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分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题记
当一张张期末试卷被放在老师的桌上时,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会儿。我们都静静的坐在位子上,不走动,也不说话。如果是平时,我们早就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了。
“大家一起来唱歌吧!”班长洪亮的声音划破了寂静,“就唱《北京东路的日子》吧!”他的建议得到了全班的赞同,班级里顿时传出了一阵阵歌声。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唱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去……”
大家的声音颤抖着,不少同学已经忍不住哭了出来。“大家不要哭,我们要笑着滚蛋!”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脸上挂着苦涩的笑容,眼角还有一丝晶莹的液体。明明很悲伤,却强颜欢笑着。老师从门口走了进来,看见我们哭的泣不成声,也难免有些伤心。“好了,同学们,不要哭了,放学了。”大家排好了队伍,下了楼。
队伍快走到校门口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家竟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望向在四楼看着我们的老师,向老师挥了挥手,说着再见。老师也向我们道别,然后走进了办公室。不知老师的心是不是也在流泪呢?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粉饰企业财务报表,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销售收入是企业经营业绩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利润的来源。因此,获取销售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通过收入补偿为此而发生的支出,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由于企业销售收入确认非常复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企业为了达到隐瞒收入、转移利润或虚增收入以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常在销售收入会计处理上采用各种舞弊手段。在财务报表的舞弊中销售收入占有很大的比例,不仅直接影响收入和税金,还影响到资产和利润等项目,其危害很大。
一、销售收入舞弊的动机
(一)中小企业为了达到逃避销售税金、所得税的目的而隐匿收入或少计收入转移利润,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销售税金的产生是以销售收入的产生为前提的,没有销售就谈不上销售税金,所得税是以利润为基础的,若企业亏损也就没所得税一说。所以企业为了逃税、漏税而不择手段的少计收入转移利润。
(二)现有的考核及薪酬设计制度不完善,利益的驱动使管理层蓄意提高收入
在现行考核机制中,只要是可以和绩效挂钩的,大多片面以销售佣金与收入直接挂钩、经理人薪酬与财务指标直接相关,奖金以股票方式支付等。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管理阶层为了物质报酬而高估收入。
(三)企业为了获取银行信用达到贷款的指标标准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金融单位发放贷款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考核一些主要财务指标,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而不愿向效益不好,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贷款。企业为了达到银行规定的指标就会粉饰财务报表,为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而蓄意提高收入、虚增利润。
(四)为了达到上市、配股、摘掉ST帽子的目的,虚增收入和利润
公司初次上市必须有三年盈利;配股时要求净资产利润率达到6%;若连续亏损就会ST、PT甚至退市。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会虚增收入和利润。
二、销售收入舞弊的常用手段
销售收入舞弊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达到偷税、漏税,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而减少收入;另一种就是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达到特定目的,比如向银行贷款、具备上市、配股、增发新股条件及操纵股票价格而尽量虚增收入调高利润。
(一)少计收入达到逃税漏税转移利润目的舞弊手段
1.企业将商品已发出并已收到货款后,按照规定应确认收入。但企业在购货方尚未索取发票的情况下,将发票联单独存放,把收到的货款作为“应付账款”挂在往来账上,从而减少当期税金和利润。
2.当某项商品供不应求时,供货方会要求购货方先预付货款,当供货方发出商品后应及时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偷逃税金、转移利润,就会不确认收入冲减“预收账款”而是按商品成本记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3.企业采取托收承付方式结算货款时,应在商品已发出,托收手续办妥时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调整利税,故意拖延办理托收手续而推迟确认收入。
4.企业为了搞促销活动,采取“以旧换新”销售方式,按照规定回收产品应作购进处理,销售的商品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不得扣减收购旧货物的收购价格。但企业为了减少税金及利润,采取以差价入账,调整收入和利润。
5.企业在市场不太景气时,会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会采取现金折扣方式即购货方在不同期限内付款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折扣部分应记入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收入按全额确认。但企业经常为了减少收入而按二者的差额入账。
6.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制产品,按规定应视同销售处理,但企业在具体账务处理时直接按其生产成本冲减库存商品,不仅减少了销售收入和税金,还同时降低了在建工程成本。
7.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用于捐赠他人都应视同销售。但企业为了少纳税、转移利润不做销售处理,而是直接冲减产品成本。
8.企业利用错误的会计分录转移收入,将正常的销售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不仅偷逃税金还增加了利润。
(二)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目的常用的销售收入舞弊手段
1.与关系单位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拟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及资产,引起增值税销项税与增值税进项税对等,即不增加税负,又增加了收入。
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因为是虚构收入,所以货款是收不回来的,只能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通过坏账准备的提取等方法处理。
