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公共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文化论文

第1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电化教育场地和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各种素质和致富技能,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熏陶,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梦想、懂经营、善管理、爱科技的新型农民。

2.综合文化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面临的困惑

尽管文化部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省市县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了综合文化站建设。但是,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仍然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这里边既有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也有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文化站人员不务正业、当杂差使用。文化站上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受当地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政令不畅,行政干预较多,严重影响自身职能的发挥,影响文化站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二是专职专用问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干部常年充当乡镇干部和文化员的双重角色,长期承担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很难履行文化工作职能,很少有精力去考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乡镇随意变动文化站干部的岗位,有的则长期在编不在岗,更有甚者,个别乡镇连文化站长都是身兼数职,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致使文化站干部常常不务正业。三是职能错位问题。一方面服务职能泛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就像一个小文化局,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很多需要垂直部门解决的问题,上级文化部门却要下指标、定考核。另一方面管理职能弱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责任层层下压,文化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往往只负责任,没被赋予权力。四是管理考核问题。现阶段,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的是“条块并重、双重管理”运行模式,表现在管理考核上重行政工作、轻文化活动,重阵地建设、轻文化服务,重量化指标、轻结果运用,从而导致乡镇文化站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普遍不高,热衷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强化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的几点对策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在办站理念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看门守站向开门办站转变,必须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服务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

3.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对综合文化站在人员编制、经济待遇、硬件建设、日常维护及经费保障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综合文化站的队伍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化建设职能。要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法人登记,赋予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确定一名专职的文化站站长为法人,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专职专用,分工明确,并在人员调配、计划制定、经费使用上有更多的自。进一步落实文化站法人地位,对规范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强化文化站服务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一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文化站年度考核办法,分解任务到人,量化细化职责,文化站站长要与乡镇政府和县市文广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推行项目管理。为化解文化站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服务效能,对全年工作计划推行项目化管理,把任务量化到人,落实责任,年终考评。这样,既便于跟踪工作进度,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激励机制。以文化站考评定级和创建文化强镇为载体,对星级文化站和优秀文化员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提高文化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年度考核为依据,注重实绩,奖勤罚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评比、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的主要依据;以展示展评为动力,通过文艺作品创作、表演的评奖,出戏出人出精品,以此来激励文化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改革文化站人员录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公正、健全的从业资格制度,对于新招录文化站人员,建议采用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重点录有具有艺术类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或者直接向社会上招收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文化站队伍,逐步扭转乡镇文化站人员学历偏低、特长欠缺、辅导不强的状况。同时,全面加强在职文化员队伍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文化员才艺大比武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态势。建议省文化厅出台政策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等形式,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文化站专职干部队伍。

3.4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突出综合文化站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制定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完善服务公示制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次性向农民群众告知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认真做好现场咨询、窗口接待、场所引导内容讲解等服务工作,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普遍均等”的服务原则,在服务中完善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免费开放服务中享受文化、丰富人生、得到实惠。

3.5进一步拓展管理范围

第2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文艺创作是具有严格艺术规律的精神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争取不断创新,是推动文艺创作健康发展的自身常态。应该看到,抓文艺创作最根本的立足点是规律性,这是与抓其他门类工作最显著的区别所在。抓文艺创作不仅要扑下身子抓紧抓实,还要抓巧抓准,如果不遵从艺术规律,不以专业化水平和科学规范的方法措施来抓,创作是难见成效的。抓创作应该懂创作,要遵从艺术规律,绝不能一说要抓创作就口号连天、胡干蛮干。我们知道,开展艺术创作和生产当然需要必需的成本投入,但是艺术品质并不是金钱的代名词,对作品来说并非投入的钱越多,艺术水平和质量就越高。如果不按规律行事,只是急功近利地追求高投入、大制作,用钱来开路,最终可能投入越多、浪费越大。过去我们曾经为此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俯拾即是、数不胜数。从艺术创作自身规律来看,抓创作不仅需要积极态度和强力措施,还需要有耐心和定力,抓创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长效机制的推动,大抓、善抓、巧抓,才能推进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

