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第1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99-02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college students

LU Chun-sheng,CAO Zhi-you,LI Wei , LIU Gui-ying

(Directly Subordinate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Jilin13201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e freshmen were given a lecture about health. Meanwhile,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and the healthy condition of self-digestive system by provided questionnaire. The students with dyspepsia symptom and disease were established healthy files, were given directive education and positive treatment further meanwhile.Results: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diet and health, sports and health and so on had positive effect o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high incidence in teenagers. Conclusion: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health care is heightening generally in college students.The mostly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diet and health, and can prevent and treat all sorts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positively.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Functional dyspepsia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主要表现为间隙性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无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疾病,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失眠、多梦、心悸、手足多汗、血压偏低等症状。当代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率较高,这与饮食、健康知识的匮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各种心理压力的影响,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生活条件的高低等因素有关。为此我院对大学新生进行了饮食与健康教育,并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学院新生1 465名,其中,男720名,女745名。

1.2 方法

在健康教育课中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消化道疾病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及发病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疑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诊断与治疗。

2 结果

此次调查中有225名学生符合诊断标准:伴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各种上腹部不适症状,持续 12周以上,且多数患者有消化不良的多种症状,男女大学生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其中,轻度患者155名,中度58名,重度12名。按照病情程度不同,分别给予健康指导、保守治疗和系统治疗,并且对中、重度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肝、胆、胰 B 超检查未发现肝、胆、胰疾病,且无全身性疾病。经过积极的治疗,两个月后我院对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患者健康状况大多数有明显改善,自我保健意识都有较大提高。大学生消化系统健康状况见表1,不良因素与习惯见表2,治疗评价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发病率为5%,每个人的一生中约有20%的机会患上此病[2]。其致病因素较多,可能与胃及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和胃酸分泌异常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一种身心疾病,精神紧张和不良的情绪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直接相关。因此,医学家们提出了脑-肠轴的新概念,认为脑-肠是相互作用的,肠道的运动、感觉均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大脑可以分泌肠肽类物质影响肠道的感觉、运动,从而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率,很多学生不够重视,认为这是青少年中的普遍现象,对身体没有大的影响,往往在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的时候才会就医,甚至个别学生患有重度消化不良。这些与青少年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身体素质,甚至家庭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如何让大学生对此病重视起来,成为健康教育的重点。我们在对患有消化不良的学生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积极给予他们健康指导,促进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避免吸烟和饮酒,保证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避免过饥过饱,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规律,不长时间上网及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中度消化不良的学生,在健康指导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指导性用药,可给予:①抑制胃酸分泌药[3],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②促胃动力药,适用于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用吗丁啉10 mg,tid,或西沙必利5~10 mg,tid,餐前15~30 min服用,疗程2~8周;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适用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阿莫西林(1.0~2.0 g/d)、甲硝唑(800 mg/d),可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于重度功能性消化不良且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轻者可通过心理治疗,消除顾虑,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宜从小剂量开始;失眠者可适当服用镇静药。所以,除了适当进行药物治疗外,更应注意心理卫生,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保持稳定的情绪。

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非常重要,大学新生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在自律性不强的前提下容易步入无规律的生活误区,及时有效地疏导、教育可以大大降低包括消化不良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以保证大学生正常有序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Talley NJ, Dennis EH,Schettler-DuncanVA,et al.Overlapping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or diarrhea[J]. Am J Gastroenterol,2003,98(11):2454-2459.

[2]张亚历.图解消化病学:临床经典诊断与治疗方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94-95.

[3]张万岱.消化酶制剂的临床应用[J].中国处方药,2005,36(3):24-25.

