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故事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效
古诗的篇幅一般都很短,每个字都精简凝练,有些古诗整首诗不超过50个字,但是还能把诗人叙事、豪放、儿女情长、寄情山水、思乡无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报效祖国的内心情感通过简短精练的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我国的古诗资源,进而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
我国古诗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璀璨瑰丽,高峰迭起,许多灿若星河的古诗作品对我国传统社会的精神风貌与历史画卷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之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载体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作品,没有受到现代商业的影响,保留了丰富、清明、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的急切关怀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古诗文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重视小学古诗教学,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教育本土化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捍卫母语教学尊严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古诗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光影、声讯等逐渐代替了文字,人们正朝着“读图时代”的方向发展。现在有很多学生像喜欢膨化食品和方便面一样迷上了短信、幽默、漫画等一些轻松读物。
古诗文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高尚、宏达、开阔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抵抗丑恶、改造平庸和贫乏、远离轻浮和虚无,同时获得对古诗中传统美、古典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创造与继承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1.使学生发现并欣赏古诗中的美
(1)以情激情,使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古诗《锄禾》,主要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衣食无忧,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更没有耕田种地的体验,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辛苦,并珍惜粮食,是这首诗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或是其他渠道找到一些农民耕地种田和食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比如,有个老师就找到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早早起床,喝口凉水,带点干粮,去地里播种、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农作物松土、除草、施肥……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通过观看这样的录像,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辛苦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就是以情激情,通过诗中的感情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2)营造古诗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在学习《咏柳》一诗时,以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为背景,再配上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中情景在课堂上展现了出来。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激情豪放,用不同的字体可以象征性地配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氛围中学生目视其文、心醉其情、耳悦其声,这样学习古诗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古诗文一般都是通过精确简练的文字创造出寓意深刻的意境。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无法替代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也会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但是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想象和联想,也无法通过教师的想象和联想走进作者的世界、诗中的意境。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才能欣赏古诗的魅力,才能够和诗人“对话”。每首诗中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画面,学生要把诗中的语言联想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置身其中,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语言精练、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学生不仅懂得诗的表面意思,更懂得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古诗教学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灵活地把握教学的方法、节奏,使学生在喜爱古诗的基础上去学习它、欣赏它。
参考文献:
[1]刘庆龙.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2(10).
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格式规整的特点,借助于古诗词的韵律表达法,可以让古诗词的情感更加炙热,在提升高中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各项情感因素,并且指导学生把握教学主体,丰富学习内涵,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
一、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初中古诗词教学受到教师较多重视,因而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历经多次教师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具体感知能力和赏析能力。比如,在教学时,教师未能从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入手,也不能重视感知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内容多以规律性教学为主。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学生在平时可能比较重视文言文学习,也能清楚地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词汇和句式教学,但是如果也读到古诗词就不能较好地理解里面的内容,特别是诗歌艺术方面,不能更好地再现诗歌的画面感,也不能较好地借助词句理解主体情况,因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多数都停留在翻译上,记忆和背诵也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体会诗歌内容,因而更不能谈及欣赏感悟。
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秋词》,要求学生背诵该诗,由于词句的语言更贴近通俗性,所以学生都能通过字面理解诗歌内容,但是如果提及感受到何种语言画面后,或者作者的情趣和志向后,学生就不能灵活地说出内容,这能够说明学生对诗歌的记忆更多停留在表面,不追求深层次内容,也不能从诗歌中真实地感受到词句的情感因素,因而诗歌的情趣和意蕴就不能体现出来。
二、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
1. 理解知识,累积知识
当学生背诵和阅读诗歌时,要先培养对诗歌的感性认识,然后加强诗歌方面知识的累积,这是帮助学生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解,学生对诗歌会有新的认知,这是学生背诵和阅读诗歌的前提,更是学生朗读和背诵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若不能真正地理解,那么记忆也会缺失牢固,更不能真正看懂诗歌的含义。例如,在学白《月下独酌》后,教师需要先向让学生理解《静夜思》,由于这首诗歌每个学生都会背诵,可以在诗歌表达中让学生率先体会出思念故乡的主题,但是学生的理解多数有赖于教师讲解,教师是提供情感主题理解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情感经历,让学生可以良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并且感受诗人的形象。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诗人远离家乡,也很想念亲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看见窗前的明月有悲凉之感。学生面对此情此景会联想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也是好久未见,这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和家长打电话,进行视频聊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引入,对情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结合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诗歌内容。
