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 精读课 非语言因素 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学术能力 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0引言学术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术能力主要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探究学问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学术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在各领域内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学术能力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键。语言课程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与外语学术能力的整合是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迫使我们对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重新调整。制定与时俱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学分比重重新设置,剔除偏重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性和专业性题材的文章,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不同起点水平学生的需要,改变单一性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真正达到英语学习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的目的。
1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1.1教学大纲滞后陈旧,与本科大纲脱轨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都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听说等语言技能为重点。中国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的转变,对外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沿用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此大纲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对词汇、听、说、读、写、译各技能的要求在定量与定性两方面都偏低,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英语能力的内在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外在要求。既不符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也没有体现高层次性。1.2课程设置不均衡,学分比重不合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以精读、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以文学赏析、英美文化等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类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学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英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中,基于学术能力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不超过20%,学术英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最大程度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效率。1.3偏重人文性教学内容,缺少实践性和学术性以精读和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以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费时低效。综合英语精读课文极少选取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等题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文学赏析、英美文化、新闻英语等课程又都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突出人文性,缺少专业性和学术性。这样培养出来的还是“继承型”、“积累型”学生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少。缺少互动交流式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无法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学评价单一,缺少综合性成绩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有两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基本上每学期成绩都由期末一次性考试确定。有的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参加英语学位考试。这种评价机制缺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整合,没有量化学生学术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没有评估学生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一考定终身”评价体系导致研究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和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上不上课不重要。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调查研究2.1调查工具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某高校2012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攻读工学、理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不同专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旨在了解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英语需求情况及对英语教学的建议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9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在参与调查的172人中,女性94人,占总样本的54.7%;男性78人,占总样本的45.3%。说明样本的性别比例趋于合理。从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 98.3%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57.1%的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说明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未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标准。从全国统一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来看,80分以上4人,占2.3%;70-79分10人,占5.8%;60-69分62人,占36%;50-59分的66人,占38.4%;40-49分29人,占16.9%。说明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分布在50-70分之间2.2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题目分为教学现状、需求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多个维度,以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等形式设计题目,旨在了解研究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程度,从而构建基于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TP耿延宏.tif,BP〗如上表所示,Q1关于研究生第一学期综合英语(精读、听力)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的调查,表明80.65%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设置综合英语,尤其对新闻英语、英美文化、翻译等偏重人文性的课程较感兴趣(Q2)。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认为综合英语很必要的原因主要是其考虑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有的是文科专业,有的是习惯了精读、听力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纯粹为了获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而选择了满意,这部分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需求的角度,学生选择了学术英语(Q5)。Q3代表的“专业课老师或导师要求研究生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的数值为88.96%,说明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检索自己专业文献资料的比例越来越高。Q4代表的“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写摘要或论文”的数值为81.77%。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导师要求研究生用英语写论文。“在读研期间,你最想学习哪方面的英语?(Q5)”,79.1%的研究生选择学术英语或双语教学,只有20.9%的学生选择综合英语。由此可见,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搜索和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用英语写摘要和论文。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生更需要学术英语。Q6代表的“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能否促进专业学习”的数值为80.11%,说明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与目前的课程设置相比,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增加,研究生必须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以便能用英语开展他们专业工作,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3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3.1以通用学术英语为基础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教学重点是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开设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实践等综合性学术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训练学生听英语专业课程和讲座、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等等。教材选取以通用人文类和通用科学类文章为主,即没有专业背景知识也能理解的科普性文章,如转基因食物、温室效应、计算机病毒等。这些教材内容适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英语学习自然班的特点,也适合来自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任务式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做”、“问”,整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3.2以专门学术英语为升华专门学术英语是针对某专业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学。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英语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开设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商贸英语等学科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内容的差异,如机械、电子类撰写实验报告、法律类撰写法律案件、商贸类撰写商业合同等。同时强调工作场所英语技能,如技术报告写作、会议陈述演示等。教学以专业交际和写作的英语技能为重点,将技能训练融入专业知识课程。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上自我设计、自作、自我评价。3.3以专业英语为终极目标专业英语是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鼓励学生以组别形式进行专题报告,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等,能够把英语熟练应用到所学专业领域,将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密切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选取课程原版教材,由海归专业教师、具有很强英语能力的专业老师授课或聘请外籍教师。这一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能解决困扰学生多年的英语学习问题,如听全英文课程抓不住重点;阅读英语文献或原版教材速度慢;听英语讲座不敢参与讨论、提问题等。
4结语基于学术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研究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将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语言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92-99.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306-308.
