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展现知识点的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不强,造成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理想。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事先准备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只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课件内容展现出来,既节省了以往写板书的时间,也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整个教学内容连贯、完整,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并运用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应该意识到,小学生阶段的思维空间与理解能力受限,对小学教学中的一些“概念”难以理解,此时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幻灯片”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PowerPoint”软件,更不知道如何操作;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PowerPoint”作品,由教师进行点评。在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意图时,教师要善于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将优秀的演示文稿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来说,学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获取知识。例如,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在学到“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搜索“对称图形”的图片并在课堂中讨论,学生通过下载图片、观察与对比图片就会发现,这些图形有非对称和对称,其中对称图形也可分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由于图片是由学生自己搜集的,再加上平时学习、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因此学生形成了发散性思维,展开独立的思考并获得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自主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并且意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工具,加强对数学学习的重视,意义重大。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61-01
信息技术是一门高耗学科,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并没有专职的管理员,基本上都是由一些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兼任。作为兼职的计算机管理员,我们应该负责任的干好本职工作,制定好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上墙,督促师生遵照执行,还要做到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并做好相应记录。在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电脑的意识。要求学生对身边不规范操作、恶意损坏电脑设备的行为进行监督,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
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当他们取得了一点小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础学力的培养。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就要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标的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网吧随处可见,只要家里有电脑的,只要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昧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所以网络教学同样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己所用。
4、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对学生来,比较的新鲜、有趣,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WPS的时候,我们可以拿WPS与WORD相比,分别介绍他们的发明人,求伯君和比尔。盖茨,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微软时,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WINDOWS,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我想将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或许可以考虑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完成。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前言
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方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通过PPT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使课堂学习变得十分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热情起到关键性作用。
2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课堂设计,能够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及吸收所学的知识,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指导小学生在学习如何应用画图程序来画圆和椭圆时,学生使用电脑画圆相对简单,则会感觉课堂学习较乏味、枯燥,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以“达芬奇画鸡蛋”这一故事当做绘画背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如让小学生独自绘画出一个简易的房子,房子中要求有阳台、窗户,且于墙上贴上瓷砖,小学生于画画期间,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这一画图。老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绘画教学中,让学生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绘画任务,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2在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前,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技能,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实际教学期间,大部分老师常常会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老师在教学期间,需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其学习差异所在,以便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分层式教学,这样可使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整个学习过程,最终培养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电脑画图程序时,可以把画图部分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评价画图基础、评价技巧以及评价创作。首先,评价学生的画图基础,能促使小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画图的工具及颜料盒的使用等,初步地了解菜单功能的使用,为小学生的画图技巧奠定基础;其次,评价学生的画图技巧,可使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复制粘贴、剪粘贴、自定义颜色与透明、不透明等画图技巧,使得学生可以巧妙地应用画图工具,为接下来的画图创造条件;最后,评价画图创作,可提升小学生的画图水平与技巧,也可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其他的学科相互结合,可将语文、美术及物理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展示出小学生的画图水平,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
2.3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编排及设计发生了很多改变,且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布不一,因此,老师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时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于课前制作成相应的PPT课件,同时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将其融入至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向学生讲授“魔棒工具”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分解成几个部分,让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慢慢学习,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观看操作难度相对大的视频来学习信息技术。经过长时间开展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大大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多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分析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等。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出转变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优势,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模式的探讨[J].关爱明天,2015,14(10):48.
