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街舞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和创新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树立“全纳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按音乐节奏做出街舞组合二动作,通过学练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等身体素质。在学练和表演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和团队的风采,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课堂常规导入阶段热身活动分组巩固复习街舞组合动作分组合作编排街舞队形分组表演、互相评价打分放松总结。
[设计思路]
街舞因轻松、随意性较大、自由个性而深受学生的喜欢。街舞注重身体的协调性,重视身体的律动。街舞锻炼具有能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弹性、柔韧性,协调学生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学生优美体态,提高学生协调能力,陶冶学生美感的功能。
结合学生喜好,根据学校条件和专业设置,自编校本教材街舞组合动作。依据课程水平五的要求,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案例设计。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通过教师的启发、鼓励、指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展示]
一、课前插曲
上节课已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思考、编排街舞队形。预备铃声一响过,07(4)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他们纷纷聚集成小组,交头接耳讨论队形编排,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二、准备铺垫阶段
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播放音乐伴奏,请学生根据所听音乐的节奏做热身练习。当动感、欢快、柔美的音乐依次播放的时候,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热身。学生练得欢心、有趣味,老师看得开心、有成就感。
三、巩固复习和合作创新阶段
我带领学生进行口令复习与音乐伴奏练习,在动感十足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的练习热情很高。接着,我宣布了编排队形的原则和评分标准,请学生分组编排队形,并强调“尽量独立思考,比比哪组编排的队形最具新意”。
各组同学到各自编排地点,积极投入热烈的讨论中。各组同学采用的编排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组先在纸上画出编排队形再按图排队;有的组先集体讨论好队形,而后直接按讨论现场拉队形;还有的组由骨干学生先思考出队形,然后由骨干学生指导全组编排队形。总之,每组学生各显神通,大显身手。课堂上,大家创造了花样繁多的队形,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四、表演评价阶段
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之时,我们开始进入表演评价阶段。
在表演评价的时候,同学们都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看到他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评价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仍意犹未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团队间相互竞争的意识,促进合作学习,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体创编街舞队形。在街舞学练和表演中,充分彰显了自己和团队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组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以及各组合作成果的差异,更引起了我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注与思考。
一、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不得法的合作学习是凌乱的,是注定要失败的。我还记得在健美操课上,学生初次合作编排队形的场景。有的组学生各说各的,规定时间到了仍没有统一意见;有的组部分学生聊起天来,部分学生积极思考,规定时间到了只站成半边队;还有的全员设计、思考队形,规定时间未到就反复练习了若干遍。看到他们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差别如此之大,我很震惊。不过我还是迅速调整了思绪,采用以下方法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1)请学生对比合作学习的成果,然后请合作学习有效性较大组别的学生介绍合作学习过程,以点带面,现身说法,给其他组学生以启示。(2)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首先学会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其次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二、科学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划分的方式可以根据学习的兴趣,可以灵活多变;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类别或主题等进行搭配,科学合理的分组,势必让合作学习的效能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有的组是兴趣爱好相投的学生在一起,这样的组合作学习很有默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的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在一起,这样的组开始有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但争论过后,智慧碰幢出火花,往往迸发出新颖、奇妙的想法;还有的组是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的组多半能力稍强的同学组织,能力稍弱的同学配合,分工明确,合作也相得益彰。总之,运用多种原则科学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三、小组比赛,引入竞争机制,突显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
关键词:高校,街舞课,分析
1.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欠缺
由于街舞自身的特点,高校街舞教学刚刚起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所欠缺,这些严重影响了街舞课程的质量。据调查郑州普通高校街舞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教师带,学生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手段是指体育教学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媒介物,即指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方法效果而采取的实物或设备。论文格式。例如器材及电化教学设备等。而郑州普通高校街舞教学没有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沟通教学双边的活动信息,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论文格式。
