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母亲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天是您的节日!远在它乡的女儿不能在您膝下陪伴。希望您过得开心!
两年多的时间没看到您了,好想你!不知你的白发又增多了多少,你的皱纹又加深了几重?
读书时书本上总是怎样去描述母亲的伟大,我无法体会到你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在你们那个年代养育儿女需要顶住了双重的压力,您好伟大!
如今的我懂了,了解了,体会到了您当年的辛酸。
今天看新闻听说西南地区下暴雨了,不知家里有没有受到影响?
今年天气变化比较大,你和老爸在家要多注意身体。
我知道你和老爸不服老,但有时人要面对事实。
努力了一生,奋斗了一辈子,你们把我们兄妹几个养育成人就是一件最完满成功的事。
光阴似箭!人活着这一辈子要学会享受,不要这舍不得那舍不得。
小时候你总说我不懂事,是啊!谁叫我是咱家小公主呢?都是被你宠坏了。
每次干活的时候,我说我也要参加。
还记得你们是怎么说的吗?“加你不多减你不少”
记得吗?你们总是这样说我,呵呵!搞得我很是难过好一段时间呢!目前我还记忆犹新。
妈,端五我回家你给包棕子好不好,想吃了。
四年没吃了,真的好怀念。你还不知道吧?我一下可以吃掉三个呢。
妈!你辛苦了!
记得六年前,最让我终生难忘的就是母亲生命中的最后一顿饭。在母亲去世的十天前的一天,虽然母亲只吃了几口,但是吃得却非常艰难。吃完那顿饭,母亲就躺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再也没有吃一口饭。后来我才明白,母亲之所以支撑到那天我回去,完全是因为在等我,等着见我最后一面。由于母亲那段时间病得很重,家里把弟弟老早就从外地叫回来了,家里的亲人唯独我不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唯一能维持她生命的就只有水了。听父亲说前几天母亲还能下地,在父亲的搀扶下还能上厕所,自从见了我以后就再也没有起来,而且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自理了;每当我们喂她饭的时候,她只是摇摇头,慢慢地说:“我不想吃。”说话的声音特别小,小得几乎听不清楚,只是时不时地想喝水,每次只喝少许的水。在母亲即将走完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我几乎没有离开过母亲。母亲躺在炕上,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了,我坐在炕头,静静地守着母亲,我只要看见母亲想翻身就赶忙扶着她、轻轻地帮她翻身。有时母亲抽动着嘴唇想说话,我急忙凑近,耳朵贴近母亲的嘴边,我极力想听清母亲在说什么,是不是她老人家想嘱咐我们什么,其实,什么也听不清,但我知道肯定是母亲放心不下我们,想叮嘱我们什么。此时,我只能装作听清了,麻木地点点头。后来,母亲去世以后我才渐渐明白,母亲可能是惦记着弟弟,因为弟弟当时住的是老房子。母亲去世前后的那段时间正好是农忙季节,要收庄稼,弟弟忙于农活,除了晚上,白天几乎没有时间陪母亲,全家上下除了父亲和我,其余的人都下地了。是父亲和我陪伴着母亲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六年前的今天,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是一个我们全家谁也不希望来临的日子,但是它终于来临了。这天下午,我发现母亲有些反常,上午还在不停地呢,自从中午翻了一次身以后出奇地安静,从中午到下午四点多没听见一次,而且水也只喝过一次,与平常极为不同。只是静静地躺着,好象睡着了,呼吸的声音也似乎很平缓。此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我心里暗暗觉得,母亲可能熬不过今晚。我老早就去请邻居一位哥哥,他年纪比我大十多岁,他经常被别人请去料理临终老人的后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我们乡下,每一个老人临终前后的料理非常讲究,这方面我们都不懂。所以,这个哥哥我提前几天就已经请好了。已经有三个晚上被我请到家里专门照料母亲了,只不过这天下午我觉得母亲的表现有点反常,所以我就提前去请他了。
那天晚上母亲真的走了,她走得很平静、很安祥。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那晚我哭了,我大声地哭了;我们全家都哭了,而且哭的声音都很大。我们把压抑了好长时间没有迸发出来的伤心之情都一下子发泄了出来。我们全家嚎啕大哭了好长时间。在母亲去世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从伤痛中挣脱出来。吃饭没了味觉、走路没了力气,脑子里一片空白,好象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母亲、失去母爱的伤痛象刀子一样深深地刺着我,我的心好痛啊!母亲去世以后,不光是我,我们全家都非常痛苦,都为自己在母亲病危的这段时间里未能很好地陪陪母亲、亲自照顾照顾母亲而感到很遗憾!
