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亮丽的风景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规划,缜密的构思
延寿县建设局共有17个企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32人,下设11个党支部,156名党员。该局主要承担城乡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市场和市容、市貌管理等工作。不言而喻,这个局的工作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矛盾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难点。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延寿县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县目标后,城建工作任重道远。为此,组织上选派任宝福同志挑起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大梁。他在城建工作中,重点突出规划的关键作用。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建设局领导班子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在整体建设中规划是头等大事,他们严格遵循“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原则,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规划的配套使用,确保整体规划和详控规划的贯彻实施。在城镇建设规划变更审批中,意见不统一时,以任宝福为首的局领导班子坚决执行《延寿县城镇规划管理办法》和《延寿县城镇总体规划》,实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批办法,成片开发项目上报县政府审批制度。每项工程开工时,局长带领规划人员亲临施工现场监督,一丝不苟地执行放线、验线制度,防止人为改变规划设计而开工建设。
正因为规划的缜密科学,才指导城乡建设顺利发展。先后有文化广场综合楼、第一中学综合楼、大众广场、南卫东路拓宽改造山河公园、公安街标准化等工程,全部工程竣工后,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而且均是优质工程。他们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设,大气的笔墨
延寿县有史以来,以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思想保守、经济落后而远近闻名,由于城市基本建设资金不足,城乡建设与周边县份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之后,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延寿县城乡面貌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以任宝福为首的建设局领导班子,按照县委“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拆迁、大规模建设”的城镇建设总体方针,开拓进取,使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为了大规模的建设,延寿县建设局领导“一班人”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个难忘的黎明,谁也记不清 。当人们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可谁能想到局长任宝福深入到工地第一线,夏天每天4点半到现场指挥,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休息,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于城建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环卫工作,由于投入不足,职工工资低下,建设项目多,工作繁重,责任较大,很多人的工作积极性不好调动。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局副局长李丹同志主动要求分管城建工作。他以忘我的工作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誓言,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黎明还是夜晚,人们总能看到他战斗在第一线的身影。
4年来,县城累计硬化主次干道100余条,建成白色路面47万平方米,城镇主要道路硬化率100%,硬化道路全部实现亮化。累计建设绿地6万平方米,栽种各类行道树21 700棵,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建成给水管网60公里,日产水量达1万吨,充分保证了城镇居民的需求,同时铺设排水管网40公里,临街住户污水入网率达100%。城内共建有公园广场6处,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全面实施了城镇楼房开发建设,总面积达9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等等。
管理,协调的乐章
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对此,延寿县建设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他们完善执法责任制,制定管理目标责任状,把管理责任细化分解,协调落实到人,效果很好。
从2007年开始,延寿县城镇全面推行了门前四包责任制。临街单位、店铺居民包冰雪、包卫生、包树木、包市容,从而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分解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垃圾三定管理办法,即定时摆放,规定早6点前,晚9点后摆放自家垃圾;定具摆放,住户按规定地点摆放,商铺摆放在自家门前,饭店摆放在室内,机关单位摆放在院内,统一由清运车运走;定量摆放,居民用袋装,商铺用纸箱装,饭店用桶装,单位用箱装,通过这项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垃圾乱倾乱倒问题。
在植树护绿工作中,每一片绿化树都安排专人管护,每一棵植树都安排专人浇水,工资与成活率挂钩。 在市容市貌管理上,他们提出了凡是建设局的干部职工在街上见到垃圾、纸片,不捡者就不是合格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
指导老师:周水华
公园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互相追逐,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河边,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飘逸着长发,摇曳着修长身姿,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葱郁的森林中,小鸟们叽叽喳喳,欢快的雀跃枝头,那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身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便在某日的中午出现在我的班级里。
那天中午,天气闷热,一些贪玩的同学在外面的阳台上追逐打闹;一些同学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聊天;而我则在班里帮值日生一起摆桌椅。临近上课前,周老师抱着电脑从外面走了进来,环视教室四周,突然,老师眼前一亮,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悦之色,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指着后面的一个方向,我迷惑不解,顺着老师指点的方向,我终于发现了,在这自由而放松的中午,绝大数同学们都想趁机好好玩耍的时候, 曹阳却在聚精会神地看课外书。虽然耳边也会不时传来同学的嬉笑声和打闹声,可她却丝毫不受影响。老师即惊喜又无奈的说:“唉,多用功自觉的孩子啊!要是我们班能有十个这样爱看课外书,而不浪费宝贵时间的同学,那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得很快的。只是……”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看到眼前曹阳同学的认真劲,我心里感到愧疚极了,低下头,红着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了《教与学》,也开始认真的做了起来。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