3.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虚增收入。形式上核算齐全,实际上根本没有业务发生,从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4.企业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产品从此仓库发运至另一仓库或者公开仓库,凭出库单及运输单据作为销售收入入账,而实际上商品只是从此仓库移入另一仓库,销售根本没有发生,从而虚构收入虚增利润。
5.有些企业为了虚增收入,在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客户之前确认销售收入。比如:有些大型设备需要安装和检验,在未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不应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增加收入就会提前确认收入。
6.有些企业在产品销售后,会签订一些补充协议,协议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可以退款的条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尽管已经售出商品,货款也已收到,但还不能确认是否会退货,所以不能确认销售收入,当退货期期满时才可以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提前确认收入就会按原销售合同条款而不顾及补充协议的规定。
7.企业有时采用代销方式销售货物,当受托单位将货物提走时,货物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人,所以在交付货物时不能确认收入,只有当受托方将货物售出后并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而企业为了操纵销售收入就会在末收到代销清单时提前确认了收入。
8.企业售出的商品已经确认收入,因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到原因发生退回时不论销售的是当年的还是以前年度的都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但企业为了不减少收入,对退回的商品不入账,形成账外商品。
9.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时,即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购回这批商品。企业在销售时若附有回购协议的情况下,不应当确认收入,应将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记入“待转库存商品差价”中。而企业为了多计收入便会不顾协议的规定或将协议单放。
10.企业有时会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来调整收入,在确定交易价格上显失公允,或在确认收入时手续不全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三、如何判别销售收入是否舞弊
在企业虚假的销售收入中,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能显示出非正常的销售变化,从与销售有关的一些比率的异常变动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一)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增长幅度的比较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同时带来应收账款增长,并且二者按企业以往的数据测算有一大概比例,如果报表中显示当年销售收入与往年比较,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应收账款年初与年末的增长幅度,那么企业就可能存在虚拟销售业务的嫌疑。
(二)销售收入与存货的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增长,所需的原材料等存货应随之不断增长,若报表中显示收入在持续增长而存货却在下降,则预示着企业有可能虚拟收入。
(三)存货与应付账款余额比较
一般来说,存货增加相应的应付账款会成比例的有所增长,如果存货末见增长,而应付账款的余额畸高,这时就应怀疑是否存在挂账不入减少收入的问题。
(四)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之间比例关系
销售税金依附于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收入大幅上升,而销售税金的增幅却很小,二者之间的比例明显降低,这时就应怀疑企业是否存在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五)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呈反向变化
按常规,销售收入大量增长,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会大幅增长,如果收入在增长,而现金流却在下降,那么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应值得怀疑。
四、如何防范销售收入舞弊
(一)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建立健全其财务核算
在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中有“盈利高于一切”的思想,只要能偷逃税金、隐匿利润就会不择手段。所以须使他们不仅关注利税也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纳税不仅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份荣耀。有关管理部门应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核算,配备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或让具有记账资格的中介单位为其服务,组织审计机构监督检查,尽量减少其舞弊的可能性。
(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使财产所有权分散为多元的所有者的产权结构
我国上市企业中存在一股独大的缺陷,国有股实际上属于缺位现象,使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的控制权,产权代表不能真正代表国家的利益。所以应该设立一个纯经济又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的问题。该机构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作用于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公司享有收益权,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财务报告实施监督。
(三)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所占资金比例不大,但人数众多,他们大都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和财务分析判断能力,对于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甄别其真伪而加以认可,致使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追捧,获得不菲收益,从而鼓励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时,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机构投资者的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财务报表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都很强,通过一些技术指标的分析等手段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信息中的一些舞弊行为。
