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古诗池上的意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诗池上的意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诗池上的意思

第1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设计理念】

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能走近诗人,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去体会诗意,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容易落入俗套,引起学生品读疲劳。之后,我阅读了大量古诗教学的经典实录、教学设计,观摩了大量名师的古诗课堂教学视频,在不同场所汲取与古诗教学有关的养分,或聆听,或讨论,或辩斗……在执教《池上》时,我产生了顿悟,终于豁然开朗。

一、古诗是什么?

古诗是绽放在唇齿之间的文化奇葩,烙印着千百年来民族的气质、精神与智慧。学习古诗,有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过去,传承民族的文化,进而能有担当地展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古诗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古诗之于学生都生发着特别的教育价值,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该怎样教古诗?

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让他们通过古诗的学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首先,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正如萧统在《文选·序》中说:“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那想象在鉴赏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呢?只有凭借想象,读者才能发现诗词的意境,并进入意境。

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应该让学生咀嚼品味。可以先让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行诗、整句诗、整首诗的意思。解释时,只要将意思说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顺序来解释。

第三,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美感,也是必不可少的路径。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地地进入诗的境界,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但是,无论是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还是反复吟诵,如果脱离一个将它们有序相连的载体,我们的古诗教学会散、乱、杂,从而导致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破坏。在实际古诗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破坏古诗的整体意境美。然而,找准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避免“悲剧”课堂的发生。诗眼,指诗歌中能够提携全篇、精炼传神的字词。当然,根据各人的理解,同一首诗的诗眼不一定相同。执教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时,我抓住一个“偷”字贯穿全篇,串起全诗:扣住“偷”,发挥想象;抓住“偷”,深入理解;品味“偷”,反复吟诵。可以说,这次的尝试打破了藩篱,突破了自己以往的古诗教学。

《池上》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

2.通过想象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丰厚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感悟乡村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插图,自主、合作、探究关键字词的意思。

2.感受乡村儿童纯洁质朴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为什么要用“偷”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个宝盒,盒里装着五彩缤纷的故事。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上画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满着梦想,洋溢着快乐,你们的童年生活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让你难忘的事情呢?

生自由畅谈,师相机小结(有趣的,顽皮的,天真的……)

【设计理念】以回忆童年的趣事为话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合宜的情感意境。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少年是不是也跟你们一样?一样的天真,一样的顽皮……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

3.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板书作者:唐 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插图,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并借助工具书,辅助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小娃偷采白莲)(板书:偷)

【设计理念】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首先明确古诗主要描写的事件,接下来就可以围绕中心扣住诗眼进行由浅入深、井然有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扣住“偷”字,发挥想象

1.既然是偷,小娃出门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吗?他是怎样悄悄溜出门的呢?

学生大胆想象小娃瞒住爸爸妈妈,偷溜出去的情景。

【设计理念】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未经父母允许,偷溜出去玩耍的经历。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感同身受,有话可说,可谓打开了话匣子。

2.偷采到后,小娃会高兴得怎么样?(想叫又忍住了、揣进怀里、迫不及待就剥了吃,嘴边还留着渣……)

【设计理念】通过对话交流,感受小娃因“偷”而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美好形象,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娃的一举一动,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指名生说,教师相机补充,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成语:率真可爱 活灵活现  古灵精怪 活泼开朗 天真活泼 可爱无邪

朗读指导:同学们,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位小娃的形象呢?(指导读好每一个词,教师可示范,语气俏皮些)

4.朗读全诗。

教师指导:小娃如此天真可爱,真让人忍俊不禁,带着笑意,我们来读读整首诗吧!(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四、抓住“偷”,深入理解

过渡:一饱口福之后,小娃心满意足,他摸摸滚圆的肚子,准备回家了。

1.回来时,小娃可能又在想什么?

同样让学生大胆说,比如:下次还要再来,怎样继续不让爸爸妈妈知道……

2.白居易为什么认为小娃是偷采的呢?想象一下,白居易当时看到小娃时,小娃正在做什么?(头上戴着荷叶、猫着腰、一边划船,一边四处张望……)

结合插图,在交流中相机理解:不解、藏、踪迹、一道开

口头填空:白居易信步来到池塘边,只见满池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咦?怎么不远处突然冒出一个小娃的身影,只见这小娃

。看到这一幕,白居易捋捋胡子,忍不住放声大笑。

【设计理念】此处填空旨在让学生继续想象小娃因“偷”而显露出的神态、举止,让故事画面更鲜活,以此促进学生对古诗句更深的理解。

3.再读全诗。

(1)师引导:是啊,这一幕恰好被大诗人白居易看到了。可小娃呢,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他看见自己被白居易发现后,还跟白居易打了个手势,猜猜看,他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表演)

(2)真是太天真、太可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

(板书:天真、可爱、顽皮)

【设计理念】扣住“偷”字想象、理解,此时的课堂趣味盎然,再读全诗,学生情感涨溢,自然喷薄而发。

五、品味“偷”,反复吟诵

1.小娃偷采白莲好像是不道德的行为啊,为什么诗人和我们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吗?

(生自由发言,列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教师可提供句式:

(1)那是我在上**年级的时候,

(2)我也偷偷溜出去

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追问:你是怎么瞒着爸爸妈妈的?后来被人发现了吗?爸爸妈妈知道后,什么表现?

教师相机点拨:这里的“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偷”,而是小娃趁大人没注意的时候悄悄地采摘。这与偷盗、偷取是两码子事儿,要准确地理解字义,一定要结合语境。再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盗”也是偷的意思,但那个偷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也要另当别论。

2.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请再次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自由练习。

3.指名配乐朗读。

4.男女比赛朗读。

5.全体起立,一起吟诵。

【设计理念】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

六、课外拓展,总结升华

1.出示作业: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课后,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老师期待你的佳作哦!

