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绿色食品标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食品标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食品标志

第1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为了切实加强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和标志监督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绿色食品认证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我省绿色食品发展,6月3日,2015年全省绿色检查员、标志、监督管理员培训班在长春开班。全省各级绿办主任和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此次培训。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邱玉林在培训班上作了讲话。

培训班强调,要加快“三品一标”发展,一是加强宣传。不仅要宣传认证、监管、检测的严格,更要宣传“三品一标”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还要宣传其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众品牌,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让各级政府、领导认识到,只有用“三品一标”引领标准化、品牌化农业的发展道路,才能倒逼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转方式和保安全充分融合、调结构与提质量相互促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省绿办将继续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集体素质,逐步把工作团队培养成既能做好本职工作,又能服务于 “三品一标”企业,把工作机制融入到“三品一标”企业,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项目拉动。今后,将着力做好涉农项目与“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基地的链接,在各项涉农项目上,把“三品一标”的标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从项目设计开始,就注入“三品一标”的发展理念,把“三品一标”的标准作为项目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写进项目立项条件和考核验收标准,以项目驱动“三品一标”的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规划布局。按照我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东部重点扶植发展菌类、人参等林特产品;中部发展蔬菜、棚膜及粮食产业;西部重点发展杂粮杂豆、畜牧业绿色产业。依托产业布局,选择几个带动能力强、品牌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打造几个带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此次培训班历时2天,不仅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相关知识、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及认证审核、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绿色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与管理、绿色食品基地创建与管理、绿色食品检查员和监管员的注册与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培训,还在绿色食品企业进行了现场教学。参加此次 “两员”培训班的学员结业后,颁发在国家中心注册登记的检查员、监管员证书。(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供稿)

第2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模式之一的“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2年6月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已有1402家生产企业的2791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其中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达到312家,占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22.3%。

在国家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有51家属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上市公司中从事绿色食品的企业达到32家。

绿色食品,真假难辨

我国从1990年就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但是,什么才是绿色食品呢?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又了解多少?

百姓不知何为绿色食品

早晨10点左右,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一街道的菜市场,已经有不少人在买菜了,其中比较多的是老人。记者在一卖青菜的摊位前,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挑菜。但是,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这位老太太不挑那些我们认为好看的青菜买,而专拣有虫眼的蔬菜买。

为此,记者向老太太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太太笑了:“这叫‘绿色食品’,过去孩子们总说我炒的菜不够香,也不是绿色食品。我就纳闷了:青菜明明绿油油的,咋说不‘绿’呢?后来,我才知道“绿色”是有特殊含义的。现在,我就专挑那些带虫眼的蔬菜买――有虫眼说明这青菜没打过农药,是不受污染的‘绿色食品’呀。”

在下午6点左右,记者又来到这一街道的一个大型超市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发现70%的顾客对“绿色食品”概念认识不清,他们只是将绿色食品等同于野菜、没有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一位售货员说,平时很少有消费者询问绿色食品的事,他们主要是看食品的质量好不好,有没有过期,食品价格实惠不实惠。而在这一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赶时尚的年轻人。

市场上绿色食品鱼目混珠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已达到4000多家,绝大部分企业凭借开发绿色食品而效益大增,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不少企业生产规模化水平普遍不高,规模偏小、厂房简陋、工艺落后,处于粗放模式。不少企业对开发绿色食品信心不足,满足于无公害生产水平,缺乏前瞻性。

北京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佟亚东介绍说,“绿色食品”从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包装和储运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这些标准构成了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不符合标准要求就不能成为“绿色食品”。

目前,在市场上,绿色食品市场存在泥沙俱下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擅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有的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包装使用;有的超过许可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有的地方政府违规批准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擦亮眼睛,别被“绿色”俩字忽悠

随着绿色类食品日渐受到市场和消费者欢迎,一些不法商家开始在包装或宣传上打起了绿色食品的“球”,企图以此蒙蔽误导消费者,非法牟利。消费者协会为此专门消费提示:“纯天然”并不代表“绿色”,也不代表“绝对安全”,消费者看到商品外包装上有“纯天然”商标时,要多个心眼。

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绿色食品仅仅是环保型或者无污染的食品,比普通的食品质量好一点,吃得放心,而对于怎么鉴别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却是一知半解。