母亲在患病期间,她极力不让我们照顾她,她很顽强。为了不影响我们各自的事情,她强忍痛苦,从来都没有埋怨过我们,总是很坚决地让我们去干我们各自的事情。
去年母亲节,我和妈妈没有给外婆买礼物,也不是不想买,只是过去几年,每次给外婆买礼物,她都会埋怨我们,花这钱干什么。所以,去年什么也没买。于是,我和妈妈空着手来到外婆家里。结果,大姨发现我们没有带礼物,表情有点不高兴。
外婆平时很疼我,吃饭的时候,一直往我碗里加菜,我抬头看了一眼大姨,她一副生气的表情,让我有点疑惑。吃完饭,大姨把母亲节礼物,拿给了外婆。外婆说道:“那谢谢闺女了。”大姨很生气的样子。我想,她一定是觉得,只有她一个人买礼物,觉得亏。
大姨这个人平日里也受不了气。中午的时候,外婆一直在和我、妈妈、大姨谈话。但是大姨没有跟我们交流,她和我们家的关系一直不好。我觉得,她对我们的意见也不是没买礼物这一件事了,随她想吧。
晚上,外婆把大姨叫去说点事,大姨进来后,居然换了一个人似的,一改往日的冷漠,和我们说说笑笑的。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我只知道,应该和外婆的话有关系。
---以严歌苓《少女小渔》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为例
朱学丽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
摘要:1930年,柔石在《萌芽》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代表作《为奴隶的母亲》,经过70余年漫长时光的考验,毋庸置疑成为文学的经典。时隔五十年后,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同样以女性变卖身份为主题的《小女小渔》,在国内国外文坛再一次将目光转向对女性身份的关注。两位作家都是异常丰富多面的,笔下的书写包含复杂的人文、历史、道德和艺术的广大领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关乎人性的文化盛宴。张清华在《叙述的极限——论莫言》中强调文学的本质应该是“生命本体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作家的作品应该是不单单为了区分“善——恶”、“道德——历史”,而更多的是要以作品来关注人生活的本身,对于人生活状况的关注以及人作为社会中一份子的身份认同感。本文主要以这两部作品为例,从审美经验描述、女性作为流通物的角色认同危机、以及女性在婚姻系统中的位置三个方面来探索,这两部作品在书写女性悲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女性身份 认同 悲剧书写
一 当代审美经验的重新审视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这两部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虽然是在不同时代书写不一样的女性经历,但是在唤起我们的伦理经验,对抗当代现有道德审美经验,激发人性关怀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阅读体会和心灵震撼。这两部作品都被翻拍成电影,历经时间的长河,持久地带给更多人更广范围内的影响和震撼。
二 女人作为流通物下的身份认同危机
人的认同问题是人与生俱来的,无法逃脱的问题。人总在不停地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知道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的身份是如何形成的”、“我该如何活着”等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寻求一种自我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当人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便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另外,在人类的历史中,女性作为商品,作为商品交易中的物而存在是由来已久的事实。
严歌苓赋予笔下的移民女性小渔以迟钝、麻木、憨厚和质朴,不伶俐、不聪明的特质:“她人不高不大,却长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有点丰硕得沉甸甸了。都说这种女人会生养,会吃苦劳作,但少脑筋。少脑筋往往又多些好心眼。
人说小渔笑得特别好,就因为笑得毫无想法。
在小渔与意大利老头的关系中,小渔是“假妻”;在小渔与美国文化的关系中,小渔是处于被歧视的地位。而作者将钝作为小渔的性格特点并非“痴傻”,而是对强势环境无奈的顺从和妥协。对于人物这样的处理效果无疑是让读者读起来有鲁迅笔下诸多人物的特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引起人们对她们的的同情怜悯和深深地震撼,以及对人物命运和生存境遇的关注和思考,自我意识的缺乏是导致身份缺失的认同。
三 女人在婚姻系统中的位置