2.总结: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让人神往的,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乐趣无穷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板书设计:

池上

唐  白居易

第2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乡镇小学,但无论校长还是普通老师,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因此编写了校本教材――《杏花春雨》(主要由古诗、词组成)。学校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把课本内容与校本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单就古诗一项进行了小的试验。

首先,古诗,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背下来?明白古诗所讲的意思?依我之见,初期让学生可以背下来即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与阅读量的增加,很容易就能明白诗句中的意思。

其次,古诗最能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认识。

再次,就现阶段情况的语文学习而言,一是课堂、二是积累。而古诗的积累又是简单而有效的。

笔者执教五年级语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学生背诵的内容加入课堂中,如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这节课主题是赞美儿童的,同时又是写春天的,因此在常规教学结束后,引导、启发学生在积累的内容中寻找关于描写儿童、描写春天的诗句,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写儿童的: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等。

写春天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等等。

通过这些诗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下问学生:知道诗句是什么意思吗?很多学生说模模糊糊知道,我觉得这就已经可以了。

当然,单纯的一节课与古诗相联系是不够的,如果能够做到所有语文课都使用这样的方法,时间也不用很多,一节课能够做到五分钟左右即可,日积月累下来,学生对于诗词的记忆,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就能够建立起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也就成为必然。

第3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师:课前让我们玩个游戏,看图片猜古诗。让我们现在走进古诗城堡,瞧,在每张扑克牌的背后藏着一幅画,看到画面,你想到哪一首古诗? 出示图片:《山行》、《绝句》、《池上》、《村居》等。

(一)诗词对比,体会特点

1.师:刚才我们回忆了高鼎的一首诗《村居》。(板书:村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词题目也叫《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板书:清平乐)

2.比较诗、词的不同体裁。

3.齐读题目。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这里的“村居”是什么意思?(乡村生活)

2.词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怎样一幅画卷呢?拿起书,大声读两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自读)

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二读:读出词的节奏韵律(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听它的节奏,停顿。);三读:读出词的韵味,你一定听出这首词的节奏和停顿了吧。指名读,学生评价。

(三)细读品味,想象意境

1.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是一样,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一幅画)

2.好一幅温馨祥和的画面啊。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板书:喜)读读相关的语句,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3.学生交流。

(1)最喜小儿无赖。看,这就是小儿,他会怎么卧?(学生想象)一个“卧”字我们就想到有许多姿势,有侧卧、仰卧、俯卧,不管怎样,肯定是小儿最舒服的姿势,你们再看他的小脚丫,在来回的晃来晃去,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词中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哪个词?(无赖)你知道无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多么可爱的小儿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2)大儿锄豆溪东。除了最“喜”的小儿,还喜欢谁?(大儿)(出示:“大儿锄豆溪东”)这里锄豆是什么意思?(在豆田里锄草)如果你是大儿,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3)二儿正织鸡笼。中儿又在干吗呢?(出示画面:中儿正织鸡笼)(板书:织笼)多幸福的一家子呀!能不令人欢喜吗?谁来读读词的下篇,不仅要读出喜欢,还要读出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勤劳、小儿子的活泼。(学生人情入境地吟诵)

(4)醉里吴音相媚好。过渡:那老两口在干啥呢?(出示画面)他们俩在干什么?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理解“吴音”、“相媚好”。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一个字说说你的感觉吗?(醉)为什么而醉?

学生交流:你瞧,这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与清新自然的乡村美景构成了一幅和谐、祥和的乡村画面。

古人写词原是为配乐而唱,一首词就是一首歌,(板书:一首歌)咱们一起跟着优美的音乐来唱一唱。(师配乐《明月几时有》唱词)

二、教学反思

1.诗中有画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一开始就设计了古诗城堡环节,将画面藏在扑克背后,点击白板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孩子看图猜古诗,大大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关注兴趣,后面的词的学习、师生互动埋下了伏笔。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只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白板出示隐藏的画面,一点一点的丰富画面,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2.画中有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教学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运用白板的即时批注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批注,帮助学生体会词表达的意境;“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使用了白板中的音频播放工具,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的朗读配乐。使古诗词的诵读更有韵味,更有意境,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配乐而唱,此刻,学生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浮想联翩……一幅悠闲自在的农家生活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

3.读中悟情

第4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1.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瞧,春天,咱们去放风筝——(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生背)《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背)《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生背)《稚子弄冰》。

2.在这些诗中,我们都看到了一些天真、可爱的孩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是关于儿童的,一首是——《池上》,另一首是——《小儿垂钓》。相信大家学完后,一定也会觉得很有趣。

2.交流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

(2)初步理解诗意。通过预习,边读边想象,你能知道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指导读第一首,再自己读第二首。

【设计意图】教师布置预习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习,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习交流,才能实现对预习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三、品读古诗,成语有趣

1.诗中的这两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调皮、可爱)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来看第一首诗。

(1)“撑小艇”“偷采白莲”。是啊,多可爱的孩子,自己悄悄地撑着小艇出来偷采白莲。你背着家长偷干过自己想干的事情吗?什么心情?