随风飘散的长发,声音如何又响亮,每时每刻都提醒着我们好好学习。您总是微笑着告诉:我们马上进入高三了, 该好好学习 ,珍惜时间 。有时候非常感谢您 但时间过的很快 ,您去找一个新的落脚点。您炯炯有神的目光总是激励着我们勤学奋进, 您的课堂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知不觉我已经开始了历史学习,在你潜移默化的教学中 ,我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也是您带我走进一片新的历史天地,看着你让我们所做的笔记 。我有一种从内心发自而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出来 ,您是我高中历史的引路人, 引导我们学习中国与西方的悠久历史, 回想你那独特的教学方式 ,让我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佩和赞美。 不知不觉,我们已分离三四个月了 ,感谢您在学习中对我的帮助与教育,
你们那坚定的眼神激励我, 坚持一定会成功 但高考一天天 ,毕竟我们加速了我们缓慢的步伐 ,我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那是您教我的人生真理 。有时候在想时间还长, 慢慢学习 ,与您相处的时间同样也很长 ,但世迁 ,您离开我们去寻找属于您的另一片新的天地 ,您教了我差不多690天 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理解了许多历史事件 。
时间见证了我们相处的一点一滴的大小事件。也许这就是缘分,我会用这种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赢得高考,赢得人生。我会以顽强不屈的毅力,执着追梦,当我有一天成就自己的梦想时,您也许会为我感到骄傲的。无论您走到哪里,您永远都是教室中最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们充满欢乐而激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明天而努力奋斗!成就他们自己的梦想与人生。
关键词:广播操?教学?管理
广播操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多数学校受场地因素的制约,广播操依然是课间操的首选。通过规范课间广播操中学生的动作,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理论、技术动作教学
1.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且能使抽象的动作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视频讲解每一节动作的难点和重点。理论讲解结合多媒体视频观看,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2.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记忆
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和标准示范,学生掌握基本要领水到渠成。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分解教学法,动作示范时通常采用正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如《第九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在学生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为使学生们有模仿目标,笔者请学得快、掌握得好的学生作为领操和笔者一起来完成动作示范。学生做正面示范,笔者做镜面示范,其他学生从正面示范中看下肢的完整动作和运动方向,从镜面示范中可以看上肢的完整动作及相互间的衔接,这样的配合教学,让学生在不动位置、不动方向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个示范动作,增加了动作的鲜明感,便于学生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快速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音乐与口令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节奏感
广播操只有在轻松明快的乐曲伴奏下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锻炼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节奏的概念,动作的完成与音乐不合拍,要么自顾自地做,音乐形同虚设,要么就以牺牲动作质量为代价来跟上节奏。因此,笔者通常先用口令引领学生熟悉做操的节奏,通过口令―口令+音乐―完整音乐三个阶段作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动作记忆,使音乐与广播操动作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出广播操的美感。
4.以专项考试为契机,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考试是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学生在集体中可以滥竽充数,但是一个人完成就会漏洞百出,所以专项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考试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并公布于学生,让学生对每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知肚明。考试时,两个学生一组,对学生每节动作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考试结束当场做出点评,指出错误所在,令其加以改正。今后如果条件允许,把学生的考试过程录制下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二、以比赛促教学,细化技术动作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将广播操比赛纳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习广播操时,学生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讨论。尤其在赛前,教师都会利用课后甚至休息日对每个班级进行强化训练,去“抠”动作,一旦发现错误动作,如果是少数人的问题,就用简短的语言或动作予以纠正,如果是多数人的问题,则会停止练习来进行集体纠正。以赛促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三、以检查评比促日常,将广播操学习常态化
为保证课间操的质量,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每天的课间操,学校都会安排部分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会成员对全校各班级的广播操情况进行检查、打分,对做操不认真的班级和个人记录在案,及时公示,做到周汇总、月汇总、学期汇总,并纳入班级的量化考核中。这样,广播操的学习、练习就不再仅限于体育课和广播操比赛中,而可以实现天天练,天天学,天天有提高,让广播操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一些教师为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故事创设、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到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而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产生兴趣,这种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有3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它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地说:‘我只要1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长度比弟弟的长一些。’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3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1根平均分成4段,分给老二2段。3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它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
二、开拓思维,创设情境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创新的火花。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不拘泥于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下面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片段。
师:小红是一个三好学生,期末考试评估成绩为语文90分(最低分),数学98分(最高分),自然93分。现在要求英语成绩,好求吗?
