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墨画教学范文

水墨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墨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墨画教学

第1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育;绘画教学;水墨画教学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水墨画也应该把它放在一门的重要活动上,它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幼儿水墨画教学大多使用传统中国画的临摹教学法,通过教师出示,幼儿欣赏,在教室进行示范,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模仿。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后,幼儿长期局限于一笔一划的模仿临摹,总在乎画的是否相像,是否一样,因为这样幼儿他们就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烦心理,而不能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美,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在创造力上也不断失去自己的想法,因此创造美的能力也终将丧失殆尽。在艺术活动中,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水墨画在技能上的要求比较的高,在色泽、握笔、坐姿、绘画手法上都是要求比较高的,对5-6岁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不能一味地使之模仿学习,作为一个传授真需要认真对待。应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终身,所以我们要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展活动。正因如此,我们要在幼儿水墨画的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以欣赏的手段为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活动形式注重趣味化

每一种形式的艺术都有他独特的展现手法,水墨画也讲究严密的程式,如强调中锋勾线、皱擦点染的程序、笔墨的苍与润、诗书画印的有机配合等等。在起初先以欣赏为手段,让幼儿了解水墨画,再通过练习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这是幼儿水墨绘画的基础也是学习水墨画的必要途径,但方法不能以成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成人绘画形式太注重临摹,这样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幼儿在专注的学习上有一个时间段,专注力也是有限的,幼儿活动主要靠兴趣来维持,而不像成人,凭理解和毅力可以来完成某种学习任务。

二、在选题上突出生活化

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幼儿表现主要是以感性为主的,尤其在绘画方面,他们喜欢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模仿对象,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而对于从未见过的事物,自己不认识的就会很难产生乐趣。因此,进行幼儿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从生活里发现事物,从而选为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感受绘画。如指导四川当地的幼儿学习水墨画,一方面可让幼儿自己确定感兴趣、较熟悉的一些题材内容,像生活中常见的熊猫、竹子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去发现,也可以请家长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进行观察认识,引导幼儿对某种动、植物或特定的场景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然后再运用水墨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三、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多样化

水墨画通过使用笔和墨灵活地进行绘画,使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题材的绘画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使活动充满乐趣,在初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尝试以点为主、教幼儿慢慢地探索,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奥秘,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再进一步的引申为线,以线为绘画形式,再点线结合,让幼儿自己慢慢地了解水墨的特色,一步步地进行自主创作。

四、在技能上突出创新化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多数属于无意记忆,所以对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学习水墨画的操作技能方法。在教坐姿及握笔姿势时我们采用儿歌的形式,如在坐姿方面我们可以传授儿歌:小腿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右手握笔要垂直,左手放在胸口摆摆平。在握笔上用故事来告诉幼儿,如从前有五个兄弟很齐心,老大老二抱住一根很大的柱子,可是抱不稳,于是老三、老四、老五赶紧来帮忙,在它们齐心协力下紧紧地抱稳了这个柱子,五个兄弟开心地画起了画。又可以是儿歌:大拇指食指捏住,中指勾住,无名指小指抵住,笔尖垂直向下。通过这样幼儿容易上口的儿歌故事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如画小蜜蜂:小小蜜蜂椭圆头,白云笔儿侧锋勾。再用毛笔换颜色,两笔画身向里收。扁扁毛笔淡墨溶,中锋画翅四笔够。小笔蘸上浓墨色,添上眼睛小腿勾。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技能。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幼儿会不小心将画画错一点,没当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就会犹豫而不敢画,这时候需要老师适时地介入到其中椭他们,添上几笔说不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励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也要鼓励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来介绍自己的画,说一说自己的绘画方式,以及想法,让比较胆怯的幼儿多学习模仿,取长补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互相提升。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学习上不是简单地让幼儿接受,而是要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的水墨教学因注重循序渐进,模式上有丰富多样,不能过于单一,以真正提高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为目标,让幼儿在快乐的水墨游戏和创作中去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世界的乐趣与快乐,因此,我们在选材上尽量选择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物体,利用多变的技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子静.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8,(5)

第2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幼儿水墨画教育的目的在于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性。在实践中我觉得只有弄清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对象、目标、策略及评价四要素的关系,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水墨画活动兴趣,提高幼儿水墨画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活动的关键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又是活动评价的标准。结合《纲要》、《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幼儿水墨画总目标定位为:培养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学习水墨画的简单技能;通过学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抓住幼儿兴趣,强调幼儿内在动力的开发。兴趣是激发幼儿创造欲望的前提条件。在幼儿刚接触到水墨画时,教师要抓住幼儿兴趣点,将水墨画与幼儿喜好的游戏方式结合起来,或者教幼儿学画一些简单而可爱的小动物,并以此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如在刚接触水墨画的初期,可鼓励幼儿进行玩色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水与墨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颜色调和后的变化。让幼儿把水墨画当游戏,创作起来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

