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小学数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课件

第1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优质课堂;兴趣;备课;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17-01

众所周知,有 效课堂教学的提出,不但是对新课改要求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目前小学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所以,小学阶段数学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育形式,采取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努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阶段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优质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效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代名词。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优质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来实现的,数学课堂的效率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做好知识点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原有的数学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思路的局限,对课堂的45分钟利用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传授了基本的数学内容,而没有时间进行习题的演练和数学深度的探讨。实行新课标以来,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被适时地提了出来,这不但是基于长期的教学总结,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点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一提法是符合实际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困扰着众多教育学家,作为新时期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认识,用于创新,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二、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第2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一、实现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或一个容器,肆意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且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智慧就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操作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动手操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而且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四、创设有效情境,突出数学特质

如果将一勺食盐放在你的面前,可能难以下咽。但若将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在享用佳肴时将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一碗“溶盐的汤”。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数学的“迷津”。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效课堂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数学特质。

五、坚持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高效课堂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3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活力焕发

小学数学的课堂如何成为生态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极力研究和追求的. 笔者以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过的“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应当对我们有启迪意义,应当说我们的课堂是否成生态型这要看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内在动力发展的好,我们的课堂肯定呈生态型的趋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又怎样能呈生态型的课堂趋势呢?我以为必须力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学习的境界必须是无拘无束的

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当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境界上感到无拘无束了,小学生的学习情趣才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小学生的学习课堂也才真正意义上借助了生态形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力求做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的小学生去感到无拘无束. 首先是导入新授要力求做到巧妙. 巧妙地新授导入能使我们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 巧妙地导入可让我们的小学生似“初生牛犊”不畏虎矣!虽然数学学习的知识与体能数学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于情感态度的建立对于小学而言都是陌生的,但当我们的小学生进入了一定的理想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时,我们的学生总能很快地从陌生到熟悉的. 再次是数学课程流程的推进更应当是无拘无束的. 数学课堂的推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的旅程.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 应当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 积极去谋求充满生动的课堂情景. 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则无从谈及生态课堂的构建. 尊重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起码的师德规范. 做到了对每个生命体的尊重,学生则能在无穷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探究的过程必须是快快乐乐的

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去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又应当是谨慎严谨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这又是不是就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苦思冥想的状态,只有到了问题得到解决时,才能产生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呢?我以为万万不能这样,要力求让我们的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快快乐乐,让其快乐地解决数学问题. 只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去快乐地去做着数学的事,那也就应当不愁我们小学生去快乐的解决数学上的问题. 如让我们的学生去掌握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时笔者就去做了这样的尝试. 在我们学生的身边,有着一定的报刊杂志. 利用报刊杂志上具有统计图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对学生了解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则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中我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自身报刊杂志中带有统计图的文章,然后再让学生去充分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明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和课堂上进行交流. 实践让我感到:这样可以有趣而且有效地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去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学生岂不乐哉!更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小学生只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统计图及其所表示的问题的理解,实际上也就是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快乐地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

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人人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必须是快快乐乐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践行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必须力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的快快乐乐. 这里需要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而这密切配合的前提则应当要求我们的教师去努力追求这样的目标:抓住数学知识的“魂”既要通过巧妙地设计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去、同伴共同经历探索和体验成功,同时还要抓住关键之处,去追问,让学生从教师的追问中生出疑点,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 再之,还必须鼓励学生去把思考和心得去和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我们的学生去大胆的表达. 这样则可使得我们的学生的思维经受了一定的挑战后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想. 如在教统计与概率时,我们总要让学生去做摸球的游戏,学生摸球前我们也总不告诉袋子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只告诉学生袋中只有两种颜色的球,只要求学生去摸球,只要求学生去不断地多次的再放回的摸球,学生摸来摸去,总能产生一定的感觉. 然后让我们的学生把摸球的感觉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便会不自觉的道出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即他们各自所占的比例,进而估计袋中不同颜色球的数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展开学习行为的初始阶段,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今后高年级学习行为的动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同时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善也能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互动的具体措施

