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第1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年级现在教学班二个,这些学生大部分接受了幼儿园教育,也接受了半年的小学教育,接触一些简单绘画。但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还处于儿童涂鸦期,大部分学生的绘画简单稚拙,构图单纯。尽管这样,每个学生对美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向老师学习绘画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这其中一些学生由于资质较好,接受能力快,很快成为班里的美术尖子生。那些没有受到学前教育的小同学,则美术能力较差,所以缺乏学好的信心,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需要教师着重帮助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造型、表现)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综合、探索)

三、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颜色。

2、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4、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角的感受。

5、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器皿和动物形象的造型。

6、用单色、彩色纸以及废旧画报、挂历,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象中的事物。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以游戏的方式,观察或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型。

2、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媒材,通过拼摆、粘接、堆积、组合等技法进行造型游戏。

3、以游戏的方式,用单色或彩色纸,采用折、剪、撕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为主的练习。

4、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的景色。

2、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3、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4、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5、到阅览室翻阅画册,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6、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7、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3、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

第2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于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研究,就是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与以往重视技能不同,当代美术教育对于“美”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教师对于形、色这些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有新的认识。至于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进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低年段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还没有多少积累,思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较弱,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较短,在美术课堂上难以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完整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鉴于低年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这种特征,笔者近几年开展了分段式教学法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所谓分段式教学法,从教学的呈现上来看,它打破了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导入与讲述—学生练习—课堂评价”),而是根据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将教学流程设计成更多的板块,并针对每一板块设立分目标,在教学中逐个击破,逐层深入,直至完成作品。为便于读者对其操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现以《谁画的鱼最大》一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分段教学的段落呈现

《谁画的鱼最大》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第17课,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感受鱼文化、鱼的变化美的同时,建立大小对比的概念。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段落:

第一段有趣的新画法

1.教师设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使用油画棒的呢?怎么拿?怎么画?

2.引导并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使用油画棒的方法,想不想学?

①教师示范,将油画棒截断,在纸上作画,并提示要注意选择比较明显的颜色。(图1至图2)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油画棒的侧面在纸上轻轻地擦,可以横着,可以竖着,也可以圈。我们要用很自由、很放松的方式来画画。这种方式是不是很有趣?请你们也来擦擦看吧。

3.学生练习。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传统的造型方式都是以线为主的,甚至还有的在已知形象或有明确意图的前提下,先用铅笔造型,再用勾线笔勾画一遍。这样的造型在常人看来会是严谨工整的,但对于美术表现来说则少了太多的稚趣和生动。擦画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特别是在老师强调了擦画时,方向既可以上下、左右,还可以圈着画以后,这样的表现是在无意识、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似乎找到了随意涂鸦的感觉,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这样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着色方法,激励他们大胆表现,丰富他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也容易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来。

第二段 把它变成鱼

1.教师将擦出的形状变成鱼。(图3、图4)

问: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

2.提问交流:老师添画了什么,才把它变成一条鱼的呢?

小结:把握住鱼的基本特征,就能把任何形状变成鱼了。

3.欣赏学生作业,分析怎样添画。

①看看这几位同学擦出的形状,如果想要把它们变成鱼,鱼的嘴巴可以画在哪里,把尾巴画在哪里呢?

②请用擦画的方法将自己刚才画的变成一条鱼。

4.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将自己擦出的形状变成一条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发现,只要抓住鱼的基本特征去添画,即使原本的形状不像鱼,也可以将它变成一条鱼。通过这种“无意变有意”的添画表现,增加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和学生的成就感,在许多低年段课程中都可以运用,如《漂亮的房子》《圆的世界》等。这种方式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主题上来,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运用基本原理创作新的形象。

第三段谁画的鱼最大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讨论: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探讨:怎样画一条大鱼?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的鱼画大?

①用擦画的方法将鱼的身体画大。

②添加其他比较大的事物,如潜水艇、潜水员、鲨鱼等,通过大小的对比,使鱼看上去似乎很大。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情况进行添画,使自己画的鱼显得很大。

【设计意图】比较和讲解大与小的相对对比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把鱼画大的基本方法。

第四段 谁画的鱼最美

1.欣赏自然界中的鱼

PPT展示自然界中各种鱼的图片,重点感受鱼的颜色和花纹。

2.教师示范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添画鱼身上的花纹(图5、图6),边示范边提醒学生:在添画时应当注意色彩的对比,适当地加大上色的力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界中鱼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找出看到的花纹和色彩,设想要画的鱼的纹饰。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将鱼形、大小和纹饰一并讲完后再开始画,这样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思考的效能反而会降低;其实,在这个阶段学生只关注纹饰就能有效提高思维的成果。

第五段 说说我们的鱼

1.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互相赏析和评价:

①哪条鱼最大?

②哪条鱼的颜色最漂亮?

③哪条鱼的姿态最美?

2.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农民画《戏鱼》,分析大小的对比、色彩与花纹的表现方式,思考并讨论以下2个问题:

①画家是如何让鱼看上去显得很大的?

②鱼身上的花纹除了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添画什么?