(2)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吸引他,因为他——再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3)“不解藏踪迹”。小娃毕竟是小娃,最终行迹还是暴露了,因为他——(读)“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这一切,被一位慈祥的老人看在了眼里,他觉得有趣极了,于是写道——(生接读)小娃撑小艇,……浮萍一道开。”

3.再来看第二首诗。

(1)“侧坐”“草映身”——想把自己藏起来;“遥招手”——体会孩子的心情。

(2)鱼儿就快上钩了,偏偏这时来了问路的人。你会怎么样?做做动作,说说心里怎么想的。

(3)“遥招手”——是过来说话,还要不要过来?为什么?因为:“怕得鱼惊不应人。”

(4)多有趣啊!再来读读这首诗。

4.小结:诗人多了不起啊,抓住小孩的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于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让我们觉得既生动又有趣。

【设计意图】教师立足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做动作,说说心里是怎么想的,暗含了作者的写法特点,既习得语言,又学习言语。这为后面的品味赏析做好准备。

四、背诵拓展

1.再看看我们学过的古诗,请你抓住诗中儿童的动作、神态或者是心理活动,谈谈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村居》:早春二月,草长莺飞,孩子散学归来,机会难得,趁着和煦的阳光、温暖的东风,将纸鸢放飞于蓝天之上,这是何等惬意之事啊!《所见》:小牧童高坐牛背,大声唱歌,何等的自由快乐;屏住呼吸、眼望鸣蝉,又是多么的专注认真,从动态到静态,把小牧童的天真烂漫刻画得栩栩如生。《夜书所见》:捉蟋蟀的灯笼之光和发现蟋蟀时的欢声笑语,打破了秋夜的寂静,一定也冲淡了诗人的些许乡愁吧。《稚子弄冰》:寒天弄冰,自得其乐,天真无邪,童心炽热。)

2.读读、品品,我们体会到了古诗别样的情趣。

第5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一、 背诗导入,激发兴趣(略)

二、 小组交流,诗中觅趣(略)

三、 拓展赏趣,仿写生趣

(一) 拓展

1. 其实古诗中写儿童活动的诗还不少,你还知道哪些?(生分别背《池上》《所见》《村居》等)略

2. 师:你们看,诗人们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孩子的形象,也写出了他们很多的活动。古时候的小朋友是快乐的,我们同学现在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课外活动都干些什么呀?(生答,师小结出示)

师:同学们的活动真丰富啊。不仅有学校组织的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活动;还有课间同学们玩的各种游戏活动。

出示:

活动的项目:

课外:登山、寻宝、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

课间:跳绳、踢毽子、玩呼啦圈、滚铁环、跳皮筋、唱歌、丢手绢、跳舞、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

师:同学们,我想采访一下你在活动时心情?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老师想到“开心”、“眉开眼笑”这些词,你想到哪些?

生答:兴高采烈、开心、高兴、乐开怀、乐淘淘、你追我赶……

师:参加这些活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呀?

生答: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娱乐身心 会玩会学习 动手动脑……(师出示学生活动照片)

师:同学们,写诗并不神秘,主要是将你看到的人、景、事等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校是诗词特色学校,平时,同学们爱读诗,也爱写诗。今天,我们就再来一展身手,围绕我们进行的活动写一写新古诗,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活动的精彩怎么样?(生:好)

(二) 仿写

1. 回忆写诗方法:

师:之前我们学写新古诗的时候,老师把写诗的方法写成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生读:“今日课堂写古诗,掌握方法非难事。精炼押韵字数同,不信你来试一试。”)这首诗告诉我们写诗要注意什么?

生:告诉我们写诗要做到凝练押韵字数同。(板书:押韵 字数同)

师:我们以《小儿垂钓》这首诗为例,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做到“凝炼押韵字数同的”,!这首诗一共几行?生:4行。

师:每行几个字?生:7个字。

师: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中,有像《小儿垂钓》一样4行每句7个字的,称为七言诗,也有像《池上》这样的每句5个字,就是五言诗?(板书:七言、五言)

师:我们再看,这首诗的第二、四句末尾的字在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末尾的字的韵母相同。

师:尾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叫做押韵,读起来有韵味。你看看,这首诗押的什么韵?

生答,师板书:en

2. 模仿迁移,学写“新古诗”:

师:万事开头难,我们每个人都来想想今天要写的新古诗的第一句。你准备第一句里写什么?(出示图片)

师:你可以写我们的课间活动,也可以先想想你参加的课外活动。如果是老师来写,我想写课间活动,想以下课铃声响起后,大家一起奔出教室的景象来开头:“铃声一响出课堂。”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写?(指名2-3人答)

师:老师提醒你,可以以课外活动时的天气情况为开头,也可以描写课间活动时热闹的场面,也可以以下课铃声为开始来写,把字数浓缩在七个字里。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在练习纸上写好第一句(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就这么简单,第一句诗就出来了,我们交流一下。

(众生:“今天天气真晴朗。”“课间活动真丰富。”“操场上面多热闹。”“叮当叮当铃声响。”……)

师:第一句写好了,下面三句就有参照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文思敏捷,最快完成一首诗。在写之前,我们再来强调一下方法,一起读――

生:“精炼押韵字数同。”

3. 交流点评

生: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

师:你可真是小诗人呀。还有谁来说说。

生: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

师:不错,游戏时讲安全很重要。

生:今天天气真晴朗,大家齐聚南山上。挖到山芋多又大,满载而归心欢畅。

师:你描写的是同学们到南山挖山芋的场面。真生动。

生:下课铃声刚打响,同学一齐奔操场。好似小鸟飞出笼,跑步跳绳真多样。

生: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

……

师:你的诗作完成了,别忘了加个合适的题目呦!把你的诗题写在第一行,你的名字写在第二行。

4.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还写了“新古诗”展示了我们同学平时课外课间活动的精彩,同学的兴致很高,收获也很大。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只要平时多读多写,长期坚持就能越写越好,也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小诗人。(汤平,镇江市孔家巷小学教师)

