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英语信件格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信件格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信件格式

第1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奥运成功举办等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国际盛事,再加上我国经济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良好的表现以及处理国际事务上处处表现出的大国风范,英语作为交流的最重要渠道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一阵又一阵学英语的热潮。那么轰轰烈烈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目前,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正在涌动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浪潮。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就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呼之而出的创新教育。有智者说:“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明天才会更美好。”显而易见,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常青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国也与世界渐渐融为一体:加入世贸、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神九成功飞天等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盛事,处处说明了中国作为 “金砖四国”之一的后起之秀,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有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而英语作为国家之间、人民之间交流的最重要渠道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自从改革开发以来,全国上下学习英语的热潮从未降过温。而英语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相吻合,与这个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创新的精神相适应。因此,当今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在教育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多媒体技术等等的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起来,由此,旧的教育观念慢慢转变成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自然而然地可以培养、造就一批基础扎实、有创新思维能力并有着有开拓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现存的问题探析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工具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需要能使用于日常的生活,因为它说到底是一门语言,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学以致用,不能够转化成实在的生产力,或者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如果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将来的工作环境使得学生没有使用的场合或者条件,便会在客观条件上对语言的巩固和提高不自觉地限制。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便需要加强使用语言的情景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英语单词的海洋中摆脱出来,用英语语言的思考方式对待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在这样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使用英语的习惯,这必定使学生受益终身。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它也显示了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内容融于特别设计的教学场景中,利用学生听和看,让语言和音像不断的冲击、刺激,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出于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的角色,都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笔者在直担任英语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意识到大学英语得的教学受到现实情况的约束与限制,慢慢陷入教学窘境:大学英语的学习已经转化为大量的考试驱赶着学生往里跳。并且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存在着低产出与高投入并存的现象。

英语教育从中小学就开始的,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基本是填鸭式的。进入到大学,一般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英语的关系并不大,那么,学英语大多就是“及格党”。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的英语教学因为不受高考的限制,课堂内容相较于中学要生动许多,并且课堂中涉及古今中外的信息量也够丰富,教师讲课内容都会精心准备,无论是内容、前后设计、教师情感投入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效果都不错,但与此同时,学生厌学的情绪依旧弥漫。找原因,一部分学生觉得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习英语已经和今后的生活关系不大了。而另外一批学生,则陷入另外的一片考试海洋:CET、BEC、TOEFL、GRE应接不暇,于是一进大学,立刻埋头于各种应试指南、考试技巧、厚厚的英语词典永远背不完,形形的模拟题翻来覆去一遍一遍练习。而社会上针对这种趋势,应运而生了各种针对考试的培训中心,人满为盈。这些考试,造就了一批考试能手,他们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优异,可以说是逢考必优,可是他们的考试得分和实际的能力却想差甚远。因此引发了这几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呼声。

二、为了适应当今时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成为必须

中国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外语教学一直以来在教学活动也确实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一直以来,中国儒家文化的理念的熏陶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师万能的,能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道路上一切困难与障碍。大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思想依赖下,在漫长的学习、求学过程中,也早就形成“听教师话”的依赖。而在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中,一直以来也是传承了基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渐渐认识到,教与学的统一体才是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学生、书本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三个主体,师生之间是一种单个方向的传输方式,教师把教材上的规定内容通过讲授,让学生接受。这种模式对于教师的重视多过于学生,把教师作为教好学生的前提,学生学得是否好,都归结于教师的原因。知识的源泉、教学的中心、教学信息的掌握者和传播者,都化身为教师。而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的学生,自始至终难以改变自己的地位。在这样的思想带动中,这样的传统教学思想弊端使得学生先天的灵性和自我价值被忽视,时间一长,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如同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外形相似,内在相同。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学的观念,这是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指导着教学实践。而教授的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因此学习语言,我们不仅要把它作为一门语言来掌握,而且还要太过学习这门语言,学习使用英语国家人的思考方式方法。换句话说,既要能把英语流利的进行听、说、读、写,而且还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的精髓。成为一名协调发展的全面人才。