二、抓牢做实文艺创作要素建设

当前,文艺创作大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都还处在冰冻期。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但文艺创作整体实力和创作成就并没有与时代步伐相向而行,而且在反向衰落,这种状况是对文艺创作不重视、不关心、不作为的直接回馈。长期以来,文艺创作领域严重存在着“口头上重视,思想上短视,政策上忽视,措施上漠视”的不良倾向。创作是一个规律性极强的文艺活动,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路径。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需要踏踏实实狠抓要素建设,切实建立良性发展的生态链条,把与文艺创作相关的构成要素、关联环节抓牢织密,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抓要素建设重点需做实七个抓手。一是抓政策引领。政策导向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基础,也是文艺创作的发展坐标,更是文艺创作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元素。如果缺乏政策导向,文艺创作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应加强政策引领,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理清创作发展思路,构建有效创作机制,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夯实基础。二是抓发展规划。文艺创作人才和作品的长期匮乏,重点体现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的推进措施。社会中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思想长期侵蚀文艺创作机体,使完备的文艺创作机制化为无形,严谨的创作规律被极端虚拟,规范的创作标准被严重削弱。三是抓队伍建设。人才是文艺创作的基础,没有人才的文艺创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艺人才是文艺创作的发动机,没有驱动力,就没有成果收成。要加强人才建设,在发展布局、在机制建设、在扶持措施上做实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形成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合理、门类配置齐全的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有效促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四是抓创作成果。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没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价值和作用就无从体现。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示和形象表达。曾经在不同时代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激励着无数人们投身社会发展建设,成为文化前进道路上的精神航标。五是抓创作园地。文艺创作园地荒芜、作品发表困难也是导致文艺创作发展态势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创作者的文艺作品没有出路,产生不了应有效应,会极大地挫伤创作者的创造积极性。繁荣文艺创作,要积极创办常态化的文艺刊物,加强对文艺创作者的指导和辅导,促进对创作者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强化文艺刊物在出人才、出作品方面的初始性作用。六是抓传播推广。文艺作品只有在传播和推广中才能充分确立自身的价值,也才能最大化地展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缺乏展示平台是制约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仅以舞台艺术为例,发表难、上演难,已经成为发展死结,由于市场不兴,演出稀少,导致了导演没戏可导、演员无戏可演。作家很多文学剧本无法投排,排了也难以上演,会极大挫伤创作者的信心,导致大量创作人才流失。七是抓激励机制。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车间”,创作者自身的天赋和个人精神动力是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基础。充分重视激励机制在文艺创作中的鼓舞和驱动力作用,把文艺创作者的视野最大化地扩展,创造性全方位地激活,文艺创作才能进入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快车道。只有坚持常态性举办文艺比赛和评奖活动,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切实完善激励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机制建设,文艺创作的繁荣态势才可预期。

三、构建繁荣文艺创作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文艺是面向社会的,文艺作品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深深植根于生活,投身于大众,深入人心田,文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文艺才能营造自身的繁荣景象。要构建繁荣文艺创作的工作机制,政府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繁荣文艺创作活动中的政策推手作用,夯实文艺创作发展基础,完善运行有效的发展机制,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有效的发展路径。抓机制建设一是要具常态化,二是要看长效性。常态化就是要经常性、定期化地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活动,长效性就是要抓机制建设、抓要素建设,按照文艺创作自身规律性,统筹文艺创作要素的各个环节,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三心二意,要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需要有巨大定力作支撑。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过去在推动文艺创作方面,没有坚持常态抓,人才培养没有做到长期性,导致创作成果愈来愈少,优秀人才愈来愈匮乏的严峻态势。机制缺失是创作短板的重要推手。当下的文化体制设置和运行方式上呈现出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圈子意识比较浓厚,行业之间相互隔离阻碍了资源整合效应的巨大发挥。有的创作作品找不到生产单位,而有的生产单位虽然“等米下锅”却又苦于没有作品来源,这种资源信息不通畅,资源配置不对等的现象,由于缺乏联通机制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对接、合理利用,使创作资源无法通过有效渠道输送到具有需求的生产平台,从而导致创作资源的巨大浪费。文艺创作需要通过发挥机制的“杠杆”效应,达到文艺创作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创作效用的巨大发挥。

四、编制文艺创作人才发展规划,疏通人才成长的建设通道

第3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三级数字加油站的站点建设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各级站点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网络覆盖的质量和数字文化服务的效果。分中前期选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三个步骤进行了站点建设。前期选点:在互联网可以到达的乡镇苏木,选择当地文化站在办公楼进行一级数字加油站的站点建设,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的作用,为今后的管理服务打下基础。在行政村、嘎查和自然村、游牧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选择当地有责任心的农牧民家庭进行二级和移动数字加油站建设。基础施工:在无线WIFI设备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分中心通过设计标准规范的10米天线支架,以及天线支架底座、防雷措施的标准施工,保证设施设备和群众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的安全,使“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成为一项长久的基础性文化服务项目扎根当地。设备安装:数字加油站硬件设备主要由室外无线WIFI天线、大存储服务器、移动数字加油站一体机(由内蒙古图书馆独立研发,具有无线传输更新功能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便携式无线数字中心)、智能终端组成。在一级数字加油站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已搭建的硬件平台,通过加装存储设备和资源平台并增设大型无线WIFI设备,利用VPN设备与内蒙古分中心的中心平通,建成360°全覆盖、辐射距离三到五公里的大型数字加油站。在二级数字加油站,通过安装小型无线WIFI设备和配备大容量服务器,建成360°全覆盖、辐射距离二到三公里的小型数字加油站。在移动数字加油站,通过安装全向无线WIFI设备,与移动数字加油站一体机联通,建成辐射范围一公里的移动数字加油站。针对牧区游牧点也可在不安装小型无线WIFI设备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移动数字加油站一体机内置的无线WIFI设备实现移动加油站的功能。

