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市场需求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需求分析

第1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 彩棉服装 设计 市场需求

一、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现状

天然彩棉柔软、手感好,其服装色泽柔和、质地纯正、感觉舒适、安全,符合人们返朴归真、色彩天然的心态,被誉为“绿色纤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随着彩棉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诸如“顶呱呱”、“帕兰朵”、“天彩”、“北极新秀”、“南极人”等一大批品牌彩棉内衣产品。2004年后家家都有“彩棉衣”跟进和大量的模仿,连一些专业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都调转船头,纷纷推出彩棉产品,彩棉成了众多内衣厂家用来拉动市场的“法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市场调研表明,天然彩色棉纯纺与混纺产品以高档价位出现,一方面满足国内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出口发达国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3~6倍。每吨彩棉增值约为普通原棉的7~9倍。国际市场上,彩棉制品的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出3~5倍,一件彩棉服装的标价达到128美元。由于天然彩棉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特性,虽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但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市场前景

彩棉是我国独具优势的特色棉产业,无论是从生产成本、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看,都具备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已成为全球惟一实现了从彩棉育种、种植、纺纱到成衣的完整的产业化国家。我国对彩棉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棉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使彩棉这一纺织新产品更具优势。

彩棉产业利国利民,既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也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彩棉产品对人体完全无害,符合国际服装消费的最新潮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给企业和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国外发展前景来看,天然彩色原棉远销日本、德国、比利时、印度、韩国等同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

3.彩棉服装设计对市场需求的制约分析

彩棉服装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彩棉服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这里面有彩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其他客观因素,但是作为服装行业来讲,其设计永远是影响服装的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彩棉服装正是方兴未艾,彩棉服装设计上的不完善是影响其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彩棉服装大部分都是针织品,由于针织服装技术含量比较低,彩棉内衣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吸引了大小企业蜂拥而至,产量剧增,同进则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简单模仿和复制,导致在款式上的单一和重复;其次,品种单一,目前彩棉纺织服装在品种上不够丰富,大多是彩棉衬衣、彩棉长裤,大多是针织内衣等。

二、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文对彩棉服装市场需求以及设计的不完善对彩棉服装市场的负面影响,彩棉服装设计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彩棉服装的款式设计

根据上文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增加彩棉服装的品种设计。以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在举行的2007春夏彩棉新品推介会上,展示了最新流行彩棉面料设计的时尚女装、男装和童装系列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目光。

在设计上,款式上不仅限于针织物内衣,品更加时尚丰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面料更轻薄柔软,所有新品中以线衫、女裤为主,配以衬衫、T恤、裙子等,采用高科技纤维与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超柔整理、碳素水洗、皱褶处理等技术工艺,清新、自然、时尚、精致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诠释;推出了最新的包括婴幼儿用品和婴幼儿装以及童装系列;男装在沿袭以往传统类别衬衫、T恤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在面料的花型和色彩上增加了新的设计元素。

2.彩棉服装的面料设计

面料设计是体现款式设计的最基本的素材,设计者发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一种现代时尚语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服装情感化、个性化、艺术化、实用化的特质,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独创性。因此,服装面料的设计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利用贴、、补、折、绣、叠、抽、钩、染、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增加服装的设计美感。

除了针织面料,重点开发各类机织面料,采用高科技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新技术增加彩棉服装面料品种,生产出各式服饰。由于彩棉色彩不够亮丽,可以用丰富的装饰形式进行面料图案设计。结合民族风情的图案及抽象线条的变化感觉运用在款式上,在修饰女性的曲线美的同时,配以或抽象或具象,虚虚实实的绣花图案作点缀,追求立体化的设计效果,同时又赋予个性的创意,体现表现时尚、个性、另类的风格。因此,借鉴混纺、绣花等诸多时尚元素,将设计风格与彩棉的健康环保有机结合,给消费者带来无与伦比的时尚美感和舒适体验。

3.彩棉服装的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完善样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样板设计的好坏靠工艺设计来检验,反过来,好的工艺设计又能发挥样板设计的优势。加强彩棉服装的结构、工艺设计,尤为重要的是将省缝结构与款式设计融为一体,省缝可以融于分割线、育克、褶裥结构中,运用省缝转移与变化,可以获得新线型和造型效果,从而得到新款式。在满足人体着装舒适、便于运动的基础上,完善彩棉服装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