(二)借助游戏方式,巧妙学习幼儿水墨画技能。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只有当幼儿掌握了一定量的水墨画技能,才能更有兴趣进行水墨画活动。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与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相互渗透,才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是活动的重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因此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考虑。

主观方面,教育者有一个明确目标。客观方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

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在水墨画内容选择上要充分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抓住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组织。而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在幼儿期经历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四个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园中各年龄班的教学内容也要不尽相同。

(一)小班――玩墨体验阶段。作为中国绘画优秀文化传统之一的水墨画,对笔法(中锋、侧锋等笔的运用方法)、墨法(墨的浓、淡、干、湿、焦的“颜色”变化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同样不能离开对笔法和墨法的学习。三四岁幼儿处于涂鸦阶段,因此,线条及色块的描绘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而“玩水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另外,依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小班后期幼儿选择的内容应多以生活常见的图形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如用圆形画气球、花、用三角形画伞等。由于这一阶段幼儿手部控制力较差,所以在材料选择上可以用棉签代替毛笔。内容的量不宜多和杂。

(二)中班――沟填作画阶段。中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熊猫,让他们知道熊猫的特征:有头、耳、尾、四条腿等,接着教他们画小狗,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熊猫和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而且学得轻松。在此阶段水墨画的形式多采用勾填法进行,以便进一步熟悉水、墨、宣纸等工具,逐渐过渡到用毛笔作画。

(三)大班――着意写生阶段。大班幼儿在中班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腕力才发育得比较好了,可以比较稳地握住毛笔但还是不应该以能否熟练地画出这些东西为学习目的,而要借助这些有形东西让幼儿体会“笔墨”。教师可带领孩子进行写生,如画一朵花,一个茶杯等,可以先用铅笔画线描,然后用墨线勾画,最后试着用各种墨色画。最好是放笔直取,直接把自己对笔墨的感觉表现出来。学习水墨画切不可急功近利,只能一步一步学习。

三、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水墨画握笔姿势要求较高,下笔后不能修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多种幼儿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一)儿歌、故事法。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美丽的热带鱼》我编了一首儿歌:“小毛笔,蘸墨汁;颜料盘上舔一舔;站直画出鱼身体;搁下小笔换大笔;颜料盘里打个滚;舔一舔;躺下给鱼穿花衣。”幼儿在边朗诵儿歌的同时记住水墨画的用笔要点与画鱼方法。

(二)游戏法。画小花,我说围着枕头睡觉了,小朋友像做游戏一样先在纸上画几笔,然后卧锋画花瓣,幼儿在边玩边画中掌握了技能,同时画出的小花效果突出,别有韵味。

(三)欣赏法。如大画家徐悲鸿的马,形态逼真,气势盎然,小朋友一看都说像真的一样,要跑下来了,特别喜欢。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看,从观察中感觉到有一个大大的草原,马就在那草原上飞跑,这一发现给他们增添了无穷乐趣,使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由此进一步让他们观察墨色及用笔,了解用水墨的深浅能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东西。

四、进行积极肯定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幼儿兴趣的重要保障

第3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近年来,在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关注水墨画的教学,普及速度相当之快。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了解,更别说要他们掌握很好的技能了,大多数孩子对卡通画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传统的水墨画兴趣缺乏。这样很不利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现阶段儿童水墨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激发不了学生兴趣

在儿童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相对而言形式很单调。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老师给学生讲解一下水墨画的笔法跟相关的调色技巧;其次是老师做示范,小小的演示一番;最后一步是学生开始练习。同学们自己练习的时候,主要是临摹,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路[1]。老师不管学生有没有绘画基础,基本上让学生自由进行临摹,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划,这样就会让水墨画的教学过程变得非常的散,形式也非常的单一,刚开始,对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一点新鲜感,时间稍微常一点,就会觉得非常无聊。单纯的临摹,太过于枯燥,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耐性,所以对于一些水墨画的技能根本没办法很好的掌握。

(二)水墨画老师认识上有误区,低估了儿童的独创性

有部分水墨画老师会有一种认识误区,觉得儿童的理解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不到位,没有较好的独创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临摹的方式。其实儿童有着很丰富的想象力,只要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笔法,完全可以自我创作。同学们自由练习的时候也没有做好,太过于死板,老师怎么说,学生就要怎么画,有的时候连一些具体的位置,老师都会给学生设定好。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懂得一些技巧之后,老师就应该引导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进行创作,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否则就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水墨画最主要的功能是抒情达意,不单单只是追求它的艺术性。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水墨画的发展,所以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一)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的兴趣