2. 显象教学法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是用语言表达含义,很多诗人能够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维,在王维的《辋川图》中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诗画合一的情境。
比如王维的《终南山》(人教版九年级),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雄伟壮大。首联写是对远景的描述,里面掺杂对艺术的夸张,表现出山的高远。颔联主要是对近景的描述,身在山中之所见,写出云气的变幻,移步变形。颈联写山南北的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形态。最后写入山穷胜,找投宿人家。“隔水”二字写出了作者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远望”。全诗里面景、人、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动静结合,如同一幅山水画。
运用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思,读者可以凭借自己对事物的感官理解,了解诗人的情感。其实语言的叙述性是非常容易描述,但是情感的表达很难通过语言给人呈现出来,因此,古诗词的魅力在于能够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
比如在讲解《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人教版八年级),作者就是运用明月表达自己的心情。明月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但是在作者的思想寄托下,表现出生命或者很多东西的不完美。月亮的缺憾代表人生的不完美,只能通过月亮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想象是把一些抽象变成具体,把平面变得更加立体,让静止变得更加灵动,体现出古诗词的本色教学环境,通过人为的景像呈现,让学生把一些创设的情境通过大脑加工,转变为具体的场景描述。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有些场景运用语言表述感觉很困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提升整体的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巧妙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而且做好学生所出错误的记录,以求教学艺术的进步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便于教学反思,对学生共性错误的知识,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变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其他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教学中很难表达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好的图片。另一方面,在常规临床工作中,对细菌的典型菌落及其涂片染色的镜下形态照像。从多渠道收集各种唯美的图片、动画等,使多媒体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美妙的情景中加强对枯燥的医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如病案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法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种病案,相关的故事,以及亲身体验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印象非常深刻,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施分阶段教学
在实验课内容安排上,围绕“基础训练一综合设计一实验研究”三个层次优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基础训练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阶段:从简单的经典实验开始,使学生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合成培养基制备技术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制作模拟标本,给出相关的临床资料,从准备实验开始,一切由学生自己动手,分离出可能导致感染的细菌,并根据所鉴定出的细菌,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再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等,推荐相应的药物治疗感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实验研究:在前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由组合,自选题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后以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并在实验组内进行论文答辩。使学生对科研程序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4利用图表总结,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效果
对临床常见属种细菌及真菌检验要点和难点制作图表进行总结。对常见感染部位临床细菌学和真菌学检验要点和难点制作图表进行总结。对临床常见类型标本如血液、脑脊液、尿液、粪便、痰液、穿刺液、伤口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的细菌和真菌检验流程进行总结归纳,并制作检验流程图。通过图表总结,加深学生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大纲 任务分级 可理解输入 输出
一、引言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模式。在中国任务型教学首先出现在香港。2001 年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在我国掀起了一股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浪潮。[1]我国采用的是演讲式、灌输式、记录式、分析式和阅读式的教学模式,是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我国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任务型教学法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见于近几年的硕士论文,但梳理最为系统、研究最为深入的是2003年魏永红的博士论文《外语任务型研究》。[2]该论文不但系统归纳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背景、定义、理论基础、任务型大纲的形式、难易度分级、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还分析了其局限性、改善措施,使广大一线教师看到了努力方向。
二、任务型大纲存在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指为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沟通。[3]任务型教学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要通过“做中学”,在“用语言做事”中让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目的语体验,自我建构起对目的语语言系统的认识。
任务型大纲分为程序大纲、过程大纲、任务大纲。程序大纲提供的任务涉及范围过窄,未能与学习者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且排斥语言形式的学习;过程大纲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规定教学内容,而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协商决定,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措施。任务大纲试图求全,但一直未明确规定任务的分类、任务分解的穷尽性以及任务的难易度分级问题。三个大纲都没有就评价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和步骤,这必将影响任务大纲的内在有效性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三、任务型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对二语学习过程的认识过于极端。基于对二语习得尤其是中介语、学习者内在大纲理论的研究,学习者对二语习得表现出固定的顺序,不因教学的干预而发生变化。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开始二语学习后,会建立一个中介语系统。二语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不断调整、重组中介语系统,向目的语系统过渡的过程。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要引起学习者对目的语系统的注意,坚决反对传统语言教学对学生语言规则的传授。这种认识太极端,抹杀了语言形式教学的意义。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将英语作为外语、对目的语的接触极其有限的初学者,更有必要学习规则。
