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年计划书范文

新年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年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年计划书

第1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一、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为背景,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最新应用融于一体,使之既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又吸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益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体现操作性、应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又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内容非常灵活,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教  材  分  析 

(一)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情况,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拟定本期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三年级:信息技术常识、指法练习、汉字输入及简单的文字编辑(用写字板系统)、益智游戏。 

四年级:信息技术常识、认识“画图”、指法练习、汉字输入及简单的文字编辑(用写字板系统)、益智游戏 

 

 

 

 

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可以适当融汇于课堂中,以便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他们现在处于小学中级阶段,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喜的是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改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4、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四年级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9.1——9.2)    熟悉机房环境,明确本学期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周(9.5——9.9)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第三周(9.12——9.16)    复习开机关机教学 

第四周(9.19——9.23)    认识操作系统 

第五周(9.26——9.30)    熟悉键盘和鼠标 

第六周(10.3——10.7)    “十•一”国庆节 

第七周(10.10—10.14)    玩“纸牌”游戏 

第八周(10.17—10.21)    认识键盘 

第九周(10.24—10.28)    指法 

第十周(10.31——11.4)    机动 

第十一周(11.7—11.11)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4—11.18)    文字训练,打一段常用文字组成的短文 

第十三周(11.21—11.25)    复习文字训练 

第十四周(11.28—12.2)    机动(综合练习) 

第十五周(12.5—12.9)    认识《画图》 

第十六周(12.12—12.16)    画线、画方形和圆形 

第十七周(12.19—12.23)    学画简单几何图形 

第十八周(12.26—12.30)    综合复习,布置练习内容 

第十九周(1. 2—1.6)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 

第二十周(1.9—1.13)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  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二一周(1.16—1.20)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机动) 

三年级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9.1——9.2)    熟悉机房环境,明确本学期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周(9.5——9.9)    Windows 98的基本知识 

第三周(9.12——9.16)    我的电脑 

第四周(9.19——9.23)    纸牌游戏 

第五周(9.26——9.30)    机动 

第六周(10.3——10.7)    “十•一”国庆节 

第七周(10.10—10.14)    认识画图 

第八周(10.17—10.21)    学画简单几何图形 

第九周(10.24—10.28)    机动 

第十周(10.31——11.4)    学打文字 

第十一周(11.7—11.11)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4—11.18)    文字训练,打一段常用文字组成的短文 

第十三周(11.21—11.25)    复习文字训练 

第十四周(11.28—12.2)    机动(综合练习) 

第十五周(12.5—12.9)    复习文字训练 

第十六周(12.12—12.16)    机动 

第十七周(12.19—12.23)    复习画简单几何图形 

第十八周(12.26—12.30)    综合复习,布置练习内容 

第十九周(1. 2—1.6)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 

第二十周(1.9—1.13)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 

第二一周(1.16—1.20)    综合练习本学期内容(机动)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点:窗口操作、“画图”程度的运用、创建文件夹 

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第2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第一部分策划背景

一、活动开展需求背景

随着20__年__新华书店集团“双百工程”的全面完成,集团呈现稳健的成长态势,其公司品牌形象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成为了__图书发行行业中一支独具魅力的劲旅,发展态势喜人。由于__新华书店集团品牌体系的不完整性,为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律,20__年集团正式对全省各门市进行品牌的统一规范,以达到快速发展的业绩与品牌形象相匹配,保持“新华书店”品牌固有的优势,同时再次将品牌在图书发行业界做最有效的文化提升。因为,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图书发行行业将面临着国际与国内双重竞争的压力,迫使全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要在这种竞争格局下胜出,必须前瞻性地将品牌体系及早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时逢新华书店70周年庆典,如何通过70周年庆典实现“新华书店”品牌形象提升和建设,达到优势互补,成为本年度湖南新华书店集团的一件大事。

二、活动开展应遵循的原则与重要任务

原则:

1、本次活动必须办得富有特色,节约俭朴;

2、必须表现公司精神,品牌文化;

3、庆典活动与品牌形象的对外宣传达到优势互补,内外结合,以最经济的方式对外传播,扩大和加深新华书店品牌的影响力;

