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引言

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新趋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又叫绿色无污染水稻栽培管理技术,逐渐成为我国不同水稻种植区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因地区而不同。在优质的北方半湿润单季水稻种植区,有其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择优质的稻田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需要选择良好的稻田,保证稻田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洁无污染,具有干净的水源,确保灌溉便利,稻田附近没有重污染企业等潜在污染源存在。稻田内的土壤肥力充足,耕层较厚,并具有较强的通透性,无残留的有毒物质,整个稻田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符合国家的控制标准[1]。

2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品种选择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技术中的首要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坚持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原则,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确定具体类型。

3.培育秧苗

3.1对固定的苗床培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地培育秧苗,可以是园田菜地或旱田地,连续几年进行培肥。在5月底6月初,根据苗床面积在苗床中放入腐熟鸡粪、腐熟的烂稻草、酵素菌肥等。

3.2处理水稻种子

将水稻种子在高温下晾晒,或用盐水选种、温汤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

3.3播种

在4月中旬,当气温维持在5摄氏度时,及时控制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间,并播种。播种到出苗期间,保证苗床的温度、湿度,及时通风降温,使床土湿润,出苗达到60%时,喷散齐苗水。当出苗到一叶时,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并开始炼苗。当出苗到2叶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及时通风炼苗,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全部打开,到下午四点左右盖好,控制浇水量。到移栽秧苗时,薄膜要在白天打开,晚上盖好。如果在移栽前5个小时里没有霜冻就可以完全揭开薄膜,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保证土壤的湿润。

4.整理稻田

对移栽的稻田进行整理,翻地、整地、耙地,使稻田的土壤达到平整、疏松、干净、细碎的程度。

5插秧并进行合理的稀植

5月下旬左右馕挛持在13摄氏度时进行插秧,对壮秧采用稀植的方法进行,每一穴控制在2-3株秧苗,插秧的深入保持在2.5cm,保证秧苗的行列直、穴均匀、棵准确。

6.适时灌溉

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灌溉,一定要选用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采用“浅-晒-浅-干”的灌溉方法,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恰当的灌溉。插秧分Y期在1.5-2.0cm进行浅水层灌溉,分Y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间则要保证3-5cm的水层灌溉,在具体的灌浆结实期间采用“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2]。在成熟期要以浅湿或湿干灌溉为主。

7.科学合理施肥并除草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一些酵素菌肥,切记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和酵素菌肥,在翻耙前施用。分Y肥要在插秧后的25小时施入,穗肥在7月上旬施入,并适时追施酵素菌肥和农家肥。

对稻田中的除草工作一定要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容易使杂草生长,一般在耕翻时就要清除杂草。待插秧后,除去牛毛草以及一些形状怪异的莎草和小型的杂草。在深水中淹没小草至1-2小时。也可以采用高温晒田的方法进行除草。

8.有效防治病虫害

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改变传统水稻采用的农药杀虫方法,采用绿色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杀虫,可以使用物理、生物,或有效的生态措施防治病虫害。让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等要素成为水稻植株健康的关键,更好的控制水稻的立枯病、稻曲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恰当的时候消灭病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病株的活动,摘除水稻上的病变部位。在春季及时消灭蝗卵,待到春季灌溉时打捞卵块,以防治稻蝗灾害。在水稻即将成熟的时期,每天傍晚使用荧光灯或杀虫灯,消灭害虫。另外,也可以通过清除地缘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灭虫源。

结束语

总之,在北方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选田、选种、育秧、播种等不同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保证水稻的产量及质量,促进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高产

【引言】

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不仅有效的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粮食短缺危机,还适应了全球变暖带来的水稻种植的范围北迁的变化。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现代农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的尝试和探索。

1、 水稻的生长周期

水稻有五个生长周期,每一个生长周期具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和表现形式。

1.1幼苗期

水稻幼苗期是种子转变为3叶幼苗的过程,种子在低温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腐烂坏死的情况,因此,在进行种子的培育工作时,一般会将温度控制在31℃左右,且要求排灌良好、光照充足。