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树立起来的权威地位,因为一直受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即适应了教学的需要,,却也是师生关系冷化的导火索。长期以来,课堂气氛一直是少互动的、冷冰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师者”。大学英语尽管是学习西方的语言,但仍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按照复习、介绍背景知识、讲解课文、讲解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穿插必要的提问,教室里的学生使劲的抄黑板,记笔记。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思想,长久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被动参与课堂,也渐渐地变身成知识接受者,消极盲目,缺乏思考力。

在校生目前接触最多的考试就是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目前,几乎所有的在校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最先投入的英语规模比较大的考试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但以目前实际情况看,通过考试的学生实际生活中英语的应用能力并不出众,有的学生甚至是“英语哑巴”。这种针对应试考试的教学,脱离了现实的需要,是不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老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最后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以及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设备都是为服务学生学习的工具。面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和高需求,不能再局限于“授之以鱼”,教师传道授业的最高教育境界是要“授之以渔”。

所以,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教材中规定的知识材料以外,还必须为学生空出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思考的方法,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勤学多思、积极好问、掌握所学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营造创新氛围,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之目的。

三、大学英语创新教育分析与解读

(一)、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年代。知识如果变成能力便会升值无限,知识要有力量就必须和能力相结合。学生在大学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由此同时获得知识和能力。为了让学生们发挥他们天赋才能,要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因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学生成为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要在课堂上,课堂气氛营造出一种轻松平等的气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其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给予他们有时间与空间和积极性,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

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变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师生间处于一种朋友关系,平等合作是正确的相处态度的,课堂是自由和开放的、课堂内容丰富,并且经过精心设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可以利用目前比较普及的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影像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获得知识能力。

(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与其说是对学生,从本质上来说,不如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育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教师观念的更新都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素质教育是一种前瞻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教育。而创新教育则是这一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开放潜能,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任何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都与密切相关,教育观念直接反映出教育行为,而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莫过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和信念。教育理念创新的实现,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其教育价值在于推动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统一。因此,要确立创新的教育观,因此激发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的开发,以及他们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投身于创新教育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为此,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师理念中解脱出来,武装教师,激活教师的创新头脑,我们就必须用创新的理论来树立现代化教育、开放教育的全新观念。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不是记忆力超好,知识体系超全面的人才,因为百度或者GOOGLE中汇集了自古到今极其丰富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一代新人要具有创新观念,这才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他们是全方位高素质的,能够从容自若地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而且能以强大的创新才能最终主宰这个世界,主动、积极地丰富、发展并超越从前以往所有的过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这一能力是教师在提高自身水平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的:在学与用的结合中不断的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验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知识库,更新知识库;在对学用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自己学到的知识。所以,当代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必须从教育改革实际和社会的建设需要出发,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内外兼优的人才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润青.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杨江云,杨翔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高职教育教育观念的影响[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2(1).

[3]江桂英.中国英语教育-语言经济学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8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国际间的竞争其实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水平竞争。因此,创新教育是世界上众多国家进行教改的核心与焦点,英语教学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也成了英语教改的热点。要实现这一转化,我认为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变“教”为“学”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系统语法学习和语言点的分析,忽视学生的实践,即重教轻学,主次颠倒,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要克服这种现象,英语教学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大家早已公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论,但是许多教师已习惯了“一统天下”的“主讲”地位,还是喜欢牵着“主人”的鼻子走,把“主人(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往他们身上注知识却不让他们发挥潜能并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积极性亦受到严重的打击。其实,老师不环环相跟,学生也能摸索前进,学生靠自已能力学到知识或许更牢更有用。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乐趣。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会学的学生只是少数,肯学而不会学的是多数,不愿学的是极少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善教。教师应善于营造一定的情境,使教学有个良好的心态。其次,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是要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由外部的实践操作转化为内部的观念操作。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因为成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只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引导其确立目标,为学生铺设知识和能力台阶,让学生探索学习并学有所得,学生便会愿去自学,不断提高其自学能力。

二、变“问”为“答”