(四)完善管理层业绩评价和薪酬制度设计
很多公司的业绩评估和激励机制仅仅以短期财务指标,如年度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净利润数额为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升职和报酬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会助长管理层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其为了利益驱动去冒险,使用各种手段虚增收入,以此加大利润,提升股票价格。企业应当改善管理层业绩评估和薪酬制度,将长短期指标结合起来,不只考虑财务指标,而更多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降低舞弊的诱惑力。
(五)加强外部监管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作为会计信息监督的主导力量和指导机构,加强对信息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以控制信息系统违规行为的发生;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师务所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规范,以真正保持其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允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以弥补国家信息监控上人力物力的不足;发挥内审机构充分了解情况、易于取得资料和便于监督的特点。
【关键词】邹市明;职业拳击;防守技术
两届奥运会的冠军头衔的邹市明,自转战职业拳赛一来已实现了四连胜的完美战绩。邹市明作为优秀拳击手的代表,他娴熟的防守技术可圈可点,也奠定了他在拳击界的地位。本研究旨在对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赛四场比赛中运用的防守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邹市明防守技术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四场比赛运用的防守技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拳击项目技战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掌握邹市明在以往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为了解邹市明在拳击比赛中的防守技术奠定基础。
2.录像分析法
观看邹市明在职业拳击比赛中的视频,对双方运动员每一回合的防守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邹市明职业拳击比赛防守技术分析
从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四场比赛统计数据来看,邹市明侧重于步伐和闪躲,摇避和格挡,拍击使用较少。由此可以看出,邹市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步伐的快速移动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其次,邹市明在脚步的快速移动中,能快速闪躲对方的攻击,有效地压制对方的进攻。邹市明通过左或右的摇避技术,避免对手更多的打击;邹市明在比赛中充分利用后仰技术,快速闪躲对手,能有效地牵制对手;在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四场比赛中格挡防守能力并不突出。通过比赛视频可以看出,邹市明通过贴靠防守避免连续与对手近距离作战,同时也可以打乱对手的节奏,压制对手的进攻。特别是体力下降时,可以实现短暂的休息,在职业比赛中,邹市明所运用的防守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迎击或反击对手,导致拍击技术的运用较少。
(二)邹市明职业拳击比赛与对手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1.邹市明与瓦伦拉祖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在邹市明第一场职业拳击比赛中,闪躲、摇避、下潜防守优势明显。在第一回合,邹市明运用的闪躲和步伐防守技术较多,邹市明通过灵活的脚步移动,出色的躲闪配合直拳和摆拳给对手有力的打击;第二回合,邹市明的下潜次数明显增多;第三回合,邹市明依靠娴熟的闪躲和摇避技术扼制对手的进攻;第四回合,邹市明在充分运用闪躲、摇避和步伐防守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贴靠技术以点数的优势取得第一场的胜利。
2.邹市明与吉斯.奥特加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第二场比赛中运用步伐和闪躲的次数最多,由此扼制对手的进攻,避免更多的打击;在第一回合,邹市明运用的闪躲和步伐防守技术较多,防守比较谨慎;第二回合,邹市明运用的摇避技术增多;第三、四、五回合,邹市明的闪躲和步伐仍然是运用最多的防守技术;第六回合,邹市明综合运用闪躲、摇避、步伐和贴靠技术,防守密度明显增强,防守反击效果明显。
3.邹市明与胡安―托兹卡诺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从第三场职业比赛运用防守技术的数据来看,在第一、二回合,邹市明的闪躲和步伐防守技术运用最多;在第三回合,邹市明的摇避技术明显增多,通过左、右的摇避技术让对手扑空,反击对手的进攻;第四、五回合,邹市明的步伐运用最多,可见邹市明依旧用脚步的快速移动来防守对手的进攻;第六回合,邹市明的贴靠技术明显增多,也反映出邹市明在这一回合体能稍微下降,通过贴靠避免被对手击中。
4.邹市明与尤科崧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在第四场职业拳击比赛中,邹市明依旧运用步伐和闪躲来扼制对手的进攻,以实施有效的防守反击。第一回合邹市明步伐运用最多,充分发挥自己快速移动的优势,让对手一次次扑空;第二、三、四、五回合,邹市明的闪躲和步伐运用最多;第六回合,邹市明的步伐运用仍然最多;第七回合,邹市明的格挡技术明显增加,能有效地反击对手的进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视频分析可以看出,邹市明明显侧重于步伐和闪躲的防守技术,其次是摇避和格挡防守技术,拍击防守技术使用较少。在具体的职业拳击比赛中,邹市明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防守反击技术,并与拳法配合进行,扼制对手的进攻,也尽可能地避免更多的打击,实现有效的反击和迎击对手。
(二)建议
在平时练习防守技术练习时,灵活地根据对手的拳法做出相应防守反击技术动作;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加快攻防转换的实效运用,实现攻防与拳法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洪优.对我国优秀拳击选手邹市明伦敦奥运再夺冠的技、战术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 张震,郭志军.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56-57.