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型食品的统称,而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必须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增进人们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绿色食品同人类生命质量息息相关,而“绿色”正是生命和生存环境充满活力的象征,故将此类食品定名为“绿色食品”。

1994年,国家农业部确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准:一是产品或产品的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三是水、肥、土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并接受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监督;四是产品的包装、储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最终产品必须经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检测合格才准予出售。用7个字可以归纳它的正确含义:“安全、营养、无公害”。

绿色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

选购绿色食品要注意“五看”

绿色食品成为大部分消费者首选,说明我国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正不断增强。但绿色食品实际上是一个特定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对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制订了非常严格的认证过程。

一些商家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首先会误导消费者,如果它本身的价格等于或低于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有标志的产品,物非所值,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没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为此,有关专家介绍,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时要做到“五看”。 即:一看级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绿色食品定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A级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而AA级则禁止使用。A级和AA级同属绿色食品,除这两个级别的标识外,其他均为冒牌货。 二看标志。绿色食品的标志和标袋上印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

三看标志上标准字体的颜色。A级绿色食品的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防伪标签底色也是绿色,标志编号以单数结尾;AA级使用的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防伪标签底色为蓝色,标志编号的结尾是双数。

四看防伪标志。绿色食品都有防伪标志,在荧光下能显现该产品的标准文号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的签名。

五看标签。除上述绿色食品标志外,绿色食品的标签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如食品名称、厂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检验绿色食品标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标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还可以进入绿色食品网(www.greenfood.org.cn)查询标志的真伪。

市场前景:喜忧掺半

“绿色食品”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在这10多年发展过程中,这一行业经历了蹒跚摸索、长足发展等阶段。可以说,绿色食品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成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目前,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都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积极地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目前,规范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38个管理机构,9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开发进一步受到各地的重视。许多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政策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发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绿色食品开发对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国内著名的大企业和名牌产品也积极开发绿色食品。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超过15家,在国家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34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第3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广东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实施细则最新全文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绿色食品续展审核改革工作,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续展审查工作实施办法》(中绿认〔20xx〕2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广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畜禽产品及其加工品、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蜂产品外的绿色食品续展申请受理、现场检查、审核、书面审查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 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市)工作机构)承担本辖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以下简称标志使用人)续展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和参与由省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产品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 绿色食品续展是指绿色食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工作内容。

第六条 承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任务的地(市)级工作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有明确的绿色食品工作部门和负责领导;

(二)有二位以上获得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的检查员,且能从事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工作;

(三)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专业符合续展申请专业需要。

第七条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应在绿色食品证书到期3个月前将续展申报材料报地(市)工作机构。

第八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的要求,自收到标志使用人的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组织至少1名检查员对续展材料完成受理和初审工作,并向标志使用人发出《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1)。

第九条 对续展材料不完善的,标志使用人应在地(市)级工作机构《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续展。

第十条 续展材料合格,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向省中心上报现场检查计划,由省中心发出《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通知书》(附件2),并组织由省市2名以上(含2名)检查员参加的现场检查小组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应在作物生长期内实施。对于季节性比较强的产品,地(市)级工作机构应根据其生长期和季节性提前做好现场检查计划和产品检测安排。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时,检查员应根据《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并填报《现场检查报告》、《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汇总表》、《现场检查意见通知书》和提供符合要求的现场检查照片和《会议签到表》。

第十三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对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汇总,务必确保续展申请材料完备有效,并于证书到期前2个月上报省中心。

第十四条 省中心收到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申请材料后,应进行登记编号,并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规范性审核。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由省中心向地(市)级工作机构发送《绿色食品续展审查意见通知书》(附件3);对不符合绿色食品续展时限或生产要求的,不予通过。

第十五条 省中心应在证书有效期满二十五个工作日前组织检查员完成对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材料、产品检验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填写《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并将合格的续展申请材料原件报送部中心备案,同时完成网上报送。

第十六条 部中心依据省中心《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和监督抽查做出是否准予续展颁证决定。

第十七条 证书办理依据《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颁证程序》(农绿标〔20xx〕21号)执行。

第十八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证书有效期内进行现场检查的,省级工作机构应向部中心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部中心确认,续展检查应在证书有效期后三个月内实施。

第十九条 省中心对各地工作机构的续展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申报的时效性、检查的规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实施。