[3]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论文摘要: 商务英语精读既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训练课,包含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的训练,又需要在课堂上授给学生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更要辅之以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讲解。其教学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本文旨在探讨符合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适合精读课教学特点与要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到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增多,国际商务活动愈加频繁,对既了解商务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正是顺应这一市场需要而设立的。
在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具备纯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创新能力的教育。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商务英语精读课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除了一般英语课的共性外,还具有一定数量的专门词汇,强调在某些特别场合(如商业会议、商业谈判、商务工作等)使用特别的词汇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要围绕商务情境展开,每一课都要有一个核心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运用英语平台处理商务事宜。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要能够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独立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综合素质。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为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如商务谈判、商务访问、商务陈述、营销与全球采购、国际商务合作、金融与证券、经贸战略、经营管理、以及IT产业等)的语言综合能力服务。
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进行恰当的定位。注意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其次,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对基础性、经典性的理论内容突出重点,删去了复杂难懂、不适用、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再次,课程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商务场景为依托。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探索
情景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逼真地模拟各个商务流程场景,让学生身处其中。要模拟商务活动场景、业务执行等就需要教师在各种“实景”模拟的硬件配合下,把外贸商务活动系统地串联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实践中体会如何更好地运用英语工具达到商务目的。
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相结合,尤其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因而在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任务教学模式的更新
这是一种目的明确,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可以称作“任务式学习”,学生必须分析已知的信息,通过与同学的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老师进行总结。
任务学习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用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启迪智慧,引入角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商务原则变得具象化,较深奥的商务原理变得直观,从而更易于理解。学生也因此明晰了课程的目的,调整了期待值,就会对精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任务学习能够在高度互动的支持环境中创造语言得到最大的输入、输出机会。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活动。这些特点恰恰是通过团队的配合完成整个商务流程的运作不谋而合。在协作配合中,既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又使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满足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多元立体化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设计,贯串着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趣味式的知识传授。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术性强、资源丰富、主体性强、心理轻松。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课上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创造多元学习环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的目的。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设计一体化、媒体呈现立体化和教学应用多元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由单纯的教材向综合性教育资源转变,同时也满足多种应用,学生不但能掌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从中谙熟一定的商务知识,以便在日后的商务活动中,既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又能用英语传递信息。
五、为学生搭建训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
课程组在精读课内适当增加各种学生自主演练的活动,如辩论、戏剧表演、讨论等,在课外利用英语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等外事活动,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提高综合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作品、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辅助和推动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演讲、习作比赛、商务英语工作情景模拟短剧表演,也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在活动中,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时,在回到课堂时学习愿望必然更加迫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商务场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将能够更好地发挥精读课的基础骨干作用,为深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教师要结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教学,逐渐摸索出更多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科研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夏纪梅,冯??.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现代大学英语 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53-01
前言
我校自从2007年升为本科院校以后,英语专业本科段开始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杨立民教授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在规范性、创新性、权威性、系统性和教育性方面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对教材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这套精读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通过对这套精读教材的教学,和学生们都达成共识并受益匪浅,那就是这套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深刻。这套教材的所有文章都选自英美国家的原创文章,有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性文章,比如第一册第四课“The boy and The Bank Officer”通过一个小男孩在银行的不顺利的遭遇,告诉我们银行体系的完善以及对客户的责任心;第二册第二课“Maheegun My Brother”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男孩和一只狼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爱,自然之爱;第三册第七课“The Rival”,通过两个在火车上偶遇的陌生人的交谈,来证明其中一个比另一个看似聪明的人更加睿智;第四册第二课“Waiting for the Police”通过一个虚拟的谋杀故事展现一套公寓里面所有租客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新颖的电影剪辑文章,比如第三册第五、六课“Two Angry Men”,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通过这类题材的文章进行语言剖析以及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剖析。如果此类文章不好在课堂上讲解,还可以作为赏析内容让学生结合文章去欣赏电影,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观后感,或组织课堂角色扮演活动来完成对文章的讲解和分析。除此之外,此套精读教材的文章中还有很多语言难懂、句子复杂、内容深奥的议论文,比如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讨论和分析,使老师和学生都重新审视了大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尤其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了大学生涯并不是六十分万岁或毕业等于失业,而是真正塑造人格和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阶段,并真正知道了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还有第四课第三课“Why Historians Disagree?”通过对不同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告诉学生不同人在看待同一事件有不同观点的根源——人的主观性。
此外,此套精读教材的主题非常深刻和鲜明,比如第一册第一课“Half a Day”通过一个孩子一天的学校经历骤然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需要年轻人搀扶过马路的老人,体现人生短暂。
二、此套教材难易程度呈阶梯式编著,重点难点突出
第一册15单元,每单元分三部分。听说:主要侧重常用的交际功能,并提供大量的口语常用句型,使学生能在预定场合较得体地表达语言功能。阅读:指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大意,回答问题,并展开相关讨论。扩展性训练;包括听写,阅读,翻译及写作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写作水平,适时提供有控制的练习与自由写作。
在一册基础上第二册继续加强对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练习,其中听说部分,学生自主性增强,口语练习从有控制的对话逐渐过渡到半开放训练,并新增1分钟看图说话。语法改错属新增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法知识方面的辨别能力。写作,为巩固所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了扩展性训练,进行有控制的练习单句,回答问题,评论,仿写段落等。
