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保险学案例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学案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学案例教学

第1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的实例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其最早的雏形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但直到191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和法学院才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后又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在国内该教学法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泛地应用于很多课程授课中,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公关文秘、法律等,并被列入了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得好,教学效果就好;发挥得不好,教学效果就差。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首先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法,例如用案例引路,用事实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收益会比较高。比如在保险学的授课过程中讲到人身保险的有关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人身意外伤害险案例、健康保险案例等),从而使学生于实例中切实感受到保险学教学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样一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接受了教师的知识传承之后,能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保险学是金融及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基本原则以及保险公司基本经营管理方法,是一门集方针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而且,单纯的讲授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单调而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枯燥感,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大脑去思考,一方面要阐述和讨论自己的分析判断,同时又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和进行思维创造的机会,改变了单纯进行保险条款讲解的枯燥感和抽象感,将保险原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学与教都处于教师、学生及案例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多角度的观点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问题更全面、更细致。

二、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日益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培养社会建设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尤其重大。就保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而言,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只是介绍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既定的保险条款,而不是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事情:

(一)案例选择要适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点。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要求。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比如在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保险合同是该课程研究的重点,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础概念,并且保险合同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先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已经填写好的保险合同(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有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在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见解后,再引入话题:这个考虑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因为保险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利益位置不同,签订合同时所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份保险合同包括的内容很多,有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保险条款等等。那么这些内容又包含了许多小的方面,这也正是保险合同这章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该次课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高了。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险学不是完全的实验课,它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进行实务性的学习。如在讲述“保险的基本原则”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某将其汽车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后该车坠崖落水。事故发生后,张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经过现场查勘,按推定全损理赔。张某看到采购货物的现金还在车内,就将残车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王某,双方约定:由王某负责打捞残车,车内现金归张某,残车归王某。残车被打捞起来后张某和王某按约行事。保险公司知悉后,认为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允许擅自处理此残车是违法的,遂成纠纷。对于这个案例而言,一定是在相关概念都讲授完备的基础上,再组织案例分析。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推定全损、损失补偿原则的基本要求、物上代位的含义等都不理解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作出一个合理的全面的判断。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在讲解基本理论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把生动的案例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巩固学生学习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有很多具体的形式,比如课堂讨论法和讲解分析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企业和家庭财产保险”一章时,由于该章主要是关于财产保险的险种介绍,实务性较强,所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保单分析等形式授课,即在学完各类条款内容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老师给出的案例资料,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讲授“保险的基本原则”一章时,由于该章内容是保险基础理论的核心部分,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础概念,要学生一下子通过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出准确回答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讲到一种保险原则时,先把该原则的含义、基本内容、需注意的关键点讲解清楚,然后引入相应的案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讲清案例的背景、经过、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克服怕羞、怕说错的心理,师生共同打造既严肃又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关于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索

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使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中,老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使用讲解分析法时,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课堂讨论法中,老师要把表演的舞台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冷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话题范围不要过于宽泛,使课堂讨论始终围绕案例进行,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化。

第2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保险学 运用

论文摘要:保险学课程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是保险学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保险学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生动性、时效性和导向性。从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讨论、教学总结这一系列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各样的案例,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保险学》是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是保险学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保险学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内容,其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比较繁杂,而且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虽然保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对于在校学生而言,保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更谈不上能够将保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到近因原则时,如何在众多的原因中判定近因在理论上是非常枯燥的实务问题。笔者在近因原则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再比如,讲人身保险的有关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比如人身意外伤害险案例、健康保险案例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师生的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另外,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制订更为细致的授课方案和计划。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自己思考和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讲解保险学基本原理或内容时,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掌握,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保险学教学中应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保险学教学中的案例选择