3.教师总结、拓展本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擦画的方法来画画,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画更多形态各异的鱼或其他的物品,看看效果和以前画的画是不是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总结与拓展,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审美状态,激发个性思维以及课程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作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无意中的表现能赋予形象新的特征,如最大的鱼、最可爱的鱼、最凶猛的鱼、花纹最漂亮的鱼、形状最奇特的鱼等,以此来强调学生在创作中应关注内涵意义的主观表达。

二、分段教学法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细化段落让美术活动更丰富

当图画课变成美术课时,我们就知道了,美术这门学科,绝不是教学生画一幅画、创作—件作品那么简单;这个学科承载着更多的成人教育的因素,诸如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有意识地把美术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细化,让观察和思考、体验和感受、想象和表达、表现和创新成为作业或创作的一个部分,在边体验、边思考、边尝试的过程中完成一件有想法的美术作品,这样就能让每个活动段落的目标更明确,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活动的实施。

2.多一些“从无意到有意”,让表达轻松起来

第一学段的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等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运用各种表现媒材,不断地变换表现方式,通过媒材和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美术活动。通过看似简单的涂抹、撕裁,在丰富多样的造型表现活动中随意创造形象,并借助观察和归纳找到事物的基本元素;通过添加来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放松的表达过程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表现活动在常规的“三段式”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

3.让观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

但丁说过:“一个人常常由这个思想引出那个思想,而远离了他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第二个思想往往会削弱第—个思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的做法固然是好的,但在这里天马行空的想象,恐怕大多数都是做不到的,而且有些会偏离我们想要的答案。再加上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想象的空间也还是有限的。所以针对性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观察了大自然中的鱼,归纳总结鱼身上的图案以后,再来想象各种点线的组合,这样不但指明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也让思考过程本身变得真实可见。

4.凸显学生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个性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没有唯一.“答案”的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作品呈现差异性、凸显个性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分段教学的每一个段落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并给予多元的选择与变化。起点不一样,路线不一样,运用的元素也有可能不同,到最后一定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结果。就像英文单词一样,基础的字母就只有26个,可组合出来的单词却不计其数。

小学低年段分段教学法的研究,是以美术创作为主线展开的包括无意表现、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分析归纳、赋予评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玩乐、交流、表达、思考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边做边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认知能力较低、造型能力不够好、思维品质和观察习惯还未形成的低年段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第3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字: 学科整合 育人价值 学科教学活动

一、学科教学活动与学校层面活动的互动衔接

学校为关注流动儿童的发展,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大型的有传统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小型的有一些主题活动,如奥运主题、常州省运会、上海的世博会、生命教育周,等等。体育、美术、科学、音乐等学科毫无疑问和这些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综合学科就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加强和各活动的融合,拓展了学科教学的价值,也延伸了活动的意义。

1.针对学生特点,在活动中提升学科价值。

在历年开展的学校艺术节活动中,美术学科就针对蓝天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带着丰富的地域色彩的特点,利用蕴藏的资源,开展了“我的家乡、我的校园、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主题绘画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聊一聊童年的记忆;看一看校园;画一画亲人和小朋友;回忆最深刻的场景。并从风景画、人物画、风俗画的各个画种及构图角度对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手法上的学科辅导,最后让学生从自己喜爱的角度切入进行创作,最终的作品呈现更为多样化。其他综合学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同时使学科的价值有更独特的体现。

2.关注学生需求,在融通中展现学科意义。

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的契机,学生在活动中显现的一些教育资源教师要适时地抓住。对于综合学科学生常常只是喜欢,缺乏内涵的提升,比如在体育学科中学生只是玩,在美术学科学生只是画,等等,缺乏目的性,学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那么综合学科就在和学校活动的整合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价值的提升。如:科技节活动中,一年级主题是纸飞机比赛,学生对于制作纸飞机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课后就在盲目地乱扔,体育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就马上利用这一资源练习投掷,并联系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利用原理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如何利用废旧资源制作纸飞机,同时美术学科就在飞机美化上进行了指导和评比,使这次的科技节活动变得丰富而更有教育意义。在诸多学校活动中,因为综合学科积极参与,使得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俱乐部的活动能够机动灵活地与学校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活动与年级组活动的互动衔接

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活动开展就主要针对学生特点而设计,综合学科老师往往都是多年级教学,如果教学和年级特色的活动结合起来就更加体现了学生立场,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在每学期初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交流梳理,让每个学科的教学计划与年级组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

1.在学生习惯培养中携手,发挥学科作用。

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各个学科、各位老师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各学科的老师能统一目标,发挥学科作用,针对性地培养,产生合力。例如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年级组招集各个学科老师,针对蓝天孩子的特点,讨论学生起点,明确学生需求,制定了各项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并编写了新生常规儿歌。音乐老师教唱入学常规歌,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如何上厕所、如何洗手、如何上下楼梯等常规培训。平时在年级组学生发展工作研究中,各个学科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寻求对策,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常规的落实,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年级主题活动中协作,体现学科优势。

每学期初年级组会制定一学期的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果只有班主任承担就显得势单力薄,大大削弱了活动的效果。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组成各个学科教师参与的学生发展研究团队,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方案的策划、活动的推进,发挥学科优势,提高了活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例如:在200年“国庆60周年”年级组主题系列活动中,二年级学生开展“七彩祖国”地图美化活动,美术学科老师结合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相关主题单元教学,指导学生创作,使美术学科在年级的主题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科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综合学科之间、综合和其他学科之间也有很多互动衔接,这样的融合使学科知识之间进行互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综合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综合学科之间的融通。

综合学科之间本身就存在密切的联系,打破学科藩篱,实现学科融通,能够产生“1+1﹥2”的教学效应。例如:五年级音乐教材中有戏剧教学,美术第10册有中国戏剧人物造型教学,综合学科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共同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教学。音乐课教唱京剧,学生在戏曲的吟唱中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美术课画京剧脸谱,学生在脸谱的造型中加深了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体育课教学武术,学生在招式的演练中体会了武术的精气神;信息技术课上网了解武术文化,学生在信息的浏览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综合学科之间进行的这种整合性的主题教学,既实现了每个学科的教学要求,又大大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2.综合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通。