与前两册相比,第三册听说训练有较大改变,重点在口语交际的综合性训练上,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扩展性的综合练习,并灵活完成规定的语言交际任务。阅读方面,新增课文大意归纳与段落大意归纳练习,应对此着重训练。写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段落写作,并教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第四册整体上对语言控制较少,要求侧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话语连贯性。新增兴趣阅读,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本册词汇量大量增加,应指导学生结合语境背景学习。扩展性练习部分加大了语言活动范围,对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适合做英语专业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能力
此套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使其了解中西语言及文化之异同,并在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正确、自然而且灵活地掌握本阶段所学的语言的同时,能在恰当的场合随机应变地熟练使用所学语言。在教材中,作者分别对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让学生通过文章主题的思考和剖析,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课后题中有大量的小到词汇短语大到长句的翻译练习,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在英汉汉英双向翻译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此外课后题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给学生提供了激发写作的题目和材料,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是全方位、综合性的、专为英语专业师生创造的科学教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专业 精读课 应用
现阶段,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学术成果,但是对于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却很少,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领域的精读课。为了改变英语精读课的乏味,单调,教学效果差,教学方式传统,等等的弊端,有必要在英语精读课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使合作学习在精读课堂上更加全面有效的应用,避免合作学习成为形式,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精读课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一、科学的选择和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精读课教师应该充分的意识到这样的事实: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保证精读课中合作学习的质量和高效,教师应该对所有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判断。对于通过教师的解释学生能掌握的语言点,没有必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通过仔细选择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应确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也就是说,此教学任务应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通过团体合作才能完成,但不能太难,以免使学生感到无法完成,有挫败感。此外,教学内容应值得探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此同时,在设计和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角色表演,讨论和小组竞争,等等。总之,科学的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仔细的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便他们可以在合作学习和活动中高效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知识。
二、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结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分组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分组之前,教师应该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例如,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风格,等等。之后,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男生女生平衡、健谈的学生和沉默的学生搭配,英语水平高低的搭配,等等。确保小组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可以促进组员间的互相帮助、影响和提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使小组之间公平竞争。此外,教师应该根据精读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小组分配。虽然有很多分组的方式,但是无论怎么分组都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提高英语水平和合作学习的目标。
三、确保每个学习小组有精确的角色分工
因为合作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用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分工,并理解他们应该达到什么学习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学习和活动中,教师有责任为学习小组内的角色进行精准的分工,保证每一位组员有足够清晰的个人分工和责任,例如,经理、记录员、文稿和汇总。在集体学习时,组员要独立操作――经理设计行动计划;文稿策划提出问题,起草大纲; 记录员记录目前的进展;汇总记录决策和各种行动的原因。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确保小组的高效运转。经理确保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和付出。记录员确保能精确解释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此外,小组内角色必须经常轮换,这样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饰演不同的角色,得到锻炼。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和其他组员合作和互动,积极的完成分配的任务,以便能快速成功地融入到整个小组的学习和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组员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责任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他们应该意识到无论觉得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和有价值,都不能强加给其他组员。只有这样所有组员才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四、随着合作学习方法的采用,精读课上教师的角色应适当转变
合作学习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教学形式。因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只要教师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就能确保课堂顺利进行。那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占用大多数的时间,扮演控制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课程计划变得不确定,因为在小组学习和小组活动这样较复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当适当转换,尤其是在使用合作学习的英语精读课堂中。再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或控制者,也是设计者,顾问和监督者。设计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为课程做充分的准备,精确的设计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或活动,仔细考虑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教学技巧。教师应远离控制者的角色,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方式。教师作为建议者应该给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在监督所有小组的进程和整个班级的学习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便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合作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该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改进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 误区与问题 观念更新 对策
1.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于阅读(A级)做了如下要求: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简短、实用的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据调查,很多教师认为,此要求似乎很容易达到。因此,在高职院校里,除了英语专业比较重视泛读教学外,非英语专业开设这门课的学校不多,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泛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泛读教学存在误区。为此,我首先分析泛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与问题,其次,强调泛读课程教学观念的更新,最后,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对策。
2.泛读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2.1开设精读课程或大学英语课就不必专门设置泛读课程。
精读和泛读都是阅读课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前者强调细讲,后者强调泛讲。既然可以泛讲,也可以不讲,便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有些学校认为既然非英语专业开设精读课程,也就不必设置泛读课程。这种现象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比较普遍。此外,有的教师认为,非英语专业中的大学英语课程包括了泛读教学,就没必要再设置泛读课程了,从而导致开设泛读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少。
2.2泛读教本的练习有答案,不需讲授。
多年来,由于人们对泛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教师轻视泛读课或厌恶泛读课,学生把泛读课当做副科,而不认真学习的情况(杨蔚君,2001)。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泛读教本的练习一般都有答案,学生自己可以核对,不需要教师讲授。结果,泛读课学生不愿意听,导致教师不愿意讲或讲得马虎,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等于虚设。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的课本一学期下来往往与开学时一样,还是崭新的,几乎看不到阅读过的痕迹。
2.3泛读和精读没有什么区别,把泛读课当精读课讲。
在一些重点院校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泛读课收获不大,其主要问题反映在陈旧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对学生语言知识传授有余,但对语言能力培养欠缺(管琳,1999)。也就是说,泛读和精读没有什么区别,部分教师把泛读课当做精读课讲,讲解词汇、语言点,认为文章出现的所有语言点几乎均要讲到才行。讲得细固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语言点的吸收,却很难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不利于学生快速阅读技能的培养。结果是不少语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在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时往往暴露出速度和准确度不够,以及信心不足的现象(管琳,1999)。