创新精神是指敢说,敢问,敢做;创新能力是指善说,善问,善做。所以,创新型的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1、让学生乐问 要使学生乐问,教师要善于营造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开场白”,或激趣、或设疑、或启发、或引导,使学生有良好的氛围和心态。其次,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问的空间。再次,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与表扬发问者。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问得精辟,问得灵活。同时,教师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百问不倒;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童心,时刻准备着启发学生问,让学生追着问,做个名符其实的“不倒翁”,而学生却成了“射手”,两者之间碰撞,定会擦出智能的火花。

2、教会学生问的方法 鼓励学生问,不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问,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问:发音、时态、语态、人称和数、构词法、搭配等方面,让他们问得精彩,问得棒。

三、变“封”为“放”

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学生只有挤身于广阔的交际实践空间里才能学好。所以,我提倡开放式的英语教学。

1、开放空间 空间在这里是指英语教学活动的空间,也指思维的空间。英语是外语,没有社会大环境,所以,我们要创造环境来学习。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创造语境;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表演、对话等在课堂创造交际环境;再次,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全英语空间,例如,教室里的物体都用彩纸写上英语的纸条贴上,让同学的目光所到之处皆为英语;最后,我们多举行英语角与其它形式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飞翔。

2、开放形式 在教学形式方面,应当尝试让学生教。易懂而浅显的内容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与口语水平。交流方面要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而在测试方面要通过笔试、表演、朗读、演讲、竞赛等全面检查听、说、读、写能力。

3、开放内容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以渗透社会最新信息,使教学内容充满时代感。

四、变“大班”为“小班”

第3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市场 职业教育 分层次 双师型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培养了几百万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英语这门国际化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以培养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自是不言自喻的。但就目前的实际教学而言,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正在面临被大量削减的困境。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推进职业英语的发展。因此,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定位不准确。

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的人才定位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这两类院校在生源的选择上就分出了层次。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高职院校或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是其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这类学生一般高考分数不理想,基本处在最后一批,有的刚过建档线。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不强,对研究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这种特点表现在英语学习上就更加明显。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不喜欢学习英语。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可以,但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成绩也不理想。少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是在普遍不爱学习英语的大环境下,成绩提高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不听或听不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差。

2、教材缺乏职业特点。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采用的教材,其编写理念和目的不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强调基础英语能力的综合教材,与职业英语的关联性不大,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一些高职教材没有真正体现交际法的思想精髓,在教学中还不太利于运用交际法开展教学。另外,英语教材资料陈旧,内容多年不变,毫无新鲜感、真实感,与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职业关系不密切,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英语教师职业素质跟不上职业发展需要。

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如何。现在的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转身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缺乏行业实践背景。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缺少外出培训的机会,没有机会去了解各专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知识,这也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探索“双师型”人才的原因。由此看来,高职英语教师缺乏相应职业素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实现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阻力了。

二、改变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被动局面的相应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当前高职教学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同样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近年来,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多样化,能力参差不齐,加上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生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应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根据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等级进行分级教学。A级的学生基础较好,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引导和辅导他们在通过了PET-A级考试后,继续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B级的学生基础稍差,在课堂上老师仍需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甚至重新讲解中学时所学的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这一层次的学生毕业时至少要通过PET-B级考试。定期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成绩进行层级的调整,使学生在这两个层次的班级间进行合理流动。

2、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研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高职英语教学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体现出实用性和职业关联性。教师应该依据企业和社会需求,结合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选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新颖的素材作为英语教学的内容。要实现这一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发校本教材,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和知识,以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结构,编写与学生专业有机融合,突出专业和岗位特色的校本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及双师型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教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语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另一类是专业教师中的英语老师。前者英语水平高,英语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教授英语之外的专业知识时往往力不从心;后者熟悉专业领域,但是英语水平有限。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针对不同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或组织英语教师听取专业教师的专业课程,或是引进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鼓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编写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料,在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只有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开发和师资培养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才能有望摆脱目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才有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任爱珍 成守卫 李权格 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7