二、资源平台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能否被基层农牧民认可接受,资源平台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分中心从资源管理平台、资源应用平台和资源加工平台三个方面开展了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的批量上传、订制资源打包推送、上传信息提醒、资源分类设置、服务日志统计等内容。实现分中心与各级站点之间资源和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定期推送接收和自动入库;断网和有网状态下从分中心到末端超过三个层级的分布式更新;以及基层资源需求信息和自有资源上传的功能。资源应用平台:主要是研发操作简单智能、界面美观简洁的APP客户端,经过26个版本修改研发,已做到支持不同阅读介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全面兼容所有版本安卓(Android)和苹果(ios)系统。资源加工平台:数字资源是“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的基石,分中心充分利用整合文化部发展中心下发资源,并依托自建资源及蒙古语资源建设中心的译制资源,开展资源平台的内容建设。“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资源平台具有知识信息集散中心、蒙汉双语数字资源、信息互动窗口、小型公共图书馆等特点,存储有4T的数字资源,包括10000小时的视频资源、40000册电子图书和期刊报纸、34000小时的音频资源,其中蒙语视频资源700小时、蒙文电子书2300余册。针对服务区域的群体特点,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蒙汉双语数字资源,成为基层老百姓身边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基层老百姓随时随地享受免费、便捷、新颖、有趣的数字文化服务。

三、组织培训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一项创新型的服务模式,基层农牧民对工程的认识以及软件的操作需要一个过程。分中心通过手册制作、集中培训、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扎实工作,在短时间内实现工程在当地的落地生根和投入使用。手册制作:为了达到培训效果,分中心工作人员精心制作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使用手册。并针对基层实际情况制作了蒙文汉文两个版本,在对农牧民的培训和工程的宣传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集中培训:在软硬件设施设备安装完成后,分中心工作人员及时通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组织当地的农牧民进行集中培训,让农牧民第一时间感受到数字文化服务的魅力,并在当地扩大工程的影响力。队伍建设:为了服务基层农牧民,分中心在乡镇苏木文化站配备数字文化专管员进行维护管理,在村嘎查聘请当地热心农牧民担任数字文化加油员和数字文化辅导员进行数字资源更新和开展传帮学带。数字文化专管员、加油员、辅导员队伍的建立增强了工程的生命力,使“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基层群众。

四、运行管理

基层农牧民能否真正受益于“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主要在于能否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工作和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主要从相关人员聘请、站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人员聘请:聘请的数字文化专管员、加油员、辅导员,分中心免费派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方便他们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并通过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站点规章制度:分中心根据三级数字加油站的工作内容,分别制定了一级、二级、移动数字加油站规章制度,规范各级站点的日常管理,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人员岗位职责:分中心根据数字文化专管员、加油员、辅导员不同的工作特性,制定岗位职责,规范和明确数字文化专管员、加油员、辅导员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五、服务成效

第4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团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艺术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促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实行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意识课程指导方案》等条例,加快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程,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在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却比较低,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老师,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情况。另外,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落后,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的环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上课的目的主要是凑学分或者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很难达到艺术教育原本的教学效果。

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以一个悠久的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古代中国到现在经济、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很强大的现代化的中国,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社会礼仪、节日、风俗等方面,与艺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国务院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这样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普遍热衷于追求快节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如果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无法体会到优秀非物质文化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之魂在世界上长盛不衰。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引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还能发挥艺术的熏陶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应当实现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让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艺术教育的效果。

(一)树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主要引用的是一些正统的文化和艺术,忽视了对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引用,还没有正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程体系中,因而造成公共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脱节现象。高校公共艺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逐渐养成“文化自觉”的思想,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出现代价值,不断丰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实现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

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劳动人民生活与劳动的积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提炼,挖掘其中的艺术内容和教育价值,并融入到高效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继续发扬光大。高效公共艺术教育要实现与民间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等的融合,不断拓展其题材和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的眼球。

(三)建设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队伍

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他们大都毕业于正规的艺术院校,正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较少,很难实现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融合。针对这样一种情况,高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鼓励他们深入研究与文化遗产有关的课题,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和能力,为艺术教育效果的提高打下基础。

(四)实现课堂教学与参观实践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其艺术载体展现出来,如果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或者是欣赏图片、观看影响的形式,则不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走出课堂的限制,让学生近距离与文化艺术进行交流,在辅助以必要的讲解,把遗产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艺术思想传达给学生,教会学生一些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新颖的看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于公共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融合的实际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经验。

1.将公共艺术教育当作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平台,并将其纳入专业课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个教学平台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知道,知识应该更新换代,并不等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遭到抛弃,与之相反,对其传承与发扬理念应当贯穿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始终。

