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护理本科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本科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本科毕业总结

第1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第2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实习工作中,也许有失败的辛酸,但同时一定有成功的喜悦,需要的是一个认真和坚持。在实习结束时,每一个实习生如何写实习自我鉴定呢?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本科毕业实习自我鉴定,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本科毕业实习自我鉴定】一在实习生活以来我一直以严谨的态度,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有失败的辛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性,实习当中不能说我有怎样的成绩,但我觉得收获不少,我想这些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我体会深刻的一点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其实很多东西在学校的时候我都学习过,但知道的都是理论,知道操作步骤,却没有多少实践,甚至都没有考虑到按照这些步骤去做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以及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全面的思考,不让自己的思想有局限性。

我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员工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实习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开阔视野,实习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更新,也需要我们的坚持。

【本科毕业实习自我鉴定】二今年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毕业后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择业的问题,我们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毕业后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到学校从事教师工作,所以这学期我们都各自到初高中进行实习,为的就是毕业后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胜任教师的工作,能够很好的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而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我的实习地点选在了一所中学,这也是我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虽说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都已经不在这里了,但是这里的老师们还是给了我力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奇怪,虽说这里有很大的变化,房间变亮了,设备齐全了,注意板凳不那么糟糕了,而且还新增了很多像工具箱之类的人性化极强的东西,但毕竟我曾经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三年的时间,那时的我是学生,而现在的我却以教师的身份来到这里,真的觉得有种怪怪的感觉,身份的转换还真是让我有点一下直接受不了呢。不过,很快我就被安排了指导老师,并很快投入了工作,心里这小小的波澜也就很快消失了!呵呵,很不一样的感觉!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一、课堂教学工作方面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1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在正式上讲台前我还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上课内容相联系,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课任老师的要求与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有出入,所以对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的进行试讲。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话都写一遍,作足充分的准备。

经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班主任见习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是很有意思的,刚开始的时候,用我的指导老师也就是我所带班的班主任的说法,我就好像着这个班的大班长一样,根本看不但班主任的影子。我想这应该是受到了上学时当班长的影响吧,我把那是当班长的经验统统拿出来用了,呵呵,不过效果真的很不好,因为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的孩子可太不一样了,那时的孩子是怕老师的,现在的孩子对老师没有怕,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所以在指导老师和我及时的沟通之后我改变了战略,和同学们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做朋友,这样我的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而且还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在这次实习班主任过程中收获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很好的进入角色,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是今后学习工作中要克服的。通过实习班主任工作,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要付出极大的难以想象的心血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班。

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他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本科毕业实习自我鉴定】三我是xx,在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急诊、等五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3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一、病房护理管理来到普外科工作一年,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克服业务上的不足。在抢救和病房工作人员紧张(如节假日)时,能身先士卒,直接参与病人护理。按照护理质量的标准,建立各种工作常规。监控并记录各种质量指标,发现不足及时改进。运用pdca的质量改进方法进行楼层cqi项目实施,在实施中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改进深静脉管理,促进病人评估的规范进行,改进病人的健康教育,改进交接班制度的规范执行。历的规范记录,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护士,帮助护士改进规范进行event事件的处理和上报、讨论。

二、人员管理

在20xx年,本楼层接受新调入同志xxxx,新参加工作同志xxxx,均能安排规范的科室岗前培训,进行认真的带教和指导,所有的新进护士均能尽快的适应工作。

20xx年按照护理教育部要求,在收集了科室护士的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共安排护理查房1xxxx,安排业务学习1xxxx.