[3]李广琴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 外语教学 2005(5)

第4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艺术院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一、传统英语评价体系在艺术院校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更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课程评价理论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难免导致课程评价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与新时代新形势下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在艺术院校,由于学生的专业特色与个体差异,课程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一旦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更无法达到预期的客观评价的效果。主要问题如下:

1、把“评价”简单理解为“考试”。过度夸大了考试的功能。致使学生把对英语考试的惧怕心理转嫁到英语学习上。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相对单一的评价方法和尺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也使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出学生语言发展的真实状态。

3、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于偏重使用单一量化的终结性评价,忽视采用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

《高中英语标准》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了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艺术院校由于具有其专业特色和文化优势,更成为学生们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个人综合人文素养,我们急需在课程评价方面做出探索和尝试,以适应新课改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课程评价改革的概述

1、高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高中英语标准》中指出,课程的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改革。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英语课程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课程评价的分类

课程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属于课堂教学评价。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感和人格培养,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教学目标。

终结性评价具有本体和附加。本体包括学生获得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以及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功能。附加是指评价的选拔功能。目前高中教学评价的一大问题就是过度放大了终结性评价的附加,过度重视卷面成绩。

三、在艺术院校环境中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1、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

艺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特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英语的学习上,具体特点如下:

(1)英语学习欠缺方法和策略。艺术类学生由于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专业的学习上,使得很多想学好英语的学生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英语考试存在畏难情绪。很多艺术学生认为考试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并且把对考试的负面心理直接转嫁到了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上来,有一种逃避心里。与优异的专业成绩相比,比较低迷的英语成绩往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自主性。

(3)文化高考压力与英语学习兴趣的矛盾。随着近年来艺术生高考分数线的不断攀升,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文化的的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主观上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其实,艺术类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开朗活泼,如果能够在英语课程评价方面多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喜欢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2、对英语课程评价的尝试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英语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艺术院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特点,在英语课程评价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自由听写”。课堂小测采用“自由听写”方式。听写时不过于要求闭卷形式,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日后进行不定期抽查,学生有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也可自由选择自己会的部分作答。参加者卷面分数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又鼓励了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使刻苦努力的学生看到了成果。教师的职能也逐渐由监督者转变成了鼓励学生进步的守护者。

(2)“Free Talk”(自由演讲)。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用英语表达心声的日常习惯。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带动学习动机的形成。如开设“英语实践活动”课,以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周期性英语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将英语运用于生活、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3)单元测验采取“双卷”形式。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综合解题能力较薄弱的特点,我在终结性评价环节采用了“单元报告+综合试卷”的双卷考试形式。“单元报告”,是利用框架式构图的形式将本单元所学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综合试卷”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样,即砸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4)“进步指数”。对大型单元测验的成绩采取阶段性“进步指数”的总结方法。即,不进行成绩排名,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多次考试进行横向对比,并将进步情况以数字的形式具体化,得出“进步指数”,以鼓励各个层面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英语课程评价探索和实践的反思。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最恒久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欣赏。”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逐步形成,是他们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Free Talk”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消极的情感影响。“自由听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双卷”考试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步指数”改善了学生成绩记录和解读的方式,妥善地利用了评价结果的积极效能,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促进的评价氛围和效应。

第5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1)三年级英语课堂用语不规范,中文翻译太多。

(2)忽略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

(3)活动形式多样,却只流于形式,没有太多的实效性。

(4)上课时指令目标没有显性化的要求,不能落到实处。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细致。

笔者结合以上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三年级起点的英语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

