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来的选择收视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收视率预估 经营策略 市场化
一、收视率预估的实施尊重了电视剧产业中观众的主体地位
1.观众无疑应该成为电视剧第三方评价具有决定意义的主体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文化产品,电视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都要通过满足第三方主体的需求来得以实现。过去,在电视剧的播前评价中观众被完全剥夺了参与权和话语权,只能被放置在播后评价中作为一种滞后的市场效果评价来影响电视剧的重播和再生产。现在,随着市场观念深入人心,观众的肯定和认可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最主要的标准。
2.收视率预估使观众意志成为电视台电视剧选择的主要标准
电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喜好与选择决定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这是电视台获得社会影响力的衡量标准,它决定了其广告时段的市场价值,从而极大地影响到电视台收入的主体部分——广告收入。在电视剧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电视台尤其注重电视剧观众的偏好与兴趣,以受众群体的意志作为购剧指标,以对观众的影响力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对各类电视剧进行有选择性的播放。
由于频道资源是有限的,电视剧的播出明显具有排他性,尽量选择受电视观众欢迎的电视剧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电视台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受到喜爱而获得大量观众收看的电视剧才能形成较高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从而提升电视剧播放前后时段的广告价值,获得更高的广告收益。
2006年的热播剧《暗算》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并且把全国的影视作品带入了侦听谍战时代,至今势头不衰。但是这部剧在制作完成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竟没有一家电视台敢于率先播出。电视台从购片人员的初审、复审到编排人员的初审、复审先后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意见,难下定论。最终通过“模拟播映”邀请一些观众试看,反响一致不错,才最终为这部颇有争议的电视剧一锤定音。“《暗算》现象”令许多电视台认识到,在对收视市场的把握上,观众收视率预估显然比专业人士的意见更加客观保险。还有一部国产剧《爱在离别时》曾经在电视台长期被拒,偶然的试映后,观众给予高度的评价,要求当天就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该剧播出后的收视率再次证明了观众比“业内人士”更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光。
《龙虎人生》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曾被全国电视台一致看好,但最后的播出效果却非常一般。这样的教训让没有实行观众预估的电视台开始考虑试行观众预估制度,已经有了预估做法的电视台更加重视将其制度化,努力让观众预估成为一种常态。
二、收视率预估为电视台的电视剧引进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依据
1.电视台“看星购剧”和盲目追捧“大制作“的时代即将过去
过去,在许多电视台购剧中心工作人员的理解中,收视率基本上等同于孙红雷、海清、李幼斌、孙俪、姚晨这些明星大腕。本来应该高度市场化的电视剧引进机制在现实操作中就被业内人士高度简化为“看明星阵容,谁能保障收视率就买谁”。现在,各级电视台购买高成本的电视剧越来越持谨慎态度,四川卫视购剧代表直言:“有些高价格的电视剧,未必就是好剧。以前大家看见几个导演几个演员的名字就会蜂拥而至,现在不会了。我敢说,我们根本不看重明星演员,我们更看重电视剧本,尤其是成本不高、收视不错的剧,电视台最欢迎这样的。”作为买方,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在未来的购剧倾向上选择了务实化路线,不再盲目推崇所谓的“明星大制作”。
2.电视台应该形成一个以观众收视率预估为核心的电视剧播前决策机制
随着电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制播分离的推进,节目评估机构将会成为电视台的核心部门,电视剧的评估也将成为核心部门的核心任务。电视剧产品的交易价格标准包含了电视剧的各种直接创作成本、演员酬金、后期制作费、宣传费、发行费等,还有预期收视率、电视台频道经营策略、观众的需求程度、国家的电视剧管理政策、出品方和发行方自身的信誉和实力等需要纳入考核范畴的复杂因素,需要科学高效的机制来准确把握。
电视剧的传播效果是由多环节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对它的播前评价应该由各个相关环节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员来主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评价队伍。比如节目购销、节目编排、节目推广、广告营销、收视率分析等人员构成核心评价机构,以观众收视率预估为基本依据,以长时间追踪的电视剧收视市场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定期在全国或本地区范围内进行观众收视习惯、收视行为的调查,掌握第一手的受众资料。通过对全国及各省的电视剧收视率数据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多层面评估电视剧作品,对其播出效果进行预测,最终形成正确、科学的决策。
在以企业化、规模经营为主题的电视媒体产业新一轮竞争中,围绕市场需求对电视产品、电视节目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就成为关乎电视行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电视剧收视率预估的实施将有效改变目前电视剧播前市场预测在整体电视剧市场评价体系中的薄弱地位,使电视媒体的电视剧经营策略和经营水平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国涛.电视剧播前评价与播后评价差异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3
虽然播出时段为下午的17:45――18:15分,传统的垃圾时段(安徽不实行朝九晚五),但新节目一开播即取得了“开门红”。
根据CSM收视调查数据,10月18日开播当晚,该栏目的收视率即比10月17日爆涨341%,市场份额提升252%。截至10月22日,栏目平均收视率1.72%(平均市场份额为11.74%),最高收视率为3.9%(市场份额为20.45%),一周内平均收视率和平均市场份额稳居同时段合肥地区可视频道第一。
图为开播期间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虽然对于一档日播节目来说,一周的收视率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该栏目从内容定位、形态设计、演播方式、整合包装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确实给安徽本土的电视荧屏带来了一场崭新的视觉冲击。笔者认为,有了这些创新要素,再加上安徽电视台强有力的市场推广,《帮女郎 帮你忙》栏目未来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值得期待。
一、创新内容定位,专注“帮忙”
内容定位是栏目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安徽省内有《第一时间》和《夜线60分》等大型民生栏目,但这两档栏目均走综合新闻资讯的路子,而《帮女郎 帮你忙》则对纷繁浩淼的民生新闻内容进行“提纯”,专注“热线帮忙”,在内容定位上和 《第一时间》、《夜线60分》既错位发展,又形成互补。
依据“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宗旨,依据“帮忙”的内容定位,《帮女郎 帮你忙》对涉及到的报道题材进行了规划,根据选题价值依次为情感(家庭)援助――消费维权――丑恶事件曝光――寻亲――生活帮忙――祝福道歉和打听服务――趣味帮忙――民生政策解读――其他帮忙服务。围绕以上题材,栏目高举“帮忙”大旗,一“帮”到底,直至问题解决。
为了最大限度体现栏目的服务性,栏目特意选择了一个很容易记忆的电话号码:3658080,诠释为“365天,天天帮您帮您”。
