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

第1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这十几个月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回顾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年。成长的喜悦和欢欣之情不言而喻。

一名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和流程的内勤人员,从一个懵懂的新进大学生。公诉的成长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挂职锻炼期间,担任的公诉的内勤工作。日常事务方面,要做好各类通知、会议等的上传下达,做好会议记录,接受案件当事人、律师等的来电查询;每日按时收发法律文书,做好与公安,与法院的枢纽工作;每月按时保质完成市院公诉条线及本院的报表及统计工作,配合市院要求搞好统计分析工作;同时根据高检院及市院的要求,协助书记员做好中国刑事犯罪数据库的案件录入的辅助工作,保证案件及时准确地输入并送达市院;此外,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多篇统计分析和调研,并根据处室工作情况撰写信息上报办公室;同时根据新区政府的要求,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5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工作。忙碌而充实的公诉工作岗位上,不仅很快地融入到新的角色中去,并且很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衔接上,并且做到位。除了与我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之外,还多亏了组织的关心以及各位老师、领导的指导与帮助,正是多方的关心和帮助才使我这个新人在短时期内熟悉了业务,步入了正轨。

为了让我新进检察人员尽快熟悉检察业务,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掌握岗位技能,市院和单位分别组织了多项与检察业务有关的培训与考核。从去年刚参加工作时市人事局组织的新进公务员培训,上海市检察院组织的全市检察系统新进公务员的专项业务培训,以及本院安排的书记员业务技能培训。接受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后,使我对于检察业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以往我总是狭隘地将检察院的主要业务理解为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现在已经深谙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实质上是一种诉讼监督,即人民检察院通过参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依法对有关机关和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并予以纠正,其监督活动是全方位的深化了对业务的解,熟悉业务的流程,有助于我更好的开展工作。

还在主诉检察官蔡老师的悉心带教下,挂职锻炼期间。学习如何审查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工作,检察业务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学习掌握审查案件的技巧和方法,也是这次挂职锻炼的一个重要要求。以前在检察院实习的时候,办案组里做过书记员,对于提审、开庭应该也算不陌生了但是对于案件实体上的审查,还是未尝接触过。这次在蔡老师的指导和把关下,从简起步,由易到难,学了掌握了办案软件的使用,审查的事项与方法以及诉讼程序。从一开始的简易程序,后来的普通程序,不仅掌握开了建议程序的审查,也掌握了普通程序的开庭环节的内容。可谓收益颇多。

总结过去的工作,尽管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与成绩。尚有许

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多不足之处。

政治理论学习亟待加强,一是政治意识有待提高。需要更及时、深刻地学习和领会有关党的重要思想和理论,用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当前和

第2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自《条例》颁布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选拔任用条例。

通过领导带头学,全体同志坚持学,我们认真学习了《条例》和中央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公务员法》等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学习效果,扩大宣传面,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自觉性。

二、坚持选拔任用程序。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我局坚持干部任用条件,严格干部任用程序,真正做到了“启用想干事的人,重用会干事的人,培养能干事的人,调换不干事的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办事,认真把握好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任职试用期制,自觉防止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了选拔任用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今年,我局推荐一名中层干部为局党组成员,推荐了两名副局级后备干部。

三、严格选拔任用监督。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我局不断强化选拔任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了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有效的防止了违反选拔任用干部原则、程序和纪律的现象发生。真正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把人选准用好。

四、加大干部培养力度。

我局领导班子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全面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高度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工作,注意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积极鼓励干部参加省、市档案部门组织的培训和组织部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并派出两名干部到局和石帆镇挂职锻炼,营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

第3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一、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举措

加强沟通,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迎春团拜会,召开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开展春节人才慰问走访活动,组织部分突出贡献人员进行疗休养,加强了政府与人才的沟通、交流。成功召开了*市博士(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环节选举大会,新吸纳会员39人,会员总人数达到94人,联谊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注重服务,推进人才市场化管理。一月三次举行人才交流集市,推出春季、夏季及塑博会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网上人才招聘大会,加大人才配置力度。深入武汉、长沙等人才密集地及浙江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组团参加人才招聘,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617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47人,副高以上职称23人,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1815人,已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数。充分发挥国家级研究生创业基地、浙江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作用,深入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吸引11名研究生来姚进行挂职锻炼;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引进国外智力,今年共申报项目4个,引进国外专家7名。