[3] 鲍善军,皮传胜.伦敦奥运会拳击49kg决赛中邹市明与对手技战术运用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9):806-808.
[4] 余银,胡亦海,高平等.第30届奥运会邹市明竞技实力与技、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3):106-112.
[5] 董志顺.散打、拳击与泰拳拳法特点比较对我国散打拳法训练的启示[D].扬州大学,2013.
关键词:税收规避 财务措施 企业发展 策略分析
企业的纳税统筹可以进行合理避税,这种企业行为是合理合法的,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操作,这在企业发展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的税收规避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税收的筹划也被列入企业的重要工作项目,在创造剩余价值与实现更多利润的同时,不可回避的是企业的诚信问题,合理避税的原则一定要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做好企业避税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要兼顾企业利益与企业诚信。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述
(一)税务筹划概念。税务筹划的概念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按税法规定范围进行的税收统筹安排,由此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节税的税收利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合理税收规避。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财务专业水准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在不违反法的前提下,还要在全面掌握税法规定的条件下,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取得企业合法收益,否则将视为违法经营。
(二)税收规避与偷税逃税的本质区别。企业的税收规避是合理地运用法律税收对企业的倾斜进行的合法收益的规划,并非违法行为。而企业的偷税逃税则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是以钻法律空子为出发点,进行企业运营的虚报与假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
二、企业税收规避的重要意义
企业税收规避是实现纳税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对于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经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其经营发展的自然规律。税收是企业经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内容,在保证企业的经营收益下,必须缴纳一定的税金,但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进行税务支出的减免,不仅减轻了企业发展的负担,也可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的再投入与再发展,由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地进行企业税收规避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有效利用问题,而且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创造与开拓出更大的企业发展空间,这对稳定国家的经济秩序与行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双重作用与意义。
三、企业税收规避的策略与方式
(一)利息转换为其他支出法。纳税筹划要有基本保证才能实现税收规避,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应具备三个条件: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而真实的。而对企业利息有两方面可以扣除的情况:一方面是在金融与非金融的企业间,借款利息支出、存贷款利息支出与债券利息的支出等;另一方面是企业借贷过程中的利息支出,不能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计算金额。在企业利息支出高于扣除金额时,企业就可转化其为其他可扣除资金支出,如劳务报酬、奖金、工资等支出,进而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
(二)合理利用个人捐赠免税政策。国家税法规定,个人接受的捐赠财产不纳入个人所得税范围之内,而企业所接受的捐赠需要进行相应的所得税缴纳。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到这项管理规定,无论何种来源的捐赠,都属于企业的整体收入,必须进行所得税的缴纳,而且应按实际收入纳入企业收入的总额来加以计算,因此,某企业或个人如果向本企业捐赠,则接受捐赠的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锐,但如果捐赠方向企业的股东个人捐赠,则股东个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股东再将该捐赠款或物出资到该企事业中,相当于捐赠人直接向企业捐赠,有效规避了企业的税收。
(三)利用固定资产修理中来规避税收。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经常产生的费用,国家针对企业固定资产修理程度的不同也出台了相关的扣除政策,扣除政策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以在发生当期扣除,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也就是说企业要尽量避免大修理支出,有修理支出也要尽可能分期分阶段进行修理,尽最大可能做到修理费提前获得税前扣除,相当于给企业提供了一项无息贷款。
(四)合理列支费用支出。企业费用支出应有详细的规划,这也是进行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支出进行合理的列支过程,是一个细节性的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为企业税务筹划贡献了力量,但需要关注到以下注意事项:首先是发票,作为企业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控制发票的真实性。其次是运输发票凭证,应反映运输过程的真实情况,而且发票凭证必须真实有效。最后是费用支出,企业的费用支出有收益性与资本性两种,这两项列支一定要清晰准确,一目了然。
(五)固定资产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增法、年数总和法。
(六)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行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大发展,因此,企业应在国家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方面有所了解与掌握,以此为企业发展赢得经营空间与经济效益,通过税收优惠的有效利用与全面享受,降低税负,合理避税。
要分析和了解自己采取哪些战略或者行动会激起竞争对手的强烈性的报复以保护其竞争优势,这样才会在竞争中步步为营,不轻易触碰竞争对手的敏感神经,做到徐徐渐进式的侵蚀。
要分析和了解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是什么。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可以通过了解竞争对手各级管理层的目标以及少数战略的内容来了解其未来目标,有针对性进行竞争。
要分析和了解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是什么。一般而言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有一定的隐蔽性,很难从全局性进行掌握,对于某些企业 ,例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年报、公告等公开的财务状况了解和分析其财务目标,对于自己一方将采取何种竞争战略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要分析和了解竞争对手对于风险的态度。竞争对手对于风险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在遭遇风险时将会采取何种措施以降低或者转嫁风险,从而使得自己有所准备。
要分析和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了做到专业的问题让专业的人去解决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和优势效果,一般会设置产品经理、独立研发部门、公关部门、政府关系处理部门、法务部门等以及时应对风险、降低风险或者转嫁风险。