1.2返青期

返青期是秧苗被移栽之后转变为青绿色的过程,培育温度也在31℃左右,将秧苗从秧田要经过四天的培育才可以判断秧苗的生长情况。由于幼苗比较脆弱矮小,因此在对秧苗进行浇灌时,要将水位控制在秧苗的新叶之下,防止秧苗浸泡在水中而出现闭气现象,导致秧苗腐烂。

1.3分蘖期

分蘖期是秧苗快速生长的时期,它对于光照、温度、水分以及营养的需求较高,在33℃时,秧苗分蘖的穗数最高,这时可以开始插秧工作,如果光照不充足,则可能会导致分蘖期延长,严重时会导致秧苗死亡。水分要适当不能过多或者过少,过多则会导致秧苗缺氧,过少则会导致秧苗缺水。

1.4分穗期

分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高峰期,在分穗期水稻的根群分化会变大,稻叶也会更加繁茂。在分穗期为了保证幼穗正常分裂,要在抽穗20天后施肥,在减数分裂时,要将温度控制在26-30℃,从而避免颖花孕育失败,从幼穗到抽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般是通过颖花光合作用而形成,因此,要为水稻提供适当的光照。

1.5结实期

结实期的水稻稻株停止了生长,这个时期的变化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为了使水稻颗粒饱满,要适当的给水稻提供光照,并保证温度适中,从而保证稻粒的质量,水分以及矿物质都会影响水稻的物理性质,因此在进行培育时要加强对水分、光照、养分的控制。

2、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分析

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2.1稻种的选择

在对水稻进行选种时,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当前,推广种植比较广泛水稻早熟品种主要有中早33、中早39、江早361、株两优35、陵两优722;中稻有两优培九、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晚稻有早丰优华占、五优华占,五优622、天优华占、吉优雅占等品种。

2.2水稻的播种

水稻在播种过程中,不管是人工插秧还是机械插秧都要注意控制秧苗的间隔和密度,使秧苗均匀分布,深浅适中,这样才可以促使秧苗快速的适应周围环境,更好的生长。

2.3水稻的灌溉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水稻的培育过程,要保证田间水分充足,且保证水位在水稻叶片之下,防止出现水分过多过少的现象。

2.4水稻的施肥

肥料可以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为水稻生长提供动力,

追肥时,尿素的施入量为 16kg/亩,同时还要施入含有 N、P、K 的复合肥 28kg/ 亩。

2.5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影响大。针对具体的病虫害采取既定的防治措施外,还要加强综合防治。

(1)针对不同病虫害配制合适药剂喷洒救治:①水稻瘟病可采用 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25% 咪鲜胺乳油等药物兑水喷雾防治;②稻纹枯病可采用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进行防治,也可采用5% 的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喷洒防治。施药时尽量选择晴朗天气为主,喷药后 2h 不会发生降水,否则易影响药效。③螟虫的虫源主要在稻草或稻茬中,插秧前要及时清除稻茬,以降低虫口数量,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可采用药物防治,每亩用 18% 杀虫剂 250-300ml、或 90% 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35g 兑水进行喷雾防治。④飞虱虫害可在小若虫高峰期进行药物防治,可采用25%叶蝉散乳油、或 20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从外向内喷施在水稻的中下部进行防治。

(2)综合防治措施:①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以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为首选;②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已经受到病害浸染的植株,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危害的影响;③可将各种害虫天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田间放养青蛙、寄生蜂、瓢虫等有益生物,通过生物防治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可保持田间生态平衡;④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 田间管理措施

田间管理技术在田间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人员需要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苗床、光照、水分、病虫害等四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其管理与控制的手段需要和水稻品种特性相适应。

3.1苗床及秧后管理

苗床是秧苗生长的温床,在种植水稻时一般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无病虫害的沙壤土作为水稻种植基地。秧苗插秧后发现苗歪、苗缺的情况则立即补救。待幼苗进入返青期,追加肥料,保证枝叶繁茂。待秧苗开始分穗时,清除田间杂草。