1.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学的术语、原理或内容紧密相关,有利于学生更直接有效地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保险利益”这个概念的时候,案例应当直接与之相联系,并能让学生区分“保险利益”和“保险金”这两个概念。案例的针对性还表现在案例应当直接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相联系,而不宜涉及过多的知识点,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2.案例应当具有代表性。案例应当能代表某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同类案例的共性;或者对于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存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代表一部分人的观念和看法。一个恰当的案例,不仅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现实当中的类似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在课下做更深刻的思考。

3.案例应当具有生动性。案例应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案例,以便开展深入的讨论。比如,在讲解人身保险时,可选择与大学生人身风险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身保险的各个种类;再比如,在讲授保险合同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分别从自身和保险公司两种角度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和理解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保险条款等诸多细节内容。

4.案例应当具有时效性。在保险学教材或案例汇编资料中都给出了保险课程的很多案例,但由于更新速度较慢,很多案例缺乏时效性,甚至得出的结论也存在问题。自2009年10月1日起,中国施行修订之后的新《保险法》,相比于原《保险法》,新《保险法》在很多方面都有大的修订。比如,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和被保险人往往不是同一人,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二者的利益不无冲突。如果受益人谋求个人私利,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保险公司该不该赔?原有《保险法》规定,此类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这对于无辜的被保险人显然有失公平。新《保险法》进行修改完善,规定此种情形下,实施非法行为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保险公司不因此免除保险责任,被保险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保护。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简单地借用以前的案例,又没有根据新《保险法》对原有的分析结论作出解释或补充,很容易误导学生。

5.案例应当具有导向性。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仍然较严重,国民的保险意识也还不强,关于保险的各种纠纷大量存在。在案例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选择反面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从帮助学生理解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然而,过多地采用反面案例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保险业由于起步较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保险业的诚信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再加上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知比较欠缺,很多人对于保险还存在偏见甚至是反感。在案例教学中,反面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保险业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进而影响学生对保险业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帮助学生理解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保险的本质。

三、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应用心得

1.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前的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教学案例的内容以及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有充分的把握,对保险实务的发展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有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信息量丰富或者比较复杂的案例,教师应把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熟悉案例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发言要点,为教学讨论做好铺垫。  2.教学方式。对于保险学课程,教师应当强调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放松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重在突出教学的目的与应用,而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保险学课程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务性的学习。例如在讲述保险的基本原则时,案例中必然会涉及到保险利益、近因、推定全损等基本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都不理解,教师很难组织案例分析。

3.教学讨论。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讨论主要在学生中进行,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教师始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问题过于宽泛则学生的讨论比较散乱,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案例提问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第二,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并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结合一些案例讲解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模拟的形式。第三,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第四,教师应当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力保讨论沿预期的方向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并对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正,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不回答。第五,教师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并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或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要点。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总结讨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重新审视案例的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加深理解。教师自身也应当总结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严继莹.保险学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