附:学生当堂学写的“新古诗”

(一) 课间活动:

1. 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苏宇骋)

2. 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孙含西)

3. 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崔文菲)

(二) 挖山芋:

1. 金秋十月庄稼熟,手提小铲挖红薯。薯藤一根又一根,劳有所得真幸福。(倪晨妍)

2. 太阳出来喜洋洋,景色秀丽心欢畅。个个铲子挥的欢,大小山芋装满筐。(刘乙陶)

4. 金秋天气格外好,南山农庄真热闹。挥舞铲子挖山芋,个个山芋像宝宝。()

(二) 张伟教《少年王勃》

一、 名楼名人名句,导入新课教学(略)

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境诗情(略)

三、 诗文对照品读,领会诗情文意(略)

四、 探讨情景意象,识景悟情明理

师:王勃能成为奇才,不是天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一起通过语言来探讨。

1. 探讨情景体会明理。

课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 “王勃边看边想。”

引导学生抓住“凝望”,理解意思,并将王勃的表现与其他人作比较,体会王勃勤于观察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边看边想”,体会王勃勤于思考的特点。

2. 深入形象感悟明理。

课件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引导学生抓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深入感悟王勃自信、自如背后的那种勤于学习的精神。

师生共同小结:王勃能成为奇才靠的是勤,勤于学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 回顾全文阅读,迁移读写运用

1. 回顾全文,结合阅读,师生同作课文诗。

(1) 出示填空:

少年王勃勤(),()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妙笔赢得()。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想阅读感受,提炼语言填空,创作课文诗。

(先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说。再逐句指名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创意地运用,说出不同的精彩来。)

(2) 根据学生的填写,出示完整的课文诗:

举例:少年王勃勤学习,才气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作佳句,妙笔赢得连称绝。

(学生齐读)。

2. 教师再出示两首课文诗,强化读写运用的示范引导。

滕王阁序传千古,少年王勃顷刻著。高朋满座不敢写,一鸣惊人出茅庐。

王勃有志人年少,滕王阁序奇才高。文思泉涌笔如飞,都督拍案叫绝好。

(学生齐读。)

(张伟,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副校长)

【综合点评】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和张伟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这两堂展示“不同类型课文(古诗、文包诗)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的省教研课题成果的研究课,既各有显著特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安排了仿写“新古诗”的教学环节,经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写诗其实并不难,自己也能写出诗,成为小诗人。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增长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能力。从学生在课堂现场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作来看,小学生完全愿意学习写诗并有写诗的潜力。只要我们的老师善于教,学生就一定会乐于学,写得好。只有这样既教学生读诗又教学生学习写诗的古诗课堂教学,才可称得上真正的诗教进课堂的课。

第6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本,无论在语言、内容、形式、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中国古诗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好古诗,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开放式诵读的教学态度,以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诗歌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所以,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从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慢慢读,细细品。把诗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兴趣,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诗句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三分。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意会古诗不可言传的语言美。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感染力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体味古诗词的韵味

音乐性是诗歌的艺术生命,音乐美是诗歌的文学特质。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镪,平仄的协调、声调的抑扬顿挫。当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体味古诗文特有的诗韵。想要深入体味诗歌的韵味,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或集体放声朗读,如潮水奔腾;或自由低声微吟,如细流涓涓;或一人登诵,众人赏听;或男女分队轮读,比赛吟咏。

1、联系生活实际吟诵。古诗词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选择与之相应的古诗词和学生一起背诵,使学生感觉古诗词离实际生活很近。春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忙着采购年货,街上卖对联,写对联的人多了,年味越来越浓,仿佛可以听到那阵阵清脆的爆竹声了,师生吟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燕子忙着筑巢,我们吟诵“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重阳节到了,我们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了解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觉到古诗词表现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在文字中。

2、按诗词内容分类吟诵。根据古诗词描绘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吟诵,能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吟诵古诗文时,就有意识地渗透归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按类别将所学古诗进行整理。最常见的是按照四季顺序归类,只要老师一提到描写四季的古诗,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描写春景的《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钱塘湖春行》;描写夏景的《池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秋景的《山行》、《秋夕》;描写冬景的《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W生们对这些诗信手拈来,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过了五彩缤纷的四季。

让学生读的根本目的,除了让学生懂得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更要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

三、融入古诗词的情境

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忧伤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灵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升华和寄托。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诵,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读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第7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用拼音”关键在“用”上,无论是教材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取,均在“用”字上做足了文章。“用”体现了巩固的趣味性,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生乐于参与。

先来看教材的编排,本册教材编者精心选编了九道题。这九道题是对难点进行的强化练习,集中解决读音易错、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节,强调在语境中复习拼音。“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还能摆成什么?”这两题是用“连一连、摆一摆”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声母,它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记清楚23个声母。

两项“比一比,读一读”,一组是区别声母“b—d、p—q、f—t”,一组是区别复韵母“ie—ei、iu—ui”,这两道习题的设计均出现了相应的音节词,学生只要能读准音节,就能认清这些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另外,前者要利用这些音节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后者要引导学生依据第一个字母区别他们的发音。

“读一读,做动作”,读和做谁是关键?当然,读得准一定是关键,读不准,动作一定是错误的。这个好玩的游戏考查学生是否能把音节读准确,但加了“做动作”这一要求,趣味性强了些,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增强许多。

“把相同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涂相同的颜色是关键吗?不是。读不准就涂不对。这道题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好三拼音节及轻声音节,读准了,涂对颜色也就轻而易举了。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些什么?”学生只有读准教材中的音节,才能挑选自己在秋游活动中所必须带的用品。你看,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枯燥的拼音复习巩固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这道题的设计非常巧妙,对声母、韵母、甚至整体认读音节的巩固,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而是要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名字中有没有这些字母。

由此看出,关于拼音的复习巩固,这九道题的设计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使用”中复习,可谓别具匠心!

