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社会现象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现象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现象议论文

第1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1.教学重心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记叙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这些节点都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针对不同形式的文体写作其实是有严格规范的,因此在学习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议论形式和中心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还能让学生对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加强和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些时间讲到的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个人信用系统中去,针对这一轰动性新闻,就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评价分析这种类型的社会现象时总会有一些解决途径或方法,我们在议论一些社会现象时总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

第2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时事材料类作文即是以时事为作文命题原材料的作文。它的写法介于新材料作文和时评之间,不完全等同于新材料作文和时评的写作。

具体而言,时事材料类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观点的提取和选取角度、材料分析的方法、文章结构体例等都可以沿用新材料作文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但是,它和新材料作文最大的不同是需要结合时事材料进行评述。而非时事类的新材料作文则从材料中提取恰当的观点即可,原材料可引用分析,也可不引用分析(为了避免跑题,一般要求引用分析),重在通过联想列举事例并加以分析的方式把提取的观点阐述透彻充分。

时事材料类作文对于时事材料的分析,一方面一定要有对时事材料本身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议论(这种分析可以集中在时评类写作时要求的“议”的部分,也可以分散贯穿全文),不要引一下时事材料就完全抛开材料去联想别的事例现象论证;另一方面从时事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应该是建设性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对时事材料本身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或者就事论事地指出现象的问题,观点要从时事材料现象背后的本质中提取,论证要从社会原因、价值背景等角度进行联想阐发,不能只是局限于事件或信息本身进行“就事论事”的评论。

结构上,时事材料类作文一般采用时评类的“引(原材料)―议(原材料)―联(其他事实)―结(总结、归纳、呼吁等)”的结构,这种结构和议论文一般结构“引论(引)―本论(议与联)―结论(结)”其实是一致的。

时事材料类作文分两种类型,一类是提供时事材料热点新闻信息等不加任何限制或引导的主题词,让考生谈思想、感悟、看法,这种类型的作文可称为时事材料作文,写法可以比照时评类写作进行。

另一种类型是广东省目前高考流行的一种“问题型时事材料作文”。出题者给考生提供“现在进行”的生活事件和新闻信息类的事实材料,材料会呈现问题或者设置多个角度的场景,为考生提供思考的角度与空间,材料的观点倾向不明显。题目里常常写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

第3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雅思说明文:

it is / there is/ there are (it is true that many people eat junk food everyday.)议论文:I think that there are too many junk foods in our society.

I think = I believe = I hold the opinion that = my view is说明文一般描述的是关于社会现象或者问题,包括了或者是一个趋势的优点或者是缺点,这类文章通常都是以描述为主,基于事实描述,比较客观,不代有任何的特殊性。 就是一般我们这个社会都能够接受的论点。

议论文一般针对的是题目中的一个话题 (some people think),以及部分人对这个话题的想法(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有些人认为。。。 当另外一些人认为),然后要求你是不是同意或者是发表你自己的看法(I think this is correct/true; I disagree with this)。 这类题目通常会在题目中引述一个观点,然后要求你针对那个观点,进行写作。 议论文比较基于主观事实描述,一般来说,文章的主体是以 为什么而展开,,作者需要通过解释,论证从而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能够具有说服力的一个层次。 作者要展开自己的想法,并要通过论证,让读者认为你所写的是正确的,合理的。

雅思议论文通常只有两种问法: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你从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个观点)》》》题目中一部分人只会提出对于某个问题所产生的一个看法。作者所要进行论证就是你是否同意这么一个看法无论是采取同意的,还是不同意的写作手法,再论述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角度去验证你为什么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理由。 (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假设论证,比较论证,例子论证,数据论证)正面论证: computers are good for children.

比较论证:Dragon Palace has only one prawn for their prawn dumpling; while LIUFU has two prawns.

假设论证:Without computers, it is very hard for people to find information quickly.(如果没有电脑,人们找需要的信息将会是十分困难的)例子论证: Bill Gates is a classic example about this.

数据论证: Around 55% people like the Yum Cha from LIUFU restaurant in Perth.

反面论证:idea: Liufu is good.

Dragon Palace has many complaint raised in 2010.

