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规划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建设一栋具有一定规模、功能合理、流程科学、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就医条件和医疗环境,为实现总体规划迈出重要的一步。方案构思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功能的合理组织、规划与整合、一次规划、分步建设。
(2)院区内环境空间与城市景观的营造。
(3)系统工程理念的运用。
(4)从实际出发,节能、节材。
二荒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置
将各功能区的建筑紧凑布局,为远期发展和室外环境留出空间。医疗区布置在用地南侧,靠近规划道路经二路;门诊部面向经二路设置前广场,亲切地迎接看病人群;住院病房靠北布置,并适当扭转角度,以获得良好的日照、优美的景观和私密安静的环境。医疗区预留发展空间,做到“一次性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实施”。
(2)环境景观与建筑空间
环境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并强调与自然和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建筑空间轴线以门诊、医技楼为中心沿南北方向展开,用地内的建筑于轴线两侧形成非对称的平衡;环境空间轴线结合建筑空间沿南北方向展开,分别形成与城市共享的外向型绿化环境和相对幽静私密的内向型环境。环境空间设计结合远期扩建统一规划,即便扩建后亦可与原有的建筑环境、交通流线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场地、景观、建筑、空间四位一体的全新理念。
(3)院区交通
沿基地北侧文昌大道设置院区形象出入口,东侧沿经二路由北向南分别设置住院、院区人行、门急诊出入口,西侧沿经四路设置后勤出入口。院区交通尽量短捷,沿交通主线上,根据功能需要布置停车场、内花园等设施,既起到了引导作用,又将各类功能有机地、互不干扰地串联在一起,交通线路分区、分层次完美衔接,人车、人货、洁污、医患分区分流。
(4)医疗区内部交通
在门诊-医技-病房各功能区之间布置导向性明确的医疗街,结合医疗街布置垂直交通,便于患者明确方位、识别方向。
三建筑设计
1建筑空间
医疗区内部空间以精彩的大堂中庭为中心,有机地连接各子空间,更好地诠释了“内街”的设计概念;同时,商业、接待处、餐饮、信息亭等设施的精彩布局和小品、家具的陈设使得内街的空间更加灵动而富有活力。健康康复中心均为南北向的板楼,建筑布局合理,最大限度的满足通风、日照等要求,配套设施齐全。整体景观与建筑围合成组团式花园,为康复过程提供良好的条件。
2建筑形象单体
形象简洁明快,群体空间变化丰富,尺度宜人,彩色金属墙板典雅欢快,水平向延伸的立面和弧形建筑轮廓创造了全新的医院建筑形象。内庭院和外花园与建筑相结合,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有助于创造宜人的微气候环境。
3生态、绿色“绿色屋顶”与景观环境相呼应
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并延伸至内街,巧妙地将绿化景观引入建筑之中,这样的设计强化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能量调节、雨水利用及降低供暖与制冷成本等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4空间质量设计
十分注重病房的空间质量,通过住院楼的适当扭转,使绝大部分病房采光良好、日照充足;透明玻璃的设置使周边的自然美景一览无遗。
5功能现代医院设计越来越注重内部功能
根据医疗流程,将医院功能进行拆分组合,通过建筑体量反映其功能特质。方案设计分成地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下功能包括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车库、配套设备机房及部分医疗用房;地上功能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行政科研及其他配套用房。主要流线:以医疗街和共享大厅、交通核为中心组织内部交通,有效地连接各个功能区域。此外,每个单体建筑分别设置了服务于洁物与污物、工作人员与病人、公众与探访者等各类专门通道和电梯。辅助流线:厨房到餐食电梯(住院部)之间,厨房到员工、公众食堂之间均设有直接通道;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之间设有专门的洁净、污物运送电梯;地下层的太平间和尸体解剖间设有独立的通道通往外部。传染病控制:筛查部门设在一层入口附近,位于急诊部、医技区和门诊部等高客流区域边缘。病患在此接受检查后即可获知应当前往感染楼或是其他部门治疗。住院部:每层安排两个40床护理单元,使得公用辅助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本方案护理单元布置的主要特点在于病患、探视者与医务人员的交通及区域完全分开,二者互不干扰。病房尽可能布置在南向,医护用房置于北向。护士站位于中部,面对护理单元主要出入口,便于管理,具有良好的监护视野,开敞活动区置于电梯厅旁边,通透明亮,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手术部:设两个不同的通道:一个为各个手术室通往污物专用电梯的清洁通道,另一个则是洁净通道,可供病人与工作人员使用,并用于运送从消毒供应室通过无菌电梯送来的无菌推车。可由“换床”区以及工作人员更衣区进入无菌走道。采用先进合理的梳状多通道式布局手法,由洁净通道及清洁通道将手术室分组排列。手术部采用生物洁净空调系统,保证手术室内不同等级的生物洁净需要以及等电位接地等技术措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术室运行环境。ICU(重症监护病房):有联系手术部、其他病区、医技区和急诊部的专属通道。病房朝南布置,能观赏到室外景观。采用净化空调系统,送风使用高效过滤器。合理组织病患、医护人员、探视家属以及洁污物品的动线流程。医技区:每个疗区都设有各自的前台和可通往门诊部的候诊区,并与通往住院部及辅助功能区的电梯和通道相连,方便门诊、住院病患及医护人员使用。候诊空间尽量沿天井、花园布置,使其有良好的视野和通风采光。将病患与工作人员的空间、通道完全分开,有利于改善工作及就医环境,提高效率。门诊部:为病患和工作人员分别设有专用电梯,正对病患走廊处设有各门诊科室的等候区、挂号处和缴费处;工作人员走廊则设置了医师和工作人员用房。每层沿南北方向布置门诊单元,各单元之间设有内花园,最大程度地采纳了自然光,并强化了医疗街、病患等候区、医师室和检查室的通风与采光。急诊部:根据现代急救医学理念设有专用通道、宽敞入口及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与普通急诊区。设有步行患者入口、120急救车等送达患者入口。根据24小时服务原则,除设有独立完备的诊室、抢救室、手术室、ICU、观察室、挂号收费、药房、化验外,还设有辅助的拍片单元(包括常规X射线,CT和B超等),可有效降低急诊部与医技区之间的病患流通量。此外,还设有方便通往医技楼的通道。急诊抢救、EICU、手术室相互紧密布置,方便使用。EICU按单人病房设置,有利于预防交叉感染,可酌情设置负压病房;岛式护士站位于中部,具良好的监护视野。医院环境保护是医院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方案设计从环境保护各个要点采取相应措施。