第二,任务选择的随意性。任务的选择与排序本应是任务大纲解决的问题,但现有文献中,任务大纲的实例提到的仅有80年代初Prabhu的Bangalore试验所采用的任务大纲。Bangalore试验作为任务型教学的雏形与今天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大相径庭,根本不具指导性、普适性。老师们在教学中对于任务的选择也无操作性较强的实例教程可依据,且各高校的教材也因专业设置、教学对象不一而不同,亟待出现针对各种教材而编写的对口的任务范例参考书。大纲问题不解决,任务型教学无异于无本之木。这必将大大影响其可操作性,也将导致认识和操作上的混乱。
第三,适用范围的局限性。首先,任务型教学强调要让学习者大量接触与运用目的语,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中体验感受目的语,建构起对目的语的认识,领悟目的语语言规则。将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学习者,生活在使用目的语的社会之中,日常生活中已耳濡目染目的语。而将目的语作为外语来学的学习者,仅凭课堂上有限的目的语接触不可能领悟归纳规则。任务型教学用于二语习得很有效,但并不一定适合将目的语作为外语来学的环境。
第四,从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和实施来看,评估的依据是任务的完成,不单独进行专项测试。迄今未发现如何对任务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研究或报导。这种做法在英语学习以考试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我国,恐难为人们接受,必然影响其推广,也无法使人们对任务型教学的效果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四、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适用性及建议
(一) 外语学习环境与条件相异
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英语属于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教学对象是已经生活在目的语社会的语言学习者,即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他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而我国大多数地方,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严重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对于初学者有些天方夜谭。但对于有一定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大学生是可能的。
(二) 语言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外语学习通常需要更多正规教学和其它措施以弥补环境支持的不足,而第二语言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使用而常常能够不经一种习得。课堂是唯一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学习者,需要更有效的接近目的语语法规则的途径,而不仅仅是提供输入和互动体验。因此,我国对任务型教学的借鉴应该是抓住其本质与合理内核,结合我国各地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将语言形式和功能教育统一起来。
(三) 任务型教学大纲为主线,适当结合语言知识和结构教学
在大学阶段,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但交际能力依然亟待提高。一方面,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等语言知识输入以提升语言技能,另一方面,需兼顾形式与意义的输出锻炼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大学教学应以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为主,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写作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且灵活采用合适的教法,如口语、听力课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读写课宜将任务型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
(四) 从“学”的角度设计任务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促进了任务型教学由探讨“如何教”向“如何学”的转变。设计任务时,应多补充一些适合学生总体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错误,并帮助分析根源以便纠正。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可理解的输出”。无法顺利表达思想时,学习者不得不转换表达使之更连贯、准确,为听者所理解,即可理解输出。使用目的语可激发学习者,促使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便能成功传达意思。输出能激发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认知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认知处理。因此,输出在句法和词法习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要通过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来确定目标任务。如设计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会用到英语的职业相关的、与社会角色、生活相关的任务。还可以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可搜集或让学生自己编写反映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交际失败的小故事,也可以购买相关内容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后展开讨论,探寻交际失败的根源所在,这样可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能力,并让他们直接体验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五) 提高输入质量,增加来自生活的语言素材
学生一般通过阅读接触到的基本是标准的书面语,而在交际中包含大量的非正式用语、俚语、方言等,教师应在选材上思维开阔、视野宽广,并适当让学生熟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表现形式,如,英美货币、电影票、火车票、银行卡、学生卡、租房、招聘、寻人启事、合同、广告(牌)、发票、信封、请柬等。
(六) 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给出指定任务,任务的选取可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将要发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编好故事或对话,课堂上分角色逐组表演,并点评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最有效、最全面、最正确地运用了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并高效出色地完成了交际任务。教师应记下学生表达中词不达意或用语错误之处,并指导其进行改正。教师应合理设计并交替使用各种任务形式,如陈述报告、发表观点、复述故事、给录音片段配音和填充信息等单向任务,这些任务能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语感;双向任务:辩论、讨论热点问题、收集信息和采访。可交替采用抢答式、直接问答、悬念式提问法,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或report演示,role play,interview,games,seminar,round-table meeting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要保证这些活动有效必须经过老师精心组织和学生充分准备,一旦组织松散无序,易浪费课堂时间。这样既兼顾了语言使用的正确规范性与流利度,又保证了学习和使用语言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完成意义的交流协商,以任务促进交际。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熟悉各种教学法、教育学、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心理学等,还要懂得很多人文社科等跨学科知识,需要教师在繁重的课程外花大量精力去研习这些知识,精心设计课堂任务,并花大量时间和学生交流任务的设计、实施、评估,对于绝大部分生活重压之下的教师是几乎不现实的。很多人尽管有心尝试,也最终会为了避免各种麻烦,只能心向往之。鉴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各种阻力,只能寄希望于教育界的各行同仁甘于奉献,齐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编写出操作性、实用性强的任务案例教材,这样,我国的任务型教学效果才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宝琴. 任务型语言教学文献综述[J] 科教文汇,2009(3).
