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椒的作用范文

花椒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花椒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花椒的作用

第1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1、花椒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可以增加人体的食欲,促进消化;

2、花椒还具有降血压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

3、花椒具有平喘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第四种,花椒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第五种,花椒具有去湿解毒的功效,可以排除人体的湿气。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书法;绘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书法和绘画具有独特的情结。书法与绘画不仅是古代文人重要的艺术生活元素,更反映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众多书画经典作品可谓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也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而服务。书法与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辅相成。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以书画为主题畅谈人生,感受人生乐趣,为世人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书”就是书法,是我国汉字的艺术化;“画”就是绘画,这里特指中国画。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推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和绘画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汉字最早源自图画,远古时期的人们就利用各种图画表达思想,逐渐演变到后来用毛笔写字和画画。古人通过点和线的粗细、浓淡等变化创造汉字的形状,书法和绘画表现了古代文人刚柔并济的特征。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书画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书法和绘画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我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常常是诗、书、画、印相结合,展示了黑白相间的审美效果。书法和绘画也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途径。传统文化中,书法创作讲究凝神静气,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心,帮助人们克服急躁心理。由此可见,书画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书法

书法就是汉字的艺术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书法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书体都有独特之处。随着书法的发展,行书、草书等也慢慢兴起。《四体书势》中记载:“汉兴而有草书”,说明了汉代书法的变革,楷书也在汉代渐渐发展。我国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书法家钟繇、王羲之是魏晋书法的杰出代表。其中,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图1)笔法精湛,充分体现了书法的韵律和线性艺术的灵活,这样的书法作品仿佛一幅画卷、一首乐曲,因此王羲之被世人称为“书圣”。

2.绘画

这里的绘画特指中国画。中国画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画通常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最早的中国画可追溯到周代晚期的人物画。一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才逐渐兴盛起来。到了宋朝,各种绘画流派繁荣发展,这也是中国画大发展的时期。元代,地方文人画盛行。明清后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也有了很大发展。中国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貌,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体系独具一格。

二、书画作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1.书法的意义与精髓

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化,其笔法、结体、章法之间都能表现出端庄、古朴的风格。书法的演变历程带动了书法的发展,书法是一种线性艺术,笔画之间就能展现出书法家的风度和情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具有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美,书法经典作品展现了时代的创造性、个体性,也是民族艺术的灵魂。书法扎根于中国人心中,习字需要描红和临帖,学习书法不仅能够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而且能调心养气。

2.画的意义与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中国画独特的画、诗、书、印融为一体的艺术体系,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与风貌。各种中国画的风格与特点表现出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绘画在我国古代是画家心理的寄托,中国画含蓄的写意,表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的丰富内涵。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人们能够尽情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对于风景、花鸟的表现,诗与画的结合也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3.通过学习书画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的核心元素是汉字,学习书法首先就要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我国汉字的发展历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渐对中国汉字的魅力有新的理解。中国画也是如此。中国画大都与书法结合,教师要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书画。学生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读帖。我国有众多优秀的书法经典,如《兰亭序》等,作品体现了书法家的艺术气质和中国传统哲学。学习书画作品,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

4.学习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书画作品的核心要素是运笔和书写。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调节身心状态,长久坚持,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许多书画作品中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即“字如其人”,如,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争座位帖》体现了作者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刚正不阿的精神,作品大气、豪迈、严正,充分体现了书法家的节操。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体现出高尚的气节。书画结合在郑板桥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学习这些优秀的书画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约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提高人文素养。

三、结语

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为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反映了民族艺术的审美倾向。我国经典书画作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书画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我国教育部门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杰舜,徐桂兰.琴棋书画:汉族文化印象文学与历史的对话.社会科学家,2012(7).

[2]谷万里.浅论琴棋书画.大舞台,2012(1).