一、使用规范,简练的课堂用语,倡导英语授课的理念

小学三年级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尽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有的甚至还没听说过英语,但我觉得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必要时才辅以适当的中文作解释,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老师所说英语,还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倡导用英语授课,一定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所谓的“简练”就是简单、精炼,不拖泥带水,学生易懂。如果用远远超过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过于复杂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不仅不容易被他们理解,而且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有时还会增添他们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从而惧怕学习英语。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停止去进行另一个活动时:在教学字母时,可以以教师说字母的形式让学生停(T:A,B,C.Ss:C,B,A);教学新单词时,可以以单词的形式(T:he,he,he.Ss:he,he,he.);也可以以句子的形式,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二、关注听说能力的同时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作为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就开始学习26个字母了。在学字母前,我觉得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字母,还要正确地书写,重要性在哪;学生明白后,再进行字母的教学。在学习字母时,要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学字母的发音时,先让学生听清楚教师的示范读,并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再学读字母,学生已经能听读字母后,再用粉笔在预先画好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内进行规范的书写示范,这样才可以进行扎实的字母训练。学完26个字母后,和学生一道将26个字母按读音归类。字母的认读巩固阶段,可以让学生拼读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如先读hello,再拼读h-e-l-l-o,hello。当学生已经能熟练认读和书写26个字母后,可以先让学生默写26个字母,再打乱顺序听写,教师也可以读单词中的字母,学生听写:如教师读morning,m-o-r-n-i-n-g,morning,学生写出morning这个词,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批改,还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认读字母,知道字母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进一步的单词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主要难题是单词和句子的认读,那么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加强对学生认读策略的培养,要经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采用整体感知方式教学生词。渗透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教学,对比相似的单词,也可以用些趣味性的想象来帮助学生认读。如:ruler和rubber两个词的词义学生很容易混淆。我就故意把ruler中的1画成一把长长的尺子,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意思就明白了;she和he比较多了什么呀?she比he多了一个s,s像一个马尾辫,那就是代替女的她。学生很快就记住词的意思,并认读了单词。常规训练不在于多,贵在坚持,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教学活动要在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引导下设计;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层次性;活动说明要简洁明了,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活动过程中间要有显性的评价,等等。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喜欢亲身经历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情境,要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说、唱、跳、画、演中学英语。在活动前教师做好示范,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位成员的个体活动,一些学困生会因为任务较难没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深入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发言,给学生分组时要保证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不让一位学困生掉队,这样组内成员才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在创设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英语。另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评价记录,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活动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细致,更为显性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的要求

第6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 化工 创新 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能源规划为化工发展制定出了方向,低碳化是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技能化工人才是低碳化的前提,因此,做好化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发展所需。

一、社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现状

人类为了生存,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最终逐步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逐渐的掌握了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本领。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人类能更好的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为自己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世界。

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但是自然资源的存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煤化工发展的重视程度加深,政府大力支持化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化工企业开始大力的引进大量的先进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和控制系统。这样的局面形成了对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使得全国的化工企业都对人才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在化工领域形成对高技能人才过高的需求度。企业需要煤化工专业的人才有较高的熟悉化工工艺管理及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化工行业的各种规范、标准及生产流程,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化工的生产操作,并且生产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煤化工产品。

二、化工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现阶段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上教师教课的过程都是基于理论的讲述,学生学习的也都是理论知识,学生看见的问题也都是相对理论层面所存在的,教师对学生在煤化工专业的答疑解难也都是停留在理论中,缺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学校在进行化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煤化工知识都处在理论阶段,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师对化工知识的掌握也都过渡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好的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一定要建造学生的实践基地,更好的提高化工专业教师的师资素质和能力。

(二)教师对阶段发展的认识不足。

化工专业教师们对现阶段社会对煤化工专业需求的人才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学生在煤化工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过程都是停留在认知上,教师过渡的都是通过书本获得相应的化工问题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书本上的需求难免与阶段型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就会处在一个相对较为落后的状态中,使得煤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被社会淘汰,无法获得应有的工作,这些都是因为煤化工专业教师不能有效的对阶段性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们没有做好对未来的预知与对现阶段的审时度势。