相应地,一线教师在关于“用拼音”的教法选取上,也要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体现“用”的特点。这样,教材编排有趣,学习方法有趣,学生学习就会妙趣横生。

“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连一连,成一只漂亮的海豚。看到这道题,学生会跃跃欲试。教师一定要控制住学生动笔就描的冲动,一定让学生先读准一些易错的声母,如“b—d、p—q、f—t”以及一些平翘舌音。在读准的基础上连线,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还能摆成什么?”教材中使用的材料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不出来的怎么办呢?编一套手形操,边读边做,岂不是很有意思?

两项“比一比,读一读”,前者区别声母“b—d、p—q、f—t”,后者区别复韵母“ie—ei、iu—ui”。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也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列举一些相关的音节,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举一反三,强化多练的效果。

“读一读,做动作”,其中“读”和“做”可以千变万化,如:我来做,你来猜;我来写,你来猜;你来做,我来写等。反复练习之后,学生们也就读熟练了。

“把相同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熟练,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词语,让孩子们涂上相同的颜色。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些什么?”教材中呈现出的内容是散乱的,教师可以在孩子们读准音节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类说一说自己秋游带什么?比如,吃的、穿的、用的等都可以带些什么。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如果仅仅着眼于找一找自己的名字中有哪些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范围未免太窄了。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练习,如,在你的好朋友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的老师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读的书的题目中找一找,等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物,都可以找一找,这样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二、创新使用“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的关键词是“识字”,它不仅仅有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功能,还承担了让学生识字写字的任务。它颠覆了只有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才识字写字的观念,贯彻了识字写字无处不在的思想。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共8个“语文园地”,安排了6个“识字加油站”,要求识字31个,写字6个,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读谜语(儿歌)识字、反义词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家庭称谓)、生活中识字(时间、职业、课程表)。

如何利用好“识字加油站”呢?我用这样一首口诀来做总结:

多种形式读文本,

融入合适小游戏。

适度拓展多识字,

一笔一画教写字。

利用文本重运用,

资源整合高效率。

多种形式读文本。熟读才能弄清楚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但对学生来说,单一的读太枯燥乏味,教师的责任是让读的形式丰富一些,如:读一读,猜一猜(谜语识字);我来读、你来对(反义词识字);按列读、打乱顺序读(时间类别识字、家庭称谓识字、职业分类识字)。花样百出,才能吸引小孩子的眼球。

融入合适小游戏。游戏是一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教学“家庭称谓识字、时间类别识字、反义词识字”时,可以融入“我来给你排排队(归归类);找朋友”等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适度拓展多识字。反义词识字、职业类别识字,可让学生再列举同类的词语。前者可适当拓展“高—矮、前—后、左—右”等;后者拓展“法院—法官、超市—营业员”等。

一笔一画教写字。6个“识字加油站”共指导书写6个字。为了让学生写好这6个字,一定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编好小口诀,指导书写。如:

八:撇低捺高留小口。

十:起笔略低收笔高,竖压中线稳稳当当。

工:下横长上横短,各自居中间。竖压在中线,左右正两半。

厂:一横居中央,左格短右格长,撇写舒展才漂亮。

女:起笔是撇点(强调笔画),横压横中线。

利用文本重运用。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它呈现在各个年级、各个学段。在职业类别识字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练习:学校里有老师,老师在学校里工作。工厂里有工人,工人在工厂里工作。当然,其他内容也可以开发这样的资源。

资源整合高效率。在“语文园地一”的“读谜语识字”与“书写提示”中,指导书写的内容都出现了“十”这个字,教学中,就可以将两道题合二为一进行教学。“语文园地七”中“家庭称谓识字”与“我的发现”中都有“妈、奶、姐、妹”这组字,教师就可以将这两道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夯实“字词句运用”

“字词句运用”的关键词是“运用”,循着这一思路,我认真研究了上下册教材。总体感觉是,上册教材关于巩固识字、字词句积累的内容多一些,语言运用的内容少一些。下册教材对语言运用体现得更为彻底一些。

“语文园地一”的“读一读,比一比”利用比较、猜字、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区别形近字“人—天、口—田、日—目”。“语文园地三”的“读一读,说一说”要求会读由“车”组成的7个词语,会说与“车”有关的词语。“语文园地五”的“读一读,读准字音”的重点是区别边音、平翘舌音。“语文园地六”的“连一连”旨在让学生学习按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拓展分类。“语文园地七”的“比一比,写一写”旨在加强学生对汉字笔画名称的认识。“语文园地八”的“读一读”,让学生明白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不同。以上这些内容,均指向积累,这也是由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这一特殊情况决定的。

但是,也有一些题目的设计指向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园地二”的“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认识数量短语并学习量词的使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数量词短语描述画面。“语文园地四”的“读一读,说一说”重在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词语,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园地七”的“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图上田字格中需要填写的词语并不是唯一的,练习说话可以不受词语限制,只要引导学生将句子表达完整、具体即可。“语文园地八”的“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指向积累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结构,正确书写;指向运用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坚持“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积累是最终目的,重在坚持。统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8个单元集中安排了古诗诵读、名言警句或俗语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古诗四首,分别是《咏鹅》《悯农》《古朗月行》《风》;名言警句或俗语共8句。

同样是古诗,课文中的古诗教学与“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教学是有区别的:“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以读读背背为主,古诗的意思不需要讲解。课文中的古诗,除了读读背背,还需要结合插图及一些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可适当拓展教材,精选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古诗、对韵等,让学生积累,如《一去二三里》《画》《所见》《村居》《池上》《江南》等。