二、创新制作模式,打造“帮女郎”特色采访团队
正如光头孟非对《南京零距离》、小强对《小强热线》、小么哥对《拉呱》,独具特色的品牌标识往往让人过目不忘,使努力变得事半功倍。
为了在民生内容的“红海”里脱颖而出,《帮女郎 帮你忙》栏目在专注“帮忙”的内容定位基础上,推出“帮女郎”这个服务品牌。它是由7位美丽聪颖而各有所长的女记者为核心标识,组成的一支特色采访团队。
在日常的“帮忙”采访中,“帮女郎”既是一个记者,又是一个难题的解决者,同时也是一个现场主持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她要现场解说,现场联系相关部门,现场参与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而在具体的单条报道的采访制作上,也不再是传统的解说加同期声,而是运用长镜头、跟拍等记录方式,充分展现“帮女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全部细节,把采访流程真实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创新演播方式,首创“1+3”互动模式
作为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流程,演播方式往往被“忽视”。但在《帮女郎 帮你忙》直播过程中,演播室不仅有直播的功能,更是和观众进行即时沟通的场所。
《帮女郎 帮你忙》直播室内设主播台和3名帮女郎热线台。主持人在掌控整档节目的过程中,3名帮女郎将通过CALL IN电话接入技术,现场接听观众的来电,并就来电、来(短)信内容和主持人进行交流。
这种独特的演播方式在安徽省内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比较少见。它大大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以其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为观众所关注。从目前来看,观众热情高涨,每晚直播期间,每位值班帮女郎均能接到20多个电话。
四、“有话你就说”,打造市民“公共电视秀场”
无论是什么情况,能在电视上露个脸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除非采访的需要或者是“偶遇”,普通观众上电视是件很难的事。如果某个节目让观众不仅可以在电视上留下“声音”,还能在电视上露脸,无疑会受到极大的追捧。
《帮女郎 帮你忙》栏目为此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说吧”。它在人气极旺的合肥百盛广场设置了一个摄影亭,里面有一台全天候处于摄录状态的摄像机,免费向市民开放。只要市民想说,想表达,想祝福,想露脸,他(她)都可以在这台摄像机面前 “说”上几句,栏目组每天将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剪辑,然后播出。从而为合肥乃至全省观众提供一个表达情感、展现风采的“公共电视秀场”。
目前栏目正和商场开展“合肥首届鬼脸大赛”,参加者云集。
五、运用微波技术,现场直播送礼过程
为了尽快启动收视市场,《帮女郎 帮你忙》栏目从开播第一天起就开展“开播送大礼活动”,栏目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帮女郎在小区敲门送礼,只要观众收看《帮女郎 帮你忙》栏目,回答对3个问题,就可以获得千元大奖。栏目同时用微波车对送礼过程进行现场直播,幸运观众一边赢得大奖,一边在电视上欣赏家人的风采。
高层解读:2012年引发收视狂潮的新变化
招商会上,东方卫视副总监徐晓艳对东方卫视的企业文化、工作团队、在全国各卫星频道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东方卫视副总监苏晓介绍了2012年东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并表示东方卫视黄金周剧场将力争用一流剧目创造一流收视。明年引进的新剧有新版《西游记》、古装宫廷励志大戏《后宫》,自制剧《浮沉》、《杜拉拉升职记2》等,这些剧目必将引发收视狂潮。节目部主任陈晔也对一些即将开办的新栏目进行了详细说明。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大剧《浮沉》的导演滕华涛、主演张嘉译也来到现场,为本届招商会增色不少。
在“东方卫视2012年度广告招商会”上,东方卫视副总监、广告部主任袁春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要向同行业优秀者学习,缩小卫视之间的差距!用强剧把观众眼球转移到东方卫视上,这是今年的策略之一”。
会上,袁春杰总监详细介绍了2012年东方卫视的广告经营政策,从2012年产品与往年相比的变化、价格体系、整合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了招标预售政策解读。袁总监表示,除《中国达人秀》的总冠军外,其他资源至少两年内卫视还不考虑资源招标,还需努力一段时间,让节目有足够市场需求和客户的关注度后,才应考虑招标。由此看出东方卫视的发展还是比较稳健,在这方面没有必要采取招标的方式来决定资源的去留。
2012年的东方卫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调整,跟随所有卫视发展趋势。在结构方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模式,观察最终收视效果,在东方卫视的领导看来,初期的时候会有一定风险,但值得一试。
台网联动: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传播平台
东方卫视始终坚持“台网联动”,与新媒体和视频网站密切合作。例如《中国达人秀》第三季、《舞林大会》与腾讯QQ、腾讯微博合作,以及平时可以看到的大量的节目形态媒体评审团、视频上的宣传。同时电视剧等各方面“台网联动”,袁总监认为,“使电视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密切配合,是当前的一大课题”。袁总监还提到,“发展过程中,向兄弟台学习,希望引进他们的一些新意做法,加强引进一些核心人员带动自己团队的提升。东方卫视缺的是时间,而不是机会,所以不管在经营上、节目上以及整个频道的提升方面,时间对东方卫视太重要了”。
通过新媒体的扩散,提升一些优秀的节目收视率。最关键是提高东方卫视整体的推广力,包括核心媒体的整体合作点在哪里,需要多去研究。这对于宣传、收视的拉升、将来经营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袁总监告诉记者,东方卫视坚持对品牌的高要求。“在高价格下,那些较低俗、画面质量差以及与栏目匹配度不高的品牌我们依然会拒绝。”2012年卫视将采取模式,对所有的品牌广告片包括客户在内的选择会更加的严格,从而为广告打造出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让品牌广告主的投入得到倍增的效果,这也是对一些优质客户的回报。
塑造品牌:以价值传播理念打造媒体经营平台
谈到收视率问题,袁总监这样讲到,“收视率只是评估标准之一,不一定对每位客户都适用。客户会从自己的匹配度、资源占有性等方面进行战略性的综合分析。这一切都不是收视率能够衡量的。”收视率问题上,各家企业评估是不同的,但东方卫视现在所有的栏目都会是按照29个城市进行整体客观的分析,从而达到比较公正的评估,使品牌传播达到最佳效果。
东方卫视所有的节目、电视剧总剧场等都有整合营销冠名模式,在2012年份剧冠名上,东方卫视仍然把它看成重点的一个措施。继2010年根据市场的情况和实际的性价比在经营策略上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众多品牌选择了东方卫视。金立、步步高、海飞丝以及上海的帅康、旁氏等品牌,都与东方卫视合作冠名。目前这一举措卫视还在不断地扩散,从合作方式上看,这种整合在一起的合作模式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这是一个量的积累,最终使其量变达到质的改变。
在庞大的新媒体产业中,广电系统的新媒体产业,不论是技术、市场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近年来都经历了变革。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的阶段,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挑战。本文希望从技术发展、广电新媒体产业链这两个与广电新媒体紧密相关的维度,展望广电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1.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