生1:不好求,但可知道英语成绩肯定在90~98分之间。
生2:如果给出这四门学科的平均分,就可算出。
师:这四门学科的平均分为94分,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小红的英语成绩?
生2:91分。
师:不对,比91分多。
生3:96分。
师:不对,比96分少,接均分。
生4:95分。
师:对!理由是98分与90分的平均分是94分,93分与95分的平均分也是94分,通过移多补少就可得出。
通过对话,让学生确定英语成绩的范围,在给出平均分后,让学生猜想,最后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这样打破单调枯燥的计算,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氛围中去思考,去猜想,去发现,同时也渗透了“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三、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过去那种枯燥乏味的纯数学,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应强调数学的应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洞察,利用校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产生的原因,让数学回归自然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96元/只,排球42元/只……一个学生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学生说:“我想买一只篮球。”营业员说:“96元。”学生拿出10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4元,学生说:“谢谢。”营业员说:“欢迎再次光临。”通过“买篮球”,让学生感悟:(1)96元接近100元;(2)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同时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
四、摈弃虚假,创设情境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而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
关键词:蓝、绿、红线;优化组织;环城公园;风景线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96-02
1 城市滨水地区蓝、绿、红线概念
在城市滨水地区,蓝线、绿线、红线是三种主要的控制线。
1.1 蓝线
水域保护区的控制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绿线
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绿线贯穿了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规划,绿地专项规划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个阶段,涉及风景、园林、绿化、景观、河流等诸多因素。城市绿线规划对塑造整体城市景观环境、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和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1.3 红线
建筑、道路和桥梁等的控制线。建筑红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道路(桥梁)红线是城市道路(桥梁)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2 优化组织滨水地区的蓝、绿、红线
2.1 传统的蓝、绿、红线组织模式
纵观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城市在滨水开发中,对于蓝、绿、红线组织几乎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模式和特征,那就是――蓝、绿、红线平行布置。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河流水域―沿河绿化―道路―建筑带状布局的模式,这几乎成了解决滨水地区用地布局的“万能公式”。
在早期城市发展的初期,在工业社会,尤其是河流以水运交通职能为主的背景下,这种布局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进入生态社会之后,河流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河流的水运职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而河流水域的生活休闲、景观职能得到重视和发展。原本传统单一的按照蓝、绿、红线平行开发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滨水地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分地段性质,严格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蓝、绿、红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平面化开发模式也不能满足水资源多样化利用的需求。