4、活动整体过程中,要从宣传实效性(新闻点)、趣味性、感悟性、激发性等方面切入。

任务:

1、激发员工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自豪感,并让他们在公司70周年庆典开展之时体现出来,让全公司成员一起分享,让社会认可。

2、新华书店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经营作风、产品特色、服务概念、企业文化等均已有所沉淀,将这些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为新华书店品牌经营产生有效动力。

3、借着庆典70周年的东风,顺势将__新华书店集团统一设计的品牌形象、品牌标识以最快速度向社会公布,向企业内部员工渗透。

三、活动开展的简要框架说明

举办时间: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上午

举办地点:__省新华大酒店(或待定)

参与人员:省委省政府党政领导、新闻记者、公司总部领导、各地区领导代表、客户代表、优秀员工等

注:客户代表为与新华书店长年合作的重要客户

举办宗旨:对内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对外推广品牌建设成果

■简要说明:

1、企业文化是所有企业成功因素中唯一无法克隆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管理、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等等一切经营活动过程均可从中找到企业文化的影子。

2、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企业而异,各有特色,这是企业在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一种行为、心理思维模式;而对外,面对市场而言,产品同质化后面临的竞争模式即是品牌力竞争,品牌力的核心因素亦是品牌文化,新华书店通过70周年庆典达到对品牌进行科学宣传和推广,将有利于今后的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推广,有利于经营资源的拢聚。

3、品牌让企业变大,而企业文化却可以让企业变伟大!两者结合统一建设,将为新华书店品牌的延伸和长远战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举办口号:开拓创新品牌制胜

■简要说明:

1、开拓创新,是__新华书店集团一贯的优良传统,更为具体的是,新华书店在图书发行领域方面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依然在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特别是20__年集团总部圆满完成了对全省各门店的改造,全面提升了卖场的整体形象,亮化了店堂,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为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础。这一切的成功均来源于企业开拓创新精神的着力发挥。通过本次庆典活动,将加强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宣传,扩大认知度、美誉度,树立品牌新形象。

2、品牌制胜,则是反映了图书发行行业从数量竞争力时展到品牌竞争力时代的一种趋势。随着外国资本对图书行业的介入,加之民营书商经营管理现代化、品牌化的意识不断加强,新华书店原有的品牌竞争优势将随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失去,摆在新华书店面前的将是如何重新整合资源,开发出更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不断维持品牌原有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塑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准确而有力的品牌定位,维护在图书发行行业中强势品牌的领导地位。

第二部分司庆活动规划

一、前期活动

策划一:“辉煌七十年,焕发新风采”杯有奖知识大赛

1、目的:从知识竞赛开始入手,促使全省新华员工从学习的角度深入开展对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程进行预热。

2、效果预期:使全省书店的部分员工从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较为系统地掌握新华书店七十年来发展、沉淀出来的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店兴我荣,店衰我耻”的爱岗敬业精神,全面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

3、开展模式:以各地区新华书店为单位,由集团总部统一组织、命题、主持,各地区委派代表参与并建立拉拉队,展开现场问答为主、活动为辅的图书知识、企业发展历史、企业经营中涉及的问题等知识问答比赛。活动开展之前,由知识大赛领导小组统一召开活动开展的

指导会议,讲解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介绍活动参与的队伍,普及教育企业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4、注意事项:活动要求高层领导全程参与,使各地区管理店、经营店高度重视本次活动。

策划二:“稳健前行,开拓创新”各地区新华员工代表游__*、____、故居等地采风活动

1、目的:通过对名胜古迹的参观,激发员工代表的工作热情;加强内部交流,活化机制,缩小公司领导与普通员工、中层干部之间的距离。

2、效果预期:通过活动本身,让公司领导与员工在同一时间参与同一项活动,使领导们作为“普通人”的身份与员工们交流,了解员工,同时也可达到基层员工理解领导的效果。

3、开展模式:

3.1采风活动,让员工代表与领导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寓意企业在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共同铸就新华书店灿烂辉煌的明天;