综合学科和语数外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恰到好处地融通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有认识体育运动项目学习,体育老师就安排相应的主题教学,带领学生到器材室实际观察和接触各类体育器材,形成感性认识,既积累了体育知识,又促进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美术学科就安排相应的轴对称图案绘画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学科把学科的课程教学与校内其他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融通和综合中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教育部《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是一个鼓励传统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向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创新的实验性课题。在这个课题里,数字1代表不同系科的本科一年级实施通识造型教学的时段;数字3代表不同系科本科专业课程时段。因此,如何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如何在一年级通识造型课程里寻求出与专业造型课程相匹配的对接方式,如何让不同教学观念下的课程计划实现对接等等,已经积聚为1+3课题争议及其实施课程改革计划的核心问题。近8年来,基础部在行政化、指标化的教学框架下,一方面要剥离“应试美术”的惯性思维,关心学生个性成长。另一方面,又要为不同专业的终端办学方向,输送符合专业路径的、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优质学生,其难度之大,实难想象。从某种层面上看,我校基础部的成立和冠名为“视觉艺术基础部”的通识策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造型基础部。在培养视觉艺术人才的课程改革计划里,强调“通识艺术基础”的课程方案及其教学理念的内涵所指,就是要不断地把传统定义中的“美术”概念,纳入到更为宽泛“视觉艺术”领域里进行研究,因而,建立在“通识”教学理念的课程改革计划与各系部之间始终强调专业属性的培养模式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并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冲突。目前,在各专业方向强调技术型或职业型的办学理念和形同各自为政的专业办学过程中,1+3课题的交互计划似有搁浅在“造型争议”的滩头。据抽样调研的报告显示,各系部专业针对基础部教学提出的、权重于造型的意见及建议各有侧重。有系部认为,基础课程应侧重速写训练,素描课程应根据专业偏重不同造型需求,如线性造型等。有的要求课程回归理性,认为《图式语言》不能遮蔽其他的课程需求;有的要求课程重视结构性造型等等。面对各系部的意见及要求,基础部教师认为,基础部无法在一年的有限教学时段和课程计划里,逐个对应12个不同专业系部的专业侧重及其固有的造型理念。其中,“加强基础造型训练”一说,是一种单一于技能教学的说辞,与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教育理念及其艺术人才培养的目的不相适应。基础教育或造型基础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有创造性潜能的人才,课程理念不应该只注重培养有些审美意趣或应对将来能够应付工作、有个手艺那么简单的需求。通识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悟和引导,应该通过“学习心理”的研究,帮助学生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指导,独立按其编制的教案实施教学,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基础造型训练是一辈子的事,我们的教学既要讲百花齐放,也要讲统一共识,一枝独秀不行,各支孤秀也不行。我们应该把造型基础的定位搞清楚,然后再谈教学方略等等。概统言之,1与3之间的教学争议,主要集中在通识与专识造型的理念层面。站在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学术视角,彼此所言均自成道理。专业系部考虑的是专业属性的继承与发展。基础部考虑的如何剔除“应试美术”影响和达成通识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总体培养目标相对错位的前提下,彼此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呈现断裂,课题对接难以达成共识。

二、基于通识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俗称“通才教育”。与当下大学教育强调系属分科(专业性或职业技术性分科)的高等教育方式不同,通识教育旨在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或在注重不同学科、涉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育中,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具有非功利性目的、能使人终生受益,最终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才教育模式,于1978年之后,被哥伦比亚、芝加哥、伯克利等许多一流研究型大学所接受。迄今为止,这种创建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计划,被认为是在理念上最完满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一种实施方式,深得各国高等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哈佛大学第25届校长博克认为:“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作深入研究,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作广泛涉猎”。2001年,北京大学按“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实施自由选课学分制”的改革思路,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其中,元培班的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低年级重点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的基础课程。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趣选择专业。其次,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注明,通识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的新体系。课程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最基本的领域获取广泛知识,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进而,为能力、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三、不同的教学理念需要达成共识

在2013年我校基础部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基础部全体教师针对长达8年的教学实践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其中,教师们针对通识艺术基础的教学理念、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论证。他们认为,进入美院的学生既是文、理高考的“牺牲品”,又是美术生中的幸运儿。这类被应试教育长期挤压的学生,不仅存在着被歧视、被灌输、被高考和被塑造等不同心理阴影,而且,受中考分流影响,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常常受制于高考美术观念的影响。他们常常以得过且过的学习方式,继续着心理阴影的延伸——即放弃个性成长和塑造自我的进取意识。在造型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兴趣迷失和缺乏独立思考,只能照本宣科地描摹对象。虽然,这些早年“不听话”的学子们在内心深处仍然潜藏着各自的叛逆个性,但他们一旦处在被动的学习语境,就会再一次地显得无法自拔。为什么通识艺术基础中的《图式语言》课程能够突破传统僵化、沉闷的教学局面?为什么因袭传统教学思维的《素描》《色彩》等教学手段不能解决大家所期待的造型要求?为什么将大家认可的《图式语言》教学策略放在《素描》《色彩》课程里,就会呈现模版化的成果效应?为什么我们基于通识的教学策略不能与已经有所拓展的专业系部之间实施造型口径上的对接?1+3的课题是基础部的课题还是链接所有专业系部的共同课题?那种各专业系部各说各话的造型观念及理由是否能够满足?造型训练的内容及手段有必要细分吗?这些一线教师们的设问,一方面让“学术”这个长期陷入行政泥潭中的“名词”变得鲜活起来,另一方面,针对“通识”与“专识”的理念碰撞,已然成为新一轮、基于1+3课题教学改革深度关切的核心问题。据深入相关专业系部的抽样调研显示,基础部当下采用的通识教学及其课程理念(成果形式)与各专业口径下的课程细分及其教学理念失衡,培养目标不尽一致。其中,专业系部认为《图式语言》的课程创新,不能替代素描(速写)和色彩课程,不能让一年级把三、四年级的事情都做完了,基础部的教学应着重体现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等等。针对相关专业系部特别强调的造型能力问题,基础部老师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一、在艺术语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造型观念、造型能力已由过去所指称的狭义“写实能力”转换成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我们的教学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潜在可能,不应该搞一刀切、绝对化。应该鼓励多种造型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对明晰的评价体系,以尽可能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学生培养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学校长远利益、惠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中,学校办学的特色指向以及具体的办学思路,不仅涉及各教学单位培养目标的相互协调与定位,而且也直接影响着“1+3”课题对接与实施。其次,在绕不开“通识”与“专识”的学术争议中,“1+3”模式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不应该只是“1与3”的拆分,而应是“1与3”的对接。其三,在明确“共识”的基础上,同步处理对接事务,以形成新的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剔除“应试教育”影响和全校一年级实施“通识艺术基础”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不能为寻求所谓的“最大公约数”而片面地停留在为各专业细化培养目标提供基础教学的培养计划,因为在所有课程设置中,基础部实际上承担了如何改变学生应试僵化及单一线性思维模式的责任。三、将“艺术基础”纳入“通识教育”平台,已成为激发一年级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视觉创造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果专业系部能够在此基础上明确“专识教育”理念,那么,二年级开设的“专识”造型课,就会有效地支撑起由“通识”到“专识”的造型通道,1+3课题的对接计划就不至于成为一个伪命题。扩大招生带来生源质量、专业素质逐年下滑以及“通识”与“专识”还未实现充分对接的问题,已经成为基础部与各系部之间必须达成“共识共存”的学术问题。假定我们能够按北京大学“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来有效调整课程战略,重新规划、制订各专业系部的培养目标,那么,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前提下,我们就能够通过严肃的教学研究达成整体理念的共识。基础部的课程设置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满足各专业系部、不同种类的具体造型要求,专业系部也没有必要去硬性地围合一个专业细化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学会把已经僵化为某种特定概念的造型意识,激活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能量,我们应该在相互适度改变课程设置目的、方法以及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舍弃一些过度细化的课程内容以及刻板的课程方式。我们要通过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和达成共识的教学理念,有效保护教师的教学个性,促进教师深度从事创作科研,在规范个性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学习场域,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中,将共识办学的目的转化为教学实效。如果基础部、各系部能够在1+3课题的整体要求下,达成造型观念上的“合而不同”,那么,的相互依存和客观达成学科专业面向的课程改造,就有可能全面实现1+3课题的对接。