三、总结

总之,彩棉服装具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目前我国彩棉服装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研发各种绿色健康新面料再配合融入人文主义关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趋更加适应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B2C在线购买者当中,有26%的群体被称为摘草莓者,在所有细分市场中为数最多。他们热衷于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也希望有众多的品牌和商品可供挑选。对这个细分市场来说,价格因素占电子化品牌价值的12.8%,但与此同时,品牌选择性、产品种类的广度以及品牌声誉也占有将近30%的比例。

与其他B2C细分市场一样,摘草莓者并非是具有明显特征的一组人群。尽管他们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但是除购买喜好相同外,很少有其他共性。

品牌信赖者占在线消费者总数的22%。他们在注重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也同样在乎品牌声誉和个人信息的保密性。

在线消费者当中有21%是惜时如金者。对他们来说,尽管价格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实惠的价格却大约只占品牌价值的10%。他们更看重速度和方便性。他们等不及网页慢吞吞的上传显示速度,他们需要功能强大的网站。对这类消费者而言,速度、功能性和方便性三者相加几乎比价格因素更重要3倍。方便性比品牌声誉或产品选择多样更为重要。

多种选择寻求者是网络商店的购物者和浏览者。他们希望商家在商品种类和知名品牌两方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对他们来说,网站速度比价格重要得多。速度占据第四位重要的位置,而价格即便是前十位都排不上号。这类人群占网上消费者市场总数的16%。

网络公民以网络为家,但清醒地意识到周围存在的风险。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是他们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与第三方分享他们的个人信息,就会破坏网站的形象,造成品牌价值的损失。而并列第二位重要的因素有三点:网站速度、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以及网站的个性化程度。此外,尽管价格是他们前十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仅占第八位。网络公民占在线消费者市场总数的15%。

除了按需求差异划分细分市场之外,我们还注意到另两类人群,重量级和超重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每月网上消费在100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在各细分市场当中所占的比例从18%对24%不等。而超重量级消费者指的是每月网上消费在250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占各细分市场的比例在5%至8%之间。

重量级消费者可能更多的是中年人而非青年人。人们认为,赚钱较多的人网上消费也多。同理推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网上消费可能也越多。这一点恐怕并非巧合。

有经验的消费者每天上网数次。与没有经验的网络用户相比,他们更可能在网上消费更多的商品。同时,宽带接入与较高的消费水平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

B2B:从传统主义者到电子商务先锋一族

埃森哲调研结果显示,按客户需求的差异,B2B可分为5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就总体而言,企业购买者关心的主要有3点:即品牌的声誉、熟知度和持久性;客户服务;价格水平和定价类型。

根据采购商品的不同种类,同一购买者的需求也往往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归属不同的细分市场。譬如,购买者在购买资产管理服务时会十分注重网站的功能性要求,而当他转而购买计算机硬件类商品时,则更关心品牌的熟知度。采购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导致购买者喜好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当同一购买者面对5种不同的采购决策时,也许也会相应采用5种不同的采购方式。

在B2B购买者群体中,传统主义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8%。他们对品牌十分敏感。在他们的价值天平上,品牌的声誉、熟知度和持久性无疑是压倒性的决定因素,几乎占电子化品牌价值1/3的比例。

电子化服务寻求者占企业在线购买者总数的23%。对这个群体来说,客户服务是惟一最为重要的价值因素。

我们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价格敏感度最低。他们把价格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却十分关心商家对不同类型购买者的区别性价格政策,譬如,批量折扣。

价格敏感者,顾名思义,把物超所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他们对客户服务的要求较低。价格水平和定价类型分别占据第一位和第四位重要的位置。对他们来说,这两点占电子化品牌价值的比例超过了20%,是绝对重要的考虑因素,远远高于品牌声誉(9.8%),而再次就是信息保密和隐私权。价格敏感者占B2B购买者总数的比例为21%。

电子商务怀疑论者反对“喜新厌旧”。B2B购买者大多并不在乎品牌的新旧,只要它拥有较好的声誉,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所熟悉就行。但是,对电子商务怀疑论者来说则不同,品牌持久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品牌熟知度紧随其后。对他们来说,这两点占B2B品牌价值的22%。