3.2“同心新华”活动,员工代表共同组成__新华书店店标,一起喊出新华书店品牌口号;

3.3全体成员聚餐活动。

4、注意事项:活动要求公司高层领导全程参与,各地区领导均应有代表参与。

二、现场活动

现场活动一:__省新华书店七十周年司庆庆典仪式举办

1、目的:发展回顾、展望未来。总结新华书店七十年来走过的岁月,回顾湖南省新华书店在这些年里取得的累累硕果,在新形势下向公司全体说明公司的发展前景,促进公司内部团结,从一定高度上加强企业内部企业的文化建设。

2、效果预期:

2.1全体参会人员再次重温新华书店七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激起公司全体的再创业激情;

2.2演绎式的活动过程活跃公司气氛,使公司内部洋溢在喜庆的氛围之内;

2.3为建立健全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做好前期辅垫;

2.4传达公司高层战略发展方向,统一公司全体员工思想,朝着公司既定的策略方向前进。

3、开展模式:

3.1“文化传薪火,新华书鸿图”新华书店七十周年庆回顾与展望讲话(各级领导讲话)

3.2“七十载新华节节高,幅重彩绘佳绩”,将__新华书店集团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重大事宜作为会议中的重点进行回顾,同时表现形式可以是将发展过程中的件重大事件绘成形意逼真的幅画(统一命名为“让我们一起感动”系列风云写真),并在画上注明事由。会上,按报告进度将每一幅画抬上主席台与大家共赏。

3.3“让我们一起感动!”系列风云写真企业文化展览牌颁发仪式。

3.4在该展板制作过程中制作两种版式,一种针对公司本部,另一种针对各级门市部;

3.5各市公司(地区店)提炼本区精神信条及组织好本部门方队,在大会上,由公司领导向各部门颁发写真画,每个部门共同喊出自己的口号及对公司或客户的承诺,以迎接本部门得到的写真画。

3.6各市公司取得风云写真后,在每个地区结合各部门文化与理念形成新华书店企业文化走廊,随时向员工、顾客传播企业文化。

现场活动二:著名画家、集团总部领导和员工代表现场泼墨献艺

1目的:向社会宣布:__新华书店集团从今天起,用更优的服务,更高的业务要求,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用心打造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文化理念为主要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2效果预期:企业哲学“厚义薄利,播文启智”定为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启源点,经过此仪式,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传播,对外传播也将达到一个较高的起点。

3开展模式:庆典当日,邀请国内著名画家、集团总部领导和员工代表现场泼墨献艺。

现场活动三:记者招待会(主题为“辉煌七十载,再展新天地”)

1、目的:通过记者的宣传报道,向社会各届广泛传播__省新华书店的辉煌历程,所取得的成就,今后的发展方向。(由于庆典会上记者们处于被动地位,如要将这次浓重的庆典扩大传播,还需要为记者们创造一个主动发问的机会,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评论角度需求,也可以最为有效的促进活动情况向社会上传播)。

2、效果预期:让记者们多角度了解新华书店发展历程,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为新华书店的全方位宣传作贡献。

3、开展模式:由出版集团领导代表、集团总部领导代表、员工代表出席,邀请当天与会记者参与,并于招待会之前将拟定问题交由记者,请记者们现场提问。

现场活动四:招待宴会

1、目的:招待宴会主要目的是希望各级领导、客户代表与员工代表有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相互交流各自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建议。

2、效果预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主客双方自由交流,达成对各自价值观的认可,有力推动各项业务工作。

3、开展模式:在整个宴会过程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简单型的文艺活动,让领导与客户们与员工代表同堂而乐,一方面展示企业文化,一方面增加现场的气氛,为整体活动的结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后续活动:各级书店门市开展“创新经典服务”活动

1、目的:激励公司全体将“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企业理念融入到公司的卖场管理建设中;

2、效果预期:通过70周年庆典活动,全面提升员工优质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将集团总部加强品牌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为品牌的打造建立基础。

3、开展模式:

3.1配合品牌规划工程,在对外的服务过程中不断创新,鼓励各级门市部及总部卖场员工仔细研究竞争对手们的优秀之处,结合我们工作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传承公司“知信方圆,思行汇通”的企业形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挑战实践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在集团总部的统一组织下,各级中心门市结合自身优势,展开创新服务模式大比拼,拉开公司内部软环境建设的帷幕,在总体的图书发行行业里独树一帜的创建新华书店品牌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投入资源预测

不同的操作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投入资源:

场地费:现场场租

餐饮费:活动参与人员内部聚餐费、现场宴会费用

场景及相应配套设施费:舞台搭建、布置费用、设备租赁费用(音响、配音、背景音乐制作、舞美灯光)

道具费:活动中涉及的简单道具费用

道具费: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用品如奖牌制作、企业风云写真画、现场POP制作等

奖品费:活动涉及的简单奖品费

礼品费:与会人员的赠送礼品等

差旅费:外地员工代表往返

记者宣传费用:广告费、润笔费等

接待费:贵宾车马费、住宿费、餐饮费等

注:具体费用待方案确定后再详细核算报批

第四部分对外传播工作准备

拟邀媒体

根据此次新闻会的主题,以__日报、__卫视、__*等多家重要媒体为主,主要邀请在__地区记者,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现场安排

1硬件设备、资料准备:

1.1会场宣传物料设计及制作

1.1.1会背景板:用于会场背景布置,突出此次新闻会主题

1.1.2新闻会记者区立牌:张贴于召新闻会记者列席区

1.1.3记者招待室:用于新闻会环节后与各记者交流专区

1.2记者服务设备

1.2.1吹风会红包

1.2.2会议宣传稿件(打印件、光盘)

1.2.3手提袋:用于放置所有给记者的宣传材料

2现场人员安排:

2.1签到区:专人接待负责确认到场媒体,做到会场前3分钟引导参会记者进入会场2.2现场服务:负责记者座位安排。在新闻会与交流访谈会之间负责对记者引导

2.3活动总体负责人:场内巡视,随时检查应对突发事件。

通稿(图片)准备

准备适量稿件,报道此次活动。方便各媒体记者发表。

新华情、新历程——综合此次司庆活动的报道(“辉煌七十年,焕发新风采”杯有奖知识大赛、野外采风等活动振奋员工士气,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来深化品牌建设),并简单介绍新华书店的历程,突出其悠远而雄厚的历史。主要介绍七十年的发展之道,展望新华书店更美好的未来。

稳健前行,开拓进取——各地区新华员工代表游__*、____等地采风活动,以行动立志创新,以行动加强奉献,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企业理念为广大读者服务。要说明新华书店已经非常重视自身的服务体系改善和抓好品牌建设工作。此次司庆活动作为__省新华书店一个新的里程碑,向世人宣告,新华书店正通过不断的服务改进和创新走向品牌化、国际化。

敦行致远,知名画家诠释企业文化——借对国内著名画家、集团总部领导和员工代表现场泼墨献艺活动的报道,突出“厚义薄利,播文启智”的企业哲学,用更创新的服务打出品牌战略第一仗,势必将在__图书行业掀起改革新风。

第3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本学期选用的教材是泰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材。此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汉字输入,第二单元网上冲浪。

1、让学生掌握汉字输入的基本技能,网络知识和进行上网操作练习以及网页的查找、下载与保存。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内容:

学习在写字板或WORD中进行汉字输入、络知识和进行上网操作练习以及网页的查找、下载与保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以及汉字输入”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了解和学会网上的会员注册、上传下载、论坛讨论等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该班现有学生45人,该班整体情况稍差,主要是上课时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够,极个别的学生自制能力差,但全班的学习风气还是很好的。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

3、活动教学法:即是在活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来设计主题,以主题为线,以活动为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把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场境、平常喜欢进行的活动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一个交融点,以学生为本,关注人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在课堂上培养信息素养。

五、教法措施:

以“汉字输入、络操作”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3、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4、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5、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6、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7、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安排