3.2光照、风力管理

水稻的生长一定要有充足的风力和光照,如果秧田水分过多,则会导致秧苗根部缺氧腐烂,因此要保证秧田通风。在阴天时,可以打开顶棚或者使用农业风扇进行风干处理,秧田在旱育条件下更容易培育出强壮的秧苗。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根茎叶都会有足够的无机养料,这不仅促进了根系的快速发育,还增加枝叶对养料的吸收。

3.3水分、温度管理

在进行秧田水分的管理时要严格按照标准,不可以随意的增加或减少水量。在水稻生长时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播种至出苗期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

3.4施肥、防病管理

在对水稻施肥时一般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有机肥相比其他肥料肥效时间更长,养分较全,且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在病虫防治方面,如白叶枯病、三化螟等复合为害时,可用叶枯宁与杀虫双的混配液防治,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

对于我国水稻种植而言,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相关人员只有对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才可能使得我国水稻种植获得更好的效果,令我国农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25-01

降低水稻种植的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对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水稻机插秧具有速度快、节省劳动力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旌德县三溪镇处于海拔600~700 m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耕层相对深厚,肥力较高,全镇有耕地面积1 164.8 hm2,其中水田1 091.67 hm2,旱地73.73 hm2,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近年为了提高该镇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镇政府加大了对水稻插秧机的补助,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全镇水稻机械化水平,现将其优势其管理要点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水稻机插秧的优点

与水稻其他栽培方式相比,机插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点[2]:一是减轻劳动力,节约成本。有研究表明,水稻机插秧667 m2秧田可以满足6.67 hm2的大田使用,大大节约育秧田的面积;同时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机插秧节可以省450元/hm2的秧田管理费和移栽费,节约了劳动成本,而且机插秧改变了我国农民传统的“面朝黄土背向天”的劳动模式,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轻农民劳动负担。二是机插秧可以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秧苗机插秧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幼苗时,此时分蘖节位较低、分蘖势强,足穗基础相对较高,在移栽大田后,具有增产、增穗的目的;同时机插秧一般进行宽行窄株、浅栽,且栽培规格一致,具有稳产、高产的效果。三是有效预防病虫害。机插秧一般进行小苗移栽,育秧时间比常规育秧时间推迟了5~6 d,避开了灰飞虱的传毒期和螟虫的产卵期,加上机插秧是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水肥管理,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

2 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

2.1 培育出优质秧苗,保证移栽质量

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插秧的成功与否,只有培育出长势整齐、无缺苗的秧苗,才能保证插秧机在插秧时无缺穴少苗情况的发生,保证秧苗移栽质量,为后期足穗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育苗时应该以出芽整齐、播种整齐以及出苗整齐等为核心进行育苗,这样才能培育出长势整齐、质量好的秧苗;在促芽时要做到发芽快、整齐,保证幼苗根芽强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培育出壮秧;在播种时要做到少量多次,争取做到同盘、盘与盘之间落谷均匀,保证每个盘的秧苗均匀;在水稻出苗时应多次对其喷洒适量的水分,保持秧板湿润,为其出苗提供足够的水分,但是不得有积水情况的发生,防止因烂芽出现死苗的发生[1]。

2.2 保证秧苗移栽质量

影响机插秧移栽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田耕整质量。机插秧一般选择小苗进行移栽,小苗对环境抵抗力和适用力相对小,为了提高小苗移栽的成活率,这就要求提高大田的耕整质量,要求大田土地高低差不得低于3 cm,要求整地后大田土质软硬度适中,泥浆沉实以泥水分清,且沉淀不板结,从各方面提高大田耕整质量,进而提高机插秧移栽质量。二是合理控制机插深度。如果对秧苗进行浅栽,可以提高秧苗根系的通气性,具有分蘖早、返青早的效果,可以促进秧苗早发,因此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时,应将机插深度控制在1.5~2.5 cm。三是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密度过大,则会出现争水争肥现象;移栽密度过小,则会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要合理控制移栽密度;一般移栽时控制在24万~27万穴/hm2、每穴3~5苗即可。四是机插效果。在使用插秧机插秧时,应该在每次开机后试秧一段距离,检查其设置是否合适,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保证机插质量[2]。

