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9年4月1日,我们全校师生来到了遇难同胞纪念馆春游,与往常不同,这一次我们进行的是黑色旅行。
在导游的介绍下,我知道了遇难同胞纪念馆占地2.5万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左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天啊!短短的60天内侵华日军就毫无人性的杀死了30万南京同胞,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一座钟上面刻着“和平大钟”四个大字。在展览馆尾厅 ,随处可见日军的残忍暴行:如水淹油炸、活埋……这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耻辱,可是在他们侵华日军的眼里,这就是一场游戏,而我们南京人就是这场游戏的玩具!在“12秒厅”里,有一个圆形大屏幕,那上面每隔12秒就从高空落下一滴水清脆的撕裂着我们的心,每隔12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在侧面的墙上有南京30万遇难同胞的名字,我们轻轻地触摸着,一股耻辱涌上心头……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如此全面的看到那段不堪回首的中国近代苦难史,心里涌起浓浓的伤痛感,为那些死去的冤魂,也为那些目睹家破人亡的幸存者。馆中的“万人坑”遗骨现场更是震撼人心,在玻璃里面就是一部分遇难者的遗骨,那虽然是遗骨,可是却这一块,那一块,人都死了却还不能安息,我感到生与死之间是那么的进,就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中国之所以会被一个区区的小日本侵略,就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日本发达,可见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明天,我们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选择适合你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的定位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你要成为你自己。
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说,她最美好的人生阶段就是他的学生时代,可以说那是最富有激情与梦想的时期,她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以及还有很多待完成的梦想。有很多关于未来的美好规划还没有付出实践。那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年级,虽然也感到迷茫与困惑,但是她知道这一切的经历都特别的值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人在为了自己梦想追求的时候,他们会付出很多很多。但是却有很多人,都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所以我想,你从一开始就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位置,拨开云雾见天明。人生也许就像一艘漂泊的船,你是船长,应该给自己一个方向,开向更美好的未来。
6月,是考试的季节。无论高考、小高考、月考、
模考,还是一般的期末考试,都是令人烦心的事。有人说,
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多年过后,当回过来头来看这段辛苦
的日子,你会发现,其中也有很多难以忘怀的瞬间。下面
这些“过来人”关于高考的“记忆片段”,或许会让你
放开胸怀,勇敢地去面对那一次次的挑战。也许,过了
几年,你的高考经历也会出现在我们杂志上,
那个时候,你一定会笑着与读者分享属于
自己的关于高考的
“前尘往事”。
趟过高考这条河
胡妍妍
对于高考这条河,有句话算是说对了――自己趟过才知道深浅。
2004年6月6日的那个晚上,睡觉变成了一种仪式。在这之前的300多个夜晚,我常常做功课到晚上12点,困得哈欠连天,还没找到床就开始做梦。但是高考前的这一晚,6点多钟吃完晚饭,收拾齐整自己的考试文具,然后把语文基础知识的笔记大致翻了翻,读了两三篇散文,9点多钟便“郑重其事”地上床休息了。可是,一闭上眼睛想到的就是第二天的考试,辗转反侧的背后也许是对于未知的恐惧。那晚我的策略是拿已知对抗未知――回忆以前参加过的考试,而不去想明天开始的高考。在回忆的疲倦中,我安然睡去。这一招很有效,后来连续两个晚上都是这样,我在未入睡之前都尝试着回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考试,成功的和失败的――想想成功的是为了给自己鼓励,想想失败的则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时阿Q似的安慰自己:“我明天发挥得再差也会比那次好。”
经历过高三的人都知道,这一年拼的是心态,高考尤其如此。事实上,高考题目中,易、中、难的设置是有合理梯度的,正常发挥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基本上也是自己可以确定的,能做到的就是“平时考试像高考,高考时有平常心”,带着这样的心态,在考场上就可以“转攻为守”了。高考就是在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力求突破,踮起脚尖以求触得更高。那年,我的政治和历史都是超常发挥,这与当时积极的心态不无关系。
正如有的资料所说,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只是在兴奋了短暂的几个小时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自责之中。因为虽然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提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这个前提,让数十万无辜的日本人用生命作为代价,这个代价太昂贵了,太可怕了!