1.设计游戏环节,有效进行知识导
入小学生对游戏都有极大的热情,在教学的导入环节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知识探究,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金山打字通”中键位练习操作和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他们在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比赛完“吃苹果”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没有掌握的键位进行了认真练习,提高了打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作品,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进行操作,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例如,在教学用Word进行文字输入和排版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几个具体的例子。在观看优美的作品时,学生都被吸引了,发出:“好漂亮啊!”的感叹。接着我又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今天的学习内容,也能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操作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知识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在压抑被动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讲授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累,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用新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普遍运用的方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探究,并通过互相交流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让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画图时,很多学生由于对软件掌握得还不熟练,他们在画图时经常采用模仿的方式,很少有学生能够用创新的方式进行画图。为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先进行讨论,促使他们的思维清晰,并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发展创新思维,再进行绘画时就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使他们勇敢地进行尝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引导他们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性探讨的能力,并使之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这是信息技术课的宗旨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有效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给幻灯片配优美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学生都进行积极思考,并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并利用自己的语文能力为每一张幻灯片配上了优美的解说词,实现了学科的有效整合。
四、对学生进行激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大胆思考,多元分析,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在多思多想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例如,学习Word软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我不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版面,让他们按格式完成。对其中一些本不属于课本内容也未作讲解的复杂的设置,如样式的使用、页眉页脚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我也是略作提示。学生带着疑惑不断探求,不断发现,亲身品尝到了成功后的快乐。由于教学环境轻松,学生养成了敢于突破、勇于冒险的精神,这在学习用Word设计的电子报刊时体现得更加明显。对于要设计的内容,我讲解时的设计以及构思,极少有学生照抄。这种敢于尝试,总想张扬个性的思想,对其他学科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掌声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78-01
当今世界处于第三次信息革命阶段,在这个新的工业革命期间,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信息技术,在小学的信息教育中传统的信息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得到飞速的创新与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说到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认清楚信息技术的利弊。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无疑是整个国家良好发展的表现。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
网上学习、网上聊天不再是90后、80后的专利。还在上小学的00后也渐渐成为中国网络大军的一分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然而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过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耽误学习甚至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教育他们理性上网,不要沉迷网络。
2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教学计划多样,学生积极配合
在传统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往往机械地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导致后期学生除了打字什么也不会。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范围将会扩大,从打字到简单的画图,再到复杂的图片处理技术都可以放在教学计划中。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子黑板报的评选活动,图片处理技术大赛等。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学生也可因材施教,让他们学习一些相对较难的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2 动手时间更多,学生理解更好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其有着复杂的流程,一般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成年人有时候都很难搞懂,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主要以操作为主。摒弃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信息技术名词,转而以边操作边讲解的行为教学,能够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沉闷无声的气氛。同时还要少讲、精讲,把动手操作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
2.3 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比学赶超更佳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计划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既有创新,也有继承传统,如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可以融入一些“信息技术征文大赛”、“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传统教学项目。这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学习信息技术中所学到的成果,自己的感想,甚至诉说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喜爱。有比赛的地方就有奖品,教师可以自己做一些小奖品鼓励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4 健全奖励机制,学生人人平等
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同时,还要完善奖励机制。学生都是天真的,只要你觉得他们会做好,他们就真的能做得更好。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不仅要采取精神奖励的方式,还要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带动整班学生向获得奖励的人学习。对于积极主动性差,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这类学生同样应受到正视,对其中有所进步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他作榜样为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打气加油。
3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三种模式
当前,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网络教学视频,购物网站,新闻网站,这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像物理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一样,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相融合才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
3.1 信息技术与学习对象的整合
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上遇到的问题。例如,一些危险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演示模拟出来;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模拟幻灯片,配上相应的图片歌曲,为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一堂课,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枯燥无味的课本。
3.2 信息技术与教学工具的整合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采用网上交作业的形式。教师再以邮件的形式将作业发还给学生。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3.3 信息技术与学习工具的整合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性的调查报告,让他们在网上查找资料并由计算机制作成数据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查找资料,鉴别资料、归纳资料、筛选资料等综合素质,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中学教育中的技能学习课程之一,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教导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学校已经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但是,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学又没有既定方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所以,在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初步阶段,也是未来学习技能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时间。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必然的发展要求。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当今的教学现状出发,对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地位不高,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应试模式的学国,这种考试第一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教学中了。许多人学习就是为了高考、为了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考试是他们脱离贫困、出人头地的唯一希望。但是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未列入升学考试项目中,只是作为参考,对学生的升学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不仅很多家长、老师在观念上没有重视信息教育的重要性,觉得它可有可无,很多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就算是那些对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也只停留在教师授课时机械性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模式,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一味的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记住如此抽象的东西只会增加他对信息技术的反感而已,以后就算真正有条件接触到计算机,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会厌恶,那样反而会影响小孩的学习兴趣。此外,许多学校都轻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当成一门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得教学缺乏生机,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二)一线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
因为现在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工薪待遇还很有限,所以很多真正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都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的第一线去,大部分小学的计算机教师都是从其它学科转过来的,或者由别的学科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更加让这些老师难以胜任,就算是学习也有很大的难度,很多老师因此而让小学信息技术课演变为“班会课”、“劳动课”、“美术课”等等,极大地阻碍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