在员工激励方面,通过不断的护士及时评估反馈与季度评估相结合,帮助护士不断改进工作,并及时表扬好的行为来弘扬优良的工作风气。

通过授权的方式,鼓励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几乎每个护士都直接负责一项的科室管理内容,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支持和鼓励护士的继续学习。有1xxxx进行学历的继续教育,作为护士长,在工作安排上尽量给予方便。同时鼓励护士进行英语的学习,科室组织外科齐教授进行授课,帮助护士提高英语水平。

带教暂缺缺的情况下,能发挥科室护士的积极性,共同来承担学生的带教工作,各种小讲课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教学能力。

安排xxxx护士外出参加学习班。

三、工作管理

按照医院要求,进行楼层的成本核算管理。固定了每周供应室领物数量。按照医院要求,进行收费的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科室财务和物品,定期检查。

进行楼层的物品放置调整,使楼层环境更整洁。

重申科室的排班及换班制度,促进护士按规范换班。根据病人情况,提供合适的护理人力,保证护理效果和人力的合理安排。

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召开的会议,每月一次召开护士会议,将医院及护理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给临床护士。根据医院宗旨和目标,引导护士遵循。

积极促进护理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帮助普外科主任承担一些管理工作,促进医护的协作。

作为交流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该委员会的活动,促进该委员会的发展。

四、自身职业发展

在有效完成病房护理管理任务的情况下,努力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4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

一、“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概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1]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上承认的大众化阶段。[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毕业生市场供给量迅速攀升。以安徽某医科大学(以下统称该校)近十年统招本科毕业生为例,2004年扩招后到2010年的7年间,[3]年平均本科毕业生1549人,比2001-2003年的743人平均增长了14.98%,毕业生人数最多(1805人)的2008年与(1098人)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67.6%(见表1)。大规模毕业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丰富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就业促进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难题。特别是2003年后在全国面临“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心城市地区就业岗位趋于饱和、沿海省份大城市就业壁垒尚未破解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期望难以实现。2004年,扩招后第一届医学本科生进入市场,去往市及市级以上单位就业的学生由2003年的54.8%下降为2010年的36.1%,去往县级单位就业的学生由2002年的5.29%上升到2010年的10.02%。

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央和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就业(促进)政策,积极发挥政策的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引导大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以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为例,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项目、预征入伍、选调生等,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医疗人才建设”政策,对基层医疗建设提出一系列促进措施,也为鼓励医学毕业生回到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构建了政策支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家还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统称《就业促进法》),在认真总结我国促进就业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促进就业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法的基本思路,诸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关于就业促进的方针政策,并将其制度化,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注重解决就业促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就业促进工作中存在的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秩序不规范、职业教育培训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就业促进法》为消除就业歧视,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4]

本文研究对象和统计样本采自该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1-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派遣数据库有效数据(以下简称派遣数据),时间结点为每年8月31日,毕业生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等17个医药类本科专业。本文操作性定义包括:(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遵循政府统一统计标准,统计对象不仅包括已经签约并核发派遣证的毕业生,也包括研究生录取率;[5](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为本省和其它各省(市);(3)毕业生就业层次分为省(市)、地级市、县级、县以下四类。(四)毕业生就业行业,按照派遣数据库分类,分为医疗卫生单位,国有、外资、其他企业、部队,城镇社区、国家项目,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其他事业、科研设计单位五类。

二、2001-2010年医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实证分析

(一)初次就业率:维持平稳运行

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提出的工作分层理论认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后,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高校毕业生将主要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愿到次劳动力市场就业。因此,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将导致毕业生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相对机会减少。[6]

2004年以来,该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1.30%(见表1),而该校扩招前三年(2001-2003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0%,待就业率为14.0%。说明扩招后初次就业率不仅保持稳定而且略有上升。而且,这一数字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虽然该校平均待就业率为9.70%,但是根据毕业生离校前“一对一”谈话,待就业毕业生中有5%主动选择不就业,准备参加下一年度研究生考试,其他约5%学生基本属于选择性待失业。[8]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时间截至为每年8月31日,在9至12月待就业的毕业生仍会继续积极参加各类考试、招聘活动。截止每年年底,从年终就业率统计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

(二)职业和升学倾向:签约率略有下降,考研率有所上升

由于初次就业率包括签约派遣率和考研率,从进入劳动力市场看签约率更能代表毕业生职业获得情况。扩招前该校平均签约率为75.3%,扩招后为70.55%,下降4.75%。工作分层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也反映出毕业生已经逐渐认识到就业形势严峻,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主动考虑职业理想与实际市场需求的差异,并积极向市场需求看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该校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节节攀升(见图1)。这是因为地市级以上医疗及科研机构对学历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市场需求促成报考研究生比例的居高不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考取研究生意味着提升工作找寻的竞争力,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图1: 2001-2010年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统计图