2.3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由于机插秧的秧苗体积较小,且初生分蘖比例较大,其对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对敏感,因此应该对其轻搁、多搁,严禁重搁,防止造成有效分蘖死亡,同时加强大田后期水肥管理[3]。如果在后期断水过早,则会导致水稻早熟,影响水稻粒重,因此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 d进行1次灌水。在施肥方面应该以“前促、中控、后保”为基本原则[4],即在插秧后对大田施加氮肥270 kg/hm2,同时适量施加磷肥和钾肥,在施肥期施加复合肥450 kg/hm2,并根据苗情适当减加施肥量;中期以控苗为主,施加生物钾肥15 kg/hm2即可;后期施加尿素150 kg/hm2即可。

2.4 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确保高产稳产

近年由于水稻耕种方式、品种抗性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大量数据显示,近几年皖南多地区发生严重的褐飞虱、灰飞虱、稻曲病、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以及卷叶螟的病虫害。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预测预报,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水稻稳产增产和农民农民增收[3-4]。

3 参考文献

[1] 唐晓庆.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与栽培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15,32(7):36-37.

[2] 舒畅,唐春江,汤洪,等.水稻机插秧栽培的生育特性及最适追肥时间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3):34-36.

第4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开原市 推广 水稻栽培技术 发展水稻生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8-01

1 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农民的强烈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机械化技术,在栽培技术上取得了质的跨越。并且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十分迅速,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响应了农民的呼声,成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栽培技术。所以,推广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无论从社会发展需求看,还是从农民的需求来看都具有重要性。

1.2 农业技术装备成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却在早期存在着严重的积贫积弱问题。之后,我国在经过长期的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以来,在农业技术装备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许多高科技的技术装备都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这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其他的生产工作中,也使得我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我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市本就有较好的基础,因此在原有的技术之上再进行新兴栽培技术的推广就更加容易。

2 开原市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水稻栽培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种植和培育,还包括选种、选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步骤。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挑选高质量种子和适合种植的秧田,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之后在通过谨慎播种、小心移栽、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方法对水稻做好培育工作,在此期间也不能病虫害防止掉以轻心。生产高质量的水稻必须要有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的支持,早在2008年,我市响应国家号召,以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水稻栽培技术的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市发展水稻生产。在此过程中,我市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在育苗、移栽、收获等方面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深入应用,使得水稻产量和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到2012年,我市已经成功建成了育苗规格化、插秧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被农业部确定为辽宁省唯一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当前需要推广的主要技术

在开原市已经有很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为优良基础,为开原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通过介绍一些推广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市发展水稻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3.1 科学合理分工

有篇寓言故事说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之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工作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终将变为一盘散沙,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如可以成立水稻栽培技术示范小组,组内应做到组织分明、严谨有序,小组成员应该积极下到各乡各县,为广大农民示范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亲身示范和技术指导,在农民中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为之后的推广工作带个好头。还有管理小组和实施小组等,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依法有秩的组织起来。

3.2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是开展科技下乡。在科学合理分工中其实就提到,可以通过水稻栽培示范小组的下乡为推广工作带头,其实示范小组下乡的过程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宣传,通过示范小组的亲身示范以及技术指导,在与农民的交流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水稻栽培技术做推广。其次是召开现场大会。在科技下乡的同时,可以通过召开现场大会,回答农民的疑问,提高农民认识,确保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三是强化培训。培训班的创办不仅是为满足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需求,也是为农民“扫盲”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班的设立,让农民们能够拥有更加专业的水稻栽培知识,为以后得水稻栽培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强大基础,虽然我市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许多财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资源项目的整合一定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基础,我市在推广工作上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扶持、政府筹办或者是集体和农民的自筹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推广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市要想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小组,科学合理分工来完善推广流程;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动。通过利用这些可行的有效的方法,为我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贡献力量,从而促进发展水稻生产。另外,开要想在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上取得成果,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更进一步,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水稻栽培技术不仅对农民和时展具有重要性,还是农业技术装备发展成熟的必然性结果。不仅如此,要想进行更加强有力的推广,我市就必须对自身的推广和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立足我市市情,找寻更加有力的推广途径。

参考文献

[1]江友应.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21期(21).