(收稿日期:2007-09-04)

第2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督导;职能部门;服务平台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质量要求也在持续的提高。在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所以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点,并且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要持续发展的。在高职教育质量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主要内容,还是高职院校构成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长效化的需求。在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利用创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反馈、调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效果。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得到了优化。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也在不断地提高培养人才的力度,这也给高校教育领域带来一个较大的难以,人才数量与质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的提高也成为了一大重点,为了能够较好地对教学工作各个要素、环节与工作状态信息得到反馈并加以调节,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构建是必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就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教学过程管理为主要的构成部分,要全面监控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基本前提。教学环节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的。

2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2.1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不足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很多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环节的监控,而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存在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学生实训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多侧重于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对校外实训教学质量监控有所忽视,并且忽视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质量的监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体系仍以学校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而没有引入企业、用人单位以及外部专业评估研究机构对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的监控,忽略了后者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控作用[1]。

2.2教学质量监控观念落后

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更多在于理论层面,在理论上重视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忽视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评价中的监控为主要工作,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缺少规范化体系与制度,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2]。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缺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顺应高效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在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高校各学院间并没能够发挥质量监控作用,在分部、分中心、任课教师层面上,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没能够通过教学质量体系构成约束作用,导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无法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3]。

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创建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使教学质量效果得到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得到提升的良好方式,过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视性与认识不高,造成了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上力度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还需要从当前时代背景入手,积极采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措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效果。当前已经有较多高校构建并使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借助大数据背景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效果。可以通过创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评价评估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形成系统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支持力量。

3.1加强对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重视

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对体系重要性进行重视,通过创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进行体系的完善构建,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效果。一方面,需要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服务观,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组织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发挥高校领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效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需要遵守目标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评价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原则。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构建,实现教学质量效果的提高[4]。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本和网络研修等各种培训学习,支持教师把握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想一切办法和途径提升教师师德和业务成长。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教师定期集中学习新教育理念,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提升专业能力。让教师们对高校教学质量重视起来。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测团队成员要使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重视业务学习和培训,使理实一体意识得到强化。积极的组织相应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评价、统计学等相应理论学科专门学习与培训。

3.2构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缓解,其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可以将所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流,以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量部分形成对教学质量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的不同方向信息调节,从而形成各环节信息反馈的处理网络。就教学质量信息的来源,可以通过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而来,加强对于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质量信息获取,并保持信息反馈的双向互动[5]。对于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全面监控的原则。既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又要包括校外教学质量监控,前者包括课堂实验和专项模拟实训的监控,后者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监控;二是全程监控的原则。为实现高校教学的目标,必须对其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三是全员监控的原则。教学的监控过程中是由学院督导、院系督导、院内同行专家、任课教师和学生、企业同行专家、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3.3教学质量评价评估系统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很多时候学校都忽视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现阶段的大多数高校当中,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都没有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过于常规性,而且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不高,评价数据的处理科学性不强,没有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处理,使得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脱节。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网络技术,从教学质量评价评估系统的构建入手加以完善。通过对教学评估对象的确定建立数据库,以不同的教学评价目的形成不同的教学评价类型,如合格评价、抽查评价与选优评价。采用结合教学评价类型模式创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且确定教学评价测评标准,就教学评价效果形成教学反馈[6]。教学质量评价评估系统的定位明确和职、责、权清晰是其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3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现状;途径;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升,而更多的是通过高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等等。

(一)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学校与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学。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体育锻炼,没有深度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因为这种认识,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些活动来锻炼身体,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

兴趣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很多学校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却忽略了这点。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单调枯燥的现象。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只是带学生做了简单的准备活动后便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而这样的课堂,没有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不到知识,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自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不了。(三)缺乏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究虽然有的学校意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却缺少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深入探究。学校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如此也不能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

二、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得到有效锻炼。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积极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首要目标,而拥有高质量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却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堂中,通过团队的互相协助,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开始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为祖国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新教学内容,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个人想法不敢表达,或者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真实想法,学生对于课堂效率的反馈难以体现。而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象,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走到学生的生活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询问和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改动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就能够融入课堂,对于课堂的反馈,也会更加明显,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抓住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就能够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平时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爱好,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知识放到课堂上,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平日观察教师就会发现,小学生大多喜欢跳绳项目,而跳绳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把跳绳项目带到课堂上。在教学生基本跳绳技巧和注意事项后,告诉学生团队的协调合作,才能将跳绳跳好,只有摇绳子的同学协调一致,跳绳的同学把握好节奏,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把学生的爱好带到课堂上,学生在喜欢课堂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此,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有提高。