1.4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郑州市目前高校街舞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还是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考核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过于强调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评价,对定性评价重视不够。这种与当前提倡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另外只是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很难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主体性的认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进步情况如何,不清楚。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2.解决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针对目前我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街舞师资队伍的现状,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鼓励青年教师在岗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采用在职研究生班、研究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培养,将最新最时尚的街舞练习形式及时的引进到高校的街舞课程的教学中来,不断增加街舞课程的新鲜感。
2.2完善教学内容
依据郑州市的街舞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特长在普及街舞的同时,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街舞的练习形式,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项学习。编排一套当前流行的,含各种基本动作的街舞是高校《街舞》教材实践部分的主要内容。简单的流行街舞以健身为目的,旨在增强人们体质,强度和难度都较低,适合普通高校街舞课内容的选用。
2.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街舞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示范和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纠正学生的动作。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师讲解示范完以后,学生跟随录像做动作,教师就可把精力集中在辅导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还能节省体力,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教学环节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摄像机将学生的练习动作录制下来,通过剪辑,将学生的动作与正确的技术动作录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与分析,然后通过回放或慢放动作,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纠正。论文格式。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缩短动作掌握过程;使学生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学效果评价采用三方面客观的的评价方法,即教学专家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这有利于从教学主管部门、教授者以及被教授者的三种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该评价方式的实施对提高街舞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中各个环节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不同时期对教学进行检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反映出的诸多问题能够及时地反馈给教学部门,有利于迅速调整教学计划、内容安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兰健. 街舞教学小议[j].体育师友,2006.1
[2]丁世勇1 吴延年2. 对街舞运动的分类及其主要动作特点的分析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李淑萍1 刘军勇1 苏国英2. 多媒体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1
[4]王虎,张玉兰. 高师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关键词:健身街舞;篮球;女大学生;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5-0079-05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大学生更加需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迎接各种挑战,并获得和保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维护一生的健康。不同的体育活动对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近些年一大批时尚运动不断地涌人国内,这些时尚运动引起国内女性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女大学生们极大兴趣。作为近几年在我国流行的街舞运动,其动感的音乐、随意洒脱的舞姿和不拘格式的动作特点以及独特的服装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作为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本研究在尊重教学、尊重学生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当前较流行的健身街舞作为韵律节奏型运动的代表、传统的篮球运动作为非韵律节奏型运动的代表,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方式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主观身体评价和客观身体评价的比较分析,了解它们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优化以及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徐州师范大学2010级自愿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80名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进行健身街舞和篮球锻炼。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实验方案。对实验对象分别实施每周3次,每次60min,持续12周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运动训练采用统一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控制采用运动中的心率。在运动中每隔15min测定一次,测定桡动脉脉搏10s,推算出每分钟的心率,控制被试者的脉搏在120~150次/min,以两个运动项目的强度都控制为中等强度。