大数据这个概念,自从2012年初以来已经被业界广泛地传播与探讨。如果我们从技术概念入手,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计算技术不断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在信息时代中的各种需求。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在带来各种丰富应用的同时,数据作为一种副产品也在不断生产与积累中。所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后,人们猛然发现,我们身边竟然存在着如此不可思议的巨大数据。这些数据来自用户所使用的各种电子数字装置,包括手机、PC、PAD、交通卡甚至是医疗器械和各种穿戴式设备等。
技术如何处理这些巨大繁杂的数据?实际上,数据科学家们早已重视并且开始研究这些巨大数据。为了解决数据量巨大的问题,计算机专家们在网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云存储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为了解决数据分析效率与速度问题,提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当数据不断变大且越发复杂,大数据技术便出现了。大数据技术是为了解决大数据的四个特征(即4V,体量大、结构复杂、生成迅速、价值大但利用密度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将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甚至是一场社会变革。
今后,伴随着各种数字装置的普及与应用,未来人类将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数据将是人类活动的表现方式。如果说DNA记录了人类生物活动的信息,那么大数据将记录人类(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信息,笔者把此称为人类行为DNA。如此以来,破解这种行为DNA的意义将是巨大的,这些价值将不断体现在商业、医疗、政治等各个领域。
2.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相较于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在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技术也正加快脚步。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最近的发展表明,广电新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吸收互联网技术的精髓。从技术角度看,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结合传统电视技术与OTT的技术优势。搭载高速芯片、拥有开放的操作平台、丰富的应用资源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主要特征。
那么下一个阶段,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技术将向何处发展?大数据技术必是一个发展方向。大数据技术如何促进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变革?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视媒体平台与手机、PC、PAD媒体平台的差异。从信息消费的角度看,各种媒体平台都是信息消费的载体与中介。作为信息消费的平台,其功能是直接与消费者(信息消费的对象)相关的。手机、PC、PAD具有明显的个人消费平台特征,因此,不管是微博、微信等,都是个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而作为大屏幕的电视,通常作为群体的信息消费平台而存在。从个人向群体(如家庭)的变化,不仅是信息消费者个数的改变,消费模式与特征也发生了变化。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百视通新媒体研究院的数据挖掘研究表明,在电视大屏前,用户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碎片化与去中心化,而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的选择偏移,笔者称为群体性个性化,即大屏幕前的用户行为有选择的积聚趋势,但积聚中又有个性化。那么,在下个阶段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要迎合这种趋势,就必须依赖于大数据技术。
其次,有别于互联网行业中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分析与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手段。但是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大数据系统可以进一步了解群体中用户信息消费的共性与个性。前文中已经谈到电视屏幕前的用户可能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未来的智能电视将会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出这个群体的结构,而不再像以往的收视率调查采用样本户的方法。智能电视系统将在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个人的偏好与整个群体(比如一个家庭)的偏好。智能电视将会按照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为该群体用户个性化定制与推荐内容。
最后,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下一阶段的广电新媒体平台诸如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信息消费的范围将不断扩展。用户消费的信息产品不再局限于内容产品,大数据支撑的信息服务将逐渐扩大。游戏、电商、健康与医疗、生活服务等内容,将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深度整合进入电视屏幕。在展现形式上,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也将从单屏向多屏,二维向三维,甚至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用户将从看电视走向用电视和玩电视。
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产业链的发展
每一次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都不止是用户体验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变革往往更为壮阔,带来的影响也更为长久。Web2.0理念与技术带来了自媒体的发展,造就了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当今互联网宠儿。那么,大数据将会为广电新媒体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笔者从信息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进行探讨。
1.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价值链
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包括了企业内外部的基本活动。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广电新媒体企业内外部的价值创造过程将有可能重构。从以往的内容播控平台,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应用服务平台。广电新媒体企业的外部价值创造和内部价值创造将通过大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贯通。
广电新媒体企业的外部价值,是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最优的客户价值。“用户体验”的好坏、优劣,将直接决定企业外部价值的实现。互联网企业一直以来都高度强调“用户体验”,苹果、谷歌、小米、乐视等这些互联网企业在进入广电新媒体市场时都高举“用户体验”的大旗。如何才能实现好的“用户体验”?了解用户是唯一的基础。美国体验管理学专家Holbrook将体验的动机总结为4Es,即经历(Experience)、娱乐(Entertainment)、表现欲(Exhibitionism)与传递愉悦(Evangelising)。广电新媒体企业要了解用户的体验动机与体验需求,大数据技术或许是解决之道。
实际上,互联网的新媒体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体验需求,并将分析结果融入产品设计、制作、传播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广电新媒体需要赶上大数据时代的脚步,利用大数据契机,真正了解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的粘性。