2.2 蓝、绿、红线的优化组织模式
因此,重新审视传统的滨水地区蓝、绿、红线平行开发模式,我们有必要从现代社会和生态社会滨水地区的建设目标出发,对这三种控制线进行优化组合,重点是增加滨水地区布局的灵活性,以促进水滨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并最终提升城市滨水地段的整体空间形态。
表1 蓝、绿、红线优化组织模式一览表
3 合肥市环城公园简介及蓝、绿、红线组织现状
3.1 环城公园简介
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合肥老城一周的旧城墙基础上修建成的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全长8.7公里,占地137.6公顷。东西向穿城而过的主干道长江路把环城公园分成“南环城”、“北环城” 两部分。环城河现由环城公园分为包河景区、环东景区、环北景区、琥珀潭景区、西山景区、银河景区共六个景区。
截至2006年合肥市园林局统计数据显示,合肥市环城公园绿地总面积79.0hm2,水面面积37.7h m2。据研究,环城公园拥有的城市森林面积为42.5h m2,乔木密度达到651株/h m2,生物量126.94t/h m2,超过安徽省森林的平均生物量,已成为典型的城市森林群落。
环城公园包围中心城区约5.2 h m2,其一侧为环城水系,以环带状的形式构成城市中心的绿色廊道。合肥环城公园发展的绿线范围,基本上是以水为中心,两侧为陆地,总宽度在百米以上,全境地形起伏,水面开阔,富于变化。林木在宏观上已形成一定的林野气势和自然风貌。
3.2 环城公园蓝、绿、红线组织现状
环城公园在蓝、绿、红线优化组织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包公祠和浮庄以及清风阁等就是很好的成功案例.具体针对本文提出的优化组织模式,对环城公园现状分析如下:
环城公园具有的优化组织类型: 01-绿线红线独立于蓝线之中; 02-红线超越蓝线布置; 03-绿地中局部点缀红线布置; 06-绿线局部临(道路)红线布置; 11-道路(广场)红线临蓝线布置; 12-蓝线贯穿于绿线红线之间.
环城公园不具有的优化组织类型: 04-红线跨越蓝线布置; 05-(道路)红线紧临蓝线布置; 07-绿线(道路)红线立体布置; 08-绿线与红线立体布置; 09-建筑红线与桥梁红线的重合立体布置; 10-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的立体交错布置。
4 合肥市环城公园蓝、绿、红线优化组织展望
4.1 环城公园蓝、绿、红线优化组织应加强水街空间的形成
水街空间,通常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从而给人留下特殊的印象,尤其对优化滨水空间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环城公园目前的水街空间特征不是很突出,有待进一步加强.水街的类型模式一般无外乎以下三种模式:(1)一河两街;(2)一河一街;(3)有河无街.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河流沿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就通过三种不同的断面交替互换、灵活组合,形成了自由多变的水巷空间。
4.2 环城公园蓝、绿、红线优化组织可考虑各线之间的立体交错布置
通常在考虑蓝、绿、红线的布置时,我们通常只注重了它们之间的平面布置方式,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立体布置方式.在这一点上,合肥市环城公园也应该予以一定的考虑和加强.例
通常在考虑蓝、绿、红线的布置时,我们通常只注重了它们之间的平面布置方式,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立体布置方式.在这一点上,合肥市环城公园也应该予以一定的考虑和加强.如模式04的跨河建筑形式以及模式08的将原有生硬的河堤改造为上下均有出口的开敞滨水商铺的建筑形式等,都值得我们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5 结语
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4年全面展开,环绕老城区的绿带造就了城市“翡翠项链”的美誉,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而在合肥市现代化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探讨蓝、绿、红线的优化组织模式有着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了滨水生态资源,并将其滨水空间形式多样化和效益最大化;(2)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和运营水平,改善了合肥市人居环境质量;(3)在合肥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将有力的改造老城区,激发老城区的活力(4) 环城公园本身就是合肥的一张“城市名片”,蓝、绿、红线的优化组织将为合肥更新这张城市名片,并打造城市多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杨春侠,卢济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化组织滨水地区蓝、绿、红线[J].城市规划学刊,2008,(5).
