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环保工程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工程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工程师论文

第1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推选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工程建设体制中一项重要改革。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监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环保工程监理,近几年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环保工程建设中仍未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监理机制,在环保工程建设存在问题比较多,以福建省四大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为重点的“99环保行动”检查结果为例,地方政府于1996年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环保专项资金,然而3年时间过去了,仍有一些企业治理迟迟未能完成,至今仍然向闽江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有效的行政和环保工程建设监理。因此要加强环保工程建设监理,必须制订、颁布环保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尽快建立健全环保工程建设监理制,才能形成环保市场三方主体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机制,才能做到以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制为中心,以工程建设监理为对象,以政策法令、技术标准、工程合同为依据,才能有效地控制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对加快工程进度起到积极效果。马尾快安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正是实施了环保工程监理,通过业主、设计、施工与监理四方的共同努力,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合同支付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为优质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监理职能

认真执行监理程序环保工程建设监理是对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对承接的环保工程建设监理项目负责。监理单位有机地把建设项目的业主责任制、招投标、承(发)包合同制连接起来,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目的,实行“投资、质量、工期”三控制,做为“合同、信息”两管理及工程项目间各方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环保监理职能。监理工程师在明确监理任务的情况下,根据完成的项目内容和要求,制定了监理工作大纲、监理条例与监理实施细则。为了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除了具备各自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熟悉有关合同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在实施进度控制中,要求施工单位按合同编制总工期和每月施工计划,报监理批准执行。在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矛盾时,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定期的每周“现场协调会”和每月的“工地例会”等形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对工程进度的调整。

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核心,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建设监理三大目标的重点,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又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在质量控制的整个环节,监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审查开工申请时做到三个不准:即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准备不足不准开工,未经检验认可的材料不准使用,前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后道工序不准进行。在工程施工监理中,一般采用旁用旁站监理和巡回检查,在关键工序即浇注桩基混凝士的连续施工中,监理人员就要不分昼夜、全天候进行旁站监理。质量不合格的则下令采取必正措施。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的各种指令都要有文件记载,使各项事情处理都有据可查,如现场质量检验单,质量进度问题通知单,备忘情况纪要等。在合同支付过程中,监理部门以合同文件为依据,工程质量为基础,施工质量为保证,测量核实为手段,进行结算签证。对所有的工序,依据技术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对质量进行验收,其检测试结果要求表格化、数据化,合格地签署质量认可书,并以此作为指令和支付凭证。无监理开工或质量合格签证手续的,暂缓支付或不予结算。对质量检验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则下达指令支付结算。监理部门必须坚持裙带求是,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公正地维护业主和承建单位的利益,有效地促进施工承包合同的履行。

三、正确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三方的关系

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投资项目利益、责任的承担者及工程建设的所有者,是项目法人,因而具有相应的项目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监理单位接受业主单位的合同委托,向业主负责,为业主服务,监理工作应立足于监理和服务的双重性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业主应考虑给予监理单位较大的独立性,以便在“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赋予监理人员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给予第三方奖罚的权利,才能保证监理职责的贯彻执行。

在不违背合同原则下,监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团结协作是重要的,它能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除了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施工单位制定良好的施工方案和提高质量措施,实行超前指导,避免和养活质量事故的发生。在环保工程建设期间,监理和施工的来往最为频繁,双方往往在工程质量、工程计量和索赔问题上产生矛盾,监理方应本着对工程负责的精神,以合同为依据,相互协商,积极地解决问题。做到在切实维护工程建设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地维护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2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4]。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二、结语

第3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崔玉波(1968-),男,内蒙古林西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孙红杰(1973-),女,辽宁抚顺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课题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77-02

我国国家民委直属的高等院校共6所,部分省份还设有民族院校,这些民族高校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民族地区大开发、大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现状,需要大批环境类人才参与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中来,为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民族院校需要加强环境类业人才的培养。[2]

环境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需求随时展而变。尤其是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后,对环境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而民族高校的学生又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适合于社会需求的环境类本科毕业生,是民族高校的紧迫任务。本文就大连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环境类专业的综合改革,谈一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做法。

一、巩固和完善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的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以校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团队负责人的三个教学团队,即环境监测与评价教学团队、环境化学教学团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专业综合改革着重从如下方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首先在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工程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重点建设。对年轻博士整段或分时段到企业进修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知识,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落到实地。

原有师资通过深造、进修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发挥“传、帮、带”的传承作用,通过科研团队促动教学团队教学提质量、上水平。继续推行年轻教师导师制,由优秀学术带头人一对一进行全方位指导。采取共同进行课程大纲制定、参与实践环节指导、阶段性研讨、调研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快速使青年教师在理论授课、实践经验等方面成长;通过科研团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动教学,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到知名大学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或课程进修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师资培养中增加教师外出交流机会,参加国家各类专业教学工作会议,领略专业建设精神,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和做法;也可以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拓宽教师视野。邀请环境工程教指委主任、副主任、委员来我校讲学、指导工作;邀请社会知名专业人士来我校交流与指导;邀请通过相关专业国际国内各类资格认证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来我校介绍经验。通过这些措施,拓展我校师资的视野,使其了解高等教育方向。