举例子常用的词汇:for example +句子; for instance + 句子Such as + 短语; like + 短语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讨论双方观点然后给出你自己的看法)》》》与第一个题目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是针对了一个话题,两组人,对于这个话题,产生的相反的不同的看法,题目要求的就是作者针对这两种看法,表达你自己的观点。

雅思写作这类文章的时候,第一点,你必须先客观描述为什么第一组人是这么想的 (for the people who agree that … ….),第二组人是那么想的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opposite group, I think this is because … …)。在这里, 必须分为两个不同的独立段落进行描述。通过两个独立段落的描述之后,作者在中间第三段的时候,展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包括了你同意第一组人的看法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first group is correct.),或者你同意第二组人的看法(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the latter view is correct),或者你觉得两种都有可取之处,或者你觉得两种的观点都有不足之处。(I think both opinions are reasonable.)说明文:

问题解决类文章:

What factor cause this problem? 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Why this problem occurred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产生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What is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什么What kind of measurement(措施) should xxx take ? (Government, individual (个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客观写法:不需要个人观点,只需要客观描述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去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诠释。

优缺点讨论类的

分为三种题型

第一种 :discu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讨论这个东西的优点以及缺点第二种: do the advantage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 这个东西的优点是否大于缺点?

第三种: is it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 这是一个正面的发展,还是一个负面的发展?

Advantage = pros = benefit = strength = good point =beauty sideDisadvantage=cons=drawback=weakness=shortcoming=ugly side第一种:平衡性写法

中间段展开比较均衡, 只需要客观对等描述其优点或者缺点即可, 不需要倾向性的描述(这类文章在雅思考试中已经比较少见)第二种:倾向性写法

文章的开头段一般首先需要明确, (你是觉得)优点大于缺点还是缺点大于优点。文章中,必须用一句话,来清楚明白的点名并且回答。

第三种:一边倒写法

同样的,文章的开头段一般首先需要明确, 是一个正面的发展还是一个负面的发展,,文章的中间段,只需要一个比较客观阐述理由明确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发展是一个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发展Para1: First of all, computers help people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quickly.

第4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联想拓展法

这诗句本意是描写情人之间的默契,而在写作构思时,题目中的信息(材料、要求等)与平时积累的信息之间也需要这份默契。而要把握住这点“灵犀”,就要学会打开写作思路的方法——联想。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观点等。联想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

对于有些事物,孤立地去谈,容易显得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当前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使议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开阔。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分类组合法

这词句本意是抒发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我们把它用在写作中,在打开思路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比较抽象的论题,如果笼统地谈,文章内容往往拘于一隅,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予以分类,各个击破。

分类的依据有多种,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因文而异。分类,不仅能打开思路,而且使人看到深层的问题。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层层递进法

这诗句原意是指,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欣赏景致的方法,是追求人生境界的途径,也是写作构思的一种技巧。我们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就概念本身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肤浅。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递进法,层层深入地对概念进行透彻地分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反弹琵琶法

这是别开生面、推陈出新的一种构思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看起来已有定论的问题,如果从另外的视角去观照,就会发现未必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破旧立新的勇气,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见解。这种运用逆向思维出新意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科学地进行“反弹”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上升到较高层次,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名言,似乎是不可改变的真理,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意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如《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文章来阐明观点: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班门弄斧”通常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艺高人胆大”的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胆大的人会勇敢地对高难度动作进行探讨,从而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习惯,将使我们的作文创出新境界。如果使用得巧,则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不过,在运用此法时,不能刻意地为了标新立异而忽略事实根据,那样就成为哗众取宠了。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辩证思考法

第5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读后感话题作文写作异同

读后感与话题作文是中学生常遇到的两种文体, 又最容易引起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两种文体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本文试图从文体的内涵、入题角度、作用、目的诸方面, 对这两种文体的写作作一对比, 以期益于学生辨别两种文体的异同, 快速写好此类作文。

一、两种文体概念上的异同从两者概念上来看, 二者有着种属关系, 即话题作文( 即供材料论文) 包含读后感, 但二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话题作文属于评议性文章, 是对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某一问题或某一作品发表看法, 进行议论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既可以对评论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 也可以侧重于对某一事件发表一孔之见, 写作时只求透彻不求全面。关键在于“议”得深刻,“论”得有理; 而读后感尽管也是由“料”引发出来的, 但它要侧重于抒写自己的“感”, 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 并且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发表意见, 所以, 话题作文与读后感相比, 前者要求小处着眼, 大处落笔; 后者要求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这就是说, 供料议论文的写作, 要求从某一点生发开去, 写出评论性的文章; 读后感则要求从一点或某一侧面入手, 引进自己的思考, 就现实生活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第6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在农村普通二类高中从教18年,一直痛感高中作文教学的随意无序低效,也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系统性有效性的研究,今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策略整理成文,希望能对高中作文教学体系的建构有所帮助。

一、以话题促积累

谁都知道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平常的积累,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平常不带方向性仅是泛泛地阅读,那效果就不见得好了。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呢?或许有人说要挖掘课内素材,有人说应多看名著,有人说可多看文摘报纸,这些当然对,但他们仅仅在讲素材的来源,还没切入到实质性的可利用的材料,下面我就人物类素材的积累及话题类素材的积累谈谈我的做法。

