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

第1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2分)

1.

(2分)写反义词。

横——________

宽——________

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竖________

喇________

航________

蛛________

坚________

刺________

抗________

珠________

3.

(6分)我会组词

首:________

枝:________

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5分)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①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②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

5.

(2分)我是小小设计师。

①保护环境的广告:________

②请同学们爱护校园卫生的广告:________

6.

(4分)填上作者的联想,并仿写一句。

①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________。

②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________。

③________像________。

7.

(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鲁滨孙造船》节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的《__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介绍了他在________上为了逃生,由最开始的________到不畏艰辛的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品质。

8.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远航

晴朗

河道

9.

(3分)写出反义词

经常—________

略宽

—________

中央—________

10.

(4分)形近字组词

桅________

跪________

蓬________

逢________

11.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我们的芦叶船也漂到了海里。

12.

(4分)读课文《芦叶船》,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那里河道特别多________有横的________竖的________像蜘蛛网一样________

13.

(5分)读课文《芦叶船》,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zhī

zhū)网一样。

14.

(3分)给加横线的字加上拼音

大阔叶折成大篷

________

船,小窄

________

叶做小舢

________舨。

15.

(5分)扩句

①他会做船。

②我们寻找船。

16.

(5分)缩句

①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

②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

17.

(5分)用钢笔描红

桅杆

船底

顺风

18.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②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4分)

19.

(5分)读课文《芦叶船》,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20.

(5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写出你对本段的理解。

21.

(4分)课外阅读

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的歌声,传四方。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在文章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清爽新鲜________生命力旺盛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2分)

1-1、

2-1、

3-1、

4-1、

4-2、

5-1、

6-1、

6-2、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4分)

19-1、

20-1、

第2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一、有的放矢 注重优化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所学生字词达成“读准音、认清形、理解义、正确写”的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对字词的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读准字音,可安排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让他们利用生字表中的注音、字词典等工具书,自主进行拼读。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主要针对那些易读错的字、多音字等,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正音,并结合词语和文本朗读进行训练,从而正确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字形识记与正确书写,也可以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认清字形。教师侧重于对一些笔画较多或结构复杂的字,从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

理解词义,重在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进行词语的理解,也可以采用观察课文插图、相近词语替换、抓住关键词素等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对那些意思很委婉、含义较深刻的词语,教师则应当加以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帮助学生理解到位。字词教学内容的优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字词教学真正落在实处。

二、另辟蹊径 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字词教学应当区别于第一课时的文题解读、文本朗读和片段阅读,也不同于背景介绍、内容概括、结构梳理等教学,特别是要突出字词教学的“三味”。

(一)趣味盎然。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带领学生进入五彩斑斓的词语世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爱积累、善运用,从中领悟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游戏环节的穿插交错、教师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图解拆字、谜语猜字、顺口溜记字、类比识字等方法的采用,都能使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通过编写这样的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不仅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他们记忆,还从字形与字义上区分了这六个字,将识字写字、理解字义与口语发展、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方法创新,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盈着“趣味”。

(二)巧味横生。

通过精巧的预设,字词教学在达到能读、会写、知意的同时,还可以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的第一课时教学,利用多媒体揭示这样一些词语:“史学家、砸缸救人、滚瓜烂熟、史学巨著、生物学家、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前面四个词是写司马光的,后面四个词是写童第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初步概括课文内容。这样的安排既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认知,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可谓“巧味”十足。

(三)实味浓郁。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应该是注重“实味”,使字词训练扎扎实实而富有实效。这就需要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采用富于变化的形式,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读、写、思中积累提高。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文有两个生字“躁”和“燥”,学生容易混淆。在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读准这两个字的读音,并且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比较组词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形近字比较,用“转转盘”的方式让学生区别这五个字――“澡”、“操”、“燥”、“噪”、“躁”,引导学生结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说出这五个字的区别,并在诵读儿歌中进行强化“洗澡要用水、做操得伸手、火烧很干燥、嘴巴喊噪音、急躁要跺脚”。最后再安排相关的选字填空的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字词教学,学生一定能学以致用。精巧的教学预设,使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实现“趣味”、“巧味”、“实味”三合一。

三、瞻前顾后 关注教学前后联系

(一)处理好与“预习”的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之前,往往会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字词,已经能正确地认读、书写,并能大致说出字词的意思。有的学生通过把生字进行扩词,以及进行形近字比较,学得较为扎实。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不必面面俱到,注意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生字词学习的重点难点予以指导点拨,加深他们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牢固。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不再死板、乏味。

(二)安排好与第二课时的联系。

第3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关键词 理解类 课后习题 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理解”类课后习题呢?我认为应根据“理解”的对象来灵活处理。关于“理解”类习题,人教版教材设置的理解的对象分为理解字词、语句、段落篇章三种。下面我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落实措施。