四、视觉艺术观念下的“共识”路径

自扩大招生以来,逐渐转型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之间,不断释放出造型观念上的学术摩擦与争议。其中,不断适应行政化、指标化的办学方式,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失之表里。在所谓丰满学科建制和相互追逐短期办学效应的过程中,教与学以及创作与科研机制的相互割裂,使视觉艺术的教育、教学创新以及课程改革实践,失去了正常交互的学术空间。在教育、教学管理缺乏有效应对机制的前提下,基础部与各教学系部之间的课程对接问题,一方面显示出不同教学理念和艺术观念的对峙,另一方面,贫乏的造型理论研究使学术交互的缺位浮出水面。为改变学术交互的窘境,湖北美术学院基础部试图通过“1+3”课题,进一步推进“通识艺术基础”与“专识艺术基础”的对接。这种以北京大学“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为其参照系的、以的方式来寻求补位的基本构想,一方面可使相互不同的学术观念得到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使各自不同的看法彼此相“合”,继而达成1+3课题机制的“合而不同”。从某种观点看来,高等美术院校长期依赖写生、写实为其造型基础,是一种静止于某种美术造型历史或妥协于某种造型标准的、在模式化教学理念中不断延伸的视觉造型历史。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层面,这种泊来的、作为一种文化移植的传承现象,以定格于美术造型基础的模式,作用于所有美术院校的课程体系。因此,在不断产生质疑的今天,许多教师常常希望通过另类的视觉历史及造型规律,来突破现有的、造型教学框架。进入21世纪,在多种造型观念和美术形态逐渐拓展为视觉艺术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各种不同于旧有美术观念的造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其多元化的特色教学和不断穿插另类造型观念的课程实践,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在湖北美术学院倡导“通识艺术基础”等视觉观念的指导下,基础部与各系部之间达成的“合而不同”的教学共识,一方面使《图式语言》——这一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教学实践,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试图通过1+3课题达成“通识”与“专识”共谋的教学思考,正在寻求课题对接的“共识”路径。重新审视造型历史,并不意味着抛弃历史。重新看待传统美学标准,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美学。在多元的信息时代里,教学语境及其知识系统的结构性转变,决定着基础办学理念(教学观念)的合理延伸与变化。在全球日益纷繁的视觉文化里,文化逻辑的差异性及其寻求文化路径的“合而不同”,正在以文化汇融的方式展开。新的、以文化碰撞为其视觉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正在各大美术学院的课程体系中持续发酵。如果在“合而不同”的共识中,湖北美术学院能够形成“通识”与“专识”的教学通道,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种基于现实境遇的合理思考及其教学实践,一定会经由一流办学信念的支撑,形成当代美术教育的新格局。

五、结语

第5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美术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周课时每班两节课,本学期一共280节课。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的传统教学和画画的技法、方法、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勤练、寻找自身的不足,要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以及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的“选出谁画得最好”、“那张最差”之类的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启发创造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一年级可以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工作计划《美术教学计划》。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本学期的科研小课题------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

篇【2】:美术教学计划

新学年开始了,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有责任培养同学们去观察,认识和发掘我们生活中的美,并且把这种认识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美育过程和途径,让同学们在美术的学科中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知道学好美术不只是学习画册,图片中的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发掘平凡生活中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美,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去包容生活中的缺点,而改变气质,变化性情,做一个爱美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去创造美,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此我把我的美术教学计划罗列如下:

1、培养审美观。

一个人如果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

那么人生将会减少许多乐趣。美术包括,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体现尤其明显。从我们穿的服装、家用电器、书籍、公共建筑、街道规划、城区人居环境在到交通工具等的设计和建造无不包含了美术的因素并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观对他们来说不是重要而是必要了。