儿童对新鲜事物都会感到非常好奇。激发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这也是现阶段我们国家小学美术对水墨画教学的一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水墨画教学的发展。如果学生对水墨画有了很大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创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那些特别的、有价值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兴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水墨画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去谈一些创意跟想法了[2]。所以在儿童水墨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这个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些趣味性的设定,一定要避免单一死板。刚开始教同学们水墨画入门的时候,老师在演示阶段,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方法,例如用毛笔蘸上墨水在宣纸上稍微勾勒几笔,虽然老师只画了几个点跟几根线条,但是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却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虾。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兴趣大增,也会非常的好奇,觉得水墨画非常神奇,所以都有想试一试的冲动。如此,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跟鼓励,让大家自由发挥,试着用一些简单的笔画作幅画出来。学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开始,画出各种自己想画的画,这就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新鲜,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就会慢慢感受到水墨画那种无穷的韵味。

(二)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要想画出更好的水墨画,就必须仔细的观察,对事物要有大概的认识,要很好的了解它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成功。刚刚我们说到在儿童作画的时候,老师不能对他们有太多束缚,限制不能太多,但是也不可以放任不管,让他们天马行空的发挥,如果跟事物的本质相背离就不行。例如在对不同种类的花进行描绘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在上面展示一些花种给同学们观察[3]。对于来说,它们有较细并且卷曲的花瓣;对于月季来说,它们的花瓣呈片状,每一层都包在一起;而对于牡丹来说,跟以上这些花的特点又不一样。所以同学们如果想画好这些花,肯定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第4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小学美术;儿童水墨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国画也称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发现,水墨画在美术课程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水墨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让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水墨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一、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独特魅力

水墨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出神入化的用笔,富于变化的墨色,简练概括的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课堂教学,笔者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欣赏一些优秀的传统作品,感受画家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呈现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从而产生美的感悟。

如何在欣赏中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水墨画的文化精髓,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尤为重要。如欣赏齐白石先生的蔬果作品,其笔下形神皆备的枇杷、辣椒、白菜……令学生赞不绝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画之物水到渠成,朴实亲切,充满了情趣及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欣赏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对这幅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有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再如徐悲鸿的《奔马图》以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外形,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徐渭的《墨葡萄图》水墨酣畅淋漓,浓淡干湿处理得恰到好处;吴冠中的《水乡周庄》笔墨精炼概括、潇洒自如,很有艺术魅力。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欣赏:“你喜欢这幅画的哪个方面?”“画家运用了哪些笔墨技法?”通过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观察画家是怎样通过各种笔墨技法来表现作品的,让学生感悟到水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体会其表现手法的神奇和笔墨的巧妙之处,从而培养其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二、注重笔墨技法,夯实绘画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水墨画相对比较陌生,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是首次接触水墨画,笔者在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基础工具的同时,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画一画、玩一玩、品一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边玩边学,亲身去体验笔墨技法。

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笔者设计了“拉根线条去散步”的环节,这根线可以浓淡、粗细、干湿、快慢、轻重随意变化。学生伴着轻松的音乐,跟随老师叙述的情景拉着线条“散步”去了:“我们缓缓地走出家门,沿着弯弯的小路,来到了一片草地,打几个滚儿,再穿过茂密的小树林,我们登上了小山坡,刮风了,下雨了,雨越下越大……”教师的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学生的绘画忽断而成点,忽扩而成面。等笔者叙述完,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一幅笔墨极富变化的抽象作品。笔者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各种点、线、面是通过怎样的笔墨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比较作品中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以及“焦、浓、重、淡、清”墨色的掌控已经把握于心。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运用并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笔墨技法,激起了他们有意识地进行笔墨训练的热情。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绘画兴趣

1.游戏入手,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训练枯燥的技法,不提供他们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只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对中国画的热爱也会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应创设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江南民居》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游戏导入环节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写“人”的游戏。(师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一个“人”字,学生一听做游戏马上来了劲。)

师:好看吗?那你们也在宣纸上写一个“人”字。(学生自由写“人”字。)

师:同学们写的“人”字各有千秋,老师也想再写两个“人”字,看看有什么变化?

生:老师写的“人”字大小、粗细、浓淡、远近各不相同,富有变化。

师:请同学们再写两个“人”字,看谁画得最有变化。(学生自由画。)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富有变化的“人”字像什么?