[2]杨春侠.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记忆中每当学习等高线(湘教版)这一知识时,为了学生理解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总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绘图的展示,但学过之后,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山脊要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要向海拔高处凸出?每次学习等高线,心中总要想着怎么解除部分学生的困惑,这困惑却在一次体育课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正闹着体育老师带他们到学校东面那所谓的山(其实属丘陵)走一走,因为怕有事,我这个班主任只好加入(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学生的兴奋可想而知。当我们来到山脚时,学生们高兴之余,开始用眼睛观察,提出了疑问:山上的树怎么长得不一样,有的地方密有的疏?学生的话给了我一个提示,这不是一个让他们体会等高线的好机会吗?于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我带他们来到了一个地势低的地方,这里潮湿,草长得茂盛,这时我提出让他们跟附近的地方比较一下,希望能找出答案。学生们开始寻找、议论,最后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低的地方水多些;山的表面高低不平,高的地方不存水,低的地方会集水;山有的地方朝阳,有的背阴;对,植物生长靠水和阳光,我们很聪明嘛!哈哈——在一片笑声中我们来到了比较陡峭的地方,同学们仰头望去,好陡啊!让他们感叹吧!
抛砖引玉的时候到了:同学们,其实这些高高低低的地方有自己的名字,想一想我们刚学习了什么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山体上凸出来高的地方,像脊梁,叫山脊;山脚下的水是从山的低处汇集而成,那是山谷;那很高垂直的应该是陡崖,当然山的最高处就是山顶了了。同学们看远处,两个山峰看上去像什么?驼峰?我们叫它鞍部。“哎呀,我们带一条很长的绳子就好了,我要看看山谷为什么向高处凸出。”明白了学生的想法,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游戏:在一个较小的山谷里,让学生沿山谷隔几步站一人,排好后,找同学到稍远的地方看一看,有发现吗?学生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平面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来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更直观、更有效,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生的收获不光在等高线,也为后面的气候学习做了小铺垫。
回想多年的教学,让自己有了一种定势、一种模式,很少去注意那本应精彩又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其实,地理知识不只凭借地理课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科来深化、来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也是我们的目标吗?学科整合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打造地理课堂的精彩。所谓“语文是学科之基础”、“史地不分家”等,都在演绎学科整合的风景,但在地理课堂中怎样应用和把握其他学科的渗透,成了课堂的关键,自己有这样的心得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整合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存在着,而如何引用把握是关键。“搜选、整合、火花”是自己对学科整合的体会,这整合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亮出精彩的火花。
搜选——全面的搜精心的选
在平日的备课中,我们除了基本的环节外,总是搜集一些能引起兴趣、降低难度、促进互动、体现学生主体等等 地理课本以外的内容,来丰富我们地理课堂的艺术性,展现地理课堂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不能只要相关的就随手一捞,放进去就万事大吉,比如歌曲《天路》、《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都能与青藏铁路相联系,但我们要选,选出最贴切的。搜选,全面地搜,才能为课堂准备丰富的佐料;精心地选,才能为课堂准备精致的大餐。
整合——大胆的整,巧妙的合
我们面对选出的学科内容,怎么整?也就是这些内容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放、多长时间合适,才能体现出学科内容整合的意义?首先是要大胆地放入备课中,整后把这部分内容自己做一下练习,脑中放电影或口述一下,自己寻找这样的安排学生会不会接受、是不是系统逻辑,估计到时学生会有何反应,不能起反效果。记得有一次放上一张关于人口的漫画,却引发满堂大笑,学生的思路已经走入另一个方向,弄得自己手忙脚乱,主要是没有把好大方向,没有引导好学生的思维方向。再有就是提前预判,上课时在引用其他学科内容时,提前以问题或一个暗示定住大方向不变,师生才会合拍,才能由整到合。
不管搜选还是整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看到一堂好课,一堂优质高效的课。
火花——燃烧的火,芬芳的花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生成性活动,课堂评价是以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采取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具有激励、选拔、反思、诊断等功能,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常常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用体态语激励学生。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会给课堂带来和谐、亲切的气氛,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如果我们的学生由于紧张或害羞没有回答上问题,这时,教师微笑着提示一下或者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学生就会很快反应过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常常用体态语鼓励学生,例如,竖起大拇指、微笑、拍拍学生肩膀等。(2)用语言激励学生。我们大家知道,学生只有喜欢某位老师,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应该积极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Your spoken English is fluent,wonderful”“ The teach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ike your voice”“ This a few word is hard to remember, you remember so soon, very fierce!”等。
新课改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自己的子女那样,那欣赏的眼神、会意的微笑、满意的点头、亲切的手势、激励的话语犹如一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激励性评价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课,喜欢上英语课,让激励性评价成为英语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讲授轻训练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必要的任务。如果说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那么口语交际的能力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口语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之上,不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做可不做,一味片面追求考分,成为高分的奴隶。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评比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考高分的工具。其结果,使天真烂漫的少年变得千人一律,万人同语,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对学生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的摧残,最终使学生丧失了个性,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着高能力、高素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今天的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不能迅速准确的抓住别人谈话中关键信息,不能及时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交场合中,想说不一定敢说,敢说不一定能说,这样的人谈何发展、创新。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门素质的要求。当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主要体现在分数上,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雕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必须摒弃哪些陈旧的教育思想,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