在人们怀着对和平的无比向往的时候,人们都在反思、总结这场战争,南京和广岛这两座城市的命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因为这两座城市,一个处在被侵略的国家,一个处在侵略者的国家;一个让我们对侵略者怀有无比的愤怒和仇恨,一个让我们对侵略者感到无比的愤怒和仇恨的同时还有无比的伤痛和惋惜。两个不同的城市,两种不同原因的伤害,但却有着相同的命运,它们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是战争的代价,这是战争的必然结局,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在战争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灾难,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杀戮,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让人们心中留下伤痛。
今天,我们来反思这一段历史,不是去记住仇恨,不是去讨还血债,我们是要给历史一个警醒,让警钟长鸣!让所有的人都不要忘记历史,不要让历史重演。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
(选自《历史的记忆》,有删改)
赏读
本文由南京与广岛这两座不同城市的相同命运,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本质:“在战争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灾难,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杀戮,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让人们心中留下伤痛。”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每当我们反省历史的时候,内心永远有一种撕裂般的疼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战争的创伤,共同为人类永久的和平而努力。
思考练习
1.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为什么“只是在兴奋了短暂的几个小时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自责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章旨在告诉我们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MPEG-2在1994年制定,其时因特网、无线宽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它定义当前的数字时代的技术进步尚未广泛出现。与此同时,压缩技术不断发展,更高效率的标准不断涌现,如H.264/MPEG-4/AVC(先进视频编码,效率比MPEG-2高50%),HEVC(高效率视频编码,效率为H.264的两倍,能支持高达8K的分辨率)。
MPEG-4更高效的压缩刺激如CBS等电视广播网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它,特别地,“我们已在用MPEG-4分配我们的联合播出节目给电视台及用于新闻回传,”CBS先进技术/工程副总裁罗伯特?西德尔表示,“未来12个月,CBS还将把对附属台的卫星分配网转换为MPEG-4。”
标准后继者
多年来,ATSC向其标准增加了更先进的MPEG-2功能,包括在一个ATSC DTV码流内提供H.264/AVC实时传输传输规范的A72以及可用于传输用H.2654/AVC压缩的非实时、基于文件的节目的A/103。这些能力为一套传输标准(ATSC 2.0)的一部分。2009年采用的ATSC移动数字电视标准(A/153)使用H.264/AVC。ATSC目前正在制定下一代标准ATSC 3.0,它将包含更强大的压缩技术。这些ATSC 1.0后继者旨在使广播机构在他们的带宽内能够做更多工作,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制定ATSC 1.0时无法想象的交互数据能力。
美国电视台面临的问题是:何时及如何转换到一个新系统?资金一直是电视台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他们不可能想用面向MPEG-4或更新标准的设备淘汰他们现有的HDTV发射设备,即使此举会允许他们提供更多的频道和双向交互服务。
同样地,遗留下来的最初的消费HDTV电视机只能处理MPEG-2内容,虽然“当前所用的许多HDTV能够解码MPEG-4,”ATSC视频和音频编码专家组组长、哈雷公司标准和法规经理帕特里克?沃德尔表示,“因此转向MPEG-4或更高标准的确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在播出足够的MPEG-4或更新的内容以证明促销新电视机有合理的理由前,消费电子协会不希望人们疏远遗留的电视机,”沃德尔继续说道,“与此同时,在有足够多的观众以证明转换有合理的理由前,电视台不想在提供MPEG-4或更高标准的内容上投资。”
更上一层楼
马克?里切尔从1995年起就担任ATSC主席,在此之前他在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先进电视服务咨询委员会从事数字电视广播问题研究。他是更新的压缩标准及它们提供给广播机构的优点的坚定支持者。
一个恰当的例子:“ATSC移动数字电视标准采用MPEG-4,使广播机构可以支持移动HDTV,这是覆盖移动中观众的有效方式,”里切尔说,“MPEG-4也是ATSC 2.0标准组的一部分,这一起允许广播机构进入双向和非实时分发领域。”
HDTV先驱、技术专家及屡获艾美奖的SMPTE会士Mark Schubin说,不要忘记MPEG-4和更先进的压缩算法提供的压缩效率,“至少这是广播机构对转换到MPEG-4感兴趣的地方,就因为此压缩算法相比MPEG-2释放更多的带宽。使用MPEG-4,你能够在一个6MHz频道内放入两个HD节目,而用MPEG-2只能放一个节目。”
一种折衷的解决方案是广播机构在分配给他们的频谱上一起提供MPEG-2和MPEG-4服务。这样,你可能“继续你的MPEG-2主服务,并为有新电视机的观众提供MPEG-4内容,”里切尔表示。
关键词: 传播学 思维 AISAS法则 互动教学管理
历史教育统属于社会学科,是关于过去发生的事;传播学是关于新闻报道的学科,正在发生的事,两者的共同点是把信息告诉人们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效应。
一、探索,教学过程与传播学的融合
传播,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可见传播、教学、教育有着高度的同向性质:
⑴都是一种双向配合的社会活动;
⑵针对特定人群,都期望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⑶传播的信息为双方共享并且产生广泛影响。
根据最新传播学研究AISAS法则,高质量的信息传播开始到完成大致分成五步: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
传播AISAS法则的金字塔状结构图
如果把一堂课当做一次传播,教学中运用AISAS法则,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到达“金字塔”的塔尖。
二、实践,AISAS法则的教学实例运用
(一)Attention 注意
解析:不启不发,不扣不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精彩的导入准备。就像一串鞭炮的陆续炸响,需要找到一个引爆点的点火环节,有好的开始,过程容易成功。
案例: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教学活动,时值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容易精神低迷。
这时,我摘取“哥伦布”一节,以播放音乐作为导入点,当教室里回荡起雄壮澎湃的交响曲《天堂征服1492》,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学生顿时被激醒,开始活跃起来,互相猜测曲子是什么?用什么演奏的?我顺藤摸瓜般地将学生带入时光隧道,行航在彪悍孔武的海上岁月,将新航路、世界新格局关系探了个究竟。
(二)Interest兴趣
解析:教育界把“大禹治水”用作解决学生问题的经典例子,强调疏导的作用,远胜于临时抱佛脚的救急态度。
案例:历史研究总会遇到一些课题性的知识,通常能反映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比如“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我有意将这个论题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生取代老师成了主角,他们在谈古论今中正方反方各执一词,不仅加强了规律认识、价值观养成,而且很好地复习了周边知识。
(三)Search搜索
解析:搜索,不仅限于书本,更鼓励在条件允许时延伸到课堂、课外、良性互动。