生:哦,原来像屋顶啊!(全班同学恍然大悟。)

接下来笔者在学生们好奇的注视下,随即在“人”字的下面添加了墙、窗,立马一幅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水墨画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跃跃欲试,非常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创作作品,也体会到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第5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水墨画;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77-02

水墨画,是我国的一种民族精神的独特象征,它独特的画法与气韵蕴含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精神。学生们在水墨游戏中发挥了天真活泼、富有爱幻想的天性,在纸上大胆地把所感所想用水墨线条描绘出来。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水墨画这门课程是十分有趣的。现在小学的“水墨游戏”课程已经不再是传统上的“水墨画技法相授”的教学了,和过去的教学相比较,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强调的是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这几方面的兴趣发展。

一、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技能技法的职业培训。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不深,更别说水墨技法了。所以,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对水墨画学习兴趣的培养多于技法上的教学。而今,水墨画课程经常以“水墨游戏”形式出现。这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教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应对水墨画的以下两点做出正确的认识:首先是认识水墨画画具的多样化。水墨画的传统作画工具是各种大小、材料的毛笔,而在今天的“水墨游戏”课程中,我们的绘画工具并不局限于毛笔,还有许多代替毛笔的用具,如棉棒、鹅毛、棉布、树叶等,甚至还可以直接用手指去画。学生们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都感到很惊讶和好奇,很急切地想要去尝试。我们要把握好学习的时机,给学生讲解水墨画的一些技法,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课题,告诉他们水墨画工具的多样化,该怎么去运用这些工具来表现物体。例如,鹅毛是比较柔软的,粘了墨水后的鹅毛就会变成一条弯弯的“毛线”,而棉棒相对来说就比较硬,在表现物体时适合描绘粗直的线条。其次是学生水墨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临摹是画画惯用的手段。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教学题材单一,而且技法也单一,都是按步骤的: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哪笔墨浓、哪笔墨淡,观念保守,以模仿作品多、熟练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更可怕的是学生的创造力让这种教学模式困住了,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对水墨课程由兴奋转变为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故事、儿歌是比较容易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所以可采用富有情趣的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如在教“坐姿”及“握笔”姿势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儿歌了(坐姿:小腿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右手握笔要垂直,左手放在胸口摆摆平。握笔:指实掌虚,大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勾住笔杆,无名指小指抵住笔杆,笔尖垂直向下,掌心是空的。)……这样子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们也会跟着练习动作。同时,在教握笔时先用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绘画来说,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发现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享受笔墨乐趣,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学生对生活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散步时会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像这样,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就能够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面。因此,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其对象的主要特征,把平时观察的印象储存起来,为美术创造活动去积累素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关注成长的需求,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大胆创新,小学水墨画教学的空间就能越拓越宽。

二、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游戏是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课堂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学习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集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1)游戏激发兴趣。教学游戏化,是把枯燥的笔墨知识融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小学水墨画的学习从游戏开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契合了水墨画抒情达意的意象特征。学生们在笔墨游戏的过程中既释放了心灵,也品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对笔墨的体验更深刻。如中国画很讲究线条,让学生分成小组用毛笔画浓淡干湿不同的线条来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画得更好,或者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游戏使学生无意之中学到了中国水墨画的技巧,并充分体验到线条的流畅美、笔墨的层次美、用笔的变化美。但笔墨游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步骤。虽说“游戏”,实则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应充分体现,为游戏而游戏的做法显然是缺少教学深度的。同时,游戏后的交流总结也不可忽视,将个体体验整理、综合,从而达到互相激励、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也正是游戏体验的升华。

(2)游戏激发笔墨艺术语言。将水墨画应用于游戏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对学生的这种辅导是为了掌握水墨画技法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像对成人培训技能那样的要求,而是要在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用墨、调色等基本方法方面认真对待,使之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水墨浓淡的变化也很感兴趣。我们先示范并告诉他们要怎样注意墨水在和不同水分、不同用笔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变化,然后适时指导学生,鼓励他们试一试、画一画。在边调墨边画的过程中,感悟水墨语言,画出干湿浓淡变化不同的线条层次美。在这个掌握水墨画用笔用墨的时候,教师可插入有趣的教学内容。如可以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好看的图形,将生活中看到的各种图形(随处可见的小动物、校园的树叶及课室里面的教具等)画在自己的宣纸上。利用不同的题材,画出随意涂抹,线上加线,墨与墨、墨与色相融相破的不同画面,能让学生充分想象和感悟水墨的变化。学生大胆创新、含蓄、抽象、耐人寻味的各种表现,都显示了他们特有的艺术灵性,能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去掌握继承水墨技法。

(3)游戏激发创新思维。时代的发展,意味着竞争的开始,而竞争就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所以,在现代教育里,学生的智能开发重要,而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作能力也尤为重要。“美术贵在创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我们教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地运转,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一直到笔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继续再运动,而且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地来回运行,观察墨色的变化。到游戏结束后,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并欣赏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分析一下墨色产生的原因。如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这就激起了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功练习的热情及提高运用和表现的能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中国水墨画博大精深,意在“意”,应该主张学生在学习水墨技法的基础上,继承水墨画的博大内涵和精神,创作出新的作品。