1.人物类作文素材的积累:早在05年之时,我就提出一个口号,“30人在手,写作不愁”,我在介绍课文的作者时,会有意识地丢几个有关作者的好玩的故事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对作者生平的兴趣,课后,我还会提供一些材料或书目给学生,希望他们深入了解作者。我在评述课文的人物时,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个人物曾经被哪个学生用在什么主题的作文上,以启发学生写作时大胆运用。我督促学生从凡人伟人,古人今人,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正人小人,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多角度收集30个左右的人物,深入解读他们人生,为这些人物写评传,以备不时之需。实践证明,这一届学生写作能力大有提升,06年,他们班以104的平均分为学校的语文打了个翻身仗。在新课改开始之后,我更结合《中外人物传记》这门选修课,加强对人物类素材的积累,09届,我们年级的语文成绩高出全省平均分5分,再次证明了人物类作文素材积累的功用。

2.话题类作文素材的积累:在多年的高考作文研究之后,我意识到: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题实际上都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成败得失。他所关注的问题离不开:做最好的自己,处理好人与己关系、人与事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国家关系、人与文化关系等。由此,高一伊始,我就有意识地从这六大角度命题,比如,高一上――做最好的自己,我设置了系列题目:善待生命,理想与现实,寻找一盏灯,尊严,超越自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高一下――处理好人与己的关系,我设置了系列题目:学会欣赏,学会宽容,理解,沟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缩短心与心距离。高二上:――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我设置的系列题目是:坚守与变通,学会放弃,方法的重要性,狂妄与冷静,直面挫折,注重细节;高二下:就把剩下的三个角度关注完,我设置的题目是: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祖国啊母亲,根,和谐,继承与创新。

如果高一高二学年就做好人物积累、话题积累,高三阶段经过审题训练,文体规范训练,学生的作文就洋洋洒洒,下笔成文,立马可待了。

二、以问题促审题

所有的作文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所以,作文的第一步应该是审清题目。从当前的作文类型来看,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四种类型,因话题作文有淘汰趋势,半命题作文与命题有类似之处,我们重点来看看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如何带着问题去审清题目的内涵与外延。

1.命题作文的审题:

如果题目是一个名词,要就这一名词问:谁的?好还是不好?用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如果题目是一个动词,要就这一动词问:谁在做?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意义与价值?

如果题目是一个形容词,要就这一形容词问:谁或什么有这种状态?这种状态的表现?为什么有这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利与弊?如何改变或提升这种状态?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他的题眼是修饰语部分,可以参照形容词类题目提问,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可以参照动词类题目提问,如果题目是并列短语,则要理清并列短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设置问题为:有你是否有我?因为并列短语无非四大类关系:对立统一:没你也没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非取舍:有你没我;并非绝对:有你未必有我;互补共存:有你也有我。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如果题目是一则寓言或故事,可以问自己:作品中有几个人或物,他们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成或败的原因是什么,成败原因应该就是我们要确定的中心论点。或者问自己:这则材料有没有中心句,有,中心句就是观点。没有,就再问自己,这则材料有没有关键词,也就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字词,或是意思接近的词。以关键词为话题,确定观点。

如果题目是一段名人名言,可以问自己:这一段话是就什么问题而展开的探讨,它之所以成为名言,它的高明之处在哪,一般凡人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有哪些表现、有何严重后果。

如果题目是并列型的材料,就得问自己:这些材料有没有共同点,在阐述同一主题时,切入的角度是否一样,分别从什么角度切入?

当然,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题目,有一问题必须都要问,那就是:出题者有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我们从材料中褒贬词的使用,可以为自己立论定下基调。

三、以模仿促规范

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许多名家在成名之前,也是首先从模仿开始的:冰心、巴金、数不胜数,我自己当年中考之时,也是仿着朱自清的《背影》成章,一跃而成当年全县语文最高分,所以,对于初学者,最快让他成型的办法就是模仿。当然,模仿不是抄袭,下面我们从仿全文的架构与观点的论证两个角度来谈谈模仿。