案例: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我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关于两岸关系的资料,“战果”如被选入课堂教学,还有表扬奖励。
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已经更全面地掌握了知识内容,发现了积极探索带来的丰厚回报。
(四)Action 行动
解析: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发现规律,找到解题捷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次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得见越来越多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案例: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首先根据各类题型,从考试心态、时间分配、题分解读、答题格式等各方面规范答题习惯。
在多次的考试中,学生们用成绩验证了自己的潜力和实力,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Share 分享
解析:用“技多不压身”的道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特别有利于“勤奋有余方法不足”的学生提升进步。
案例:中考复习阶段,一个学习很“轻松”的学生,分享了他的“倒背如流”复习法:复习阶段趁热打铁,对最近结束的课及时回顾,加强理解。以倒叙上溯的方法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更能深刻了解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一些历史事件只是历史必然。
三、管理,AISAS法则运用的关键所在
如何融入到每个学年段、每个学期、每节课?做到“好、妙、高”却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在长期的融会贯通中控制到五步兼备、收放自如的境界,因为“管理”的奥秘却是管理自己!
就像传播AISAS法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任务完成,而是一个循环向前的滚石。到达“分享”阶段后,又回到一个新圆点“注意”,然后在一个新的高度起步!
我实践着将传播精神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也更深层理解到“教”与“学”,“教”与“育”,“传”与“播”的双向沟通关系。
关键词:教改 数学 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强调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学生,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跟随课改脚步的一线教员,我积极汲取和消化课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投入到紧张的数学教学中去。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管做什么都要不断的反思,今后才能做得更好。在几年的课改历程中,我感受颇多,现一一记录如下,呈请各位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境要充满童趣:
低年级的孩子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故事、形象逼真的动物都比较感兴趣,因此课堂中将教学内容尽量编成小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好玩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20以内的加减法,我设计了一片大森林的布景,森林里的草地上有许多蘑菇和花草,帮学生做上几种小动物的头饰,邀请小朋友去参加小兔的生日派对,两位小朋友一组原小兔准备生日礼物,礼物的总个数正好20个,一个小朋友说我送小兔8朵花,和他一组的小朋友要说:你送8朵,我送12朵正好凑够20朵花。小朋友边玩边学,在游戏中学习巩固体会20以内的加减法。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加深了理解,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数学知识,这便是创设情境所起的作用;
二、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探索”显得更为重要。对每个学生来说,可能“凑十法”并非是绝对好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好方法,请看学生是如何计算17+9的:学生1:把17分成10和7,7+9=16,10+16=26;学生2:把17分成16和1,1+9=10,10+16=26;学生3:把9分成3和6,17+3=20,20+6=26;学生4:从17往后数9个,得26。不得不感叹学生思维的奇特,算法多样化不需要同一个学生有许多种解法,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们都是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人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
总之,新课程对我们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要求我们尽快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翁贤浩.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冷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9)
[2]邢红兵.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成才之路.2009(23)
从那个时候起日本就形成了一种传承文化,如今在日本的企业中前辈带晚辈,老人带新人,即使因急事匆忙调离工作岗位,不能传带新人,也会留下工作日志共新人学习,日本的这种传承文化使他们的经济飞速发展,因为后来人不必重复走前辈走过的老路,只要继承、发扬即可,这样便大大地提高了发展速度。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十分推崇并纷纷将这种传承文化导入自己的公司。而在中国企业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传承文化,甚至我们对传承这个概念都很模糊。
中国有几句民间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宁舍千金,不舍一技”等,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致使很多优秀技能失传。所以中国的很多企业形成了离不开某个人的情况,离开后,企业就无法运转或倒退的现象,多见于技术关键性行业。而一般性企业中管理断档,工作交接断档情况也很多,接手工作的新人,几乎要从头做起,这样便影响了发展速度与付出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先生常提到:“人离开,把经验留下”的观念,因此,蒙牛也有了今天火箭般的发展速度,除了牛总管理有方,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外,重视技能与经验的传承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家族式企业容易成功,除了团结、向心力强外,也与经验与技能易于传承有关,所以这样的企业发展都很快。
没有传承的企业就像一个徘徊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或时进时退,或步履蹒跚。如何建立企业经营活动中经验、技能的传承机制与文化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1、关键岗位或所有岗位建立工作日志
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记录下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仅利于自己以后的工作,对下一位接手工作的人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企业积累的一笔财富,但这种方式千万不能留于形式,要有监督,有使用,有管理。否则,写出的工作日志即使如山一般多,却堆在档案室里成为蜘蛛安家的乐园,也毫无意义。
2、完善的交接制度
常见一些员工离开时不做或敷衍交接工作,甚至一些带有不满情绪的员工会把重要资料、数据删除销毁,这对公司无疑是一种损失,因此,严谨、科学的工作交接制度就很有必要。如3——7天(根据行业特点不同而定)为带薪交接,若超过这个合理的足可完成工作交接时间则进入无薪交接,直到交接工作完毕。可由未付工资、担保金、奖金等为牵制手段。目前中小企业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导致不小的损失。