(三)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学生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够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这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具体场景,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组织接力跑教学时,如果只是在教室讲解技巧,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这时将学生带到跑道,让学生先自己试着接力跑,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错误和优点,然后指出错误,讲解接力跑的技术技巧。这样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会更好地掌握接力技巧。这样,原本抽象的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让学生掌握。所以通过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健康的运动精神。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创新课堂,吸引学生兴趣,在实践中教学,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郭连武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大坎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1(21)

第4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仅反映了教育活动本身的进展和成果,更加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能够对于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是教学质量提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和标准的约束和指导下,通过相关的教学质量理论和方法,对于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是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的价值评估[2]。这样的价值评估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的事实依据,否则整项评价就会显得过于主观而失去了参考和利用的价值。

2.教学质量的分类

2.1教学结果质量

教学质量往往会被单一的认为是教学结果的质量,虽然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但是实际上也反应了结果质量在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教学的结果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和教师教授的质量[3]。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往往被解释为学生经过了教育活动的“加工”之后得到的结论和成果。这样的关于结果的说法过于抽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创新能力等都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质量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教授的结果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是教师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2教学过程质量

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质量在传统的结果导向型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往往会被忽视,但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过程的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育活动的过程质量可以被分为学习过程质量和教学过程质量两大方面[4]。学习过程质量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了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采取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学习是怎样影响最终的学业水平或者其他学习成果的好坏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过程质量主要强调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激励措施能够起到的作用。

3.高考成绩不公开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策略

3.1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五项指标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使得我国的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估策略,不管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是学生自身的多元化诉求,都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策略提出了要求。笔者在结合教育工作者的相关实践和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之后认为“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合适的教学质量评估策略。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最先由上海市教育部门提出。笔者的结合了高中教学实际之后认为适合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五个指标。这五个绿色评价指标分别为:学业水平指数、品行道德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在这五个指标中,学业水平指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高考成绩不再公开,但是学业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品行道德指数考察的对象是学生的社会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道德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重视教育质量中的学生品行道德指数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诚信、责任心和公德心等良好品格;身心健康指数不仅仅包含了学生本身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学习状态和方法可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直观的来说就是学生的睡眠时间、补课的时间、用脑时间等;最后的两项指数分别为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包括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的需求,也包括了老师对于学生的激励,这说明了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实际上时相互影响的两项指数。“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已经通过试点项目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作为一套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之后能够进一步的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考成绩不公开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能够采取的比较合适的策略之一。

3.2实施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

为了更好的评估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考成绩不公开之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对于学习的投入、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和评估,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改善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即时评价和保存档案评价。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性评价可以结合上文提到的五个指标来考察,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和品行道德指数。通过即时性评价能够扭转目前的眼中依赖考试结果的教学质量评估的模式,填补高考成绩不公开之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出现的空缺和失衡,是对于教学评估手段和策略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档案袋评价。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也用到了档案袋评价的方式,但是很多学校在封存了档案袋之后没有很好的利用档案袋中的资料,无法将繁复的档案袋资料真正的运用到对于学生的评价中去,因此档案袋评价需要实施更新和改革。

3.3注重对于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提升学业水平,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要不断的提升,教师自身也要有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否则就无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中始终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对于教师进行发展性的评价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促进学校的人才储备的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对于教师的发展性的评价也可以参照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相关的记录袋,时刻记录下教师的个人发展的问题,不仅仅能够记录下教师个人发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得到的收获,还能够让学校更好的了解各位教学工作者,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

4.结语

第5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 制度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20-001

教学管理是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良好的立足面,也有良好的基本条件。因此,高校推进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强化“生本”理念、标准化体系等的有效践行与落实。本文立足于对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设建议。

1.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抓好教学质量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的教育环境、教学体制之下,高校推进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一是基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部需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理念创新,扎实教学模式调整,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夯实基础;二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下,抓教学建设、夯教学主体,明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落实教学职责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以制度的形式更有助于教学工作在量与质、规范性等方面的建设。因此,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并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1.2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质量保障体系,契合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新要求