第3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一、案例教学在保险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针对性不强。在保险营销案例教学中,要求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是与所上的课程章节内容一致,与教学目的相符,案例要能起到便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的作用。有些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所选择的案例显得随意,不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由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借鉴了外国发达国家的经验,因而有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照搬外国的案例,比如拿外国的保险案例来说明我国保险营销市场的运行方式,而没有考虑到国内外营销市场环境的差异性,甚至有些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不是实际案例,难免与教学内容相背离。(二)保险案例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够。案例教学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开展互动环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保险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够,只是较为单纯的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够多,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保险竞争优势分析内容中,有的教师仅仅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了举例分析,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针对不同的生命周期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战略,不注重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三)对案例进行评析不够。案例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案例进行评析,教师在讲授案例后要对其进行点评,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呼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思维的创新性和推理的逻辑性。但有些教师在案例教学时,对案例没有进行深入的评析,只是简单的进行讲解,这样不能使学生对案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未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到保险知识和思考营销问题,学到解决保险营销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比如在营销市场调研内容中,一般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做调研作业然后进行演示,但是在学生的演示中没有针对每个学生作业进行详细分析,深入讨论,只是简单点评,没有指出学生作业的不足及亮点,其实每份学生作业就是一个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保险营销中成功运用的关键环节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案例教学在保险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互动性不够、评析不够的问题,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提出解决的措施:(一)建立数字化案例教学资源平台。为了使教师能够快速简捷地找到具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案例,保险教研室可以建立数字化的案例教学资源平台,由保险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对有关理论进行专研,对案例进行精心甄别、筛选,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并且适合课堂讨论和教学的案例,进行整合,提供给授课教师使用,一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案例来源的问题,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案例,熟悉案例相关背景,有利于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起创新性思维;三是保持数据的及时更新,为案例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保险营销》案例教学要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师生之间要加强互动流与沟通,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讨论可以说是案例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能否做好这部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一般来说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将各组的讨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最终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当中,这样便能引起学生高度的重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及竞争氛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好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授保险营销策略时,可以要求每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各组之间进行讨论,互相评价,教师则负责进行引导并记录各组学生的表现。通过这种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了保险营销教学的理论知识,开拓了学习的视野,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习的兴趣。(三)加强对教学案例的评析。在师生互动环节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评析,对学生的案例思考、案例讨论进行点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指出学生的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亮点,指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更好的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讨论过程中的氛围如何,取得的教学效果,讨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等。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的评析,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做到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外,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案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与技巧,不断为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作为《保险营销》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实用,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营销的方法和技术,提前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保险营销做好实践准备,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作者:李 瑾 黄 静 单位:1.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教师2.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基PBL的《保险学》案例式教学应用分析.江苏科技信息.2014(22).

[2]周紫哲.保险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

[3]郑玉华.浅析案例教学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4]孟德锋.高校新教师运用保险案例教学法分析.教育在线.2011(5).

[5]刘子操.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6]袁毅阳.浅析保险案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教育教学.2008(1).

第4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 保险 教学 创新

[作者简介]刘琳(1979- ),女,河北保定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保险学;黄敏(1978- ),女,重庆人,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51-02

自1979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现代金融服务业、保险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急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扩大和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险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使命之一。由于保险业务专业特征明显、实践性强,既需要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更需要有较强的保险专业实践,这就对保险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和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保险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PBL和案例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PBL立足于问题对教学进行组织与实施,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案例式教学通过采取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保险学教学中大力推广PBL与案例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保险教学的实效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形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保险教学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角,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困惑给予指导性解答,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师的指导,通过钻研、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牢固掌握。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实保险业务及情况;PBL教学法则可以弥补案例教学割裂了保险学科间的联系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研究,有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将学生进行了分组,根据教师课前准备的案例,进行有组织的自主学习。由于小组成员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容易形成互补优势。小组成员通过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引导,认真研究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这一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各组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通过相互支持,最终得到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教学的过程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有效平台,这也是未来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保险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保险人才。

二、保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市场不断扩大,社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对保险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险教学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1.保险专业规模过大。近十几年来,由于保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教学机构纷纷设立保险专业。有的采取联合办学,有的直接引进人才启动新的教学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专业规模得到空前发展。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导致了目前师资力量的不足,保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的现状。

2.保险专业教学力量薄弱。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教育发展更为迟缓,导致保险专业教学力量薄弱,缺少专家型、实战型保险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缺乏持有北美精算师之类证书的高端教育工作者。多数从事教学工作的保险专业教师属于“学院派”,大多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保险从业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空对空”,使专业教学与保险业务实际距离较大,致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保险教育“知行”倒挂严重。目前保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仍旧停留在知识讲授阶段。这种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弱化了学生间的差异,以知识的掌握为准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险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从事保险业务必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保险实务能力。传统的保险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知识与业务的偏差,所学知识与保险市场需求相脱节,难以保证毕业生能顺利适应未来保险执业的需要。