(一)利用确认收入的舞弊手段。第一,变更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企业主要对所有权没有转移的销售收入、未完工跨年度的劳务收入、一次性收取需要提供后需服务的收入等全部确认为本期收入。隐瞒收入,企业主要对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的商品延迟开具销售发票从而推迟入账,已经完工或已完进度的劳务收入不开具发票来隐瞒收入等,这些做法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第二,故意虚构收入。编制虚假会计分录,企业通过虚构客户或者以真实的客户为基础,来进行虚拟交易。通过正常程序进行模拟,包括签订合同、订单、出库单、销售发票等。有的民营企业通过与关联企业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销售收入远远大于真实交易额。次年再通过退货处理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这样企业既没有增加税负,同时增加了收入。
(二)利用所得税舞弊的手段。第一,所得税返还款确认期间的舞弊。当前,部分地区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采取所得税通过财政返还一部分的扶持政策。对于这一部分返还的所得税,有的企业采用收付实现制,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有的采用实际收到所得税把它确认为收益的处理方法。这样通过不同的确认方法选择不同的政策就存在了很大的弹性。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就会故意变更政策;第二,通过内部转移的方法逃避增值税。一些垂直化的民营企业中,政策上如果上级公司减免增值税,上级公司免交的税额可以作为下级的进项税来抵扣。存在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故意提高交易价格,进而提高了进项税额,实现了减少了增值税达到了少交税费的目的。而且对于上级免交的增值税企业,被抵扣的进项税额,直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三)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了坏账损失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实际发生时直接确认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处理。同时把该笔应收款注销掉;二是备抵法,作为坏账准备去处理,当某一部分或全部金额被确认为不能收回的坏账时,就根据相应的金额冲减相应的坏账准备。对于备抵法核算坏账可以分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企业核算坏账的方法很多,目的是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状况的核算方法核算坏账。然而,由于选择的多样性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备抵法下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在直接转销法下只有坏账发生损失时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一些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往往把备抵法直接改为转销法来调整利润。对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损失用多提或是少提的办法调整利润。
(四)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每年终了至少一次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要求,合理的预算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账面金额与能够收回的金额相比较减少的金额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目的使企业更稳健地去衡量本公司资产,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带来的成果。但是,实际业务中资产减值的价值受到人为因素很大,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会计政策可以选择性很强,资产的评估就会被乱用。因此,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留下可以选择的空间。
二、民营企业会计舞弊治理措施
(一)培养和提高公民纳税意识。诚信纳税行为的基础是社会信用,而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长久以来,我国公民受传统认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对税收认识不够深入,很多人忽视税法的严肃性,使社会信用意识出现一种不正的状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诚信纳税的意识,首先要广泛的进行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和税收知识宣传。对企业的纳税人的教育,可以从了解国家税收发展史、国家税收带来的作用、国家和纳税人权利义务关系、税收的去向、政府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等几方面入手,培养依法纳税主动纳税的意识。对纳税人应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来减弱他们偷、逃、漏交税的动机,培养其依法纳税的责任意识,从而降低其税收违法的几率,促使其向主动遵从税法行为转变,这样可以引导全社会真正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观。
(二)加强教育与培训。首先,加强会计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也增强了会计从业人员信心,使自己更有竞争力,不会担心失业,被领导左右。有效地拒绝了舞弊的发生;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会计人员及高层领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舞弊对国家、企业、个人带来的巨大危害。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最后,加强警示性教育。可以通过制作专题片、小电影、图片展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让会计人员全方位地认识会计舞弊的严重后果,同时了解各种舞弊,避免可能发生舞弊的情形,加强警惕预防作用。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要严、违法必究。一是补充会计舞弊的处罚,在 《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处罚条款;二是对于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三是对于执法部门绝对不能徇私舞弊纵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明确严肃执法;四是对于违规企业绝不手软,追查清楚全部绳之于法。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威慑下,大大增加了企业舞弊成本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打消企业舞弊的念头。
轨道类毕业生面试受挫心理启示一、个案概况
小陈(化名),男,22岁,铁道信号专业三年级学生。小陈由于参加面试遭淘汰,感到自己没用,担心今后不能进入铁路工作。近一个月来,感到焦虑、心烦,学习效率下降,主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在感受到辅导员的尊重和真诚后,小陈向辅导员倾诉了他的苦恼。小陈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小在铁路边长大,父母均为铁路职工,对其学习要求较高。受其父母影响,小陈学习努力,做事严谨,追求完美。高中毕业后,小陈抱着对铁路工作的向往报考了目前所在学校的铁道信号专业,被录取后父母、亲友、包括自己都感到高兴,认为一只脚已经跨入了铁路行业,对未来充满憧憬。上个月,小陈连续参加某铁路局和某信号公司两个单位的面试均未被录用,某铁路局是小陈本身特别想去的单位。得知结果后的一个月,小陈感到烦躁、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认为“自己的就业希望很渺茫”、“自己面试都面试不上,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进去了铁路工作自己将一无是处”。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去实习了,小陈觉得自己没用,觉得同学们一定都看不起他,也感觉对不起父母,担心今后的就业,心情低落,内心痛苦。辅导员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小陈的基本情况后,向小陈的班主任和室友了解小陈的情况,班主任反映该生学习认真,不太喜欢交际,内向,自尊心强。小陈的室友反映其内向、敏感、平时独来独往,没有什么知心朋友。经过评估诊断、原因分析,辅导员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帮助其寻找、改变不合理认知,引导其客观评价自我和现实,树立自信。在辅导员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下,小陈基本消除了焦虑、心烦等症状,认知方式有了一定改变,学习、生活较之前积极了。