2.在教学中抓住校内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作为教学的基础元素,积极践行设计实践、采风实践以及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并且带率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这样可以将民间工艺美术在校内外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

3.使用多媒体以及校内刊物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教学的平台,配合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窗口和栏目,征集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价值的观点和论文,以便辅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设计的教学效果,达到设计的教学目的。

4.老师可以利用假期或周末,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拜访一些民间艺人,让学生记下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发掘更多的本地文化遗产。

四、结语

第5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紧紧围绕自身职责,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渠道,以分馆为平台建设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分馆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方式,对图书分类、编目、整理、上架、借阅及共享工程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疑点、难点问题。经过大家的齐心合作,分馆的图书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运行也趋于规范有序。基层群众高兴地说“真的是把图书馆给搬到家门口了”。

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各总分馆资源动起来

自汽车图书馆启动,其作为纽带将总分馆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定时、定点、定路线的服务形式,让文献信息资源从书架上流动,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在汽车图书馆内,读者只需提供身份证便可当场办卡、书刊借还、预约,同时能为读者当场查询、下载资料等服务。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优秀的数字资源,在服务点借还书时,播放科技、影视等讲座,使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长才干。2013年各旗区汽车图书馆主要结合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安全生产宣传、禁毒宣传等进社区、广场及农村牧区,全年活动160多次,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共享工程进基层———文化惠民、育民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进基层,依托自身资源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到基层服务点,进行业务指导,现场了解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及时将群众的反馈上报,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的困难。同时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进基层”资源展播活动,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科技资源,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设施、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服务,如网上“对春联”“猜灯谜”“有奖竞答”“影视资源展播”等服务,同时在春运期间为民工免费网上订票,为留守儿童与身在外地的父母提供视频聊天等服务。二是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流动服务机制,走进基层,如工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送讲座、展览、图书等文化服务活动,使偏远地区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向基层服务点下发涵盖学习文件、政策法规、种养殖科技光盘、养生保健光盘、技能培训等内容的视频资源,使在基层的群众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动向,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四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读者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延伸服务范围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自搬到新馆以来,利用5年时间,不断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完善,如购买多种数据库、电子读报机、建立短信、智能语音服务平台、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读报器、网站、馆内自助借还系统等数字资源。现如今鄂尔多斯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各级根类图书馆(室)为主干,以分馆为补充的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像一本电子百科全书,存有大量文献信息、图书书目信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讲座、众多动漫和连环画等资源。实现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远程选择阅读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任何文献。只要输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进行搜索,无需缴费就能获得数字文献资源的查询、浏览、下载、原文传递和知识导航等服务。充分满足了广大读者多种层次的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色品牌系列活动———拓展服务内容

作为公共图书馆另一服务主体的读者活动,已被认为是与文献借阅活动同等重要的业务内容。如今,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正在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项目。通过举办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2009年迁入新馆后,每年春节前,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都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了以“进社区写春联、送文化下基层”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增添了浓浓的年味,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迎元宵、猜灯谜、读好书、共享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当地的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推广阅读活动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常态化的服务品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会根据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不同阅读宣传推广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少儿书画展、公益书画培训、经典诵读会、招募义务小馆员、小记者走进图书馆、有奖征文、幼儿故事会、庆“六一”亲自阅读、捐书助读、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将图书馆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达到知识上量的积累最终实现人生质的改变。

科技信息小报———群众贴心服务

第6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系统性、专业性得到突显[4]。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随之不断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在不断扩展,呈现出时代的特点。据调查,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技术服务、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六项功能。而这几项功能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比较重要的几项。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其功能需分为多个层次。高校图书馆是提供文献获取、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居于主题地位,发挥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献获取服务是在读者能够说出具体的文献时,为他们提供所需要文献的服务。可分为图书外借、到馆阅览、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可分为口头咨询、网上咨询、代查待检、书目服务、定题服务、课题查询和专人服务。这些专业的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雄厚的基础。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起,以不同的方式及内容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和文化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

二、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依从SMART指标,自觉地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提高公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彰显自己的全部价值。

(一)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其他各图书馆及文化服务机构为辅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既是自身重要的功能,又是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功能中居于中心地位。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

(二)重要功能

重要功能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服务机构无主次差别,共同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与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对应的功能相辅相成,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发货着互补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共同为社会公众服务,从宏观上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三)潜在功能