三、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发挥PBL和案例教学法的各自优势,结合保险教学的特点,优化环境,科学组织,对提高保险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创新优化教学环境。真正发挥PBL和案例式教学的作用,提高保险教学的实效性,还需不断创新优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教学条件,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开发针对保险教学实际的教学软件,整合校内各类资源,为应用PBL教学法,提供可以依托的良好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相关教学信息,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2.科学进行教学组织。PBL和案例式教学对教学组织要求都比较高,既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更需要课堂教学的认真组织。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分组,实现各种层次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潜能,在小组内进行认真讨论,达成共识后,推荐一个作为小组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发言,小组间可以通过这种交流发言获得不同的理解,以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最后,教师综合全班学生交流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讲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PBL和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案例等形式,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进行保险业务知识讲授过程中,可以让每名学生都作为保险专业人员,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不同的保险方案,并认真帮助客户选择险种、期限、额度等工作,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去,既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策并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PBL和案例式教学都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保险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进行保险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有计划地选调一些教师到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课堂上没有涉及的问题,作为以后教学的重点,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知名保险企业高管及专业骨干到学校组织讲座、座谈,或者是担任保险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2:保险业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秦玲玲,刘永刚.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1).

[4]覃双凌.《社会保险》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13(3).

第5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学;应用

一、有关案例教学法的剖析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的实例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其最早的雏形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但直到191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和法学院才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后又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在国内该教学法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泛地应用于很多课程授课中,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公关文秘、法律等,并被列入了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得好,教学效果就好;发挥得不好,教学效果就差。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首先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法,例如用案例引路,用事实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收益会比较高。比如在保险学的授课过程中讲到人身保险的有关内容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案例(人身意外伤害险案例、健康保险案例等),从而使学生于实例中切实感受到保险学教学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样一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接受了教师的知识传承之后,能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保险学是金融及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基本原则以及保险公司基本经营管理方法,是一门集方针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而且,单纯的讲授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单调而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枯燥感,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大脑去思考,一方面要阐述和讨论自己的分析判断,同时又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和进行思维创造的机会,改变了单纯进行保险条款讲解的枯燥感和抽象感,将保险原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案例教学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学与教都处于教师、学生及案例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多角度的观点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问题更全面、更细致。

二、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日益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应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培养社会建设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尤其重大。就保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而言,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只是介绍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既定的保险条款,而不是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事情:

(一)案例选择要适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点。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要求。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比如在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保险合同是该课程研究的重点,涉及大量重要的基础概念,并且保险合同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先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已经填写好的保险合同(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然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有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在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见解后,再引入话题:这个考虑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因为保险双方当事人所处的利益位置不同,签订合同时所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份保险合同包括的内容很多,有保险合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保险条款等等。那么这些内容又包含了许多小的方面,这也正是保险合同这章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该次课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高了。

第6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驱动;保险实务;教学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案例驱动”模式的对比

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在保险实务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概念讲解分析―案例讲解分析―习题练习”的模式,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基木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主动性不强。只有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案例驱动教学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型的教学模式。采用“提出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发展升华”模式,以提出案例为出发点,以分析和完成案例任务为基础,以总结评价案例为中心,以发展升华为追求点的模式。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团队合作取胜的新模式。

