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茶文化产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产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文化产业论文

第1篇: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积极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部分、并与茶园经济相链接而发展起来的茶园观光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新兴分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为更好地发掘茶园观光旅游的潜力、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部门与茶园运营方应积极加强对茶园观光旅游业方面的文化产业管理。

一、茶园观光旅游业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茶园观光旅游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茶园景观安排与设计不尽合理,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茶园相关的资源配置不合理、?a业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经营产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的建设亦不尽到位,从而限制了旅游观光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应的行业监管工作不到位、相关规范建设力度不足、业内整顿力度不足等问题,也导致业内不规范经营现象与侵害游客权益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茶园观光旅游业的社会声誉,从而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

为解决茶园观光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相关部门和茶园运营方应积极加强合作、采取相关措施,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积极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同时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从而进一步促进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茶园景观的建设使茶园观光旅游的基础,因此在发展出茶园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应积极重视茶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积极提升茶园建设的质量。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茶园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气候状况、土壤状况,选取合适的茶叶进行种植,积极借鉴历史经验,有选择地选取合适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在加强茶园整体景观的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提升茶农与茶园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有效考核,从而保证茶叶种植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并提升茶叶的整体质量。在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建设措施的科学性,保证景观整体的自然与美感[1]。

(二)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

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实质是将茶叶种植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要求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建设措施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茶园建设的现状已难以有效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各类需要,在此背景下,为保证茶园观光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茶园更应以出色的茶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细致周到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游客提供美感体验和优秀的旅游体验。

对此,在设计、规划、建设茶园的过程中,运营者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满足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与层次、以及社会背景的游客群体的消费需求,从而充分发掘茶园的经济价值。此外,运营方也应积极注重茶园旅游相关的产业链开发,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将茶园发展与相关设施、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与开发,有效形成集聚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在建设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同时,各地在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各自发展的差异性与各地茶文化的独特性,重视茶文化的地域特色。我国茶文化作为统称,概括了相关文化内容的整体框架与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各地的茶文化在具备共性的同时,也保有了各自的地域特色,表现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差异。因此,茶园观光旅游业也应当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积极将茶园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推动、发展具备当地特色的茶园观光旅游品牌,将茶叶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积极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有效实现二者的互利与共赢,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三)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在积极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完善茶园整体产业体系的同时,茶园运营方和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加强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对侵害游客权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从而有效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这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的法规与制度,对茶园旅游与茶园经济进行有效规范,也需要茶园运营者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对游客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2]。

第2篇: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一、论文一般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范文赏析: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广西茶文化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并且逐渐加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力度,然而,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发展需求创新开发与建设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策略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开发建设理念,根据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效率与质量,在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将茶物象作为载体,并借助这一载体的传播而实现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使茶这种实物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丰富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科学技术以及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学术界对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在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茶叶文著作、谱写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诗歌,并且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对茶文化与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释家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茶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换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茶叶的文化,更是茶、饮茶之人、产茶之地、传茶之路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定义

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茗茶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文化所构成的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韵迹、茶树地方特色文化等等,多种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茶文化旅游。基于此,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旅游路线、经典遗迹茶文化代表物品的购买和餐饮、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以茶文化为良好的茶文化消费,切实满足茶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

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首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广西钟山县与三江县等的茶叶进行生态性开发,并且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建设,在促进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带领广西茶文化产业的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还能使一些与茶文化相互关联的景点景观、茶品购物等经济体系有所完善,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消费。因此,在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对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促进种茶事业的发展。在山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介绍,挖掘出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并且不断建设茶文化旅游经典,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这样,就可以引导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引进合适的品种,保证可以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下,改善种植业的销售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经济水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再次,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培养出专业化与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享受之外,还需要导游人员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由此引发了教育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并且不断培养出复合性与专业性的人才,进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最后,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可以有效丰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由于人们的旅游目的不同,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之下,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新的旅游产品,并且鼓励茶文化农户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增加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效率。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广西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茶叶特色突出。在广西地区,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因为广西的茶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生产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迄今为止,中国传统茗茶与新创茶叶品种中,广西地区有三十多种。其中注明的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悟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等。花茶有:横县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另外,广西地区的早春茶叶采摘的时间较早,受到各类茶叶经营商的喜爱。由此可见,广西地区茶叶资源可以促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是其优势条件之一。