第5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栽培;创新;发展;探讨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一般为机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标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这四个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实施多目标的发展,就应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自从迈入新时代和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故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质,应不断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来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但是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保证,更加是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水稻栽培科学应实施多学科的集成和交叉创新,还应持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作物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以及农业化学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种学、耕作学、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侧面或者自身某一个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高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作物安全生产以及作物生态生产等等提供一个依据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 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水稻品种的研究仍然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课题。故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确保此课题最终的实现。特别就东北地区来说,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增加产量,就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则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方式。因而在科研领域,要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产量与无公害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关注生产资料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把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稻超高产结合在一起,激发水稻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的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等,这些化学药品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残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杀虫剂或者农药的研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水稻产品,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2 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运用领先的高质量水稻栽培技术,不但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一般以简便化、模型化为主,经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确立一种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源、温度、阳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到能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应结合普遍寒冷的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运用一些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而打造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是大棚育苗,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方可在化冻后就能开始作床整地,达到抢积温,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盖、三膜大棚覆盖等等。还有,在东北地区,运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结实率、成穗率。

第6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栽培;农业技术推广;建议

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对于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农作物种植技术也是有了全新的发展。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指出当前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建议,进一步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所谓农业技术推广,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实验、师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的活动。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推广的技术是经过试验、示范过,获得了当前结果验证的技术,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上改善当前的农业技术。

1.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国家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能够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到农业种植技术中,实现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高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总之,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需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推行新技术。

2水稻栽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之前,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针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全面的进行技术推广。

2.1育苗阶段

在水稻育苗的阶段,要重点的进行品种选择,只有选择了较好的品种,才能够满足产量增加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水稻的品种应该和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相适应。不仅如此,在水稻壮苗的时期,需要借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将床土压得比较平实,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促进水稻稻苗根系的发展。

2.2播种阶段

在育苗完成之后,需要将培育好的幼苗进行播种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是,测试水稻的发芽情况,浸泡水稻种子之前要进行相应的晒种操作。前一步的操作是为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这对于后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为了保证种子内部酶的活性,避免种子发芽效率较低,或者是产生酶的活性较低的问题。

2.3整地阶段

在稻田耕作开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相应的平整操作,为了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一般是要求将翻土的深度控制在0.2m左右,在具体翻土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旋转翻土的方式,这种操作能够保证整地的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水整地的完成时,需要对其泥浆的状况进行分析,要确保泥浆质软、泥不外漏才可以进行后期施肥操作。

2.4田间管理阶段

在水稻种植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其基本操作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肥水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水稻遭受病虫害操作。这两个方面的操作都是属于基本的水稻种植的范畴,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水稻的病虫害监测需要及早进行,尽可能的采用预防的措施,避免发现病虫害的时间较晚,影响水稻的正常产量,不仅如此,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最为有效的手段解决已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结束语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在我国农业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尽可能的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改善现有的水稻种植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我国的安全与稳定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传统技术的辅助作用

灌溉条件好、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无污染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大重要条件,因此,对于传统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时有着精准的掌控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播期、播种量以及育苗时间。在播种时就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更高效保证水稻的收益,换言之,在育苗期对种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培养,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幼苗疾病。同样,插秧也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个关键环节。以做好选种、育苗等基础性工作为前提,选择合适的时间、土壤等进行插秧工作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第二步。选择丰产期插秧可以提高水稻种植的单产量,并合理安排种植形式及秧苗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秧苗的生长空间。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更科学的让秧苗进行呼吸作用,在保持风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对田间的气候进行微调,促进了单株水稻秧苗优良品质的形成。