第一周:拼音写汉字

第二周:拼音写词组

第三周:词组大演练

第四周:标点符号的输入

第五周:写信交流

第六周:看图写短文

第七周:期中作品制作

第八周:网上世界真奇妙

第九周:关键字查询

第十周:目录检索

第十一周:网页下载与保存

第十二周:文字下载与保存

第十三周:网上学习

第十四周:网上寻宝

第十五周:才艺展示

第4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

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x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教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教材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穿插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与探索”、“交流与发现”、“挑战自我”等栏目,收集了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教材,为学生更多的进行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交流启发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从观察美丽的图案中发现平面图形,思考生活的现象,得到直线、线段的性质等。

2、教材注意体现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

数轴概念的建立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分类是科学研究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教材通过有理数的分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必要的准备,还让学生对分类思想开始有所接触。

3、教材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搭建了平台。

考虑到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为了避免因为分数、小数的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教材对有理数的运算,先以整数运算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分数的运算。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情况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教材中的“情境导航”对两张统计图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从观察统计图得到那些信息、统计的作法、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统计图之间的转化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教材设计的“资料”栏目是对课文中出现的对学生所不熟悉的名词进行解释,如“荒漠化”“国民生产总值(GDP)”等以使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名词,拓宽知识面。在例题与习题中,在选配上注意了应用性和开放性,以便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

5、教材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如利用图形面积的表示行程问题等引出代数式表示和代数式表示的意义;

给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给出代数式的值在实际背景下的解释;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初步认识函数等。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

6、教材安排了一个对于学生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对折报纸的实验,设计了问题串,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得到的数值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1、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学习用数轴的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在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探索中,体会归纳、思考、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分类、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相互转化。

经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过程,提高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的问题列出代数式并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常量和变量,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函数概念。通过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初步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感受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6、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例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7、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

经历估算过程,并结合具体问题。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8、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思,在探索中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主要措施

1、注重既要从感性认识出发,重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观性去认识图形。

又要从具体的实例和图形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理性上认识图形。

2、因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都可用数轴表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3、重视对学生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培养学生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中统计现象的研究,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教材中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并从生活中收集有关的实例,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用数学的意识。

5、重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数量关系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

抓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初步训练数学抽象和变量代换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6、注重学生在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7、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探索、交流的空间。

8、注意学生方程意识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大胆创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第5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 主要教具、学具: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七、 本册内容的课时及课时划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第6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XX年下半年,在各干部、学长的带领下,秘书处各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新的学年里,为了更好的完成秘书处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对自己在XX春季学期的工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全面完善自我,融入院社团总会这个大家庭中。保持最初的热心和积极性,尽己所能,为社团服务;

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忘社团工作,全面规划好学习与工作的时间;

三、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并积极地出谋献策;

四、在工作过程中,耐心、细心,保持乐观态度;

五、提高自身的责任心,认真完成每次任务,尽可能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

六、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善,与社团其他成员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七、加强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加强与各协会的联系,积极配合协会的各项工作;

九、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谦虚接受指正,并学习他们的长处。

第7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  ***市市中区基本情况简介

第三章  项目投资概算

第四章  项目领导小组名单

第五章  项目主体建筑功能设计

第六章  项目室外活动场所功能设计

第七章  项目施工进度

第八章  项目在城区的位置简图

第九章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工程概况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9570M2 ,位于***市市中区,地块编号为济中国有(98)字第0802000053。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需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注重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问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校外活动中心可充分利用各功能设施,结合市中区区情,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依据现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弥补学校教育教学的不足,填补实践教学的空白,从学工、学农、学军、科技等方面入手,拟开设军事训练、体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安全自救、手工制作(泥塑、陶艺、刺绣、剪纸、扎风筝、编织)、金工、木工、水电工、电烙画、烹饪技术、豆芽制作、种植养殖、科学探究、小机器人操作和航模制作等课程。开展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自救、人口·国情教育、青春期教育活动,并逐步走向社会,开拓校外工业、农业和军事等实践基地,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小学搭建素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融教育性、体验性、趣味性于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把活动中心办成政府支持、家长欢迎、学生喜欢的活动场所。

 

第二章  ***市市中区基本情况简介

 