2、利用画册、图片及电脑向同学们介绍和讲解一些中国古代及其近现代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如:书法、绘画、建筑、园林景观等。增强她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伟大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是前贤智慧的结晶。即使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起来也会感到毫不逊色。并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贤们的精神和智慧而且还要将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3、同学们不仅要知道和了解我们中国的优秀艺术作品,而且还要知道和了解一些外国的作家和他们优秀的作品。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在地球村上生活,不仅要了解自己,而且还要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创造的一切优秀的作品。学习知识,不仅要知道选择,而且还要知道拿来为我所用。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样才心胸广,眼界宽,才能有所创造。不仅学习美术科目是这样,学习其他科目也一样,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外国美术作品和中国美术作品之间的异同,相互融合和影响。

第6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分类推进;分层教学;专业技能;文化知识;思想素质教育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组建美术特长班是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尝试新的高中教育教学模式而建立的。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目录调整,在入学考试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思路。在注重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连贯性及相关要求,并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我们为美术高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1.高一新生。从专业成绩及水平看,基础较差,基本功不够全面、扎实,因此需要从基础训练开始。面对一个绘画对象,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动手,首先,引导学生对所画对象进行全方位观察,找到最能突出对象特点的角度,或者自己认为最容易画的位置,再动手画。构图完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然后,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观察、分析,促进学生眼手脑高度协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阶段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法问题,教师要适时进行集中辅导。可把作业排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大家一起讨论该如何画,让学生在讨论、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评析能力。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待和学生达成共识后,教师做示范讲解。尽量少改动学生的画面,保持学生个性发展。高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以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人物速写和简单的色彩训练为主,训练中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使学生感觉在快乐和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鼓励,使其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绘画的信心,能从容作画。

2.高二年级。通过高一一年的系统专业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并且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获取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名家和各大院校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眼光高了,手上的技术才能跟上。同时让学生找到对应画风的院校,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练习,并适时穿插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并适时肯定赞赏学生,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专业教学中许多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体验的机会。对于学生中出现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可采取分组式教学。让优生带差生,使优生成为教师专业辅导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优生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时,自己会更深层的去思考,达到教学相长。对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具有很大作用。总之,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3.高三年级。马上就要面临高考,课程紧、压力大。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压力谁都有,关键是化压力为动力。从近几年的许多院校的考试内容看,考试形式越来越灵活,由原来的素描头像、水粉静物一统天下的局面换成了素描静物、场景、图形创意、诗文内容速写等,有好多考生在考试中“抓了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要不断强调学生要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指导学生创作练习,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如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比赛,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消除课堂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艺术节,并勇于参展,让学生明白好的作品,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要能通过鉴赏家、美术爱好者们的欣赏、评判的考验。增强特长生参展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艺术创作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打、磨练、失败的过程后,终究会画出优秀的作品,高考才会考出优秀的成绩。

二、关注文化课学习

特长生教学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课的要求。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没有文化品味的艺术只能是工匠的技能。随着近几年高考分数线的不断提高,对文化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和专业不平衡,知识结构不完善,会导致有的学生升学中因文化课成绩而落榜。所以,专业教师必须及时和班主任以及文化课教师交流,并保持长期联系,在做好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三、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特长生教学中,有的学生平时上课不努力,还经常出现旷课现象;有的生活不节俭,乱买东西乱花钱,不体恤父母……思想素质差,画得再好也是枉然。所以,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四、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和追踪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包括学生对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或心得记录,还有教师、同学、父母对作品的评价等。主要目的是记录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某些方面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7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 游戏美术 艺术与技术结合 教学衔接 创新型工作室 工学结合

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高度普及,游戏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现今人人手机不离手又催生手机游戏市场的高歌猛进。预计到2015年,手机游戏产业规模将接近客户端游戏规模,游戏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对游戏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处于长期的高速发展期。再者,游戏专业就业面非常宽,游戏美术专业可以面向游戏、动画、影视、广告、虚拟现实、工艺设计、建筑漫游等行业。

中国美术学院游戏美术专业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4年,由于是新开设专业,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都有欠缺,正在逐步完善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还处于摸索、研究和实践阶段。为了培养一流游戏美术人才、尽快创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起点,在学院的支持下,经过多方考察,引入高水平的一线游戏公司进行密切合作,把教学工作室中经过改造变成集教学和创作真实国际一流游戏项目多功能的创新型工作室,教学、培训和实战同步进行,通过教师、学生和公司三方的教、学、产业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游戏是创意文化产业,为培养一流的游戏美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不断探讨游戏美术专业的专业定位、教学模式、就业出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游戏美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

高职院校游戏美术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专业,开设的学校也不多,还远未达到传统的和成熟的专业那样完善。同时游戏实际上是一个行业,吸纳了很多专业人员,高职院校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如何培养有较高专业素养、能够服务游戏行业第一线的人才,是教师的使命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款游戏中,游戏美术工作量巨大、岗位种类繁多,通常游戏公司又将游戏美术细分为原画设定、场景制作、角色制作、动画制作、特效制作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从游戏制作上又可以分二维游戏、三维游戏,二维的还分手绘和像素,三维的游戏里又分卡通和写实。在高职三年的时间中在教学计划上不可能,也没时间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必须要有一个落点,也就是确定游戏美术专业的具体方向。基于学校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生专业素质,经过多方考证,和一线游戏公司沟通,实地考察,最终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选择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的三维游戏作为主方向。

二、强化专业特征,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主流游戏美术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游戏美术专业主要为游戏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在一款游戏项目制作中往往有很大一个游戏美术团队进行分工合作,为了能够让游戏顺畅运行,就要事先充分考虑游戏载体的运行能力。例如,是在任天堂或XBOX等专业游戏机、电脑客户端进行联网玩、在电脑单机上运行或者在手机等,不同游戏载体硬件不一、系统不一、性能不一,运行速度、运行能力相差很大,使得制作游戏美术时必须要采取很多技术措施,设立很多专业规范,在次世代游戏电脑单机版游戏中三维模型的面数可以多一点,贴图可以大一点,但同款游戏要到手机上就要另有一套适合手机运行的面数更少的模型和更小的贴图尺寸。同时,游戏是创意文化产品,完全市场化,文化产品是需要打动人心的,不能打动用户,也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血本无归。