1.仿全文的架构,让自己言之有序。议论文的写作,我们给学生谈立论、本论、驳论、结论,他们会觉得太抽象,无从下笔。这时,我会拿出三篇经典的议论文:的《谈骨气》,胡绳的《想和做》丁国成的《理想的阶梯》?。我会要求学生对模子熟读成诵,而后,再帮他们分析作品的结构:的《谈骨气》全文概括起来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摆明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引用名人名言支撑自已的观点,并点明骨气的表现;第三?部分,选了三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证明了我们民族自上至下、从古到今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第四部分,把话题引回开头,既照应开头,更呼吁发扬传统,使议论既前后贯通,又深入了一步。水平一般的同学,仿《谈骨气》相对容易一点。层次稍高一点,我们可以推荐《理想的阶梯》,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本论部分,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这种并列开拓式的结构难就难在三个分论点必须服务于总论点。而《想和做》则是先破后立的典范,作者先摆现实生活中种种关于处理想和做关系的错误的态度,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摆明观点后,作者又从正反两面证明了自己的主张,而后又联系了联系学校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实例,具体论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一段是全文总结。这三篇课文呈现了议论文论证时的典型的整体框架,学生心中有这三篇文章,基本就不会出现四不像的问题。

第7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大作文,小作文

从2005年江西省首次尝试高考语文自主命题至今,高考语文作文经历了“风格各异”与“褒贬不一”的10年。从05、06年的话题作文,到07年的标题作文,再到08年的“书信作文”,到逐渐固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当2011年新课标实施后首届高考,增加了以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技能的语言综合运用题,俗称的“小作文”,届此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正式进入“一大一小”的“两条腿”走路时代。

一、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总体布局原则

笔者认为,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自2011年始,坚持坚持“大小多少,上下来去”的总体布局原则,也就是说,一方面,“大作文”与“小作文”二者要兼顾,即“大小多少”:“大作文”字数要求为“不少于700字”,分值为“50分”,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论证思辨能力。“小作文”字数要求为“不少于200字”,分值为“15分”,更加侧重对综合性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考查。另一方面,“语言综合运用”题与大作文有明显的文体分工,又借助多项具体的表达要求为评卷的误差控制提供了有效操作依据,[1]这种开放中又有限制的“大小作文”的设置可以更加科学地区分和检测学生真实写作实力和综合表达素养,进一步增强试卷的效度、信度与区分度,提高作文的评测质量。这是首要和基础目的,即“下”限与“来”的目标。

二、高考语文“大”、“小”作文命题特点

1.“大作文”选题范围较广,“小作文”来源取材精。纵观11年到14年的“大作文”,有的是从教材中汲取素材(如11年的“君子三乐”),有的从生活感悟加工而成(如12年的议论文作文),有的是从日常学习中引申思考(如13年的“中学生三怕”、14年的“探究性学习”),但是都与语文教材、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试题原创性程度越来越大,反押题、防宿构功能越来越强。而对于“小作文”而言,在选题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体现为: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代表人物、抒发感受以及描写场景。但是该题也秉持“紧扣教材,读写结合”的命题原则,题目化自教材,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考场。因此,对于“小作文”的复习准备要“依纲据本,回归教材,活用教材”。[2]

2.“大作文”要慎于释义,“小作文”应重于要求。“大作文”这些年都是固定的四大要求: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和不得抄袭、套作。因此,如何审题释义成为“大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如13年的“三怕”,其实只要以自己或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中“三怕”、“三不怕”或“三喜欢”为对象,记叙或议论,就可以较好写出作文,然而有些考生过度解读考题,或者套作,导致跑题偏题,言不及义。而“小作文”的要求则更为细致,大多为需要运用何种人称、修辞、句式、论说逻辑等。如12年的“鲁迅先生画像”,要求第二人称的肖像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结构完整语句得体,其实一个要求就是一个得分点,只要按照要求“循规循矩”来就是成功的。

3.“大作文”是以最优考核为指向,“小作文”是以底线考核为目标。根据2014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大作文”的考试要求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从审题立意、文体要求、内容、结构、文采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即是说,“大作文”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在从文中考生有一定的撰文空间,可扬长避短地寻得最优结果。而“小作文”就是在语言表达与写作方式上“故意”设置障碍的题目,它并不要求考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完全娴熟运用,而是侧重于是对考生运用基本句式、常用修辞方法、正确的汉字与标点规范等单项目技能综合起来描述一个场景、事物或人物的底线要求,如14年“描写春节场景”就是典型题例。

三、高考语文作文的应对措施

江西省高考语文的“大”、“小”作文设置,一方面极大降低了“套题”、“抄袭”的可能性,能检测出考试的真实写作水平;另一方面确实也让长期习惯于“一文定江山”的教师与考生带来诸多挑战。有学者就提出:“高考作文太注重文笔,而不太考查思维”,学生应学会“理智表达”拒绝“文艺腔”。[3]因而,面对两类作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对“三类”作文题类型进行理性分析,做好高考前规范性的课堂训练。根据2011-2014年的江西高考语文作文的考查,发现作文题类型与其他省份或全国卷都没有太大差别,都基本是以“社会时事型”、“文学作品型”、“理论观点型”[4]为主。当然,“小作文”多为“文学作品型”,如11年的“鲁迅先生画像”与13年的“先秦诸子介绍”等;“大作文”则无一例外都属于“理论观点型”。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参照该分类,对学生进行“时政热点”评析、“文学作品”鉴赏以及“独立观点”论述等训练,注重平时语言表达素材与能力的积累锻炼,多进行规范性训练,防止出现一些辞藻浮华却内容空洞的作文。