(2)指标测定。在运动训练前和运动训练后测定受试者的腹部、髂部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在实验前、后对进行心理素质(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感)测试。本研究主要采用由徐霞修订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和孙拥军修订的《身体自我效能量表》。前量表分为一个主量表和四个分量表:分别分量表为身体自我价值感(住量表)、运动能力(分量表)、身体状况(分量表)、身体吸引力(分量表)、身体素质(分量表),各指标测得的数值相对越大相对较好;后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即身体能力知觉和身体能力信心,两项分量表数值相对越大相对较好。为保证实验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实验前后的测试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方法保持不变,其他测试条件尽量相同。
1.2.2数理统计法 各项指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两种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
经过12周的运动锻炼,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各项指标和运动锻炼前相比的变化如表1。
身体形态是众多女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女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皮脂厚度,同时通过测定身体的形态学指标,可以了解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身体形态具有可塑性,经过较长时间的重复性机械训练,人体形态会发生一定的适应性形变,从而影响到人的体型。皮脂厚度的大小明显受体育运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本研究测定的是能够突出反映女生身体形态的腹、髂部皮脂厚度。研究发现,通过12周的体育锻炼,两种方式的体育锻炼均能够显著降低女大学生腹部和髂部的皮脂厚度,健身街舞运动的效果更为明显,与运动训练前,两个运动组的女大学生的腹部和髂部的皮脂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12周的运动锻炼,健身街舞组的腹部和髂部的皮脂厚度显著低于篮球组。这种差异正是来自于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健身街舞运动的编排特点是动作的设计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如上下肢配合腰腹的动作、上下肢配合摆髋的动作、一些支撑类动作都是通过腰腹臀髋的力量配合来完成,因而经过长期的一定频度、一定负荷量的锻炼,必然会导致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的增加和皮脂厚度的减少。而相比较而言,篮球运动的动作更注重的全身性的运动,对腹部和髂部的运用相对较少,对于腹部和髂部的皮脂厚度的降低则主要来自于运动引起的能量的消耗。
肺活量是评定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呼吸机能是保证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实现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许多大学生不能够经常坚持耐力训练,从而导致肺活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肺活量的下降将导致个体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及环境变化的体能下降。在运动训练前,两运动组女生的肺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12周的持续40min的运动锻炼,两运动组女大学生的肺活量非常显著地高于运动训练前(p≤0.01),尤其是练球运动组的女大学生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改组的肺活量极其显著地高于运动训练后的健身街舞组(p≤0.001)。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烈、突停突起变化多、速度变化忽快忽慢、跑动多、运动过程中的呼唤配合多等较多不规则变化运动;在此情况下,要求参与运动的呼吸肌,随着运动的变化而不停变化,呼吸肌在这样的呼吸频率刺激下得以加强加深,因而得到加强锻炼,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从而使肺/活量得到显著提高。而在进行健身街舞运动时,需要持续的更多的氧气来满足能量供应系统的需要,呼吸肌随着节奏变化有规律地跟着变化,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呼吸不断加深加强,从而使肺活量得以提高。
通过身体协调能力的比较发现,健身街舞运动非常显著地提高女大学生身体协调能力(p≤0.01),而在篮球运动训练前后,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认为,健身街舞运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各种上下肢配合动作、舞蹈动作、手脚协调动作及身体一些小关节的动作。一般情况下韵律节奏型运动所采用的音乐节奏鲜明强劲,风格热烈奔放,在这样的快节奏下不断变换动作方向、类型、路线、幅度力度等,经过这样长时间地多维度和幅度的练习,女大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2两种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部分心理指标的影响
2.2.1两种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身体自尊是自尊类型中很重要的方面,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身体自尊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Fox等人(1990)在自尊研究领域中建立了身体自尊的多维等级模型,认为身体自尊包括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强壮四个维度。通过测量这四个方面获得的身体主观能力来研究人们一般的自我满意感。它对人们研究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身体自尊的下一级指标分别如表2,通过对这五个分指标的测定,确定受试者身体自尊水平高低。通常各指标数值越大则自尊水平相对越高。
通过对实验前后的比较发现,篮球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而身体自我价值感(p≤0.05),非常显著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状况(p≤0.01),健身街舞运动非常显著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吸引力(p≤0.01),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p≤0.05)。而且,健身街舞运动对于身体各维度指标,除身体状况外的各项指标的作用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篮球运动。这是因为,通过长时间、一定强度的健身街舞运动的锻炼,女大学生的身体脂肪大大消耗,尤其是腰腹部脂肪消耗更为明显,身体形态得以改善,身体协调能力大大增加,运动能力有很大幅度提高,通过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动作记忆和再现能力,因而身体自尊相应的得到显著提高。对于篮球运动而言,经过一定强度、一定频率长时间的练习,身体机能得以改善,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有研究者通过对中青年女性为期12周的拉丁舞练习发现此练习有效地改善了被试的身体自尊分领域的身体状况,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自尊水平和主领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特别是身体吸引力子领域的自尊水平。肥胖女大学生有规律地参加有氧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她们身体自尊水平。还有众多国内外研究表明:韵律节奏型运动对改善和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有效。
