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金融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经济发展

第1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定向降准靴子落地,稳健货币政策不改!释放流动性3000亿!八部委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道指收涨逾百点与标普同创收盘历史新高,但纳指收跌。道指涨41.31点,或0.16%,报26252.12点;标普跌1.59点,或0.06%,报2837.54点;纳指跌45.23点,或0.61%,报7415.06点。黄金期货涨6.60美元,或0.5%,收于1362美元/盎司。原油期货跌10美分,或0.2%,收于65.51美元/桶。道指创收盘历史新高表明上升力道依然强劲,距离特朗普30000点的阶段目标位仅有不到15%的距离!

欧股收跌,受累于欧元在德拉吉新闻会后进一步走强。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87%,报13298.36点。 法国CAC 40指数收跌0.28%,报5481.21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36%,报7615.84点。日经225跌1.13%,报23669.49点。韩国KOSPI指数涨0.95%,报2562.23点。

特.朗普:美元会越来越强,财长言论被断章取义。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在他的领导下,美元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并希望最终看到强势美元。他表示,财长努钦最近有关美元的言论被误读了。此番言论一出,美元指数短线跳升,几乎收复全天失地……点评:特.朗普已于24日前往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他“信口开河”、一鸣惊人、石破天惊的新的言论必然会引起全世界关注,也会深刻地影响环球汇率、股市、金市、油市的走势!

第2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第3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金融深化 金融抑制 经济发展 房地产市场 税收制度 贸易自由化

一、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一)金融深化的概念

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金融领域的政府“管制”为“有效管理”,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价格扭曲、市场分割、结构单一的现象,形成正的储蓄、投资、收入和结构优化的效应,建立起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金融抑制

1.概念。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的原因是政府为了刺激投资,要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业远未达到成熟,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因而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结果。金融抑制的结果是金融浅化,即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小、品种少、期限种类少。

抵押了各类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

二、当前中国金融深化的现状

(一)央行降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21日晚间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称,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3%下调至2.75%,而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由1.1倍基准利率扩大至1.2倍,公积金贷款利率跟进下调,利率市场化继续加速前行。过了“金九银十”的楼市暖季之后,经过11月份的央行降息,楼市也出现了小幅的回暖。只能说,楼市回暖是央行降息最好的反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其《2015年中国房地产前景报告》中写道,“包括最近降息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公布后,抵押贷款申请将更加容易、房地产市场人气将改善,因此房屋销售量将开始企稳。”此次降息将进一步增强短期市场信心的确立,去库存增长,销售有望明显上升。不过,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亦将根据市场情况存在明显的分化。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短期来看,降息会让楼市迎来新一波行情,可能会集聚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起作用,三四线城市仍不被看好,并且对于大多数二线、三四线城市来说,库存偏大、去化周期偏长的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

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如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人为压低利率,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改善部分房地产产出下滑带来的GDP增速减缓,但在房地产产能过剩,内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同时也会加剧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的现象,一旦泡沫破裂,中国经济将遭受破坏性打击,不利于经济发展。

其次,人为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刺激了对实物资产的追求,而且由于借贷低廉,刺激了对边际收益很低的项目的投资,致使不合理投资增长,降低了储蓄使用效率。如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产能过剩的情形下,央行降息,使对其的投资增加,储蓄减少,资本没能的到有效利用,不利于经济发展。

因此,如若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货币当局对控制名义利率乏力、反高利贷心理、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抱有怀疑等,而采取金融抑制战略,不仅会抑制储蓄的增长,降低资本利用效率,而且会刺激不合理投资的增长,如我国产能过剩的房地产市场,为了抵消部分GDP增速减缓,继续放任泡沫经济增长,可能会酝酿新的金融危机,阻碍了经济发展。

(二)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

中国是推动与各国、各地区进行自由贸易所付出努力最多的国家。目前,紧随APEC会议,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自贸区谈判完成后,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6个,涉及21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版。前不久,中国还再次提出推进亚太自贸区的设立。

中国这一举措引领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为世界经济贸易上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推动了亚太地区双边甚至自贸区的建设,这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持观望态度的国家纷纷效仿,有利于我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与金融自由化相配合,有利于金融深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三)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