绿色食品的特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人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的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第4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消费者心理;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9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 309万亩,实物总量3 750万吨,总产值2 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 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并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仅在绿色食品的宣传推广上,每年就投入5 000万元专项资金,在主流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播放广告,宣传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这可以大大提高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使更多的人认识绿色食品、购买绿色食品,对扩大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涉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现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特征、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等。基于这次调查,笔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进行初步分析。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24日,调查在哈尔滨市太平桥家乐福、百盛购物中心和工程学院院内三个地点进行。此次调查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1.43%。

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如下:

在性别中,男性占43.75%,女性占56.25%;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为0,21―30岁的占83.75%,31―40岁占13.75%,41―50岁占0%,51岁以上占2.5%;职业分布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占11.25%,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占11.25%,企业管理人员占10%,企业一般员工占21.25%,家庭主妇占1.25%,学生占28.75%,其他占16.25%;婚姻状况中,未婚的占36.25%,已婚无小孩的占33.75%,已婚有小孩的占30%;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占%3,高中/中专/职高占17%,大学本科/专科占39%,研究生及以上占21%;所在地区为城区的占46%,城市郊区的占15%,农村占19%;家庭月收入800元及以下的占5%,801―1 500元的占19%,1 501―3 000元的占2%2,3 001―5 000元的占21%,5 000元以上的占13%。

二、调查结果

1.您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

在调查对象中,有98.7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说明自1990年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深入人心。

2.您是否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

虽然绝大多数人知道绿色食品,但是,50.07%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31.6%的了解一点,只有18.33%的人能够确切地说出绿色食品的含义。考虑到我们的调查的对象中6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

3.您是否吃过绿色食品

只有13.33%的人明确表示吃过绿色食品,还有23.34%的人表示不知道,没有吃过的人占到了63.33%。说明在我们这里绿色食品的普及程度是比较低的。北京有过一个调查,买过绿色食品的人占87.7%,比我们这里高很多。收入水平不同,造成了消费结构的差异。

4.您对绿色食品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渠道(可多选)

通过调查发现,71.4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报纸广告渠道来获取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51.38%的人从网络获取。这两项宣传渠道是消费者最注意的,所以,在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上,商家可以多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别人介绍的有33.33%,通过店内海报了解的占19.05%,通过其他渠道的占9.52%。

5.消费者如何辨认绿色食品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61.9%的消费者是从商品包装的标志上分辨绿色食品的,14.29人是靠感觉,9.52%的人是通过营业员的介绍,还有14.29%的人是通过其他方式辨认绿色食品;没有消费者以价格作为辨别绿色食品的依据。因此,商家在生产绿色食品时,应该在包装上清晰地标明绿色食品标志。

6.消M者对于绿色食品标准的认识(可多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7.51%的消费者是依靠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志来界定绿色食品的,以食用安全为标准的占74.13%,认为是营养丰富的占52.38%,认为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占38.10%,9.52%的人是通过鲜明的包装设计来认定的。根据这一结果,商家应对于绿色食品的鲜明标示予以高度的重视。

7.您是否能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认证标识

60%以上的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志,不能识别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的消费者不到40%。

8.您是否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

有10%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50%的消费者认为不一定,另有40%的消费者不清楚。

9.您是否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有36.67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纯天然食品,20%的消费者认为纯天然食品不等同于绿色食品,还有43.33%的消费者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

10.您认为现在各种流行疾病与饮食有关吗

有20%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各种恶性疾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53.33%的消费者认为有一定的关系,26.67%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关系。

11.您认为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只有30.51%的消费者认为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大,6.2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前景一般,36.59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小,还有26.67的消费者不知道,对绿色食品市场前景的认识比较迷茫。高达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不看好或看不清。

12.假设现在有企业主动找您,希望您定购绿色食品并送货上门,您愿意吗?