三、结束语

总之,水墨游戏的教学里,以游戏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当学习的游戏形式出现,可能会引起新的问题出现,但是这不能完全归因于游戏与学习是否保持好平衡的问题上。总的来说,结合游戏传承知识,以培养学习兴趣为辅,做到课上对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水墨画,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以及掌握水墨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这都是教师的主要目标。所以,学生需要学习和游戏是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只要引导得当,教师的努力就会向目标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第6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18―01

一、课堂导入趣味化

兴趣是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极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强大、持续的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阶段来思考,我们不妨尝试将“课堂导入趣味化”,这样可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里触动学生最为敏感的神经,把他们的思维集中到课堂。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写家、大画家,如,羲之“池水尽墨”、智永“退笔成冢”、板桥“点墨成蝇”、启功先生“一笑置假”等等,都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这些故事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又是尚好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倘若运用的恰如其分,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过程游戏化

画家亨利曾说过这样的话,形象地描述了儿童绘画和玩的关系:“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讲得很轻松,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但对新课程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如,我在讲授“水墨游戏”一课时,将游戏活动的形式渗透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在水与墨、色与彩的尽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以及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之美。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最佳的调味品,在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从而可以激发出各自的潜能和创造力,彰显个性。同时,又能让他们体会到绘画的无尽乐趣。此时,枯燥的美术知识已融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了,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活力与趣味。

三、启发引导多样化

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会使学生倍受鼓舞。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和赏识,无疑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课堂会因为引导形式的改变而变得活跃。因此,在生活中教师应经常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周围有趣的事,引导他们将“身边的事”作为绘画的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录下周围的生活。因为只有走进生活,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理解并加以提炼,才能画出一幅幅至真、至美的生活画卷。

此外,教师还可做一些具体明确的示范,让其成为对学生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引导。

四、学习氛围和谐化

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中一种积极的、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以境激情,以境怡情”,能激活学生思维,为其主体性发挥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欣赏情境、学习情境、创作情境,能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创作灵感。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和谐的创作环境中,学生能对美术活动产生较强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保持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和美术是一对姊妹艺术,有较强的相通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配以适宜的音乐,创设出具体和真实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感知觉得到发展提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课堂评价是整堂课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分析、想象、创造态度的形成。而美术评价决不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纯科学,美术教育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性,具有很强的人文特质。非量化、非确定性评价适合发展性评价方式,适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它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的教学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这符合新课程评价的要求。课堂上教师以“很好”、“非常好”、“不错”等赏识口吻来鼓励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六、儿童作品儿童化

第7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123-01

少儿水墨画教学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文化和儿童的立场出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顺应儿童成长“天性”,打破传统水墨画教学的程式化,值得广大美术教师探讨。

一、儿童视角:从“照这样画”到“一点晕开”

少儿水墨画教学的视角应该在于顺应儿童的天性,致力于发展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需要教师从儿童的立场来思考教学。

一是打破“照这样画”的定式。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往往容易局限于教材,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表现、个性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的评价。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打破“依葫芦画瓢”的定势,让学生从技法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画”。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水墨画树》一课,我出示校园一角的实拍录像,让学生观察花圃中熟悉的大银杏树的特点后,对着银杏树实物图,边引导学生讨论粗大的树干、粗糙的树皮、繁密的枝叶分别可以用什么笔法表现。在学生形成技法共识的同时,我进行示范构图,然后让学生上台尝试,共同完成银杏树主体构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是如何画树干、树皮、枝叶的。在学生动手尝试后,我启发提问:“银杏树周围映衬的石榴树、玉兰树应如何添加上去?请你自由想象、发挥。”这样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美、表现美的机会,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创作出充满个性的水墨树。

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一点晕开”的涂鸦。少儿水墨画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稚拙美。学生画水墨画,应该是一种儿童的“水墨游戏”。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净土的写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的不是儿童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呵护孩子的童真,把“尊重天性”和“激发潜能”作为水墨画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教学中,我总会让学生选择“可以画什么”,让他们投入其中,能“自得其乐”,大胆表现,自主探究,“画得自在”。我往往会抓住学生画作的闪光点和大师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画的”与“大师画的”有几分相似、有几分距离。在这种“可选择”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用心灵生成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技法的学习过程也不知不觉得以完成。

二、文化视角:从“乡土文化”中寻找“水墨韵味”

儿童学习国画,不但要学习技法,还要在学习技法的过程中吸纳传统文化精髓。我们知道,人总是置身于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都会对本土文化有切身的体验或感受,本土文化也会对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精神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注重让课堂的“乡土味”浓一些,鼓励学生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画出表现“家乡美”的水墨画,如陶文化、梁祝文化、竹文化等。以三年级《水墨阳羡》一课为例,我在教学时紧扣阳羡陶茶文化主题,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切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待客之道,感悟文化之美,体验意趣之乐。