三、解决化工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起校园实践基地。

为有效的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根据化工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建设思路,通过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构建模式,整合学院内的各种实验实训资源,形成新的以煤化工、应用化工、化工机械设备与检修、以及后续专业为主体的面向先进化工产业的共享型、开放性实训基地,成为设备规模大、技术档次高,具有国内先进水准的化工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成为区域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整合现有的基础化学及分析、水质化验实验实训资源,建设学院分析测试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化学实验技术中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水质化验中心、煤质分析中心、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和生物技术中心、制药技术中心。依托现有的化工教育资源,建设化工实训基地,包括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化工设备及安装实训中心、化工容器检验检测技术实训中心,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及控制仪表综合实训中心等。规划筹建应用化学技术实训基地,计划建设环境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环境监测技术实训中心、高分子材料实训中心、精细化工实训中心、化工设计技能训练中心、安全技术实训中心、化工生产实训中心、产品合成技能实训中心。在满足校内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接纳区内院校学生实验实训,为周边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服务,承担相关企业的人员岗前、岗中、转岗培训和工人定级考核等,为西部和区内化工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做出示范。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文化。

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指路明灯,教师的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煤化工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工人才的培养是与园丁的浇灌成正比例的。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加强化工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建设思路,促成校企密切合作,增加专业带头人,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推行人才的柔性流动,吸引更多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精湛技术能力的行业专家充实化工专业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强化技能型和能力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参与能力。每年吸纳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选派教师考取技师证,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引入校企横向课题,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教师产学结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每年考核确定免检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和教书育人水平,形成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技能突出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使用、激励、考核制度,满足学院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进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进行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人才模式的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学特色,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通过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煤化工行业发展。建设培训特色煤化工技术人才的基地,才能更好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专业化工人才。

(一)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在校的各个学期将化工行业通用的化学应用技术、设备维护保养技术、仪表及控制操作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产品分析检验技术、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等通过整合开发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目的。通过跟踪项目及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企业的化工产品特点,将煤炭气化技术、煤炭焦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炭基材料生产技术和煤产品检验技术等通过具体的“煤化工产品工艺学”来体现。学校结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生兴趣选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选取教学内容,选派由学校、企业工程师、岗位技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并将企业的岗前培训和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在校内或企业进行教学实践,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减少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的特点,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学生进入到专业实习期时,将学生派送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校企共同制定实习标准,在实习结束前按照企业的实际岗位由校企共同组织考核,并由校企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考核,针对特种岗位考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当学生毕业时,要帮助学生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获取相关的化工专业的资格证书,如:化工行业通用职业资格证、特种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进而使学生顺利就业,并具有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通过改善课程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进行化工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通过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作为前提条件,并且要根据化工行业发展建设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毕业生合格标准和专业设置计划,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企业参与的作用,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思路。推行基于国家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场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开发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重点课程方面,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和最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化工企业中应用的先进技术贯彻在课程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化工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建设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和优化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创建共享型化工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全区及周边同类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学为中心,以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就业逐步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只是培养专业过硬,而不能很好融入到企业中的煤化工知识性人才,更多的是要培养具有全面性水平的煤化工专业的人才,学校要通过建立学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设施,及时职场动态信息和各类统计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学生成为用于面对现状和改变现状的全面性化工技能人才,使学院各教学部门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要求。

五、结语

总之,现阶段要做的就是通过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本专业的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通过提高素质的要求来培养教师,按照社会阶段性的需求来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按照煤化工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将把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成为最具煤化工行业竞争力,成为煤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输送基地。

(作者单位:葛少英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锐,神华宁夏煤业集团)

参考文献:

[1]胡秀英,郑纯智.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第7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学;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8年首次提出。2011年,英国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发展成为教学质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合作越来越深入,借鉴国际优秀教学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高校课堂,对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主张语言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发挥学习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语言规律。学生不再被动、服从于教师教学,而是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及引导作用。此教学模式既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深化学生语言学习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模式,现在国内各高校已开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过程研究

与传统授课形式不同,改革中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个体需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主体性设计相应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最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中心地位退出,完成角色转换,从主导地位转换成引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代表着权威,课堂教学一直呈现“教师一言堂”现象,学生则是被动、服从于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W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启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虽不再占有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就比以前小了,反而教师的作用更重要、更多样化,因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接受新的挑战。教师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确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还要对个别优等生及后进生有所兼顾,适当提高或降低目标,使教学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上敢于质疑,善于协作,勤于思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缺少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领路人、导师。