突出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10位同志成功入选*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推荐6位同志为*市突出贡献人才;认真抓好与上海交大联合举办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日常管理工作,推选30名中青年干部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勇于创新,探索职称评审新路子。在按计划作好各专业初中高级的资格审查和评审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走访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情况调研,着手制订出台我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和办法,为在农村工作的能工巧匠提供职务晋升的机会。

规范管理,加强人才综合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日常推荐服务,特别对一些省优毕业生和特困毕业生,到企业上门推荐,我市所有特困毕业生都顺利就业;组织与我市有合作关系的部分院校毕业生来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实习,通过实习,已有部分毕业生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在对人才公寓一期工程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人才公寓二期开发建设方案,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类人员培训考试有条不紊地进行,设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点,累计报名考试1840人,组织5094人次参加了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考试,组织了6*人次参加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做好各项人事工作,有1200余家单位委托中心办理,人员1万余人。

二、创新人事管理机制,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

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部分单位已经纳入参照管理。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后续收尾工作,完成了我市组织登记的2788公务员登记表的上报审核及数据库的维护。同时,完成了市总工会、团市委等9家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及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等4家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审批工作,为公务员法延伸到群团机关和部分事业的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圆满完成各类人员录用招聘任务。在不断总结考录工作经验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原则基础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及村委会(社区)考录招聘工作上求突破,取消各类招考招聘职位的附加条件限制,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中全面实施“凡进必考”的政策,将招考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程序、考试成绩、录用聘用人员等情况及时公开公示,各个环节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录用公务员36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32名(其中,教育事业人员237名,卫生事业人员139名),招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1*名。

落实人事政策法规,加强队伍管理。学习和宣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严格按条例指导和处理违纪问题,加强人事考核、惩处结果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发现和纠正了一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严肃了人事法纪;实施《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跨系统工作调动的意见》,全年无一人调出,有力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行干部调配工作的意见》,全年合理有序地调动人员113人(公务员32人,事业人员81人)。会同市委组织部全面实施《*市机关中层干部跨单位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机关活力。

三、突出机制创新,机构改革有了新进展

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于今年4月开始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于6月上旬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通过改革,乡(镇)、街道的职能定位更趋合理,党政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得到了有效整合,事业编制得到了适度精简。

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编办[20*]32号)精神,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意见;同时,对各部门(单位)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加强指导,审核了各部门(单位)上报的《事业单位类别确定申报表》,对全市490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类别初定,并将初步方案上报*市编委办公室审核,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

积极做好了市级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开展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所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提出的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归并及内设机构调整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方案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指导,从而使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许可职能得到了有效整合归并,内设科(室)得到了合理调整,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职能得到了相对分离。

积极做好了相关领域改革中的机构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使城市管理执法在体制、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优化设置了房屋动迁管理机构,合理设置了滨海产业园开发建设管理机构,从而有利于促进滨海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

继续做好了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以及从严控制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今年共办理机构编制议题84件,其中:注销事业单位1家,撤销事业单位1家,控制新设事业单位2个、部门内设机构6个,控制新增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55名、部门中层干部职数14名,核销事业编制36名。

四、加强综合协调,人事服务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落实安置工作,切实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在安置工作中,主动采取早摸底、早调查、早计划,顺利完成23名干部安置工作任务。高度重视做好企业干部的管理和解困工作,坚持面对面、经常性地开展企业干部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动态,切实解决企业干部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在在职企业干部中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了部分退休人员以前个人一次性缴纳三年住院医疗保险费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等问题,受到了企业干部的欢迎。

第4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____年上半年,在部内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干部科结合年初工作计划,较好完成了上级组织部门和部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科室内同志以深入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载体,紧紧围绕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本领这个目标,认真学习了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认真领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组织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特别是深入学习了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和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相关文件精神。