(三)就业流动:市场机制和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成效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户籍、地区、行业等体制性分割,不同地区,意味着在劳动保障、发展机会、工资水平、教育、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现实差异,因此,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及市级单位成为毕业生理想就业区域。调查表明,扩招前的2001-2003年毕业生在省外就业平均率占签约人数的28.29%,扩招后7年的平均水平上升到40.11%(见表2),外省签约率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图2)。其中东南部及沿海地区旺盛的人才市场吸引近30%的毕业生,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见图3)。

总之,该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总体上呈现如下特点:一方面,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显现,省外尤其是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比例上升;另一方面,虽然在省市一级单位就业人数减少,在基层就业政策的干预下,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就业的平稳上升,去县城、西部地区的均有小幅度的上涨,表明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期望值,就业重心正在逐步下移(图4)。

(四)职业定位:行业依赖与多元化就业结构并存

2010年该校毕业生由2001年的4个专业发展到17个专业,专业方向由医学单科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发展到医学相关专业的多学科复合型培养模式,新增法学(医事法方向)、药品营销、医药信息与计算机应用、医疗保险等复合型专业。2001-2003年,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一直维持在50%以上,表明作为医学院校这种单科型高校对行业有很强的依赖性。2010年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降至41.75%,排除政府促进就业项目和研究生录取率提高因素,因为学校专业设置向多学科方向发展,在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比例在下降,三资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小幅提升。(见表3)

转贴于

三、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绩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绩效

根据上述2001-2010年以该校为代表的医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分析,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能够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就业去向趋于理性。显然,这一变化趋势背后是政府就业促进政策“推手”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不断激活人力资源市场,市场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信息更加公开,操作更加规范,学生更容易掌握市场信号,并做出积极回应。该校毕业生省外就业人数的增加即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后,安徽省教育厅取消对医学类专业出省就业限制,作为省属重点大学,主要面向省内培养服务本省、服务基层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而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灵活的录用制度,较高的薪酬标准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省内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

其次,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面向基层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大大缓解了扩招以后带来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扩招后大学生去往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逐步减少,去往县级单位就业的小幅上扬,参加政府促进就业项目,前往西部、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抬升,反映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中心在下降,他们的期望值在逐步降低、对市场需求信号给予理性的回应。

再次,报考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说明研究生扩招政策也为本科毕业生升学带来机遇。根据该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调查:2004年34.5%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报考研究生,2005和2006年报考比例达到48.1%和44.5%;而不报考的比例则从2004年的19.2%下降到2006年的13.8%,[9]可以预测在今后几年中报考研究生仍然会保持较高比例。继续攻读硕士考研究生作为延缓就业、增加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会提高职业找寻的预期。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初步呈现积极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说明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预期成效显著。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全国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利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就业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为:

其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动机上成就欲望和发展动机需要占主导。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需要动机理论[10],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维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福利和职业安全等;另一类为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发展等因素。从就业层次和区域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中首要需求已经不是经济收入等维持因素,工作岗位的发展空间、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成就性激励因素成为主导需要,反映出大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较高的成就欲望。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笔很高的投资,对高投入高回报的期望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需要学校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力开拓就业基地,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重视大学生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充分考虑毕业生需要动机的激励因素。

其二,预计就业期望值较高态势仍将维持。统计数据显示,去往县、县以下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涨幅较小,无论是在就业地域、就业单位的层次上,大学生都表现出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强烈偏好,而中心城市对本科生的需求趋于饱和,市级以上单位对本科生的需求在逐步减少。巨大反差说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需要调整。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层和西部地区自身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待遇与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可以预见,较高就业期望值短时间不易改变。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多项公共就业服务,创造城乡公平就业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