第3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游戏化 教学策略

游戏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精神的激发,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使枯燥的说教转变为有趣的学习。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及兴趣的培养,有利于轻松愉悦的环境的创造,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梦想与愿望。

一、游戏化教学法的涵义。

游戏化教学法,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的内容、任务、性质及学生特点,立足体育整体教学过程,设计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引导并带领学生自主而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的一种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合作与交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训练态度与方法,同时培养竞争意识与创造性精神。

体育教学游戏化,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其具有典型的娱乐性、目的性、普及性及竞争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游戏化教学法的意义与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生理特征等都不稳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化为主线,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人人参与,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课,以学生身体的健康为首要目的,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存在。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过于注重学生身体的运动,过多侧重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反而忽略了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等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游戏化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接受比较难的学习内容,让其在玩中学,促使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小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意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课题思考、假设、实验方案设计、探究与实践、分析与总结及交流与评估的模式。将游戏作为小学体育的基本教材,促进游戏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与创造性的更好融合。

三、游戏化教学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

游戏化教学,促使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以培养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游戏化教学并非单纯地泛用或滥用游戏,而是要求教师对体育教材熟练把握,巧妙运用游戏化手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最终实现教学趣味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品德。

例如:教师可创编投篮游戏:用废弃的羽毛球作为筐架,用绳子编织网篮,用乒乓球作为球。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一接一抛,投入筐内计一分;如没接住,则两人互换,以此类推;最后统计归纳,看谁投入最多,准确率最高,评选出冠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眼、手、身体等动作的协调性与判断性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而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会津津乐道,在其体验游戏的乐趣与成功时,深入体会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最终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良好结合。

四、灵活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小学体育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巧妙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效则有益于小学生的接受,进而促进其体育精神的发展,以及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时,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全面提高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

例如:在“走、跑”等相关训练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夹破气球”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两队,两人一组,共同配合夹破气球。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重点强调游戏的规则、要领与注意事项;在游戏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游戏完成后,还要合理点评,提出激励与表扬等。

这样,在调动小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其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将体育概念与精神深深印入学生的心里,有效促进其感受体育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热情,最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是一种崭新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等多方面互相协调统一的现代健康发展观点。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向趣味性的快乐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如何完成教学目的?如何启发学生将“所见、所听、所想”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儿童美术有它自身的特性。正如奥地利美术家弗兰兹・西泽克所揭示的“既然儿童的绘画与成人不同,甚至比成人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就不能简单地按照成人的意志,对成人的标准教绘儿童成人的画法。”在日常的工作中,本人试图把“儿童画”的创作与小学命题作文的一般教学方法联系起来。

小学命题作文的教学,审题是重要的一环。把握题目的中心词,明确是写人还是记事;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有关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儿童画”的创作,审好题目,确定主题,有助于学生的创作。以下是在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把握中心词是首要环节

把握中心词,明确要表现的主要是人是事或是物,这是“儿童画”创作的首要环节。没有理解好中心词,很容易将主题搞混。例如第六册的《难忘的旅游风光》(记忆画),其中心词是“风光”,其主题是“旅游风光”,主要要表现的是景物,不是人物。第五册中的《我爱国旗》,其中心词是“我”所要表现的是“我”爱国旗这件事。弄清了中心词,进而教师通过图片,图画的欣赏,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主题。

二、找出关键词,发挥想象力

找出题目中心关键词语,确定中心内容,是“儿童画,夕创作中的关键所在。例如第四册中的《游太空》(想象画),“游”是关键词,引导学生想理出“游”必须是“人”在“太空”中“遨游”,而不是单纯的描绘太空中的景物;那么“人”为何要到“太空”中去遨游呢?“太空夕夕美在什么地方?“人”如何去“游太空”(交通工具)?提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思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各自个性的美术作品。第三册中《小树林》其关键词语是“林”字,古语说,“独木不成林”,教师要点出画面上应该有很多树,这样才构成“树林”,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树林”里的飞鸟、走兽,画出不同的树,组成树林,引导学生爱护树林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