作家艾伟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人不是孤立的……人处在各种力学关系中,这种力学的相互作用才决定他具体的表演。人必须和所处的时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越紧密,人就会越具体越复杂……每一个时代,人都会面对特别具体的问题和困境。人是被时代劫持的。”[7]人的身份定义是在特殊社会和时代中所确定的。婚姻关系是古往今来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这种关系背后也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背景之下,女性在婚姻中与配偶丈夫二者的地位不是对等的,而是作为其附属的物品。在黄胖将妻子典当出去并没有与妻子做任何的沟通,而是直接告知:“‘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子也都卖出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我底身上?……’……‘你,是呀’,她底丈夫病后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8]在这段婚姻中,春宝娘完全是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丈夫甚至剥夺了她参与自己命运舵盘的权利,导致夫妻关系的畸形。而典妻之后,导致与亲生儿子春宝,秋宝的关系分离与隔阂。尤其是典妻期限到了之后,春宝娘再次见到春宝的场景;“突然,她哭出来地高叫了:‘春宝呀!’一群孩子们,个个无意地吃了一惊,而春宝简直一下躲进屋里他父亲那里去了。”[9]这一幕看的让人心酸,母子原本是世上最亲密的关系之一,而在这里已经变得畸形。在婚姻中,如果说春宝娘还扮演者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的话,那么这个妻子也早已不像妻子,母亲也不像是母亲了。
如果说在《为奴隶的母亲》中还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的话,那么在《少女小渔》中,这段婚姻关系就显得畸形滑稽可笑了。为了得到“绿卡”,小渔与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头假结婚。“光是想想同个猪八戒样的男人往证婚人面前并肩站立的一刻,多数女孩都觉得要疯。别说和这个男人同进各种机构,被人瞧、审问,女孩们要流畅报出男人们某个被捂着盖着的特征。还有宣誓、拥抱、接吻,不止一回、两回、三回。”[10]在这段畸形的婚姻中,面对素不相识的意大利老头的委琐、肮脏、各种刁难,怎么可能会有正常的婚姻关系。小渔在这段“假婚”关系中,“妻子”身份做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事情,给老头打扫房间,种花,默默承受不公平的待遇。而他们的婚姻关系则在一年之后,必然离婚后自动消失。小渔在其中扮演的是似妻而非妻的角色。
这两部作品虽然是跨越了时代,但是作为共同表现女性生存现状,对女性生存命运的呈现,是一直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好的文学作品是穿越历史的隧道依旧能够给我们审美的享受,这两部作品便是。
参考文献
[1]程光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页
[2]罗兰.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80页
[3]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53页
[4]凌宇,《中国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75页
[5]严歌苓:《扶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屋子。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稀落落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穿爬。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着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头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着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盈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身后的母亲。然后,迈克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了声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百倍。
从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以后的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迈克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记下。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座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来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繁星》、《春水》是冰心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而写就的自由体小诗集。