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教育机构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机构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机构论文

第1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一)运营模式

一是早教连锁机构或家庭教育品牌机构的相对成熟运营模式。这两类机构的共性特点是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品牌推广、一定的专家资源、多样可选的经营项目、后续的师资培训服务等,租用较好路段、较大面积的场所,统一研发的各类可选的课程、项目和服务基本满足大部分前来学习家庭的需求。在资金保障方面,主营家庭教育业务的,前来寻求服务的家长是接受家庭教育业务收费的;兼营家庭教育业务的,自筹资金或就部分业务收费以开展公益家庭教育服务,对主营业务起到了宣传作用。二是本土萌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多头并进运营模式。这类机构执着于家庭教育理念、知识的宣传推广,他们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组织讲师讲座、开办热线、组织亲子活动和家长沙龙、创办网站、开发微信公共平台等多种方式服务广大家庭。优质机构可以做到网站、微信两三天内即更新,讲座、报纸、沙龙等常年坚持运行,也坚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自筹资金、以其他业务供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业务外,鹤岗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通过爱心企业联盟赞助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二)共性特点

一是业务形式较为多样。专场讲座为各机构必备的指导服务方式,四分之三的机构能提供个案咨询服务,网校、网站、Q群、微信等现代网络指导方式因其便捷而被越来越多的机构使用,与报刊与热线之和持平,机构采用率均超过五分之二。二是覆盖一定目标人群。各机构主要因其业务范围内的儿童群体而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到其家长,早教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0~6岁儿童家长,幼儿园多是3~6岁儿童家长,其他机构则以中小学生为主。有的民间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堂,每月2~4期,许多家长成为机构的常客。有的机构负责人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年均在各地讲座至少十余场,突破地域限制,服务了更大范围的家长。三是较好满足家长个性需求。因该类机构服务的儿童多处于一个年龄区间段,重点问题相对较为集中,讲座一般具有较强针对性,也较多的使用当面咨询、热线答疑的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微信群采用了根据家长提出问题相关内容文章的做法,家长的需求一般都能够较好地满足,问卷显示,95%的家长对机构的服务评价为好或非常好,近50%的家长认为机构具备课程内容丰富可选、尊重家长和孩子的个性的优势,66%的家长认为需求能得到满足,31%的家长认为有所收获,55%以上的家长表示会继续在机构学习并向其他人推荐该机构。四是公益指导服务占主流。这些机构的创办人对家庭教育事业有深厚的感情,除了家庭教育品牌和部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早教课程,95%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是纯公益的,为了达到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最佳效果,即使场地、师资产生费用时,也另寻办法而避免由家长来承担。收取费用的机构也只是视情况部分业务收取较低费用,在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上仍会投放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环境问题

社会关注有待提高。从家庭教育发展大的环境看,家庭教育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专项政策较少,机构配置不尽完善,政府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理想格局未能很好的实现,多家负责家庭教育业务导致部分功能重复,也导致一些领域无人涉足、功能不足,比如家庭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学科发展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的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方面仍是空白。政府对民间机构的管理制约存在一定困难,指导扶持力度也是有限的,对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扶持力量更是单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家长更是只重视学校教育,没有真正从家庭教育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上认识其价值。牵头部门有心无力。作为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很有限,能给予的扶持帮助多以宣传、合作为主,机构提出的高层次免费培训、提供办学场所、出台相关政策等建议都难以在短期内很好地解决,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失去影响力和感召力。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具备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的便利条件,本应是家庭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领域,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功能相对弱化,基本没有可能被列为硬性考核指标,基层工作推进随意性较强,家长学校多有名无实,家庭教育指导往往被列为家长会的附属品,一小部分有意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还都处于各自为战阶段。