一是反复校对并形成新的全区科级以上干部空缺岗位名册;二是针对____区加强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基层一线工作中培养选拔干部力度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基层一线工作中培养选拔干部的实施意见》;三是不断完善干部信息采集系统,逐步推进干部工作的信息化。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干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维护,为以后干部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配合区工商联合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做好选举工作中的人数清点、选票发放及计票工作,有效的保障了选举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

(二)指导____区共青团委完成换届工作。

(三)选派101名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和1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非公经济企业进行党建指导。

(四)竞争性选拔团区委副书记、区旅游局副局长、区商务局副局长3个副科级职务。

(五)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了对2名处级干部和参加市级的县处、科级公选 名干部的民主推荐和考察工作。

(六)协助德____委组织部完成对区商务局长李红同志竞选德____碗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

(七)做好区内干部考察、考核工作。

一是完成了11名科级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的考核及上会的相关工作,并按程序进行了正式任职。二是做好2次区委常委会所涉及的105名干部的任免职,其中: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副队长任职7人,非领导职务晋升12 ,提拔任用43人,交流、轮岗、转任、兼任、改任等37人,免职6人。做好部务会、书记碰头会、常委会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及会后的谈话安排、文件拟写、送任等工作。

(八)办理好各项干部调动及工资工作。

共办理干部人事调动35人次,办理退休手续12人,办理工资套改等71余人次。

(九)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收集、整理零散档案材料300余份。

二是为干部任免考察考核和干部待遇落实等提供干部人事档案查阅48次。

三是校核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简要情况表。

1、认真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法规的学习宣传。

2、按照省、市要求,做好____区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试点项目的相关工作。

3、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全市联合公选科级领导干部的相关工作。

4、做好后备干部的管理和培养工作,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5、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研究提出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的意见。

6、进一步排查和清理未登记公务员人员,对存在问题不予登记的人员,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与市人事局沟通协调,近期内完成登记工作。

7、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考核、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年度回访谈话工作。

第5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关于MPA教育入学形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MPA教育入学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入学标准和入学考试制度,涉及入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分值权重和生源问题等方面。王海燕[4]通过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对我国MPA招生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MPA招生考试宣传力度不够、招生考试偏重分数、复试形式化、生源不稳定、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提出初试可借鉴工程硕士GCT考试模式,由综合性考试向单科考试转变,同时侧重于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的实践能力,在复试中加大复试权重;突出各校专业学位的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扩大招生自;另外,在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上,“依托地方政府组织部或人事部门,将MPA教育培养与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计划相对接,将MPA招生培养嵌入公务员生涯教育体系”。

关于MPA教育培养方式的研究

朱立言是国内最早研究MPA教育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围绕高层次、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应重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性,强调应用性,在学位论文中切忌脱离实际的空论。随后,国内学者围绕培养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对MPA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

朱立言最先提出,MPA教学对象的专业领域差异很大,课程设置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处理共同课、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比重系和学分分配[5]。后续研究者也多是围绕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娄成武、杜宝贵分析了美国MPA教育和中国MPA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在课程总体结构上,核心课程占据核心位置,专业社会实践所占的比重明显少于前者,在方向必修课的设置上,存在划分过细的特点。在选修课程的安排上数量过少。在教学内容上,重学轻用,重教轻学[6]。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后续研究者提出,MPA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当考虑科学性、系统性、应用性、开放性原则,处理好核心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的关系[7]。同时,现今公务员道德缺失日益严重,也有学者提出,应把行政伦理学(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MPA课程设置的全过程[8]。

国内的研究基本上聚焦于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实践基地等实践性教学方式的研究上。乐章等对我国MPA案例教学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提出教学方法单一,MPA教育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师生互动的场面并不多[9]。我国十分重视MPA教育中的案例方法的有效运用,但国内所采用的案例或者照搬国外案例,或者结构与内容都较为简单,分析机械化,缺乏实用价值的本土化案例,成为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围绕案例教学的开发,余为恒,赵海涛提出,应借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做法,“组织专业人士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撰适合MPA教学的案例库;鼓励学员参加公共管理项目,在参与的同时积累第一手资料,组织学员编撰案例,从而充实MPA教育的案例库”[10]。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的灵魂。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熟谙政府管理实践,善于案例教学[11]。丛梅从教育主体缺失的角度出发,提出在MPA教育教学过程中,论述了教师发挥自身主体性、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贯穿行政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的主体功能得不到发挥,将阻碍MPA教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发展[12]。杨士秋提出,要使专职教师取得实际经验,同时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可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政府课题研究,选派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以及聘请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3]。卢文刚提出“三三制”组合:一部分教师来自管理学院,一部分来自校内其他院系及校外优秀教师,一部分来自党政国家机关及非政府公共部门[13]。