而游戏美术人员就是制造“最美”的核心,由此可见,游戏美术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又相得益彰,是智性和理性的产物。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纯艺术不同,游戏美术需要服务于游戏项目主体,一般都有一个一定规模的团队,互相之间需要不断沟通,之间有很多约束,有规定的也有创作发挥的,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是有限创作。笔者学校开设游戏美术专业时间不长,教师转行而来,师资力量短缺比较严重,为了避免闭门造车造成低水平教学,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专业素养,学校考察一流的游戏美术公司,并引进为国际一流游戏公司做游戏美术外包的游戏美术公司到工作室,组建教学和正在研发阶段的真实项目共用的创新型工作室,和公司人员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通过游戏项目带来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等,有利于师生拓宽眼界,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及时修正,在具体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在教学中有很多时间学生和公司人员可以面对面互动交流,在假期和课余时间学生接受公司免费培训,达到创作真实项目水准的学生就可以加入到真实项目的制作,使得我们的教学主动和当今主流游戏美术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重前后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保持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通常的教学中,虽然教学计划上有一个整体性,从绘画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不同教师上不同课程。由于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规定,比较空洞,再加上不同上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对游戏美术专业的理解也就不同。有些教师可能和游戏美术专业相差距离还比较远,在教学上往往会上一些自己比较擅长但可能和游戏美术专业结合不紧密的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内容比较散乱,使得学生对游戏美术专业的定位和方向比较模糊,往往会觉得和动画、漫画插画等专业相差不多。尤其相比三维动画专业,在绘画基础和专业基础课阶段课程名称基本一样,可以说是一个大类课程,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的上课教师很可能也是同一个人,教学内容相同的可能性很大,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专业区分度不高。实际上,游戏和动画专业有很大区别,制作思路有很多区别,因为游戏是要实时互动的而动画最终只是视频,游戏必须考虑运行的流畅度。游戏美术是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结晶,是一种苛刻的艺术,对造型要求精炼到极致而不走形,对贴图要在规定大小上去表现丰富的细节,对造型能力和绘画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游戏美术教学的专业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经常沟通,有助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熟悉当今游戏美术的发展方向和专业规范。由于合作的游戏美术公司有一个工作室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室融合在一起,可以经常观摩正在研发的国际一流游戏美术项目,也非常方便交流,不定期互相做些研讨。同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游戏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提高教师的专业视野和专业素养,把一些新的表现、技法和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得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符合游戏美术专业要求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和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的游戏美术专业专业课主要有“角色类设计与制作”“机械类设计与制作”“场景类设计设计与制作”“游戏引擎应用”“游戏综合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一两个专业教师身上,有利于课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这些课程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整体,是制作一款游戏的不同模块,第一个专业课开始就要有整体的规划,学生要考虑这些课程之间作业的统一性以及进入游戏引擎后的整体布局和互相协调性。角色、场景、机械等模型和贴图等设计制作都需要到游戏引擎课程中进行导入重装,再加入动作、声音、特效等,以及做一些较为简单的游戏设定就可以一款自己创作的游戏了,这也为毕业设计指明了方向。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创新型的教学和游戏公司研发项目融合的工作室中接受教学和项目培训,到高年级时对游戏美术制作及流程已非常熟悉,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一般都能较为容易地按照游戏规范来进行设计制作。如果没有长时间游戏美术制作的训练,在制作过程中往往认识不清,对游戏制作没有概念,制作会比较随意,角色、场景、机械等前期课程的模型制作就很难按精炼到极致的原则做,往往会有面数太多和其他各种错误,贴图也往往不符合游戏的要求。这样到游戏引擎课程时就没有办法把前期课程的作业顺利导入到游戏引擎中,到这时再来修改就太晚了。

四、长期的教学和实训及研发项目的创新型工作室使工学结合初见成效

游戏行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完全市场化使得竞争非常激烈,一款游戏是否成功最终由用户决定,而游戏的视觉感受和视觉效果由游戏美术专业人员来实现,这为优秀游戏美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只要自身优秀在游戏行业中就有用武之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努力培养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符合游戏行业要求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使命。

在工学结合方面,中国美术学院从开设游戏美术专业不久,经过多方考察,在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和一线游戏美术公司深度合作的集教学、实训和国际一流游戏公司项目研发为一体的创新型工作室,到现在已经合作了3年多,一直运行顺畅。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见到平常难以见到的最前沿的游戏美术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也可以方便地和游戏美术公司员工交流。公司不定期组织外国公司游戏美术专业人员向学生讲解新技术和新技能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就可以入门入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对游戏美术专业不再陌生,以较快的速度熟悉和掌握游戏美术的制作规范,快速提高专业技能。

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公司组织的假期和课余免费培训,到了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参与正式项目的创作,例如,很多学生制作了非常红火的大型3D新魔幻网游《天堂2》游戏中一些角色的模型和贴图。学校2013年第一届有1/3的游戏美术专业毕业生留在这家公司继续进行游戏美术创作,也为其他游戏公司输送了不少游戏美术专业人才,第一届毕业学生从事游戏美术专业的比例非常高,这也是我们进行多年教学实践、工学结合的成果,在目前就业形势并不好的大环境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同时,和游戏美术公司深度合作也是教学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及时了解到游戏美术行业的新成果、新信息、新理念和新技术等,对教师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

[1]曹意强.艺术教育与创意时代[J].艺术教育.2013(9).