第二,广西茶叶发展环境较为良好,可以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广西省的山区较多,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具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山区的日照时间较长,除了挂北等地区之外,其他山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在22℃左右,最低的温度也不会低于7℃,可以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因为茶叶生长時间为十个月或是十个月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茶叶质量。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茶叶生长环境较为优越,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第三,广西省政府对茶文化较为重视。近年来,广西省政府制定了茶产业规划制度,并且全面关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使用的开发与建设质量。

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难以提高其开发与建设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茶文化挖掘力度较差。当前,广西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较差,不能更深层次的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受到抑制性影响。同时,广西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无法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因为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开发建设制度,不能明确开发特色,导致出现影响其开发与建设效率的问题。

最后,广西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根据其需求开展宣传工作,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效率降低。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

五、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開发建设规划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建设效率。例如:重点关注广西红碎茶与早春名优茶的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凸显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保证可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期间,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保证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首先,要求相关机构借鉴国外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其次,要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质量。最后,要逐渐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设计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形象设计工作,保证可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宣传工作,保证可以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等,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四)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部门必须要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设计茶文化旅游指南、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例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茶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培养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可以要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强的茶文化人才,使得旅游人才在全面掌握茶文化历史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配置完善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六、结语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燕玲.广西梧州茶产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4):157~158.

第3篇: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云南文化;文化产业;视觉文化传播

自1996年云南省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目标以来,在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培养文化人才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云南省的文化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的“云南现象”、“云南模式”。目前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电子音像、文艺娱乐、网络、体育、会展和乡村特色文化等主导性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一、视觉文化及视觉文化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传播技术迅速变革,视觉文化时代早已悄然而至,人们被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包围着——电影、电视、招贴海报、商品包装、杂志插图、书籍封面等,已经身处视觉文化的包围之中。视觉文化是影像和形象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也就是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标志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而与之密切联系的“视觉文化传播”是“指经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

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化的事物和信息能得到更为广泛和更为自由的传播,而其他非图像化的事物和信息也可以借助图像、形象等视觉符号进行传播。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更为自由。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中,云南的文化产业可以借助视觉化传播的优势,加大产业发展,使云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云南视觉文化传播的现状

云南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和神奇,自然资源瑰丽和多样,被誉为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影视摄影的基地、文学创作的富矿、民族文化的金矿,为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总体上看,目前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呈现较好的前景,文化云南的形象日益显现,正在实现从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

首先民族歌舞文化在这一方面表现突出。“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民族歌舞资源丰富。民族歌舞文化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走向京城,走出国门,打造成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之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巧妙地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质朴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并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电子音、视频和多媒体舞台设备,最大程度地再现了民间舞蹈的感观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试听刺激和心灵冲击,形成了一道与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迥异的文化奇观”,不仅成为云南省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而且也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大型民族风情歌舞《丽水金沙》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气候i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通过优美多姿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音乐、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宏的舞蹈场面、出神人化的灯光效果,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此后相继出现了《七彩情》、《舞彩云》、《贝叶之光》等一系列的大型民族歌舞,让观众在如诗如画、亦真亦幻的七彩云南的艺术景观中,深深感受到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云南以及云南民族艺术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像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映象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影视、演艺几大龙头企业,培养出一批本土文艺人才,并推出一批云南品牌的影视精品。以《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为代表的电影作品,表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特有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精神风貌等,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拓宽了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和表现领域。2005年9月,由中国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影视创作指导小组具体策划组织实施了“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该系列预计在云南的l0个地域拍摄10部电影,“云南影响”新电影旨在通过电影营销云南、输出云南,让“云南影响”影响世界。目前,云南省充分利用了云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石林、大理、西双版纳、腾冲火山热海、红河元阳的梯田打造“天然大摄影棚”,依托曲靖翠山影视文化城、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玉龙湾东南亚影视城、丽江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城等建设了一批适宜电影电视剧拍摄的人工景点及景区,并创造了影视制作的相关条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是与旅游项目相结合的各地地方文化节的开展。“视觉符号是事物和知觉之间的中介,是地域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地方文化节是以区域文化特征为基础,紧紧围绕特色文化而开展。