由于我国MPA教育评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邓征、周志忍总结了美国MPA教育的认证和评估标准,提出通过评估推动MPA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评估应着眼于产品而非规划,评估认证主体的多元化,一致性与多样化的均衡[14]。孙多勇、王瑞从MPA的培养目标及与教学科研型研究生的共性和差异入手,结合国内外MPA发展,分析确立了MPA学位论文评审指标的基本原则:MPA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特点,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即MPA学位论文与学术型论文的质量要求处于同一层次,但又各有侧重;MPA学位论文要体现应用性、专业性的特色。同时构建了MPA学位论文评审的指标体系,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理论与方法、应用性、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15]。杨思留等提出“毕业论文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最终环节,也是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工作与质量结果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也最终体现出口的控制上即毕业论文环节”[16]。卢文刚提出“安排论文预答辩”、“双盲评审”制度[13]。

研究形成的共识及存在的问题

第6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一、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根据《市人事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人事厅开展调研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局采取分组深入各区(县)调研,召开部分市属委、办、局专题座谈会议、局属各处(室)、中心座谈会和向市属委、办、局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听取了群众和各相关部门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总体看来,我市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人才总量已近8万人,较“十五”末期增长约2万人,年均增长6%。人才学历结构全面提升,研究生以上学历、大学、大专和中专及以下人才比重优化为1.32%、27.87%、31.96%和38.86%;专业技术人才的能级结构进一步改善,高、中专业技术人才较“十五”期初分别增长了27.8%和29.2%。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加强。截至2007年底,我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项目(企业)单位少数民族人才总数已达12513人。

三是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市引进和稳定优秀人才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了引进和稳定优秀人才的“人才绿卡”制度、“人才建档”制度、安家补贴制度和生活津贴制度等。为推进人才、智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关于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等相关规定,积极编制了《*市“*”人才规划》。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党政机关实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自*年以来,全市共有30余人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县级领导岗位,有600余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通过公开招录(招聘),有1210余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有4165人走上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90%以上的市属事业单位实施了聘用制;98%以上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已初步形成。职称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八个打破”,建立了考试、评审、考评结合,以考代评、认定等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了职称评审公示制度和评聘分开制度。

五是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市专门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门用于人才的开发、引进和培养。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各类博士、硕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才250余名;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批准我市执行计划内聘请外国专家项目27项、洽谈会聘请专家项目14项;引进美国、加拿大、法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农牧科技、加工制造、软件集成等我市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的高级专家学者82名。

二、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明显短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领军人才匮乏,高层次研发人员短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我市难以在科技竞争中占据前沿位置;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明显缺乏,不能满足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总量缺口较大,成为制约我市实现打造加工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人才总量偏小,特别是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羁绊。

二是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明显不足,外向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人才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积压与短缺在不同区域并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体层次偏低,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不足;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流失趋势加剧,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三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需进一步探索,宏观调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还要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人才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导作用不够突出;收入分配形式单一,平均主义与差距悬殊同时并存,影响人才效益的发挥。

三、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时期,乌昌地区将进入一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乌昌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乌昌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万元,比2005年翻一番。力争“*”期末把乌昌地区建成全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到2015年,在全疆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乌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我市的人才开发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有机遇,也有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使人才开发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间、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进入“*”时期,各个地区都确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标志着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已拉开序幕,而这些竞争最终将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作为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底子薄,人才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方面很难与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因此,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是人才强市战略的提出和乌昌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人才工作带来新机遇。党的*明确了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去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32号文件,人事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人事工作161号文件;同时,乌昌一体化作为推动全疆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正在全面扎实推进。可以说,新疆和我市的发展,正面临着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事业发展对策措施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新人才开发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发展大局中找准人才工作的定位,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人才工作发展的正确思想和科学方法,促进人才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指导人才工作实践、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分析研究人才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类人才群体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公平公正和竞争效率的关系,妥善处理人事制度改革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人才工作和谐发展。