1理解字词类练习题

(1)联系全文进行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一文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关于“魂”字的理解,我认为“魂”是本文的题眼,是中心,是难点,要学懂了全文才能完全弄明白。所以,在第一课时我给学生留了问题:课文以“梅花魂”为题目,那梅花的“魂”到底是什么呢?仔细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总结、汇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得非常投入。第二课时结束后,学生汇报:梅花的“魂”是“天气愈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对比、辨析词语帮助理解。如四年级下册第9课《自然之道》课后第3题:我能说出用上带点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关于带点词语的理解,我的做法是把这个句子和去掉带点词语后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比加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另一种做法是把“极不情愿”换成“不情愿”,把“颓丧”换在“沮丧”,让学生辨析两个词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为自己在习作中准确用词打好基础。

2理解语句类练习题

(1)以习题为理解全文的切入点,找出课文中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来帮助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3题:“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把这个题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从“快乐”“惧怕”两词入手,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做好读书批注,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大家积极反馈读书体会,分享众人的读书成果,形成共识,理解作者“读到书而快乐”和“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窃读而惧怕”的矛盾心理。通过这个比较长的过程,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当到位。这个习题就完成得很好了。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如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课后第3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含义很深刻,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的确不易,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帮助理解,学生由这句话想到了很多,理解深刻了很多,说出的感想也较之前提升不少;可有的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某些人因为无法拒绝诱惑而走上“违背原则”的道路,严重的可能犯罪的事实,这样一来,学生想的、说的范围更加广泛,理解愈加到位,并形成一种认识,将对他们的人生观的确立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3理解段落、篇章类练习题

(1)观察、总结法。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第11课课后第4题: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课标第三学段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这个练习,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观察文章的结构,想想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之前学过方法加以概括和总结。很明显,只要学生细致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经过,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如此一来,学生也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在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相同体裁的文章能准确辨识、理解。

(2)概括、提炼法。如六年级上册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第2题: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在落实这道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概括各部分的意思,观察、发现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内在关系,即第一部分写得是“悼念伯父”,接下来的几个部分讲了伯父和“我”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的一些事情,学生就能明白第一部分讲得是“伯父得到很多人的爱戴”这一事实,后面的部分写了“伯父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按“先果后因”的顺序写的。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是笔者在教学“理解”类课后习题过程中常用的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有时也可以相互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第4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关键词】本真理念 小学研究性学习 实践

本真教育是相对于那些功利的、浮躁的、等级制的甚至非人的教育而言的。本真教育以科学的儿童观和人性观为基础,学生在这种教育中可以保持童心,养成善心,坚持真理,释放潜能,自由且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教育中,把自己视作真理的追求者和实践者,自由地探索教育真理,智慧地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活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专题性、针对性。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主要是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思想而融入学科教学之中的。

一、整合梳理,凝练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善于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需要重新组合、删改、补充和创新。当然,这些创新不是随意的,它们需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学生与这些创新后的材料进行相互作用,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弄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身知识系统化。

例如:三月的节日很多,有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这些都和绿色环保主题相关,于是我们便进行了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然而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主题有些大,如果不细致指导,实施过程将徒留形式。于是我们将四年级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各学科的教师召集起来,进行研讨,看能否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找到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以便于活动有效持续地开展。语文教师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走,我们去植树》和第六单元的课文《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学生学完本单元后,发现这些课文用不同的形式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这恰恰和我们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绿色生活”是融通的。于是将主题缩小为“从我做起,爱护每一棵树”。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纸的制造过程,以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紧接着学生进行了“班级用纸小调查”“节约用纸倡议”“爱护树木警示语”“爱护树木宣传小报”等活动,其中“班级废纸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统计、写倡议书、制作小报等活动的指导分别在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等各学科教师的配合下完成。这样精选教材,同题归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联系,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度。

就教学内容来说,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本真理念要求这些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要能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力和他们自身的经验。

二、教学延伸,激励深入研究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理念,它可以说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教育者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重视间接经验的系统传授和获得。但当今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除了要获取间接经验外,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校本真理念下的多支点探究语文课堂正是融合了研究性学习理念。本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互动和合作的课堂。它具备三个特征:学生担当主体的课堂;学与教都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分为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准备性学习即学生在上课前根据“探究方案”完成预习,教师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即时性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在针对性学习中,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延展性学习即新课完成后,学生对探究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同时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文讲述了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文章学完后,学生对“雷电”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有了树的遮挡会有触电的危险?雷电的威力会因为什么而发生改变?不好好吃饭真的会遭雷劈吗?……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并非语文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但却是学生内心的疑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不了,就分组查找资料,访问他人,最终学生了解了雷电危害的,知道了避雷的安全常识。

当然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调动理性和感性,促进个体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教学反馈,助力研究突破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应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涉及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时,要具有灵活性。