6无障碍设计
医院功能考虑无障碍使用,设置方便病人及残疾人,体弱病人的无障碍出入口,专用停车位及专用厕所、专用电梯,各层干道设置扶手等,体现对患者的关怀。
四结语
关键词:区位性;庭院空间;传统空间
Abstract:BydesigningandcarryingouttheplanoftheHuaiHuaCitysocialwelfareinstitutebuilding,thegloriousyard,containingtheHuaiHuaCitycivilserviceintegralmovingproject,discuss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welfarecharacterbuildings,havecertaineffectondrawinglessonstothesamekindarchitecturaldesign.
Keywords:areaplacenature:courtyardspace:traditionspace
2006年3月,笔者代表湖南建设集团建筑规划设计院参加怀化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含怀化市民政局整体搬迁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竞标,该项目位于怀化市河西开发区,神龙路与沿河路之间,占地总面积约140亩,总建筑面积近50000m2。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范围为民政局机关办公区及社会福利院,二期建设范围为老年公寓;该项目是怀化市2006年的重点建设项目。
1概念立意:“爱心”——“纽带”
1.1背景分析
2006年全国老龄办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44亿人,平均每年增长200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1%。
同时,目前世界上生活着5亿残疾人;在我国有5千万残疾人。由于遗传、事故、疾病等难以避免的原因,我国残疾人口以每年70~80万的速度增长,就是说,每天都要增加2000多名残疾人,每40秒钟左右就增加1名残疾人。福利院性质建筑的建设正在成为国际和国内的共同课题。
1.2“爱心”——“纽带”
政府、企业、个人、志愿者四级主体以“爱心”为“纽带”,紧密联系团结在一起,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形成真正和谐社会,使老有所养,幼有所爱,共同发展。
1.3爱心广场及庭园设计
考虑到将来有可能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整体规划中,把老年公寓区和福利院区的集中绿化在构图上进行融合设计,以便极大限度地容纳人流。福利院入口广场同时形成为爱心广场,主体雕塑“爱心纽带”位于中间,突出表达福利院的公益慈善性质。
设计师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意见一致,最终确定以“爱心纽带”为规划概念起点,以抽象的纽带形式,打破城市道路对用地的局限,贯穿整个用地,形成强烈的统一感,寓意整个社会以爱心为纽带,突破原有的局限,紧密联系致力中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发展。
2规划设计
该场地由城市道路分割为三块地,本次规划设计作为整体统一考虑,依功能要求分区布置。拟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范围为民政局机关办公区及社会福利院,二期建设范围为老年公寓。根据地形条件,本方案在总体结构上考虑划分为三级结构模式。
第一级——整个用地范围,强调全局考虑,整体协调;
第二级——三个地块内的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强调承上启下,向上服从整体,向下考虑细部节点的深入;
第三级——建筑单体间的协调与组织。强调对细部空间雕琢,追求创造宜人的具有亲和力的细部空间与居留环境。
2.1整体布局:系统化与组织化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慈善文化广泛传播,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增强以及公民普遍认同并参与福利慈善事业,基本形成慈善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并促成福利性质建筑的蓬勃发展。在设计上,整体布局将“爱心符号”作为强化概念,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空间,在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各个方面均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设计以半围合为主,结合广场、庭院绿地及办公楼、宅间空间,使之浑然一体,建筑严格按概念性自然栋划分,有组织地将它进行限定。对整个空间进行引导与总结。
2.2建筑布局:区位性、标志性、统一性
通过对地段的详细分析,充分考虑现状与先天条件,结合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南面地块安排一栋办公楼和附属四栋住宅,构成民政局办公区;北面东部地块包括儿童福利院、老年福利院、光荣院和三院办公楼,以入口爱心主题广场、中心景观广场及多个庭院进行围合划分,构成安静、祥和、便于管理、相对开放又半封闭的福利院区;北面西部地块以老年公寓为主,构成具有政府引导的开发性质老年社区。
福利院区的设计在总平面布局上,重点表达与办公区、老年社区的衔接与协调,包括主要轴线的处理和爱心纽带的引用。在布局上根据各单体建筑特点,儿童福利院的位置应该在老年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之间,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修养情绪,更好地达到疗养效果,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每个角落。福利院部分单体建筑全部采用封闭外廊,有利于中央空调的安装使用;外廊每隔一段设置节点空间——交谈区,方便交流。庭院的组合也是本次设计的重点,通过纽带式的布局自然形成庭院序列空间,满足疗养条件的日照前提下,布置庭园景观,达到步移景异效果。