三、选择素材,组织画面

第5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理念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纵观初高中所有的化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化学教材结合不同的化学知识内容,有目的地引入了很多相关的化学史料。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相应的化学史,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知识发生兴趣,才能孜孜以求,自觉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在讲高中选修教材原电池这节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请注意,动物电来了。”引入故事: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在一次解剖青蛙中,获得了一个偶然的发现:当时,他的妻子遵照医嘱,需要食用青蛙腿做菜肴,他将剥去皮的青蛙放在实验桌上的金属板上,金属板在起电机(这是当时大多数实验室都有的时髦装置)的旁边,他的妻子在取一把解剖刀时偶然触及了青蛙的腿神经,这时起电机刚好打出一个火花,同时,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妻子惊讶的叫声引起了伽伐尼的注意,他立即抓住这一现象重复这个实验,还发现了用金属接触青蛙神经才有电火花,以后他又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做实验,但是当用玻璃、橡胶、松香、石头和干木头等代替金属导体时,就不发生上述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伽伐尼猜想,在动物体内存在着某种电,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相接触,再使这两种金属相连接,这种电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这很可能是从神经传到肌肉的特殊的“电流质”引起的“动物电”。消息传到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当时伏打教授也赞成伽伐尼的观点,称赞这是“在物理学和化学史上足以称得上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之一。”伏打决心重新研究这个现象。他想,如果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再加上动物体内的某种什么东西,就可以产生电流,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通过分析,他终于想到这种物质可能是食盐溶液,因为食盐溶液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内。伏打着手用食盐水和金属制作电池。为了缩小体积和增强效果,他用铜和锌做成了许多小圆片,然后按铜片、吸水纸、锌片、铜片、吸水纸、锌片、……的顺序叠成一摞,其中每张吸水纸都饱含食盐水,最后,用一根电线接在最下面的铜片上成为正极,一根电线接在最下面的锌片上成为负极,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便诞生了。

通过原电池发现史的故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还在这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认识到要构成原电池,不仅要有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做电极,而且还要有电解质溶液等条件,从中不仅学习到原电池的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材强调,学习和研究化学要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纵观科学史,每一次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化学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方可让学生变被动接受“静态”的化学结论为主动探索,研究“动态”的化学过程,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讲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每当夜晚,城市处处闪耀着五光十色的霓虹之光,车站、码头、机场那炫目的红色指示灯,忠实地为夜航的飞机和车船站岗导航。当你看到这一切时,你是否会想到那在尽责地为人类服务的物质是怎样被发现的吗?那是在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实验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他既没有轻信某些化学家的关于存在“轻氮”和“重氮”的假设,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而加以“修正”,而是对“为什么用不同方法制备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会有差别?”这一问题抓住不放,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不断地进行研究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稀有的气体元素氩,从而发现了其它的稀有气体元素。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对空气的研究早已详尽无遗,但却万万没有想到在大家自以为最熟悉的空气中竟隐藏着这么多在漆黑夜晚能为人类导航的一整族的未知元素组成的物质。

通过科学家瑞利发现稀有气体元素的故事,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过程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作出与问题相关的猜测,再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空气中存在一大族没被发现的稀有气体元素。学生不但从中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还感受到不迷信权威和传统、勇于探索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激发学生敢于置疑,敢于否定,敢于创新的勇气。更有利于帮助刚刚进入化学这门新学科学习的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

三、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意志

第6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已经给城市中生活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的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对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城市交通学科特点

城市交通学科特点复杂,有工程科学的成分,也有自然科学的成分,更有行为科学的成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交通参与者的数量和出行方式也越多,其行为科学的色彩就越为浓烈。实践证明,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必须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有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在解决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不了解国情的境外交通咨询公司已经很难在贡献有效的建议,更多的需要本土的研究单位,根据当地的体制、民情、地形、气候等特性,量身定做,制定适合城市的个通措施。城市交通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规划的定位应随城市规模的

变化而变化。

二、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新形势

1、城市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形势下,我国的城市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激增,迫使城市的规模成倍的扩大。大多数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都会选择从空间上进行结构调整,内部进行调整,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局面,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且第三产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发生变化后的产业结构还以区域化经济发展为特点。以上种种城市的新特征都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成果,但是,这些新特征、新特点却为我国城市的交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2、居民出行特征变化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大中小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紧张局面,居民出行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出行次数有一定上升,出行距离有较大增长,通勤出行比重有较大下降,机动化出行比重不断提高,小汽车出行势头增长强劲,出行方式选择日益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先的多人多次出行可能转变为一次相关的“出行链”出行,出行行为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人口阶层分化明显,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通需求差异显著,人们对于出行的舒适度和私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3、关于城市交通本质的认识

根据城市特征的变化以及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可以看出,交通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国家和相关部门也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交通的本质,即交通是实现人和物高效移动的本质。然而,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和物的高效移动。因此,新时代的我国,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在我国,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受到土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必须将人、土地、环境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要点来进行综合考量。