其三,寻求高质量就业,升学不是唯一出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加大,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人数持续增多,许多大学生将解决就业的途径落在继续攻读研究生上。但是,攻读研究生不是高质量就业的唯一途径,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另外,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对本科生就业的“挤占效应”将会逐渐显现,本科生竞争优势岗位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如何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把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结合起来是我们教育者的新课题。

其四,就业促进政策的负效应逐步凸显。从博弈论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个由政策部门与利益相关的当事人进行的重复博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外部效应,使某些并不享受该项公共政策权益的社会成员也可能利用公共政策最优化其自身的利益,因之,某些社会成员会因为公共政策的外部效应而受到损失。[11]如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有关部门承诺在考研、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但国家尚未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学者担忧,倘若志愿者服务期满时,该方案仍未确定,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志愿者将承担因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12]

总之,政府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度供给,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合理流动。流动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劳动力就业的特点趋势和内在要求。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流动,特别是自觉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的流动,政府仍需要未雨绸缪,认真调查研究,积极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从宏观政策上促进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同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资助和补偿政策,提高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说明[M].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4.

[2]顾明远.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1): 18-19.

[3]我国高校扩招从1999年开始,医学本科的学制为5年,2004年为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因此,文章将2004年以后作为扩招后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与2001-2003年情况进行比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说明[M].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北京市: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5.

[5]有学者提出不同统计口径,参见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25-30.

[6] Cain,G.The challenge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 to Orthodax Theory :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76, No3.

[7]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近几年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0-88%,近年来全国初次就业率水平80%。引自:2005--2008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鉴[A].安徽省教育厅,2009.

[8]选择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择业过程中因主动放弃某一或某些就业机会,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的状况。参见:郭飞.大学生就业难与选择性失业[N].人民日报.2004年10月21日,第九版.

[9]潘莉莉.医科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变化趋势分析 [J].中国大学生就业(社会科学版),2006(24):59-61

[10]Herzberg: Frederick.Herzberg on Motivation, Penton Education Division.December 1991.

第5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教学中:(1)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的学术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2)进行“课程论文”训练,根据课程性质,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作业,为学生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练笔”的机会;(3)科研实验研究是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4)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工作单位的科研条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了解科研基本方法及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相关课程教学

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文献检索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文摘数据库检索、引文数据库检索、全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因特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医学文献的综合利用。护理伦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护理实践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护理科研方法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南,文献检索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工具,护理伦理学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这些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撰写科研论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为撰写论文打好基础。但这些课程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直到写作论文时才发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护理科研方法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同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1份开题报告及相关课题综述,既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依据,同时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文献检索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护理伦理学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科研中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

3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与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论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写作应符合其规范。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写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给自己和指导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论文主要有科研论文、文献综述、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在学生论文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护理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是护理类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制定统一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刊印成册,发给毕业年级学生,在手册中尤其要对论文写作格式的细节问题做出详细要求,如图表排列、格式、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他们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毕业论文写好。此外,由于学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论文,往往语言不得体,叙述不简洁,词不达意,对医学术语表达不规范,因此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

4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辩。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是:

(1)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陈玉平等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论文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同时要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乐于帮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根据这些要求,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能力、指导论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指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启动激励机制,对于论文指导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格外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2)指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对面指导和非面对面指导。在学生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面的集中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1~3次的面对面指导。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大多数人很难经常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讨论,那么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方式有电话、QQ、电子邮件等。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教师和学生将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平成论文指导和交流。

(3)做好教师指导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

论文指导过程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往往是管理的“盲点”,因此,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之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开题报告会,听取学生开题报告从而了解教师指导情况,也可以召开指导教师交流会,由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情况,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由学生反馈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未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的教师进行撤换。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统计学、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5加强毕业论文交流和总结

第6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我是于年9月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作为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从学生转变为人民教师,那份心情是喜悦的。但是初来乍到的忐忑和不安还是在接手高护班开始了。由于假期有过准备,所以教学上还是边悉心的学边自己琢磨,但班主任于我却是完全的新事物,没有了那份期盼与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淘气,调皮,违纪之类没有遇到的事情,这期间多亏了同事叶,赵秀娟的帮助,指导。不厌其烦的提醒我班规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学校的一些我不甚了解的规定……慢慢的我战战兢兢的站稳了讲台。

