,但更重要的强调建筑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要经济运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要降至最低。在进行生态建筑施工过程中,牵涉到多个科学理论以及先进技术,并与建筑材料进行配合,确保生态建筑的高效运行、低耗运行以及节能运转,最大程度减小生态建筑在环境使用过程中的破坏程度,降低对自然的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的优势运行。例如:根据生态学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采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方式。

(4)因地制宜原则。

科学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重视环境、植被以及当地土地的特点,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风格上,应该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在建筑能耗上,尽可能地结合当地的日照和风向特点,降低建筑在使用中对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在绿化环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用当地物种,避免绿化过程中因植物无法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资源浪费。

2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2.1以人为本,注重建筑的宜居性和美观性

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设计、外部交通状态及区域生态环境,努力创造更加舒适、美观的空间环境。现以住宅建筑为例,阐述一下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首先,建筑的室内设计要按照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来布局室内空间,比如,客厅的功能主要的会客和居家休闲,设计时应该宽敞、明亮、简洁;再者,小区要建立完备的交通设施,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比如:机动车停车场最好人车分流,建立地下车库,一来不影响小区地面美观,二来确保行人安全,而自行车棚则应该离楼道门口近为宜,方便人们简易出行;最后,要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营造出舒心怡人的小区环境,比如合理布局小区绿植,提高有效绿化面积,提高舒适度。设计者在做设计时,头脑中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设计宗旨,以确保人类的身心健康,为满足人类各种活动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要求。宜居性和美观性要求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满足人类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要综合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项关系;综合满足使用功能、安全环保、舒适美观、节能经济等各种要求;还需要了解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将地域文化有机的吸纳和融合起来,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的人文环境相协调,并尽力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标识。

2.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建材工业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经济运行。首先,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结构逐渐被更高和更轻便的墙体和结构所取代,在减轻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如高强度混凝土材料、高强钢筋、高强预应力钢筋、泡沫铝材料、高强度玻璃等。建材的循环利用,既能充分利用资源,也能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在设计时,将循环利用理念引入进来,可以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节能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同样比较迅速,生态建筑中能够使用到的清洁能源包括生物能、地热能、风能以及太阳能。其中应用最广泛、种类最丰富的是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可以对建筑采暖、降温、干燥等。比如,通过窗户集热板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运用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装置、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从而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需要的热能。还有当前地热能在建中的应用也快速发展,地热储备量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地热采暖,污染小、运行成本低。生态建筑设计者,应充分应用这些新的技术,以降低生态建筑的运行能耗。

2.3处理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融合

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一体化融合,这个有两层含义。首先,建筑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也就是对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地处理,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且不对环境产生破坏,实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再者,建筑设计要实现当前与历史、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建筑设计要和该地区已经存在的建筑协调一致,做到不损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使建筑能够在未来长时间的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需要。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融合要求建筑设计在选用建材时,首先应选用对无毒无害的建材,以防止建材对人或环境产生辐射、电磁波、有毒气体危害;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比如: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适当地控制,使室内环境能够达到人体需要的最佳状态;强调建筑周围环境与建筑室内空间要实现自然过渡,,使人们尽可能多地观赏到周围的自然美景;注意地域文化延续性,在设计前充分考察当地的文化特征,尊重地方文化的差异,在建筑能吸纳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工艺及生产技术。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原址是个采砂场,设计时充分考虑原址的特征,将采砂场遗留下来的小山以及一些“砂包石”因地制宜地设计成为众多小山头,山山之间形成连绵态势,并建造蜿蜒的台阶,为学生创造了风景宜人的学习和休闲环境,不仅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还在建筑中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址的特点,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交融。

3结束语

第9篇: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基本要求,通过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系统的达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科学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辨识以及模拟,从而确定最佳的生态位,同时能够提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共生、协调发展的方案。生态城市规划需建立在众多规划的基础上去实现,对城市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另外,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类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在满足建设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文以及民生方面的进步,使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更加符合城市的整体要求。同时,生态化城市体系强调的是本地区的各方面都能协调发展。生态化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对经济、人口规模以及自然资源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也有着联系。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对城市的空间以及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城市功能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对单位平方内的建筑密度进行优化,另外,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能够融为一体。城市生态规划主要是对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恢复与调节,使之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对象主要是水、土壤、空气等自然物质。这里面涉及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土的再生、水源的保护以及城市的绿化等等方面。生态城市建设的涉及面要比城市规划更加广泛,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进行协调与治理,根本目的是为了城市与自然能够长期和谐与共存。

2生态化城市发展现状

目前,不少城市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资源枯竭的预警,最严重的或许是水资源。但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加之人们对资源的浪费,使得资源的供需关系日益紧张。于是,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的措施,而且生态化城市也是解决城市资源日益短缺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试行生态化城市建设,很多现象都在表明,我国的生态化城市建设正在迈向新的台阶。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城市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遇到很多阻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态化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但是对于生态理论方面的指导,目前很多城市都很缺乏。虽然其他诸如环境保护、园林景观、地理地质等学科都与城市管理阶层进行了合作,但是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管理经验上的不足,缺乏有效使各机制协调运行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城市社会学家,在城市的管理中并未参与太多活动,无法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所以,面对生态化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加以解决。

3生态化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的管理者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要精心做好城市生态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需要对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独特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主要有三种基本设计,分别是:城市住区设计、城市产业设计以及城市景观设计。

3.1城市住区设计

生态化城市规划方面城市住区的设计要包含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保障绿化率、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水平、节能环保、合理布局。

(1)保障绿化率。在城市规划的实行过程中要注意保障绿化率,积极推广绿色植被的栽植,同时,加大对人工湖的建设力度,在居住区增加绿地面积,对居住区的房顶与墙壁实习绿化。在居住区内必须指定公共绿地的面积标准,敦促各单位坚决实行。

(2)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水平。政府应鼓励生态技术的发明创造,对发明生态技术并有着良好效果的或者个人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对相关科研单位进行补贴,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城市全面推广生态技术的使用,对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3)节能环保。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要严加规范,敦促建筑企业使用低耗材、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坚决查处使用有毒建材。同时,应避免使用能够造成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的建筑材料,另外对放射性建材严加控制,避免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对建筑企业严加管理。

(4)合理布局。居住区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内的水资源、空气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从长远目标出发,对住宅区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选址,避免住宅区处于工业化污染地区。

3.2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与园林进行综合设计。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性与科学性的特点,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景观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对空间天际轮廓进行详细设计,这是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工作。在城市中进行街道景观的设计工作,对于整个城市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高层建筑景观设计工作同样也非常重要,要进行应地适宜的设计工作。对于底层建筑景观要做好统一的规划,与街道所在商户进行协商解决。做好园林设计的重点在于是否具有符合城市特点的园林,充分利用好周围的水源。对园林公园要充分尊重民意,了解民意,促进人工园林与环境的融合。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念充分结合,与园林融合共通,从而提升园林的艺术氛围与生态效益。也必须注意,园林设计之外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3.3城市产业设计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城市产业应该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态文明的“排头兵”。城市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本城市的工业发展状况,对本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着眼于全国的工业发展情况,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要以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企业的发展作为主力,支持与鼓励服务型企业的发展,大力促进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治理,对于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要坚决进行关闭处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