五、落实“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是进行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新教材鼓励亲子阅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在市级以上的学校都会进行得很顺畅,因为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普遍很浓厚,教师围绕读书设计的相关活动均可以顺利实施,且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具体到乡村,教师面对的多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回家面对的是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这样“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不同地域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此项活动,乡村教师可以将“和大人一起读”改为“与老师一起读”“与同伴一起读”,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重视“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重在“书写”,书写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语文园地”中三次“书写提示”均强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版块的关键是,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回忆学过的汉字中有哪些运用了这样的笔顺规则,这样才能熟练巩固汉字的书写规则,才能将汉字写美观。

七、拓展运用“展示台”

“展示台”的作用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册教材编排的“展示台”,从内容上看,一是根据学生的姓名和作业本上的名字识字二是从街道两边的招牌上识字。前者可以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认识新朋友,并在班内开展“姓名识字大王”比赛活动,可先同桌评比,再小组内评比,最后,评选出班级“姓名识字大王”。后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享受识字的成就感。

八、鼓励“我的发现”

第8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诗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宜读,宜诵,宜吟,宜唱,诵读是进行诗歌赏析的最重要的手段。诗歌的诵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只有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比如五言的古诗有“二二一”节奏,如“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也有“二一二”节奏,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再如七言的有“二二三”节奏,如“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还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有“二二一二”节奏,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诗歌的诵读还要注意押韵,要让学生在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体会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苔”“开”“来”等字押“ai”韵,显得悠远、深沉,表达了诗人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的心情。陆游《示儿》中的“空”“同”“翁”等字押“ng”韵,显得铿锵、激昂,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诗歌的诵读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要融入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获得审美愉悦,真切地体味到包孕于节奏和旋律之中情感,感受诗歌独特的韵致。

二、 感知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诗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中通过“小娃”“小艇”“白莲”“浮萍”等意象,渲染了一幅充满着童心童趣的乡村孩童生活画面。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本身又具有特定的意义,如松、竹、梅、菊为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牡丹是富贵吉祥的象征等等。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及诗中某些特定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三、 领悟意境

意境是诗歌中诗人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物象形神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在鉴赏诗作时,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的解惑,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一幅与诗歌内容大体相似的图画,让诗中的意境通过学生的理解、想象、联想得到充分的还原和再现。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以联系“篱落”“径深”“树”“黄蝶”“菜花”等意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春末时节的图画,进而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再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应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童子,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四、 体味情感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与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初读这首诗,我们感触到的是江南秋夜幽美的景色,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领悟言外之意、意外之象、景外之情,去领悟其中丰富意蕴,感受诗人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置渔翁于广大寥廓的背景之中,又加一“绝”与一“灭”字,就使幽静、沉寂的画面浮动起来、活跃起来,再加之“寒江”“雪”,刻画出在这幽僻、苍茫的意境之中的清高而孤傲的渔翁形象,以此寄托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第9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

李欢(1980-),女,山西灵丘人,民族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硕士,咸阳,712082。王船山诗学境遇中的现量概念分析魏春春, 李欢摘要:立足王船山诗学境遇,认为现量是一种即景会心式的强调主体审美感受的瞬时性和生成经验的真实性、新鲜性的审美体验,是人们借助艺术形式祛除遮蔽在人心的障碍而体达人之生命本然的一种方式,体现的是中国古典艺术非理性而诗性的艺术追求境界。

关键词:王船山;诗学境遇;现量;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1-0033-04现量本是佛学唯识宗和因明学术语,王船山赋予其独具特征的诗学意涵。及至戴洪森笺注《姜斋诗话》高标现量的诗学价值[1],才引起学人的关注。学者或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谈论现量“审美直觉”的诗学特征[2],或立足学术思想史认为现量是对“直寻”“妙悟”的继承和发展[3],或谈论“现量”审美观照式的思维方式[4]。而萧驰反省早年认识的“肤浅乃至谬误”[5],认为“现量”彰显的是“船山道德哲学中之历史性”的观念 [6]。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学界对此一范畴的讨论持谨慎态度”[7],多存而不论,对于此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姑且不论。但就“现量”的莫衷一是,有必要回到船山的论域以检视其用意,则有助于“现量”概念的清晰化。

(一)《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第五则: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8]

“推敲”故事 [9]据《唐诗纪事》:“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 [10]“推敲”由表示肢体动作而发展为表示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认知思考和逻辑推理特点。文学思维是非理性的直觉感知,侧重“即景会心”即心与物的悄然冥合。“初无定景”“初非想得”之“初”体现了主体关注客体的时空性与体验的瞬时性。船山以“现量”驳斥“推敲”的理性思维方式,故“现量”强调审美体验的瞬时性和体验的真实性、新鲜性,即“现在生成”[11]的“即景会心”的审美体验方式。可见,船山剥离了现量的佛学转识成智的思理特性,而强调其审美体验的生命特征和艺术特性。

(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第四八则:

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镂绘之工,皆匠气也。又其卑者,凑成篇,谜也,非诗也。……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宋人于此茫然,愈工愈拙,……高季迪《梅花》,非无雅韵,世所传诵者,偏在“雪满山中”、“月明林下”之句。……要之,文心不属,何巧之有哉?……禅家有“三量”,唯“现量”发光,为依佛性;“比量”稍有不审,便入“非量”。况直从“非量”中施朱而赤,施粉而白,勺水洗之,无盐之色败露无馀,明眼人岂为所欺邪?[12]