二、强化课程的时效性和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知识的系统性

所谓课程的时效性是指所授课程的三个符合特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专业工作岗位社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符合社会对职业的认证和资格考试要求。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指保持专业知识框架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避免重复和断层。课程建设着重从如下方面着手:

1.理论课程及考试

(1)理论课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优质教材。

(2)引入和借鉴全国高校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优秀教学成果,构建试题库,尝试在线考试模式。

(3)课程考试内容和形式充分参照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校内即得到充分的考试模拟训练,以适应社会的应用型考试需求。

2.强化实验环节

充分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在培养本科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新基本素质训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实验单独设置实验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和课程群需要设置实验项目,实验以基本素质训练为主,实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以与社会的第三方环境检测需求相配套。

3.课程设计环节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

(1)进一步完善自编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2)针对设计项目情况,采取现场踏勘、取样、化验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措施,进行项目模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和审查程序进行全方位训练。

(3)聘请国家注册工程师,通过讲座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4.教学方法改革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功能,将枯燥的理论转变为灵活的现实图片和影视文件,提高理论授课的鲜活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网上答疑与信息反馈、提供网上课件和授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在授课中融入热点环境问题,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以案例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以考题形式出现在课程讲述过程中。

(3)强化创新性实验项目、精品实验项目在课内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同时,针对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点,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和创新工作室训练等一系列课外教学环节,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训练,实现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培养。

(4)将教师做过的工程案例融入课堂,有侧重地导出重点知识点,介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5)继续深化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在授课中灵活地进行双语授课,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英文专业词汇和语句的标准表达方式。

(6)加强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针对市场需求和当代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效果。

三、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平台

1.教学计划和大纲平台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是育人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面对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2009版教学计划出现的问题,参照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精神和专业评估标准,制定了2013版教学计划,本次修订突出了如下特点:

(1)构建创新的扎实基础。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理清化学基础课程群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效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大纲更具有针对性、避免重复,发挥有限课时的最大功效。

(2)强化专业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重,实验涉及的检测方法与社会需求的标准方法接轨,尝试实验报告论文化训练。

(3)把创新工作室课程和企业课程融入教学计划。通过创新工作室课程接触专业领域前沿知识,通过企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的社会需求和职业状态。

(4)教学计划与注册工程师考试对接。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将参照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科目和需求,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5)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教学计划修订和大纲制定过程中将举行有企业界人士和本专业毕业生参加的研讨会,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6)聘请企业界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教授企业课程,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定期讲座等。

2.实验教学平台

环境工程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上凸现学科(专业)方向、教学团队、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校重点扶持学科、示范性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的优势和功能,充分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优势,构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总体建设方案是实验室功能科学分区、扩大实验室面积、更新和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使用管理、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等,为大学生的课内实验和创新性训练提供空间和设备保障。

3.创新工作室和研究室平台

环境工程专业教师拥有4个创新工作室,另外再建设和完善11个教师研究室。创新工作室和研究室将形成学生课外实践和创新训练的高效平台,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设备,为学生参与科研、自主创新提供有效途径。以创新工作室和研究室为平台,以创新性实验和精品实验项目为载体,培育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推行“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新模式,即先课外专业实践后专业理论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专业知识前让学生进入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在试验中先期理解专业知识,体验先实践后理论的自然途径,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的领会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专业热情,达到“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专业建设要求。[4]

4.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大连环保产业协会合作沟通,与大连开发区环境监测中心等9家环保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就业/实习基地、勤工助学基地。还与大连东山热力有限公司签定了环保奖学金协议,大连东山热力有限公司每年向环境专业提供2万元奖学金,以资助优秀的贫困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基地。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和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签署了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至此合计共有12家企事业单位成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大连恒基、大连华信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专业综合改革的试点中来。

毕业环节建设中:严把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在毕业题目的选定、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以及方案设计、实现过程、结果处理等都给学生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完成的实际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师配备和课题选择中拟采取如下方式: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多带,年轻教师少带;聘请企业导师联合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上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科研优势,确定专业前沿课题供学生选择;20-30%学生进入产学研方式或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实训和毕业环节一体化工程师培养。

四、结束语

专业综合改革涵盖面较广,涉及师资队伍、实验条件、课程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学生特点也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需求。大连民族学院在顺应时代需求和学生培养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和尝试,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在学生培养方面也获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清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思考[J].青海环境,2003,13(2):72-75.

[2]崔玉波,仉春华,冉春秋.关于民族院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35-36.

第4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建材机械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P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材机械专业的特点是“建筑材料(水泥)”和“机械”的交叉与复合。建材机械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处理建筑材料类的问题,又可以处理机械类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建筑材料和机械的综合问题,而后一类问题在化工、石油化工、轻工、制药等过程工业中非常普遍。这正是过程装备专业生存,特别是以建材机械为特色的过程装备专业人才一直受到社会青睐的根本原因。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建材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改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泥工业的发展,使建材为特色的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的进行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确保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将“过程”“装备”与“控制”3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材料—机电一体化”,因此建材机械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1优势与不足