在广电新媒体企业内部,大数据将成为贯通整个内部运营环节的关键。国内广电企业已经开始建构与使用大数据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精细化运营。例如,国内广电新媒体的龙头企业百视通(国内最大的IPTV运营商),正在完善自身的大数据BI平台,该平台将企业的运营数据,包括IPTV的用户数据、内容数据、经营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并利用数据挖掘找出运营的漏洞,提出解决策略。如此一来,企业内部的价值将大为优化。这种大数据的经营分析将企业内部决策与企业外部环境有机整合,实现了内外部价值链的优化。
2.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企业链
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将改变广电新媒体企业链。传统中的新媒体企业链由内容生产、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增值商、新媒体传播周边企业等构成,它们之间的联系几乎是单向的。大数据时代将可能打破这一规则,企业链将会重组并形成一个闭环。
《纸牌屋》的案例虽时间不长,但已经成为大数据环境中新媒体企业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纸牌屋》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未来新媒体公司整个运营形态与企业链重组的重要信息。简单地说,《纸牌屋》的成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Netflix拥有用户行为大数据,并且能将这些大数据宝藏发掘出来。这就说明,未来的新媒体公司,尤其是掌握大量新媒体平台的公司,将成为整个新媒体市场的核心。
正所谓得用户大数据者得天下,新媒体内容制作企业必须向新媒体平台企业请教用户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新媒体的增值服务商、新媒体传播周边企业(如广告商)同样需要通过新媒体平台企业去了解用户。这也意味着,广电新媒体平台型企业将有机会向链条的两端扩展,未来或许出现横跨完全产业链的广电新媒体企业。
3.大数据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供需链
大数据同样影响广电新媒体产业的供需链。目前广电媒体市场环境中,版权方拥有较大的市场权利,特别是一些国外老牌的版权机构。国内的广电新媒体企业在版权购买的过程中议价权较弱,而且内容消费必须建立在大用户量基础上,如较高的点击率。目前而言,新媒体企业在购买内容版权之前大多依靠经验法则判断该内容的点击率和收视率高低。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此领域有所作为,收视率与点击率预测是新媒体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目前也已经有多种模型提供收视率和点击率的预测。假以时日,当预测越发准确,将越有助于广电新媒体企业在版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议价权。
在产业的供需链上,大数据将充当裁判的角色。传统电视收视率是行业货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由于传统收视率依赖于样本户数据,因此,在数据真实性上一直受到各方的诟病。在大数据时代,这些问题将可能得到改善。
第一,利用大数据的收视分析,不依赖样本数据,而是收视总体数据。广电新媒体的用户动辄上千万,收视行为数据量之大更是令人咋舌。以百视通为例,其每天的用户行为数据高达10GB,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的收视分析,即使修改了几百乃至几千或几万个数据,对于数据分析的最后结果几乎是没有影响的,这正体现了大数据在反映用户行为方面的天然优势之一。
第二,利用大数据的收视分析,在原理与实践上更为科学。传统的收视分析,是一种统计结果的描述,涉及的分析较少;而大数据的收视分析将更加重视收视数据的分析与数据的挖掘,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此外,大数据环境中,台网融合进一步加强、广告与电商融合等都将是下一阶段广电新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节目:频道;广告;经营策略
现在,我们已进人多媒体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4大主流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如何搞好电视经营,关系到电视行业的整体壮大,关系到电视频道的发展,关系到电视节目的生存,这不仅是电视台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个电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电视作为和舆论宣传工具,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作用和功能决定了中国电视的经营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另一方面,电视台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实体,为了保证正常电视运营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又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视经营可以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区分为节目个体经营、频道整体经营、广告整合经营。
1节目个体经营——节目生命周期决定经营策略
电视节目是电视台提供给观众的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也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阶段、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1.1早期阶段
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保持电视节目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电视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的灵魂。电视观众对节目的需求不断变化,如何使自己的节目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使自己的频道成为观众经常光顾的频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目的改版和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推出创新节目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在节目的早期,由于节目推出时间不长,观众的认知度不高或者观众没有养成收视的习惯,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市场规模。所以,在早期阶段,其经营策略为一方面提高节目质量,一方面注重市场推介和宣传,使其尽快为观众认知、熟悉和接受,并逐渐变成观众的收视习惯。
1.2迅速增长阶段
具有潜在市场需求或能够创造收视需求的节目会逐渐被目标观众所接受,其收视率会不断上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处在迅速增长阶段,表明该节目或节目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这时,新的加入者会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尾随而至。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人才、资金优势,其他电视台的后发优势不容忽视。这时的经营策略,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观众群来收获价值,提高市场效益。
1.3成熟阶段
任何节目或节目类型的增长也有自己的极限。达到极限的节目其市场的规模基本饱和,吸引新的观众群的努力不会具有增长阶段那样高的投入产出比。这类节目已经被观众接受,并具有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节目的收视率较为稳定。