关键词:多层次教学法;现当代文学;教学互动模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应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课程,但实际教学中一直延续单一授课模式,教师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兼顾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将多层次教学法理念引入现当代文学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多层次教学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诠释就是因材施教,具体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员]。多层次教学法既可有效解决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培养模式间的矛盾,也可使学生更快更早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发展方向。
一、多层次教学法在分层定位中的运用
分层定位是多层次教学法关键的第一步,科学分层能为逐渐展开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开学一月后分层较为科学有效。这段时间里,学生对此课程有了一定了解和把握,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希望提高写作技巧及鉴赏能力;走考研深造之路的学生,更愿意提高思辨能力。学生明确自我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有了全面了解,能更精准地指导后续工作。随后,学生填写自我能力测试表,上报兴趣专长,由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最终根据专业性质及分层条件将学生分为三组:(一)教学能力培养组;(二)创意写作组;(三)学术交流组。每组还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小组,便于组内竞争。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申请调换到更适合的小组。
二、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教学法的分层定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层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课堂教学严谨复杂的特点,有必要将多层次教学法分化成具体步骤,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一)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的体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不仅可以为教师指明授课方向,也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预定发展结果[圆]。以往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单一,而多层次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定位后,有着更清晰的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顾及三个层次的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力培养组侧重知识性目标,创意写作组侧重文学鉴赏性目标,学术交流组侧重学术性目标。如讲解圆园世纪缘园原苑园年代中期的文学,教师在讲授茹志鹃小说一节时,针对不同层次区分出知识性目标(茹志鹃小说创作风格的发展)、文学性目标(《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对塑造英雄人物的作用)、学术性目标(《百合花》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航标,多层次教学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既可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单一性,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二)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互动中的体现除了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多层次教学法也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以往的课堂互动环节基本局限于两种模式:全体学生参与的交流讨论课或某一学生主讲的课堂示范课。这类互动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率低,很难得到满意的课堂效果。而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按照不同层次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领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以互动课的形式集中体现,教师以四个教学周为一个教学段,前三周教师授课,第四周为教学互动课。互动课三组学生分别展示,每组三十分钟,二十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控制在十分钟。基于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考虑,教学互动课应先由教学能力培养组来展示。为促进该组学生对前沿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需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现场讲课的方式,转而要求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示范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由小组集体制作而成的“微课”视频。制作微课时,学生集体决定备课内容、讲课方式、板书设计,完成录制[猿]。教学能力培养组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后,再由创意写作组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鉴赏,并展示本组优秀的原创作品。最后由学术交流组将授课内容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使用孕孕栽讲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动态。以“第四章第三节张爱玲:传奇与人性的双向追寻”为例,互动课首先播放教学能力培养组制作的微课,微课清晰讲授了三个教学内容:世俗与传奇之间的海上花———张爱玲生平简介;红尘男女与苍凉人生———张爱玲作品介绍;废墟之上孤魂游荡———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展示完毕后,教师补充完善知识点、点评启发教学思路、纠正教态、发音等问题。创意写作组选择文本细读的方式细致分析张爱玲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尤其留心到张爱玲用词的韵味。如《倾城之恋》中,当范柳原与印度女人厮混时,身边朋友问白流苏怎么回事,张爱玲写到:“这时候白流苏只得伤了风”。创意写作组认为这五字简简单单,说的是顺理成章简约自然,却一针见血地点到了白流苏的窘境和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制约。白流苏作为旧式大家族婚姻失败的产物,饱受白眼嘲讽,于是拿自己做赌注去博范柳原的婚姻。但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性,她一直都处于劣势,她所有的心机计谋其实都是无用的,因为主导权一直在范柳原手里。通过此类讲解,其他组的学生也体会到了张爱玲文字的狠辣与世事的苍凉。创意写作组一方面引导其他组学生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展示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第三人称展开,有学生就以范柳原的视角,用第一人称重新叙述,写出仿作《一瓣真心》,同样的事件、场合,因叙述视角的重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框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也有学生通过自由发挥进行故事改编,将时代背景调换到现代,写出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新倾城之恋》等。