优质的教学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质量保障体系,是迎合高校教育发展新要求的集中体现。教学质量的衡量是一个系统工作,而制度化建设的推进,实现了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现策略的进一步细化,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归化,无疑是为教学质量形成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与此同时,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为教学管理开创了新的局面,无论是教师教学的激励,还是教学环境的优化与调整,都为人才培养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保障。

2.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路径

2.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

教学工作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强化教学管理的工作面。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依托制度化建设,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教学的改革发展。首先,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无论是教学的组织开展,还是教学的综合评价,都要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教学工作有序、保质开展;其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教学规范化建设的过程,强化对教学的规范引导,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在经费资助保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支撑教学,以及政策制度规范教学等领域,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2.2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人性化

践行“生本”理念,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强化“生本”理念的践行,在教学质量的监控中,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和关心学生,充分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中,得到良好的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的建设为出发点,应成为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落脚点,促使学生在教育中全面成长,确保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在师生互促、共前进的教学形态下,构建高效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更能体现教学质量制度化的人性体现;(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在文化教学、素质培养等方面,实现更加全方位的监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3以“标准”为导向,强化制度化建设下的全程监控

教学质量标准构建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特色,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例如在教学实践、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标准化量化,更有助于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此同时,教务处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总站点”,应在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强化教务处的决策权和管理权,确保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明确,为教学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充分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夯实建设基础、创造建设环境,切实做到:(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2)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人性化;(3)以“标准”为导向,强化制度化建设下的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韩延明.探析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以人为本”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0(03)

[2]李建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路径探析[J]财政监督,2009(08)

第6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安徽南陵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课题编号:2013-R-2614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KJD520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30-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包括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性教学,大众化教育强调应用性、创业性教学。[1]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大众化教育为主,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我校近期正处于“质量提升”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多评价主体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指标论域V=(一级指标),每一个评价指标均包含多个子评价指标,子评价指标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级指标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和原则

1.构建意义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避免教师教学活动的盲目性。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一般用于鉴别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2]现代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则突出改进和提高,强调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对象按评价目标要求的方式变化。[3]因此,构建一种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建立一支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应对教师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这样不但可以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使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又可以促进学校行政领导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使学校更加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4]

(2)有利于提高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宏观调控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要素控制。实现最优控制的关键在于信息反馈。[5]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反馈结果,学校管理机构可以客观地掌握教学活动的现状和水准,并依据此探讨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构建原则

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实际的教学过程,每项教学指标均能反映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特色,不同于其他老本科高校。因此,必须考虑到我校存在的客观实际情况。

(2)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评价客体工作活动进行价值的判断称为教学质量评价。评价客体一般是教师,国内外大部分大学评价主体选择的是学生。[6]大多数学者认为评价主体只选择学生,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评价客体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因此,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多维性,应采取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活动。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的观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采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的评价,教师同行及校外专家对教师的评价进行综合建立评价机制。

(3)全面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但它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多元化学术活动的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全面广泛,内涵要具体、准确。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教书育人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内容。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也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知识传授是教学质量的核心,衡量学生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的升华,反映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4)可操作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内容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等现象,要具有可操作性。由于评价指标是建立在多维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应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定量指标通过量化的表述形式,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能较真实地反映评价情况。但有时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量化,且定性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广度和宽度远大于定量指标,[7]因此使用定性指标可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

第7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1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等现象,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是影响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其次,部分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是影响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学生长期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关爱不利于其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过于溺爱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再次,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相对落后,无法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学校中缺少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场所和条件,缺少图书阅读条件,缺少计算机、艺术等方面的教学条件等。

2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资源以及思想观念方面的不同。

在教师资源方面,由于受到个人因素或家庭原因的影响,不少教师会选择到城市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就职,优秀教师流失问题长期存在。缺乏优秀的教師资源对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对于教育工作不重视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农村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配合,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较多的影响;在学校方面,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缓慢,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其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给教学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3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建设