尽管处于成熟阶段的节目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但由于大量的频道推出相同或近似的节目,观众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同类节目之间观众的流动在所难免。如何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时刻吸引他们的目光是处于成熟阶段节目的编播者要解决的难题。一般而言,成熟阶段节目的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集中在如何延长成熟期上。传播者要研究自己节目的观众群,倾听他们对节目的评价和希望,适当地增减或改变节目的内容与风格,满足忠诚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要。
1.4衰退阶段
日出日落、由盛及衰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所有的节目必须不段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较长的成熟期。当更新的节目流行的时候,原曾辉煌的节目会走下坡路。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节目,结构性创新和逐渐退出是可以选择的市场策略。节目收视率逐年降低表明节目原有的观众正在流失,新的观众没有相应的流入补充。对于这种节目,要么进行结构性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观众的时尚,要么逐渐淡出媒介市场。
2频道整体经营——观众资源决定经营策略
现在的电视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以节目竞争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频道竞争为主,电视经营也已由节目经营为主转变为以频道经营为主。现在一个省级电视台大都办有几个频道,如何使几个电视频道优势互补、整合发展,形成1+1>2的效果,是频道经营的重点,这就要根据观众情况改变经营策略。
2.1经营策略与市场架构
一个公司或集团,最重要的事情是制定经营策略,频道经营策略的确定有赖于准确的市场架构分析。中国是全世界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可对收视习惯来讲,最多6个频道被经常收看。怎样在当地做成第一电视台,或第二电视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经营策略的调整,就是通过结构调整进行资源整合。除了整合资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节省成本。频道的经营策略影响到未来的电视收入,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市场的大小和经营状况。针对不同市场形成合理架构,实现效益最大化。
2.2竞争对手与资源分析
要搞好频道经营,一定要清楚频道的竞争对手,其规模怎样,它的成长规模、互动能力、广告量、优势劣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以频道做竞争对手。每个台的几个频道,一套和谁竞争;二套和谁竞争;三套和谁竞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区分,如果你连和谁打拳都不知道,你能赢得比赛是不可能的事。做资源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经营者了解电视台本身资源的强势和弱势,以便对各个频道的规划做出明确的策略。资源分析是研究自己台内已有的资源。以判断创新或调整频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要确认资源的可利用性,如何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确定符合本台各频道实际的经营策略。
2.3收视分析与频道定位
每个电视台都要为频道找寻最适当的节目,来迎合收视观众的偏好,争取最多人收看,以提升收视率并增加广告或频道收益。利用现有的收视率资料,或利用媒介调研,分析收视群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状况和居住地区收视习惯,并利用其在不同频道、节目和不同时段的研究来帮助频道区隔,做好节目编排上的调整,以此来准确确定频道定位。
频道定位的目的是帮助确立一个频道应该选择哪些特定的收视群众,帮助频道在某个市场中找个适当的位置。如果频道概念定位不明确,企业就不知道要将广告放在哪里,所以频道的定位非常非常重要。
2.4频道包装与频道企划
在确定频道定位以后,频道的包装和企划对于频道整体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频道的节目和包装要符合这个频道的定位,这样才可吸引预期想要吸引的收视群众及广告主。频道企划从大的概念讲主要分为节目企划、业务企划、形象企划和宣传企划。节目企划包含购买节目、销售节目、制作节目以及编排播放;业务企划包含广告、活动、专案和落地覆盖;形象企划包含频道包装、公益广告、定位推广;宣传企划包含频道、节目、活动的纵向和横向的跨台宣传及跨媒体宣传。
3广告整合经营——广告
市场决定经营策略
电视广告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电视广告竞争是电视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影响和制约着电视台其他方面的竞争。在当今时代频道专业化经营的格局中,要保证电视媒体的地位,寻求广告市场的扩大,从而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必须根据广告市场和频道的情况决定经营策略。
3.1统一整合经营
统一整合经营要求各频道广告经营统一由电视台广告部门经营,各频道和节目部门不自行经营广告,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在于避免由于频道、节目部门自行经营广告而引起的频道之间的相互竞价。这种相互竞价不仅会搞乱广告市场,影响电视台的整体广告效益,而且也会最终影响各频道的经营创收,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广告的统一经营还可使广告部门对全台各个频道的广告经营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针对不同的广告客户对各频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也可以灵活地通过套餐制或赠播制等经营策略吸引广告客户,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广告经营效果。
3.2加强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也是增加广告创收的有效手段,广告部门应针对不同频道的不同特点,不同频道不同节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活动,一方面可以推荐节目,一方面可以推荐频道。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优势的广告宣传阵势。
广告策划包括广告节目策划和广告活动策划等。广告节目策划要有新意,要使节目体现产品特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人们接受、喜欢。广告活动策划要形成各种广告客户喜闻乐见而有效的广告形式。如何进行时段广告竞标活动、频道广告推介活动、广告客户恳谈活动等,在推销广告的同时也宣传了媒体。也可通过各种广告的不同编排,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广告版块,如健康广告版块、电器广告版块、天气预报版块等,放在合适的频道、合适的时段,提高广告宣传效率。
3.3重视客户服务
现在的广告竞争是客户服务的竞争,为广告客户提供周全的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关键之一。现在客户做广告,不像过去那样盲目。现在的广告客户要求一定的投入产业比,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节目和频道的各种数据,如节目的收视率、观众构成、频道定位、节目覆盖、观众忠诚度等等。作为广告经营机构,应该为客户提供比较权威的可靠数据。客户在本台广告后,经营部门应注意收集广告播出后的各种相关数据,如广告的到达率、收视率,分析广告后达到的产品推销效果和经济效益等等。这样,既能使做好广告的客户认为物有所值,愿意继续投入,也能使没在本台做过广告的客户看到在本台做广告的效益,扩大市场。
3.4提高广告质量
在电视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的,尤其是频道的优势,所以说“电视无定向风”。比如说,以前某某卫视很不错,但现在可能未必还具有优势了。所以广告主在对电视投放时,一定不要有惯性思维。面对越来越细分的电视频道,声音越来越大的奥运宣传,广告主应该如何去进行电视广告的投放呢?