今年2月,税务总局公布了所有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4月份主动将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序,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纳税人即时可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受惠面因此增加30%以上。8月初税务总局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占国务院批准取消29项非行政许可中的33.3%。2013年至今,已取消和下放43项审批事项,并同步清理了与取消下放审批项目相抵触的文件和制度。今年国务院先后做出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和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决策,前三季度办理税务登记的小微企业有856.1万户,243.34万户盈利的小微企业中,有236.43万户享受所得税优惠,受惠面逾90%,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74.62亿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优惠政策惠及约210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减免税款296.47亿元。这三个税种合计减免税371.09亿元。工商总局数据显示,3月至8月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61%,大多数为小微企业。税务总局积极落实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在税收政策扶持和各部门协同配合下,外贸形势逐渐回暖。前三季度出口退税增长11%,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多项涉及税收政策和税务部门,因此,财政政策有可能会转向实质上的“积极”。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对贫困人口的补助上,这些政策措施能够推进金融深化,促进经济的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4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背景下获得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同时承受的经济冲击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竞争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演变而来的,具体表现在各国经济体制不断开放,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也结合了自身文化、教育、发展方式等特点进行竞争力的累积,由于区域之间的竞争累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逐渐形成经济竞争区域格局化,受到的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也随之不同。浙江省在我国属于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经济区域,与国家化市场的交易合作频繁,形成以浙江省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圈。基于济竞争区域化的现实背景,研究分析金融发展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利用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浙江省经济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

二、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金融发展的内涵表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各国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学术界对金融发展内涵表现分类主要包括经济金融化、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对外金融、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化、金融创新等。综合金融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体系效率、金融体系风险、金融体系环境四个因素。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表现

经济发展的内涵表现相对来说较为丰富。传统的经济发展内涵仅仅包括省份GDP或人均GDP,主要是对经济量的提高进行概括,现代的研究的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量的提高概括,还包括生产要素、资本的充足、资源配置、科技进步、人才实力、环境可持续、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综合国家实力的提升。经济发展质与量的提升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交通施设更便利、教育资源分配更合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化,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提升等等。

(三)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现阶段,学术界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功能论和机构论两个方面。功能论影响方面内涵是金融体系发挥的金融功能在多个方面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因素,如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等不同的金融机构系统。

三、金融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1、金融行业产值的发展情况

综合收集的调查资料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省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产值增长幅度大,从44.48亿元增长到2730.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66%,发展速度以16.46%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并且浙江省金融行业产值的提升水平平稳,呈逐年上升趋势,从金融行业产业与浙江省生产总值的关系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金融行业产值有所下降的时期,浙江总生产值也有所下降。

2、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变化

为了判定浙江省金融行业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地位,通常采用金融业区位商进行分析判断,区位商判断法通常用于判断某个产业是否有足够条件构成该区域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经过收集资料分析浙江省金融行业的区位商数值,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技能区位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浙江省金融专业化程度值达到1.60以上并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成为了浙江省的专业化生产部门。

3、金融体系市场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金融市场包括国有金融体系与非国有金融体系,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由国有金融占主导地位,因此以国有金融体系作为主要因素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省国有金融银行贷款总值呈上升趋势,但从相对值来看,国有金融体系存贷款比重相对降低,非国有金融存贷款比重上升,浙江省金融体系发展逐渐迈向市场化。

(二)经济总体的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浙江省由于处于沿海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对外经济参与度高,人均GDP高于我国的平均值,直到2011年,省内生产总值达32318.58亿元,整体的经济增长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2、产业结构的优化