是诗人“随时随地地感想和回忆”,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亦是冰心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所产生的“爱”的哲学。倘若把《繁星》、《春水》以物质视之的话,它们同样有其构成的元素。这些元素就是母爱、童心、自然和人生。因此,可以说《繁星》、《春水》是冰心对母爱、童心、自然和人生,或赞美,或探索的思想结晶。母爱是人类文学史上永恒不变的话题。中国古代赞美它的诗词曲赋不乏少数,如《游子吟》,即使在外国,亦有像高尔基的《母亲》这样的长篇着作。曾经在《繁星》中读到这句“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时,感动得泪光萦目,久久未能释怀。但也不止《繁星》、《春水》中的诗。即便是《往事(一)》中的最后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这句,也曾经使我动容过,动心过,动情过,当然《繁星》、《春水》中还有许许多多赞美母爱的句子,但无一不是真情的流露。冰心笔下的母亲是其中成长的倚靠,是避风港,是挡雨的屋檐。然而,何止是诗人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母爱的浸润中成长的,诗人对母爱的赞美,读来不能不使我心有同感,而深深醉心之了。
冰心说:“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可见写童心,亦是《繁星》、《春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世上每个人曾经都有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童年时光,而如今历经世事,伤痕累累的我们回首过去时,是一种多么的渴望。这一切或许也只有在梦中我们回首童年的快乐时,方能微笑地表示满足了。如诗中写的那样“童年呵!是母爱是人类文学史上永恒不变的话题。中国古代赞美它的诗词曲赋不乏少数,如《游子吟》,即使在外国,亦有像高尔基的《母亲》这样的长篇着作。曾经在《繁星》中读到这句“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时,感动得泪光萦目,久久未能释怀。但也不止《繁星》、《春水》中的诗。即便是《往事(一)》中的最后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这句,也曾经使我动容过,动心过,动情过,当然《繁星》、《春水》中还有许许多多赞美母爱的句子,但无一不是真情的流露。冰心笔下的母亲是其中成长的倚靠,是避风港,是挡雨的屋檐。然而,何止是诗人了。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母爱的浸润中成长的,诗人对母爱的赞美,读来不能不使我心有同感,而深深醉心之了。
冰心说:“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可见写童心,亦是《繁星》、《春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世上每个人曾经都有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童年时光,而如今历经世事,伤痕累累的我们回首过去时,是一种多么的渴望。这一切或许也只有在梦中我们回首童年的快乐时,方能微笑地表示满足了。如诗中写的那样“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一切不仅证明了冰心对童心的爱,也证明了我们读之深染者的童心未泯。
凡是诗人,对自然都有一片赤诚的热爱深情。《繁星》、《春水》的取名就证明了冰心也难例外。冰心描写“微光里闪烁的繁星”,描写“一春潺潺的细流”,描写太空,浪花,晚潮,树影,莲花,流星等等,无不诱发着温柔的情思,但冰心最最深爱的还是大海,或许正因为大海是冰心童年耳鬓厮磨的玩伴,海伴随着她的一生。自然的流韵是冰心所歌颂和深深地醉爱的,她是用满腹的诗情来描绘自然的,赞美自然的。当我们目及这些诗时,必然像穿越高山大海那样,为其所深深感染而陶醉其中。
在简约的小诗,再庸俗的意象都蕴韵着人生哲理,这正是冰心对人生的探索。也正是那么一些短短的诗行,暗含着朴素而深邃的道理,让我们读之回味无穷。这些诗正像是冰心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淳淳教诲着我们,然而读之不甚难解,这大概就是这些小诗的另一妙处了。
母爱,童心,自然和人生充斥着《繁星》、《春水》的全篇,是其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四大元素。懂得这些,并不等于理解了《繁星》、《春水》,只能算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当然离冰心的文学哲思和“爱”的哲学就更远了,《繁星》、《春水》只是一个开始和起点。
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先撇开诗人的诗歌图景是否必须仰赖“地景式诗作”的前提不说(夏宇的地景是何方?),我相信林婉瑜书写城市,打造个人成就的自觉较少,而出自台北文学年金企划案的申请考虑较多。
然而林婉瑜不愧是风格独特的年轻诗人,她擅长的戏剧场感、慧黠轻巧、口语入诗,再次贯注于此集子的城市诗书写之中,柔美抒情,没有声嘶力竭的批判,化解了都市诗的“原罪书写”,也不咏叹科技文明,这些都不是林婉瑜喜欢表现的主题。她仍然不疾不徐,以抒情调子,写生活在台北城,与都市内诸多场景的互动,彼此的依存与疏离,记忆,感情,以及所引发的联想和梦想。