历经50多年的发展,盐城工学院以建材机械为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江苏乃至全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与国内教育部重点高校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本专业在国内的优势在于:所在的江苏省高校中设立该专业较早,而且是唯一的拥有该专业的学校。目前在国内有该专业的高校也屈指可数,学校该专业一直处于国内相对知名地位,多年来培养了几千名毕业生分布在水泥及水泥装备生产企业、水泥及装备研究院所等。在同属机械类专业强有力的支持下,建材机械过程装备专业还受到兄弟院系如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及环境工程学院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与配合,形成从工艺到设备、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专业、从学校到企业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培养人才的模式,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敬业精神强、人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力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目前,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高效节能粉磨设备、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过程设备的延寿技术和相分离设备等4个处于学科前沿、特色鲜明、稳定的研究方向,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被列为学校特色专业重点建设,现正积极组织申报江苏省特色专业。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在国内的差距: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名师,缺少国家863、973等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课题;缺少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大奖;缺少影响因子大于3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和支持力度不够;相关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

建材机械专业在学校属于老专业,发展优势突出,结合国家沿海大开发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建材机械类专业的发展良好适应了这一需求。在深厚教学底蕴的支撑下,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专业配套齐全。伴随环保科技、机械加工和新材料基地的发展,大型的建材科技环保工业产业园已在盐城初步建成,对它的落成和发展,本专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辐射周边城市的建材环保产业。本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发展方向对地方水泥工艺、能源基地、环保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针对盐城环保产业园的建设,结合材料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形成这一系统工程的构建,为各 专业的跨越式配套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本专业建设要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进为契机和工作重点,发展内涵,提高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国家有影响的专业。 结合学校机械工程基础课平台,完善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建立,出版本专业系列教材,但做到有教材而不唯教材,每年各课具体内容都要有变动。课堂上以介绍、讨论、论证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要求学生课后都要准备下次课的讨论内容。充分发挥天空教师网络平台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应专业实习基地,完善毕业设计各项措施及方案,加大毕业设计中的创新内容,毕业设计课题紧扣企业或教师科研项目,增加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比赛,当教师科研助手,促进对学生能力培养发展。同时注重基础,突出特色,培养创新,适应市场,把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率结合起来。

专业建设离不开学院的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目前过程装备专业在规模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其他专业的前列,本专业在此条件下更要加倍努力。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一切从工作出发,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党员教师担任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 员,每学期在两个校区听课督导25人次以上。本专业教师均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中要求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细心教育,抓好班风班纪。

建设一支学术造诣高、敬业精神强、人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力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别是队伍建设和管理上,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一贯作风。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引进本学科有影响力或有发展潜力的带头人。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在发展前瞻性的建设中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相关重点高校或出国做访问学者,培养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走进企业加强实践锻炼,老教师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切实做好师资力量的梯队建设。科研工作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内动力,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和富有活力的队伍,由学科带头人挂帅,开展全方位的科研工作,从而促进专业建设,特别是知名度建设。在学科带头人及研究梯队、研究所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实现重大突破。

在中国建材协会的支持与帮助下,对外积极开展与研究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学校为主,联合企业办学和共建实验室。在学校的大力投入下,江苏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应利用这样一个有效的平台搞好教学与科学研究创新工作。实现与国际专业的衔接,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资源,开创大学生国际就 业,走出一条国内特色的办学之路。发挥好老专业的龙头作用,在建设新专业方面继续做好各项工作。

3结论

挑战与机遇共存,面对国家沿海大开发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启动两大契机,更要与时俱进,认识自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盐城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更上一个台阶,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合理优化,为硕士点的成功申报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科技发展与进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戴光,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j].石油教育,2008(3):60-62.

[2]王昌,李强,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5):52-54.

[3]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第5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环境工程;研究与实践

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硕士而言的,当前专业硕士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有一定的职业背景或者为非学术型岗位做准备的学生,定位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专业硕士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教育部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展开试点探索工作,九十年代开始正式开始和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教育。然而,此时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的相关从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培养模式也主要以非全日制的在职培养模式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增加研究生教育类型和模式,加快研究生培养步伐成为国家的教育战略目标,因此,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扩展到了多个领域。从此,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逐渐向全日制教育模式转变,招生对象也开始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并逐年增加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2]。环境工程专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专业,也成为新增设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之一,而且越来越得到考生和招生单位的重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旨在培养服务于环保产业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对发展我国环保产业、提高国内环保技术和提升国际环保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招生单位和招生人数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人才招聘单位的重视和广泛讨论[3-4]。本论文依托教育部“生物净化与转化”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通过围绕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率提升的新方法。

一、培养效率概念的解析

(一)效率及培养效率

效率,“效”即效果,一般是指行为对目标的效果;“率”指速率,行为达成目标的速率。马克思曾采用单位工作时间的产量来衡量生产效率。效率在经济学上的含义,萨缪尔森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效率在管理学上含义,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能获得更多的输出,则提高了效率。总之,经济学理论体系对效率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即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根据经济学的生产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的效率是指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在既定成本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它是保证现有技术水平下,生产者得到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而对于本论文中的人才培养效率就属于配置效率,即在现有社会资源和规定的培养时间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及收益。

(二)培养规模效率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看,对教育成本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行为,可以计算投入产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自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全国具有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培养单位日益增多,且招收名额也不断增加。2010年国家在2009年的基础上减少学术型硕士3.8万名,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3[5]。一般来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包括人力(专任教师、行政及后勤人员等)、财力(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投资、社会资助、科研收入、学生自费等)、物力(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等)等方面;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产出包括硕士毕业生数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生教学成果、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所以合理且平衡的投入产出比是提高培养规模效率的关键[6]。