2.2.2两种锻炼方式对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做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做出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重要和有价值,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的能力、身份、成就和价值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与身体吸引力、力量、身体状况相关的整体自尊知觉的提高相关。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剧烈,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大部分女生的心理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不健康状态,许多女大学生不敢面对挑战、对自身不满意、缺乏自信、强迫、自闭、抑郁、焦虑偏激等。自我效能感的测定一般通过受试者的自我效能量表来评定。自我效能感有两个下一级指标(表3),评定这两个指标,一般数值越大则自我效能感相对越强。
通过对实验前后身体自我效能的比较可以看出,健身街舞运动训练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效能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地提高,并显著性高于篮球运动训练的效果。分析原因,通过健身街舞运动的练习,多数女生身体素质提高,体型有所改善、学习新动作速度加快、求知欲加强,同学之间通过学习交流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并敢于向难度动作挑战,自信心大大增强。参加篮球锻炼的女大学生,训练前后身体自我效能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由于投篮命中率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平时表现好的人一旦到了赛场上未必能发挥出色。可见,篮球运动对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健身街舞等节奏性、韵律性较强以及那些能较好地改善女性身体形态,增加女性身体吸引力的运动,对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质以及心理效应更为有利。
3.结论
(1)经过12周,每周3次,每次持续60min的中等强度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女大学生的部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以及身体自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我认为,贯穿高效理念,创设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放手发动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放飞的色彩各异、方向不同的风筝,并将风筝线放到足够长,给学生以足够的飞翔空间。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思路越广阔越好;对教师,语文课堂要能放能收,既要充分自由,又不可放任自流。正所谓,学无界,教有疆。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态度,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老语也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课堂上,教师睿智的语言,机智的引导,信手拈来的成语、典故,以及讲解问题时的旁征博引,都会让学生惊叹、佩服,进而模仿。久而久之,学生自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课堂效率随之提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如果一个老师知识贫瘠,语言匮乏,对知识只会现学现卖,鹦鹉学舌,肯定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更不用提佩服与崇拜了。这样教师的课堂必定单调、死板,课堂效率低下,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澜。讲《智取生辰纲》一文前,对杨志这一形象的来龙去脉,教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一下激起了学生对《智取生辰纲》、进而对《水浒传》的兴趣。这堂课学生自然是积极阐述自己的发现,表现得生龙活虎。这一切,谁又能不说是老师课前的铺垫太成功了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勤学善思、博学笃行之人,以期在成功放飞学生的同时,又能让手中的线不至崩断,在该收之时及时收回。
二、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1.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研读教材,不仅需要教辅资料,还需要教师本身的生活积累、人生感悟等。往往教师自身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同样,研读教材也不只是研读课文,还包括研读课后习题,思考编者的设计意图,分析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及单元目标的设定等。备教材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读你千遍不厌倦”,教学目标才会确立的更准确,我们手中的线也才会更坚韧。
2.备学生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备学生也是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哪个学生理解力强,哪个学生需要特别点拨,哪个学生朗读水平高,哪个学生表达能力突出,什么层次的学生该回答什么层次的问题……一切,都需要教师心中有数。如果对学生情况一无所知,课堂提问胡乱点将、无的放矢,给学生怎么跳都够不着的苹果,必将造成时间上的无谓浪费,也就免谈提高课堂效率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也更方便学生展示自身才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3.备教法
不同的文章适宜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问题适宜于不同的教学呈现形式。比如诗歌要重点采用朗读式教学,优美的散文可在学生赏析语言的基础上来段仿写,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适宜改编成剧本……可是孔老先生也说过“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
依据教材实际、教学实际、教师实际确定教学方法,不可盲目。
三、紧凑的教学环节,宽松的课堂环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洁自然又富有吸引力的导语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像一首优雅的散文诗,导语则为点睛之笔,更应该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导语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能成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得自然巧妙,课堂效果自会提高。