其次,优化训练方法,使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
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能制定严格比较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安排,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紧扣教材进行听说训练,科学有序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毕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语言、语调、节奏、语气及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组织等多种技巧,并且不通的语境,口语表达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材将各种说话技巧的训练根据课文的特点,非编选再别练习中,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听说训练“说话态度要大方,口齿要清楚”中提出了如何发音的问题;第二册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采访不同的人物;作为典型的第四册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语调语态”中依次就语调的正确处理提出了重音、声调、速度、停顿等口语表达的技巧。这些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编排在课后练习里的,以使学生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编排的规律,才能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教室重视了,并扎扎实实的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坚持朗读训练,强化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课文能使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增强语感,并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加词汇量,掌握多种多样的句式,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沟通起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也十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多年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已不重视文章的朗读了;个别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的现象也很严重。新教改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不论课时多少,必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训练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确定感情的基调:或热情奔放,或稳重平和;或满怀神情,或惆怅哀怨;或幽默诙谐,或恬淡缠绵。另外,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字音、速度、重音、停顿、节拍、语调等,要指导学生利用汉语的表达优势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训练中尤其注意不能千人一调,要容许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鼓励学生拓宽文章的内容。
教室要多给以技术上的指导,避免笼统空洞,要多鼓励,多肯定,要使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朗读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文章分为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自由朗读几种。
第三,要勇于开拓新形式,进行课后实践,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口语训练的有效方法除了朗读之外,还有许多,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新形式,善于创造适合于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如:复述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对抗等等,在各种训练中,关键是要科学有序引导,扎扎实实的落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恰当的评价。既要评价表达的内容,也要注意评价语言表达形式。以促进学生不仅思考表达的内容,也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
1.开辩论会
开辩论会是训练学生口才和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使学生头脑灵敏、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一学期组织一次,话题一定能激起学生兴趣,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并且适合学生开展争论。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热衷追星,可设计这样的话题“摇滚音乐好,还是通俗音乐好”,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可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性格情趣,感情表达等多方面寻找论据,不一定分出胜负,重在参与。
2.演讲比赛
规定内容,限定时间,在演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有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包括身姿、手势、表情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3.朗诵会、读书会
朗诵会可以是诗歌散文朗诵,也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说,戏剧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读书会请学生推荐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或书籍,还可以用一百多字的短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4.成立记者站
范围不宜扩大,可先在班级进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掌握采访技巧,训练口语能力,条件成熟也可推广到年级甚至全校。
语文教材的生动性、形象性,为训练学生说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材料,因此进行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大大的促进口语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多得。
再次,建立检测机制,以测试促训练。
建立科学的口语检测机制,发挥检测的导向作用,以测促教,以测促学,将对口语教学和口语训练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能检验教师的听说教学情况和学生听说能力的高低,为下一步的训练制定目标;另一方面把科学的检测方式引入口语交际教学,通过检测找出训练中重点和难点,确立需要反复强化训练部分,从而提高效率,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口语交际训练任务的完成。至于检测的方式,可以通过听写、听话问答、听课笔记、朗读、即兴演讲等方式进行,可以因地制宜,但要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