对于生活在大都会,林婉瑜不是没有意见,只是经过转化,藏身在字里行间。用于书名的第一首破题诗《可能的花蜜》,开宗明义便写道:“你带云林的日光和柚子花香来找我/说我是都市里可怜的工蜂/为着一点点可能的花蜜/贡献太多劳力”。一如诸多流行音乐或文学作品、电影描绘的主题,中南部北上打拼谋生的孩子,投入都市洪流之后,不时想念家乡的阳光青草、人情水土,却为了工作机会留在大都市,除了成家立业,图得温饱的渴求,也想要享受舒适便利的生活,但这一点点梦想,一点点希望,不一定能实现,于是诗里用“可能”两个字,暧昧的字义适以衬托其中的矛盾与挣扎。久而久之,直把异乡作故乡,故乡记忆却挥之不去,是以第二节接续说:“你游说我拔除/近年悄悄生长象征安居落户的水生根/再做一次飘萍/陪你回平原呼吸新品种空气/习惯另种/光合作用速率”。在这里,“水生根”形容离乡背井的心境,看似有根却浮而不实,无异于无根的一代。这是不快乐的。
在台北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必须伪装,无法坦然。“毕竟我已厌倦/总是在城市里假装勇敢/假装完好/假装无伤”。“假装”是这本诗集的关键词。林婉瑜摹写这份假装,不一定是要揭穿城市的虚伪假面,因为假装反而为现代灵魂找到喘息空间。城市的生活机能强大,我们往往以消费来获取替代性满足,在唱KTV、逛书店、穿戴名牌、打电动、网络虚拟中,想象自己是另一种身份,假装活在美好的世界,假装很厉害,很幸福,拥有某种荣耀。
同辑的《速溶》一诗也写假装。诗作以KTV为场景,写在密闭空间里,感情释放,溶入歌声,藉由唱歌“推进幻觉队伍”、“歌曲结束前所有情怀不假”,当下如此美好,然而散场后,人清醒了,心里清楚,男女主角沙滩跑步、摔碎的酒杯等可笑的KTV画面,“不可能是我们/别附和这/可笑的爱”。
若说《速溶》只能算是拟情诗,是在城市消费文化里假装爱情,那么《虫豸》一诗便是不折不扣的情诗,把情人之间的暧昧即离描写得丝丝入扣。诗以一枚琥珀的真假难明切入,复以争执中不慎摔出裂缝来比拟爱情的摩擦褪色,从第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一句“把它当作真的”,到摔破后,面对象征爱情的瑕疵,竟领会到“把瑕疵当作/嵌在琥珀内、数亿年前的虫豸/我们的爱情/好像又值得相信”。千回百转,如此凄美。
林婉瑜用率直的心性写曲折的情感,用简单的笔调抒幽微的心境,这分功力在《索爱练习》、《刚刚发生的事》两本诗集里表演过好几回,令人惊奇、惊喜且惊叹,而这本《可能的花蜜》仍然收录多首情诗,《虫豸》只是其一,所表现出来的巧智机灵,颇有夏宇的味道,难怪罗智成认为林婉瑜颇有夏宇的诗趣,但不像夏宇孤高且迷恋于文字组合的探险,而较“接近生活和客观世界”。
《可》集仍有许多情诗,城市为体,情感为用,抒情才是基调,尤其延续前作主题,写父母、孩子,并无“城乡差距”,都市化不明显。集子里《喂养母亲》等追念母亲的诗,让人读了很难不掉泪。《与父亲共餐》是另一首亲情杰作,以火锅店为地景,而以“你不喜西餐我不爱p肉饭”,只好妥协相约吃火锅一事来描绘两人习性想法渐行渐远,似亲还疏。这是林婉瑜的本事,以口语诉说一件事,一种感觉,又不致流于散文化。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先,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完美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我母亲对我爱,
尽管这些爱都体此刻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趣味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趣味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我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我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放假了,我把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一个春日的早晨,流水般的车上:细水洒着古墙,洒着杨柳,我微微的觉悟了我携带的使命。”在诗歌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了。我从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经常忘写作业,天天只知道玩,挨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不少批评。记得有一次数学测试,我在前一天玩了一整天,根本没有复习。我看了看手中的试卷,顿时傻了眼:我一题也不会!于是,我填得乱七八糟,结果可想而知,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我爱贪玩,没有去完成我的使命,那不算真正的成功!
自从有了这本书,我就埋头苦看,慢慢地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我开始了完成使命的道路:早睡早起,努力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再贪玩。渐渐地,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经过几个月的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使命的第一关:得到了全班第二名。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冰心奶奶写的一句令我难忘的一段话:觉悟——承认,试回首!是欢喜还是惆怅?已是两年以后了!