一是感受“阳羡茶”与待客之道。课堂初始,我让学生介绍宜兴有哪些古称,跟我们最密切的名字是哪一个。(板书:阳羡)我说:“对啊,秦汉时宜兴称‘阳羡’,我们的学校因古称‘阳羡’而命名。你家里一般用什么茶招待客人?”学生答:“阳羡茶。”我问:“家里招待客人喝茶有讲究吗?”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待客礼仪,接着再介绍家乡的茶文化:阳羡茶在三国时被称为“国山茶”,唐代“茶圣”陆羽称赞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明代朝廷在宜兴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茶局巷、茶亭等茶文化古迹。阳羡人爱茶、品茶成为了一种时尚。

二是感悟“紫砂壶”文化之美。我问学生:“谁知道最好的沏茶器具是什么吗?”学生答:“宜兴的紫砂茶壶。”我先让学生介绍紫砂茶壶,接着再介绍“茶壶”的文化:文人们在紫砂壶上题诗作画,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使生活器物成为艺术小品,诗、书、画、印巧妙融合,美不胜收。

三是体验“画茶壶”的意趣之乐。我引导学生:“古代文人喜欢雅集、会友、品茗、斗茶等文化活动,更喜欢在紫砂壶上写写画画,别有一番意趣之美。你能在茶壶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吗?你想画什么主题,表达什么想法呢?”由于学生身边有很多相关的陶茶文化资源可以参考,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水墨画创作中,享受着自由描绘家乡文化的水墨意趣。

第8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2013年12月5日至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承办,先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协办的“全国十城市小学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章瑞安、张劲,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洵如,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俐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周正强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教研员、小学美术骨干教师近500位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画教学探究——儿童水墨画的表现和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交流与研讨。

本次会议设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现场说课、专家点评、学生水墨画作品展示等环节。专家讲座环节特邀中国美术学院王作均教授做了《传统山水画的再发现》的专题讲座。王作均教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水墨的韵味为切入点,由简入繁,深入浅出,以实例开启与会教师对山水画艺术的感性认知,形象地分析了山水画的基本法则。与会者认识到,一线美术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要有多向思维的创意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与学生的水墨画艺术表现力,在“墨象”中感受水墨的变化与意趣。

课堂教学与现场说课环节,由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中山市、江苏省无锡市、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眉山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东阳市、湖北省宜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等城市带来了《水墨云林》《水墨游戏》《水墨飞天》《水墨戏曲之川剧人物——净角》《校本教材——笔墨纵横画家乡榕树》《荷塘月色》《小桥流水人家》等1节小学水墨画教学展示课及说课。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说课展示了各地美术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课堂设计和较好的专业基本功,让与会者领略了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学到了丰富的水墨画教学技巧与方法。无锡市美术教研员周正强和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朱国华,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分别点评了这14节课。他们认为,各地的水墨画教学展示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每节课例都有特色,特别是说课是本次活动的亮点,短短几分钟就能体现出老师们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他们还指出,水墨画教学应在挖掘地方特色与资源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此外,教师要注重个人基本功的提升,这对水墨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专家的点评,与会者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后的水墨画教学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本次活动期间,还展示了各地的学生水墨画作品。这些作品表现内容丰富,题材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都的学生作品用墨用色创意前卫,自由开放;北京学生用水墨表现古老瓷壶的作品清新可爱,蕴含着传统风韵:杭州学生用水墨表现苗族银饰挂件的作品自然有趣,墨色滋润;无锡学生的“云林式”山水,童趣中不失文化内涵;东阳的学生水墨技法突出,水墨情趣浓厚:桂林学生的扇形家乡山水,形式新颖,材料丰富,率性天真;中山学生画生活的课堂作业,体现了当地学校水墨画的普及和高水平,特别是藏族学生的水墨画长卷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展览中的一些新观念、新技法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活动,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现行小学美术教材中,水墨画内容所占比重较以往有明显增大,这表明,学校美术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墨画教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广大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总之,城市之间水墨画教学经验和成果的交流,是发挥城市美术教育的优势、全面促进和推动中小学水墨画教学不断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第9篇:水墨画教学范文

作者简介:张挺峰,男,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邮编:315040。

儿童水墨画是区别于传统水墨画的现代水墨绘画,它以表现当代儿童内心感受、精神世界为主要内容,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儿童在面对自己笔下的水墨在宣纸上渗化,造“形”的线条被不同的墨色痕迹所混合时,学习如何看并理解这些水墨痕迹成为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关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因此,美术学习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习最基本的看的方法,逐渐形成意向性的眼光。