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以原作为借鉴对象的创作对学生帮助较大,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也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两部分展示完毕,教师着重对该组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术交流组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梳理了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论文,总结出张爱玲研究的四个方向:从政治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夏志清在研究小说《秧歌》时指出张爱玲在小说意象和情节设置上潜藏着她的意识。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从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张竹赢的《论张爱玲小说的变态心理描写及文学意义》指出“变态心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原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书就强调了张爱玲作品中“父亲”的缺失和对男权社会的仇视。其后,该组又从翻译理论、电影研究理论、视觉艺术理论等角度展示了张爱玲研究的新动向。教师主要解释论文中的专业术语并针对某一观点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术思维和专业敏感度普遍得到了提升。多层次教学法的教学互动环节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延伸思维宽广度的重要途经,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一专俱全”的综合素质。(三)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考核中的体现教学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教学考核,才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相比之前目标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丰富性、有效性。考核时,教师不应只设置一道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考题,而应设置三道选作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作答。如以阿城的小说《棋王》为考核内容时可设置三道选作题:员援阿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圆援请写出作者在塑造知青“棋呆子”王一生时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猿援《棋王》不动声色的叙事态度暗含了哪些道家哲学思想?通过类似的教学考核,学生既满足了学习兴趣,能力又得到了多样化发展。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说,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运用,与其在教学考核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是在严格完成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立足于不同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源]。教师可安排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课后辅导,时间放在周一周三和周五,分别是周一教学能力培养组,周三创意写作组,周五学术交流组,以便于各组学生交叉旁听,全面发展。这种具有完整性、纯粹性、层次性的辅导安排,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针对教学能力培养组的特点,教师可实行学生短时间讲课的方式,保证每月每人均有一次讲课机会。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针对讲课内容做补充说明并拓展相关文学史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网状体系。针对学术交流组,教师应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拓展理论深度,帮助学生找到学术兴趣生长点,指导学生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助其发表。学生则应熟练使用并掌握“中国知网”、“超星”等学术获取平台搜索相关论文,并能针对某一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相对于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创意写作组的辅导要求和难度更高。为使该组达到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对其进行系统化辅导。教材方面,首次系统引进的国外创意写作成果“创意写作书系”是理想的取材蓝本。通过阅读该书系的《成为作家》《创意写作大师课》等书,学生能熟悉写作技巧,克服创作阻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写作生涯。为与学生及时交流写作技巧与心得,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专门创立微信互动平台,如可以创立“凤凰湖畔”微信平台。教师作为平台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写作技巧”类菜单,每周至少推送五篇创意写作技巧文章,并在平台醒目位置链接“花城”、“新京报书评周刊”、“长江文艺杂志社”、“创意写作坊”、“凤凰读书”等知名文学杂志公众号,供学生随时关注阅读。当然仅仅了解写作技巧还不够,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仍需多写多练。刚进行创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高尔基就曾说过仿写的重要性:“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在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学生可进行自由创作。写出习作后,学生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尽快发表,但传统纸媒审稿发稿周期长、题材类型狭窄、稿件问题反馈慢,学生的作品较难发表。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向传统纸媒投稿的同时,教师应每周选取两篇学生习作在“凤凰湖畔”自媒体平台,并推荐学生在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当创意写作组有了一定的创作功底后,教师可将三组学生形成链接,由创意写作组创作,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来点评并写出评论文章,三组形成良好循环。创作如同武功修行,与高手过招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还应多邀请专业作家来小组中与学生交流经验。教改实践证明,该组学生经过运城市前文联主席王西兰、运城市知名作家张雅茜、《河东文学》主编李云峰的指点后,创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经过辅导的学生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信念:“写作如同农夫犁地、女工织布,天长地久地犁下去、织下去,总有娴熟成功的一天。”
四、教学成果与不足
多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优势来划分学生,更易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发展自身优势,因而教改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在教师指导下不少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如王腊娟同学发表了论文《约古诗十九首跃的重言修辞效果探究》(《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缘年第缘期)、符瑜同学发表了论文《作为类型符号的关羽》(《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圆期)、杜琅琦同学发表了论文《电影约阳光灿烂的日子跃对小说约动物凶猛跃的改编研究》(《武警指挥学院学报》圆园员远第愿期)、任婕同学发表了论文《迟子建小说的陌生化叙事分析》(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缘期)、何娘沙同学发表了诗歌《失约》(《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仪杰平发表了诗歌《我向黑夜索回我的信件》(《盐湖文学》圆园员缘年第源期)、詹丽仙同学发表了散文《一口气,一盏灯,一场轮回》(《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虽然多层次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不少改良,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个不足是教师素质仍待提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由于要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能只专不全,其教学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学术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受到考验,这就需要教师竭力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有能力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另一个不足是创意写作组写作文学体裁的比例有失均衡多样。