第8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务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实际,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全面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共有7个班级,在校学生数共有 人,其中学前班68人,一年级46人,二年级38人,三年级 52人,四年级54人,五年级55人,六(1)班30人。个别班级人数偏多,转化后进生工作有待加强。

三、工作目标:

1. 加强教务处日常管理,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

3、抓实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奉献意识、教研意识,做教育优质发展的领路人。

4.努力拓宽活动空间,科学合理安排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支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校一直支持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二)严格执行学校规定,规范中求提高。

教务处将严格执行学校规定,规范教学行为,强化精细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法执教。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严格控制私自调课、随意代课、串课现象;不断增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意识,增强教师课堂研究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规范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放学后教师不得滞留学生在教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设置要科学、适度、灵活、实践性强,确保小学生每天有9小时的睡眠时间。

3.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水平,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有偿家教等各类违规行为。

(三)切实加强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求质量。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形成健康的教育质量观。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督查的力度,做到“五个抓”:一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风格进行二次备课;二抓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课要具有较强的目标、质量、效益意识,要不断学习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技巧、方法,要能引导学生开发智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醒:高度重视课前的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准备,提前候课)三抓作业,要精心布置学生的课堂作业,加强作业布置前的研究和探讨,所有布置作业要认真规范地进行批改,杜绝积压,严格控制学生间的批改次数。作业必须坚持“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附:一、二年级数学作业至少55次,语文不低于50次,写话不低于10次;三、四、五、六年级数学作业至少45次,语文不低于45次;三、四、五、六年级作文不低于8篇;四抓辅导,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做好后进学生辅导工作,努力促使生与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五抓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要求教师平时严禁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所有课堂检测采用等级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特长的空间,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展示评价学生,力求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体现每次检测的公平性,本学期我们要严格规范检测要求,环环把关,从严监考、认真阅卷,确保考试过程的客观性、真实性。杜绝舞弊行为,一经发现作为教学事故处理。)

(四)、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兴趣中强素质

1. 组织开展好读书活动

“双语阅读”这项活动要成为全校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动作”,形成制度化。各年级充分利用早读、午读和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的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学校将在举办读书节活动,各班要高度重视,根据安排,精心组织,力求做到人人都参与,使学校读书活动提高一个新水平。

2. 组织开展好校园文体活动

进行广播体操的操练和有益有趣的课间游戏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按年级段将活动项目具体化,确保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使这些技能成为影响学生一辈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外在动力。

3. 组织开展好学科竞赛活动

开展书法、朗诵、讲故事、演讲、口算、英语会话等学科性竞赛活动,评选最佳单项能手,如“小小书法家”、“口算大王”“写作小能手”等。

五、具体工作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安排

备注

八月

1、新生报名登记,做好学前班和六年级学生分班工作。

2、完成课务安排。

九月

1、“三表”上墙公示。

2、完成教材、教学常规资料的发放。

3、制定本学期各学科教学计划。

4、检查全体教师教学工作准备情况。

5、全面深入课堂听课,调研课堂教学常规。

6、完成在校学生数统计,学困生等特殊学生建档工作。

7、组织开展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

8、学校第一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中秋节放假

十月

1、庆祝国庆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影片。

2、开展少先队活动,举行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3、学校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4、开展第二次校本教研活动。

5、继续随堂听课,抓好教学常规。

国庆节

放假

十一月

1、阶段性质量调研。

2、11月9日消防安全日,了解消防知识,学习各种自救、自护知识。

3、组织开展第三次校本教研活动。

4、第三次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

1、学校领导继续随堂听课。

2、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3、第四次教学常规检查。

4、部分年级美术作品展览。

一月

1、庆祝元旦专刊板报评比。

2、认真复习,做好期末工作。

3、组织考查科目考试。

4、期末考试、评卷、阅卷、上报成绩。

5、收齐各科教学资料、各项教学工作总结资料。

第9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中美术 观测能力 培养方式

由于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技能教学安排不足,许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视觉观测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他们的美术专业学习和高考美术专业测试成绩,笔者采用摸底测试、问卷调查、设计实施及反馈调整等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培养学生对形体、明暗色彩的观测能力,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领悟能力和效率。

一、摸底测试

首先对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参加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进行了素描静物写生的摸底测试,并参考清华美院附中素描教学大纲的标准对学生的测试作品进行了评价。

二、问卷调查

对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参加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进行了有关绘画技法知识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

三、测试和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技能教学安排不足,许多学生绘画视觉观测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他们的美术专业学习和高考专业测试。针对学生的这一专业情况,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分解练习培养学生对形体、明暗、色彩的观测能力,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领悟能力和效率。

四、提高学生绘画观测能力的教学设计

主要解决的问题:比例感、水平感的培养、眼睛分辨各种层次明暗的能力。

1.对对象外轮廓长、宽比例的观测能力。未经过美术专业学习的人在观察生活中的对象时,往往只注意能够代表对象概念的特征和细节,从大脑的信息分析功能上讲,这只是左半脑进行的以词汇逻辑为主的一种认知方式,并没有进入右半脑的图形中枢进行的图形分析模式,从这个角度讲,这种以概念词汇认识对象的方法并不是美术的认识对象的方法。美术的认识对象的方法是把对象看做是一种图形,然后把握图形。认识图形首先就是从图形的大小开始的,观测对象的外轮廓,找出对象的长宽比例是美术的观测世界的第一步。

2.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倾斜线观测对象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一种美术行为,画面中的每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间在外形上的大小,位置上的高矮。)都可以用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的关系准确定位。

3.对黑白灰各种明暗层次的观测能力。所有物体都是因为光照在它们的表面才向我们显现出来。正是这种揭示形状的光照创造了色调结构,而这种色调结构是我们描绘事物使用色调建构或明暗处理要表现出来的。

4.对色彩的明暗层次的观测能力。因为吸收和反射的光线波长不同,生活中的物体会使我们的视神经产生各种彩色的感觉。从绘画的角度讲,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关系,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明暗层次中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对色彩的明暗层次的观测能力是学习美术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实施