浙江省不仅经济比较发达,其发展环境也较良好,受到的生产污染较小,主要云因是浙江省的产业以轻工业为主,产业逐渐升级与优化,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近年来的平均增幅比较平稳,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5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金融危机下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2006年到2008年,沈阳和大连两地的金融机构贷款合计占到全省的58.16%、57.26%和57.48%,到了2009年该比值急升到64.18%。但是2009年沈阳和大连两地的生产总值占全省比值只有50.64%,与其占用的金融资源明显不成比例,说明辽宁省内金融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而且使用效率明显较低。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的差距也导致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大企业和垄断行业,这种金融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正成为区域内一个突出问题。(二)经济增长受到金融弱化的明显制约在2007年金融危机前,辽宁省的GDP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图1),但是从2007年到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导致了GDP有明显的下降过程。2007年GDP增长15%,而2008和2009年分别下降到13.4和13.1%,这说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辽宁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图2),GDP增长率变得不稳定,而且变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外双重危机背景下2009年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非常大。(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信贷对辽宁经济的支持度呈现不稳特征金融机构贷款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84.08%下降到2008年的78.44%,下降了6.04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则仅从2007年的104.49下降到101.91%,下降了2.58个百分点,因此,辽宁省区域金融在2007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收缩发展,必然对该省经济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到了2009年,为了减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央政府调动了4万亿的投资拉动,使得辽宁地区的贷款水平迅速回升,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贷款占比,达到了91.36%。但是,进出口贸易却比2008年下降了13.1%,说明信贷资金反经济周期运行的效果不佳。(四)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业占比波动较大2007年末,辽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6%%,金融业增加值为386.34亿元,同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19%。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下降为3.33%,下降了0.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比为38.10%,下降了2.09个百分点。不过,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值却从2007年的8.61%上升到了2008年的8.74%,说明其占比低于第三产业整体下降的速度。(五)资金虹吸现象导致辽宁金融资源的流失由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带,导致辽宁地区的金融支持呈现不断弱化趋势。大型商业银行从西北经济带大量撤出、邮政储蓄银行对落后地区资金的加快虹吸等因素一直制约着辽宁省内经济的振兴,甚至影响了新兴产业带———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因此,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辽宁省区域金融资源在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资金分配、开发性资金投向、民间资本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等方面的失衡发展,以寻求解决金融资源外流危及辽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的良好措施。

    金融支持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措施包括:争取倾斜性的金融政策;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以开发性金融组织弥补商业金融大举撤出留下的空白;重点扶持西北经济带的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等等。建立制度的核心目的是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省外金融资源和省内发达地区多余资金流向区域内的资金洼地,形成一个分工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从而保障辽宁主要区域的经济发展。(二)构建大连区域金融中心以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为了落实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大连市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服务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依托,金融生态环境和人才建设为保障的金融中心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国际期货交易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在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对必将对辽宁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辽宁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缺乏金融风险保障机制,资金外流数额逐年加大,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目前,更多农村资金需求是通过财政拨款和扶贫资金得到满足的。但长远来看“三农”的发展,还要依靠经济自身的内在推动力。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解决目前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6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摘要】近年来,金融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即出现次贷危机,限制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从次贷危机角度看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规避金融业对经济发展不良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业 济发展 次贷危机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由于本次次贷危机是从金融业产生的,所以,此次危机很快扩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尤其是中国损失惨重。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国学者加大对次贷危机诱发因素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次贷危机的出现与金融业中存在不良因素有关。为减少次贷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预防次贷危机的发生,就需要认清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从次贷危机看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不良影响。以次贷危机为例,它是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世界经济陷入缓慢发展阶段。通过研究发现,次贷危机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众所周知,美国人有超前消费观念,所以,他们为更好的享受生活,寅吃卯粮的情况十分常见。再加上金融业本身具有贪婪的本性,始终将追求金钱作为重点,这样就导致金融业并不能像最初设定的那样具有良好的服务性,这些都是金融业贪婪所导致的。同时,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与金融业促进了投机市场发展有直接关系,投机市场的出现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是阻碍经济发展的要素,在投机市场的作用下,次贷危机萌芽也在不断生长,最终很多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次贷危机与投机行为的牺牲品。

对于金融业来说,其本身存在一定隐患,尤其是在人们需求不断增多的今天,金融业为满足人们需求,推出了很多新型产品,但这些产品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并为次贷危机爆发提供了可能。如金融杠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却需要以牺牲社会产品为前提,意在促进物价高升,这种情况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这样一来,在问题出现以后,损害便随之出现,在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次贷危机随之爆发。通过研究发现,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两者都不可否认,而弊的产生多与金融业自身问题有关,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后,金融业的各种行为都在影响着经济发展,在众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爆发了次贷危机。以金融业推出的新型产品ARM为例,表面上看是为人民发福利的产品,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某人想用Option ARM贷款买40万美金的房,这种方式给出的结果是五年内不需要归还本金,只要每月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即可,房贷浮动利率为3.25%,由于这种方式的利息较低,且不计较个人收入与信用,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买房,但经过仔细计算可以发现,采用这种方式买房的人实际支付金融要比原有债务多很多,银行不仅要扣除利息,还要将多余浮动的利息累计到房屋总价上,这样就导致房屋原有总价从40万美金,变成了后来的52万美金,总共多出12万美金,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购房者负担,很多人都是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陷入经济困境,所以,不少人出现了违约的情况,日积月累,次贷危机便在美国爆发,而美国又掌握着全世界80%的财富,次贷危机也就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国。这些都是金融业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效益增长,更为经济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二、规避金融业对经济发展不良影响的措施

