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职称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历年来,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后续力量明显不足,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再由于30多年来的职称改革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从而导致部分教师颇有怨言,从而产生了消极态度。
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广大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特点,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基层学校,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前要充分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赢得广大教师的理解、认可、拥护、支持。
其次,要做好重点扶持工作。据了解,2000年之后,全国中小学校的初级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基本上是以年轻教师为主,而有限的高级职称的名额却又偏向教育行政部门中的教师、偏向城市中的重点中小学,导致农村中小学高级职称的名额少之又少,很多学校甚至多年没有晋级指标,造成符合晋级条件的教师越积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矛盾。这些符合晋级条件的教师绝大部分在30岁到45岁之间,正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年复一年晋不上职称,工资待遇不高,感觉自己前途暗淡,于是农村的想方设法调县城,县城的想进市里,市里的活动调省城,或改到其他单位,另谋出路。这些情况已经挫伤了余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打破这一“坚冰”,就得对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采取“破冰行动”,不仅要加大经济投入,重点扶持,而且每年要派相当数量的优秀高级职称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支教2~3年,把一些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到贫困边远山区去,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改革教育,提高素质,共建和谐教育,从而打牢中小学教育基石。
再次,要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以往的教师职称评定在评审资格上近乎苛刻,不但要求有各种证书、论文、公开课,有的地方甚至还需要教师出专著。由于每年中小学中、高级职称的指标少,竞争激烈,在评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公现象。而那些一心埋头干工作、老老实实干事、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却不一定能够评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增加评审资格透明度,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制定出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与此同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基层学校在具体操作中要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完善的报送和评聘机制。基层学校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考核办法,把好报送关,把师德素养、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成绩放在首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利用多方的以及具体的职业技术课程与实践工作,使学生在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必不可少的实际工作技术。这些产生与使用在生产和经营活动里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了理论、技术等之外,还包含许多跟现实工作时相互联系密切的含着“经验”与“主观”色彩的理解与技术。而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的教育方式上有着两个问题:首先的问题是过于关注于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环节程序的关键作用与实施方式则非常忽视、甚至漠不关心;其次是实践教学和现实需要脱节,造成学生们毕业后还必须经过企业较长时间的锻炼。而制造业如今的要求是“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改革落后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已刻不容缓。
一、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机械制图》课包括机械图样绘制与识读基础、机械图样的表达、机械图样的识读三大部分和计算机绘图部分。因为现在形势的发展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增加实践环节,在内容上我们本着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识图为重点,保证制图基础部分讲透彻,为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用于工业、科技等各行各业。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不会计算机绘图,那么他就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计算机绘图课,也应予以重视 。那么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呢?
首先,以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为次重点,零件图的识读应为重点,围绕这两大重点进行教学。组合体视图的识读是入门知识,着重培养的是空间想像能力,有了这个基础,后面的内容就好学了。零件图的识读是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必需掌握的知识,也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察的内容。而且,学生就业后用得最多的也是这些知识。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由于缺乏一些模型,学生的想像力得不到开发。现在,采用CAD制造三维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多次重复,学生没有不会的。将《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提高了教学效益。
再次,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学生必需掌握。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把看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
最后,通过增添一定的实训学时,使学生练习画大图,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绘制练习,更好的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二、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加粉笔、三角板、圆规。老师上课前准备了一大堆制图教具、模型,然后老师黑板上用尺规画上些视图。这种教学手段一是老师的劳动强度大,二是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也少,受到时间的限制,一堂课讲不了几个图形。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以上矛盾,机械制图课件的制作,它可使教学内容丰富,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但长时间信息轰炸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听觉疲劳,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三是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机械制图》,学生也会逐渐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加之多媒体教室光线暗淡,不便于学生用图纸绘图练习,学生容易养成“眼高手低”,不愿意动手绘图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做作业的后果。
在笔者近几个学期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即在“鼠标”和“粉笔”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整合,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并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在上“直线的投影”这一课时,首先用棍子(代表空间直线)和课本(代表一个投影面)说明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共有三种关系:倾斜、平行与垂直。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分别具有收缩性、真实性和积聚性。引出直线投影的画法:利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定理作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例图的作图过程并讲解作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课堂完成补画三图的课堂练习。从感性认识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维,亲自动手模仿练习加深印象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强项。然后讲到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的投影特性,内容多而杂,需要引入多媒体课件。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因对抽象复杂的视图无法展示,迫不得以叫学生尽量去“想象”,之后不了了之的缺点。作为专业基础课,我校学生都是一年级开始学习机械制图,学生刚初中毕业,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头脑中的立体概念很少。因而在投影理论的学习中感到比较费劲。往往想不出形体的形状。现在我们利用课件演示其投影动画,既直观又形象。同时,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并掌握三视图的作图方法,最后,对本节的重点:画出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共六种直线的三视图的教学,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课本模拟三投影面体系和笔(代表直线),摆出各直线的图形;第二步:从三个视图方向进行投影分析;第三步:将结果画出。由于有了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的辅助教学时间,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可巡堂辅导,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教师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的讲评,把备课时制作好的与练习有关的参考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掌握绘制直线投影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1、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