第3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村干部;素质提升;市场需求;培训

[DOI]10.13939/ki.zgsc.2017.10.111

当前,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发展经济能力不强、化解社会矛盾不力等问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根本原因在于村干部素质提升的主办方与广大农村基层之间的供求不一致,培训主办方还未完全深入地分析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需求与要求是什么。

1 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的需求与要求分析

(1)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在问及“您认为是否需要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时,受访者中认为急需的占27%,认为一般需要的占34%,认为无所谓的占37%,认为不需要的占2%。

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对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是否有帮助?”时,认为很有帮助的占19%,认为有帮助的占35%,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没有帮助的占9%。

(2)对培训困难因素的认识。在问及“您参加村干部素质提升是否存在困难?”时,几乎全部受访者的回答都是存在困难,同时认为存在的困难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在问及“您参加村干部素质提升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认为是时间问题的占24%,认为是精力问题的占21%,认为是金钱问题的占19%,认为是个人思想认识和积极性问题的占36%。主要因素依序是多头工学矛盾、重复抽调学习难以应付、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培训方式单一、领导重视不够。

(3)对培训现状的评价。调查发现,对当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总体评价很满意的占17%,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36%,认为不满意的占10%,认为不了解的占13%。

受访者对村干部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认为很满意的占15%,满意的占30%,认为一般的占41%,认为不满意的占14%。

村干部素质提升的学习考核管理方面,认为很严格的占8%,认为严格的占25%,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不严格的占23%,认为没有考核的占7%。

(4)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如何?”时,认为针对性很强的占8%,认为强的占26%,认为一般的占59%,认为差的占7%。

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如何?”时,认为实效性很强的占7%,认为强的占22%,认为一般的占63%,认为差的占8%。

受访者认为目前最希望培训的内容依序是工作实务技能、村务管理技巧、经济管理、组织建设方法、政策法规知识、热点问题透析、基本市情、当地文化与农村教育、政治素养、农业科技等。

(5)对培训方式的要求。在问及“您在工作时间之外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方式是?”时,选择读书、读报的占24%,选择听广播、看电视的占38%,选择听讲座的占6%,选择上网的占14%,选择学习文件的占9%,其他方式的占9%。

调查发现,村干部认为素质提升培训应该采取的主要方式依序是专题讲座、单位集中学习、脱产学习、学位学历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和自学。

在问及“您最感兴趣的学习培训载体是?”时,排在前两位的是体验式教学、讲座辅导,其次是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和网上在线学习。

(6)对培训学风管理的要求。受调查者认为当前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学风很好的占6%,认为较好的占17%,认为一般的占33%,认为较差的占36%,认为不了解的占8%。

(7)对培训工作的建议。在问及“您认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质量,着重应解决哪些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严格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此外就是加强教学管理、加强需求调研、严格学员考核制度、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

受访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排在前三位的是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其次是保证经费投入、严格考核评估、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在问及“您认为脱产学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时,认为3天以内的占25%,认为3至7天的占21%,认为15天的占10%,认为1个月的占33%,认为2个月的占11%。

(8)对培训师资的要求。在问及“您认为本地主体班次外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本地教师比?”时,认为高的占54%,认为较高的占20%,认为差不多的占24%,认为低的占2%。

受访者对素质提升培训教师授课的主要要求依序是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数据翔实和案例新r、深入浅出信息量大、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理论新颖。

受访者认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建立兼职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外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到培训班讲课制度、加大现有专职教师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学评估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

2 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及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足。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7%的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非常必要和急需,也只有19%的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很有帮助,充分表明大家对自觉参加素质提升培训的认识的欠缺和不足,对参加培训的主观意识不强。

(2)困难不少。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村干部参加素质提升培训困难重重,这些困难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时间、精力和金钱方面的,还有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这些主客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开展。

(3)开展不力。调查显示,当前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无论是总体满意度还是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不高,满意度均不超过50%;考核管理方面也认为不够严格,同时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在机制体制建设、管理考核、学风管理、教学执行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4)内容不佳。受访者认为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内容不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培训的内容和提升的能力培训没有开展;二是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三是认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不强。