(三)培养质量效率

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较高的培养规模效率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培养质量效率,因为培养规模效率更多的是数据上的表征,而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更多体现在培养质量效率上[7]。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的目的都是培养出掌握了坚实、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应用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如果培养单位输入到社会的环境工程专业硕士不具有这些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那么这样的培养是没有效率的。所以随着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怎样保证研究生质量与数量的共同增长,在提高培养规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培养质量效率成为一个难题。

二、培养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于培养规模效率

由于我国高校尚未完全摆脱政府的依附地位,传统的计划体制依然存在,市场调节机制非常不完善,导致高校招生计划并不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很多专业毕业生数量远大于社会的需求量。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随着近年来国家环境质量的下降,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争相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并开始大规模招生。但是环保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市场等行情密切相关,导致对人才的需求跟不上招生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率。所以一般说来师生比越大培养质量越高,哈佛大学的师生比约为1:2,耶鲁大学的师生比约为1:3,在我国关于培养效率的师生比国务院规定的是不小于1:10,而事实上中国很多培养单位的师生比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8]。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培养单位向社会输出的专业硕士人才都并未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要求。所以过于地强调投入产出比,偏重于培养规模效率,严重地影响了培养效率。

(二)培养质量效率不明显

目前全国已经有170余所高校等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在所有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高校等单位中,招生质量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理念下,大部分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虽然对专业硕士的一些培养方式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培养理念未能转变,结果表现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并未能增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在环境保护技术、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9]。另外,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误解和歧视,导致培养单位对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不够重视,也是造成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虽然生源逐年增加,但是培养观念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一般为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这种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课之后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应用工作。但是这种模式在专业导师缺乏、高校重视学术的氛围下流为形式。目前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依然是理论课、做实验、写论文。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科学研究的探索,但是实践阶段的缺乏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失去了其本质意义[10]。就环境工程而言,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理论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实验是除去了很多干扰因素后对理论的验证,而实践的复杂性使得其与理论和实验存在着巨大的脱节。同时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实践环节难以执行也是无法提高培养质量效率的重要的原因。目前高校名义上虽然有不少实践基地,但是只是建立了名义上的合作关系或者实践基地,并未形成真正的专业硕士实习培养方案,结果表现为实践基地的建设的形式化,无法真正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机会。因此,培养单位招收计划的盲目性、对培养理念的误解、培养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质量效率在其培养规模效率提高的同时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效率提升的思考

(一)强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

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有助于加强教育活动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格和外部需求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教育系统的整体效率[11]。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应当满足当代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其掌握的环保技术、技能和管理理念应当满足环保产业的技术要求。传统的研究生培养只注重理论研究,往往对实践应用培养不足,因此,导师必须在这方面予以重视。研究生成果评定除了以学术论文作为评选的标准之外,可考虑工程应用经验、应用型研究成果等同时作为考核指标,特别是带有学校或者地方特色的培养,对学生的就业及成长具有较好的优势。以我校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为例,我校针对浙江地方经济特色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重点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废水高级氧化、废气生物净化、污染物资源化等方向的产学研系统培养,使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设计、设备调试和工艺开发的能力,并鼓励全日制专业硕士积极参与校外设计院或者环保企业的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专业、课程规模培养效率提升

对于专业硕士而言,重要的是应用技术而不是科学研究,故课程设置的时候应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有所区别。例如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中可重点开设“环境工程CAD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管理”等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授课老师还可带领同学深入环保设施施工现场、污水处理厂或者企业现场等现场教学,并请企业资深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如有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增加学生的现场观摩体验,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专业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样既平衡了投入产出比,提升了专业、课程的规模培养效率,也会提高培养质量效率[12]。

(三)学位论文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促进

为了在提高专业硕士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位论文水平,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可以考虑学位论文与实践实习交叉完成。如首先,专业硕士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必须进实验室参与导师课题部分工作,了解各研究方向并与导师讨论确定学位论文需完成的内容,导师协助制定相应的完成计划,硕士生了解、掌握并展开初步研究;其次,在了解并熟悉学位论文需要完成内容以及实验环节基础上,去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与实践,熟悉实际技术应用工作开展所需的各项技能,并初步掌握时间、计划管理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培养规定时间内制定并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再次,在实习实践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去企业实习实践时认真学习并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习到的管理等知识用于后续学位论文完成,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的相互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是在一定的生产实践或者工程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并解决了一定实践问题或技术问题的论文。如环保工程设计,也可以是环保设备等产品的开发,是技术在某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总结报告,甚至还可以考虑是某个项目的规划或者管理。当然,论文应该由导师把关,并通过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专家组的答辩。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合作,特别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使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校与环保企业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邀请学校师生深入企业内部,共同参与环保产业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学校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为学生传授环保产业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知识。学校的研发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再反馈给学校,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应对策略或者改进措施。专业硕士有在企业实习的经验,企业从学校定向招收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如此,产学研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的主动参与性[13]。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是当今高校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培养效率提升为目标,分析规模效率及质量效率等存在问题,并积极思考改进的措施,强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实现学位论文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促进,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丽萍,段荣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5):88-92.

[2]翁勇南,宋守信.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20-23.