上课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讲投影法的概念时,用人或物体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在地面或墙面上产生的投影线,把地面或墙面比喻成投影面。还有讲三面投影体时把教室比喻成大自然的三面投影体等等。来帮助同学加深印象、理解概念,还有讲空间在面投影体系展开时,有书或硬纸自制活动的三面投影体系,给同学们演示展开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
在讲标准件和常用件时,找一些实物比如螺钉螺母垫圈,然后再找两个物体用这些标准件将物体连接在一起,这个连接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并让同学们寻找教室桌椅、板凳等,也用这些标准件连接起来的。通过观察这些内容,可帮助同学理解连接过程和方法,从而正确的画出它们的装配图。
3、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还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制图规律,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为此,可采用自由讨论教学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机械制图》课程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表达方法的应用”这一内容采用讨论法教学效果就很明显。例如,为了表达某个机件上部分圆筒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剖切。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途。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合理使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某个具体项目的实现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而且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由说教者变成启发者,学生在行为上不但能够独立实施项目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操作的能力与团队精神。
总之,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出发点,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速度都是相当快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说,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体系的束缚,对于教学中课程模式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都没有触及,在教育上的改革仅仅限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本文提出从成功的改革之中得到启发,找到能够让我国的教育改革更顺利进行的方法及策略,即以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模具教学课程改革为题,寻找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模具教学课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中等职业学校模具教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推进,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教学 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相当重视,国家也给予了足够的政策和物质鼓励。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可是从事模具行业的人员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下面笔者就根据当前我国中职模具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中等职业学校模具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最初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中职模具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确定。中职模具教学需要学生了解模具的基本知识,然后掌握其中的操作技能,运用于日后的实际工作。但是伴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模具操作技能和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对于从事模具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中职教育的课程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据目前中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笔者做了如下的分析,提出中职模具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具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调
当前中职模具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导致教学内容并不能够满足就业中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中职模具教学实践课程中,学校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滞后,失去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很多企业表示,刚刚毕业的模具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比较滞后,并不能满足实际岗位的需求。在当前中职模具教学中,仍然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生在学习中十分被动,也导致课程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同时,模具教学之中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更进一步。在中职模具教学中,任何实际操作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铺垫,所以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用的。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对学生进行个体认知、社会实践训练等,进行判断与取舍。
2.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基础课水平比较低。而中职学习又有一定难度,这样,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加之中职模具教学原有的教学体系沿用了普通高中的教学理念,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更加重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情况。此外,中职老师在进行模具教学时,也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3.模具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中职学校模具专业都拥有自己的实践车间,配有几套比较简单的车床等。这些设施的数量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学生多、设施不够导致学生亲手进行操作的时间与次数减少,而且学校的模具设备相对于企业来说比较落后。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教学课程的多样性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开展模具教学,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知识能够真正被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并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任何知识的学习首先都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就是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就是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具备优良的职业技能。
例如模具教学涉及读图以及制图的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知识等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们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2.教学具有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的校内实践训练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的思考,认真考虑应该怎么样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认真考虑具体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校内的实践训练教学之中,学生们需要对整个模具进行认真思考,了解其每一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主要的操作方法,所以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专业技能的操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的主要特点,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更新设备,增加模具设备数量
学校要增加中职模具教学设备的数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发展保持一致。
4.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但仅仅通过学校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只有进行校外实习才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真正进入到企业之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但是要想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并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在课上学到的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所以,校外的实践一定要建立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然后开展相关的训练内容,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让广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逐步达到模具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潘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改革[J].职业, 2014(23).