本文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九册《江南民居》一课水墨画教学为例,以“看”为水墨画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吴冠中现代水墨作品欣赏与水墨概括表现方法学习这两条线索交织进行,解读画家看世界的独特眼光和用水墨解释世界的独特语汇,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及水墨语言,发展水墨表现的兴趣,提升水墨表现能力。

一、体验水墨游戏,想象地“看”

儿童在初学水墨画的时候,是以毛笔代替原先习惯使用的记号笔来造型的,如果教师将“造型为先”的观念作为小学生进入水墨造型的切入点,势必从—开始就忽略了小学生对笔墨语言的认识、理解与把握的水平。在教学之初,安排一定的体·验游戏,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动手欲望,更能使学生感受软性毛笔在不同层次的墨色与水交织后产生的笔痕墨迹,并通过对这些墨迹想象地看,变偶然为必然,为创作表现奠定基础。

1.点线游戏,看墨色

在低年段学生的水墨画教学之前,笔者引导学生用笔尖蘸墨后进行点线游戏,在宣纸上落下不同浓淡枯湿的墨点、墨线,直觉地观看产生的笔痕墨迹:“这像炭一样黑”,“这像老树枝一样干枯”,“这像天上的云一样轻”,“这像我家窗帘—样薄”。以上这些对墨色的感受和发现,不仅触发学生对水墨的丰富形态的认识,更在技法和表现之间建立了链接的通道。

2.笔法尝试,看墨形

水墨造型语言,有一定的程式规范和特定的笔法样式。在主题性内容表现前,笔者根据对事物结构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笔法尝试,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练习中获得基本的笔法体验,可以避免临摹学习产生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开始,笔者先组织学生进行“人”字的笔法练习,并且引导学生对—撇—捺进行变化,或中锋或侧锋,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浓或淡。当学生完成3至5个“人”字的练习后,就请他们看自己笔下的画面(图1至图3),有的说是山,有的说是鸟,还有的说是房子。这些写“人”字留下的墨形,不仅是因为撇捺的变化而成了学生心中的山、鸟、房子的形象,更是因为学生观看宣纸上的墨迹后,通过想象而形成的个性化解读。

二、探究笔墨语言,转换地“看”

传统的“勾皴擦染”对于刚刚换新教材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技法难度较大,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将吴冠中的现代水墨画作品中所采用的点线面和黑白灰表现手法应用到本课中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要学的内容,而且所选作品具有现代意味,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如何将屋顶、墙面、门窗等民居中的各个形象元素转换成有浓淡变化的墨点、墨线和墨块,就成了本课笔墨语言的重点。笔者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是:通过物与画的对比欣赏、师与生的互动演示,以及多;样的范作拓展,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探究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从而表现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江南民居。

1.物画对比,看提炼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观照世界的独特反映,因此,在欣赏分析艺术家解释世界的独特语言时,对比生活中的相近物象,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和理解笔墨的转换。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吴冠中作品《春燕》(图4)画面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在创作时对生活素材是如何取舍、概括形象,并提炼出自己的笔墨语言的。在学生分析之前,笔者首先引入一段小故事,讲述这件作品表现的就是我们家乡宁波月湖旁的民居,然后出示当时的民居照片(图5)进行对比分析,并提示学生分析画家在房子的表现上做了哪些处理。通过对比地看,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作者把很多门和窗省掉了。在笔者的追问下,学生明白了作者是为了更加突出墙的白和宽大,就用了一曲一直两条墨线和大大小小5个墨块来表现自己对这一幢江南民居最深刻的印象和最强烈的感受。

2.互动演示,看笔法

在引导学生从静态的艺术作品欣赏到动态的自主创作表现时,教师示范性的演示能为学生搭建起学习脚手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互动的方式来探究水墨表现中不同笔法的运用。

教学时,笔者就直接请学生上台试着参照图片来画一幢江南民居(图6)。学生因为在上课前有了写“人”字的笔法体验和对吴冠中作品的欣赏感知,所以直接上前用两笔就慨括地将一幢民居表现了出来。接着,笔者又请两位学生继续添画几幢房子,并通过反问使他们明白,一笔就是一片屋顶,有宽有窄,有长有短。然后,在学生已了解了江南民居这—特色后,笔者出示马头墙图片(图7)并提问:“这样的墙檐可以用怎样的笔法来概括表现?”这时学生已完全进入状态,马上就说出了写“一”字的笔法,笔者就顺势添加几笔,融入“人”字屋顶的画面中(图8)。这样的互动演示,打破了照图描绘的思维定势,进而引向自主表达。