[3]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4]倪瑛.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2):184-185.

[5]任欣荣,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55-60.

[6]张杰,王滨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60-1261.

[7]段丹.关于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4):242-244.

[8]杨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7):140-142.

[9]肖鸿,等.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2,(1):45-47.

[10]章国平,汪燕春.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87-290.

[11]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55-57.

[12]李凡修,艾俊哲.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23):161-162.

第6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64-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普及和大众化,一般工科院校的扩招任务较重,且各高校生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出现下降趋势。[1] [2]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运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其他工科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目前培养体制下培养的环境工程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均较薄弱,适应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显著下降。[3] [4]因此如何改革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工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寻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求的“创新+工程实践”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寻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案例型教学及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两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专业任课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比如针对“环境评价”这门课,在授课中教师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时,教师会选用一些实际项目的基本概况让学生通过查阅国家分类管理名录,判断各项目属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报告表、登记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此外,主讲教师还从近年来完成的环境评价项目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查阅项目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污染物的产生节点、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等情况进行讲解,然后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及修正。教师将实际环境评价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枯燥的理论文字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针对部分具有科研性质的理论授课内容,教师则布置学生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前沿科研文献,让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国内外期刊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网站和其他专业技术网站等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宽广,既有工程类知识又有管理类知识,需要记忆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将注册环评师和注册环保工程师两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考试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对考试内容和目标更明确。如在“环境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中,将“环境评价”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改为平时多次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由过去的30%提高到60%,让学生养成学习一章复习一章的良好习惯,改变过去学生平常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即忘的现象;在考试题目类型上,改变过去单一的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模式,突出实践应用技能考核,例如适当将环评上岗证和注册环评师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辽宁经济建设需求和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实验以及在毕业设计中,涵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在原有“给水排水”和“废水处理新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环境工程概算”、“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给排水管网与泵站设计”等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环境规划与评价方向在“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评价”和“城市环境规划”等课程上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与目前本专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使该方向的学生具备环境管理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环境评价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还能从事清洁生产审核与环境监理等本专业新行业方向的工作,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了学生在该方向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四、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续培养体系

一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各类基础性实验室,结合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在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上开展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培养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两周的教学实习训练,培养了工程基础技能。

二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化学等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及AutoCAD工程制图能力训练;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化学实验技能及工程制图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参加两周的工程岗位实践,培养工程职业道德感。

三年级学生进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治理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学院组织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四年级学生投入专业课学习,通过专业综合大实验、校外生产实习、理论联系实践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更好推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学院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近年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先后建立富士康科技集团、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铁岭污水处理厂、沈飞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辽沈工业集团、沈阳金杯泰峰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沈阳光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场所,保障了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五、建立科研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科生从大二开始,组织学生对各专业教师从事的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进行全面学习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进而参与导师的科研和课题组的日常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训练,被选导师在自己科研和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合学生在校期间能独立完成的科研和课题项目。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组的模式,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有大量机会与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就本专业的科研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结语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见成效。近3年来,学生共获30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几十名学生获得创业创新计划项目资助;25名学生发表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8项。考入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深圳大学等“985”和(或)“211”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读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达27%以上。其他到社会就业的学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 注 释 ]

[1] 于妍,徐东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62-63.

[2] 杨瑞霞.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4-17.

第7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我在设计作业时注重时间性、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等,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体验、探究。一段时间下来,我摸索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种语文实践作业形式:

一、搜集信息类作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培养孩子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我重点设置了质疑类作业,即围绕专题收集整理信息,使学生“立足课内,放眼世界”,为“解决问题”“获得详情”“开阔眼界”服务。首先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其次要对所有的信息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篇目是描述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的,所涉及的知识相当丰富,不妨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捕捉生活,观察记录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均提到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乐于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好生活记录,日月星辰,鸟兽虫鱼,风雨雷电都是良好的材料。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自生活中的有益有趣的活动和特殊事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并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写出来。如刚发芽的“小草”、斗架的“大公鸡”、春天的“小河”、闪闪的“星星”……

三、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即能从实际操作中明白道理、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付诸生活应用的探究作业。这类作业重点在于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从而有助于把学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是对课文描述的验证。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回家演示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在玩中收获了知识。

四、读写积累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名篇名句摘记、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段等。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让学生摘录描写山水的词句。以后经过不断积累,从学生摘抄的句子中看,学生的兴趣已不仅仅局限童话和故事上,他们开始阅读诗歌,甚至散文。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打下了基础。

五、考察探索类型作业

这类作业适合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并仿照课文,进行实物实地考察,用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等,写出科技小论文和考察报告。如学生读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实践作业,到你居住的地方考察一下环境情况,并写出考察报告。学生以组为单位,纷纷深入考察和访问:有的同学针对乱占土地抽沙一事,写了《还我家园》的报告;有的同学发现伊通河严重污染,呼吁人们都来保护自然环境;有的同学立志为美化家园做事,长大当一位环保工程师。这样,使学生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留心身边事的习惯。

六、学科融合类型作业

小学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如学习古诗《小儿垂钓》后,暑假我就针对个别爱好画画的同学设计了诗配画的作业;学习课文《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学习课文《赵州桥》后,我让学生折纸桥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激发兴趣类作业