2.4注重阅读技能的训练,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师们总是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他们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Bamford & Day,1997)。在阅读训练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灌输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他们往往认为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学生就会对阅读充满兴趣,从而自发地大量阅读,而事实并非如此。教授阅读技巧不可能是泛读课的全部内容,纯粹的阅读做题也不可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5增加泛读材料难度,可以快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泛读材料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的教师为了迅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难度较大。但在这些泛读材料中,由于带有大量的生词或复杂句,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或者某些文章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框架和社会经验,学生的阅读过程就更加困难。结果恰恰相反,学生不仅不能扩大词汇量,而且有可能使他们失去英语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走出误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已刻不容缓。
3.泛读课程教学观念的更新
3.1开设泛读课程,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精读课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意图及态度、观点,熟练掌握课文的词汇、短语、语法和修辞手段等。这种阅读方式在质量上有所保证,但阅读速度慢(刘黎明,1994)。而泛读则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弥补精读课的不足。
所以,具备条件的学校不仅要开设精读课,而且应设置泛读课程。泛读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培养他们快速阅读的能力。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阅读技能,完成课堂的阅读任务,而且要他们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即促使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而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摄取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的重要途径(刘黎明,1994)。换句话说,泛读课程的设置不是单纯为了课堂上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驾驭和语篇分析的能力。从此点意义上讲,泛读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提高认识水平。
3.2要让学生懂得泛读课能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词汇量,提高学习兴趣。
我国学生学英语感到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这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构成了障碍。同时,在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背诵词典或词汇表。确实有些人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他们遗忘的速度快也是不争的事实。通常认为,在语篇条件下记忆词汇是比较深刻、持久的,因为学过的词汇在语篇中得到了巩固,没学过的词汇可通过阅读技巧而获取,从而扩大了词汇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3泛读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要少讲。
泛读课的实质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技能,全面地提高阅读能力。泛读不像精读那么要求全面,只要把意思看懂就行。它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分析语言形式,一般要求理解的准确率为70%以上,阅读速度则要尽可能快一些(曹美平,2003)。因此,课堂上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只是对个别语言现象做必要的讲解,要粗讲、少讲,而不是细讲、多讲。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要体现师生的交互性,而不能教师唱独角戏,否则会影响学生阅读量的完成和教学效果。
3.4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改革之路,不能墨守成规。
大学英语泛读课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其中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外,教学方法的滞后通常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泛读课达到为学生扩大词汇、开阔拓展视野、提高获得信息量的能力这一目的(向晓红,2000)。所以,教师在泛读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寻求改革之路,更新滞后的教学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泛读课程教学对策
4.1布置课内阅读任务要有目的和要求。
阅读任务包括三个方面:认读生词;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文后练习。在进行阅读之前,要求学生先认读生词,为阅读扫清障碍。根据文章的长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尽快完成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引言”部分,因为该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提高他们对所阅读文章的兴趣;注意文章标题和第一段,因为通过阅读标题或第一段可对全篇内容预测,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重要的是,要提醒学生读懂文章主旨、主题句和大部分的重要细节、信息,分清作者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或者事实,识别作者赞成的观点及反对的观点;注意领会文章中隐含的内容;注意把握作品的结构及弄清作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阅读完后,必须尽快完成文后练习,并核对答案。做错或不懂的地方提醒学生做记号,以便提问或听讲时重点关注。
4.2讲授要适度,同时注意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
到底怎样才能叫适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界定。然而,教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必要的解释是允许的,但绝不能讲过多的语言点。教师所以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提问,再来释疑,这样比较有针对性。还可以安排学生就文章的某一观点进行讨论,并加以引导、点拨,但不要当讨论的主角。
注意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如树和森林的关系。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模式。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文化意识的合理导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英语课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实,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正因为有了这一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文章内容,都会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沟通和理解。因此,在泛读教学过程中,适当注意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由于了解西方的宗教、法律,政治和哲学等文化元素,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并能运用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合理的推论。
4.3精心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养成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实践的习惯。
泛读课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任务的布置,要把握好材料的难易度、趣味性及知识性,其题材可以是诗歌、小说、小故事,也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等。不管是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生词,但应要求学生不可过分依赖词典。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猜测生词的方法,如利用构词法来辨认同义词、反义词,或利用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进行逻辑推断,把握其在语篇层次上所起的连接、指代、延伸、反证等作用,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和词汇猜测能力(格瑞莱特,1981)。
4.4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评估。
泛读课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科目,教师在泛读课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事实上,我国的泛读教学的训练活动很多是以学习语言为主,结果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泛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而忽视培养语篇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更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让学生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情境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的意图等。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不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意图和目的,还要学会对这些进行评估。基于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机会,并与作者的观点、看法进行比较,还须要求学生课后写阅读材料的评估报告,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格瑞莱特,1981)。
4.5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组织教学。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共享的最大空间,也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上有着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资讯,它不仅能提供广泛快捷的文字信息,为泛读教学提供各类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资料陈旧及课内阅读资料贫乏带来的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浏览一些语言标准的英文网站,选取可读性、趣味性强的文章如新闻报道、短篇小说等进行交互性阅读,这对提高在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5.结语
总之,泛读教程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较系统的课外学习材料,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较大量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所学的阅读技能,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因此,高校不仅要创造条件开设大学英语泛读课程,而且必须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检查、答疑,具体的阅读过程应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学生具体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泛读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蔚君.对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重新认识[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管琳.借助语境进行泛读教学[J].教育与现代化,1999,2.