(1)认清金融本质。通过研究发现,金融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尤其是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为规避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应认清金融本质。在很多人眼中,金融业是赚钱较多的行业,但实际上金融业本身并不是产生价值,金融业只是从有价值的物体上抽取利润来发展自己,由于这种行为具有隐蔽性,所以不易被发觉。金融本身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但其相关工作人员则是为获得更多利益而参与金融工作的。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种为更好的促进自身利益增长而出现的行业,其本质是吸收更多金钱,在没有外界强制力量时并不会有所改变。所以,要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就要形成良好的金钱观念,正确认识金融本质,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金钱漩涡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金融业价值,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2)做好金融监管。在金融业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行为,一种是投资行为,它是利用投资物创造价值,属于正当行为,另一种是投机,这种行为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主的行为,属于不正当行为,且需要蒙受极大风险。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金融业积极作用,就要做好金融监管,防止投机行为大面积开展,这也是有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投机行为又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好处,通过研究发现,在投机行为的作用下,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同时也能为实体经济融资增添动力。然而,金融业较为特殊,投机的诱惑力较大,一般通过投机所获得的收益要比正常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多很多,但由此带来的亏损也很严重,为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就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国家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自身监管责任,规范金融市场避免投机等不正当行为在金融行业中出现,如果在监管中发现有不良行为,应立即制止,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一定的整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真正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这也是有效促进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3)重视经济杠杆建设。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尽管经济杠杆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通常是有利大于不利,尤其是在金融业中,经济杠杆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经济杠杆来说,在其比例合适的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并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在金融行业中,正确运用经济杠杆,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市场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提升了闲置资金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在经济杠杆比例过大的情况下,则会带来一些风险,导致不必要的亏损。对于金融业来说,在资金操作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多,但同时也承受较大风险,如果亏损达到一定比例,就会诱发危机,且造成大范围破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加大对经济杠杆的重视,并将经济杠杆设置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引发不必要的危机,这也是促进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

(4)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之所以2007年美国会爆发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到全球,主要是由于美国人超前消费观念的影响,在这种思想L期影响下出现了不少问题,当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积累到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爆发出来。同时,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影响下,还增加了部分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以房屋交易为例,房屋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且呈现上涨趋势,主要与现代人的提前消费观有关。据调查,75%的人都无力购买房屋,但房贷的出现让更多人提前入住了房屋,这样一来就将大量的未来发展资金引入了房地产行业,极大的促进了房地产企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房屋价格上涨,这时房屋很自然的就成为了投机者的商品。再加上多数人认为房贷的出现缓解了自己的住房压力,所以,他们也十分支持房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房地产行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并促使了房价飙升,在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结合以后,泡沫也在这种情况下激增。试想,如果人们不再有这种思想,不再提前买房,房价必然下降。为减少以上情况的出现,就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避免明天的钱大量进入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物价回归正常,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房价与消费观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到导致房价不断提升的根本因素,只有绝大多数人形成正确认识,才能让良好的消费观念逐渐形成。

(5)创新金融体系。由于金融业本身不具有新生价值,但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来说,之所以能够服务于民,与其创新有关。通过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了解到,它的产生与金融衍生品过多有直接关系,尽管金融衍生品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具有规范性。为促进金融业与经济健康发展,就需要创新金融体系,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实体经济作物作为根本,将金融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实体发展的要素,这样就可以为金融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如果弊端得不到及时解决,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大面积爆发,并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分析与研究了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规避不良影响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真正促进金融业与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56 — 02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采取行动密切相关。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

随着人类对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影响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碳(CO2)对气候的影响问题得到重视。近代瑞典科学家阿累尼乌斯早在1896年发表的“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将带来全球气候的变化”理论,已经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人类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认识,低碳经济被提上重要的位置。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英国。2003 年英国发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体》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是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的创新与发展观的改变。

(二) 绿色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 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财政、社会和环境上的影响。《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报告按照常规经济模式预测,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从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难看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是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一开始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提出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四)中国低碳经济前景广阔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依然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我国要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排放。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越来越得到人们青睐,愈加受到政府重视。中国的低碳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国外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模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为实现其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在政府制定一系列法案、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融资,尽可能的调动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参与低碳经济的热情。同时,作为金融机构自身,其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注重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和低碳技术实现本国产业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