创造力萌生于每一个孩子天真烂漫的幻想之中,萌生于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之中。但创造潜能要变为创造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开发。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先考虑作业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我还在全班开展“识新字,背古诗,学儿歌”等活动。孩子们在自学、教别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时我还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八、亲子合作型作业

这种是指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它让作业的时空拓向家庭,让呆板的作业浸染浓浓的亲情,抹上一份淡淡的温情,为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新的内涵。设计这类作业,我主要从亲子交流、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三方面去实践的。如我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我与爸爸妈妈比朗读”“幸福家庭手抄报”“听爸爸妈妈忆童年”等,促进了两辈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爱。

第8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

2000年新年伊始,挪威卑尔根大学生物工程系硕士生刘铮早就归心似箭了。他写信告诉父母,自己将于1月26日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一次国际学术论证会,然后与未婚妻柳玉琴一起回家过年。

刘铮1974年2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父亲刘天存和母亲王月英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分别在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环保工程系和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环保处任职,均为高级工程师。1995年刘铮从天津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工作。1998年年初,刘铮通过了托福考试,不久就收到了卑尔根大学生物工程系硕士生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没多久,他的大学同学、未婚妻柳玉琴取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生入学资格……

寄出这封家书后,刘铮的心就飞到了父母的身旁!然而,一场车祸,一下子将他打入绝境――

1月17日早晨7时许,刘铮离开学生公寓,像往常那样戴上头盔,骑着自行车上路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验,正等待着他来完成。从学生公寓到大学校园,不过4公里路程。行至一半时,需要穿越一条马路。路口没有红绿灯,刘铮停下自行车,踩在路边的斑马线上,让那辆减速慢行的宝马车通过,可司机却猛地刹住车,挥手示意他可以过去了。于是,刘铮推着自行车放心地走在斑马线上。刚走到路中央,一辆沃尔沃XC90车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疾驶而来,把猝不及防的他连同自行车撞飞到了10多米开外的路边山坡上,刘铮当即不省人事……

宝马车司机看见这一幕惨剧,赶紧拿出手机拨打112报警和113紧急求助。鉴于伤情的严重,加上卑尔根是一座“七山之城”,山道曲折难行,救护车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地交警不得不求助于在空中盘旋的急救直升机。当时,正巧有一架直升机在出事地点附近。

两三分钟后,急救直升机赶到现场,将处于昏迷状态的刘铮送至挪威西部最大的郝克兰医院,空中飞行仅用了5分钟。而郝克兰医院脑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医学专家接到急救电话后,已做好开颅手术的各项准备了。

刘铮旋即被送入CT室,脑CT片清楚地表明:刘铮因头部遭到重创,导致两侧蛛网膜下出血,右侧脑膜下出血,左前脑组织挫伤以及脑组织水肿。

刘铮当即被医护人员送上了手术台,施行开颅手术。医生为其清理颅内血肿,并插上颅内压监护仪等仪器,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

第二天上午8时许,主治医生发现刘铮呼吸急促、颅内压升高,遂赶紧给他施行第二次开颅手术。为“减压”,医生不得不取下刘铮右半脑上方的颅骨,放入专用营养液中保存。做完手术后,刘铮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完全依赖于呼吸机、吸痰器、多功能生命参数监护仪等维持生命。

1月19日,远在新加坡的柳玉琴闻讯赶来了,医生要她做好思想准备,称如果手术顺利的话,刘铮活下来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柳玉琴几近晕厥,只能企盼着奇迹的出现,可刘铮一直处于“最低意识状态”,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没几天,刘铮还发起了高烧,医生先后下达了三份病危通知单,但这一“凶险”最终还是被医护人员化解了。

2月1日,卑尔根警察局征求柳玉琴的意见后,通过挪威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通知刘铮的哥哥刘晋。刘晋大刘铮6岁,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北京市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任职。刘晋担心年迈的父母承受不了这一打击,没敢透露任何风声,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祈愿着弟弟早日醒来。

几天后,刘铮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工商银行上班的姐姐刘萍(1972年生)无意中从一返乡的挪威留学生那儿得知弟弟出事的消息,当即半信半疑地打电话向哥哥刘晋证实此事。兄妹俩在电话中商定,千万不能让父母知道,等过完年再说,或者等刘铮醒来后再说也不迟。

2月8日,刘晋和刘萍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先后走进太原市的父母家里,提前给父母“拜年”。刘天存见到大儿子和女儿都回来了,说:“你们俩把门窗玻璃擦一擦吧。没几天,铮儿回来后,只要他一抬眼,就能看到外面的风景了……”

刘晋和刘萍拿起抹布就擦起了门窗玻璃。没擦几下,刘晋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声不吭,刘萍忍受不了了,把刘天存叫到一边,哭着说:“爸,刘铮出了车祸,至今仍昏迷不醒……”刘天存惊呆了,老伴王月英随后知道了此事。

经反复研究、讨论,刘天存同意老伴王月英和女儿刘萍飞往卑尔根照顾刘铮。

闯过“鬼门关”后六亲不认,老父亲飞抵儿子身旁

2月16日,王月英和刘萍飞抵挪威卑尔根,在郝克兰医院里见到了骨瘦如柴的刘铮,当时,刘铮已转入普通病房,虽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仍没苏醒过来。因为还没做颅骨片再植手术,脑袋看上去缺了半块,样子非常恐怖。