愿意的只占27%,有意向可以进一步详谈的占36%,不愿意的占37%。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性别、对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个人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多,另外,他们公益意识强,对环境更加关切,购买绿色食品的意愿比较强,他们比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溢价水平高,收入高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承受能力比较强,更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而低收入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明显偏低。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越关注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程度越高,他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营养,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另外,从习惯上来看,男性消费者一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更清晰一些;但在购买食品时,女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了,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有许多误区,甚至偏差。因此,提高社会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比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有更高的知名度的和消费者了解程度。但是,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品质标准还存在认识误区,把纯天然食品等同于绿色食品。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科学宣传,使社会公众对绿色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宣传媒体渠道上,报纸、电视广告和网络是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应增加在这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2.加强绿色食品品质管理,严格资质认证

绿色食品的基石是食品安全与健康。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真实性、是否真正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进行生产、绿色食品品质能否保证持怀疑态度。因此,我们要严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流通过程的管理,切实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消费者辨别是否绿色食品主要靠a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所以,我们要加强绿色食品标识的管理,严厉打击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超期绿色食品,纠正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行为,改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罗琳艳.湖南省绿色食品认知和购买行为研究[J].现代商业,2011,(12).

[2] 周旭平,刘克锋,范小强,苟天来,孙曦,.绿色食品认知与购买行为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3] 王玉花,刘兴来,王海娜,赵阿勐.齐齐哈尔地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与购买行为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4] 杨智,许进,姜鑫.绿色认证和论据强度对食品品牌信任的影响――兼论消费者认知需求的调节效应[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

[5] 陈默,尹世久,徐迎军.消费者对生态标识食品的多层面认知行为:基于MVP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5,(2).

第5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由于普通稻谷价格较低,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生产的稻谷大部分只是自己消费,种田收入下降,增产不增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力推广优质稻新品种,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品质,进行无公害生产,对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一)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1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标记:由金色的麦穗、金色的对勾和绿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代表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基本色为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质量等级、净含量、生产厂(公司)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贮存方法、产品标准号等。

2 无公害水稻产地应具备的条件。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每立方米应≤0.25毫克,氟化物应≤7微克。灌溉水质量PH在5.5~8.5之间,每升水总汞≤0.001毫克,总镉≤0.01毫克,总砷≤0.05毫克,铬(六价)≤0.1毫克,总铅≤0。1毫克,石油类≤5.0毫克,挥发酚≤1.0毫克。

土壤环境质量在PH小于6.5时,每千克土壤总镉≤0.3毫克,总汞≤0.3毫克,总砷≤30毫克,总铅≤250毫克,总铬≤250毫克;当PH在6.5-7.5之间时,总镉≤0.3毫克,总汞≤0.5毫克,总砷≤25毫克,总铅≤300毫克,总铬≤300毫克;当PH大于7.5时,总镉≤0.6毫克,总汞≤1.0毫克,总砷≤20毫克,总铅≤350毫克,总铬≤350毫克。

(二)绿色食品

1 什么是绿色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保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同等发展的需要。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2 绿色食品的特征

绿色食品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3 绿色食品的分级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和AA级的分级标准的区别: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产品,而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产品。A级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防伪标签的底色也为绿色;AA级绿色食品以白底印绿色标志,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

第6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近年来,虎林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现代绿色农业加快发展,推动虎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绿色食品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虎林市在绿色食品产业基本定位、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区域性品牌打造、加工企业群体建设和产品品牌建设以及绿色食品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推动绿色食品这一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虎林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面积175万亩,其中绿色水稻130万亩,列全省第2位;有机食品基地认证4.8万亩;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整市推进。在品牌培育上,“三品一标”认证达到60个,其中37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11个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10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2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地市级23家),总加工能力达到290万吨。

安全、健康、便利的高端食品日益受到青睐,给虎林市绿色食品生产及深加工带来了巨大商机。虎林市精准定位,科学规划。紧紧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战略,立足资源、生态和产业优势,以精深加工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中粮、又一村、绿都集团等国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重点,规模推进绿色水稻、大豆、蜂产品、奶制品、肉牛、鹅鸭、野生山特产品等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生态型、效益型、科技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发展全产业链经济,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强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虎林市将重点围绕四条主线,做强七大产业。重点围绕加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互利双赢机制。做强加工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蜂业。食用菌,山特产品七大产业。争取在2018年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0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农产品驰名、著名商标达23个、名牌产品28个。“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90个。