二、案例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遇到类似案例时,要尽可能多渠道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争取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并选用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本案例中,辅导员能够及时向小陈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身边的同学了解情况,正确的诊断、及时地调适小陈的负面情绪及不适行为,是案例得以成功解决的关键。
本案例中,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小陈的信息后,首先对小陈心理问题的成因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院三方面做出了评估。根据小陈自身智力和文化水平、领悟能力较强等实际情况,选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小陈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面试受挫导致了紧张、焦虑等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其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小陈心中可能存在着“过分概括”、“绝对化要求”的非理性信念,如“一次面试失败代表次次失败”、“进不了铁路自己就一无是处了”、“同学一定因为他面试失败而看不起他”等。对所经历事件的“过分概括”和对面试受挫“反应强烈”,导致了他的自我挫败感,产生了自卑、焦虑的情绪和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等不良行为结果。
三、案例启示
本案例是众多轨道类毕业生在高就业期望值下遭受面试受挫所致心理问题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出高职院校轨道类学生一旦其高就业值未得到满足,就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和从众的心理,影响自身身心健康。高校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轨道类毕业生高就业期望值下的就业心理。
1.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目标
现阶段,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程,大一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讲授“职业道德”,大三讲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效果不理想。针对轨道类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某些铁路和企业往往大一或大二就来校选拔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这样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就业需要。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加上大学生人格的不成熟性,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个人实际情况,盲目跟着就业大军走。所以,在轨道类毕业生就业课程内容设计上,从进大学校门初始,在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及早将面试指导、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其中。引导学生不要过早地将目标定死,合理的职业目标不是一成不变,是具有动态性的,它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与环境的发展而调整变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唯一目标受挫时给自己带来的“致命性打击”。
2.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
轨道行业的高速发展,对轨道类毕业生带来了就业的有力机遇。在此背景下,轨道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提升。与轨道相关的通信公司、信号公司已不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将更多地目光投向国铁和地铁。一部分同学认为就业形式如此大好,自己一定能就业,在遭受挫折时,便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轨道类毕业生在择业时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确保安稳”的观念。择业时,首先应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应聘单位及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这样才不会因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为顺利就业而自负自大。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锻造学生坚强意志,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所必需的重要素质。一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屡屡受挫,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以致不敢正视现实。所以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就业心理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来抓。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在所难免,并总结择业、就业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早的预防和干预。通过专题讲座、学生活动等渠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耐挫能力,教会学生自我欣赏与接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情绪困扰,当个体自身不能承受这些压力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朋友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关心等方面。案例中的小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没有什么朋友,在面试受挫时,未得到朋友、老师和家长关心,帮助,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产生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年级大会、集体辅导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向学生灌注团结互助的理念,教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同学、朋友之间倾诉衷肠,分忧愁,解苦闷,保持开朗情绪,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努力使自己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该公司与深圳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建房,由其出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该项目于1996年度完工交付使用,该公司把应得收入1150万元,记在“投资收益”科目,该项收入实属土地使用权转让费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57.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5750元,教育费附加17250元。
2.该公司1996、1997年度将资金借与下属公司使用,每月定额收取资金占用费,共2605万元,用红字冲销“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130.2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3025元,教育费附加39075元。