三、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用地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源”,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强度、开发水平等对城市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交通方式需求结构、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等均起决定性约束作用;城市空间结构的四要素为:地理特征,相对可达性,建设控制和动态作用,其中后三个与城市交通密切相关。城市交通深刻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可达性、指向性和增值性,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城市经济布局调整以及城市人口集聚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1、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方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属于建筑学的分支,其很多方法都源自建筑学。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是传统城市规划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问题日趋复杂,城市规划开始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独立出来。同时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哲学传统经由唯理主义到实证主义,进而转向证伪主义和人本主义,不断吸纳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伴随人本主义思想与现性不断结合,直觉经验与主观的规划方法将进一步融入理性的逻辑思考,使得城市规划日益科学化、精确化。目前在城市规划中,确定城市规划要素以主观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对城市要素系统规划多从构图和平面形式上进行研究,欠缺定量化的影响分析。所以,由于城市规划师和交通规划师规划方法与侧重角度不同等原因,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对于交通需求及交通网络方案合理性、可行性分析缺乏严谨论证,从而导致交通规划无法形成城市规划的有效反馈。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交通规划是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的认识,过分强调交通功能,以交通论交通,忽视与城市规划的充分协调。

2、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法》规定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工作体系。《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规同步审批与实施。城市规划的编制分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五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而城市交通规划只有三个层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从规划编制上难以完成对接。虽然城市规划各阶段均含有交通规划的内容,但基于交通规划法定地位、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没有对接,交通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一般以城市规划为前提进行编制,使得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规划方案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

四、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作用

1、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操作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决定着城市的土地应用状况、城市的文化与商业占地、城市的经济。城市交通规划还为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提供前提条件。

2、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城市的住宅不会出现郊区化的现象,一座城市未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交通系统对市中心人口及其就业的转移。城市交通系统使城市组织及空间更为合理,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使土地布局更为合理。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市民的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及未来可持续的发展。

3、促进城市历程的发展

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使人们出行的速度、方便、舒适等需求得到满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的未来规划于现代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城市的规划是城市交通未来规划的前提条件,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动脉、形态及布局。

结束语

城市交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小到关系着城市的交通便利,大到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新形势,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新形势对城市交通规划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岳振中.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分析[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11).

第7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学生学习兴趣淡,自学时间少。本校的无机化学教学仍然采取中学阶段“填鸭式”的讲解,这样讲课进度快,信息量大,却没有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特别是对于大一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出现“教师忙于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需要逐步提高自学内容的比例,加大自学要求和难度,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由“不想学、不会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终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钻研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无机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准确定位为“导学式的无机化学”,即无机化学的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是:理清知识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压缩教学时数,实行模块化分层次推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无机化学教学的模块化分解和教学时数分配的框架(表略)。无机化学教学整合原则如下:(1)删掉部分内容(稀有气体、镧系、锕系、核化学、金属晶体和无机化学发展前沿),不再讲解,让学生自学。(2)压缩部分内容(溶液、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学),在后续课程中精讲。(3)合并部分内容(化学平衡、解离平衡和溶解平衡)。(4)补充部分内容(教学研究成果)。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特色

(1)“三学二素一论”的两部分六模块改革。两部分为理论部分(48学时)和元素部分(42学时)。六模块为“三学二素一论”:“三学”为微观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二素”为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一论”为元素通论。

(2)“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微观学Ⅰ为无机化学一,热力学Ⅱ和动力学Ⅲ为无机化学二,元素部分为无机化学三,由3个主讲教师完成不同模块,学完就考,学分加和。

(3)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过程”设计教学顺序如下: ①由抽象到具体,先理论部分后元素部分;②由简单到复杂,微观学为“原子—分子—离子”;③由理论到应用,热力学为“热力学能—化学平衡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④由主族到副族,先主族元素后副族元素; s区元素和ds区元素进行对比教学。

(4)利用规律性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六模块中有关规律的教学内容详见表1。在这部分教学中展示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理清学生思路,解决疑点难点;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以研助教,以教促研。

(5)明确重点。溶液的有关理论重点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有关理论重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的效果

第8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做;探讨

在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作者对“教学做一体化”做了具体阐释。书中强调:教师一边教一边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更是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制定。将“一体化”概念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形成新结构、新体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常运用到的“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正切中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会计信息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内涵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也就是将教室与工作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这种教学模式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会计信息化教学注重理论的讲授,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现阶段高职教育的重点已经转变为以实践能力为主,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变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讲授理论,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二)“教学做”一体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我国高职高专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三者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维护技能。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势必不能在课程改革中存活下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成为课改新一轮的探索。