因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写作期,语言恣肆,忽视结构剪裁,学生较擅长创作散文、诗歌等体裁,而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众所周知,小说写作的入门门槛较高,不仅需要写作者熟练地掌握各种小说写作技巧,更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正是学生的短板。小说创作又往往要从短篇小说练起,而短篇却是较难驾驭的。著名作家张楚就曾经谈及短篇小说的创作困难:“短篇小说写作不需要一个完整的事件,它需要的只是一个或多个细节,如何让细节在叙述中变得饱满、明亮、光彩照人,同时让它们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它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格外犀利的眼睛,也需要我们有一颗格外善感的心脏。”由于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缺乏内心细腻的感知,加之短篇小说写作本身的难点,学生在小说创作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学习语法,阐述了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及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模式,从而使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语法更加轻松愉快。
目前,英语语法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上教师讲授语法时还是实施“填鸭式”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自己在讲解,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这种单调的语法教学,既不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语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语法教学思路,在语法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教师围绕某个话题,某种语有形式选择,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理解使用语言。
它具备以下特点:
(1)任务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的中心活动,而不足以操练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活动。(2)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3)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重点。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学而致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进行意义协商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有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询问,交流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2、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法在当今英语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快速地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以往的语法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反复的练习,而忽视了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新课标提倡:语法教学要注重能力,在日常的交际中运用语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教师设计出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参与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
3.1 利用情景教学法,设置教学任务
教师设计一些虚拟的语言环境,可以用教具图片,玩具,或利用多电脑技术设计出动漫的画面,使英语语法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例如:“疑问句+不定式”的用法。
将学生分成偶数的小组数个,将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客,一部分为土著居民。
旅客将要在一个小岛上旅游,但对该岛十分陌生,因此他们列举出很多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We would need to find out……
……how to get to the capital.
……where to stay.
土著居民的小组同学要想象游客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如何为游客提供帮助。
旅客组和土著居民组合并进行旅客咨询。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利用图片故事,设置任务
图片故事可用于一般过去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图片提示讲故事。
(1)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写一两句话,介绍图片发生的事情;
(2)将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3)根据排列好的图片调整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故事。
通过图片展示法,来学习一般过去时,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3.3 课外作业项目化,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将项目引人课外作业,将重复性的抄写工具转变为小组合作完成创造性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的实施可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计划阶段,全班对项目内容及结果做出计划,教师可就项目中的语言要求提出建议,学生可就项目策略达成一致意见,如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其次是实施阶段,学生收集,交流必要信息,运用技能完成任务。最后展示阶段学生像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并从学生和教师处获得反馈或意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以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3.4 利用游戏法,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设置游戏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时设置找主人游戏。
(1)将学生手中的物品收起来放到讲台上;
(2)邀请同学到前面来把物品发下去,教师交代活动规则;
T:Now, look. what is this?
Ss:A pencil
T:Yes, this is a pencil. But whose is it? Tom, is ityours?
Tom:No ,it is not mine. I think it is Jim's.
T:Is it yours,jim?
Jim:Yes,it is mine.
T:Here you are.