第7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绿色食品是食品消费的新潮流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农业革命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如替代农业、低投入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名称。世界各国的称谓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即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限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的使用,而尽量以高新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以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并成为食品消费领域新热点。发达国家市场调查表明,美国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污染的果蔬,即使付出较高的价格;英国有6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付高价购买无污染的果蔬食品。由于市场需求强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极大地影响了政府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20世纪90年代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绿色食品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因而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发展显示出稳步上升的广阔前景;二是绿色食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三是绿色食品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因而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生产量和消费量还小,但不久的将来规模必将迅速扩大,将人类食品消费引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绿色食品的定义和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其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称为“绿色食品工程”,其注重生产基地、环境、食品检验、市场运行和科研教育等各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联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国家对各项标准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国以往制定的食品标准根本区别在于:绿色食品生产以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基础,培育高产、优质、无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无污染质量控制。这样既保证了食品产量又保证了食品不受污染,可以有效改善公众的营养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

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组成了严密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是参照国家、部门、行业有关标准并综合各部门、各学科专家的意见而制定的,普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部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标准直接接轨。从综合质量标准来看,绿色食品整体质量代表了我国食品质量的最高水平,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标准对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等方面,均有明确和规范的要求。

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核心是将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农艺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生产和加工操作规程,指导、推广到每个农户和企业,落实到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改变以最终产品的检验结果为评定产品质量优劣的传统观念。这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新质量观。

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是全世界通用的区别不同产品特点或产地的手段,如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我国的“真皮”标志等。我国绿色食品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行规范的标志管理,即通过对合乎特定标准的产品发放特定标志用以证明产品的特定身份以及与一般同类产品的区别。绿色标志作为质量认证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将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紧密结合,使绿色食品认定既具备产品质量认证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又具备了商标使用的法律地位。

高度的组织网络。为了将分散的农户和企业发动起来进入绿色食品开发行列,我国建立了三个组织管理系统:一是在全国各地成立了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系统地承担绿色食品的宣传、发动、指导、管理、服务工作;二是通过全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个农户和农场,以保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向基地化、区域化发展;三是委托全国各地农业环保机构和区域性食品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产地质量和食品质量检测。这个独立于管理系统之外的质量监督保障网络不仅保证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公正性,而且增加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科学性。

第8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十一五”期间,我省“三品”总量规模不断提升,总量达到3455个,其中:绿色食品850个、有机食品308个、无公害农产品2297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4200万亩。全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0个。标准化基地创建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省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6个、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7个,省级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

“十二五”期间,我省“三品一标”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心,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坚持产品认证与基地建设相结合、产品认证与产业发展相统一、认证数量与总量规模相一致的原则,遵循“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着力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形成标准完善、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国内领先的发展格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品牌整体形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三品一标”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量要达到4950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5700万亩,产量3700万吨,实现产值70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43%、36%、5.4%、32%。

柳涛副主任指出,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工作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今年我省“三品一标”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是在产品开发上寻求新突破。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450个,其中: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35个,无公害农产品300个,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个。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到期需换证产品457个、绿色食品到期需续展产品99个

二是在基地规模上寻求新发展。创建省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区20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2个、有机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绿色农业示范区3个。新增基地面积50万亩。

三是在执法监管上寻求新举措。确保规范标志使用率达到95%以上,完成126家绿色食品企业244个产品的年度检查工作,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确保绿色食品自行抽检产品合格率达到98%,无公害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四是在市场开拓上寻求新亮点。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BtoFach China 2011两个展会。

五是在宣传培训上寻求新途径。通过平安之声广播、展会、《吉林农业》杂志专刊、乡村四季专栏宣传“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安全和规范标志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成果。组织申请举办全省绿色(或无公害)检查员(内检员)培训班、无公害农产品内部检查员培训班等相关培训。

六是在标准制定上寻求新进展。对2002年制定的5部省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8部无公害食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进行修订。

七是在品牌打造上寻求新思路。依托吉林省绿色食品协会,拟于2011年8月长春举办首届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农博会上开展“绿色吉林”主题推介活动。

八是在世行项目上寻求新模式。积极运作世行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试点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两个项目。

九是在体系队伍建设上寻求新机制。按照“省级完善、市级健全、县级加强、乡级延伸”的原则,健全机构、改善条件、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检查员、监管员队伍,提高素质,增强业务能为。

柳涛副主任强调,“三品一标”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提高素质,强化能力,推动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9篇:绿色食品标志范文