当着柳玉琴的面,王月英和刘萍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从早到晚守在刘铮的病床前,紧握他的双手,絮絮叨叨地同他说话,给他按摩。每天都要不停地揉、搓,泡脚,防止肌肉萎缩。

两天后,刘铮有了奇迹般的变化。他的眼睛会随着病房里的动静而移动,但不会说话,只能发出轻微的哼哼声。

当王月英通过国际长途电话把这一喜讯告诉留守在太原的刘天存时,刘天存竟然喜极而泣,喃喃地说:“我知道,铮儿的生命力太顽强了……你和女儿再加一把劲儿……”

2月21日,刘铮昏迷35天后,终于苏醒过来了。他仿佛做了一个沉沉的大梦,虽然认出了妈妈、姐姐和未婚妻,可他竟然连母语都不会说了,只是断断续续地说出几句英语:“我为什么会躺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巨大的落差,让刘铮的性格变得异常暴躁。4月初的一天晚上,他恶言恶语地对柳玉琴说:“我知道有更好的男人在等着你呢。你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待柳玉琴哭着离开后,刘铮冲着不远万里前来照顾他的妈妈和姐姐咆哮,伸出双手驱赶她们回老家。第二天起,他拒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多次扬言要自杀。

从国际长途电话里得知这些情况后,刘天存向老伴表示要尽快赶到卑尔根照顾儿子:“铮儿从小就听我的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当然离不开我。还有,他是大块头,要抱起、翻身什么的,我有的是力气。”

5月6日,刘天存飞到卑尔根。新来乍到,刘天存买来了数码摄像机和日记本,开始记录儿子的康复过程。

一周后,王月英与刘萍的签证到期,刘天存让她俩飞回太原,自己一个人照顾刘铮。

挪威人的食物以面包、巧克力、奶酪和土豆为主,刘天存根本吃不惯这些,每天的主食是从太原带来的方便面和榨菜。后来,他硬着头皮吃起了土豆块。再后来,土豆块实在吃不下去了,刘天存就把它搅成泥状,用果酱拌着吃。

6月底,刘铮在医院里成功地做了颅骨片再植手术。相关医学专家评估认为,刘铮的伤残程度为70%,在一般的职业生活中,极可能完全失去工作能力。刘天存却认为医学专家的话并不是绝对的。

转眼间,刘天存半年的签证期快要到了。医护人员都劝他回国,让刘铮独立康复。刘天存何尝不想回太原安度晚年啊,可考虑到儿子离不开亲情,也就下决心留在卑尔根。随后,刘天存去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续了签证。

甘当儿子的“出气筒”,心中燃起希望之火

2001年5月14日,一个难忘的日子。刘铮在挪威政府的安排下转到卑尔根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刘铮当时已取得挪威的永久居留权,挪威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承担了他全部的医疗费用。据测算,每年需四五十万挪威元(注:挪威元与人民币的比率为1∶1.17)。

刘天存在附近的一个街区里租了一套公寓,与儿子住下了。

刘天存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他对刘铮说:“你是一名职业康复员,那么我就是一个职业护理员。假如世间有1000种能让你康复的方法,我至少要尝试999种。”

没多久,刘铮似乎患上了健忘症,经常处于半疯半傻的状态。更让刘天存揪心的是,潜藏在刘铮脑海深处的自杀念头又流露出来,不是说“我是个可怜的废人”,就是说“我不想活了”。有一天中午,他趁刘天存不注意,拿起吃饭用的刀叉就朝自己手腕上猛扎,直至鲜血喷溅而出。刘天存发现后,赶紧拿出干净的毛巾给他止住了血……

如何帮助儿子彻底清除自杀之念呢?刘天存决定采用“攻心”的方法。他打电话给老伴王月英,请她在太原选购张海迪、桑兰、刘海若等名人的书籍、光盘、磁带等,然后寄到卑尔根康复中心。

收到这些资料后,刘天存每天从早到晚都要为儿子讲解、播放。

刘天存为让儿子的脑力经受锻炼,差不多每天都要同他下几盘象棋。父子对弈时,刘天存故意输给刘铮,并且不露任何破绽。2001年中秋夜,父子俩下了三盘棋后,刘天存要刘铮早点休息,可刘铮正在赢棋的兴头上,缠着刘天存要继续下。刘天存只得捺着性子陪儿子又下了两盘棋,没想到刘铮突然发起了脾气,伸手掀了小方桌,责备父亲不该让自己下这么久的象棋。刘天存先是诚恳地向儿子“道歉”,然后百般安慰,直至他进入梦乡。

当天夜里,刘天存却难以入眠。他联想到儿子近期的一系列表现,认为该给他的脑部补充“营养”,以确保他的“脑筋够用”。第二天起,他抽空去当地的图书馆查找中文资料,收集很多补脑增智的秘方。随后,打国际长途电话给王月英,要她从国内多买一些脑力静、脑力健及核桃,赶紧寄过来。

在等待这些滋补品的过程中,刘天存并没有闲着,他买来亚洲歌后王菲及台湾歌星张惠妹的专辑,放给刘铮听,以刺激他的脑细胞。刘天存还推着轮椅,带着刘铮去卑尔根剧院和格里格音乐厅欣赏音乐剧及芭蕾舞表演等。看着刘铮陶醉其中的样子,刘天存的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高兴。