一。教育教学

我大学就读的是师范英语四年制本科,由于在学校的努力和教学教法的学习,使得在教学方面不至于象班主任工作之初那样的捉襟见肘。我从事的是高级护理和英语护理两个专业英语教学,共有两套教材,于是在课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课前教案的准备上,广泛的查阅教学辅导资料和借助图书馆,因特网深入备课,拓展作为医科学校英语的知识,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投入学习。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都取到了良好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同时,由于带动了学生的英语兴趣,全年级营造起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英语组牵头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办起了英语学习小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甚至办起了达到几百学生齐具一堂学英语的每周讲座。作为一个英语教学的新手,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还需要不断虚心的象极富经验的组长和教师学习。

二。德育工作

第7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1.1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等基本情况)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进行调查。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由刘明等[3]编制,可用于自评或者他评,本研究采用其验证版本[4],含7个维度55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为临床护理能力(10个条目)、领导能力(9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8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教学和咨询能力(6个条目)、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220分,按分值高低将其分为3个级别,总分165~220分(条目均分>3分)为核心能力强,110~164分(条目均分2~3分)为核心能力中等,<110分(条目均分<2分)为核心能力弱,以此标准评价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08,7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718~0.903,重测信度r为0.830,55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值为0.310~0.72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52,效标效度r=0.44(P<0.05)。

1.2调查方法在新入职护士参加医院岗前培训后发放问卷,调查员为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经过统一的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匿名调查,发放问卷1h后收回。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68份,其中3份问卷为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填写,予以剔除,27份问卷未填写完整,15份问卷的55个条目均选同一选项,视为无效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86.86%。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SPSS18.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仅66名(15.60%)新入职护士具有较强的核心能力,277名(65.49%)具有中等水平的核心能力,80名(18.91%)的核心能力弱。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个条目见表2。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y)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它可能只是个人所有能力的20%左右,却影响着几乎80%的工作绩效[5]。本调查结果显示,65.49%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总分为(137.19±29.74)分,且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为(2.49±0.54)分,也处于中等水平,与Lima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最低,这与国内多位学者[5,7-8]的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得分均低于以上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以上学者的研究对象均为医院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护理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而本研究的对象为刚进入医院1个月内的护士,各方面能力均有很大成长空间。表1、2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及人际关系得分较高,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权益,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并乐于分担、信守诺言,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及岗前培训课程有关。当前医疗环境复杂,频发医疗纠纷[9],因此,学校和医院均加强了法律及伦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的灌输,阐述各种经典案例,避免以后发生同类事件,如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多为人文社会学知识,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医疗制度与法律、护理与法律、风险意识的强化、护患纠纷的防范、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强化了新入职护士这方面的能力。

新入职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紧急情况下,不能很快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不擅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虽然本研究调查的新入职护士95.7%为护理本科生,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仍然处于最低水平,提示国内医学院校尚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此领域知识接触较少,而目前护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医院内护士群体中占的比例极少,护理改革创新及科研任务极大地需要本科生去承担。有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10],建议国内本科医学院校可在以后的本科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加科研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医院也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提供护士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稍高于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教学和咨询能力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表达能力的结合,新入职护士刚离校,理论知识掌握较牢固,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健康知识传达给别人,这可能是其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较低的原因。此外,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亦较低,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照护的前提条件,新入职护士在毕业前均经历8~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护理能力已基本具备,但实习期间均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学生多数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带教老师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临床护理能力的某些方面如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态、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等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提示在以后的带教中需注意提高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3.2对策

护理是一份高压力职业,尤其对于新入职护士[11],从刚毕业的学生转变为一名新护士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而核心能力不足是新入职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护士压力过大又是导致新入职护士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1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的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的压力,留住护理人才,就需尽可能在短时间提升其核心能力。