二、案例驱动模式在保险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的具体目标来进行,教师要根据教材及大纲的要求,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例如在《保险的基本原则》一节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其具体化为要求学生理解四大原则并可以灵活应用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2)提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是来源于生活、有针对性的,切近生活和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保险的基本原则》中,根据不同的原则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案例,案例服务于原则的学习。(3)分析讨论,完成任务。在此环节教师主要起灯塔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案例情景再现,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小组等方式进行讨论分析。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做总结发言,意见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在此环节教师要激励学生拓展思维、创新想法。(4)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课堂的案例讨论得到的知识是比较分散,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从三方面去做,一方面是案例讨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提出的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评价,最后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5)发展升华。案例讨论分析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青春和活力,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和创新想法的理念,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艺术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了能在课堂中取得同学们更高的评价和认可,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查阅资料获取新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驱动模式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要涵盖基本教学知识点,并且是学生感兴趣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案例难度要适中,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在思考和尝试之后都能完成,太难无从下手,太易丧失兴趣。(3)分组以每一小组4至6人为宜,可以避免搭班车现象,时间以10至15分钟为宜,过长则学生倦怠;过短则讨论无法深入。(4)讨论分组时注意不同风格层次学生的搭配和优化组合,达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的目的。(5)教师在深入小组讨论和听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能够把握讨论的范围和广度。(6)有团队合作任务时成员要明确分工和做到角色互换,这种分工要不断变化,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多角度的锻炼和全面发展,给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机会。(7)正确评价讨论结果,讨论必须要有结果,也必须让学生明白结果,让学生完成后有参与的成就感。实施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马太效应”现象:能力强的学生因参多与而能力更强;反之,能力弱的学生较少参与导致能力更弱。教师要积极帮助和引导能力弱学生表达观点,多用肯定、赞扬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鼓励人人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参 考 文 献

[1]蒋秋英.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J].电脑学习.2010(1)

第7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保险;教学

一、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保险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传授性教学多,启发性教学少,教师喂得多,学生自己获取的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工作能力差,一接触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和操作方法,感到无从下手,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未来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改变整个教育和学习方式,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新性学习,即不仅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更需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问题。

二、对《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目前,在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都要上《保险学》课程,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高校里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缺少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少学生是以无所谓、混学分的态度来对待课程学习, 课堂上不太集中精力听课, 有的为了考各种等级证书干脆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或英语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时就有意识地引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 着力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从课堂讲学、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学生主讲补充教师主讲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主宰, 甚至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 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讲。结合专题性讲座,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 每个专题讲授一小节( 20 分钟) , 主要是对该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特别要介绍当前学术界或社会各界对这一论题的主要态度和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种由学生主讲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学会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梳理和综述问题、撰写教学方案,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选优秀代表担纲主讲等环节。同学们为了讲好自己的专题, 往往在上课前都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变压力为动力, 充分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

(二)以专题授课替代对教材的简单复述

为避免对使用教材的简单重复, 在课堂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上,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教学,每一次专题之后,围绕特定主题共同探讨。在遵循保险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主要设计了以下专题: 风险与保险、社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车辆保险等。这些选题在保险学课程体系的框架内, 突出其实用性价值, 以关注实用性吸引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保险学的兴趣和动力。

(三)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保险学属于应用类学科,因此, 在教学中要突出案例教学的比重,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在保险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现场参与的成功方式就是增强案例分析的方式和问题探讨的力度。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 既可以由教师提供, 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课上,可以先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教师针对理论知识结合精典案例把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讨论。课下由学生准备与所学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展示,仍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保险学案例, 每个案例10分钟左右。形式不限,可以是传统的PPT形式的,也可以是根据案情现场表演,还可以将案例拍成视频。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同学们更倾向于现场表演和拍成微电影的形式,他们课下自编自演自导,团结合作,分工明确,为了给大家呈现出精彩的案例,每组同学都认真地准备着,对与案例相关的重点或疑难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空前提高。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既能温故知新,又容易引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

(四)突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论 “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构建出有意义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设问、疑问、留问、提问的形式,将保险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问题,使问题经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用以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下面举例说明:

如讲“风险概述”这一内容时,应以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为主线,设置成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风险2、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风险的特征是什么?(将以上三个问题贯穿在古语:“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以及若干与风险相关的图片,如南方冰冻雪灾,胶济铁路出轨,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启发同学们思考)。同学们通过图片结合所要思考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入扣,最后获得与风险相关的知识――风险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意料不到的事情,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作失误等。

三、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保险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学中对教师引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认识,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教师引导作用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学”而存在,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在保险教学中不能单纯运用一种讲授法,只要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最佳效果的各种教学法都能采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将教为引导和学为主体这两者真正统一起来,这是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次实践活动。