潜在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自身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产生直接的社会作用,而是借助其他媒介(如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等)才能产生的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是间接实现的社会功能。例如,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整合,共同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次,高校图书馆也可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服务,与社区、地方农村、科研、生产单位、信息机构建立数据库等服务,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还可与企业合作,高校是国家人才的集中地之一,科研成果庞大。每年高校大批科技成果问世后,却因缺乏转换机制,缺乏信息的沟通,找不到应用的技术投资转让,只能陈列在实验室、展览馆,成为摆设品,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而一些社会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改革,增强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却找不到一些合适的科技成果。高校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充分利用信息组织检索能力的优势,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做桥梁,通过网上科技信息,推销高校的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提供即时信息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与各类型文化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张社会文化的服务大网,共同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不仅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辐射范围,而且也提高了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社会作用。这一功能或者是以前具有,但是功能发挥并不明显,或者是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新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主动承担社会性课题。高校图书馆还可提供信息技能培训,帮助公众获得或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网络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评价及利用等技能,如数据库使用技巧等。

三、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坐落于河北唐山市,在医学、工学、理学方面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本市最大的图书馆。作为一家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和需求,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基于既有重要功能方面的服务,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功能定位,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核心功能为中心,积极开展潜在功能服务。唐山市是中国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建有国家级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当地发展需求,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核心功能实现方面,联大图书馆围绕唐山地区医学学科发展需要,主要提供学科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在学科信息服务方面,图书馆信息检索教研室建立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出版医学学科信息简报和医学信息简报网络版,为当地的医院、医疗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本项服务得到了联大附院、口腔医院、唐山康得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唐山先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用户的高度认可。与燕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科技查新平台,为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高校,在科学研究的立项阶段提供提供文献检索和课题查新服务,在研究过程中提供文献跟踪服务,在研究成果发表后进行引用分析和影响力评估。在技术服务方面,目前图书馆向社会人员开放图书资料,向读者发放证件,向社会开放电子阅览室并提供文献复制服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制作服务等。在重要功能实现方面,联大图书馆与唐山市图书馆、唐山市儿童图书馆等当地主要图书馆一起,通过馆际互借为当地用户提供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和信息素质教育等服务。联大图书馆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提供24小时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中文文献全文传递服务和外文全文免费传递服务;建立了阅读咨询服务平台,提供网络咨询服务;面向社会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一小时”培训服务平台,每周三下午16:30校区图书馆(东校区)三层南侧电子阅览室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在潜在功能实现方面,联大图书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构建社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联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研究了云计算、云服务等相关技术,建立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口腔医学知识共享平台,在口腔系进行了试运行;建立了基于云服务的社区图书馆,尽管没有推广,但是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服务于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实地调查研究了唐山周边地区尤其是借鉴北京市朝阳区的建设经验,利用所掌握的资料,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职能,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城乡结合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模式,包括人才队伍建设,产品的生产、提供与运营,文化服务的统计与评估体系建设等内容。总之,在潜在功能方面,联大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发展功能方面,近年来联大图书馆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性课题,如基于语义Web服务的高校门户网站研究、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学科化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和实践等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为当地图书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数据和思路。同时,联大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服务,帮助当地中小学教师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获得或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网络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评价及利用等技能等。

四、结语

第7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对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宾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断形势下构建会共文化服务体系,息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拙工程。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李工程在基层的建设实践,提出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部分解决思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基础工程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在基层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那么,其服务功能到底如何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如下探讨:

1共享工程建设在甚层的实践

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建成县级支中心的县市之一,图书馆作为工程实施单位,深感责任之重大。2008年10月,在陕西省确定了澄城县为第一批6个县级支中心之一的建设县后,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澄城县图书馆克难攻关,创造条件,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一是抓好基础实施建设。面对千疮百孔、年久失修的图书馆大楼,多方筹资12万元,对整个大楼实施维修改造工程,更换安装铝合金门窗269平方米,防盗网160平方米,处理危漏屋面240平方米,内外粉刷2300平方米。二是根据共享工程支中心对电力线路的负荷要求,投资6000元,对原有10千瓦负荷的线路进行了更新,使电力线路负荷能力达到了6o千瓦,确保了动力先行。三是投资4000元,配备了防火、防盗等安防设施。四是投资8000元采购8套办公桌椅,2套公文柜,一套数码打印及扫描设备,使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达到实施共享工程的基本要求。

2008年11月上旬工程设备到位后,在陕西省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通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安装、调试,一座投资70余方元,拥有37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系统、书目检索系统、全省联机编目系统、影视播放系统正式为读者提供现代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并于12月28日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

2共享工程的服务在基层的探索

面对现代化的设备,崭新的机房,全体职工的兴奋溢于言表,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之巨大。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一支与现代化服务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队伍,一个相对薄弱的经费保障环境,如何使共享工程在地域经济建设、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体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真实意义和内在价值。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把拓展共享工程服务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工作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2.1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关健在宣传