云南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瑶族的“盘王节”、景颇族“目脑纵歌”、独龙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节”等。有些地区结合自身的优势,举办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节,元阳梯田文化节、德宏葫芦丝文化节、罗平油菜花文化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文化节、晋宁古滇文化节、临沧茶文化节、扬武烟盒舞文化节等节日,着重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民俗资源和区域文化内涵,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内涵。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更是扩大了云南的影响力。

最后,云南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香格里拉、石林、三江并流、茶马古道等等一批云南特有的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新闻出版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云南出版业打“特色”牌,使滇版图书不仅内容丰富、品种齐全,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先后出了一系列的精品书籍,并编辑出版了《文化云南》、《祥瑞云南》两本高质量的邮册;云南本土的各影视动画公司创作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云南本土气息、有自己原创品牌的动漫产品,充分展现了云南在本土动漫创作上的巨大潜力;通过文化交流和国外演出表演,有时还搭载“中国文化年”的东风,使海内外的朋友领略到与众不同的云南民族文化,扩大了在海外的影响。

云南省在以上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丰富而神奇的滇文化,并引领人们参与其中,亲身感受滇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就是云南文化的视觉化传播效应。

三、加强云南省文化的视觉文化传播

近年来,云南省文化在视觉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仍需调整思路,拓宽领域。

(一)借鉴原有经验整合云南文化资源,打造视觉传播平台。

云南省是一个“最美、最大的天然摄影棚”,《无极》、《千里走单骑》等大片相继来滇取景。通过影片众多的观众领略了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迥异的古滇文化,同时对云南心驰神往。在此影响下,应利用视觉化传播扩大号召力;同时加大对云南本土电视节目进行整合和市场化运作,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的电视栏目;对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进行整合包装,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音像电子等领域的优势,将它们联合起来,打造成符合本土特色的视觉传播平台。

(二)多渠道塑造视觉效应。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视觉媒介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其种类也日渐多样化。图片、博客、播客、广告、动漫、创意概念、dv个人作品等都可以作为传播云南文化的渠道,并联合相关文化产业,形成双赢的文化产业链。以网络为例,网络有的视觉元素可以成为宣传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环境人文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感召力的传播方式;就动漫产业而言,动漫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以鲜明动感的形象,时尚的流行元素等吸引着人们。但目前云南省的动漫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提高动漫产品的水平,拉动衍生周边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动漫、影视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云南省文化借助这种新媒体可大有作为。

第4篇: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湘西州;农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93-02

一、湘西州农业扶贫主要模式

1.特色文化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湘西创意农业的民俗文化植入的模式,就是通过创意的手段将蕴含在湘西农村的优秀的民俗文化与农业相结合,形成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如上所知,湘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歌舞文化资源,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因此在发展创意农业是,要充分的运用这些资源。如湘西茶文化产业模式湘西风俗丰富多彩,要善于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如当地的苗族文化,土家族文化就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走向世界,在国内外有很大的知名度。湘西古丈县可以运用当地名人宋祖英宣传古丈的苗族文化,开展古丈的茶文化,并结合古丈的茶资源,开展自己的茶文化特色,形成知名度和产业化,以此促进当地的茶事业的发展。

2.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湘西景色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的物种,并且在政府的倡导下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大量的种植柑橘和猕猴桃,在当地成立了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实行“公司+大学+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在湘西建设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达5万亩,以优质猕猴桃为原料,生产加工成老爹猕猴桃饮料、猕猴桃果汁、猕猴桃果王素等品种达10余种,特别是依靠吉首大学的科研成果对猕猴桃果王素提炼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的新产品,是中国猕猴桃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湘西也可以与农业科技合作,培育猕猴桃和椪柑新品种,比如可以培育出保鲜时间更长,味道更鲜美的品种,或者是可以培育出在每个季节都能生产的品种,这样人们就能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湘西生产的猕猴桃和椪柑。

3.低碳生态强化模式。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湘西山区面积广阔,森林覆盖面积也很高,因此湘西创意农业可以以生态涵养为前提,在市场的导向下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绿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创意服务业体系。如观光牧业,即兴建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打猎场、森林动物园等,养殖各种兽、鸟、畜等,让游人观光和参与喂养等。湘西地属丘陵地带,林地宽广,所以适合发展山间养殖厂如现在流行的柴鸡蛋、绿鸡蛋就是把鸡放到山间自然喂养,以满足都市人们自然健康的需求