我以前从来不读这样的诗歌总集,因为我贪玩。是冰心奶奶写的诗歌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成就未来!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今天读了冰心的一本诗词名著:《繁星春水》,内容很生动、有趣。让我读后爱不释手,同时感到很奇妙,我最喜欢她写的: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真美!在她的笔下把一切的事物,如繁星、春水写的是那样的美妙、生机勃勃。仿佛把人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关键词】《桂花雨》 课堂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59-01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把桂花雨写得很美,桂花香更是沁人心脾,浓浓的桂花香从视角、味觉角度注入作者的梦境,给学生以丰富的体验感知。我校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巧引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和乐事,那纷纷飘落的桂花真像是天女散花,把人带入美轮美奂的境地。这些桂花洒落在地上、飘落在作者身上,也飘进了作者的梦里。试想一下,作者的梦境会是什么模样呢?
生1:到处是飘落的桂花,时时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气。
生2:母亲收桂花做成桂花糕,还有人们吃着香甜桂花糕的样子。
师:母亲是如何收桂花的?
生3: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芍窒慊旌显谝黄稹
师: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生4:母亲对桂花充满喜爱,也许还有敬畏之情……
师:桂花香随风飘游,或升腾,或疾走,带给人无限遐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作家,你会――(写下来);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下来);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拍下来);如果你是诗人,肯定要留下精美的诗句。我们试试写诗吧,看谁能够将这桂花香描绘出来,这些桂花香又是如何浸染我们的梦境的。(播放音乐,指名朗读诗作)
生5:桂花雨,桂花香,我在树下抬头望,纷纷桂花飘下来,引我渐渐入梦乡。
生6:桂花飘落似雨滴,朵朵瓣瓣入梦里,要问家乡在何处,母亲遥指桂花雨。
师:想不到同学们这样有诗情,写出来的诗句不仅合辙押韵,还创设出这么美的意境。看来大家已经与作者一起陶醉在桂花雨中了。大家再想一想,这桂花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
生7:落在了整个村庄里,到处都能闻到桂花香。
师:作者怎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生8:可以用桂花制作出很多食品,母亲会把桂花糕送给乡亲们,村子整年都可以闻到桂花香。
生9:其他人家也有桂花树,人们都会做桂花茶、桂花糕、桂卤吧。
师:“浸”是什么意思?(泡的意思)这里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说明桂花的香味怎样?
生10:桂花香味太浓烈了。
师:母亲送给乡亲们的仅仅是桂花吗?
生11:还有深深的情意。
师: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母亲能够与人分享,收获的肯定是快乐和满足。你会对这样的母亲说什么呢?
生12:我为有这样善良、伟大的母亲而自豪,想为她点赞!
……
教师从学生的阅读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桂花入梦开始,在半梦半醒中认识桂花雨、桂花香。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一步步走进情感深处,对文本展开多元认知探索,先感知桂花的绝美,再写母亲的人格魅力,由桂花到乡情,由乡情到母亲,自然延伸,课堂渐入佳境。首先,教师设置作者的梦境探微,引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桂花雨》由作者的乡思切入,学生从阅读中自然想到桂花雨、桂花香,还有母亲做的桂花糕,这些梦境因子构成自然景观,给人的感觉似梦非梦。由桂花糕联系到母亲,话题开始转移,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启动,对文本深刻内涵展开了多重探索,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认知阶段。其次,自然引渡彰显教学设计技巧,由桂花雨、桂花香写到作者的梦境,又从作者的梦境引出母亲,介绍母亲与桂花雨的渊源,教学情境发生自然转化。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母亲的桂花情结展开解读,让学生自然领悟母亲伟大的品质,实现学习思维的顺利过渡。再者,教师引发学生的诗情,桂花雨、桂花香给人带来的是甜美的感触,教师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随心所欲抒感。从情感积累情况来看,学生不仅写出“诗”,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对桂花雨、桂花香有着更深刻的感知,特别是对作者桂花情结的解读产生了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