3.2.1合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活动[13]。目前本院的岗前培训为脱产集中培训1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沟通交流、护理与法律、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培训内容较单一,不利于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洪海兰等[13]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涵盖了9个培训项目,31项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新入职护士这一特殊的群体,结合岗位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培训之间的连贯性,值得借鉴使用。

3.2.2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评价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14-16]。虽然新入职护士已经历岗前培训,但其核心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在之后的岗位适应过程中继续加强培训,尤其对于核心能力处于低水平的新入职护士。目前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已形成了规范化培训方案,持续时间3年,主要包括1年轮科培训,每名新入职护士需要去3个专科(内科、外科、急诊急救科或重症监护室)接受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每个科室培训4个月,每个月进行2次理论知识授课,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每个月1次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出科时进行自我总结、考试总结及临床反馈,护理部组织专家到病房进行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考核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反馈,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年度末进行综合考核并总结上一年、部署下一年的培训工作。此外,还加强新入职护士与党支部、院团委的联系,实行分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目前还缺乏对此培训方法的细化及有效程度的评价,可在新入职护士培训1年后、2年后及3年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的调查,以对规范化培训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持续改进。此外,还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如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举办科研培训班、采用多元化策略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17-18],以尽可能快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

4小结

第8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双证融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66-03

众所周知,学历教育一直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主流,但现代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企业要求应职人员不但有学历,更要有能力。学历证书反应一个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经历,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其综合素质;而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某一行业的入门凭证,是职业能力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从业人员上岗快,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可以明显加快企业对瞬息万变市场的反应。特别在我国现阶段人才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双证书的获得对于就业的意义不言自明。

本文拟结合电大开展的“双证”教育模式的实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措施方案,深入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力求构建一套适合包括电大在内的远程开放大学教育发展的“双证”教育体系。

一、中外双证融通教育简述

远程开放高等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网络、卫星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使用现代化的多种媒体网络,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的教育;是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有效的信息媒介手段,进行个别化自主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

1.国外双证融通教育

美国教育的最大特色是通过课程计划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通,并且把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英国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各类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分为5级,三者之间相互对应和沟通,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都有最基本的学历要求。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学校模式的职业教育是法国的传统。法国大学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工程师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都有最基本的学历要求。招收的是普通高中和通过技术员会考的技术高中的毕业生,学制四年。学习结束并达到规定标准者,将被授予工程师证书文凭和其他专业文凭。持有了上述文凭,就可以以工程师或其他专家的身份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攻读工程博士学位。德国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各种实践表明,在学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双证”融通的有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可以有力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普遍成功的经验。

2.国内双证融通教育

早在2002年5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就曾召开会议,明确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积极推进部门合作考试,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指导方针,提出了要加强与部门、行业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与部门或行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培育和发展与自学考试相适应的新的增长点。实行双证式交互教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此,江西省、湖北省、浙江省、北京市等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双证书的试点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人才,也推动了自考毕业生“双证制”、“多证制”的建设。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剧,就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摆在大学生就业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这种形势,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中推行“双证制”,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双证书”,是近几年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对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参加培训的学生获得中级或高级程度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双证书”制度利于人才的培养,对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来说,成绩斐然,成效卓著。

二、目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双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电大教学采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电大的学生首先就要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即他们在进行繁忙工作的同时,又要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因此,他们不但要自己敦促自己找时间学习,而且还要会学习,这和普高学生相比,困难要大很多。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工作一天之后,无心再进行学习,只是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学习,这样也可能通过考试,可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够牢固地掌握,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双证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2.双证融通教育的范围太小