4.特色服务创意式。创意产业蕴含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人本化现代知识服务业,创意农业主要为人们提供精神服务和精神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性的服务。服务特色发展模式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消费群体,湘西经济比较落后,因此娱乐活动和娱乐方式也受到限制,所以具有特色和创意的娱乐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特色的服务模式,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和风险。

二、湘西州农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无保护使用土地。近年来,湘西州地区自然资源和森林植被,一直处于一种过度的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农业、矿业和林业等方面,使得这些资源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加速。资料显示:湘西州境内的土壤侵蚀量为年3 150吨/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呈逐年增多态势,水土流失面积和石漠化面积都比较多。据调查,因为无保护使用土地以及过度施用无机化肥,湘西州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的速度下降,据农业、国土部门2005年对耕地勘测表明:全州中低产田比重高达85%,且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据历史资料显示:2007年湘西州耕地资源利用率(农作物复种指数)仅为19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湘西是长江下游、包括洞庭湖区域的生态屏障,湘西生态环境对整个湖南利害攸关,其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土地石漠化速度、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工业污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矿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全州的支柱产业,除极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规模运作,根本达不到国家特殊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目前湘西州采矿企业矿产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废渣回收率只达到15%,工业废水、废气得不到有效治理,使生态环境由点污染向面污染转变,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致使工业区周围的农田失去了农用价值,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而排放工业废气形成的酸雨,影响地区更为广阔,危害则更深远。

3.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农业投入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利益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每元资金投资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其收益比例大概是1∶2.5∶2,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比较收益原理支配,农业生产诸要素如资源、人力、土地向比较利益高,机会成本低的非农产业流动,从而导致农业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湘西州农业基础脆弱,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并且,也由于教育和技术投入的不足,政府对持续农业发展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不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谈发展持续农业,保护资源与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湘西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成效比较显著。产业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初现,产业链条利益连接机制初建。但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基地与龙头企业发展不平衡,由于湘西州农业产业化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自发发展状态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产业基地发展不均衡,多的柑桔近80万亩,少的秦简茶、花椒只有2~3万亩;龙头企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分布不合理,偌大的柑桔和蔬菜产业没有一家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而中药材、畜牧业等产业都集起多家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与龙头企业发展不匹配,相当部分龙头企业没有足够的原材料,生产不足,不能满足运转,如万发薯业一年生产时间只有3个月,秦简茶业也只有4个月;金凤凰公司也因目前只有5 000吨产量的叉尾鲴原料,只能满足企业第一期加工车间1/3的加工量,这就造成设备闲置。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州农业产业化,形成比较稳固链条的还只有猕猴桃产业,“老爹”公司一年可持续生产9个多月的时间。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产业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这是发展持续农业的前提条件;市场或流通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持续农业发展有赖于由稳定的销售渠道、健全的流通网络构成的各类市场,发挥正确的市场导向,充分地占有市场信息和积极有效地参与市场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将农业纳入市场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引导农业的发展,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湘西州农业科技扶贫对策研究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科研成果,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重视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湘西州农业发展已经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市和地区,要想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赶上或超过其他省市和地区,第一,必须加强技术的投入力度,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是关键,投入过低,显然会对农业现代化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以及其他各部门的合作,获得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持,指导农业生产,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政府还应该大力支持建设一个技术推广平台,农民可以及时和农业专家沟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建立一支较大规模和具较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实现湘西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目标。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湘西农业现代化很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据2009年数据统计,湖南省平均通汽车村比重为90%,通电话村比重为89.2%,而湘西分别为83.5%和82.6%;湘西人均用电量为46千瓦时/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9.2千瓦时/人。再加上公路通畅率不高,全州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硬化率不到5%,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现湘西农村公路硬化,保障公路通畅,继续加快电网建设,使农村用电得以保障,才能进一步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环境效益。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环境效益。基于湘西自然环境比较脆弱,要实现湘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生产污染,维护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生产使用洁净能源和生态肥料。由于湘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湘西已经在筹划建立一个以张家界、凤凰为中心的旅游圈,因此,湘西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观光农业,根据湘西的特色产品桐油、猕猴桃、古丈毛尖、保靖岚尖、泸溪柑桔等建立相关的旅游纪念产品产业,在改良湘西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的同时,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魏晋堂.实施三大战略 开创农业扶贫新局面[J].云南农业,2004,(11):2-3.