3、树立人才培育机制
不要等到需要用人时才现去招人,这样匆忙上阵的员工肯定无法马上胜任工作,哪怕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因为再优秀的员工也有一个适应与磨合工作、环境的过程。不要小瞧这些因为磨合与适应产生的停滞与倒退,企业就像一个高速运转,齿轮众多的精密机器,任何一个齿轮的工作失常都会影响整个机器的运转,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具体量化而忽略或无法发现罢了。一个匆忙上岗的员工和一个经过适应、磨合并获得了前辈的经验与指点的员工,所产生的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一百年前就在考虑储备一百年后的人才了,正因如此,GE可以有今天高速的发展与辉煌的产业帝国。
4、打好基础
新人入职时开展欢迎新人的见面会或交流会等,首先建立起新老员工之间良好的第一印象与和谐关系,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新员工很快就会消除生疏感,自然容易进入状态,彼此的好印象,也对工作的交接与学习非常有帮助;
5、把员工总结的经验、成果与奖金挂钩
设立一个员工贡献奖或与月、年的奖金直接挂钩,让利益驱动员工钻研、总结经验并乐于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6、设立荣誉奖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性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28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记录。虽然现代已经步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但人类的发展总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历史给我们无限的启示。目前的世界整体比较和平安定但实际上各初暗潮涌动,各种形式的竞争都发展的如火如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各种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中国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学好历史,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历史问题,汲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高中历史不够重视,认为历史是一门只需要在考试之前疯狂地背诵就可以取得高分的科目,而很多教师也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并不对学生有进一步的要求,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就可以。这造成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平时花费在历史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学习的效率也不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从让学生从思想方面改变以外,还要进行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让学生们用更少的时间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处需要进行巧妙地导入。而历史是一门十分生动的学科,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变换思维。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只会认为历史枯燥又冗长,在听课的时候交头接耳心不在焉。而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故事来进行导入,用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这节历史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声音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而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知识并且并能够合理地利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英雄楷模也有着众多的大小历史事件,而这些伟人、英雄又或者是奸诈小人所做的事对后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方面已经发育成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在面对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时候更多地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来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我国人口众多,为了选拔人才我国普遍采用考试的方法,而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高的成绩牺牲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而为学生整理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背诵,在考试的时候就按照标准答案来写。这种做法可能在成绩上表现的会比较明显,只要记住标准答案就可以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但是这种做法抹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助长了学生的惰性,让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惟师是从。
当今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思维能力的竞争。所以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对于历史的学习停留在知识储备的层面,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而高中阶段对于历史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再去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
三、鼓励学生提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一向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是很多人对于“尊师重教”产生了错误的解读,他们误以为尊重教师就是把教师的话奉为真理而不加怀疑。所以在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话深信不疑,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更不会又其他的观点。其实这也是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韩愈曾在《师说》中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学生不必要对教师的观点深信不疑,而是要具有怀疑的精神,在怀疑中思考,在疑问中思考。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人,而身为其学生的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让他积极地怀疑,主动地思考从而成为古希腊三贤之一,与其老师和师祖齐名。
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习惯了把教师的观点奉为真理,对教师的观点不怀疑,而这也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针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并自己整理归纳好答案。然后随机指定几个学生把自己设置的问题在下节历史课之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起来回答。除此之外,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积极找老师问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