(三)推进创新,树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片面、盲目和只顾眼前发展,尤其是人才工作与其他行业不相协调发展等问题;克服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倾向;把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改革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用人环境。营造爱惜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

(四)优化政策环境,引进急需人才。一是争取政策引才。积极争取“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博士西部服务团”、“援疆干部服务团”、“少数民族特培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支援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政策,做好引才引智工作。二是优惠政策招才。要围绕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打破常规,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集中力量引进、培养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持重点科研或创业项目,使有限的人才经费产生最大效益。三是围绕项目聚才。注重引项与引智并举,积极与发达地区开展经济技术交流,重视项目推介,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切实用好项目吸引高新技术人才来我市创业。

(五)营造良好环境,选拔优秀人才。一是逐步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新制度,努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二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疏通人才启用渠道。通过大力推行公开招录(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转任、岗位设置与管理等选拔任用、激励保障评价使用等人才新机制,坚决破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能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

第7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海事执法人员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体现和执行者,海事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我国海事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要打破常规,实现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对我国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的绩效评估,准确把握执法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具体实绩。但是,目前的绩效评估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评估内容比较笼统,这种现状亟待改善[1]。本文将就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现状综述与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1.1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现状综述

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估方法丰富多样,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调研表明[2],基层海事处都按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认真实行了年度绩效考核。不过,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目前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据某课题组对5个基层海事处、5个办事处的基层执法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92.71%。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了海事系统基层执法人员对现有绩效评估体系的认知。统计结果表明,41.57%的基层执法人员认为现有的考核过程形式化,不易操作,不够全面,0,23.59%认为考核制度不合理,16.85%没有提出看法,15.73%认为工作考核体系基本可行,2.25%认为没有针对执法人员的考核制度。总体来看,海事系统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缺乏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标准,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估工作的实效,有效地激励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根据海事系统的具体情况,针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绩效评估的方法,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2构建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海事行政执法人员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海事行政执法人员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海事行政执法人员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他们潜力。

(2)系统性原则。对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的评价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考核指标体系应力求全面反映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情况,而且海事行政执法人员考核指标体系的选取应该全面和可靠。

(3)可操作性原则。所建立的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层次清晰、指标明确,具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因此,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行性,所需资料收集方便,而且易于运用现有方法和模型求解。

(4)针对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与一般公务员的岗位考评体系区分开来,要充分考虑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能够针对其具体工作岗位性质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担任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评价指标要有所不同。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评价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时,有些指标能够定量,而有些指标不能准确定量只能定性,因此,应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

二、构建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海事行政执法人员本身是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方法来进行考核,因此,其指标体系即评价要素构成可以是以“德、能、勤、绩、廉”为一级指标,其后的具体要素则构成二级指标,具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如下:

2.1评估“德”的指标

评估“德”的指标主要包括:(1)政治思想和个人品德修养:是指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情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等与遵纪守法、奉献精神、实干精神、诚实守信、行为正派等情况;(2)职业道德:是指爱岗敬业、履行岗位职责情况;(3)个人理想与抱负:主要指事业心、个人理想等;

2.2评估“能”的指标

评估“能”的指标包括:(1)业务能力:是指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经验积累、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业务理解和执行力等;(2)环境适应能力:是指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健康度、心理健康度,与外部、同事协调沟通的能力等;(3)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领悟能力、开拓能力等;

2.3评估“勤”的指标

评估“勤”的指标包括:(1)出勤情况:是指遵守工作纪律与守则、按时上下班和值班情况等;(2)勤奋程度:是指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情况和工作主动性等;(3)责任感:是指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等。

2.4评估“绩”的指标

评估“绩”的指标包括:(1)工作数量指标:是指履行岗位职责和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情况等;(2)工作质量指标:是指准确无误地按要求完成任务情况、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方法和精神等;(3)工作效率:是指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的情况等;(4)工作效果:是指完成的工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等。