2高端技术要求

无公害水稻栽培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不同于栽培普通水稻的技术要求,科学管理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栽培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浅水栽秧为例,把灌水深度控制在4~8cm之内,可以给秧苗提供一个湿润的生长环境。相比过分灌水,时刻保持一个合适的水层,也保护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以便提供幼苗更多养分。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其根部受损,因而失去控制水平平衡的能力,可见,保持一个最佳的温湿环境对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进行适度的晒田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增强抗倒伏力、减少病虫害等。幼穗对水的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为分化期到抽穗期,所以在不同时期对灌水量的控制都不容小觑。在实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加大研发防治才病虫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在农业防治方面,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即轮换种植、平衡施肥等栽培技术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水稻自身的品质,增强其抵抗力与免疫力。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科学的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与利用两者间相互制衡的条件。同样,物理防治方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害虫,可以减少成虫的侵蚀与幼虫的滋生。在选择化学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对无公害水稻的保护,不能过多使用农药产品,优先选用无公害产品。在对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控制,防止高浓度与有毒农药的残留。为了栽培无公害水稻,我们所选取的相关肥料也应是无公害的。无公害水稻栽培离不开肥料对肥力的供应,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肥料都对土壤及农作物有一定伤害力。在开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对无公害化肥的研制。选取与使用肥料时,应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多使用堆肥、沼气肥、作物秸秆肥等绿色肥料。而对于市场上的化学肥料选择,优先选取添加磷、钾的肥料,也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无公害水稻在收获期也需要精心照料,若采收过迟,会导致稻谷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失去了栽培无公害水稻的意义;若过早采收水稻,就会降低水稻的出米率,因此,控制好采收期不仅会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又会保持其营养物质的稳定性。无公害水稻与普通水稻不同,虽然种植方法相类似,但是需要更严格的标准去控制每一个水稻成长与生产环节。无公害水稻的栽培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开发有着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也将是人类在农业科学领域的一项新挑战。

作者:高军 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第8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长期干旱少雨,南方季节性缺水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平台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滴灌技术是最有效的节水技术之一。从“九五”到“十一五”,新疆在棉花、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葵等作物滴灌栽培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各种作物节水灌溉推广面积也在与日俱增,唯独在水稻节水灌溉研究上处于空白。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淡水资源匮乏,限制了水稻的种植和发展。膜下滴灌水稻节水的突出技术优势使得在北方种植水稻成为可能。据统计,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900万hm2,直播稻面积近200万hm2,每年受旱减产的水稻田约为670万hm2。如将全国670万hm2因水源不足而不能种稻或欠收的水旱田面积中的20%推广膜下滴灌种植,那全国可推广面积将超过130万hm2,每年可节省水资源100亿m3以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以传统水田为主,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超标,过量施入化肥和农药造成江河水体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和大量水生动物死亡。这给南方稻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推广将有效地解决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对生态环境技术的破坏,实现绿色、环保和安全水稻生产。

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思路的起源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疆天业集团视察节水器材生产车间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这一大胆的提法,引起了新疆天业集团时任董事长的重视。随后,在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攻关团队,进行世界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栽培研究。

3膜下滴灌水稻发展进程

为了攻克膜下滴灌种植水稻的世界难题,从2004年开始,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专门课题组,连续进行了5年膜下滴灌水稻田间攻坚试验,2008年小面积试验成功后,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示范。2011年2月“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随着2011年农村领域首批启动国家高新计划“863”课题的实施,集团在石河子市北工业园区天业化工生态园建设40hm2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与课题相关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穴直播一体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2012年示范地高产地段经专家鉴定平均产量836.9kg/667m2。课题组围绕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筛选,膜下滴灌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种植模式、密度试验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了适宜粮食作物的小流量滴管带;研发了水稻除芒机和膜下滴灌播种机,使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提高了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2011至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辐射推广到新疆昌吉州、石河子143团、精河、阿勒泰、伊宁县,疆外的江苏南通市、宁夏、黑龙江农垦等地区,累计技术示范330hm2。