[2]吴中旭.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7).
[3]梁国一,刘锴.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4]卢玉宏.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实习工作教学改革浅谈[J].职业,2011(29).
关键词: 中职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把握课程性质,避免体育课程改革走偏方向。体育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健康是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康,体育又是最积极的手段。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体育与健康内容的综合体,其最终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同时,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课前的准备等,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持和主导作用。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针对性,这是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所无法无所取代的。此外,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也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德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既要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职业中学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趋完善。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和心理不断趋向成熟,但是职业中学学生还具有好动、好胜、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教师应根据以上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从而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职教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老师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体育明星、体育新闻、体育故事、体育幽默等进行导入。例如,在进行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导入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我国跳高名将朱建华的故事,从而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创设宽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营造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可以在教之前,用绳子兜住球,两人一组地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脚步移动,再把移动步法融于游戏练习中,兴趣较为浓厚。
3.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群体心理关系,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教师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自我调整,尽力摆脱各种不恰当情绪的笼罩,进入教学角色。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起主导作用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里其他人际关系,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善于适时地激励学生
职业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很可能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应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就必然激化矛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同时也有损教师自身的形象。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示范优美正确,口令洪亮清晰,教法灵活独特,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就能使学生跃跃欲试,很乐意去练习。当然,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
点、重点,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与结构不适应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机器和计算机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大量取代人工,现行中职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少。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人工成本比重不断下降,制造费用急剧增加,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准确,造成成本信息失真,进而会使管理决策失误。
现行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结构主要包括六个层次:一是成本会计总论;二是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三是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包括各种费用要素的分配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四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五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六是成本报表及分析。教材内容注重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叙述,并且分开多章节讲解,容易混乱,学生不能把成本核算理论知识与产品成本计算操作有机结合,对成本会计学习不感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基本沿用“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教师先把成本会计的概念、原理、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等理论进行“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只是在期末让学生集中一至二周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实训。由于成本会计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多,理论抽象,一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时无从下手。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传教,对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讲台上课,虽然有一定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但对企业产品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管理要求不太熟悉,缺乏真实的经济活动经历和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经验,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不强。授课时,理论知识照本宣科,成本计算数据照套,应用实例资料不充分,例子落后,不符合新的生产环境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影响成本会计的教学。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生产企业现行成本会计管理的实际,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
(一)完善成本会计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结构。
如今,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改变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重点应放在制造费用分配上。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应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作业为基础,将产品生产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更准确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作业中心,如订单作业、生产作业、质量检查作业等,制造费用根据成本和作业之间的关系分配。作业成本法较好地反映了制造费用成本的同质性,提供了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决策。因此,成本会计增加作业成本法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切合实际。
另外,在成本会计教材编写上,应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用实例完整描述,其中介绍一些必要理论与方法。例如,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在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上,把品种法的核算程序用实例具体介绍,把各种相关的核算理论与方法融在其中学习,让学生对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完整的认识。理论知识在实例运用中学习,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更好。
(二)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教学要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实际相结合,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型的教学,满足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需要。
1.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本会计》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成本会计的核算步骤、核算方法等,离开实践环节,就变得难以掌握。在教学上要改变先理论后实训的模式,实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例如,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教学中,根据企业生产车间情况,编制仿真的成本会计实例资料,按照成本核算步骤,安排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材料、人工、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成本报表的编制与成本分析等核算工作,以解决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合理构建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成本会计岗位应用融为一体,这样既适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又使教学过程具体化,更接近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实际情况。