[3]刘黎明.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4]曹美平.泛读与泛读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5]向晓红.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改革思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学科定位 教学目标和原则 课程设置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仍出现用人单位招聘难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说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谈些思考和看法。
一、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或English for Business)在我国高校已经有20多年的办学历程,但Business English的对应术语并没有得到统一。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涉及门类繁多、跨学科的综合体,是文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应用型边缘学科(黄振华,1998;孙湘生、龚艳霞,2001)。也有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既可归于经济学中应用经济学下属的国际商务之下,也可归于语言学中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专门用途英语之下(林添湖,2001)。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划分,商务英语应该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如图1)(Hutchinson & Waters,1987:17)。
本文认为上述各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商务英语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和分化的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它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以英语语言为依托,以掌握系统言语知识和基本商务知识为目标的英语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二、教学目标和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商务英语教学也不例外。Hughes(1995:9)认为,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普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这门语言,而商务英语教学虽也重视如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功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上。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要求不仅仅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体学习者来培养,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即在商务交际场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应遵守以下原则。
1.适应需求原则
商务英语教学需求分为两类: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高等教育需培养能参与全球商贸竞争的国际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商务英语是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需研究学生个体的学习特性,知晓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和语言基础,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有机结合原则
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了解各国文化和交际习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须贯穿整个教学阶段。语言是基础,商务知识也不可或缺,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厚此薄彼。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三个要素,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三、课程设置分析
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分为公共基础课、素质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训课。此课程体系群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成梯形的进阶式特征。本文选择其中的几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1.公共基础课程
我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第二外语、计算机公共基础、高等数学等,其中第二外语为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语言能力,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需求。当下计算机运用非常广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必不可少。另外,现代商科的各个分支包含了大量数学公式,推理过程也部分建筑在数学逻辑之上,因此高等数学的学习不可或缺。其他选修课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涉外工作起着必要的导向作用。
2.学科基础课程
我校围绕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开设精读、高级英语、语音实践、口译等语言课程使学生对英语各个细部环节进行提高训练,对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产生理性、科学的认识。除必修课外,选修课包括英语国家概况、报刊阅读、西方文化入门等,加深学生对国外文化、国家结构和社会风俗的了解。我校还有计划开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讲座、外语节等活动,创办了英文广播、英语社团、英语角等,将课堂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开辟多层次、全方位接触英语的途径。
学科基础课程
在低年级阶段,我校尤其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听、说方面强化训练。通过语音、精读和口语课的学习,学生纠正了受方言影响的严重语音、语调问题,能熟练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读生词,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掌握了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语音同化等技巧。
3.商务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学科专业课分为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专业平台课中的商务英语写作、商务导论等都为之后开设的专业方向课打下了基础。专业方向课程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专业性很强,旨在使学生对国际商务的具体理论和实践作比较深入的了解。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专业课程教材以英文为主,均全英语授课,最低限度是双语教学。
主要的商务专业课程
以上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将低年级强化训练的语言基础能力与商务专业紧密结合,如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等。除了与英语语言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外,最重要的是商务专业方向课程。我校这方面课程设置涉及谈判、管理、礼仪等多方位的商务要素,旨在提供全方位商务运作平台,从理论、文化、实际操作各个方面给学生灌输商务理念。
4.实训课程
我校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的同时,将实训课程被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入校初始军训到离校前毕业论文,定期举行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活动,如口语实践、虚拟商务英语运作等,纳入正常学分,保证实训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实训课程采用校内外相结合模式,低年级阶段以校内实训为主,包括口语、翻译等多项语言基础的训练,高年级进行与商务相关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岗位实践。
四、几点建议
1.公共基础课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而商务专业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建议将数学课开设学期提前,开设在第1、2学期。使学生尽早掌握所需的数学原理,为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因此需增加计算机高级课程,满足学生今后在商务操作等方面对计算机运用的需求。
2.商务专业课开设的时间较晚,一般在5、6学期,应提前至3、4学期;增加英语在一般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如在普通英语课程中逐渐融入商务专业英语的内容,以商务类文章为教学材料,扩大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面。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积极获得各类外语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涉外导游证、外销员、单证员等,也可视作学生必须通过的任务。
3.由上文可见,我校基础英语语言实训相对较多,能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扎实基础,但商务方面的实训略显单薄。可开展多样化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践教学,笔者认为,校内实践可采取以下形式:(1)课堂案例分析,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企业运作个案,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建立商务实训室,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专业软件,供学习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等课程的学生提供模拟操作。
五、结语
全球经济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和商务英语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踏入商务英语的领域,也使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法等方面得到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研究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借鉴其他院校课程设置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校建立了以上课程设置模式,其中无论是课程设置本身,还是教学的实施、教材的选用等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ughes,J.Business English:Why and when to do a course in General Business English[J].BBC English,1995,(96):9-10.