4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优势

4.1提高水稻节水能力,增加农民收益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比常规水田种植水稻节水60%以上(以石河子垦区为例,传统水田全生育期耗水2000~2500m3/667m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耗水700~750m3/667m2)。节省的水费、劳力费等减去滴灌器材的投入,可增加经济效益200元/667m2。既降低灌溉成本,也减轻农民水费负担,不仅增产,还增收。4.2提高土地利用率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其土地利用率提高7%~10%(节省田埂、水渠等占地面积)。4.3提高机械化程度和人均管理定额实现了水稻旱作铺管、铺膜、精量播种一体机械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减少育秧、插秧、撒肥、药物防治等多个重要的栽培管理环节。田间人均管理能力提高4~5倍,节省了劳力投入,降低了投入成本。4.4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膜下滴灌稻米的外观品质、籽粒饱满度、养分结构等方面都比常规水田栽培有较明显优势和提高,籽粒大小及粒形方面可通过适宜的水肥调控得以改善,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增加了农民收益。4.5改变了传统水稻种植的弊端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取作物高产习惯于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以及大量喷施农药,在水稻上的施用尤为显著。由于淹灌水田化肥利用率较低,未被水稻吸收利用的大量化肥沉积在土壤中,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彻底改变了稻田土壤长期淹水状态,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通透性显著提高,不仅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的分解和养分供给的有效性。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降低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滴灌随水施肥,水肥耦合机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0.4%,又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调整施肥量,从而降低了化肥施用量,这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化肥污染。(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化肥施入土壤耕作层后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水层不存在,将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3)地膜覆盖使土壤温湿度适宜,通透性好,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强,可加速对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此外,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较强地控制杂草和水稻病害的发生,还有降低农药污染的作用。因为地膜覆盖后,水稻地上部分失去了高湿这种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和传播的环境;再加上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农药用量降低。4.6改变稻区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全生育期无水层,通过滴灌这种方式对水、肥等进行精确调控,使水稻处于最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生长环境。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减少甲烷气体排放主要在3个方面。(1)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无水层存在,将不会形成厌氧环境,使甲烷细菌没有滋生的环境,减少了水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甲烷,同时也减少了水层冒泡和水体液体排放甲烷气体。长期测定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与常规水稻栽培相比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70.6%。(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改变了土壤的质地,通气性好,其氧化还原电位(EH值)长期处于高位水平,很难产生甲烷气体。(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生育期需水、需肥量可控可调,能有效地在甲烷排放高峰期进行水肥调控,减少水肥投入20.5%左右,进而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量。4.7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证粮食安全滴灌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降低了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要求;滴灌水稻通过调整产量构成因素,比常规水田增产约10%;滴灌水稻还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5膜下滴灌水稻绿色栽培的发展展望

第9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插秧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28-2

1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由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仅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安全。人们争先购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由此,有机大米在市面上诞生了。有机大米是由有机水稻加工生产出来的,由于有机水稻生产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工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这给有机水稻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田杂草,二是病害,三是虫害。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相继出现的稻田养鸭技术、绿萍压草技术等对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很好。2008年开始,柳河县采取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的办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上述三方面的难题。截止到2013年在柳河县累计推广面积1500亩。

2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

2.1增加有机水稻产量

从6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看,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亩产量可以达到该品种普通栽培产量。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增产40%左右。

2.2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用黑色地膜覆盖,因此能够有效控制了畦面杂草的生长,畦面除草效果达100%;在整个分蘖期内畦面没有水层,改变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了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的为害,同时也控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纹枯病防效达到60%~70%。

2.3省肥、省种、省水、省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减少有机肥用量25%~3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每穴插秧1~2棵苗,普通栽培每穴插秧2~3棵苗,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每穴插3~4棵苗,因此,较普通栽培省种20%,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省种5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耙地后到有效分蘖期前,需排干畦面积水,不用灌水,因此,节约用水20%以上;节省除草用工,常规有机水稻生产一般人工除草3次,每亩3个人工。