(三)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现实需求

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向企事业单位输送一线综合应用性人才。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不能直接用于工作中,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摸索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现阶段人才需求却是“到岗就能挑起担”的工作人员,而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一门技能型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中使用“教学做”一体化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操作的实质,增强学生实际应用水平,让学生上岗后能很快接手工作,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也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要求。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尝试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操

1、提出任务,引入新课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例如在“普通采购业务处理”模块的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购销存模块下进行采购业务的处理。此任务中隐含着几个知识点:采购订单的输入与审核;采购入库单输入与审核;制单记账;输入采购发票;生成应付凭证;在采购管理模块中填制付款单并核销;在核算管理模块中对付款单生成付款凭证。2、实践操作,引导探索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为完成任务的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同时不断地扩展知识领域,比如我们可以在每个任务后面加上拓展训练的内容,力求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延伸。例如,在完成“总账模块”填制凭证任务后,我们安排这样的拓展训练:①填制凭证时,屏幕上出现“日期不能超前建账日期”或“日期不能滞后系统日期”的提示,这是为什么?②填制凭证时“辅助项”不跳出来是什么原因?③出纳不能签字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任务布置后各组设计方案、分工操作、学生汇报并展示,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共享。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各个层面的学生均学有所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评价总结,提高技能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通过“引———析———做———交流”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提高”的过程。“教学做”模式体现了以基于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以成果为鉴证的教学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有相关的会计基础知识,并且还需要学习相关的财务软件,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对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并深刻理解操作的实际意义和相关基础理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讲理论,当然也不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一个财务软件培训课来讲,两者都要平衡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遵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组织和讲解。①讲解基础知识。②进行财务软件规范演示。③学生实践操作。④教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强调和点评。⑤学生综合实训练习。这样的课堂安排较为合理,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媒介,是实施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基础。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使用一套教材,而实践教学又使用另外一套教材,两套教材内容不一致造成了理论与实际分开,理论必然达不到指导实践的目的,所以,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会计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教学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实训法、定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如用友和金蝶会计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其感受自己就是实实在在的财会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相关岗位上的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犯错,知错,改错,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三)提高教师会计业务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体化教学要求我们应该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并且能够把这种能力传导给学生的教师。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育的能手,还是生产的行家,学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考试,如: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另一方面,应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实践,将本身具有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技能,如此一来,相信教师的实践能力必定会大幅度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师生实训基地

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这个实践不仅仅是校内的实训,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为企业输送定制型人才,减少磨合成本。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师和学生实践和定岗实习的机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爱英.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03(03).

[2]王秀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21).

[3]马雯.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价格工程.2011(26).

第9篇:花椒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境 言语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81-02

言语交际教学是将教学中口语所需的背景通过道具或虚拟情境,营造情景氛围并对学习者进行口语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语言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认知程度较低,或对交际的情境认知不足都会对口语教学产生消极影响,致使语言学习者不能够灵活恰切地适度选择语言的使用。更有口语教学单纯依靠背诵对话为主的教学模式,稍有转换学习者就无法应对。针对口语教学旨在教授学习者能够用所学语言交流、交际的特质,笔者认为口语教学中教授者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对口语语境的发掘,使学习者能够有效预设语言使用的多种情境,准确推导出应对的语言策略,娴熟地把握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一、认知语境与言语交际

语境的发展经历了由静态到动态的演变发展过程,即语言层面语境(语言语境),客观物质世界层面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认知层面语境(认知语境)。一般认为,认知语境概念最早出现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人们说不同的语言,掌握了不同的概念,因此,人们能够建构不同的心理表征并作出不同的推理。”认知语境是人们在经验、认识基础之上通过人脑理解对某一概念的心理认知构造网络,是语言层面语境与客观物质世界层面语境的抽象化形式。言语交际是发生在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而语境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存在于双方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是各自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要的语境前提是不同的,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听者获得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的过程即是听者建构每一个话语认知语境的过程。语言、情景和文化语境通过人脑完成认知化模式形成语言认知语境、情景认知语境和文化认知语境,这一认知化过程完成了语境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也提出了一个完全适合口语交际语境选择的认知化语境模式。交际中,语境作为一个变量存在,不同的话语蕴含于不同的语境之中,有时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含义。交际双方能够在最佳关联的状态下进行交流,首要的前提是双方能够享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语境。

二、认知语境功能在言语交际中的建构

认知语境功能是在话语这种即时性的认知活动中对交际双方传递信息,了解话语背景活动所体现出的作用。认知语境在交际口语中的功能体现为对语调应答的调节功能、预设推理功能和互为显映功能。

交际者进行语言交际时,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语调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交际双方用话语情境中的语境预设对传达不同信息模式的语调进行大脑内部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取不同的应答方案。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认知下会体现不同的话语意义。如交际双方谈论Jim的比赛状况:

A:Have you heard the athletic meeting is taking in our school?