(5)方式不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方式不新主要表现在主要依赖传统学习培训媒介上,报纸、电视等方式依然是村干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新式媒介如微信微博、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等应用推广不够普及。此外,培训内容、培训媒介的自主选择上缺乏灵活性,培训载体和培训教学方法也不能较好地满足村干部的需求与要求。

(6)管理不严。管理不严被认为是导致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学风不好的主要和根本原因,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的培训管理不严,但矛盾的是受访者知道管理不严培训就达不到目的和预期效果,但内心却希望自己参加的培训管理不要太严格。

(7)师资不强。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中本地师资一般只重视政策、制度、文件等的解读和讲解,教师授课无论在理论深度、实践经验还是视野、视角上都达不到学员的预期要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本地师资力量不强,外地培训师资难请,就是请了成本也高,因此,师资问题是制约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瓶颈。

(8)质量不高。上述诸多问题和不足共同导致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受访者同时认为质量不高是综合教学、管理、服务、政策、制度、考核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调查同时显示,地方高校和党校组织开展的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质量评价优于行业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

3 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优化对策分析

科学分析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原因,这是优化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质量和提升培训效果的必由之路。根据调查数据和河源实际,做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优化工作应采取以下科学举措。

(1)提高各方认识。做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首先要提高各方认识和形成共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村干部要转变思想认识,全面、科学认识素质提升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树立积极参加培训的理念。

(2)剖析市场需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组织方、主办方要加强开展调研,通过深入实际尤其是深入农村基层调查和了解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难题、村干部的期望与要求、培训发展的趋势等问题,全面掌握情况,为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健全机制体制。当前,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要着手解决机制体制建设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宏观统筹和微观指导;二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后盾保障;三是要强化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科学纳入各级部门工作考核和村干部个人考核中。

(4)夯实工作开展。重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以提高村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要通过制订详细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明确各级部门的培训任务、确定素质提升培训的层次和培训类型等夯实培训工作,切实推动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有章可循、有人落实、有案可查。

(5)创新内容方式。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培训内容模块,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培训内容体系是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核心;而创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方式、模式,使培训有趣、有益,活跃培训课堂,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和学习的专注度,这是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

(6)强化师资建设。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关键,要加大本地培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本地培训师资的培训水平;要引进和整合培训资源,把外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引进当地开展培训,同时本地培训教师在外地师Y资源利用和经验学习中融会贯通和转化,做到不断自我提升。

(7)科学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要结合实情创新符合村干部需求和要求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整合各部门、单位的力量开展综合管理和明确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到位;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推动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进程;要引进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4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C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13-02

一、中美信管专业背景对比分析

全世界最早的信息管理(MIS)专业起源于60年代末的美国,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后。我国1980年开始,清华大学试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点;此后,我国的MIS专业迅速发展。1995年以后,MIS成为全球的热门专业。

美国的MIS专业一贯强调管理与技术并重,认为技术对MIS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远远超过对MIS专业本身的关注,理工科偏向特别明显。世界上很多国家,例如国立新加坡大学,也是如此。而我国由于各个院校的长处或优势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原因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学院或信息学院等等。其专业偏向的差别也非常大,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甚至偏文科,莫衷一是。另外,该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也没有统一,这些使MIS专业毕业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很难胜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称目录),改变了上述混乱状况,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文简称信管,下同)。目录规定信管专业,①“属于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十分明确地强调了它的理工科偏向。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指出“管理科学部不支持纯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也说明了这一点;②“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说明信管专业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管理学理论、IT和系统科学,并强调了能力的培养,它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③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工作,几乎涵盖了企事业和政府的所有部门;④“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明确规定了可从事的工作,也规定了培养规格是: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许多高校对这四点的理解不同,在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时,偏差颇大。目前,课程多而杂,教材又陈旧,课程体系不合理,选修课不切实际等现象仍然存在。

总之,要做好专业建设工作,高校各专业必须首先有其自己的具体而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先要解决自身的定位问题。其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其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也须建立和完善。最后,还须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启动教学过程来实现课程体系规定的任务的具体而高效的进程安排,是达到培养目标的保证。