未来电视频道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目标受众越来越分散,广告主可能要投数倍以上的频道才可能抓住原来那一批受众。20世纪9 O年代初,观众在电视频道上的选择没那么多,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你能看到的电视频道就是那几个而已。但现在不同了,一个家庭装上IPTV,就能看上百个频道。一个问题出现了:以前广告主花同样多的钱,投放三个频道,就可以抓住企业想要的那一部分观众,现在却很难了。
第二个趋势就是IPTV的专业化和细分化。就像央视细分出体育、经济、新闻等很多频道一样,IPTV可以分出更细的频道。甚至可以在汽车频道中细分出小轿车、SUV、大卡车等不同的频道。细分的好处在于可以使频道集中在一群受众面前。电视频道的细分化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趋势就是未来在中国电视购物频道会蓬勃发展。我所说的电视购物不是每天晚上很多卫视台播放的十分钟的购物广告,比如减肥药广告等。未来中国专门的购物频道会很受欢迎,因为观众可以在家拿着遥控器完成购物。电视购物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但在中国它的成熟程度跟国外相比就差得很远。有很多原因,包括电视购物产品的质量、诚信、支付等很多问题。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H D T V(高清电视)的发展。有了技术的支持,网络上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转到电视上做,像炒股等。而且现在新款的电视都已经有网络接口了,电视也有了电脑的功用了。
这些都是技术推动着电视形态的飞速发展。
理性和感性的“双剑合璧”
在电视投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比如有人问到,如果2005年负责蒙牛广告投放的是一家4 A公司,那可能就不会有像超女这样能够轰动全国的合作了。4 A公司一直都是用数据说话的,当第一届超级女声的收视率不是那么理想的时候,任何一家4 A公司都不会去跟客户推荐。在很多客户眼中,收视率就是一切。
其实,电视投放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艺术,收视率不是万能的,但在客户看来却是最基础的东西。有时一个电视栏目收视率很高,但收视观众却不是客户想要的那一批人。所以不是光凭分析数据就能把电视投放做好的,很多时候是“感觉”在主导。
但是,如果没有数据作为投放的参照数,对于很多负责企业广告的投放负责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广告公司没有办法说服企业去相信无法定量的“感觉”。
像仁和在快男上的成功,也是仁和凭着感觉去促成的。当然湖南卫视在娱乐节目上的成功也提高了这次合作的保险系数。
我也是一直鼓励员工尽可能积累多一些对于节目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重要。我很希望我们能够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双剑合璧”。
奥运的电视投放机会
自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以来,北京进入了一个奥运宣传的媒体轰炸期,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奥运宣传,甚至连工地上的宣传横幅都写着“好运北京,为奥运加油”。我们了解到,很多受众对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奥运宣传攻势存在着一定的反感。首先,不是全国所有省市都会像北京反应那么热烈,奥运传播中地域性的特点很明显。
其次,很多广告主,不管是不是奥运合作伙伴,都拼命打着与奥运有关的广告,这样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有一种很负面的感觉。
对于电视台来说,我建议给观众更多的关于奥运知识的娱乐节目,不要光局限在体育栏目上,或许是娱乐节目,或是知识类的节目都可以,这样才可能从无数的奥运节目中脱颖而出。
在广告主的广告投放上,因为在奥运临近的几个月里奥运的各级合作伙伴、赞助商一定是声音最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将近三四十家企业,广告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建议没有赞助奥运会的企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头一季度,尽量多地进行电视广告的投放。越临近奥运会,非奥运赞助商的声音越容易被淹没。只有这样,广告主才能少花钱,多办事。
另外,在奥运会期间,非奥运赞助商在广告方面也可以保留一些资源,把钱留到奥运会结束后的后两个月去投放,这样才有可能有胜出的机会。
电视投放的省钱经验
在今年我们帮助客户雷克萨斯跟旅游卫视做了一个合作案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且很省钱。
雷克萨斯要在中国推它的SUV产品,这个产品主推的概念是油电混合燃料,也就是一种很环保很高效的能源。但很多消费者不明白,普通消费者会觉得用电来做燃料就像电车一样行驶的速度很慢。如何把这种概念跟消费者沟通,消除他们的误区呢?如果只通过平面媒体去传达,很有可能传达不清。但客户又没有投放电视广告的费用,遇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想出了一个让客户满意的办法。
传者战略――打造多面型地方主持人
地方电视台品牌形象的塑造,既要靠栏目,更重要的是靠主持人。主持人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脸面”,在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素质和栏目驾驭能力直接关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成败。所以,如何凸显主持人的魅力就成为重中之重。
包装“新概念”主持人。对于地方台来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便是他们避免同质竞争的一条途径。考虑到地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受众多是本地人群,这种情况下,一个略带地方口音的老乡主持人要比满口标准普通话的外来主持人更有人气,在其介绍简单的家乡小吃可能要比央视的《天天饮食》更让人垂涎三尺,就算是略显俗气的民间语调也会更有魅力。
塑造民间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让主持人走出演播室,走进群众中间,不仅使节目更加生活化、实用化,而且视野的拓展通常会使人淡出狭小的演播室,从心理接受上更加轻松。在播报过程中,主持人淡化记者身份,以大姐、大哥自称,让观众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土生土长”的专家主持人。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一期节目、主持好一类栏目,不仅仅在于时效、受众关注程度、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和情趣,更重要的是独到的见解、深度的分析、权威的解释。这些恰恰是服务类专题节目主持人的优势,通常来说,作为主持人都拥有大专院校以上的学习经历,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不可或缺的是针对本地文化底蕴有意识地积累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胜任地方台工作。
内容环节――服务本地,突出“民生”
传播的内容是整个传播链条中最重要的因素,更要发挥好“主场优势”,在挖掘地域特色上下狠功夫。电视受众调查表明,受众的第一需要是服务性强的信息,第二是“三贴近”式的人文关怀,第三是以他们为主角的报道。基于此,我们将核心内容的打造指向两大方面:
服务本土战略和民生战术。真正认识和发掘区域内独有的历史、地理、旅游、文化、民俗资源,并反映时代精神及区域民众的价值追求,把一个充满实用价值的、富有区域个性的地方媒体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才有可能引起各区域内观众更广泛的关注,这才会符合更广范围的观众对于一个地方媒体的期待。关注地方,瞄准百姓生活,捕捉地方生活特色,不放过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不丢掉地方特色的点点滴滴。以生活服务做节目,在节目中融入浓浓的地方情怀,才会保住自己的受众群。
在增强地域的同时,还要注意我们提供服务信息的姿态不应当是迎合而是吸引;我们的视角不是俯视、仰视而是平视;我们提供信息的理念不是“追尾”而应当是引领。恰到好处地把握服务的尺度,以贴心的服务形成独特的视角,在信息的传播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生活节目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争取进入观众心中必看节目的名单。现在一般每个家庭可以收看到三十多个频道,可从收视习惯来讲,最多有十三四个频道被经常收看。怎样在当地做“首选频道”或“第一备选频道”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地域性可以为媒体带来先天的观众缘。做生活服务类节目不要贪多贪大,节目是否大气也不只是单纯体现在信息量上,而在于服务信息的质量及信息的实用性上。观众在看电视时,要获取的是对他们来讲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要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抓住地域适用性做生活服务类节目,就能直接体现更贴近的服务意识,才是我们做生活服务类节目应当格外注重的。大到全国性行业政策的出台,小到一种疾病的防治、一道菜的吃法都要围绕地方特色、生活习惯去做,要从如何增强为本地百姓服务的意识出发。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民生”内涵不可或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民生”内涵和以“服务”为主的选材定位是不矛盾的。因为关注民生、研究民生问题,增强电视的服务功能和节目的服务意识,是强化电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新闻概念,关于民生新闻归不上新闻,但作为一种新的受众心理选择、判断,它又是最契合民众心理的新闻,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隐藏其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明群众之所明、送群众之所需。正因为如此,深受老百姓欢迎和喜爱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需求。在这个平台上,有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意见、提示并有意通过这样一个渠道来解决一些问题,为公众搭建了一个便民的平台,客观上也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同时也使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给民众带去了切实的利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未来的电视不仅是政府的喉舌,更应该是百姓的政策顾问、市场信息专家和咨询服务专家。
受众环节――让反馈说话
现在,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也多了。观众以自己的喜好挑选电视台,电视台的命运因此也维系在观众的选择中。没有收视率的电视台就会面临生存危机。电视媒体是不能不研究受众的。受众精神消费的理念在于获取未知、感受震撼、启发思维、激励实践。如何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何争取观众、吸引观众眼球,是所有电视台每天必须冥思苦想的问题。
观众为什么看生活服务类栏目,目的何在?只有抓住观众的收看心理,才能使节目内容与他们的需求更加贴近。那么,如何洞悉观众的想法呢?