[2]Hutchinson,T.& Waters,A.ESP: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revens,P.New Onent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4]贺川生.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5]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6]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43-150.
[7]阮爱君.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6.2.
[8]阮绩智.论商务英语课程特征及教学一般因素.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
[9]孙湘生,龚艳霞.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人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由于我出生并成长于农村小镇,父母均不识英语,自幼缺乏学习英语的土壤。邻居小伙伴的父亲为英语教师,那个小伙伴在幼儿园之前即可熟背英语字母歌,我当时颇为羡慕,惊为天人。当时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我在中学之前连英语字母都认不全,很是惭愧。1984年我进入镇上的一所普通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启蒙老师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张文彦先生。先生毕业于一所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并未学过英语。分配到镇上时,镇上不缺语文教师,缺英语教师。先生遂开始一边自学英语,一边教授学生。印象中先生教学比较活泼,所以大家并不讨厌英语课。当时流行一部台湾电影《搭错车》,其中由苏芮演唱的主题歌《酒干倘卖无》红遍大江南北。一次课上,忘记何故先生竟然唱起此歌,引得全班瞠目,至今历历在目。自此以后,嗓音大气飞扬、高亢入云的苏芮一直是我最爱的女歌手,无人能出其右。
初二结束的暑假,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二哥带我去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罗马假日》,电影里那世外桃源般的纯真爱情故事让我艳羡不已。于是,这部电影成为我至今最爱的电影,影片里英俊潇洒的格列高里・派克与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成为我最爱的男女演员,无人可以取代。这部电影也开启了我最大的一个业余爱好――看英语电影,并使我间接对英语开始有了一些好感。我始终坚信:一切方法皆是可有可无的天际浮云,发自肺腑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1987年初中毕业,我由于成绩较好,考入当年全市排名第一的重点中学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1990年我参加高考时该校排名全省第二。进入全市重点,我才见识到人外有人!高一时我在全校成绩最差的四班,高一结业时我在全班60人中排名第26位,数学仅55分,物理才57分,感觉自己前途渺茫。当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异常严重,沉迷唐诗宋词中无法自拔,厌学情绪高涨。高二的12月,有一晚实在忍无可忍,我找到父亲,明确要求退学。“退学之后做什么?”“读唐诗!”“唐诗不能当饭吃啊!”之后父亲说了一段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的话:“孩子,咱们家一没有钱,二没有关系。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只能去当个工人!”面对冷冰冰的现实,我跑到外面的街上痛哭,没有人能帮我。
第二天,我选择奋起直追!英语是我认为最简单的一门课,花的时间也最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几乎从来不学英语,只是每天早自习七点半到八点时坚持晨读,背熟了高中三年全部六本英语教材。我坚持每天复习昨天背过的文章,每周一复习上周背过的文章,期末复习半年背过的所有文章。英语考试也成为最轻松的游戏,完全按照语感做题,不需思考,正确率极高。我的总成绩也从全班第26名跃升至全年级前5名。
高中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李白一样的诗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高考前,班主任建议我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被我断然拒绝,我给出了一个年少轻狂的理由:“如果那样,20世纪的中国就没有诗人了!”当时我决意要报考自小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不过最终被我的偶像二哥劝止。二哥认为我高中已经读完《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参考资料》等几乎全部中文系本科教材,重学无益。应该读英语专业,博览英美文学原著,“双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读宇宙文章”。年轻气盛的我颇为心动,转而改考英语专业。
1990年高考题目很难,满分为640分,一本线为444分,重点线为461分。我一举估分515分,估分为全校第一。本想报考北大英语专业,但全省只招四人,本校就有四人报考,风险颇大。一时冲动,我决定改报当年总分要求更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下来,自己多估了30分,实际考了489分,英语得了89分(满分为100分),被北外录取。当年河北省文科类及外语类总分状元也在我们学校,总分535分,但英语考了77分,最后该同学上了北京大学英语专业。
高中学习英语的经历使我至今坚信:背诵是提高英语实力和考试分数最好的方法。
北外的学习生涯是我人生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北外英语系1990级共120人,46位男生,74位女生,我才真正见识了“天外有天”。我的同学中有当时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弟弟,有莎士比亚作品的最牛中译者朱生豪先生的唯一嫡孙,有北外教授子弟以及各地高考状元。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同学中有几十位杭州、南京、长春、武汉等外国语学校以及北京四中等全国名校的保送高才生,从小精研英语听说读写,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就相当于英语系大二学生水平,令我们这些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望洋兴叹。
当时的北外,大师云集,灿若星河。北外的三大英语泰斗――语言学泰斗许国璋、英国文学泰斗王佐良、美国文学泰斗周珏良如三足鼎立,遗憾的是三位泰斗当时已经不给本科生上课了。数十年来,《许国璋英语》风行全国,妇孺皆知。学校曾经组织全校学生在大礼堂聆听许先生的讲座,讲座内容我已经几乎全部淡忘,只记得先生登台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提了一下裤子,感觉煞是亲民。我还曾在窗外偷窥过王佐良先生给研究生上课。我在校园中也常偶遇陈琳、张道真、薄冰等语言、语法界泰斗。当时的北外不愧为英语爱好者的天堂!