(一)英国模式

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为此,英国先后引入了碳信托基金、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多项创新性措施。其中,碳信托基金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其目标是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有效减少CO2排放和寻找低碳技术的商业机遇,从而有效促进英国节能减排和走向低碳经济。碳信托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技术产业化和低碳项目孵化器等领域。另外,英国的伦敦是“气候变化资本”的发祥地,出现过第一家专门办理与碳有关业务的银行。“碳托拉斯”也起源于伦敦。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0 多家企业致力于研发有助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英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各项金融支持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效,为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动力。

(二)美国模式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经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3 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积极参与碳排放、氧化硫、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及天气等衍生产品开发对气候相关的各类交易市场进行股权投资。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机构纷纷投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值得借鉴的模式

巴西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巴西将在今后30 年内利用美国的资金支持积极开发新能源。另外巴西通过电力基金支持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印度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为此积极利用外资、鼓励金融机构投资低碳领域。

三、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将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金融支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机遇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将有效实现了低碳经济和金融业的共赢发展。从外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来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

早在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通知,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目前,绝大多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都确立了信贷领域的环境准入条件,在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资金来源的同时,加大节能减排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贷款,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低碳行业投资周期较长、经济效益缓慢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商业银行对低碳企业、低碳项目的信贷投放积极性。因此,建立并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要求政府应当建立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相应的促进银行低碳信贷投放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商业银行推进低碳信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者”,优先支持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企业和低碳项目,,大力推广低碳抵押贷款,为低碳、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组织“银团贷款”,积极发展信用担保融资,对重点低碳经济项目建设给予贷款审核、贷款发放、还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必要优惠,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低碳经济间接融资的长效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发展。

(二) 推进“低碳资本市场”的建设

低碳经济是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积极推进“低碳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功能。优先支持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企业在主板上市融资,积极发展“低碳创业板”,推进发展低碳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在优先核准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低碳债券”的同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低碳金融债券”筹措资金,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低碳产业,加强低碳信托基金的培育和开发鼓励私募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加大对减排、低碳项目的资金投入,促进低碳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

(三)大力开发低碳衍生金融产品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壮大和碳货币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碳排放权已经衍生为具有流动性和投资价值的金融资产,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由于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出现。因此,在完善低碳间接融资体系和低碳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着力加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助推低碳融资和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四)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

IT、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一直是风险投资青睐的领域。但国际上新的动向表明,众多风险投资越来越看重“低碳舞台”。节能环保、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国际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新热点。目前,我国节能环保科技企业多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获得小额贷款、财政补贴等方式将技术商业化,而真正利用国际上流行的风险投资却很少。原因之一在于风险投资是一个舶来品,传统观念对其持怀疑态度。但从长期看,风险投资是低碳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利用市场规律的运作手段。对此,中国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和规范风险投资机制的发展运行,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大力引导风投资本投资低碳经济,为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8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被社会所认知。全球变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和压力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低碳经济逐渐被社会重视。众所周知,黑龙江省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发展模式以及工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约束。黑龙江省应当好好利用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广阔的地理环境,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低碳经济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低碳经济与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的效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黑龙江省的低碳技术水平及核心技术,助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1.理论基础

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有众多说法,总结起来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采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尽量减少煤炭及石油等高碳产品能源消耗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2.财税与金融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框架