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拓展工程的服务领域,2009年3月,澄城县图书馆结合“全县科技之春宣传服务月活动卜,使文化共享工程走出“闺房”走上街头,深人乡村,先后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8条,喷绘宣传板面6块。并与澄城县政府网站、澄城县电视台通力合作,推出消息和介绍共享工程的文章6篇,并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力,把宣传工作的纵深推向农村。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5月份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期间,澄城县图书馆把共享工程的宣传再次推向。6月份,澄城县政府督办室在主管县长的带领下,就2008年为民所办十件大事之一的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和检查,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县支中心视察;7月份,澄城县人大常委会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作为专题进行调研,组织部分常委、教科文卫委员,先后来到县支中心和雷家洼柏门村、里庄村等工程覆盖的乡村,就工程建设的进展、设备运行、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在肯定了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环节,并就县级支中心日常运转经费的落实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建议。

作为一项创新工程,通过宣传,共享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观注,无疑对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共享工程生命力的关健在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老百姓,这是澄城县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一条主线。群众普遍欢迎,老百姓感到满意,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境界。县支中心建成投运半年来,我们在专业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结合澄城县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产业发展大局开展服务。

一是将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及苹果产业发展两大目标作为服务的切人点,在基层服务网络、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根据两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资源,把省中心下传的《猪病的防治技术》、《怎样办好一个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耳病的防治》、《高产母猪与仔猪的饲养技术》、《奶牛饲养技术》等下载到移动储存设备,再配送到全县10个文化示范村,其他村以光盘刻录形式配送,配以投影巡回播放等方式进行技术支援,并从中、省中心下载了苹果栽培、大棚疏菜等科教片配送到产业发展的重点村组,为提高这些文化信息在全县的覆盖面,为两大产业发展作好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两大产业的发展。截止6月底,以移动储存、光盘等形式为基层配送科教片讲座16部(集),电影38部,电视剧4部,戏曲6部,资源总量达到276GB。

二是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文化服务。图书馆电子阅鉴室作为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以其免费开放、公益服务的开放制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自开放以来,几乎天天人员爆满,到了周末经常出现排队现象。因为是免费开放,就连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打工族、农民阶层也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这些人群因为初次使用现代信息设备,往往打不开机子,找不到自己想浏览的界面,工作人员就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系列网站,如何查看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设备欣赏影视戏曲,如何利用共享工程的文化资源学习更多的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设备。6月份高、中考来临,我们又开辟服务专区,腾出8台计算机为萃萃学子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等服务。一些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往年查成绩,拿钱在街上排队,往往需要半天,现在共享工程不但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而且免费,政府真的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截目六月底,电子阅览室共免费接纳读者共计7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满足各阶层的文化需求。过去城市流动人口、打工族的文化生活往往是被人们遗忘的,他们不是没有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现今共享工程开展的广场文化服务,不但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而且为盛夏中的城里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半年来,澄城县图书馆利用移动储存设备和投影设备先后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活动32场次,播放电影、电视剧60多部(集),受益的人口超过6000人次。

2.3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关健在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建立一支与共享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文化共享工程成败的关键。一个支中心、一个基层服务点的设备使用率如何,资源建设如何,服务功能如何,都要靠人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展活动之前,常常有较好的想法和策划,但有时却因对设备性能不了解,不掌握操作方法,缺少技术而半途而废。这一问题在基层服务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方,一些工程设备仅仅成为村部的摆设,发挥不了原有的效率,归根结底,这是人才的问题。县支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参加了几次省上的技术培训和远程培训,又对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人员做了好几次培训,但也只是缓解了一些矛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各级服务点的服务能力。

2.4共享工程的魅力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文化共享工程虽然讲的是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但各地的文化传统有所不同,欣赏的角度和需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体现工程的价值。所谓喜闻乐见,也就是你的服务的的确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们才会欢迎。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提供相适应的资源服务。特别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上,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种植、养殖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和配送信息资源,使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目地在于服务于基层,因此,在资源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把着力点、着眼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要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急需什么。在这一点上,县(市)中心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最接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中心,要在科学的、客观的调查基础上,为国家中心和省中心起好参谋作用。目前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因为它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东西的,帮助他们生产生活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资源。要根据全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支持各地的支柱产业。要增强大众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文化共享工程切实体现出民心工程的内涵。

3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展。特别是试点县、乡、村的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从西部地区看,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进展不同,效果各异,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着不少困难。

3.1一些地方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未将工程建设列人重要议事日程,有效机制尚未形式。由于受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对工程建设缺乏必要的信心。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点建设中提出的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有线或数字电视普及工作,与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与农村信息等方面的结合尚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基层中心处于有所为而不能为的尴尬境地。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支中心、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可作的事很多,但都因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得不到正常的经费保障而搁置。就县级支中心的运行经费,省上曾经在工程实施时与有关县市签订了责任书,但至今不少县市的运行经费还是没有着落,致使支中心的运行到了面临停机关门的境地。