就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属于好奇心比较重,但是知识层次相对较为薄弱的阶段。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其有效性:

1.轻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属于比较容易紧张的类型,并且在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教师天生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过于羞赧和胆怯,这样并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因此,在教师试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之前,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课堂氛围的良好营造,同时也能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鼓励措施以及手段的应用

在小学教学阶段,有教育经验的工作者都应该清楚,这一阶段中,激励教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比批评教育产生的作用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师生间有效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性地对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的话,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降低学生的胆怯程度,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正常的交流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育改革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相应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变革。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第6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知之甚祥的一句话了。让学生也能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尽然发展趋势。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1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2和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

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3 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4 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第7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所谓的高效教学即为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而且也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一、利用新课合理导入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充当着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提升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要合理地导入新课,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常状况下,导入新课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故事导入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其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心较强,更加喜欢充满趣味的小故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合理地编写故事,以导入新课。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分、时、秒》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编故事:“同学们,小兔子、小猴子以及小松鼠同时去果园采摘苹果,摘取同样重量的苹果小猴子耗时3天,小兔子耗时48小时,小松鼠耗时4800秒,每位小动物都认为自己花费的时间最短。请同学们思考,到底是哪位小动物耗时最短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并且由此导入新课,即分、时、秒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2.游戏导入法。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开展游戏活动的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圆周率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各小组对圆周长以及直径进行测量,并总结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之后再比较哪个小组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更为接近。在此过程中,不但使得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其充分了解了圆周长以及直径之间的关系,对圆周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例如,在讲解《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再提问:“请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们了解到哪些知识?”有的同学回答:“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一种长度单位”。有同学回答:“1厘米等于10毫米。”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又继续提问:“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才可以有效地验证‘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一结论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探讨。学生经过思考与教师的启发后,会很容易想到可以使用点格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验证。在学生验证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毫米作为测量单位,对周边的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例如教科书、练习册与文具盒等。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等也有良好的培养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但是其思维更加倾向于直观、具体的事物。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抽象知识,学生是难以理解与消化的,这也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此时教师就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要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人们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知识点,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即为同学展示同一图形的上面、顶面、正面以及侧面,从而使得学生了解到随着观察者角度的改变也会使其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可以帮助W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进而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那么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其个人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例如,在讲解《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那么教师可为学生列举案例:“请同学们思考,学校的小卖部在8月份盈利1900元,9月份却亏损400元,请大家尝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量”。然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划分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的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不但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每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要对此进行不懈的追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瑶.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几点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姚全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08).

第8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

第9篇:小学数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艺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7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49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的不懈追求。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及积极的学习情感,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提问艺术可以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可以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方法的运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兴趣并不是教学的点缀,而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只有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激起学生内心对认知对象的主观认可与积极情感,学生才能愉悦地接受,并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推动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

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可以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教师通过播报全国各城市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来记录。学生可以轻松地记录零上度数,而对于零下多少度要如何记录有所疑问。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二、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由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而提问手段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参与与消极接受,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都知道车轮是圆形的,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是圆形。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此问题深入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动探究。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车轴固定在圆心,当车轮向前行驶时,圆形车轮的边缘到车轴的距离是一样的。然后将画面定格,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标记圆心的位置以及半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利用小木棍、硬纸片等演示这一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圆心和半径以及圆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将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独立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深入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三、以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认知水平低下。而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如果教师直接将思维的过程讲解出来,学生依旧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而失去了思考与思维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利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思维困惑中的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攻克重重难关,直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能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探索者,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动力的提高与探究意识的增强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直接指出问题所在或是直接告诉学生要如何做,而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提问的启思功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角形面积是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四、以问题来展现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虽小,但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思考方式与兴趣爱好,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自然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与行为。而以往的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将学生视为同一标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只能将学生塑造成机械的知识拥有者,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得探究更加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要区别对待:对于差生,只要能掌握一种推导方法,能够记住这一公式就可以;而对中等生,要掌握两种以上的推导方法,并能真正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对于优秀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侧重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这样的问题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很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以一系列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步步深入的探究,让学生走进探究的世界,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