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支持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明晰其职责。政府与市场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依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政府的职责范围体现在运用财政补贴、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与约束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金融部门应该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低碳信用交易平台,促进低碳交易等方面的工作。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两者协调配合,产生的合力才能扩大政策的功效,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三、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1.财税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1)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政府调节经济走势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财政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政策补贴低碳经济企业,对于调动企业开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有利于社会资源倾向投资于低碳经济项目。因此,为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对于能够独立实现研发和创新或者能够采用先进的低碳环保设备投入生产和运营的,应该给予相关财政补贴。具体分为:企业价格方面补贴、亏损方面补贴、折扣方面等政策。对于购置了低碳环保设备设施的企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方法,以尽快提完折旧,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进程。(2)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中税收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当前税收政策的功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用税收的形式优化配置有限资源,使其资源达到合理有效配置。通过征税来处理企业污染外部性的问题,解决外部负效应的问题。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在低碳技术领域进行科研创新。①健全资源税的税收政策。允许地方政府有权限适当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依据税负公平的原则,应将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与再生性周期较长,以及生产难度较大的资源都应扩大到征税范围之内;对于资源供给较为匮乏的,不宜大量开采的绿色资源产品也应扩充到征税范围之列。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不仅要包括矿产性资源,还要包括土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只有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均纳入征税范围,扩大资源税的税基,合理征收资源税,才能真正实现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低碳经济。资源税制中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节能环保型的企业给予适度的鼓励,例如能够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或低耗低排放行为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与采取补偿的措施。同时对于高耗能、高排放以及高污染的企业,不仅要课以重税,还要对其进行停业整顿、改进技术,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完善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应该在现有的企业所得税制中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的所得税给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研发低碳技术、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开发技术的低碳企业,实施免税政策。对于能够积极主动投资于低碳项目的企业可以采取减税政策。由于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资,并且具有周期较长、收益较低的特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投资的力度密不可分。因此,应该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的企业给予相关税收政策。对于能够改善设备,使用低碳设备、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企业,根据企业购买的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允许多抵扣,实现减税。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生产效率低的企业鼓励更新设备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过度。虽然目前相当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的投入和研发达不到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但要看到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度,可以采取税后补贴或延迟纳税的措施。

2.金融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1)形成政策性金融制度。现在是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时机,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制订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金融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专门的银行机构,致力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建立类似的特殊服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政策倾向金融机构、金融政策,支持特别项目及相关领域,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用金融基金和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并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应该成立低碳发展银行,属于地方性政策性银行,银行的资本来源于省市政府、有关企业以及民间资本金,广泛筹集资金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尤其重点支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环保项目。逐步健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如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撑作用。(2)增强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政策,完善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发展的资金需求。实施绿色信贷资金政策,着重商业性银行对信贷业务进行相关环境风险审查、评估和监测,完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建设。借此扩大商业性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效应,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采取绿色通道快速办理;提供以排污许可证作为绿色信贷额度的界定标准,降低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风险;加强低碳产业和下游产业的项目和增值。根据实际需要做好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信贷的规模额度,并且有效规定绿色信贷的贷款期限和银行利率。(3)加强资本市场推动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发挥优势资本市场的初始投资和融资。目前,大量的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和企业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产业数量和行业的市场价值低于其他省份。根据实际情况,证监会应该相关政策,对于财务指标正常,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建设项目。以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模式转型,将其资本和技术更多的投放低碳经济领域。(4)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根据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特性,金融机构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研发。第一,让低碳项目有大额、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直接设置专属低碳企业的投资基金。第二,为了促进低碳交易,建议建立低碳信用交易平台。第三,采用低碳品牌,促进企业使用低碳经济信用卡。第四,加快低碳金融服务的进程,如金融产品和碳排放交易数量组合,形成与资源相挂钩的金融产品,结合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金融服务产品。第五,创新的金融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并提供低碳项目信用登记、托管和基金为低碳项目结算和清算服务,促进企业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第六,继续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满足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比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责任保险的环保、碳交易信用保险以及绿色汽车保险等等,减少碳排量、减少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秦川.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4]李蒙.论低碳经济下我国资源税的改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127~128.

[5]杨忠海.构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N]黑龙江日报,2013-06-03.

[6]高特.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魏可.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第9篇:金融经济发展范文

对我国的农村经济来说,劳动力质量不高制约了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水平的提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来弥补,但我国农村的生产长期依靠低水平供求进行维持,也造成了资本的利用效率低。要摆脱金融资本约束,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政策作用。在农村发展全面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建立、发展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发挥政策性银行平台的作用。二是在农村建立大量的农民信用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担保,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小型金融机构的优势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改变传统的金融观念。

1.发挥政策作用

发挥政策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在农村发展全面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建立、发展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发挥政策性银行平台的作用。从现代农业角度出发,实现土地经营模式的转变,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向农村经济发展中注入大量的金融资本。规范农业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国有银行的政策作用。

2.提升农民信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降低信贷风险

在农村建立大量的农民信用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担保,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发挥监督作用。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小额资金,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解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3.充分发挥小型金融机构的优势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小型金融机构的优势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资金供给,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同时减少信贷违约现象的发生,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此外,还需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