(二)不断调整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潜在效用。运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以强制、压抑的气氛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注入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创设一个充分民主、平等的气氛和环境,促使师生间心理协调一致,相互之间的言谈举止达到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接近,然后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特别是教师在回答问题时,说话态度要亲切自然,其语言要充分体现启发性、诱导性和可接受性,避免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三)教师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连环导学的设问、疑问、留问、提问应做到“八要”:一要激感,叩击心灵,讲究思想性;二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化,讲究逻辑性;三要一石二鸟,触类旁通,讲究有用性;四要因势利导,点拨启迪,讲究启发性;五要扣其两端,活跃思维,讲究灵活性;六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讲究针对性;七要新旧联系,层层递进,讲究连贯性;八要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讲究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龚放.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2004(4)

[2]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2)

[3]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上海高教研究,1998(2)

[4]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8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保险学原理》 课程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比较强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保险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该课程枯燥、难学。究其原因,首先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满课堂,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其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课本理论知识教学多,与保险经营实践结合少,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其他专业课之前没能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企业则抱怨学生职业意识差、动手能力弱、业务上手慢。所以改革《保险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体系和教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式和专科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学过程理应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目前在专科学生的培养中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了概念、原理、方法的讲解上,忽视了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灵活应用与实践训练的环节。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的学时所占的比重过大,而实践教学所分配的学时较少,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老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所选教材和讲述内容重理论教学,而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对围绕知识点进行课前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重视不够;在讲授过程重,没有很好地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3.教学手段较陈旧。目前该课程还采用板书教学的模式,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很低,缺乏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在课程中要涉及保险案例的处理,在不能让学生去保险公司实地锻炼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作支撑。

4.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以试卷的形式加以体现,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 %,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多以作业形式加以提交,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

二、《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课程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中主体的自主程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的条件。虽然每个学生之间存在某方面的差别,但这种差别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弥补的。因此,针对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应该放弃讲授和练习脱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中要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学习内容涉及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因此,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模拟场景,协作学习。目前,国内外较常见的应用能力课程教学方法有很多: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结合当前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它是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讲情景教学和角色互换教学与之相互渗透,是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三、《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一直是我们教学方法的主流,对推动我们教学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如动手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而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逐步改变这种局面。当然,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一个学生的精力为例,从我们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能聚精会神听课的时间大约在20-25分钟左右,而我们一堂课的时间通常在45分钟左右,很显然,对于他们来说还有20分钟左右时间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这时我们就应该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营造一种更宽松的氛围来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能保证我们每堂课的完整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一次生动的案例课需要授课教师精心的准备,如案例的选取不仅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还要充分贴近生活,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案例的分析过程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进行分组讨论;案例的总结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发学生对案例新的思考。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也是教学活动过程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某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以《保险学原理》为例,当讲到保险营销时,我们就可以以某一保险产品作为行销标的,将学生分为保险公司职员(或保险人)和顾客两大群体,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相互进行产品行销,来掌握保险营销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学习,而且还能较快的掌握相关的营销知识,较之纯粹“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得多。

3.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是指就某一个章节内容,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学生为了较出色的完成任务 ,除了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会查阅许多课外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充当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斟酌使用,因为它本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较高。

四、《保险学原理》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1.采用“过程评价”

在前文中分析该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时提到,目前该课程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为主,整个考核有两个部分组成,即笔试成绩占70%-8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考勤等)占20%-30%。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也是当前我们绝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但无庸置疑,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可以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来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态度、目的、情感、意志、方法、效率和学习的自主创新等,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

2.建立老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小组

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客观,我们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首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和自信心理,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不断提高。

五、结语

总之,要实施上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能系统地把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摆脱教材的束缚,灵活组织实施教学。同时还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达到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新竹.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原理》中的应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83.

[2]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2):85.