2注重因材施教

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被动学习,教与学的过程只注重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能通过最后一纸试卷得以验证,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完全被忽略。师生对话不平等,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压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保了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中,教师既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享受活跃的课堂气氛。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还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潜能,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如记忆、理解、模仿、写作能力差异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优势,如学生的语音语调比较好,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做演讲练习,课上可在班级进行演讲展示,既给学生一个锻炼的平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带动其他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能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的照本宣科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课状态不佳,课堂气氛压抑,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营造人性化教学课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安排讨论、点拨、评价、反馈等互动形成一种和谐共鸣的学习环境。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轻松有序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使之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课下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为课堂高效学习提供保障。

三、结语

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全球化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教育大国,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尊重学生个体需求、因材施教不仅关乎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兴趣;探究;互动;独立自学;个别教学;自我评价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而是凭借它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摒弃 “教教科书”的课程,变学会“用教科书教”。这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将教材同化为自己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实际驾驭教学中,不断开发与教材不同的目标,获得教材规定以外的效果。基于以上理论,我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对新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谈谈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践和探索,以供交流。

一、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真实亲切的语境。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会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亲切感,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模仿,主动接近英语,这样,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我经常采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或趣闻典故作为开场导入,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多种形式的导入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记者采访、游戏、小组竞赛、演讲、背诵比赛等,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扩展交际情景,渗透英美文化,培养爱国意识,激活思维。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进行功能话题的交际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别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正如胡文仲指出的那样“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多的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习俗,要作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延伸,不应只局限与练习其特定的语句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二、灵活处理教材,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我在构思教学步骤、制订教学方案时,对教材的某些板块进行了灵活处理。听力材料文字较多,篇幅较长,且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时获取的信息较多,这就造成学生对听力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兴趣。为此,我在备课时结合学情,重组听力练习,努力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逐步获得听力技能,实现教材要求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通过提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课文主旨隐意的理解,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深意,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情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现在的课堂不能仅限与教参提供的知识,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激活教材,激活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生生活中,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三、充分利用学生群体这个强大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教材中介绍的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加强对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语言也要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备课,找好切入点,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不知不觉随着教师进入文章所设计到的话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自由发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为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总体改革的理念下,我会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发展个性,树立自信,成为充满求知欲和合作精神的人。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整体教学效果提高,优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杨连瑞、汤成雄、胡士田 《英语教育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第9篇:英语信件格式范文

【关键词】中专教育;创新行动;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建筑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42-02

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信息传播、经济活动和工程承包等业务日益频繁,对建筑类中专毕业生的英语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的英语教育必须发生变化,紧跟这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使英语教学过程与建筑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1],体现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中专英语教育改革任务实在艰巨。

1 英语课时不断消减

近年来中专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延长顶岗实习期,压缩在校学习时间,这导致基础课时的大量削减,尤其是英语。高职和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是因为学生必须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才能拿毕业证,英语水平等级证书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深造。中专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也不要求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外在压力来督促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全凭自觉的一种英语学习状态。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来学校是为获得一技之长的,学英语没有用;有的专业课老师与学生交流时也灌输一种中专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用不到英语的思想,在校应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可想而知英语老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时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因此每次课程改革的结果是英语课时一减再减,之所以没有被取消是因为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职称英语的存在。以我校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为例,2005年的新生入校后英语课还开设4学期,每周二次4学时,总课时超过280学时,可2010年入校的新生英语课只开设2学期,每周仅一次2学时,总学时只有60学时,课时削减了接近80%。这对于需要天天识记背诵的英语学习而言,开设英语课只具没有被取消的象征意义了。