2.难易适度又阶梯分明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的设计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彰显着教师的功力。这堂课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几个问题,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太难则必然陷入僵局,太易则毫无作用。这几个问题先后顺序如何,是否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编排了,前面的问题对后面的问题能不能起到引导作用,哪些问题该叫什么水平的学生回答,条理明晰的思路将为高效课堂推波助澜。
3.精结重点又意蕴无穷的结束语
课堂结语不仅仅是总结本课重点,帮学生疏导思路,更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更深入的探讨,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后的实践活动,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或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既能帮助学生回忆上节内容,又可引导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在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时,第一课时的结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认识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关爱学生,要求严格,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给鲁迅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中有很多与藤野先生无关的段落,这是语言大师的败笔,还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咱们且听下回分解。”第二课时,我只用了一句“咱们书接上回”,就有效地引起了学生对上节内容的回忆,并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最后,多媒体的适当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带给学生无限的新鲜感,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提前播放了这首歌曲。看到屏幕上冉冉升起的月亮,听到王菲优美的歌声,教室里顿时洋溢着一片兴奋之情。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来了。他们先是小声跟着哼唱,后来索性自己唱。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一首较长的词,全班已能成诵。趁热打铁,我适时地告诉他们这是一首宋词,“词”这一文体在古代就是用来演唱的,并给他们介绍了词的发展历史。那堂课,学生听得尤其认真,知识掌握得也格外扎实。课后,还有两名学生试着自己填了一首词――《浣溪沙》,虽有拼凑之嫌,但其学习热情还是值得嘉奖。看,兴趣得到激发,思维随之活跃,课堂容量也就增大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过程,是一个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过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的时刻,也就是我们的风筝放飞的时刻。放飞赋予学生自由,宽松自由环境中的学生定能创造出令人新颖的、令人惊奇的成果。
1.知道能源利用率的概念.
2.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条途径——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3.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习热机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热机的效率,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含意吗?
学生: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教师:回答正确.我们知道煤燃烧放出热量的过程是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一般情况下放入炉膛的煤能不能完全燃烧光呢?
学生:不能,总会留下没有烧透的煤碴.
教师:对,我们在利用燃料时,一部分被有效利用了,还有一部分没被利用就扔掉了;那么被有效利用的燃料放出的内能能全部被有效利用吗?同学们在学习内燃机时知道,内燃机在工作时能不能把汽油或柴油燃烧时放出的内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呢?
学生:不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内能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了,内燃机的效率只有20~40%.
教师: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能源在利用时,能够有效利用的能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散失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部分,减少未被利用的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进行新课
板书:<第六节节能>
(1)什么叫能源利用率
板书:<有效利用的能量占消耗的能源所含能量的比值叫做能源利用率.>
(2)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
教师:以热机为例,有效利用的能量仅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内能,如果能把从内燃机中排出的废气带走的热量也利用起来,从整体来讲也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了.
板书:<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教师:我国目前总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的50%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能把能源利用率提高到50%,按1989年的数据计算,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3.8亿吨,这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啊!所以节省能源消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3)提高能源利用率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师:在热机那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蒸汽机的效率只有10%左右,后来发明了内燃机,效率提高到30%以上.从火电站到热电站,能源利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采用超高压送电,大大减少了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又等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板书:<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4)我国挣取的节能措施
请同学阅读该节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共同总结,并板书:
<1.把火电站改成热电站.