然而,康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2年5月的一天上午,刘天存与刘铮外出观光时,因雨天路滑,轮椅从山坡上迅速滑落。说时迟,那时快,刘天存用身子骨顶住儿子,听任轮椅滚下山坡。刘天存紧紧抱住儿子,自己却倒在了地上。

回到住处,刘天存反复考虑的是,必须让儿子摆脱轮椅,这样他就接近健康人了。在康复中心医生的支持下,刘天存买来了学步车,取代了轮椅。因刘铮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很差,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还略有些跛。每当刘铮累得快要倒下时,刘天存总是及时地伸出双手和肩膀,成了儿子最坚强的“靠山”。

迟到7年的硕士学位啊,凝聚多少沧桑父爱

2004年10月初,刘天存采纳医生的建议,给刘铮开出了“社会交往”处方,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培训、职业康复训练、上网交友、观光游览和即兴演讲等。

随后,刘天存把刘铮送进卑尔根市政府举办的语言学校,强化其在英语及挪威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接着,刘天存将儿子送进卑尔根一家福利工厂,组装儿童玩具、制作手工工艺品等,着重锻炼其动脑及动手能力。

正当刘天存帮助儿子将“社会交往”处方逐一落实的过程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晚上,刘铮上网后,凭着渐渐恢复的记忆,打开了“沉睡”达4年之久的电子信箱。盯着里面的邮件看了一会儿,他突然把笔记本电脑关掉后,使劲一推,就摔在厚厚的羊绒地毯上。

刘天存把笔记本电脑捡起来,他心平气和地把刘铮拉到沙发上,再次进行心理抚慰。

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后,刘天存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儿子的“正常化”而拼上一回。可是,如何让儿子成为一个正常人呢?刘天存绞尽脑汁想啊想,头脑里终于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把儿子送到卑尔根大学“跟班”、“回炉”!可卑尔根大学会收留这么一个特殊的学生吗?

考虑到儿子的未来,刘天存大着胆子找到了卑尔根大学校长西格蒙德・哥容默(Sigmund Gronmo),在一位中英文翻译的帮助下,他总算向校长说清了自己的意图。

西格蒙德・哥容默为这份独特的父爱所感动,当即同意收下刘铮。具体编班时,问题随之而来。卑尔根大学生物工程系老师对刘铮进行测试时,发觉他的记忆、注意、计算、判断以及空间分辨等方面能力较差,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与车祸前有着天壤之别。

刘天存并没有为此而气馁,他恳求校方给儿子一个“旁听生”的资格。校方破例同意了。

此后,刘天存每天早晨与刘铮一起乘公共汽车赶到卑尔根大学,走进生物工程系本科生的课堂里听课。刘铮当然听不懂,刘天存就代他认真地做笔记,晚上回到公寓里,就耐心地进行强化辅导。刘天存把这一过程称为“老牛反刍”,刘铮则回上一句:“父爱如山。”

为尽快恢复儿子的智力水平,刘天存利用点滴空闲时间,带着他绘图、拼图、打算盘、写文章摘要等。除此之外,刘天存还陪他深入到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场所,鼓励并支持儿子用母语、英语或挪威语与学友们接触、“对话”。这对中国父子的真情故事,不仅感动了卑尔根大学近2万名师生,还感动了当地许多留学生、华人和华侨。他们纷纷前来看望刘铮,给他鼓劲,为他“加油”,希望他能以另一种姿态站起来。有些中国留学生还主动当起了刘铮的“家教老师”,只要有空,就帮他温习中学甚至大学的课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着如潮的爱心,刘铮的心情渐渐不再阴沉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身体康复得很快。

2006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刘铮突然有了归心似箭的感觉。刘天存得知儿子想回家的愿望后,欣然同意了。

1月25日,刘天存带着刘铮从卑尔根飞回北京,然后转机至太原。在与亲人团聚期间,刘铮每天从早到晚都坚持康复训练和学习。

转眼到了2月18日,刘铮和刘天存在太原机场与亲友们依依话别,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然后直接飞至卑尔根。刘天存所带的两只旅行箱里装满了刘铮的大学课本。

到了卑尔根后,刘铮投入到新一轮的康复训练和文化辅导中去。刘天存每天都在为他摇旗呐喊,说铮儿一定能行,不仅能战胜自己,还能战胜厄运。

来自康复中心及卑尔根大学中国学生会的爱心,依旧像潮水一般涌来。捧起大学课本,刘铮由不适应到适应,渐渐有了如饥似渴的感觉……刘天存反过来劝他多歇一会儿,不要累着。刘铮反问道:“爸,我已耽搁6年了,人生有几个‘6年’呢?”

2007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刘铮突然向刘天存提出:“爸,我想去找卑尔根大学生物工程系的老师测试一下自己的智力恢复程度。”刘天存当然举双手赞成。

经测试,刘铮的智力已恢复到硕士生二年级的水平!喜讯传来,刘天存恨不得敲锣打鼓庆贺一番。从不可能到可能,仅有一墙之隔。穿越这道墙,我们就成功了。随后,刘铮被编入到生物工程系硕士生二年级的班上,成为一名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