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高等院校负有创造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但不同的高等院校在其职能发挥上既各具优势,也各有所短。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本科生院仅把1/3的课程时间留给专业教育;相反,社区学院强调课程的应用性、职业性、专业性,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我国高校应当自主,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强求一律。师资力量薄弱的地方性学校,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应该强调自身在地方上的服务功能,自我定位的目标不能太高;反之,力量较强的地方性学校,也不应当过分仿效美国的社区学院,仅以培养单纯的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忽视“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的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科技文化思想素质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强度增大,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目标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社会化和长期化转变。教育结构和层次、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进行调整和分工,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教育应由培养精英人才、专业人才,向宽口径、基础性的方向发展。应当拓宽知识和能力的广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自学的能力。目录规定了信管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笔者的理解是:重点是有专门知识和技能;“高级”是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长远目标。高级专门人才不一定非要是学术型或研究型的,也可以是职业应用型的;刚毕业几年内,不可能达到“高级”。

三、信管专业的市场需求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认真调查和分析了我国人才市场的需要,指出:我国企事业从事管理和经济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严重老化和缺残,绝大多数人无法参与本单位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的过程。他们认为我国很多企事业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数据库、网络、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这个人数巨大的群体,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大业,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和办法,严重制约了企事业的发展。

根据高等学校的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无疑是职业型的、应用型的,但本科怎样定位呢?实际上,将多数信管专业本科生培养成科研学术型人才,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高校本科毕业生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攻读硕士学位,进而博士学位或直接出国深造,然而多数将直接就业。无疑,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应当以科研学术型人才为蓝本,而应当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复合型的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信管专业具体教学业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设计和管理。前者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技术和能力的教学,注重设计而不是开发;后者指基于这些技术和能力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管理,对信息资源、IT人才以及IT项目的开发的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注重技术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目的是培养在企事业或政府的技术部门、经济部门或管理部门中,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或)从事IT的专业人员管理、IT项目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既和计算机软件专业有较大区别,也与其它管理类专业有很大不同。注重设计而不是开发,使信息管理专业的IT课程与计算机软件专业有很多不同;注重技术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使信息管理专业不属于一般的管理类专业。

很多学校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中,注意了IT技术和管理学科的融合。坚持以IT技术类课程为主线;强调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中,密切注意将IT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有机地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各项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存在的基础。

总之,我国迫切需要信管人才,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步伐的加快,这种迫切性必然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高。信管专业本科毕业生能从事的职业除了中小学IT课程的教师和高校的专业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还有: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分析员、信息系统设计员、网络应用系统维护员和服务员、程序设计员、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员(DBA)、IT项目开发组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电子商务的技术员和网站管理员、信息部门主管或信息产业或其它企事业、农村乡镇村的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 朱振国.改制才有活力――浙江万里学院办学启示[N].光明日报,2000.9.6

2 张金芳.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信息管理导刊,2002(6):25~28

3 赵清、杨玉鲮、周生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5(2):36~37

第5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人才 建设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s a result,Business English is widely used.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business talent is necessary for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lent constructive id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demand.

Keywords:Business English talent construction

一、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纵深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速,进而推动商贸全球化。近年来,全球商业的发展前景看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规模及地区、产业流向均发生较大变化。我国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席位,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而成立后,转而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随着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对外贸易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743亿美元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5097.7亿美元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6207.85亿美元;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8512.1亿美元;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9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大约1.8万亿美元!2008年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仍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外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由此可见,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梧州对外贸易经济及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就广西经济发展背景而言,对外贸易也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广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外贸进出口贸易总值仍突破百亿美元,创广西对外贸易50年来新纪录。据海关统计,2008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2.8亿美元,进出口总值增长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七位,出口增长速度排名第四位,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五位。就梧州经济发展背景而言,梧州位于广西桂东南,背靠大西南,毗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既是西南经济圈与东部经济圈交汇之处,又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圈和泛珠江三角经济圈的重叠地带。梧州作为新兴的北部湾经济区和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联结的纽带,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域优势。泛珠三角、泛北部湾两大经济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给处于两大经济区交汇处的梧州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商机。2009年2月26日梧州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回望2008年,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市属外贸出口总额超过3亿美元,全年共引进308个项目,其中,已开工299个,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GDP高位增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排第6位。与此同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多个境外合作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已取得成效。展望2009年,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6亿元,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性经济合作。入世以后,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出现,外资进入服务行业,相应地,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迫切需求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然而,根据粗略调查,在梧州本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拥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实用”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既懂经贸理论知识又懂外语的商贸英语人才十分缺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局面的开创,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的大幅增加,使得本来商务英语人才配备不足的各类企业更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梧州对外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社会、服从经济发展为目的、以英语为交流工具和工作手段的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环境下,建设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又掌握现代商贸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