2.把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
3.开发节能新产品,淘汰能耗高的旧产品.>
教师:同学们可以算一笔帐:如果把60瓦的白炽灯都换成11瓦的小高效节能灯(亮度相当),那么消耗的电能将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呢?从这里可以看到淘汰老、旧设备,开发节能新产品,在节能上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能源的供应往往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每个人都要提高节能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学校做起.节约能源消耗,也是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5)全章结束语
①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教师:能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更多地开发利用能源,就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现在还不能利用可挖核聚变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旦可挖核聚变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可以说将永远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求了.因为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氘,储量非常丰富,1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经计算:1升海水中的氘聚变释放的核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地球上的水总共含有约40多万亿吨氘,假如这些氘的1%作为核聚变的燃料,按现在的能源消耗计算,就足以满足全世界几亿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只此一项就足够人类使用了.何况现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很小,如果找到了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材料和技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这也是一个诱人的前景.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出现新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能源,明天可能会发现一种新方法而利用得更充分;另外今后也还会发现更加巨大的新能源,这些都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世世代代的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人类开发利用能源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还一直在不断发现、不断前进.在座的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者,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能源问题上,或在其他科学技术问题上能够大显身手,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
1.1大学物理教学的特点
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考试,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掌握大学物理知识,由于大学物理的考试中,相应的试题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学生要想通过考试,只需要做一些历年的考试试题就可以,然后对重点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很轻松的通过考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比较差。
1.2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因素
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最大的因素就是教学方式,现在高校中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说从有科举制度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整个教育体系和学生自身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到了21世纪,在教育领域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而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要想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教育工作,因此近年来,我国逐年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大学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很多高校都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最新的实验室,像物理这样自身就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要想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一个电子教学体系,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2、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教学策略分析
2.1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的概念
电子体系教学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了电子教学体系,并在我国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表明,电子体系对大学物理教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要想形成电子体系教学,应该是从多方面来建设的,首先就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放弃传统的黑板教学,通过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电子设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新颖的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或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大学物理中的理论内容更好的解释出来,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过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2.2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的策略
要想建立一个电子体系教学,首先应该从教案的设计上开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案的设计都是采用书面的形式,在电子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传统的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老师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教案,但是受到使用习惯上的影响,老师在设计好了电子教案后,对于教案的使用并不是很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尽量多的使用电子设备,除了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之外,在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把实验室中的设备拿到课堂上,进行实例式的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程度,最后就是在实验环节中,也应该实行电子体系的教学。