(三)教学组织形式太贫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动手性和动脑性强的课程,学生要具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具有丰富的实践机会,才能够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目前实际开展较好的小学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多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ppt演示教学内容,虽然班级授课能够有效的节省教学资源,但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处困境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紧张的高压学习下不忽视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教师素养,实施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要落到实处,教师素质是关键。数学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 “最近发展区” 内不断取得提高和成功,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 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优美个性的张扬,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建立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上课而最终喜欢上这门课。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加快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解决此问题的当务之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例如发动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进行捐助等方式;学校方面,也不能完全等着国家的投入,应该做好财政经费使用的规划,把钱用到刀刃上,对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尽量做到更新,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对其进行硬件上的升级重做,以便达到新旧搭配、节约开支的效果。只有国家、社会和学校一起为学校的信息教育尽一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此外,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可以通过任务式驱动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课外得到锻炼,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更多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得到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感受。
总之,在不能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的大前提下,我们只有首先让学生有兴趣、有意愿学习信息技术,才能再谈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当然,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会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也会培养出一批致力于祖国信息事业的好青年。
参考文献:
[1]曹小丽,李勇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01)
[2]罗春玲.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09(16)
[3]刘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J].魅力中国,2010(10)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78-01
1.结合现实生活,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些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对《上网获取信息》一节中IE浏览器窗口组成"地址栏"作介绍时,教材提到了IP地址和字符地址(即域名)但并没做过多的解释。我是这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含义的:在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人口众多,同名同姓现象比比皆是(此时有学生小声说,我们班就有两个张杰,笔者微笑点头),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我笑着说:我们班里的两个张杰就得等你们年满16周岁办理身份证后才能严格区分了,学生笑)两种途径,其中身份证号可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用姓名来代表一个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就是书中所说的字符地址;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作为电脑的"身份证"同我们人类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同样不太容易,所以我们也用域名(相当于生活中人类的名字)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跨进了网络知识的门槛,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合作交流,尝试创新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人说过:"创造性会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还应该留些让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三年级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画图时, 我发现学生的作品多是模仿,极少创新,缺乏新意,在绘图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组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在这种情形下,我仔细观察个别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让他谈思路,再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3.交流评价,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名言:"人无全才,但人人都有才。"我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先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然后自评、互评, 谈一谈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问题,最后全体学生一致通过,选出最佳作品。通过欣赏和评价作品, 学生得到了一次提高改进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把课堂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这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又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鼓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为最佳作品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充满了整个课堂。
4.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目前的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
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4.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通过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4.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4.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实施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出发,对学生思维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从课程实施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特征,是应用型课程与综合型课程的结合,因此传统教学观念并不能对这一课程实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课程教学模式亟需革新。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1.情境导入
教学情境的引入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革新的首要步骤,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关键所在。通常教师会将特定的学习任务融入教学情境创设当中,并给出有效的任务提示,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有裨益。
2.合作研究
在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探究式学习,在合作和相互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一环节还需要从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侧重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相互统一。
3.实践巩固
实践操作环节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可开展必要的组内讨论,在实践操作中理清思路,重新架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此外,这一还击中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4.作品展示
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交流还击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思想交流以及经验总结等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客观评价学生作品,在积极肯定学生作品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自信与自尊,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取得进步。
5.总结延伸
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就特定的主题内容进行必要的概括与延伸,引导学生不断探寻更加广阔的知识空间,同时也刺激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有效的知识总结与延伸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突出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效果
小学信息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分层次教学的有效运用从掌握学习理论方面突出了传统课程教学与现代课程教学之间的差别,并从课程基本实施需求方面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有效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次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有一定基础。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促进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空间,这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极为有利。然而,就现有教学实施角度研究,固定的教学工具显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这一局限性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有所体现。多媒体教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这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对于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现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革新。此外,多媒体教具还能从教学氛围营造方面促进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
3.实现课堂教学的全方位互动
全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接受程度。一味地灌输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课心理,同时对于知识的讲授也有诸多不利。变更传统的讲解与管制模式,全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当建立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之上,从学生课堂主体性方面实现教学过程的全方位互动效果,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向教师直接提出疑问,而学生之间也可就存在的问题互相合作和交流,在实践和操练环节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过程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其核心环节需要考虑到学生基本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被充分运用到,这同时也是信息技术重要性的一种体现。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将年龄因素和能力因素纳入教学模式构建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效果极为有利。此外,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也是需要在教学模式中体现的核心要素。
从以上内容分析中不难看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不仅需要从新课程理念方面汲取重要的设计理念,同时也需要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突出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认知之间的协调性,将感知与运用融合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对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这些都是需要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中体现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应密.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2]焉凯,朱立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研究[J].福建电脑,2005,(03).
[3]王伟.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途径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