3.3人员编制与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堪忧

共享工程支中心一般依托县市公共图书馆而建,而各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应似的,那就是大家过去常讲的“图书馆是姨老姨少的避风港,轻松领取工资的后花园”。社会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书还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此,达官贵人们就想方设法把子女硬是塞了进去。以澄城图书馆为例,1987年建馆时,下达事业编制4人,现在实有人员13人,而其中仅有本科学历的1人,大专学历(后取)2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其余全为初中学历。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尚能凑合,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服务工作,无疑远远不够。在现有人员中,学过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为0,虽然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不少,但基本都是“二把刀”,通过培训,基本能适应支中心开机、关机、资源下载、配送等工作,但网络维护、资源建设与开发的人才就无从谈起了。县支中心担负着基层服务网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自身都是“半桶水”,如何培养基层人员呢?所以,县级支中心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败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此,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制使用制度。

第8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论文2300字(一):基于从公共管理角度探讨数字化城镇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城镇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内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促使城镇管理方法和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发展。但在目前我国数字化城镇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加强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促使数字化城镇管理向前发展,为城镇化进程加速前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管理;数字化;城镇管理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不断尽快,城镇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保障城镇化政策结果的实效性以及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城镇管理方式,发展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数字化城镇管理的意义,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公共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城镇问题进行处理,变革城镇管理水平和体制,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因此数字化城镇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整合城镇资源,建设特色城镇。另外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实行数字化城镇管理则有利于解决传统的城镇管理问题,同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管理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巡查及处置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城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和实践期,并且在公共管理中对城镇管理的职能和观念有待转变和提升,所以在数字化城镇管理进程中,出现了以下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出现重叠,管理效率较低。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是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存在不明确、公共管理机构改革不彻底以及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的。

(2)城镇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存在资金、人才短缺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城镇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实际上来看,基层城镇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而且由于管理专项资金以及公共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基层管理机构与上级机构信息化发展存在差距,导致数字化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3)数字资源缺乏整合、统一规划。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与多个管理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实际管理中,城镇公共管理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实行统一规划,就导致了数字信息相对独立,影响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

三、基于公共管理角度提高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机构职能

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实现数字化城镇管理即是要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機构的职能,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冗杂以及机构繁多等现状,要进行职能整合和重新划归,同时要在数字化城镇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各个职能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城镇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人员,保障管理机构层次扁平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比如针对城镇民众普遍关心的交通、商业发展以及农业用地规划等,进行信息公示,接收民众意见反馈,通过信息技术合理布设城镇格局等,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二)加强城镇公共管理队伍建设,培养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集合了技术、管理、人文以及经济的系统性工程,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其运行方式、行政流程等有效重组和再造。这一过程则需要管理队伍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管理能力。因此政府要精简公共管理机构,节省资金,大力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培训、教育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质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协调业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公共管理机构要加强人才招聘和培养,从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两方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数字化城镇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建立科学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镇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广,比如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政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能整合等。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可靠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完备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任务,还要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服务优化,如开展远程办公,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根据城镇建设特点科学划分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的城镇公共管理,及时处理城镇管理问题和缺陷,管理人员要基于数字化信息的反馈功能,深入基层协调公共管理矛盾,强化管理职能。另外可以通过研发建立城镇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快速收集、信息共享等,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城镇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镇管理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政府机构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公共管理机构在公共部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职能转变、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构建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得到了发展,我国有关部门越发重视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能够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得到了保障。而在对于新农村进行经济建设时,公共事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本篇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进行解决,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水平,构建美好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使农村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经济水平、文化思想等,使农村焕发新面貌。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顺利实现,为此必须要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一、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关注。为此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科学合理的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导致于基层政府无法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农村基层政府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公共事业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居民贫穷的现状,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变得赋予,带有一定的扶贫属性。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来进行分析,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城市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此我国农村的公共管理依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只达到了不用为生存犯愁的水平。而我国却已经降低了在农业发展中投入的资金,这导致农村的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降低,仅仅只能满足农村公共管理开展的需要,比如说铺设电网、修路等,只能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为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能够有所提升,我国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障公共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有关的政策包含的内容也并不全面,这并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第二,农村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依靠法律来进行解决,并且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较低,对于法律的了解比较少,遇见事情不善于借助法律。第三,农村的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就爱你督管理,大部分企业并不认为在农村内投入资金可以获得收入,再加上在农村投资相关的法律比较少,农村能够获得企业投资的概率比较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较慢。

(四)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由于农村的环境、薪资待遇等和城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人才在进行就业时会选择城市而非农村,农村中的人才数量比较少,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时没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于基层政府进行了扶持,但是这也仅仅只是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二、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政府要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为此,基层政府必须要对公共事业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全面系统的了解开展公共管理需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应该采取的工作方法。如果政府没有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随意的规划建设新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为此基础干部必须要真真正正的了解农村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由人民进行监督,确保基础政府能够为人们提供公共质量的服务,使农村得到发展。