3、结语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关键词]人物结构素描;空间意识;结构线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6-0136-03
现代美术作品与现代设计艺术互为渗透、互为借鉴,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已趋于深层次的融合,现代结构素描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日显突出。针对大学美术专业素描课中的主干课人物素描课教学,开设人物结构素描课是必要的,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实施。人物结构素描就是用最朴素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运动规律,主要采用分析、提炼的方法去解析、再构出人物内部结构及空间理解的画面,人物结构素描也可以作为独立语言形式进行写生创作,透过表面形状,提取最本质的结构元素,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人物本体与空间的各种可能性的关系,来强化对其的深度体验与表现。画好人物结构素描必须从以下入手学习。
一、人体的运动规律及表现
画好人物结构素描必须研究人体的运动规律,这是很关键的知识点。人体可以说在大多情况下都处于运动变化状态,人体的千变万化状态对于初学绘画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也是人物结构素描课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能更好地掌握人物动态变化规律呢?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一条线、两个枢纽、三大体块和四肢协调”,这是对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运动规律的高度总结
“一条线”即是指人体呈“S”形状的脊柱,也称人体动态结构线,其把人体的头部、胸廓和骨盆三大体块连贯成紧密的一体。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头部、胸廓和骨盆三大体块在空间上由于位置的变化会朝向不同的方向,使人体姿态处于曲线变化的常态,只有这样人体的重心才能保持平衡、稳定。这“一条线”的运动变化方向决定了人物动作的特点。所以在画人物结构素描时,就应首先抓住这一贯通人体结构的动态主线,把握好这“一条线”在空间的动态变化也就能把握好人体的动态规律。“两个枢纽”即为人体的颈椎和腰椎两部分,它们分别连接了头部和胸廓、胸廓和骨盆,是带动人体头部和骨盆做水平旋转、侧弯曲、前仰后合等动作的纽带,也是力的源发点。“三大体块”是指人体的三个基本组成部位,即头部、胸廓和骨盆。三大体块被人体脊柱贯穿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通常把三大体块概括为三个方形几何形体,这种简明形状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种运动姿态变化都是三大体块在空间中不同位置形态的体现,各种动作都是由颈椎和腰椎两部分扭动变化的结果。三大体块通过颈椎、腰椎及四肢的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稳定的状态是由人体重心决定的,人体平衡的重心在骨盆中间的大转子部位,人体重心会始终和地面保持垂直关系,不然就会倾倒。所以了解和掌握人体三大体块的运动规律及关系,就能准确地把握好人体的动态形体结构。“四肢”即指臂部和腿部,是人体形体运动变化最为丰富和自由的部位,臂部在肩上肢带和胸廓相连,腿部在大转子处和骨盆相连,这两个关节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部位,既受制于三大体块的运动,同时“四肢”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三大体块不变的状态下,四肢的运动变化也会有很丰富的动态关系。所以说三体是根本,四肢是协调。
2.倾斜线与人体动态结构的关系
人体各部位的形态都呈现出一定幅度的倾斜变化,所有部位没有绝对的垂直和绝对水平,也就是说人的三大主体部位头部、胸廓、骨盆和四肢中的左右上臂、左右下臂、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及左右手部和左右脚部,这15个部位在空间组合状态下都有一定的倾斜变化。所以画人物结构素描时,要首先把握好各部位的倾斜角度,这时倾斜线的运用就是矫正形体动态造型的重要方法。通过写生,善于分析观察人体的结构关系组合,把各部分形态的倾斜规律熟记于胸,就能抓到生动、鲜活的人体动态结构,使素描作品更具表现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线性结构特点与人体运动规律
对人体运动规律、人体结构特点和衣纹结构规律的分析研究是人物结构素描课的重点和难点。
1.衣纹与人体结构规律关系
着衣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对衣纹表现,衣服形体结构受制于人体本身的结构变化,它们互为表里、互为依存相伴而生,也是人体运动的外在体现。衣服纹理的线条变化具有朝向关节聚合的特点,是人体内部形体结构凸凹、起伏变化的反应。在具体写生时,我们会发现人体各个关节部位如肘关节、膝关节、腰关节等部位衣纹繁密,并具有向外发射的特点。
2.衣纹线的分类
人物结构素描是以线为主,面和光影明暗为辅的表现方法,通过线表现人物的运动结构,具体可分为衣纹轮廓线、衣纹结构线、衣纹动势线和衣纹装饰线。衣纹轮廓线:即衣服搭附与人体轮廓上的线,衣服的丰富性和人体动态的变化使人物轮廓线产生了前后叠压、穿插的结构关系。人体造型的准确、生动有赖于人物轮廓线准确、概括。轮廓线基于形体可分为内外轮廓线,外轮廓线衣纹较齐整,因为它主要是人体外形结构隆起的体现,多为大的长线,且随形体结构的转折而出现线的方圆、折转、搭压或断开的变化;内轮廓线由于人物形体挤压弯曲而使衣纹聚集,出现衣纹穿插组合的丰富变化。衣纹结构线:是指衣纹内部结构线,衣纹和别的形体一样有厚度和空间,它也是由很多狭窄的面组成的,准确的提炼衣纹结构线能更好的表现衣服的质感。衣纹动势线:表现人物在剧烈运动时,为了更生动的体现运动的速度感和方向性,在衣服和形体结构中刻画出松淡、明确、凌厉的虚线。衣纹装饰线:是指一幅人物结构素描塑造出来后,为使画面结构空间部白、面积、节奏更完美更生动有趣,而对装饰形的添加刻画,如衣服上的口袋,拉链和附属装饰形体等。
3.线的表现与素描作品的风格
线是对形体结构的提炼,线的长短、粗细、方圆、轻重、虚实、隐现、疏密等丰富变化的运用是构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的关键,也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内在精神风貌,提升素描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历代中国古代画家根据不同风格的人物画总结出不同的用线法则,称之为“十八描”。明代邹德中编著的《绘事指蒙》一书中最早提出十八描的论述,“描法古今一”。分别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橛头钉描、曹衣描、折芦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橄榄描、枣核描。不同的衣纹笔法,表现了不同的人物体态性格和不同服装面料的质感,如“行云流水描”表现了神仙的衣服特点;“高古游丝描”易于表达娴静悠闲、典雅雍穆的情趣和柔软丝绸的质感。“钉头鼠尾描”多用于武将、神鬼等威猛粗犷的体态。”[1]西方绘画大师如安格尔、荷尔拜因的素描,用流畅、严谨、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人物优雅、恬静的古典美感;席勒用方硬有力的线条分解再构出人物内部的结构,带有神经质的人物表情和动态正是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流露。总之,人物结构素描课在美术专业大学本科、大专及美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强调主动思维的同时获得一种通透的空间感受,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直接、简明的塑造形体内部结构。对于一、二年级美术专业学生来说,人物结构素描课的设置是极其有益的,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主动思考,透过表面形式挖掘结构的本质。通用这种强化方法,就可以避免概念性的理解与表现,把所见的物体还原到它的本质状态之中。结构素描的分析归纳、再构过程的实验是极具启发和创造性的。
[参考文献]
[1]任梦龙,任梦熊.中国人物画线描绘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吴宪生吴冠华.汉斯.荷尔拜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3]刘建平.席勒画集[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4.