船山认为咏物诗有匠作和士作之别。匠作征实、取色、广譬而镂划物态工整,却缺乏主体情理的自觉参与,是影像式地描摹自然风致;极端者以炫目的色彩和博冗的譬喻形容外物,如谜一般。盛唐咏物诗侧重“即物达情”的士气而追求人情与物态的融合,故船山以“人力参天,与天为一”强调诗人以其情志主动体味自然之氤氲流化,而生成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但后世咏物诗作虽号称“高妙”,实则因刻画精工的雕琢气息而致使自然风味丧失殆尽。如世所传诵的高启《梅花九首》之一,船山评曰:“‘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亦第一等雅意;顾其颔联则世所传‘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十四字,恶诗也。”[13]所谓“第一等雅意”即作者摹写梅花“寒依疏影”“春掩残香”的物态和物性,既刻写梅花形态,也幽微地表达出孤洁心性,心物融合;所谓“恶诗”,即“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以梅喻人,主体意图表露明显,且是修辞学意义上的比附,而非创作主体内在心性的真实体现;且“高士卧”“美人来”与后面的萧索景象不相融浃,似有故作玄虚之状、故作高雅之态的炫耀辞采之文心。船山借助依佛性而发光的现量指摘、反驳“恶诗”之范式。“佛性”为何,非船山关注焦点,在此他强调现量发光在于其有发光之根,诗歌创作中,赖以发光的惟有主体与客体之间建构的无伪的体现主体心性的审美关系。虽然船山亦承认文学创作活动中理性的价值,但理性的华彩须蕴含在天人融浃的审美情景中,隐化为主体内在价值追寻以生成为有意味的情境,否则理性的光芒必遮掩诗之特性,所以,船山极力强调诗之独立性,反对“以意为主”“议论入诗”行为。而其“非量”体现如是观念:若“比量”之理性气息过分浓烈必滑向“非量”;文学创作若择材“非量”即伪而不真的缺乏主体体验之臆测,虽以华辞丽藻修饰,则因缺乏文学风味而泯灭了诗之风情。因此,船山强调“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14]的基本体验原则,反对“平地而思蹑天,徒手而思航海,……路无三舍,即云万里千里;事在眼前,动指五云八表。似牙侩之持筹,辄增多以饰少”[15]的虚构、夸饰;就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船山倡导“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16],“含情”强调主体心性的修养和充沛的生命激情即“性之情”,“能达”强调主体的性情日用百,指的是主体以心参物与因物见心。“会景”之“会”有偶然性、突发性,适会某一外在状态恰好迎合了主体内在的某些特征,而由外引发内在情愫的激荡而“生心”。而“体物”无论是主体的“含情”,还是客体的“生心”,都体现出审美活动中所建构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以其心性体味外物所呈现的某种兴味,需要客体展现出其最具光彩的特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其“得神”的结果或者说是追求,表明在此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不但能得物态,而且通过对外物的审视而得天情物理以进一步涵咏自我心性,丰富自我心神。在这一则评论中,王船山强调了“现量”体验的真实性,强调了“现量”不假思索直达生命本真的特点。

(三)《古诗评选》之《五言近体》王籍《入若邪溪》评语:

清婉则唐人多能之;一结弘深,唐人之问津者寡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论者以为独绝,非也;自与“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同一反跌法,顺口转成,亦复何关至极!“逾”“更”二字,斧凿露尽,未免拙工之巧。拟之于禅,非、比二量语,所摄非现量也。[17]

船山认为“逾”“更”,人工雕饰的痕迹太过明显,与祖咏《江南旅情》的“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一脉相承,而“祖诗往往露刻画痕,如‘海色晴看雨’,竟以名世,要不足取”[18],原因是以上诗句表现出过分的人工修饰气息,其实就是禅家的非、比二量。故而此处的“现量”是不加修饰、自然清新的意思,贯彻的实则是上述第二则所言之“现量”原则。

(四)《唐诗评选》之《五言律体》杜甫《野望》评语:

诗有必有影射而作者,如供奉《远别离》,使无所为,则成呓语。其源自左徒《天问》、平子《四愁》来。亦有无为而作者,如右丞《终南山》作,非有所为,岂可不以此咏终南也?……除真有眼人迎眸不乱耳。如此作自是《野望》绝佳写景诗,只咏得现量分明,则以之怡神,以之寄怨,无所不可。 [19]

船山认为写景诗以“咏得现量分明”为旨归,而取景方式或“从上下前后左右看取,风日云物,气序怀抱,无不显者”[20],或“中取、边取、合取、离取,取新已尽,而恰尔成章,无回无驳”[21],无论上下、中边还是合离都不能脱离主体的情致,“从人取之,自然生动”[22]。关于情景关系,船山表述非常充分:

言情则于往来动止、缥缈有无之中,得灵响而执之有象;取景则于击目惊心、丝分屡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23]

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限。[24]

情景融合缘于以“人之天”体认“天之天”而凸显“人之天”的无限光芒。个体的自然灵妙之气因外物击目惊心的触发,刹那间复苏或者回归,而体味“天之天”的天然灵响,进而体味自我的无限生气以生成流动无碍的“人之天”,即在感受自然“本荣”过程中,享受摆脱世俗羁绊的生命乐趣,唤醒沉睡已久的生命本真。此即从情感的层面上祛除了遮蔽在人心上的尘埃,还原了或者回复了人的自然本真,畅享生命的欢愉。这一过程与佛家所说的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受到世俗红尘的遮掩,必须以无上智慧祛除尘世羁绊而回归佛性的过程极为相似。船山即在这一层面借用“现量”概念,所以强调“现量分明”。“分明”即是主体以其心目涵摄外在景物,虽则外物庞杂无序,但以其心性排布外物之秩序,使其合于人心而达到心物融洽,妙合无垠。故现量第一层“现在义”,强调心物结合的时间性,在此结合之初,心、物两体,互不关涉;第二层“现成义”,强调心物结合的当下生成性,在此过程中,心物融为一体,物不再是自然之物而成为具有强烈主体特色的自在之物;第三层“显现真实义”,外物呈现出其本真实然,人心自觉到自我的无限自由灵动,此真实是人心领悟到的生命真实。