2.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成本会计有数据多、表格多、计算步骤多、方法体系复杂的情况,学生觉得难学,没兴趣。因此,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采取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认识成本核算流程教学上,采用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会计的工作过程视频。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参观生产过程和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设置,使学生明白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会计人员是怎样进行成本核算的,对成本会计有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又如在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教学上,利用演示教学法,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制作成课件和视频,把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元的成本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所学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以笔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技能考核占50%,利用表格多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完成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及分析等过程,采用成本核算步骤及账务处理的结果考核学生掌握操作的情况;学习态度占10%,学习态度是学生道德素养的一个方面,它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三)加强成本会计师资力量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16-01
一、教学设计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的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把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注重全体与兼顾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与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对学生浅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融会贯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二、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的生产一线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并且,我们并没有多少学生以绘图为工作,而大多数的学生是在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只要他会看图就行了。对一些优秀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掌握绘图技巧,而对一般学生只要会看图识图就可以了。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才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但长时间信息轰炸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听觉疲劳,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三是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机械制图》,学生也会逐渐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加之多媒体教室光线暗淡,不便于学生用图纸绘图练习,学生容易养成“眼高手低”,不愿意动手绘图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做作业的后果。四是制作一节多媒体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备课所化的时间和精力等。
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机械制图》,通过教师的生动的讲解和详细的板图,学生容易掌握绘图的步骤和要点,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不足之处是教师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率较低。基于以上两种教学手段的各自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教学过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并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在上“直线的投影”这一课时,首先用棍子(代表空间直线)和课本(代表一个投影面)说明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共有三种关系:倾斜、平行与垂直。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分别具有收缩性、真实性和积聚性。引出直线投影的画法:利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定理作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例图的作图过程并讲解作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课堂完成补画三图的课堂练习。从感性认识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维,亲自动手模仿练习加深印象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强项。然后讲到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的投影特性,内容多而杂,需要引入多媒体课件。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因对抽象复杂的视图无法展示,迫不得以叫学生尽量去“想象”,之后不了了之的缺点。
四、整合课程,使教学内容的“创新”化
在教学实践中,应按照“创新”要求重新定位静态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随着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相应地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向非认知领域――“创新”要求转移,即动态地调控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尝试把《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程结合到一起,成了一门新课:《机械制图与CAD》。首先,《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可以删除掉,所有的板图作业可以放在CAD中进行。其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为次重点,零件图的识读应为制图课的重点,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必需掌握的知识。其中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制图课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缺乏一些模型,学生的想像力得不到开发。我采用CAD制造三维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三视图与三维模型一一对照,学生一目了然。再次,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学生必需掌握。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把看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其无比的优越性,同时,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这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入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熊小军,霍海成.关于.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的思考.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95-02
课改当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给学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小学校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做好新课改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如何站在新课改的前沿,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课程理论水平、现代课程意识和独立分析、创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更能适应学校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和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1 课程理念要“新”
如今,课程改革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时代话题。国际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课程改革与国际发展潮流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1.1 首先校长必须要解放思想,接纳这一新生事物,认识新课标,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才能号召教师参与课改,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指导教师实施课改。在指导本校教师课改时,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
1.2 转变教师的观念。可以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个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取经、交流,校内组织教师座谈、讨论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课改。在大量的听课评课和教研讨论中不断总结成败经验,深入了解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从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让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 课改思路要“清晰”
2.1 让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
新课改教育体系建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课改的认识程度是不同,不可能一时把每一位教师培养起来,这是就需要我们调动其中一部分个方面领先的教师,让他们多实践多体验,成为其他教师的表率、这些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担任备课组长,将他们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教学札记等拿出来当做作品经常展示,在这些教师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时,引导他们探索教学的方法和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甚至是教育思想。这样就让一部分教师成为榜样,以达到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效果。
2.2 抓教学常规,教师在备课、上课和总结反思中进步:
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的传统,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到达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是主阵地,首先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教师课堂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后要教师在总结中提高,课后小结、期中、期末小结、系统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写论文、做课题,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树立学习、研究、创新、合作意识,构建先进的校本教研文化,“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要让教师们在互助和反思中成长。
2.3 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创造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课改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改变教师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课程改革,一定会面临着思想上的障碍和行动上的阻力。这时就必须大力进行宣传,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教师了解课改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引导大家统一思想认识,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掀起课改热潮。
3 课改中角色要明确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3.1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传授学习的方法的人,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不再被动地去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3.2 多媒体应用技术在教学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教学活动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展开,就要求教师,应当尽快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除了拓宽本学科的视野,还将本学科和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有机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来面对更加复杂化的学生。
3.4 教师由教书匠到“研究型”人才的转变,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教育科研是一项不断寻求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它既要正确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要由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来检验,研究要注重实效性,使课题研究真正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校长如何领导好课改》 李林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7
[2] 聚焦“新课标”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2-02
[3] 教育部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答记者问
>>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课程教学浅议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教室文化育人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与电工基础课的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以中等职业学校升学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初探 谈中等职业学校《网页制作》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思考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现状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刘一欣.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7)
[3][5]张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5
[4]孙景余.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课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乃至其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专业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较广。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内容较多而周期短,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内容较多,(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五笔打字,计算机操作,办公自动化,动/静态网页设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网站建设,局域网组建维护,企业网搭建与维护,计算机组装维护,计算机硬件维修,PHOTOSHOP,COREDRAW,VB,C++,网络综合布线,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每门课都只开设一个学期,一般一个学期为3-4个月,一个月四周,每周4-6节课(且这4-6节课分布在一周的不同五天上,断断续续)。
2.课程开设无规律没有层次深入性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较广,课程安排无层次无规律,随意性较大,(如:第一个学期安排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员,二维动画设计,PHOTOSHOP等,第二学期安排五笔打字,办公自动化,动/静态网页设计,网络信息安全,多媒体制作等,第三学期安排网站建设,局域网组建维护,企业网搭建与维护,计算机组装维护,COREDRAW,学生学的多而广,繁而杂,学生只学到了一二而没有深入。
二、教学模式形式
1.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还有许多中职学校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室,而且是以教师为主,填鸭式教育形式,虽能教室都要装的多媒体,但老师还是主讲,学生仍是被动的听,互动少。
2.上课时间间隔周期性大
现在还有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星期一上理论,学生要到星期三以后才能到实验室去动手实践,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星期一上的理论课等到星期三以后再去动手实践,学生早把所学的知识点忘了,难以完成实验任务。
三、考核机制不完备
现行中职学校课程考核还是多以试卷为主,计算机课程也是以本门一个课程来考核,缺乏灵活能动性,严重制约的学生自我想象和发挥的能力,对学生考核过于片面。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1.改变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应贴近市场适应社会,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从事的一线技术工种,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中职学生特点来制定,课程开设不宜复杂繁多,应具有市场针对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可将计算机专业再往下细分,紧贴市场,明确专业方向开设课程,(如:办公应用方向:文字入录,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初、中、高级,文学素养等;网页设计方向:动静态网页设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PHOTOSHOP,COREDRAW,网络信息安全,网站建设,数据库等;硬件维护维修方向:计算机组装维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数据恢复等;网络方向:网络信息安全,网站建设,局域网组建维护,企业网搭建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根据方向选择合理安排课程,(如:办公应用方向:可先开设文字入录,计算机基础,再学办公自动化初级,再学办公自动化中级(提高),再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学精)).学生在学本专业方向的同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1到2门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
2.教学方式改变,调整课时安排时间
改变目前中职学校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自觉灵活的教学特点以适应中职学生自身性格的方式采用点对点,点对多,生帮生,生教生,学生自主发挥,互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星期一上理论,学生要到星期三以后才能到实验室去动手实践课时安排,可采用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形式集中课时连续上课(按月制),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学懂学透学精,这样学生就业才有市场竞争力。
3.加强校企合作
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与相关对口的企业合作(公司文职,电脑安装维修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或订单班形式,分期分批派学生前往合作企业实习锻炼,参与社会实践(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或专门设定时间),也可聘请企业资深和有经验的员工来校教课,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感受企业文化,提高知识认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4.改革考核机制
对学生的分层作业进行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实际能力最好的检验。考核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形式:(1)分步考核。对学生每一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报告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综合考核。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考核也要按不同的标准考核。基础差的学生判分适当松点,对基础好的学生判决分适当严点。而且,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综合考核的时间上也要有层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理论实践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研究;对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意义深远;是一种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必将给中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必将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应桂芬.浅谈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08(34)
[2]王义平.改革教育观念.发展高职教育.职教论坛,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