三、商务英语专业背景及人才建设构想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人才,加速梧州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实现2009年经济预期目标,商务英语人才建设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英语语言理论体系中,商务英语,即: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EBP)或通俗称为(BE)Business English,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商务英语归属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范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增强,很多国家纷纷开设Business English或Professional English课程,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人才进行商务环境下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培训。商务英语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的一门重要学科,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1.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从社会需求出发,本着为社会培养熟悉涉外商务知识和技能,以培养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进行商务英语人才的建设。

2.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目标。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目标应依据人才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应用性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概通过三年至五年的人才建设;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并重,突出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所需要的高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

3.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措施。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实践,商务英语人才对商务活动的基本流程应有初步的认识和切身体验,必须建立实训基地,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当地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或公司密切合作,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结束语

商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商务英语,而商务英语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对外贸易的大幅提升直接导致了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走势。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不仅能满足对外贸易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旺盛的社会需求,而且能为梧州本土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高教探索》,2005.2。

[2]胡玫艳:《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现代企业教育》(上半月),2006.9。

[3]黄 宁、陈晓雯:《新思路谋新发展 新举措赢新突破》,《梧州日报》,2009.2。

第6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9-0057-03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概况及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情况,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对IT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并阐述了江苏省在建设软件人才培养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人才;人才培养;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江苏省职业教育概况

江苏省是在全国率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省份之一,职业教育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1980年,江苏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地方高职院校――金陵职业大学;1984年,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县办高职院校――沙洲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在现有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扩大优质资源上做文章,在加强薄弱地区建设上求突破,逐步建立起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终身学习需要的、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江苏省已有76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院校54所,民办院校22所,年招生16.84万人,在校生59.63万人;现有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6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所,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1个;建设了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训中心。一个布局相对合理,结构日趋优化,具有江苏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经形成。

2江苏省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情况

计算机类专业是一个工科大专业,具有开设该类专业的院校多、总招生人数多等特点。目前,江苏省76所高职院校中,约有70所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主要招生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三年来,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表1)约占全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10%左右。

除普通计算机类专业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开设了校企合作专业或校企合作班。校企合作专业将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实训方案嵌入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针对产业、行业、企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比如与微软、IBM、Intel合作进行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印度NIIT、美国OOPSystems合作开展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CISCO合作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等。

近年来,从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到各类企业都十分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相继建立了自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软件人才培训机构等。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奖励基金,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3江苏省业界对IT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3.1江苏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是信息产业大省,也是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市之一。2006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973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全国增速7.6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200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0%,占全国信息产业的比重为21%。

软件产业是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2006年,江苏省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60%,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软件收入的比重为10.7%。2007年,江苏省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33.5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软件收入比重的14.29%。

2010年,江苏省软件产业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

3.2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2007年,江苏省软件业从业人员总量为25.59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8%,其中软件研发人员达到6.12万人,比上年增长57%。按软件业的行业分,2007年末,各类产业人员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软件产品行业和软件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

2007年江苏软件从业人员中,学历构成如表3所示。

3.3江苏省软件人才需求层次结构

江苏省软件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实用技能型软件人才

江苏省硬件制造业发达,出口外包发展迅速,软件产业对嵌入式软件人才、Linux、Java人才的需求较大。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迅猛发展的软件产业的需求。

(2) 复合型主管型人才

复合型主管软件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软件专业技术,还要有系统设计、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例如软件架构师、系统工程师。尤其随着江苏省软件外包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精通技术和外包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

(3) 高端领军人才

随着江苏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的发展,社会对软件高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高端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高端技术型人才、专业领导型人才、精通国际软件业务运作的领军型人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银行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是与江苏省软件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出口外包的扩大密切相关的。

3.4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随着软件人才环境建设的日趋完善,江苏省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江苏省的软件技术人才培训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学历教育,第二为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主要包括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认证培训。第三是国际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交流。

4江苏省软件人才环境建设

江苏省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人才对于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程。