2.4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早插秧、早成熟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增加有效积温100℃~150℃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中养分释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水稻有效分蘖期提前7~10天,水稻整个生育期提前5天左右。由于地膜覆盖栽培,地温较高,土壤升温快,较普通栽培可以提前5天插秧,有利于缓解插秧期用工矛盾。在柳河县终霜期过后,5月13日即可插秧,而普通栽培要在5月18日以后才开始插秧。

2.5增加收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较有机水稻常规栽培每亩增产125~150公斤,每公斤稻谷按6元计算,增收750~900元,减少人工费用300元、节约有机肥费用75元、节约种子费用5元,合计亩增收1130~1280元。扣除地膜费用70元、覆膜费用30元、插秧费用多20元、撤膜费用50元、铲除畦沟杂草费用50元,与有机水稻常规栽培相比亩增加纯收入910~1060元。

3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选择好品种

生产有机水稻的前提是正确选择优质的有机水稻品种。首先要以非转基因水稻种子为前提,既综合考虑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优质,同时要选择外观品质、碾米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都符合优质米标准,还要兼顾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在柳河县通常选用的品种是:稻花香、秋田小町和松粳12(松01-173)。

3.2稀播培育壮秧

健壮的水稻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稻谷,所谓“秧好半年稻”,育秧是关键。只有培育出壮苗,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群体。有机水稻育苗与普通栽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种子消毒方法不同。普通栽培水稻育苗采用化学合成药物消毒而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消毒;育苗土配制所用肥料不同。普通栽培育苗用化肥或营养土母剂配制育苗土,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有机生物肥料配制育苗土。一般50公斤育苗土加3.5公斤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除草方法不同。普通栽培育苗采用药剂封闭除草,有机水稻采用人工除草。育苗时间,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育苗要求育苗时间较普通栽培早5~7天。

3.3整地施肥

水田耙地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整地与普通水稻栽培整地相同。洼地或粘土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应早点进行,翻地不及时土不干,很难保证耙地质量。耙地不是耙得越细越好,耙地过细,土壤中空气少,地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因此,耙地应做到在保证整平度的前提下,遵循上细下粗的原则,既要保证插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只能用有机肥,而且要求做底肥在翻地或耙地前一次性施入,不用追肥。一般亩施完全腐熟优质农家肥750公斤(以含氮量为标准,保证亩施纯氮6公斤)或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120公斤、含氮3%的有机生物肥200公斤。耙地整平后排干田面水分。

3.4做床覆膜扎眼

水田中的水排干后,白浆型水稻土等待12小时、冲击型水稻土24小时、泥炭型水稻土等待36小时左右。用专用做床覆膜扎眼机一次完成做床、覆膜、扎眼作业。要求地膜宽度1.8米,厚度0.01毫米,颜色为黑色,畦宽1.6米,畦长自然长度,畦沟宽0.4米。

3.5插秧

覆膜后人工插秧,人站在畦沟中,按照地膜插秧孔插秧。每畦6行,人站在畦沟的一边一次插3行,由于畦中间温度高水稻分蘖多,要求畦边行每穴插2~3棵稻苗,中间行每穴插1~2棵稻苗。

3.6田间管理

3.6.1水分管理 水稻有效分蘖期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无水,畦面有水畦面温度低影响水稻分蘖。水稻有效分蘖期后正常灌水管理,以利提高有机水稻米质。

3.6.2水稻病虫草害防控 水稻稻瘟病正常预防,使用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预防;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不用防治,其他害虫使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进行防治;用黑色地膜覆盖畦面无杂草不用防治,畦沟杂草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人工铲除。

3.6.3撤掉地膜 水稻有效分蘖结束,有机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变软,二人一组站在畦沟,从畦的一头开始撤掉地膜,拿出田间统一处理。

3.7适时收获

一般情况下,水稻齐穗后40天左右收获,稻米的食味最佳。当然,有些灌浆速度慢、灌浆期长的品种,过早收获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适当延迟收获,但有机水稻生产应尽可能适期收获。过期不收常常会导致裂纹米和断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食味向差的方向转化。

4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尚需研究和探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