给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也是群星璀璨。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两位女儿吴冰与吴青教授美国社会课程,英文写作权威熊德倪先生教授写作课程,当时北外英语系主任、《新概念英语》中文合著者、美国博士何其莘先生教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名宿钱青先生教授美国文学,主持人杨澜女士的父亲杨鑫楠等先生教授英语精读。而当时的青年教师现在已经成为北外的资深教授,如侯毅凌老师、申雨平老师、李又文老师、王一虹老师。20年之后,对于这些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
当时的北外名闻遐迩。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主持人大赛,1986级北外大四学生杨澜一举拿下一等奖,1988级北外大二学生、后来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引起一阵轰动。我入学时,杨澜已经毕业,校园中倒是常常可以见到许戈辉的身影。1992年,现在蜚声国内的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何炅进入北外阿语系,住在我的楼下。每天傍晚吃饭的路上总是能听到校广播站主持人何炅独特的声音。上学期间,央视举办了一次全国小品大赛,何炅拿了大奖,闻名全国。
的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由于自己在上大学前没有专门学习过语音,天赋也欠佳,我的语音不是很好。吴教授从全班20位同学中选出四位语音欠佳的同学下课单独辅导,我“荣”列其一。每天下课后我反复跟读模仿张冠林先生的《语音入门》,屡屡模仿却不能过关,自己心里颇为焦急。经过半年的训练,考试才得以合格。只是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语音阴影,此后我一直认为自己语音有问题。
听力也是印象最深的课程之一。有一门听力课程每周两次课,每次课的时间为两小时,要求学生全文听写正常语速的BBC、VOA新闻。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这门课对我是个极大的挑战。于是,我课下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语音教室,那里有浩如烟海的英语磁带,我与大家争相借阅聆听,设法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那时,一位叫做梁艳的年轻听力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梁老师教学风格异常活泼,大家都非常喜欢。很多时候当我们愁眉苦脸地进入听力教室时,梁老师会兴奋地告诉我们:“孩子们,今天咱们不听写新闻了,看美国电影!”这是我们最喜欢听到的消息。有一节课,梁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班上两位女生谈论的是当时穷困潦倒、其貌不扬、一无所长、无比叛逆的王江涛,而我用英语介绍的是古往今来我最爱的朋友――庄子。虽然小时候,我的一只耳朵被顽皮的小朋友掏坏过,但由于对梁老师的喜爱,听力课程成了我大学期间成绩最好的一门课,5分制中,我常常可以获得5或5-的成绩。
大学时,口语是我学得最差的一门课之一。当时学校规定,从大一到大四,每位学生每天必须和同班的一位异性练习一小时口语,全班所有男生和女生每天轮换,地点不限。现在想来,这倒是谈恋爱的好机会。可惜当时女生们似乎都瞧不上我们这些土得掉渣的男生,而男生也看不上那些趾高气扬的女生,恋爱的人并不是很多。多年之后,当我们重新聚首,却感觉男生人人英俊潇洒,女生个个性感漂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比较而言,英语精读是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课程,每周五都要进行一次小测验,计入期末总成绩,每次测验前我都如临大敌。当时我上这门课时经常趴在桌上睡觉或默写唐诗宋词,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后悔。如果当时知道自己以后会以英语教学为生,我应该会学得异常刻苦。当时北外每班只有20人,小班教学,班上有人睡觉,老师应该是一目了然。但现在想来惭愧的是,没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课上睡觉批评过任何一位学生。这一点我望尘莫及,如今在新东方教学十年有余的我,即使看到500人的班上有人睡觉或玩手机,仍然心中不爽。
相反,英语泛读课是很多同学喜爱的课程。大学前两年我们不分专业,重在夯实英语基础,大三分为英美文学、翻译、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几个专业方向。我自然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每周泛读的书目就是英美文学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等。我们课下泛读,课上讨论,最后还有期末考试。由于老师多是女教师,泛读书目多为爱情文学,令我们这些“清高”的男生很是痛苦。
论文摘要:英语专业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围绕着这些能力开设的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学生能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得体的英语,运用文体学方法分析精读课教学就有了它的可行性。本文从语音、词汇、句子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精读教学中应用文体学方法,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
一、文体分析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基础英语课即精读课,该课程在起始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通过大量练习,消化并提升中学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使之成为语言交际的实际技能。至于内容的掌握,一般要求学生在懂得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懂得作者或讲话人在表述事实过程中,对所表述之事实所持的“态度”(attitude) 。(刘世生,2006:11)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病,对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语言技能,更主要体现在文本解读和鉴赏上,要特别突出听说读写的全面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多采用传统的分析,如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学生缺乏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将文体学知识引入到基础教学中,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秦秀白,2001:5),而“文体”(style)指某种语体的风格特征,既适于某特定语言环境的一整套语言变异形式。文体分析就是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的,其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stylistic significance)和美学价值的那些语言特征,从那些被“前景化”了的语言特征(fore-grounded features)入手,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秦秀白,2001:36)。说得通俗一点,文体分析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三个问题:(1)what does the text mean? 2) how does the text mean what it means? 3) why is the text valued as it is?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语音、词汇、句子三方面分析如何把文体学理论引入到基础英语教学中去。
二、文体分析在大学精读教学中具体的重要作用
1.语音的文体效果
“有些语音或音簇被认为能够扮演意义的角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于意义的表达,这被称为语音象征,还可以成为语音感觉(phonaesthesia)。”(刘世生,2006:75)。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典型语音的使用和所达到的语言效果,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挖掘作者的意图,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并学会欣赏甚至模仿作者语言运用的独到之处。举例如下:
the cows looked at him, sleepy and surprised。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13课)