3.范作拓展,看墨韵

单一的示范会使学生陷入照画临摹的困境,所以在笔法演示后运用不同形式的范作,能拓展学生水墨表现的思路。而引导学生观看范作中墨色的变化,则能让他们感受到画面中不同浓淡墨色产生的韵律感。

在师生互动探究表现江南民居的笔法后,笔者出示自己根据图片改创的范作(图9),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墨色来表现。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发现桥面转换成了浓浓的墨块,墙角的石块转换成淡淡墨点,水面的波纹转换成了细细的墨线,等等。紧接着,笔者又出示另外两幅不同风格的范作(图10、图11),引导学生感受到,画面已从表现眼中具象的民居,延伸到运用大大小小、浓浓淡淡的墨点和墨块表现心中意象的江南民居了。

三、经营画面构成,借鉴地“看”

水墨画中的笔法和墨韵,最终需要通过对整个画面的经营来构成形式美感并实现隋感表达。通过不同视角和形式的作品欣赏,借用画家作品的构图形式,或是表达情感的方法,能为自己的创作表达集聚激情。

1.画面选取,看视角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的观照方法,为很多艺术家观察自然、创作表现时所运用。面对同—物体进行多角度视点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多创作灵感。通对艺术家同—题材不同视角和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欣赏,感受理解对“质”和“势”的不同选取,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创作思路。

课堂中,笔者分别从平视近观和俯视远眺的角度,挑选了吴冠中的两幅代表作进行对比欣赏。图12中作者用不同粗细的浓墨线对平视的房顶屋檐进行概括表现,以及用不同大小的淡墨块对门窗、墙基石块的提炼,并结合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的透视原理,表现了画家眼中的江南民居,给欣赏者以“人在其中”的有我之境;而在图13中,画家表现俯视远眺的江南民居时,更加追求画面的节奏感,从表现眼中的江南民居变成表现心中江南民居的无我之境。

2.构图分析,看形式

提升儿童水墨画品位的关键,在于对画面组织形式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墨线、墨块的大与小、疏与密、主与次、黑与白、浓与淡等产生的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并在原来笔法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添画,尝试构图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同样是俯视角度的观察表现,不同的构图表达能产生不同的美感。图14中,画家把江南民居放在画面的下半部分,留出将近一半的空间来表现天空,带给我们空旷、宁静,好像是画家从山顶回望家乡;而图15中,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布满画面,再加上淡淡的炊烟和星星点点的红灯笼,面对画面,观者似乎还能听到邻里间交谈的声音。

3.情感表达,看意境

欣赏之后的绘画创作,儿童短时记忆中视觉滞留的图式感觉信息,对随即进行的创作能够迅速产生影响,而大量的同一类作品刺激后的节奏效应也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吴冠中的画外音,让学生感受画家在情感表达时的独具匠心,以引发创作冲动。“最是童年总入梦,纸上留我旧故乡。”(图16至图18)画面中看似支离破碎的墨点、墨块,以及湖面上的小舟、嬉戏的鸭子,这些正是画家对童年故乡的残存记忆;而像迷宫—样的密密麻麻的大小墨块,表达了画家心中的那一座围城。(图19至图21)感受完画面意境之后,笔者)页势布置作业:你眼中的江南民居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或是你心中的江南民居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拿起毛笔尽情地挥洒吧!

四、展评个性作品,多元地“看”

任何水墨表现方法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视角。发挥学生的个陛特点,挖掘课堂中生成的作品资源,因势利导地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多元地看他人的和自己的作品,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意和创作热情。

1.个性展示,看创意

在水墨画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点到为止,“见好就收”,而不要反复涂抹。当然,教师更要有一双慧眼,在发现有个性的笔墨或构图时,要及时展示出来并给予鼓励,以激发其他同学进行创意表达。

在辅导学生创作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江南民居时,当笔者看到有学生喜欢用不同粗细长短浓淡的墨线表现民居后,马上把他还没有完成的作品高高举起,鼓励并帮助他强化作品个性。(图22)多元地看待不同学生对笔墨的理解和表达,对不同风格的水墨作品的最终形成(图23至图30)具有重要的意义。

2.集体赏评,看收获

40分钟的水墨体验与表达,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所获得的水墨表现技巧可能只有一个台阶,但是,当我们把所有学生的收获汇集起来的话,那就有一大高度。用不同的形式把学生的美术作品组合起来进行集体赏评,能够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在本课的教学尾声,笔者把学生的作品组织在长卷上,(图31)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既能评赏个别同学的作品,又能对整幅长卷作整体观赏的机会。

丰子恺先生曾说,“人因为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在凸显视觉性的“新课标”思想指引下,儿童对于水墨痕迹的理解伴随着“看”的深化而不断提升,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笔墨形式逐渐形成,水墨艺术在儿童的世界里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