***市市中区位于***省西南部,依运河而兴,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运河的兴盛使得这座城市“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更把***的商业文明推向鼎盛时期,是元、明、清三代的漕河管理中心,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市中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56.4万,辖6个街道、3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公办中小学57所,其中,职业中专1所,普通高中1所、初中11所、小学4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3000多人;有公办幼儿园5所,学校附属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3800多人。

 

 

第三章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投资概算是根据工程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标准编制而成的,由于项目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投资系采用分析比较法进行工程估算,估算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800 万元(详见附表一)。工程费用价格水平按***省市场价,金额为***省2008年水平。

本估算包括项目工程费及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按***省现行有关规定计算。活动场所建设用地由县(市、区)政府无偿划拨,工程投资估算中未计的其它费用如征地费、水电增容费、城市建设配套费、重点建设费等地方性(规定标准)费用,可区政府给予减免。

 

附表一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工程量

指 标

备  注

1

综合楼

496.8

4320 m2

 

 

2

室内外装饰

181.2

4320 m2

 

 

3

绿化工程

26

2920 m2

 

 

4

办公及教学设备

60

 

 

 

5

周边体育设施

36

 

 

 

合计

 

800

 

 

 

第四章  项目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韩善文  市中区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周广喜 市中区教育局基建科科长

王 龙 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

成 员:苏瑞宝 市中区教育局基建科副科长

辛建军 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副主任

牟连印 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副主任

 

项目负责人:王龙  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

 

第五章  项目主体建筑功能设计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 19570 m2,房屋建设面积 9240 m2,整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由综合楼、室外活动园区两部分组成。其主体工程为综合楼,占地面积      1080m2,建筑面积 4320 m2,共 4 层,楼高14.1米,是集计算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劳技为一体的综合楼(见附表二)。1楼为展厅、科技展览室和综合活动室,2—4楼为计算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劳技、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功能区(每层均设公厕),可同时容纳 400 多名学生同时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第六章  项目室外活动场所功能设计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园区占地13660平方米,其中综合活动区8920平方米,设有篮球场_2_个、排球场1个,单双杠各5个及体操场等。绿化园区1620平方米

可供青少年学生休息娱乐。

 

第七章   项目施工进度

 

一、项目前期工作

***市市中区教育局自 2009年起就积极主动筹建***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这个民心工程。在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了申报、立项、土地划拨、场地平整、地质勘察、规划设计、评审、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即可开工建设。

二、建设工期安排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半,即 2009 年 5 月至 2010 年 11 月,  2010 年 4 月前完成综合楼建筑, 2010 年 11 月前完成室外活动场所建设。

 

第八章  项目在城区的位置简图

 

中心位置见***市市中区城城区规划示意图。

 

第九章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市市中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后,由区政府核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人员36名,隶属区教育局领导,其运行经费868万元,由区财政划拨,所需人员由教育系统内部调剂,主要面向城区中小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教学实际,确定小学4-5年级;初中1-3年级为培训对象,培训每期一周,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时间,列入课程计划,按学校、年级分期接受培训。

从现有教师中,遴选调入有专业特长的教师,然后经过再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培训技术,胜任教学工作。专业性确实很强的课程,寻求外聘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尽最大努力把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第8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传播力;新媒体;概念转化;研究愿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7-2-0034-02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部分,对新媒体研究的起点首先落在概念与知识的转型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传播理论研究范式转向,不仅深刻影响了传播研究的发展,同时也折射着传播与社会机制之间复杂关系的变迁。在各种社会文化特异性相互缠绕的全球化浪潮下,传播交互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社会关系。当技术效应不再局限于客观世界而与各种关系结合时,即使间接的传播现象也可能成为新理论的起源,并以现实推动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技术神话:概念底蕴与观念变迁

当前,我们谈论的“新媒体”,特指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因此,其概念首先指向媒介技术和媒介形式本身,而同时又指向用来表达和交流的设备、内容以及围绕其所产生的实践行为与组织形式。由新媒体通过社交网络搭建的社会关系网交互作用的影响下,以权力关系为依托左右现实局势的场域共同为技术语境下的传播范式转换提供了基础。