3.销售不动产房屋收入6055120.74元,记在“营业外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302756.04元,城建税附加3027?56元。
4.收取房租押金792139元,挂在“国内账款结算”账户,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39606.95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96.07元,教育费附加1188.21元。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外贸企业;升值
一、实际有效汇率的概念
实际有效汇率是衡量一国贸易是否有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之一。具体地说就是两国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剔除了物价上涨对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一国汇率的实际变化,还可以作为一国经济危机的先行风向标。同时,因为剔除物价因素影响,还可以真实反映两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水平。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通常以对外贸易比重为权数。实际有效汇率可以用算术加权平均法和几何加权平均法来计算。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出口大国,它的贸易比重的基数可能就会相对来讲比较有利。人民币连续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却是升值,一贬一升,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
二、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外贸企业一般不去关注实际有效汇率,因为实际汇率是要剔除通货膨胀对于进口国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当它的通货膨胀率比中国高,该如何剔除影响呢?如前所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是实际有效汇率,而判断实际有效汇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并不是看外汇牌价,而是看汇率的变化比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对比。以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总体高于美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也就是说物价上涨越快的国家,其商品国际竞争力越低,越能够刺激进口,减少出口.这对贸易企业是一大挑战。
2.影响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后,在资本项下我国一直未全面放开,但在实体领域一直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优惠政策。大量外商投资企业来我国设厂,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外商投资企业要想在国内投资,必须花费更多的自己国际的本币,也就是说,投资成本上升。受此影响,国外资金有可能转到其他国家设厂生产,直接影响我国大量的就业人口。另外,在实体经济中受挫的国外资金也极有可能转战资本市场,造成资本市场的不稳定。
三、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的建议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我国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人民币汇率对不同产品出口的影响有很大差别。由于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中长期回调阶段,而国际市场的需求仍然不稳定,必须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才能稳定我国出口,从而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增长。
1.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
美国一直将其归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我国的货币当局已经于2005年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且将人民币与权重大的贸易国的货币相挂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才应该是重中之重,就美国方面而言,美方应采取宽松的外贸政策,积极调整其对华贸易出口产品的结构,放宽对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2.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不大
日本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是在较长时期内,日本一直对我国是贸易顺差,这是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目前日本应该不会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压力。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签署后经济一直萎靡不振,后又连续遭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影响.当前对日本来说,稳定目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即是对自身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3.目前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带来诸多贸易争端问题
由于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目前仍然处于贬值通道,短期内指望汇率升值促进出口从而解决贸易不平衡是不现实的。当然还有一个渠道就是扩大内需,将本来要出口的商品主要靠内需来吸收,从而减少贸易顺差,但是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我国就提倡刺激内需,尤其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又一是波强有力的扩大内需,目前内需乏力,因此要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到供给上,去库存,去落后产能,才是当务之急。
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有利于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多数为低端产业,因此要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增加高附加值的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产品多部分呈现出弹性低,附加值低的特点,中国目前要对这些产品生产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5.消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的事实
汇改十几年来,人民币尽管已经盯住一篮子货币,但仍然对美元的弹性不足,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近8%,但仍然处于被高估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因素例如高杠杆,房地产泡沫等等。而要消除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估问题,从根本上是进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而市场的反应是迅速的,由此形成一系列良性机制。
6.企业自身要重视实际有效汇率指标
因为实际有效汇率在计算上很复杂,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一般外贸企业在运行上很少参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但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它在国内买东西到国际上去卖,国内的通货膨胀一起来,它国内的购买价格就会上升,它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下降,这时候就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实际有效汇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