[2] 张琴.农业扶贫重在信息扶贫[J].中国国情国力,2004,(12):36-37.

[3] 庞守林,陈宝峰.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G]//中国扶贫论文精粹,2001:7.

[4] 孙丰,张晓磊,张立强.科技创新为农业扶贫提供强劲动力[N].承德日报,2013-03-03(001).

[5] 庞守林,陈宝峰.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6] 扎西才郎,宋华清.海西州农业扶贫开发综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5):51-54.

收稿日期:2013-06-19

第5篇:茶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百色 民俗旅游 品牌建设 资源

百色市已不像以往被认为的那样——旅游资源匾乏、是缺少典型的旅游地。百色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已开发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线路。而面对旅游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积极地、尽快地培植自己的品牌旅游资源是百色市旅游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品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品牌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品牌旅游资源本身各方面的因素也将直接影响旅游品牌建设。百色民俗旅游品牌建设也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旅游资源。

一、资源基础分析

品牌的构成包括品牌物质、品牌精神、品牌行为,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就是我们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百色具有丰富而典型的民俗文化资源,大部分的民俗文化资源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专家学者或广大群众的批准或认同,如下表:

以上这些都是百色民俗旅游品牌建设的物质资源基础,这些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百色旅游的品牌资源。如田阳县的布洛陀文化;那坡县的黑衣壮文化、彝族跳弓节;靖西壮族技艺文化、末伦民间曲艺文化、端午药市文化节;平果嘹歌文化;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民间音乐、茶文化、瑶族文化;隆林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田林的北路壮剧;乐业的火卖村壮族风情、高山汉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民俗资源绝大部分已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并都已经被开发或正在开发中,当中有些已成为百色知名旅游名片。

由此看来,百色现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丰度和观赏时的量度,以及很高的知名度。

二、资源环境分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决定性因素,而旅游地本身的价值往往要由周围环境衬托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和价值,而且该环境与客源地自身环境差异越大,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因此,资源所处的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百色是一个民族文化保护对较完整的地区,民族文化突出,民俗旅游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形成特色,且在这样的环境中较能吸引和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百色各民族人民热情好客,生活纯朴,有着和谐的社会氛围。百色是一个工业相对较少的城市,各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原始森林面积较大,且保护完整。

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势较突出,但是社会经济环境相对较差,这是百色资源环境突出的特点。百色民俗旅游资源所处的地区都是百色较偏远且经济发展一般,甚至较差落后。这使得其民俗旅游建设受到一定阻力。

三、资源配套设施条件分析

设施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百色民俗旅游需要良好的交通和通信等公共设施来保障,才能使得其得以生存和发展,其中交通尤为重要,发达的旅游交通可以改善百色偏远山区的不利区位条件,增强百色民俗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从而但到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目前,百色各民俗旅游地的接待能力还相对较差,许多的民俗旅游地还未设有旅馆和餐饮服务,相关的配套设施都设在距离十几二十公里以外的县城或市区,游客往返非常不方便。如田阳县的布洛陀文化——敢壮山圣地,景点周围只设有临时的餐饮服务,还未有住宿服务,相关的商品购买及卫生设备也都是临时的;靖西的旧州绣球之乡内虽设有专门的旅馆,却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交通方面近几年虽有很大的改善,但部分较分散的民俗旅游地还存在可进入度较差的情况,因为许旅游地都是远离县城的,从县城到旅游地的交通始终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上都是单行的三级公路,甚至还有泥土路。

四、综合评价

品牌民俗旅游的旅游产品质量,旅游的品牌服务质量,加上旅游的品牌宣传效果,才能使旅游品牌整体形象树立起来,才能够成为区域的代名词,从而向更高级别的品牌跨越,百色民俗旅游品牌也不例外。

品牌旅游资源的价值与旅游地的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百色虽然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是大部分的民俗旅游资源所处地区较偏远,且开发所需的经济基础较差,品牌意识较差,未形成真正的品牌意识,还处于概念化品牌建设阶段,旅游资源没有能够很好的整合包装成品牌旅游资源,这使得百色民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且旅游者的缺乏又使得当地开发者缺少资源加工的动力,这使得整个百色民俗旅游开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著,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2]黄翔等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钟声宏,广西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1997年硕士论文;

[4]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5]省略广西西部旅游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