目前,大量的传播研究指向媒介的微观层面及其在社会情景中的互动关系,以实现文本性(textuality)与情景域(contextuality)的结合。因此,对新媒体属性与特性的研究是一个需要加以整体考察的概念。

对传播技术及其与社会理论命题之间关系的探索,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启。先有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概念的诞生,后有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的提出,随后还有托夫勒对信息化趋势所形容的“第三次浪潮”等概念提出。这些理论无不例外地对技术力量的作用给予相当的肯定描述。由于这些理论对于科技之于传播乃至人类社会活动的作用赋予相当的期望,而经常被批判为过度的科技乐观主义。通过技术武装起来的传播活动,整合社会资源成为技术决定论的新形式。在此过程中,新的诠释认为新媒体技术能够改变社会形态,同时也开创社交新形式,拓展知识生产结构,转移权力中心等。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万物,万物即媒介”“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行为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行为尺度”[1]的主张在此背景下被发展为一个新版的“技术神话”。他认为“在电子技术下,人类的全部事务变成学习和掌握知识……时间和空间在瞬时信息时代双双化为乌有,人们的交互方式将重新部落化,从而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地球村”[1]的观点,也被新媒体技术与同时带来“时间的终结”“空间的终结”“权力的终结”[2]所证实。这种技术迷思所造就的期待使得新媒体能够解决人类社会诸多问题的“电子乌托邦”成为传播研究的愿景。凯瑞曾经以麦克卢汉将技术“奉为人们期待的社会变革的动力、重建人道主义社会的关键所在、回归珍贵的自然乐园的途径”[3]对此加以批判。但技术的神话在传播研究历程中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或许还会存在。技术的进步体现的始终是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固有的底蕴与属性,而媒介的延伸并不能将其证伪。当去掉了技术语境上的决定论光环时,新媒体的技术神话也就从“决定”走向“主流”,从“媒介延伸”走向“媒介融合”。至此,新媒体研究从开始被看做革命性的一步步转向演进、融合的多元研究路径。而正是多元路径的产生,让后面将要谈到的新媒体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传播研究的又一方向。

二、关系更新:新观念与旧理论

除开技术切入点的研究视角,另一大研究视角是从媒介、受众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维度加以阐释。需要强调的是,对技术之于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的考察或许在实践意义上并不突出,但它却是建构新媒体研究这一领域里的新分支的必要部分。没有对于这些关系之间的分析与研究,传播研究在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语境下就难以建构起适应新环境的新理论。

理论内部关系的更新常常源于新观念的诞生。因此,如果将当前新技术语境下的新媒体及其研究看作是传播研究的一大“势力”的话,那么传播学界之于技术的神话探讨就是其中的“力”,即左右传播形态发展与进步的基础,而其与社会理论、社会制度、社会关系框架下的研究则是其中的“势”,即之于社会的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下,首先改变的观念是传播观中的媒介观或者说渠道观。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播,与媒介和传播机构紧密相关。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是人们通过分享和具有表征意义的中介来实现的,就这一点来看,信息媒介在大众中的延伸和普及极大地增强了媒介“去中心化”的趋势。受众参与,通过互联网构筑的媒介平台,今日的传播已变成受众、传统媒介机构、公司、政府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复杂交互行为。其二是受众观的变迁。受众从过去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与者,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消费者与使用者。其三是传播的过程观转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于传播过程的认知不再是简单的单向、线性过程,互动传播观成为当前新技术语境下社会传播的真实写照。由此,“受众”一词在新媒体时代下其表意已不再准确,而“用户”与“使用者”这样的表达则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虽然以受众为中心的研究仍然在新媒体研究中较为流行,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大幅增长,更多学者从研究接受行为转向研究使用行为。[4]