三个地块通过道路划分相对独立,又通过景观轴线及抽象的“爱心符号”互相联系;建筑造型各有特点,又通过外墙材料、色彩以及屋顶形式强调空间统一性。
2.3绿化及环境设计:系统性和层次感
设计综合各种因素,采用景观节点景观组团景观片景观区的方式将各中心绿地,建筑间绿地以及城市预留绿地进行系统化考虑,使之成为一个既具有明显层次又相互联系紧密的系统绿化环境,各种几何形绿化与其自然游园式宅间绿化相互映衬,显得丰富多彩,通过步行、游憩、入口广场系统的分隔与串联,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景”则串联各种空间,“挡”则创造幽静的情趣空间。绿化布置以集中、开放型绿地为主,带状、组团状结合,以最贴近建筑的方式布置,提高绿地的观赏与使用效果,辅以雕塑、花坛、台阶、庭院灯具、彩色铺地、浅水游鱼、健身步道、游戏设施、康体器械,形成四季有花,丰富而生动的室外活动,结合局部架空底层的建筑以及连廊,又提供了足够的雨天活动场所,使得环境成为生活艺术化的最好体现。
2.4道路交通:科学安全和闲逸,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和理念
努力营造流畅、方便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用地特色,同时保证人的步行活动不受、少受干扰,使人车最大限度的分流,同时满足消防必须。地用地与周边除接入点外,有绿化带隔离,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使之与城市干道不存在太多人车交汇,安全度大大加强。
2.4.1动态交通:结合用地特点,三块基地内分别设有两个出入口。民政局办公区前有大的停车广场,后有环道,便捷安全并创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福利院区主入口小型爱心广场,对外可供出租车临时停靠,对内缓冲车流,并适当起到舒缓人流的作用。区内道路满足救护车直通各栋建筑入口。
老年社区通过入口广场分流和环行车道的设置,既满足人车分流,又满足救护车直通各栋建筑入口。
2.4.2静态交通:相对于动态交通而言,静态交通可分为室外及地下两部分,室外利用车行道路边缘地带布置适量停车位,方便各区建筑使用,而另一方面利用办公区较大面积的人防工程,采用平战结合方式停放小汽车,而一些不甚好用的边角余地则可以考虑非机动车或摩托车停放。
2.5空间塑造——宜人的尺度与传统空间理论的发展
传统院落及围合作为改变单纯的行列式布局的一种模式,却不可避免的带来封闭,而适当地围合符合尺度的院落则成为一种营造多变空间的有效手段。我们利用爱心符号强化的各种庭院空间是一种半围合半封闭的空间,既有开放性又具有私密性,这种形态本身就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平屋顶的儿童福利院放在主入口,在空间形态上活跃了入口氛围,并与老年区的坡屋顶构成变化的空间。
2.6适应动态的时代变化与入住者需求
时代变化与入住者需求作为动态的两个层面,对设计分别提出要求,设计一方面应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样化的供方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要求,另一方面应通过灵活多样,功能合理的户型设计,尽可能满足空间的适应性,满足入住者不同要求而具有灵活多样的可能。
1建筑施工成本目标规划
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常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分析考核的依据。
2成本目标分解
将成本目标按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来分解,具体分为:土石方与地基基础成本;框架结构成本;钢筋混凝土成本;门窗成本;屋面及防水保温成本;装饰成本;脚手架及模板等措施项目成本。
4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材料管理、现场文明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1)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出厂、配料、下料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原材料。充分利用场地,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层层把关,降低材料消耗。
(2)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工费的开支。
(3)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节约医疗及劳动保护费的支出。
(4)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5)合理安排好各工序,各工种间的穿插,减少浪费,节约资金开支。
(6)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7)目标控制原则。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8)组织措施。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9)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
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材
中图分类号: U283.5文献标识码:A
一、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秦砖汉瓦有着光荣的历史,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有两千年。中国住房建设材料中,墙体材料占70%,且这些材料中粘土砖占主要地位。我国粘土砖每年消耗10亿立方米以上的耕地资源,相当于毁坏耕地面积50万亩。中国的年度生产粘土砖消费7000多万吨标准煤。实心粘土砖是一个消耗资源的产品,不仅破坏大量土地、消耗能源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且外墙砌体保温性能差。大力发展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是取代高能耗粘土砖和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二、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特点
(1)砖类新型墙材
1)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这两种制品块体较大,密度比普通砖小约15%~40%,绝热性能较高;能节约粘土15%~35%,节约煤10%~20%;且施工效率提高20%~50%;可降低建筑自重,并改良墙体保温性能。