4.1立法促进人才保障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的“人才保障”一章从各个方面规定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工作的要求,为江苏省各级政府及部门抓好软件人才培养环境建设明确了方向和规范,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4.2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三年来,江苏省采用多层次推进的方式培育软件技术人才,逐步完善软件人才培育体系。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开展学历教育。二是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途径培育高层次人才。三是鼓励高等院校与软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四是开展国际合作,培养软件和信息服务专业人才。

4.3加快人才基地建设

围绕实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加快了人才基地建设。目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相继建立了数十家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众多高等院校在江苏省各大软件园建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微软、IBM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江苏设立了培训中心。

5结论

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软件产业确定为全省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以其作为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目前,江苏省软件产业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总体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外包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软件专业人才。随着江苏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 江苏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 2006.

第7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节能型汽车;市场需求;销售对策

一、节能型汽车的概念

节能型汽车是指污染小、耗能低、新能源汽车。随着小排量汽车限制政策的取消,我国将加大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鼓励开发、生产微型车、新能源汽车。

就当前我国的节能技术而言,目前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一类为非技术发面,比如公路与交通设施的合理配套,车型及油品按需生产配置等。另一类为技术方面,如保证产品质量,改变汽油机燃烧方式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在当前汽油燃烧的方式下,可采用改进供油系统、改进点火系统等方式提高相应的燃油转化率。

二、节能型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2.1汽车行业能源耗损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企业主要分为整车制造企业和生产零部件、毛坯、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在第十三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暨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中提到,这两大类的企业间能耗统计如表1、表2所示(注:年份未公布),从此表中可见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不同的产品,不一样的地理位置,汽车的能耗会有一定差距,所以这正是每个汽车工厂生产和运行管理中提升改进之处,也是我国节能型汽车推进有力的坚强后盾。

表1

表2

2.2节能型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2014年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节能环保汽车推广清单,即从9月3日到2015年年底,清单中的车型销售国家将补贴3000元,这次不但要求加强节油6%,同时因自动变数箱比手动变速箱省油,取消了对自动变速箱的照。公布的第四阶段油耗限制标准为油耗

三、节能型汽车市场销售对策

3.1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

客户不仅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市场规模,也决定了市场的命运和趋向,所以,客户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企业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了解自己的客户,知道客户的需求点,尤其在节能汽车这个环保的新概念浪潮中,消费者更加需要对他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遂需企业应实事求是告知消费者此类产品的社会看法与要求,与客户充分讨论起自身个性化需求,给予客户前所未有的参与和选择自由,极大强化客户的核心地位。

3.2实施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

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起了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据现代营销的理论和实际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技术动力,它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推销转变为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推销,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网络营销的多样性、高效性与节能型汽车的环保、健康的特性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形成了节能型汽车网络营销独特的销售特点。因此,以网络为中心制定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十分重要。企业可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与客户进行互动,由原来的单向客户服务变为双向的信任,这样对于一个企业培养一个稳定、忠实的客户群具有长远的意义。

3.3价格策略

价格对于汽车企业、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当敏感的问题,尤其是节能型汽车市场定价的合理性对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网友、消费者要求企业尽可能以最低价向其提品、服务,但是鉴于节能型汽车的开发成本,本文认为汽车企业不应在这一商品上打价格战,而更多打服务战,更多关心用户对产品的质量等问题。我国汽车企业对于节能型汽车的定价应以适中为原则,过低则会给客户造成质量差的印象,过高则容易让客户感觉经济无力承受。

总之,我国汽车企业应结合整个市场实际情况进行销售,利用现有的渠道、网络资源,做好营销、销售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护士长;护士;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特诊科护士长和护士是临床一线工作的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科技能水平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对在职人员实施高效率的知识培训,作者随机对本院37名护士长和104名在职护士进行了知识需求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1.1本院在职护士长,共37人,其中内科14人,外科16人,门急诊7人;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平均36岁;职称:护师20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17人;文化程度:中专1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7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年限2~20年。

1.1.2在职护士,共104人,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8岁。内科58人,外科46人;职称:护士69人,护师28人,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7人;文化程度:中专62人,大专及以上人员42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20年。