(二)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不多,农村的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进行公共事业发展时流于形式。为了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这需要我国政府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有足够的资金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公共基础设施能够真正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农村教育、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使农村更加全面的发展;国家要对于基层政府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基层设施不足,为此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难点,只有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才能够使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改善每一个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为了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就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设,使农村的公共物品水平得到提升。这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转移支付制度作出一定的整合。并增加对于农业发展的投入,使我国农村事业发展有种子的资金作为支持,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

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得到落实,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完善的制度和颁布的法律法规能够为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引入更多的资金,从源头上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五)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得不到提升。我国部分基层领导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再加上农村领导层的年龄较大,并没有新的年轻人加入到农村基层政府之中,导致新农村的发展缺乏人才作为支持,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对于人才进行培养,提升农村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颁布政策鼓励我国高校毕业生参加到基层工作之中,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第9篇:公共文化论文范文

1.1质量管理延续传统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有些化工工程在原料加工、资源提炼等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工程质量要求,管理理念依旧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使原料的质量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进而导致整个化工工程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这就是我国的化工工程在世界上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的原因。

1.2部分管理层人员缺乏质量管理相关法律常识多数化工工程的管理人员只注重市场和项目的开发,而忽略了材料加工的质量管理;少数化工工程的领导阶级缺乏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常识,从而在工作时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方针的拟定,质量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使得化工工程常常出现基础部门管理问题,从而造成企业效益的下滑,进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产品质量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此恶性循环。

1.3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及时更新由于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介入较少,市场的新需求新动向也不怎么了解,无法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变化,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加强和创新,从而造成工程脱离市场,脱离现实,不仅失去了发展机遇,还错过了及时改正的机会。

1.4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够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化工工程中工作人员在被动的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不够,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积极努力想提高工作质量的人员较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员工积极性差强人意,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缺乏积极主动的强力人力资源和员工基础,对进一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形成阻碍。

1.5认证机构工作不到位多数负责认证的机构房款其认证工作的需求已达到获得更多企业客户及利益的目的,这种现象会导致某些化工企业虽然得到了经营许可证,但其经营、技术、安全等方面不合格的情况出现,直接导致化工企业趋向杂乱化。而那些以取证为目标的化工企业,只是追求企业的表面合法,忽略了一个企业应有的严密有效的运营模式,这些企业在质量管理结构上不会有较大的成绩,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阻碍。

1.6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合作问题多数化工企业无法与供应商和顾客形成有效合作关系,导致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两者均在市场分析与调查、产品开发、市场监控以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环节有所削弱,由于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缺乏这些细节上的相协作与支持,从而大大削减了企业的效益利润。

1.7化工工程质量工程管理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的责任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质量管理工作分配出现问题,各项质量职能无法切实分配至各个相关部门及岗位,从而造成部分管理环节的缺失,此外,由于责任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从而造成化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没有落到实处。

1.8化工工程质量文化落后部分化工企业对市场变化没有引起重视,化工工程建设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展,从而造成化工工程质量文化建设较为落后,进而造成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照抄、照搬、模式硬化等问题,质量建设缺乏更新。除此之外,质量文化落后对工作人员产生较大影响,导致企业的运作停止于一个点上原地踏步,进而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进形成阻碍。1.9化工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目前,我国部分化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化工企业缺乏科学性,在技术性上较许多发达国家落后,进而造成我国化工企业无法与社会市场同步运行。

2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完成化工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之前,应先建立规章政策,并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有效运用,进而提高和完善化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管理部门的工作时,应该对管理部门的人员组及其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结合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总结进行相关的技术补充。对化工工程质量管理进行完善,需要对化工工程中的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做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科学化。

2.2合理更新工程质量管理理念一项化工工程项目所制造的产品能否获得使用者的认同,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而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则取决于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是否受到重视,因此,可以说是顾客满意度与产品体现的价值形成一条质量价值链,整个价值链的决定因素在于质量管理。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以顾客的满意标准作为参考,只有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制度,企业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全面优化成本与效率,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2.3加大目标管理和质量监控力度化工工程的项目不仅需要得到客户合同签单,还要在项目质量上得到肯定,这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监控措施。可以根据分层管理里方法展开监控管理工作,把质量管理和企业目标分解成几小部分,然对每一部分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和监控,结合每一部分所需的施工技术要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等情况,总结制定出科学、有力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制度。

2.4重视质量考核在化工工程施工运作的过程中,将工程项目的每个结构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和融合,然后通过企业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将其实施和落实,逐渐形成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付期各方面的最佳效果。对化工工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重点考核,不仅能够使顾客的利益、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且是企业的获取利益及实现收支增长的保障。

2.5全过程贯彻质量管理质量保护体系是实现工程质量保护、完善全过程质量的有效保护系统,质量保护的实现的手段主要包含了以下三种,一是组织结构的管理,二是程序结构的管理,三是工程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企业应该注重对工程施工各个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工作,使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要经常通过监督和管理部门评估和审核化工工程的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形成初期到中期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质量管理进行改进,使监质量督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