建立顺畅的反馈系统。开通地方博客。服务类栏目组通过开通博客的方式与观众联系。热线电话号码、温馨提示、主持人的日志、观众的留言,这一切构成了荧屏之外的另一个主持人与观众“约会”的地点。在这里,观众可以与其谈需要、求帮助。
运用短信平台。节目每期提出一个相关话题,并提供几种解决方案或看法,让观众实时参与节目,发表看法,主持人选取好的建议和意见在节目中反馈给观众。观众还可以和主持人通过热线电话或短信平台进行现场交流,并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受众的想法、意见,还丰富了节目源,聚集了节目人气。
问卷调查。选定抽样受众,锁定一部分观众群,既可以是社区的代表,也可以是有代表意义的观众,定期联系或发放问卷,从栏目的满意度、实用性、提意见等方面人手,注意及时总结反馈信息,改进栏目质量。
健全完善的评估机制。专家评估。各电视台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经营策略和节目质量以及社会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检验定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及时修正。
收视率评估。收视率的高低显示了定位的准确与否,收视率评估由电视台自己组织研究人员展开,通过收视率发现问题,积极应对。
【关键词】同质化 品牌 竞争 创新
一、卫视频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卫视频道发展迅速,彼此间竞争十分激烈。在一味追求广告效益和高收视率的影响下,卫视频道的发展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一直以来,我国卫视频道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加强竞争,卫视频道之间往往有一种“跟风”现象。就是你在播什么节目,我就跟着播什么节目,这在电视剧的播放上,尤其明显。
(二)频道发展过分依赖电视剧。电视剧一直是电视台创收的大户,据了解,在每年全国二三百亿元的广告收入中,由电视剧拉动的广告约占50%至60%左右。所以近两年来,各电视台又纷纷加大了电视剧的播出量。但精品电视剧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播映的需要,为了争夺收视率,往往一部电视剧有数十家卫视频道一起播出。今年3月份发生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抢播事件,就是电视剧同质化竞争的重要表现。
(三)娱乐类节目缺乏人文内涵。娱乐节目一直都是很受观众青睐的,大多数卫视频道都有自己的娱乐节目。就其形态而言,现在的娱乐节目已经出现了综艺类、益智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形式,比原来的娱乐节目有了很大的改变。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给卫视频道带来不少利益,所以卫视频道除了大打电视剧战外,也开始靠娱乐节目取胜。笔者调查发现,各种娱乐节目虽然丰富了卫视频道的节目样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但目前有许多娱乐节目缺乏人文内涵,只是一味地在“愚乐”观众,品位低俗,给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几年来总会听到有娱乐节目被广电总局“封杀”的消息。
(四)卫视发展不平衡。卫视频道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着“强者恒强,弱者很弱”的现象。根据2001年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媒介研究部的《全国卫视频道竞争状况分析》一文,当时省级卫视排名前五名的是:山东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上海卫视。两年之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调查发现满意度最高的五个卫视分别是: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安徽卫视、福建卫视和浙江卫视。到2007年。卫视频道的排名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动,一些强的卫视还是很强,弱的卫视还是很弱,尤其是中西部的卫视频道,大部分竞争能力都很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将持续。
二、卫视频道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卫视频道的发展,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有来自外在的竞争环境,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卫视频道面临着诸多压力。
(一)来自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压力。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级大台。它所拥有的优势和实力是卫视频道无法比拟的。而且中央台还带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度、百姓的信任度,一直以龙头老大的身份走在电视媒体的最前面,带领着卫视频道和地方台的发展。面对着如此强势的中央台,卫视频道只能望尘莫及。地方台向来是与卫视频道最贴近的,因为大家可能同属一个地区,在资源等方面能够共享。但地方台面对的受众更加细分化,它只面对一个区域的观众,所以它的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卫视频道是上星的频道。它所要面对的是全国观众,在节目选择的范围上会更加广泛,但在挖掘深度上,尤其是在做本土区域特色的节目时,地方台更能凸显优势。
(二)来自境外媒体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之后,境外电视媒体也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了中国市场,现在已经有许多境外媒体在北京、上海等地落户。目前来说,国家的政策对我国电视媒体有一定保护,境外媒体的冲击不会太大。但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化的加剧。这种政策保护不能长久。应该说当前的“冲击不大”,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成“危机四伏”,卫视频道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三)来自其它媒体的压力。除了电视媒体,还有许多媒体也在抢占受众市场。例如网络、广播、平面媒体以及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等。此外,数字电视、移动电视也在蓬勃发展,他们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跟卫视频道争分一块蛋糕,无形中又增加了卫视频道的压力。
以上这些都是卫视频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但每个卫视频道的经济实力、技术、节目特点等都不相同,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和受力点也不一样。
三、卫视频道未来的发展
卫视频道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明显,要想使自己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卫视中站住脚跟,就必须走改革之路。
(一)实现品牌化,突出自己的特色。21世纪的电视媒体,市场竞争只会是越来越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叫得响的品牌,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广告客户,带来更多的广告收益。越是知名度高的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就越能给电视媒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视想站住脚,必须要实现频道的品牌化,突出自己的特色,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频道包装上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要在整体频道包装上下功夫。无论是频道的台标。形象宣传片,还是节目的字幕系统,演播室设计,广告语等,要统一,要有自己的风格。
其次,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特色。对于传媒产业来说。最重要、最核心因素就是内容。对电视媒体而言,必须要有长久吸引观众视线的品牌节目,否则将很难长期立足。针对我国当前省级卫视定位雷同、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在节目和内容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已成为卫视频道生存和突围的必然途径。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等。