2.5评估“廉”的指标

评估“廉”的指标包括:(1)廉洁从政:是指严格遵守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不利用职权“吃、拿、卡、要”;(2)生活作风:是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铺张浪费行为;(3)廉洁意识:严格自律,为人表率作用等。

三、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的绩效评价方法

3.1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基本原理

由于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准则、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体系,有些指标能定量计算,但有些指标只能定性分析。此外,每一个评价指标只能反映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的某一侧面,不能全面反映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为此,研究选用基于组合定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3.2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目前多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定权法和客观定权法。本文将主观定权和客观定权结合起来(即组合定权法),确定一级指标权重,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二级指标权重采用主观定权法。

3.3建立判断评语集T

#p#分页标题#e# 确定评价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等级的评语集,假设将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

四、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的绩效评价计算实例

根据前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该海事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为68.46,处于中游水平,这需要对得出该综合得分的各个指标因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很直观地发现该同志存在的问题,以督促其改进缺点,取得进步,如果有多名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将他们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序和比较,以促进他们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8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这次工作交流会是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召开的,目的是交流组织工作创新、“细节治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下半年的工作。刚才,听了部机关各科室(中心)和各乡镇党委的发言,感到大家谈得都不错,上半年工作有思路,落实有力度,特别是围绕“工作创新”和“细节治理”两个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可以简单回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重点工作卓有成效。一是以建成“群众满足工程”为目标,深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服务群众上”这条主线,突出抓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党性分析、整改进步等关键环节,使活动达到了“进步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经过广泛测评,党员群众满足率达到了99.8%。二是构筑“三级帮扶”体系,推动社会*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贫富差距,在市直部分帮扶村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县直单位(部分)帮扶乡、领导干部“进百村进百户帮民富”活动。半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共为基层群众捐助现金、农资等17万余元,帮助新上养殖等致富项目16个;帮扶部分为乡镇协调资金400余万元,已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0个,投进资金600余万元,有效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向农村及弱势群体倾斜的力度。

——常规工作力求突破。一是以进步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班子建设需要和科级干部特点,今年年初分两次对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共调整提拔科级干部214人。对在一个地方或者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有计划的进行了交流,共交流县直科级干部13人。根据年度考察考核结果,分别对部分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使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的年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了整体功能。二是以规范创新干部任用机制为着力点,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完善*推荐、*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提拔的64名科级干部,均经过了广泛的*推荐和*测评,并实行了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结合科级干部年度考核情况,对试用期满的17名乡镇科级干部、50名县直科级干部予以正式任用。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工作,出台了《利津县机关事业单位任用股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三是以进步素质、增长才干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公然选拔了40名干部,利用3个月的时间到中国人民大学按照MBA内容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结束后,分别安排到16个企业担任总经理(厂长)助理,进行6个月的挂职锻炼,直接参与企业治理、市场贸易的实践,发挥所学所长,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组织好中青班、英语和计算机“双技能”等培训班,共培训干部550余人次。

——自身建设效果明显。一是抓基础,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通知》,固定周三晚上和周六上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明确把组工干部个人的学习情况纳进年度“百分制”考核。通过专家授课、举办集中改稿会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学习。今年公务员考试中,部机关3名同志取得了全县11个报考职位中3个总分第一的成绩,树立了组工干部勤于学习的良好形象。二是抓细节,努力创建规范型机关。制定印发了《关于创建规范化机关(室、中心)活动的意见》,对机关治理各项事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年度考评制度;制发了禁酒令,严禁组工干部工作时间饮酒;开展每周卫生检查评选活动。通过严格考评,机关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进步,部机关办公秩序、效率和办公环境均有明显改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上半年的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工作标准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够强,对工作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等等。这些题目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下半年的组织工作大事多,任务重。根据部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我对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夸大以下几点:

一、结合实际情况,坚定不移地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

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开展好教育活动。按照中心、省市委的同一部署,我县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从7月份开始启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心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省、市、县委的重大部署,做到贯串“抓教育、做表率、创佳绩”这条主线,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服务群众上”这个目标,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好、开展好。