第9篇:保险学案例教学范文

一、案例分类与专业技能模块设计的契合

笔者2011年提出了建立基于技能模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并在内蒙古大学进行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渠道拓宽,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方向凝练,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为突破,将专业技能划分为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两大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即从事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事业的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保险等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在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教学计划时,应将案例分类与这四个技能模块有机结合,通过案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工作技能。(一)社会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事社会保险相关业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与能力,教学计划对应的课程有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课程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的环节。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出现实问题,例如养老金转移问题、工伤保险赔付争议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讲授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最后由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相关案例。教师讲解案例是手段,帮助学生消化知识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二)社会救助福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在各级民政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基层社区从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技能,对应的课程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非政府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为该模块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时,可以选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甄选、低保线测算等方面的案例,既结合了理论,又反映了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对应的案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着共同的学科发展渊源,都是劳动科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就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该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主要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备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例如,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新生制度,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它是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它是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它是金融产品,是其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年金案例和方案设计实例,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准备。(四)金融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等业务的能力,以及在金融机构从事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管理的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这方面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多如牛毛。在案例选择时,要去伪存真,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应当认识到,案例教学必须以理论教学或基本原理的讲授为前提或基础。在本科阶段,案例教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替论课程。在专业型硕士教学阶段,可以以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对于学术型硕士,仍应当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在案例教学的课程安排上,首先,应由教师讲授有关理论的知识要点和发展脉络,把学生引入相关理论的知识框架;其次,在学生阅读和熟悉案例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担当相应的角色,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进行独立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和综合评价,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视角加以点评,使学生感受到采用不同分析视角和方法会得出不同分析结论。切忌把学生引导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上,而是要使学生了解各种答案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德华·伯克教授认为:“教师最不该做的是,把自己当成权威。”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程度,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单靠案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业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配合。

二、案例教学的教材选择与案例编写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案例的选取。案例可以来自专门的案例教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内容丰富,有很多鲜活的案例,授课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可以自行编写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材与案例编写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将经典案例与时效性强的最新案例纳入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播更多贴近实际的有效信息。(一)案例教材的选择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案例教科书,这些教材一般是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师编写,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在劳动经济与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伟红编写的《劳动经济学案例》,程延国、郑功成编写的《劳动争议案例》,郑功成、程延圆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与案例分析》。社会保障方面的案例教材一般是按照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进行编写的,包括社会保险案例、社会救助案例和社会福利案例。社会保险方面的案例教材比较多,一般是分险种编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立雄、郑功成编写的《养老保险案例》,仇雨临、郑功成编写的《医疗保障案例》,孙树菡、郑功成编写的《工伤保险案例》。社会救助与福利方面的案例,有代表性的是韩克庆、郑功成编写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案例》。这些案例教材的编写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基础,但案例教材编写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案例不够全面,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匹配,例如没有劳动关系管理案例、薪酬福利案例、企业年金案例、失业保险案例、生育保险案例等。此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案例教材也极为匮乏,目前只有一本。一些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写入相关案例教材,例如新农保、城居保、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案例很少被关注,而这些问题应该是案例教学的热点问题。此外,现有的案例编写也存在一些编写不规范、临时拼凑的现象。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原材料”,然而,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中现成的相对系统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单个案例的信息量较少,可供讨论和争论的空间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单个案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整合成基于系列案例的案例系统。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材。(二)教学案例的编写当现成的案例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时,自行编写教学案例就成为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编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场景和讨论的素材,对案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并非十分苛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案例的真实性,用编造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基本要素不能改变,编者能改变的仅是名称、单位、地名等无关紧要的信息。编者要对典型案例材料进行取舍,找到该案例与相关教学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重点描述,删减其他事实性材料的篇幅,避免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领域。此外,案例编写还要突出问题意识,即案例中应当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案例分析可以有唯一答案,也可以有数种答案,但案例材料必须交代清楚问题的起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只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操作中,任课教师可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点设计案例,使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与案例相对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作者:安华单位: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