一、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并最终获得知识.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在《密度应用》教学中,老师提如下问题: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烧杯、适量的水、一段细线,请设计实验测量一金属螺母的密度.刚接触密度这一抽象概念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霎时课堂陷入了冷场.面对这样的情景,老师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缺少必要的铺垫,于是很快提出了几个补救性的问题:问题1、要得到密度,首先应该找到哪些物理量?问题2、质量如何测?问题3、那么剩下的仪器又如何测量体积呢?通过问题的分解,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方法,并经过讨论把实验步骤归纳了出来.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问题设计的不当,导致学生不理解或误解是一个极易出现的问题.所以,备课时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所提的问题应该由表到里,由浅入深,梯度分明.通过这样层层深人的问题设计,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变得有趣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获得知识也愈加牢固.
二、素材选取必须具有生活性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素材的选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曾听过《照相机与眼睛》一课,充分体会到“教学素材生活化”的魅力.老师首先利用校运动会的照片,引出照相机,接着展示了照相机的发展史;接着引用老师工作的视频——数学老师带着眼镜批改作业,而看人时却摘下眼镜,自然过渡到睛眼的教学;接着用学生自己带来的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探究“视力的矫正”;当教师让学生讲完如何防止近视时,教室里适时的响起了 “眼保健操”的音乐,学生开始进行眼保健操.纵观整节课,教学素材基本上都源自于学生身边,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真实,学生学起来更积极!
三、课件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给教学带来活力.然而一味强调多媒体应用的教学,暴露出的问题也渐渐增多.本来课堂应该活泼、互动的,会有很多“惊喜”,但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却常常因为缺乏灵活性而显得死板,有时一定程度上还成了束缚教学的枷锁.
某次上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原本用课件设计好的情景,却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切入到设计的情景中,使得一开始的过渡显得很僵硬,课堂气氛很尴尬.如何才能运用好多媒体呢?我的观点是: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两者的优点,课件的制作不必面面俱到,不要给人这样的感觉——看到了课件就等于看到了教案.其实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多学学“百家讲坛”,在关键的时候展示一个视频、几张图片、投出两三个关键词语即可.对于概念、公式等还是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板书.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课堂的灵活机动,还可以充分应用到多媒体的优点.吹得黄沙始得金,多媒体的使用也应做到精选,如果任其泛滥、面面俱到,只会使自己作茧自缚、深陷其中.
四、教学探究必须具有合作性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物理学科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它要求我们“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如何组织探究活动也成了物理课堂上十分关键的问题.
多次听课发现,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分组不可能均衡,学生探究也就显得或热烈、或冷清.如此设计只能使学生探究活动虚有其表、徒具形式,学生个体的探究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探究活动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独角戏、个人秀.所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首先把学生以前后四人分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在每次实验探究活动前,都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探究思路,然后让小组成员介绍讨论实验方案,最后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仅让大家看到了探究热烈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素养.
五、实验设计必须具有直观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但有些实验过程抽象复杂,利用文字描述显得十分空洞,学生听完之后并不一定完全明白如何操作,更不要说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