二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第二批参加先进性教育的党员涉及行业、领域多,既有乡镇党员,也有社区、学校、企业党员;党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机关党员,又有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活动党员。对此,我们要加强分类指导,使先进性教育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党员实际,根据不同党员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纵性的措施,从而切实调动党员积极性,保证教育活动效果。

三要勇于创新,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按照上级部署做好“规定动作”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而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则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工作中,我们要围绕“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服务群众上”的目标,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足“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探索出符合我县实际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路子、新经验。

二、实行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制度,加大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力度

抓落实是推进工作的根本途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兴盛皆在于实。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过程中存在的题目,我们探索制定《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落实力度。

一是实施综合考核,增强考核工作的实效性。为解决“考出多门”题目,将联合纪检、组织、宣传、政法、农业、财政、招商、城建、、督查、安全生产等部分组成综合考察组,涉及相关项目的综合考察组成员共同实施考察。确定考察组长,负责考察工作的同一调度。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针对干部考核存在的“一刀切”题目,将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差异,分别制定“乡镇党政正职、县直各部分(单位)正职和其他干部”三种类型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既设置GDP指标,也设置党的建设等非经济指标,对各项考核指标公道量化分值。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增强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在考核群众公信方面,把评价主体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调整为各个层面的干部群众,使熟知考核对象情况的同事、下级和服务对象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干部综合考核分数将记进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赏罚、级别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推动组织工作创新

关于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夸大了很多。在这里谈一下创新的理念题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来自于创新理念。要实现组织工作创新,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培养创新理念,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大忌,它固然能够帮助我们对题目作出快速反应,但对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题目却是最大的障碍。组工干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审阅、谋划和推动组织工作。要树立大组织的新理念,破除单纯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定势,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党的工作大局下来把握,不断拓展组织工作领域,延伸组织工作触角,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性,使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

四、深进开展“基础治理年”活动,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

组织部分贯彻“细节治理”理念,开展“基础治理年”活动的成效如何,决定因素是组工干部的素质强弱、能力高低。下半年,我们将开展“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活动,坚持在“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沉下身会做”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进步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建立学习交流机制,进一步进步干部“说的能力”。健全学习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鼓励自己学、支持保障学的方式,重点学习政治理论、经济知识、业务知识等内容,不断扩大知识储备量。建立交流平台。采取口试答辩、组工干部论坛等方式,积极引导参加职员畅所欲言,让干部在学习中、交流中磨炼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是建立约束激励机制,进一步进步干部“写的能力”。构筑载体,鼓励写作。以组织系统内部刊物为载体,支持撰写信息和调研文章。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水平。规定对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组织工作文章的分别给予奖励,并将量化积分计进年度百分制考核成绩。

第9篇:公务员挂职锻炼总结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综合性检验,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对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可以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如选题的范围、难度过大,导致论文工作量过大,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选题偏易、重复、陈旧,工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偏离专业方向;或者课题研究无理论或应用价值;或者课题的名称不规范。

(2)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缺乏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论分析和深度,没有联系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错误,论文题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译错误等。

(3)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如论文抄袭严重,论文结构混乱,文题不符,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编写不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篇幅过短等。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或关键控制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主要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文献综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②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如前导课程设置不当,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对学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②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裕等。

(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不重视,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大;②学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充足的时间;③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如专业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内部环境:如学校教风和学风较差,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学校外部环境:如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科研论文弄虚作假等。

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高校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标准化原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对毕业论文主要过程中成熟的重复性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完全可以制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对不成熟的重复性事项或临时事项,可以制定为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如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标准或奖惩制度、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毕业论文编写规定、毕业论文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最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评阅和盲审制度、毕业论文资料归档制度等。

(2)认真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有关标准或制度。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毕业论文有关标准或制度的宣贯和培训,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有关标准或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或制度实施。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应以应用性研究课题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限定在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3)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或监督。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如我校以开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归档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基础,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检查的主体是学校督导团和院系两级主管部门。

(4)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

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

(5)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毕业论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主动应对环境压力。

一是为应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状况,毕业论文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至第七学期中期进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是为了防止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可以利用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的抽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