目前,江西在全国绿色食品产业中属发展较快的省份,已形成柑橘、大米、茶油、水产、茶叶、禽畜等6个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江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最大的绿色茶油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脐橙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水产基地、最大的绿色矿泉水和纯净水基地。江西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既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对绿色食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持绿色食品的快速、平衡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和扩大产品出口,是今后江西绿色食品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2001年至今,江西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产品数量高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特点。2006年2月,农业部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江西省有23个县的24个基地列入创建计划,占全国基地总数的28.6%,列全国第一。环境监测面积达226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85.6亿元,出口创汇6350万美元,三项指标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5倍、84倍和30倍,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2007年上半年,全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新增了45家,绿色食品产品增加了72个,有机食品新增了23个,有2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达580万亩,有24个县(市、场)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江西已初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绿色食品一体化发展格局,显现出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业性带动的发展趋势,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食品品牌正在江西迅速崛起。

二、江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不强

江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绿色消费尚未形成主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消费并不普及,即使是完全了解绿色食品的人也不会天天消费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超市少且规模较小,出售的商品也并非全都是绿色产品。许多居民的饮食卫生和安全保健意识还不强。

(二)绿色食品产销脱节问题较为突出

江西绿色食品原料产地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尚未遭到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有近 70%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地和消费地距离太远、供货困难。同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产供销协作通道尚未普遍建立。政府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建设和开拓市场上狠下功夫,引导消费没有做到位。管理者和经营者对绿色食品的销售定位不明确,也导致了绿色食品的产销脱节。

(三)绿色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绿色食品要求“从土地到餐桌”实施全程质量监控,但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多部门监管,技术管理水平跟不上,产地农户分散等种种原因,难以严格履行全程质量监控职责和完成全程质量监控任务。大部分农民为了提高产品产量偷偷使用不规范的农药和化肥。存在着配套技术滞后、产品缺乏统一包装和标志、监督和检测流于形式等问题,致使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践中困难重重。一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没有在提高质量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对绿色食品的品牌保护不力,假冒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四)食品加工企业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

江西食品工业机械化程度相对滞后,食品工业尚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大多食品工业企业都是独自闯市场。食品工业在生产水平、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与国外的差异很大。食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小,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综合利用水平低,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产业链未真正形成,加工技术落后,行业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备,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较多。如食品加工,各地区具有各种各样的名特食品,但由于在历史上所形成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传统,许多食品都由于技术含量低、包装简陋、卫生质量不合格而与绿色食品标准相差很远。

三、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措施

(一)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力度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公众的认可,故要通过各种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利用报纸、广播、影视等媒体进行绿色食品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同时还可打击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百姓的无知骗取钱财。鼓励农户规范使用农药,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做得好的农户采取鼓励措施,给他们颁发绿色证书,给予他们优惠的政策,让农民真切感受到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对一些缺乏绿色品牌意识的领导和干部要加强学习,引导他们逐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开发绿色经济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标准,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政策,健全法规

加强对基地作物禁用农药的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力争堵住源头,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生态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制定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初步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实施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使绿色食品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绿色食品管理等薄弱环节的领导和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强化行政执法职能,认真解决执法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手段不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一支懂法律懂政策,尽职尽责的执法队伍。

(三)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提高绿色食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制约绿色食品发展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在生产技术上要针对绿色食品生产所急需的生态环境改造、农残降解技术、农药和化肥无害化施用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相关产品加工工艺、包装技术等生产技术的突破,提高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加快绿色食品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按国际标准HAOCP、ISO9000、ISO14000监督体系进行产品质量和安全程度的监控,尤其是出口生产企业和出口生产基地,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科技创新研究投入的力度。加强绿色食品新品种选育、无公害健康栽培、清洁养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储运、生产标准和规程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农药、动植物农药、矿物源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天然添加剂等先进产品及先进技术。

(四)突出发展重点,以点带面,打造知名品牌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要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作为绿色食品开发的区域重点。形成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业性带动的发展趋势。二是突出重点企业。要把大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和出口企业作为发展绿色食品的重点企业,大力培育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以提升江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突出重点产品。要在现有的783个绿色食品产品和356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好中选优,强强联合。要把地方名特优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出口产品作为重点开发产品。针对绿色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小、基地分散、经济效益低的实际,建立各具特色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要按照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式来建设,要有品牌意识,要创建名牌绿色食品基地。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扶持力度。

(五)建立江西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加大绿色食品市场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