2.对高考作文题基本考查点的充分把握,加强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培养。高考语文作文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分析说理、遣词造句等,让考生以清晰务实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也就是古人作文章时强调的“有物有序”。因而,面对高考语文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应事先严格遵照新课标语文标准与每年度高考语文大纲进行准备,着重提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标点、字词、句式、修辞、人称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从小从微入手才可作出好文章。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改视阈下的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以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试卷为例”阶段性成果(LO2013―039)

参考文献

[1] 于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江西卷]阐析(上)[J].读写月报,2011(10):2-3.

[2] 高爱珍.新课标视阈下语文高考小作文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189-192.

第8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很多考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复习,但最终成绩还是很不理想,以专家多年经验分析原因主要体现:

1、做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当,尤其是站在政府立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对资料读得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等问题。

1、明确申论考试的性质申论考试与传统材料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这句话强调了申论考试与传统材料作文是不同的,广大考生一定要认识到不能用传统材料作文的写作思维来应对申论考试。传统材料作文主要包括寓言型、漫画型、对比型、评论型和联想型等几种形式,作文侧重材料所具有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标题。

2、明确阅读材料的时间与其他给定材料的写作不同,申论写作明确要求阅读材料的时间是40分钟,作答时间110分钟。

3、明确作答的顺序要求申论考试由于试卷和答题纸是分离的,所以作答要求只能写在答题纸上,申论阅卷采用电子扫描式方式,这样就要求应试者答题时,要依次作答,不能颠倒顺序,答案书写于指定位置。如果不按顺序答题,答题位置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出现异常卷,必然影响成绩。

对于阅读理解材料的作答主要有五大原则性:

一、保证时间原则申论阅读的时间要求是40分钟。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限制的:1.材料内容的专业性。2.材料内容的丰富性。3.材料形式的无序性。

二、把握整体原则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把握给定资料的主题和层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象,化零为整,这样作答起来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否则,只能是答非所问,偏离主题。

三、强调重点原则2014年的申论给定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重点强调是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如何坚持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的问题。强调重点原则,既指整个给定的资料,也包括给出的每一个段落,只要都照顾到了才能体现强调重点原则。

第9篇: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模式一:给出或指定材料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从案例或现象中找出潜在的问题。

剖析:比如,假如材料中提及“超女”、“快男”等“选秀热潮”,考生不能单纯地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而是应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在于:目前社会存在一种浮躁意识,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模式二:归纳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来源:考试大

剖析: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会考察到的常规题型,需要考生全面把握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往年都是要求考生针对“全部申论材料”进行概括,今年有可能是针对“部分材料”进行概括。比如:“请根据给定材料中的有关内容,归纳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模式三:给一个“解决方案”、“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内容,做出合理评价,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剖析:这里,申论材料有可能是给出已经实施了的“方案、法规或政策”,如“燃油附加税”、“停止无偿提供塑料袋”,也有可能是给出还“未实施”或“存在争议”的“方案、法规或政策”,如“恢复五一黄金周假期”。无论是哪一种,其实出题的目的都是希望考生能全面地去看待社会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并能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模式四:给出一个具体的执法场景,要求考生在这个场景之下,做出合理的执法决策。

剖析:比如:“假如你是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当你面对城市摊贩时,如果对方出现暴力抵触执法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其实这种题型的预测,主要源于今年的“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增加了“贯彻执行能力”的相关表述,从这个角度看,有极大的可能考察考生对“具体执法事务”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模式五:“对策”的剖析题。

剖析: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关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纲表述:要求考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就要提醒考生,记得多看看时事新闻,积累一些时政素材,以便能更好地解答这一类题目。

模式六:议论文写作。

剖析:对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纲要求“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这一类职位在论证过程中,对论证手法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大纲中的“准确规范”一词应该是指“文章用词需要规范化”。因此,建议考这一类职位的考生切记在行文时,不可过于口语化。

对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考生关键是一定要对事件、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能偏离国家的主流观点。至于“论证的丰富性”则不是这一类职位考察的重点。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关于申论部分表述

(一)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考试大论坛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