Jim:Thank you,Ms.chen
(3)学生轮流到前面来拿东西找主人,每次只能拿一件东西,以保证其他同学也有机会参与。可用游戏活化语法规则。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语法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分为: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和总结任务三个步骤。
4.1 提出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介绍新的语言知识,设置一个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并将不同的语法任务呈现出来。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要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任务。
完成语法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法材料,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语法资料。
4.2 执行任务
在这一阶段。把语法结构巧妙设计到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任务中去,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个交际性的任务,并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新语法知识的准确和流畅应用。
4.3 总结任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归纳语法结构,要求学生做相关语法内容的作业。可以是专题语法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或以某一语法为主导语法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
5、结语
在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更贴近真实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不在厌倦学习语法,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语法,综合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善于积极探索的能力。但要怎样才能更创新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待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小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劳小静,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语法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与运用研究[EB/OL],广州市白云区初中英语教研网,2009(11).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
【关键字】 案例 课堂教学 网络 教学法
案例这个词语最早出自于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首次提出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教学法,这一理论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后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把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案例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到本世纪初案例教学在医学和法学领域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管理教学中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本文所要讨论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才刚刚起步。
案例教学法,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讨论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并讨论、表达等活动。
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来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
它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要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一、案例来源和选择
课堂教学中好的案例是网络教学成功的保证,是网络案例教学的灵魂,所以对于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握好尺度。一个成功案例的要符合很多要素,具体都有哪些呢?
第一:优秀案例需要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并且故事中的要素应能够具体描述出来,其中包括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
第二:优秀案例要内容新颖并贴近生活,最好是最近发生的事,陈旧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会感觉很陌生且不易接受,学生也很难想象那种情境,会造成教学上的困难。
第三:优秀案例不仅是=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更要对以往的评价做出讨论,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
第四:在确保案例质量的好坏之后,还要针对教学对象考虑案例的难易水平,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加以接受。
二、基于网络案例教学设计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1)要服务于网上教学。
(2)过程要简单明了,学生方便使用。
(3)画面流畅,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4)系统功能齐全。
网络案例教学平台,主要就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更好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由于本教学方法主要的学习对象就是案例,所以网络案例库的建设就很重要。
网络案例库主要是专业案例库,也可以扩展其他的资源,像素材库、论文库等。授课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向向素材库添加素材,或者向案例库中填加案例。这样一来不断的更新内容,通过素材生成新的案例,以促进案例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想,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交互学习平台,他的整体设计主要分为对案例库的设计与对师生通讯的设计。
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案例教学的一大关键。如果只有老师单独在网站上给出案例而没有学生的配合,这是教学的失败。网络案例教学特点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这一案例。
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网络教育的质量一直表示极大的关注。好的学习方法是网络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环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尝试从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与网络环境的交互相结合这两方面来研究。首先介绍了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网络案例教学的界定等基本知识。然后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特别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对网络案例教学的网络平台的构建和案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由于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案例教学平台不是很完善,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1999):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德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现在教学的伟大目标。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的改革进入新的台阶,经济全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变得滞后缓慢,目前德育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形式上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现在许多中学的德育教学,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例如某中学的德育课程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或者由美术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国内德育工作滞后,主要是现在中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大量的德育理论,尤其是、思想相关理论,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德育作业给学生做,甚至是让学生去背诵各种的的德育理论等方式。中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活与活力的群体,对于过多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中他们更希望听到相关的故事。案例教学的应用十分普及与广泛,但是现在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在中学方面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案例教学在中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课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教师在讲授团队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团队精神,尤其是女排从小组第四出线之后,面对强势的巴西、荷兰以及塞尔维亚,都没有畏惧,因为团结、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始终支撑着她们,最终她们克服一切困难,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通过女排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这种精神深深的刻在内心深处。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减轻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这些年,社会上曝光了许多中学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崩溃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压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许多中学的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巨大,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目前中学升学的压力,例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压力,而且体现在教师职称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多中学教师要评中级、高级等职称,这样的压力非常巨大,包括论文、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压力。德育工作方面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仅仅是通过日常的理论教学,教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为各种教学活动储备资料。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德育课程书面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是不明显的。而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应用
1.完善德育课程案例素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追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德育课程方面的案例素材比较简单。例如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都是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传授。在讲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运用“铁柱成针”的故事。因此,德育教师要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一方面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西方文化中进行收集,例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故事。德育教师将这些案例收集并且整理好,可以成为以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纵观目前很多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大声吵闹的行为,一些年轻教师难以掌控课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名师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堂制度的培训,让教师时刻记住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整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相似,这样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其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对收集的各种案例进行筛选和处理,尽量使用最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复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德育课程案例素材,加强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训,在案例教学法中实际操作中,应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使用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李岩 单位: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婷.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6(07).
[2]刘尚.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3).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