(五)《明诗评选》之《乐府》石宝《长相思》评语:

只写现量,不可及。[25]

《长相思》曰:“长相思,长且深。暮云湘水愁阴阴。海棠庭院燕双语,恼乱无人知妾心。妾登池上楼,泪滴池下水。水声活活向东流,妾泪将心千万里。”此曲描写了思妇因燕双语而引发人独影的感慨,登楼遣怀,逾益伤心,以水之东流千里隐喻思妇内心的痛苦和无言的情思。这首诗表达隐约而情志毕露,即“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是由于“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26],故“现量”乃是胸中丘壑、眼底性情发抒所致,是内心的情感激荡播散于外,即情动于衷而形,因而“现量”的内在根据在于人之性情。

(六)《明诗评选》皇甫《谒伍子胥庙》评语:

吊古诗必如此乃有我位,乃有当时现量情景。不尔,预拟一诗,入庙粘上,饶伊识论英卓,只是措大灯窗下钻故纸物事,正恐英鬼笑人,学一段话来跟前卖弄也。李太白“子房未虎啸”一诗,人钦其豪,我笑其酸。 [27]

船山认为吊古诗若依恃古事必然只有古人而无自我,所以批评李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吊古之法为“灯窗下钻故纸物事”;而赞赏的则是王勃《滕王阁》诗,虽则亦抒发思古幽情,但其“阁中弟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句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是在前六句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基础上产生的,此作虽以故事作为基础,但并没有完全依赖故事,而是创造性地利用故事表达自我情怀,借他人故事浇自我块垒,所以,船山才说“吊古诗必如此乃有我位,乃有当时现量情景”。可见,船山此处所谓“现量”指的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主体不能迷失自我,必须以个人心目关注外物,借外物以表现自我情怀。

(七)《姜斋诗集・雁字诗》之《题芦雁绝句》序言:

家辋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二者同一风味,故得水乳调和,俱是造未造、化未化之前,因现量而出之。一觅巴鼻,鹞子即过新罗国去矣。[28]

王维诗、画同一风味的原因,在于选取“造未造、化未化之前”的风情,亦即“现量”。所谓“造未造、化未化之前”指充满灵动妙气的自然景象的天然状态,“右丞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作实,则心自旁灵,形当自位。”[29]“巧心得现前之景。”[30]故现量的生成,要求主体不仅能得“现前之景”,此“现”有现在、现成呈现的意味,更要求主体广摄四方景象以抟虚作实,寓情灵于景象,以达“水乳调和”的艺术境界,故不言情,而高致自显。可见,巧妙的创作手法亦可创设艺术的“现量”境界。而对于 “现量”风味的艺术作品,读者若以理参情,寻求依据,则索然无味。船山以“巴鼻”形象地说明以理参情的后果。佛家一般使用“没巴鼻”,“意谓没有手可抓之处,即无可把持之意”[31],

而在文学阅读活动中,试图寻找“现量”境界创设的依据就脱离了现量的艺术氛围。此处船山还表达出艺术欣赏的现量属性。

概言之:现量是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活动中祛除遮蔽于人心的障碍而体达人之生命本真的审美体验方式;现量的审美体验须要主体以圆融无碍的性情来审视自然运化,通过对天之天的体认来丰富和凸显人之天的内涵;现量的审美体验表现为即景会心式的审美体验的瞬时性和生成体验的真实性与新鲜性;现量艺术境界的开拓要避免思理的直接参与,侧重景显意隐与以景显意;现量审美境界的产生,虽以景显意,但也不能恃景显意而耳目沿物,应是物沿心志的体达。因此,王船山虽然化用了佛学的“现量”概念,但剥离了现量的佛学基础,祛除了现量转识成智的思理价值,而着重现量之体达人之生命本然的审美体验特性,体现中国古典艺术非理性的诗性艺术境界,这是船山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洪森:《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页。

[2]萧驰:《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中国诗歌艺术传统的美学标本》,《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1页。

[3]陈洪:《清初文坛中的佛学影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陈德礼:《妙观逸想――古代艺术审美体验及其艺术世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陶水平:《船山诗学“现量”说新探》,《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 期。林继中:《直寻、现量与诗性直觉》,《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4]张晶:《论王夫之诗歌美学的神理说》,《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刘洁、张晶:《论王船山诗学中的审美主客体论》,《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张晶:《现量说:从佛学到美学》,《学术月刊》1994年第8期。

[5][6][7]萧驰:《抒情传统与中国思想――王船山诗学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3页。

[8][12] [14] [16]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船山全书》(15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820-821、842、821、830页。

[9]曹道衡考证“此事不过是一种传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95页。

[10]计无功:《唐诗纪事》卷四十。

[11]王夫之:《相宗络索》,《船山全书》(13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38页。

[13][15][21][25][27]王夫之:《明诗评选》,《船山全书》(14册),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048、1397、1478、1170、1321页。

[17][20][22][23][24][26]王夫之:《古诗评选》,《船山全书》(14册),岳麓书社,第840、732、869、736、752、769页。

[18][19][29][30]王夫之:《唐诗评选》,《船山全书》(14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010、1019、1002、10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