B:Jim is the discus player.

A:Jim lost the game yesterday.(降调,表示Jim 已经输了比赛)(声调,表示对lost结果的怀疑)

交际者B通过对A语调的理解可能有多种应答选择,如降调可选:I’m sorry to hear that Jim is the best discus player in our school./That’s in my mind! He’s not strong enough./I guess he lost his game, because I saw him so blue yesterday.而升调则可选择No,he won./That is the news in the air./I do think Jim lost it…

语境是语言交际双方共同的前提。动态言语交际时,除了交际双方静态信息的互明外还需要语境预设和推理。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听话人在话语理解之前预先确定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情景对话中的话语理解涉及听话人对语境假设的不断选择、调整与顺应。在言语交际训练中,同话题语境脚本的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以Robert Abelson设计的餐馆脚本为例,从大方面看,[RESTAURANT]脚本被分为四个场景,即步入(entering)、点菜(ordering)、用餐(eating)和离开(exiting)。在此,以前两个场景为例,第一个步入场景的发生是以一系列条件为前提的,条件如:Entry conditions:S is hungry/S has money/S has a dating.Roles:customer,waiter,cook,cashier,owner.Props:tables,menu,food,bill,money.当这些条件满足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场景的内容。第二步点餐有三种可能的状态可以假设,或者桌上放着一本菜单,或者侍者把菜单传过来,或者顾客示意侍者把菜单传过来。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为事件的发展提供了三条不同的预设脉络,但最终顾客拿到菜单将自己的选择告诉侍者,侍者走进厨房告诉厨师。之后事件的发展又有两个途径的假设,或者厨师开始烹饪,或者厨师告诉侍者顾客点的菜当日没有。交际双方对不同语境的预设和推理建立于交际双方头脑中认知信息的共享之中,交际者头脑中认知信息量越大,交际过程越顺利,推理所得到的信息越准确。

为了能够描述交际时的认知状态,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互为显映”的概念。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交际者各自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交际中,言语交流者的认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语境是认知环境中互为显映的部分。当两个人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便产生认知环境的重叠,这种交叉或重叠的部分便构成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在这样一个共同的认知环境中,每一个假设都是互为显映的。因此,同语境中认知信息存储量大的交际者在交际中能够较认知信息量小的交际者更容易进行交流。

三、认知语境在言语交际教学中的内化作用

认知是一种人脑的内化过程,认知语境是人脑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通过情境变化对所用语言的文化及情景进行不断变换选择的过程,当语言交际者具备相同的语境认知时,交际者之间能够达到最佳关联的交际状态,反之便会使交际无法进行或发生歧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对话训练是每个单元的必备训练,然而在检验的过程中学生背对话的情况很多,当选两个没有预先准备对话的学习者进行口语交谈的时候,双方常因没有提前准备而无法进行交流,当一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问时也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因此,认知语境模式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作用很重要。正确语音语调的学习能够提高语言使用的效度,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同一脚本不同场景交际内容的预设推理训练拓展了言语使用者的场景认知域,有利于交际者灵活运用语言交流。如上例餐馆场景,可以引导学习者将特定的言语交谈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场景预设出来,以分组讨论或个人观点展示的形式阐释推理出的内容,在推理的过程中查找所要用到的词汇、短语、句子及所用的俚语或文化方面的信息。尽管言语交际者不可能预测出所有的交际场景,但新信息的存储能够拓宽交际者头脑中的认知共享域,使交际双方享有同一个认知语境,推动交际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需摸索出能够引导学生识别对话语境、辨别场景分布、预设对话情境、推理对话内容的教学模式。当一个对话情景出现时,学习者能够通过头脑中的认知语境共享进行口语交际,这种能力应该是语言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不单纯依靠逐字逐句的简单输入进行言语交流。

四、结语

言语交际不是固定不变的语言罗列,它需要认知语境的参与作用。言语交际教学中,认知语境的参与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调节、应对交际中出现的场景变换,顺利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1]许葵花.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实证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

[2]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