1.常规性活动。笔者引导学生在美术技法训练中锤炼,学会并运用美术观察的基本方法。对形体、比例、构图的观测方法和对各种明暗层次的观测方法,主要在高一年级段的教学中实施,这种特殊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一个较长的时段内才能形成,所以计划在整个高一上期的教学中都应贯彻这种对形体、比例、构图的观测方法的运用,在整个高一下期的教学中都应贯彻对各种明暗层次观测方法的运用。而对色彩的观察方法培养则安排在高二年级段的所有时段,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进行集中知识学习和练习(此阶段教学计划用四周的时间完成,采取分解练习和重复练习相结合),掌握方法后每周利用一课时间的时间进行复习练习,以使知识能切实转换为绘画能力。

在实施前必须先进教师集中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熟悉并理解这种教研设计,在教学中熟练开展这些教学方案。同时以月为单位进行测试和阶段总结,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或改进。

2.教学反思性活动。教育科研是一种思辨性活动,经常对教育科研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是很重要的。我们引导、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点滴经验,做好教学设计,并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进行总结,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改进教育科研的策略,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活动(或投稿)。

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设计

成果一:关于对比例、位置观测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观测棒是观测过程中的基本工具。为了方便学生使用,建议用一支全新的铅笔做观测棒。在学习怎样观测时,如果先观察一个静物或一个人的投影形象或放大形象会大有裨益。因为从二维形象观测,比从三维形象观测要容易得多,因为这个形象已经转化成二维语言。当学生观测实际的三维物体时,就会发现其比二维形象复杂得多。由于绘画观测的目的是把观测得到的信息转变为二维语言,因此学生所有观测都要发生在与自己面部平行的一个想象出来的二维平面上。想象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有一块玻璃正竖在自己脸前,会对观测有帮助。这块玻璃总是与自己的脸平行,这块想象出来的玻璃就代表着学生的画面即绘制平面,学生所有的测量和观察都发生在这个二维平面中。

用观测棒观测时,手臂一定要伸直,肘要固定,这样始终是一个标准,在观测相对比例关系或比较比例关系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可以把观测棒朝左或朝右旋转,但不能让观测棒朝前或朝后倾斜。观测时最好闭上一只眼,单眼观察有助于把三维语言转换为二维语言。比起双眼观察,单眼观察可使物体变平。

如果要画的不只是一个物体,或者说静物的摆放是多个物品,就先要确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点或测量单位。

在观测时,常常会遇到“结构点”,它指的是任何形状上的一个点,任何时候都可以依据这个点来确认这个形状。这种结构点常常出现在一个形状的不同部分相遇或相汇的地方,或者是一个形状的表面或边缘突然发生方向变化的地方,或者是几个形状相遇或重叠的地方。它不一定要有名称,也不一定就是描绘对象的重要部分,但它要是一个容易辨识的参考点。

对于准确地观察和记录信息,这种观测可以起到三个基本作用。第一是观测相对比例或比较的比例关系,第二是观测角度及它们与垂直和水平的关系,第三是观测各个点之间垂直和水平的关系。

第一个应用:观测相对比例。

把观测棒的一头在视觉上与一个形状的某个部分对准,然后把拇指尖放在观测棒上,让它在视觉上与这个形状的另一个部分对齐,这样就能够对任何两部分或两点之间的距离做一个相对测量。理解了这个简单的步骤,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使用这种观测技巧,使自己的素描画得更准确。观测相对或比较比例时,先用观测建立起一个形状总体的宽与高的关系,然后在比较各部分与总体的比例关系。

如果要观测的形状比较复杂,就先在视觉上把它拆分成各个部分,再观测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观测时从整体走向局部,先观察和记录较大简单的关系,然后延伸到较为细小的信息。进行观测时,只要有可能,就从一个结构点观察到另一个结构点,用所观察到的大小关系确定自己的画面。这样的观测可以水平使用,可以垂直使用,还可以斜着使用。一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物体或它们的部分之间,都可以观测这样的大小关系。用这种方法,一组复杂的静物,里面一个复杂形状的构成部分之间,或者是各个不同形状之间,准确的大小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第二个应用:观测与垂直和水平相联系的角度和轴线。

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常常会有许多倾斜的关系,这种倾斜的角度可能非常明显,也可能不那么明显,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以用观测来做到准确。在视觉上把观测棒与观察到的边或轴线对齐(千万不要让观测棒朝前或朝后倾斜),观察这个角度(它由观测棒的位置显示出来了)与一条垂直线或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画这个角度时,保持观察到的它与垂直或水平线的这种关系。画纸的左边和右边有着固定的垂直线,可供参照,而画纸的顶和底又是固定的水平线,也可供参照。如果需要更多的参照,可以在画面上轻画几条垂直线和水平线,为观测到的角度提供参照,用完之后将它们擦掉即可。

第三个应用:观测两个或更多结构点之间的垂直或水平排列。

对垂直和水平的观测可用于一个构成(比如一个复杂的静物),也可用于一组构成(比如一组静物中的物品)。它可以观测物体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相联系的正确位置,或者是物体整体与另一个物体整体相联系的正确位置,这对于构图是很有用的。

将观测棒在视线中垂直或水平地移动,然后比较同一物体的各个点或不同物体的各个点与观测棒形成的垂直或水平线的距离位置关系,从而准确地确定这些点在二维平面中的位置。

应用二:对色彩明度的观测能力

首先确保学生通过上一个阶段的练习,已经具体准确分辨明度的能力。

利用电脑展示一副彩色的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上面各部分的明度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从眯着眼到无法看清楚对象细节的程度观察),然后利用绘画软件让该作品彩度减为零,让学生取出明度尺比较。

观察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或一组彩色物体,估计对象的各部分在明度尺上的位置,然后将此物体照成黑白照片与明度尺比较。

七、对本教学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经验和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效果。但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硬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校至今未建有专门的美术光影教室,只是用常规的教室替代美术室,因此教室的光线要求达不到进行光影写生的教学标准,许多设计教学效果无法呈现。展示平台等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效果的强化有非常大的帮助。

2.教师继续学习和提高。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笔者会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以上的一些问题,使美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法]德博拉―罗克曼.牛津素描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美]曼德尔洛维兹.素描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美]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北方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