1.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项目共分八项,分别为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专科理论、专科技能、急救技术、护理新进展、外语。将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下发给临床在职护士,说明填写要求,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填写,当场发出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发出问卷104份,收回104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00%。将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护士长与护士知识需求比较本组资料显示:护士知识需求以急救技术、专科护理技能、外语学习需求率较高,分别为92.31%、88.46%、78.85%,而护理管理知识和护理新进展则需求率较低,分别为44.23%、46.65%;护士长知识需求以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科研知识、护理新进展的需求率较高,分别为何97.3%、 86.48%、75.67%。

运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表1显示:护士长与护士知识比较中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科研知识、护理新进展比较,护士长需求高于护士,有显著差异性(P

2.2相同职称的护士长与护士知识需求比较

2.2.1护师职称的护士长与护师职称的护士知识需求的比较

2.2.2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长与相应职称的护士知识需求的比较

3结论

3.1无论是护士长还是护士都有知识培训的欲望与需求。

3.2护士职称的人员对急救技术、专科护理技能、专科护理理论、外语的培训需求较强烈,组织培训时应优先考虑,并且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些需求有侧重地给予实践指导。

第9篇: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关键词] 镇江市 住宅市场 现状 需求预测

一、镇江市住宅市场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镇江市住宅市场是指镇江市市区的住宅市场,包括京口、润州、丹徒及镇江新区四个辖区。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住宅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互动影响。宏观经济高涨时会加大对房地产的需求,从而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2007年,镇江市全市发展增长较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2.住宅开况

2007年,镇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60.9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0.01%,增速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75个百分点,可见开发商对市场抱有很高的热情和信心。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则分别同比增长6.24%、6.9%和5%。另外,2007年镇江市住宅空置面积高达43.48万平方米,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住宅为39.69万平方米。面对一路高升的房价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望房兴叹,这是一个值得决策部门思考的问题。

3.住宅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

2007年1季度,镇江市住宅价格指数为2253, 4季度住宅价格指数则上升到2470。相较2006年住宅价格的平稳起伏,2007年住宅价格直线上升。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07年镇江市一般性商品住宅(不含政策性住房)成交均价为3187元/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96%。

在上文所述房地产开发投资高涨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同样呈现出活跃的态势:2007年镇江市商品房总计销售备案面积189.16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42.7%,其中一般性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1.38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9.03%。

4.住宅市场供销分析

2007年,镇江市一般性商品住宅预售核准15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5%;住宅销售备案总计172.18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02%,其中一般性商品住宅销售备案面积161.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03%。

可见,2007年镇江市住宅需求占商品房需求总量的绝对支配地位。另外,相对于商品住宅供给的增长,商品住宅的需求增长更为迅速。

由上文数据可以计算出,2007年镇江市住宅供销比(按面积计算)为0.95,供销基本平衡。其中对于一般性商品住房,2007年其供销比为0.94,相比2006年1.22的供销比,2007年一般性商品住房的市场供销状况较为平衡。

二、住宅需求预测分析

2004年~2007年镇江市住宅销售面积分别为:78.9、110.47、116.75、157.78万平方米。这里以销售面积指代需求量,根据这4年数据,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住宅市场的短期需求进行预测如下:

1.原始序列

x(0) =(x(0)(1),x(0)(2),x(0)(3),x(0)(4))

=(78.9,110.47,116.75,157.78)

2.累加生成序列

x(1)(k)=x(1)(k-1)+x(0)(k)

x(1)=(x(1)(1),x(1)(2),x(1)(3),x(1)(4)

=(78.9,189.37,306.12,463.9)

3.均值序列

z(1)(k)=0.5x(1)(k)+0.5x(1)(k-1)

z(1)=(z(1)(2),z(1)(3),z(1)(4))

=(134.135,247.745,385.01)

4.二级参数包

5.发展系数a与灰作用量b

6.GM(1,1)模型

代入相关数值则x(1)(k+1)*= 490.4e0.192363426k-411.5

7.预测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得:

x(1)(5)*=647.07 x(1)(6)*=871.6

则x(0)(5)*=185.24 x(0)(6*= 224.53

因而,2008年、2009年镇江市住宅销售量预测数额分别为185.24万平方米和224.53万平方米。政府、开发商及投资者均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各自的决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熊晓炼:长沙市城镇住宅需求预测模型与分析[J].消费经济.2006, (22)4: P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