2)硅酸盐砖一般以含硅材料(如粉砂、粉煤灰等)和含钙材料(如石灰和石膏等)作为主要原料,再经制作并压制成的实心砖或多孔砖。生产此类墙体材料不需粘土,且不需经过高温煅烧,因此可以节省大量能源及原材料,还可将工业废渣等废品加以利用,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目的,是很有市场前景的新型墙材。
(2)砌块类新型墙材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重量轻且抗震性能较好,可降低建筑物自重,降低结构尺寸及配筋;导热性低,能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降低能耗;强度较稳定,抗冻融、耐火耐热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各类墙体,主要用于非承重类墙体或层数较低的承重墙体。
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块强度高,达3.5~l0.0MPa,砌块密度小,热工性能好,能削弱建筑物遭受地震力,有利于抵抗地震和建筑节能。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用于非承重砌体墙和围墙,可用于建造多层砌体承重墙。
3)陶粒混凝土砌块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做成,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可用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也可以用于建筑物隔墙。其主要特点: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能有效减少建筑的基础承重、结构尺寸、规模和配筋等,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使用的建筑面积;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性能好,因此能减少能源消耗;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耐用性、耐热性、防火性都比较优越,易于安装,能高效率并缩短工期。
(3)板材类新型墙材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GRC板)按保温材料可分为水泥珍珠岩和岩棉芯板,按GRC板表面和底部的成型过程工艺分为两种:一是以耐碱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二是用耐碱玻璃纤维束切断成短纤维和砂浆喷射而成型。GRC板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性能好,且保温、隔音、防火;耐用,易于使用,快速干燥,可用于多层的高层建筑和非承重墙的外墙板。
三、新型墙体材料和传统墙体材料的比较
利用近代新科技和新技术,辅以各种先进设备,能不断开发出更加节约资源、效益更好的新型墙体材料,但同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其特点如下:(1)材料制作复杂,工艺方法需要一定技术,制作工厂需要不断改进;(2)制作成本稍高,少部分新型墙材制作成本较高,导致推广制作可行性降低;(3)大大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效果优越,长期效益显著;(4)制作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大大降低,并能利用废土废渣等变废为宝;(5)需要集约化生产,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1)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用趋势。由天然材料进一步向合成材料发展。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单一的建材不能满足人们对材料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在一起,可形成更卓越的性能。因此,材料革新的方向将是“复合型技术”、“复合类材料”等将成为各国研究发展方向。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将越来越广泛,对复合类板材,如铝塑复合板、钢丝网架水泥复合板、夹心复合板、瓷砖复合板、大理石复合板等。目前,对固体废料除了提炼出可用的能源、金属等物资外,还可将废料用于制造建筑材料也是一条重要出路。用粉煤灰矿渣等生产水泥、砌块和砖等墙体材料;用花生壳和稻草等农业废料生产轻质板材等,对固体废料的利用,将是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2)向高科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新型建材的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高科技、高科技、高价值增值产品仍然较少,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研究稀土技术、生化技术、纳米技术、光催化技术、信息技术、气凝胶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来生产更加高新的科技产品,以加强和改进其功能、质量和效果。例如进行抗菌墙体材料的研发,使墙体材料能够净化室内空气、气味,墙体材料表面自我清洁等;净化气凝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可保证保温、隔音并具有轻质特点等。
(3)绿色化发展趋势。虽然传统建筑材料对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未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大力发展绿色墙体材料,走资源节约型、低污染型、高质量和效率、领先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材料发展势不可挡。绿色墙体材料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健康节能、可再生。从原料取用到成品制造到产品循环使用方面等各环节进行控制而设计,选用无毒或低毒的材料,使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尽量减少,尽可能回收利用副产物,并在使用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威胁,使得能源使用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本文针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及应用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新型墙材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市场手段的调节,技术的不断革新、节能环保理念的实际贯彻、现代管理营销能力的综合发展。