既然新媒体为传播研究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那么新媒体是否能够带动传播研究一次转型呢?传播学界对此持谨慎态度。当前以互联网研究为代表的新媒体研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美国社会科学七大热门研究领域中排名第三。相关的一个趋势是,在当前的新媒体研究中采用“网络分析”视角进行研究的现象也日益增多。[5]而所谓“网络分析”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相互交织形成模式和组成方式。在网络环境中,通常用户不会直接进行关于自我的描述,而是通过朋友列表或者相册等“第三者”来实现展示,也就是说在典型的互联网社交平台这样的新媒体上,信息流动过程是“信息”―“用户”―“观众”。尽管在新媒体上实现的信息传播几乎都发生在虚拟空间之中,但世界却是包含了现实的世界和线上的网络世界。因而具体的分析依然要具体地解析新媒体的社会网络结构。正如前文提到的,新媒体与旧媒体并不是完全的取代与被取代关系,而是日益地体现出融合共生关系,新观念的产生也并不意味一定就与旧观念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关系与观念的更新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这个途径毕竟不是唯一的。因而,比较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为凝聚新技术的现实力量与社会新关系理论属性以形成新媒体统一的传播力,并试图找出新媒体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这才是新媒体研究不断拓展的对象与议题。

三、结语

传播研究一直都在进步与发展之中,而在当今跨文化、跨地域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让新媒体研究能够在不断的学术探索中建构起一套其独特而有解释力的理论,这不仅对新媒体本身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传播研究的演进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的新媒体研究中,对于微观层面研究的力度依然较大。学界公认的意见,新媒体技术突破了时空以及一定程度上权力对人类的束缚,但技术决定论的迷思,以及对于新媒体之于社会制度与权力关系的过高期待,使得相关研究依然有着流于乌托邦式想象的趋势。

当然,一切传播研究都应置于具体的、历史的情景中加以考察。各不相同的文化情景及其衍生出的种种特殊性,即使在全球范围网络世界的新媒体上也依然有着深刻的体现,或者说正是由于新媒体的产生与普及,使得今天的传播研究处于一个较之大众传媒时代更加多文化、形式各异却又彼此相关的社会交互网络中。因此,对于未来的新媒体研究而言,在关注全球化以及传播研究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新媒体在中国社会独特性之下,宏观社会关系属性与微观现实技术支撑属性间达成平衡并统一在传播力概念下的研究,对于新媒体的理论建构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M.McLuhan,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M].New York:McGraw-Hill,1996.

[2]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M].黄典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T.Peng,L.Zhang&Z.Zhong.Mapping the Landscape of Internet Studies: Text Mining of Social Science Journal Articles 2000-2009[J].New Media & Society,2013.01.26.

第9篇:新年计划书范文

    既然工作计划会对中心工作起指导作用,这就必须要求我们中心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深刻分析本中心现阶段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再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解决的思路,同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融入到工作计划当中,通过工作计划的实施带动问题的解决。

    协会一直以来都面临这样两个问题:一人员问题(这其中又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即人员流失和人员利用的问题)二.新会员迫切希望参与调研与协会提供有限的调研机会的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员对协会没有归宿感,这又归因于以下几点:1.会员本身不积极参加协会事务2.中心主任培养会员的方式存在问题(缺少团队意识的培养,缺少对协会历史文化、优越的制度、优秀的成果的宣传与熏陶)3.协会本身活动不多,缺少会员发挥的平台4.中心主任未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5.中心内部会员没有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如果会员内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体,那么这个中心怎么都不容易散。)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1.中心内部对课题缺乏兴趣。2.有课题但由于中心内部人员松散无法形成统一的调研方案3.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某些中心开展课题不利(以三农调研中心为例)。

    针对我们中心存在的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我们中心的工作计划也就是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这学期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会员对协会的集体荣誉感,归宿感和自豪感,这就需要我们中心在这学期当中更多的向会员介绍我们协会的优越性(包括制度建设,家文化建设,人本建设,取得的成果……),需要我们中心更多的注重内部会员之间的深层次交流,需要我们中心更关注会员之间高层次友谊的建立,需要我们中心更多的去培养强有力的团队意识,需要我们中心赋予会员更多参与协会工作的机会,需要我们中心为会员创造更多走出校外去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更需要我们中心主任培养自身的领导艺术以及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