教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第一课《我更了解自己了》时,我让学生相继进行“我的自画像”“在家人眼中的我”“在邻居眼中的我”“在同学眼中的我”“在老师眼中的我”的系列调查活动,通过与他人真诚地交流,搜集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其中“在家人眼中的我”“在同学眼中的我”“在老师眼中的我”学生在课余都轻松地完成了。而“在邻居眼中的我”要求让三个不同的邻居给自己作评价,交上来的白卷较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能完成的原因。其中不能完成的原因“平常家长不让出门、自己不愿意下楼与人交流,所以不认识邻居”占多数,可见这些学生平时与邻居缺乏交往。而与人交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和艺术,所以让学生增强交往意识,热爱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与邻相处”的研究性学习相继启动,“与邻相处”的攻略大搜索逐渐增多,那些原本没有完成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调查活动。

本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实现了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和质朴人性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1(11).

第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应用

**县是全国的贫困县,基础教育薄弱,农村教育更是停留在“三一”模式,即“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教育模式下,落后的教学装备严重地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中欧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临夏州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年甘肃省“二期”义教工程项目中,县上为我校配发了远程教育设备,同时,上级业务部门还对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管理人员每周对远教资源进行下载、整理、刻录。这对教师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一件好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管理人员下载、刻录的光盘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直接由它来上课,播放给孩子们。教师利用远教资源给学生上课,这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适应了新课改的需求,也改变了平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打天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在项目实施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应用的过程中本人感受很多,下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对农村远程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了农村远程教育,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既解决了农村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对教师实施了全员培训。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也叩开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理念之门。农村远程教育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中心提供了各学科同步教学课例、课件资源,教师通过下载可直接“拿来用”,解决了农村教师制作课件的难题。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提供了大量的文本、音频、视频和课堂实录等媒体素材,特别是为教师制作PPT课件提供了一个简捷的平台,减少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劳动强度。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抽象变具体、乏味化生动,师生视野开阔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激情与自信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只要教师适时、适度、科学地应用资源(课件),就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创新知识的新理念。山里的娃娃有的从未走出过大山,对那些优美的风景不能很好地体会,只有靠读书,看书上的图片来感知风景的优美。现在利用远教资源后,只要靠教师轻轻按动鼠标,那风景迷人的桂林山水画就呈现在学生们眼前了。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这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学生们就已经领会这桂林的山水有多美丽了,再读课文就如同身临其境了。学生议论纷纷:这堂语文课真带劲,桂林山水果真美丽无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去桂林领一下这么美的风景;“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如果没有老师演示的课件,还真体会不到。

二、资源管理是关键

如何让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真正为教育教学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时接收教育资源。

教育部电教馆资源中心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甘肃加华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专用频道也即将正式开通,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的资源。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由于卫星传输的特殊性,远程教育资源的传送有特定的时间,因此在接受的过程,要按时接收资源,这样才不至于遗漏信息,同时还必须及时更新,按时刻录,以保证教育信息的同步性。

2、分类存储,利于管理。

接收到的资源我们将把它们分类别存储,以便于广大教师、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查看到所需资源。我校是按照年级、科别、单元分类保存的,这种保存方法有利于管理员管理以及任课教师方便查询和应用。例如,当我们接受到小学资源《忆江南》时,我们就将它刻盘保存到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第一单元第一课,分课件资源和视频资源保存。再如在接受到歌曲《音乐小屋》时,将它刻盘保存在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七课中。教师在上课时就能轻而易举找到上课所需的资源。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和着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做着轻松的游戏,这种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美好的情怀和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美好感情。

三、资源应用是根本

如何才能使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我认为,关键的是要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应用起来,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

1、教师是资源应用的关键。

教学改革的关键不仅在技术上,还应该在理念上。农村学校的教师信息闭塞,我们应该把远程教育作为手段,强化师资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师都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掌握PPT的简单制作方法。有了这些知识、技术做基础,应用远程教育进课堂才会得心应手,才会取得实效。我校为此制定了专门的校本培训计划,专门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计算机知识,校本培训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50多岁的老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教学到现在,30多年里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经过学校的几次校本培训后,现在不仅能打打字、玩玩游戏,而且还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作出一些简单适用的课件。再把这些课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老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教师感慨地说:上了一辈子的课,没想到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才知道用计算机上课竟是这样生动,这样的轻松。

2、学生是资源应用的主体,应用应面向学生。

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激发学生自主精神。在教与学统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加者和探究者。远教资源的应用离开了学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任何教学资源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刚进学校和年龄小的原因,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易分散,稳定性差,特别是对于一些枯燥的数字、抽象的事物,接受起来感到吃力、乏味。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让每一节课的授课效果最好和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看一段小猴子吃苹果的动画课件,问学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再提问:

(1)盘子中有两个桃子我们用几来表示?

(2)小猴子吃掉一个后,盘子中又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

(3)现在小猴子把盘中的桃子都吃完了,盘子中没有桃子了我们就用什么来表示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