目前,双证教育仅局限于专科教育阶段,层次水平较低且专业较少,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截止2012年秋季,中央电大共开设开放教育专业95个,其中26个本科(专科起点)专业,69个专科专业(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16个),双证教育仅涉及其中的25个专业,占所有开设专业的36%,还有大部分专业没有开展双证教育。本科专业大都没有开展相应的双证教育,无法满足广大本科学生的需求。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为例,近几年本科学生的情况调查显示,从2010年春季到2012年春季共5个招生季节,仅招入本科学生643人(护理学本科由于学生入学必须有职业资格证,因此数据统计将护理学专业排除),其中24岁以下学生266人,占总人数的41.4%,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另外,很多学生是在专科毕业未满两年就继续进行本科学习的,这样的学生有302人,占学生总数的46.97%,其中跨专业学习并且专科毕业未满两年的学生有194人,占学生总数的30.17%。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在取得本科毕业证的同时,也可以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3.部分专业与证书衔接存在偏差

在中央电大进行双证教育改造试点的专业中,有部分专业与其获取的证书并不一致,如会计学专业相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即会计证,但通过开放教育的学习取得的相应的证书为理财规划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还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考试后才能取得会计的从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来,就会使许多想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只能取得并不是他所预期的理财规划师的从业资格证,还要经过其他考试后才能取得会计的从业资格证书,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相关证书的取得并不感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远程开放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对策

1.进行考核评价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来提升教学质量

改革“一份考卷定成绩”的做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测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大力突破传统考试中笔试一锤定音的做法,要突出学生的实战操作和实践工程能力的考核。针对在职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要密切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单位用人要求,将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全部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技能考核制度。要采取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双管齐下,同时引入社会评价指标,全面贯彻实施“产学结合”的策略,以职业标准为前提,实现内外评价的互动统一,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要把双证教育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延伸

双证教育应进一步扩大专业面,其教育层次也应扩大到本科阶段。由于目前的双证教育只局限于专科教育阶段的部分专业,而对于电大来说,仅限于这些专业是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的。一方面,很多专科专业还没有开设“双证书”教育,这就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还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另一方面,报名开放教育的学生有很多是专科刚刚毕业,或者他们所选本科阶段的专业与自己原学专业并不一致,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拿到本科毕业证的同时,无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本科阶段也应该开展双证教育,使学生在获得本科毕业证的同时,通过继续深造也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3.构建多元化可选择的双证融通模式,将专业学习与证书制度进行衔接

(1)先资格后学历模式

可把资格考试成绩替代学历考试学分,减少学历教育年限。由于学生多为在职学习,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规定,学生持职业资格证书可直接获得相关课程的学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2)学历与资格证书两证并重模式

可以把学历学习及考试辅导与资格证考试辅导同步。为此,要进行课程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将学历学习进一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入学历教育专业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中,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达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课程考核上,要加强对实践环节和操作能力的考核,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通过学历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又可以轻松地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先学历证书后资格证书模式

要与相关资格证书授予机构进行协调,使学生能够用学历考试学分替代某相关一科或多科资格证考试课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考取资格证书时的压力,使学生可以轻松、及时地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双证融通教育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利因素,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已经形成,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日益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见成效;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具有政策扶持的优势;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行“双证”并重制度,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为推行双证融通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管理经验。但是,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外开放大学相比无论在管理机制上,还是在运行模式上,都存在差距。在此环境下,双证融通教育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是探索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这一新教育模式存在的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天英.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2]王晓辉. 职业教育模式与双证并重的制度设计:比较与反思 [J]. 教育发展研究,2010(1):47-49.

[3]吕小强.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实行“双证”制的探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1):9-10.

[4]陆佳,刘丽华,彭安. 自学考试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双证交互式 教学研究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37-38.

[5]林延琼,周铁成,沈秀勤. 论电大毕业生的职业筹划与就业 指导[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2-35.

第9篇:护理本科毕业总结范文

1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3.5基层医院护理科研与医疗科研有很大差距,从表4可看出,2010年、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科研立项5项(医疗24项,为护理的4.8倍),其中市科技局立项4项,市卫生局立项1项,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立项0项,可见护理科研开展数量少,与医疗科研的开展存在很大差距,这与护士学识、学历、科研能力的不足及对护理科研内涵的认识偏差,上级护理主管部门对护理科研缺乏指导有关,与谭成群等的调查相符[6]。应引起市、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给予及时的指导,加强医护合作,以医带护,全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