农村小学针对当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措施进行解决,一方面要通过与上级教育部门沟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改造和创新,利用现有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教师组织高年级学生通过手抄、剪贴等方式制作手工书本,并将其从高年级到低年级进行传阅,丰富学校图书资源;还可开发一些对于器械、设施的体育活动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3.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提升

针对当前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教师待遇,对教师的生活提高关注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人才流失。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促进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其能够以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特点、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提高,积极应用多媒体、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3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全面关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关注。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重视和分析以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观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给予一定的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投入到学习当中。

3.4加强与农村学生家庭的联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家庭、家长的沟通联系,保证双方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教师要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指导,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配合,增强家庭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多于孩子进行联系,尽可能的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的影响。

第8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 美术教育 现状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8-01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第一,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当前许多中学的领导者、教师甚至学生都未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重视中学的美术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许多中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或边远地区的中学,美术教育仍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据了解,当前还有许多中学存在美术教学的课时非常少且常常被挪作他用、师资不足等问题。此外,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所使用的方法陈旧落后,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

第二,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师资情况较差,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是影响当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当前许多中学并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许多学校的美术课程均由语文、数学等并不具备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来兼任,美术课程有名无实;此外,一部分学校虽然也有具有专业修养的美术教师,但是学校的课程意识较为薄弱,只让其充当门面而不关注美术授课的实际效果,导致美术教学的质量低下。

第三,美术教学的针对性较差,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思想,不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美术课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够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失去了意义。此外,部分学生与家长在学习美术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出于走捷径的心理而要求学生学习美术,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新课改越来,素质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中学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当注意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新课改强调素质教学的重要性,提倡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者以及美术教师应当注意更新其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是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绘画空间,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此外,提高教师素养是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对策。学校应当注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应当树立重视学习的概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十分支持,认为学习美术对将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面对这一情况,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打电话、谈话、家长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美术的环境。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美术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注意顺应时展的要求,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此外,学校还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据学生的特点与本地区的特点编写乡土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支持美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是平.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第9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艺术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中职艺术类学校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教育而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机构,都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重视,而中职学校对于信息化建设以及投入也更为关注。

中职学校的教育更为偏重理论知识应用、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今一些市场热门专业,例如美术设计等,其专业的课程都与信息技术联系紧密,教育信息化成为了中职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的艺术人才的重要职责,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

二、中职艺术类学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淡薄

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较为薄弱。中职艺术类学校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资源流失、教学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等。并且加上中职艺术类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观念滞后,对于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应用的水平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方式落后,使得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2.技术力量不足,整体规划欠缺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学校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应付上级的需求而建立的。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添置不同的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按照各项任务的需求布置,这种模式容易造成设备功能交叉浪费。并且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艺术职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人员的配置也显得不够,导致学校信息化教学缺乏专业的指导,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的功能。

三、完善中职艺术类学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部署,如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为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也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规模较小的中职艺术类学校而言,也要以此为总体目标不断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现提出几点具体的对策。

1.统筹规划

中职艺术类学校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合理统筹规划。首先学校应当明确总体的建设目标,按照建设目标来制订长远的规划以及步骤,全盘布局,如设计并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平台,实行统一性的工作,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要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管理与教师队伍,针对中职艺术类学校规模小的现状,积极加强教师培训,扩大信息教师队伍的数量,提升教学与管理的质量。

2.设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

艺术类学校师资力量规模小,信息部门的建设工作容易被忽视,因而学校应当在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综合考虑,有效整合人力、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完善管理,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延续性,应当设立组织信息化部门,抽调精通计算机的老师来管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与规划,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所服务。

3.加强软件项目的投入

中职艺术类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学校以及专业的情况加大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鼓励教师运行信息化手段,进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制作与运用。例如,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教育云代表教育信息化的第三个浪潮,它具有集中管理、按需扩展,使计算机灵活、减少硬件设备的成本等特点,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职艺术类学校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学校应当构建结构合理、使用便捷高速稳定的基础网络,同时要构建起协同管理的体系,实现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与精细化。

参考文献:

[1]蒋中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