从修辞手法上看,作者使用了头韵(alliteration)修辞法,即sleepy 与 surprised均以相同的辅音字母开头。表面上写奶牛看起来很困,看到他很吃惊,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他自己的感觉。这种文体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吸引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力。本文第26段还有一句:“two strong streams rushing into the pail, frothing and fragrant。” 作者再次使用头韵(frothing and fragrant),形容泛着白色泡沫的,香甜的牛奶流入木桶里,以起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又能使人享受到音乐的节奏美。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语音以音示意,以音动情的表达效果,欣赏到英文作品的音韵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音变化能够产生特殊的效果,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积累有一定“音效”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词汇方面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是这样定义文体的:“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a true definition of style。”文体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由此可见,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受交际内容的限制,并直接影响交际的表达效果。举例如下:
they were dreaming of golden beaches and sea tides as the gray, cold spring of new york nanished behind them。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2课)
这一句话便简单概括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甚至都包含了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三个形容词golden,gray, cold形成对照,衬托出两地完全不同的景象,为向往阳光的年轻人此时的心情做铺垫。golden beaches表现了年轻人对佛罗里达的向往,恰恰与寒冷的纽约形成对比。在本课的第五段有这样一句话: “after a while, slowly and painfully, he began to tell his story。” 三个副词的连续使用则反映了主人公温格对自己过去的不堪回首,对自己能否回家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本文在词汇的选择上,作者恰当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人物的心情与特征。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这些文体方法,通过文体学的分析,学生知道了由于文体和语境的不同,同一内容在英语本身的表达上就有不同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表达,用什么词表现,都要依据文体的考虑。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这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写出语言得体、文体明晰的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也要让学生了解几种特殊词类的文体功能。例如:俚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活泼、生动,增强表现力,同时,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专业术语,可以使他们在今后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方面的写作更加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
3.句子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概念的基本语言单位,我们在精读课教学中从句法结构和句子排列等方面引导学生得体的采用句子的结构形式,启发学生句子长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讲授《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1课 “half a day”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是从一个孩童的角度讲述故事,因此作者运用了符合儿童特点的语言,如简洁的用词和不完整句子的大量运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童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如第三段的 “why school? what have i done?”。这两句话言简意赅,既体现了我对上学的极端不情愿,也符合孩子的心理,流露出了孩子的单纯。“why school?”是一个省略句,这种句型在日常交际中很实用。“what have i done?”这是一个仅用来产生修辞效果的反问句,说话人只是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情绪,不需要听话人给以答复。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8课 “we’re only human”中,作者大量使用了修辞性疑问句,并通过这一手段来充分说明作者对一些人使用 “只不过是人”这一借口的态度和驳斥,从而进一步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有理有据,也突出了主要的议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如第二段中,“only human? as if one’s humanness were a blueprint for instinctive, reflexive reactions to situations, like the rest of the animal kingdom。”作者这一反问就是要强调:如果人类只会用这个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人类就像动物界其他生物一样,只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本能的条件反射,而做不到用意识去支配行动。那样的话,我们就不配“万物之灵”这个称谓了。还如第六段中, “…where does our special ‘humanness’ come in?” 第10段中,“…what does this mean?”第13段中,“but isn’t it my turn at life?”以及第24段中,“why does there seem to be such an inner struggle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human as instsictive animal and human as an elevalted being of choices?”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一样的。作者不是在对读者进行提问,只是通过这一修辞手段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充分说明自己的态度。同时,这样做既突出了文章的主要议题,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作者还在文中多次使用了排比句式,最典型的在第28段: “…pleasure is an event; happiness is a process. pleasure is an end point; happiness is the journey.pleasure is material; happiness is spiritual.pleasure is self-involved; happiness is outer-and other-involved.”
从文体学句法层面上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四个并列的平行结构,使语言简练,结构平衡匀称,声调铿锵有力,意义鲜明突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不难看出,通过这一句式,作者不但把快乐和幸福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还进一步阐明了幸福的主题。同时还使得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更具有说服力。
使学生在欣赏作者追求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并明确暗示道德的行为应该是利他的,并强烈地驳斥了把道德行为当做投资以获取更多回报这一观点。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些句法形式的妙用。这样学生逐渐掌握了句法结构潜在的文体特征及其在上下文中可能产生的特殊文体效应。
三、结语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增强使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欣赏水平。”无论是语音的巧妙调配、词语雅俗的选用与搭配,还是句式的长短简繁,文体学知识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表层的语言形式了解言语深层的含义,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直到最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世生.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守元,郭鸿,苗兴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