2 缺乏合适的中专英语教材

我校已使用各个出版社如高教出版社、外研社、大象出版社等多种版本中专公共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也在为适用新时期中专教育改革不断改进,内容更趋简单,但公共教材面广,内容多偏向办公、文秘、旅游等服务行业的职业日常对话。这些教材中许多内容学生中学已经有所接触,难度较初三要低,于好学生没有新鲜感,反而有炒剩饭的感觉;对于差生的补偿教育却没有跟上。公开出版的公共英语教材一般有四册,循序渐进,适合于有两年四学期的英语课程教学,这对于我校不断缩减的英语课时来说无疑是不太合适的。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建筑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性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内容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建筑工作实际,使学生感觉语言技能训练是在一个非常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进行,语言应用都是为将来工作中有用武之地。但关于建筑业的英语教材多为本科设置的专业英语教材[2],偏重于专业知识,而不是建筑行业的工作过程。新开发的高职及部分中专土建专业英语教材多以专业知识的阅读和翻译为主,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会让基础本来就差的中专学生望而却步。而且这些教材一般要求对学生先有两年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求,在高年级时才进入专业英语阶段。这对于已经不受重视、甚至濒临取消的中专英语教学现状来说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课时计划。

3 社会对中专毕业生的英语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尽管现状是英语课时被大量缩减,公共英语课程被边缘化,但与此同时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技能不但没降,反而因涉外业务增多而提高要求,这使英语教学压力倍增,英语教学被推到改革求发展的路口。

我国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愈来愈多,与中国合作的外国装修公司也日益增多。“懂英语的人不懂建筑,懂建筑的人不会说英语”的现象制约着中国建筑公司的发展。要促进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就要培养懂英语的高素质建筑人才,将成为一线生产骨干的建筑学校的中专学生必须纳入培养的重要目标。只有使中专毕业生也具有了基本的英语素质,掌握与建筑背景相关的英语日常会话和简单的专业交际能力,中国的建筑人才才算走向了高素质的发展道路。

4 中专建筑英语教材的改革

研究发现,98%的课堂学习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指导的。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专业保证[3]。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4]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了顺应这一时展的需要,兰州城建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教材改革,目前由我校教师编写的、公开出版的建筑类专业教材已有十几本。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教材建设,本着“语言学习为职业培训服务”的宗旨,使中专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一些“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建筑英语会话,笔者编写了一本适合于当前建筑类中专学生英语水平的《建筑英语》教材,此教材出版弥补了目前此类中专教材匮乏的空白。

该教材照顾到大多数中专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各教学单元中没有太多的的专业词汇,这些词汇以螺旋式复现的方式出现,便于掌握;而且通过补充阅读和大量分类专业词汇来满足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求知饥渴。为防止学生对不与专业挂钩的简单日常英语对话学习感到乏味和厌倦,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重点——英语听说,并把听说分为日常交际模块和建筑模块,教材编写由浅入深、从日常英语逐步过渡到专业英语,与建筑知识挂钩,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全书由18个单元,每个单元一般都有日常口语对话、建筑专业背景对话、语言知识点、应用文写作、快乐学习及自我归纳总结练习部分。该《建筑英语》教材有如下特点[5]:

1.复习和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基本的口语。2. 创建与建筑有关的对话情景,在日常口语中逐渐融入简单的专业词汇,并尽量使这种过渡自然些,无缝对接。内容涉及简单的测量、预算、道路施工、房屋建筑、装饰、制图、建筑材料等专业内容,并在附录中扩充相关的建筑专业词汇。3. 在突出口语训练的同时,加强简单的英语应用文写作:如名片、招聘广告、求职简历、邀请函与回函、建材询价与报价函、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实习报告等。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每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归纳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的知识,把这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课后作业去操练,实现老师监督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5.每单元以话题为主线(topic-based),即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逐步拓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些语言活动。这样的编写有利于教师采用交际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每个单元的话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建筑背景中,真实而且实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即学习者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在学习时会将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希望学生通过《建筑英语》的学习,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巩固学到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融会贯通,形成互补关系。在模拟的建筑职业环境中,让学生借助英语这个语言工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培养懂英语的高素质建筑工人,为他们将来顺利走向职场、有朝一日参与国际建筑合作的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2] 娄志刚,苏娜: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河北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 何飞云: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的研究[J], 金华职业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