随着新型墙体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新观念的推陈出新,必将在建筑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社会氛围,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虹.福建省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论证会召开[J].中国建材.2011年09期.
[2] 张红.低碳墙体材料的两大使命[N].中国建材报.2010年.
论文摘要: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备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做好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设备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设备管理与企业增效相脱节的现象,往往按部就班管理设备,而很少想到如何使设备的管理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增效的要求。设备维修也缺乏经济效益观念,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割裂开来,设备维护费用投入不足,设备失保失修,或者更新缓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从另外的角度而言,设备有自身的运转规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各项生产必然要受到设备运转规律的支配,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主观随意行为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绝不能用小生产或旧的模式进行管理,而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进一步运用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设备管理模式,对于保证正常的连续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如设备的投资、基本折旧、维修费用、能源消耗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正处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之中,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由此可见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提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效益。
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制度,把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放在与技术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其次,制度要及时更新,不断完善。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制度也应适时进行修改,使设备管理制度能逐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此外,制度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该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要避免墨守陈规,保证思路上的完整性,又要防止盲目冒进,保证思路上的连贯性。
3.重点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因此,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此外,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4.做到企业设备全过程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经营者应当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管理,追求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同时,应把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处理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的关系时,应把经济性放在首位,技术性应服从经济性。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要改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做法,使设备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5.加强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6.建立设备管理资产经营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增强资产经营意识,追求资产经营效益,已是企业管理层的核心课题。设备是企业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促进经营收益,对设备的管理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维修、保养和正常使用,而必须加强设备资产的经营意识,最大程度地开辟经营途径,充分挖掘潜力,盘活设备资产。 为此,不仅要求设备管理者要有机械、设备和工艺等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市场分析、投资、成本、利润和资产效益等经济方面的知识;在设备管理机构中不仅应配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而且要配备相应的经济管理人员。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