第三,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不问人群的作息时间和收视兴趣不一样。因此,广义的“黄金时间”不应特指某一收视时段。通过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找到对应不同群体收视习惯的“黄金时间”。调整好节目的编排可以使频道更有特色,吸引更多受众观看。节目制作者和编排者应该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节目送达合适的观众,突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有特色的主持人。实行品牌化,突出自己的特色,还要有特色主持人。即那些知识丰富、灵活机敏、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具有个性的主持人。他
们能更好地驾驭节目,提高频道和节目的收视率。
(二)寻求差异化,打造具有本土地域文化特点的节目。一般来说,电视台的影视剧、娱乐节目都拥有着较大的收视群体,在守住影视剧收视群体不流失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或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卫视频道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造本土特色栏目和大型活动,展示本土地域文化风格。这是成就品牌频道关键。也能满足多元的受众文化心理需求。本土化地域文化特点包括人文资源、风土民情、山水名胜、地方戏曲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栏目提供相应的素材。
2006年江西卫视为纪念胜利70周年首创推出了大型电视活动“中国红歌会”,以演唱红色歌曲为主要形式,,巧妙地用红色歌曲做了二块味美的大蛋糕,给观众和参赛者带来燃烧激情的全新体验,体现了红歌会的魅力。
(三)推出“绿色”娱乐,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娱乐节目在电视台一直很受宠,它的趣味性、娱乐性、刺激性是大多数观众喜爱它的原因。但当下卫视频道的娱乐节目还不尽如人意,不少节目缺少入文内涵,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参与。卫视频道在今后的发展既要坚守高品质和高品位,也要加强和观众的互动,提高娱乐传播的人文内涵,倡导的“绿色娱乐”。
如湖南台的《勇往直前》,这是一档以惊险挑战为内容,由全国知名的文艺、体育、娱乐明星参与,挑战一些很有难度的项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希望小学捐款献爱心的节目。整个节目向大众传播的是健康积极的行为,正是“绿色娱乐”的最好体现。
(四)卫视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卫视频道的问题还在于缺乏创新,内容匮乏,形式比较单一,容易失去观众。所以卫视频道在制作节目时要勇于创新,在节目中不断添加能提高受众兴奋度的元素。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喜好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节目一定要紧跟观众的需求。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受众,明确频道的受众市场定位与节目自身定位,在这一基础上开展创新。这是一个“定位――调整――重新定位”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方言类节目;现状;对策
一、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一)内容单一,新闻价值低
随着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多,涉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日益广泛,方言类的电视节目也日益受欢迎,出现了一批关注度和收视率都较高的节目,例如:《阿六头说新闻》、《民生在线》等。在这些收视率高的节目不断受到观众追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方言类节目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且缺乏新闻价值。由于各地新闻类节目在内容上是不断重复的,其形式就是在于用方言来播报新闻,并没有专业的内容设置和节目创新,给群众以审美疲劳且缺乏吸引力。我们不难从方言类节目中发现问题,如节目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倾向于用方言播报时事新闻,另一方面就是以民生的口号报道观众生活中的小事。我们都知道民生就是以解决百姓身边的事情为主,给与百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可以更有效的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生活琐事都搬到荧屏上来,这就降低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对人力和财力的一种浪费。作为电视节目自身而言,不能为了追求高收视率,一味的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新闻来进行播报和公布的。
(二)方言类电视节目受众范围小
用方言来进行节目的播报就注定了其观众是具有局限性的,不是针对所有的电视观众来说的,方言的本土化就决定了其类型的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定位,只有了解和听得懂的观众才会进一步关注其播报的内容,才会对此类电视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超出了本土范围,就很难被接受和认同,这也就阻碍了方言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反作用,使用本土范围内懂方言的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阻碍了本地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不利于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针对本地的观众来说,方言类的电视节目更受中老年人的喜欢,因为中老年人对方言拥有更深厚的感情,年轻人不喜欢单一的内容和死板的新闻播报。如何在未来的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中,增强方言电视节目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培养青年人的观赏习惯,获得更多的青年观众收视群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方言类电视节目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内容
方言节目要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节目内容与素材选择上,注重贴近老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节目才能更受欢迎。首先要做到普通话节目和方言节目的平衡,既要有普通话节目,又要有方言类节目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互补共荣的关系,而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播送范围广的节目如全国和全省的最好注意语言的统一性,大力进行普通话的推广,而地区电视台也要根据当地电视节目情况适当设置方言栏目。另外,对于方言版电视节目不要过于炒作,过于跟风,节目的多少要注意适量。普通话仍然是需要我们大力推广的,但也应该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充分发挥方言的魅力。在普通话与方言节目的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确定节目定位,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类节目的平衡关系。方言类电视节目只有通过精品化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的本地化特点,树立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精品品牌,提高自身特色品牌的价值,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才能保持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生机和活力,实现长久的发展。
(二)拓宽观众的受众范围
本着立足本地文化,关注本地生活的原则,充分满足本地观众的娱乐和信息需求,这样才能使方言电视节目有一个稳固的发展基础。但电视节目方言化也使得本土观众与非本土观众因为语言的问题在取得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渠道上存在着一些不平衡,所以方言电视节目应该在本着满足本土受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具人文关怀的去考虑一下外地观众或非本土居民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