(二)自身发展问题

公信力低。调研表明,公信力程度最高的民政部门注册的组织只有3家,有7家采取了工商注册方式,8家采取了民办教育(研究)注册方式,还有6家因注册条件受限等原因而没有注册,机构的特殊身份令受众疑惑,会影响其公信力。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特别是兼营业务的机构针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普遍没有专业教材,除几家连锁机构有部分总部统一的课程内容,各机构多借鉴知名专家课程或自行开发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随意性,且缺少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管理,质量无法保证。有的机构与妇联组织、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合作,进入学校或者社区讲座,让家长了解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服务项目,但提升公信力效果并不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受众还是更愿意接受占有较多专家资源的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资金困难。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机构家庭教育工作资金来源方式为自筹,也有几家机构用其他业务供养,他们开展的讲座、印发报刊、个案咨询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都是公益性的,存在一定资金困难。连锁早期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品牌机构因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员工支出、品牌推广等成本无法快速收回也易造成资金困难,家长在服务效果达不到期望或经济压力大也会对收费标准表示异议。机构举办人一方面能考虑到家庭教育业务对其他收费业务的宣传引带或提升功能,一方面也是因为热爱家庭教育工作,甘愿为之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家庭教育为主营业务的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因其资金依靠当地企业家赞助,业务的发展与企业家的赞助额度和连续性密切相关。师资匮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面向家庭成员,对工作人员的亲和力、沟通能力、儿童身心发展和保育教育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并不具备留住很多专业优秀人才的优势。根据调查,只有四个机构人员全部为专职人员,其他机构往往有较大比例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即便是主营家庭教育的机构还有3位负责人为兼职,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受系统的学习的人员达不到100%。虽然90%以上的机构表示有相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人员,但是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存疑。家长问卷也显示,认为机构存在“师资数量和水平有限”问题的占到三分之一。场地有限。各民间机构在家庭教育业务方面几乎不能提供较好的教学场所。他们经营用的场所往住都是临时租用,拿出较大面积来开展家庭教育业务不太现实。有的民间机构本身租用的地方就很有限,所有业务都是在重复使用可用空间。有的不在一楼门市,或以个人居家为阵地,办学规模不够,没有条件容纳更多的家长。早教机构的场所多适合亲子或孩子使用,成人座椅很少,开辟适合成人讲座的空间存在困难。由于基本没有相当的教学场所,在本阵地只能开展几十人的讲座,开展大型讲座往往由受众组织方提供场地,虽然缓解了临时性的场地难题,但是长久来看,没有固定的阵地会限制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创设民间机构发展规范的外部政策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进程中,要将发展规范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纳入工作日程,借鉴成型经验,加快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步伐,为民间机构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对民间机构登记放开不必要的限制,创造一定的方便条件,避免其因不注册或寻求工商注册等方式而产生身份及其他问题。对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民间机构建议实行税收惠免政策。二是为民间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如开展组织管理、政策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供与国内外基金组织、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的机遇和平台,建立起民间机构开拓社会管理服务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承接成熟项目的机制,促其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妇联组织也要会同教育部门合力履行好家庭教育工作牵头职责,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整合好各类资源,在发放指导材料、培训和项目实施等工作中为民间机构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三是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必要监管制度,使民间家庭教育服务进入社会有标准、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有资格,以民间机构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其生命力和成长空间。

(二)民间机构要提高自身发展竞争力

第2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 建构理论 教学 学习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39-01

在当今社会,人类的很多活动如办公、教育、科研、学习等,均离不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同时也对计算机教育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难点以及困境,文章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以及学习方法。

一、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困境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差异、学生学习的惰性以及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构成了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主要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前瞻性与基础性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时展性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具有必要的前瞻性,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该课程本身的属性――“基础”,导致了本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基本的基础内容的讲授,这就构成了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难点以及矛盾。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偏重前瞻性的内容,则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接受;偏重基础性的内容,则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惰性以及烦躁厌学的态度;如若课时平均分配则会由于课时的限制导致“两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模式传统性与多元性之间的矛盾

虽然目前大多高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提出了“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法,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其他的教学手段为辅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一,“多元”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一种应付教学改革的口号与手段。第二,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多元”的教学模式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热情。

基于目前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探讨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以及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构成要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教学以及学习环境、设定的具体的场景以及教学、学习内容。协作: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由书本内容、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中心,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策划者,起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在大脑中重新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积极的。

三、建构理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实现

虽然学生在学习时中是主动的、积极的,但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却是盲目的、没有头绪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设置相应的学习情景,起到策划者以及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依据教学大纲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师首先应该梳理出分层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将每个不同层次的知识依据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以及子课题。第三,为各个情景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第四,协助并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作业。第五,接收并检查学生的课题作业。第六,依据前一个课题作业设定并修改下一个课题情景。

对于学生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收集。第二,课题作业的完成以及完善。第三,课程作业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内化以及引申。第四,对课程情景的把握以及对老师以及上课方式的意见反馈。

以上几点分别是从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角度讨论的建构主义教学以及学习方法,在实际创作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水平设置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有所侧重的情景模式,并按照学生所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课题组以供学生选择学习。不同层次的课题对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以期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四、小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的前瞻性以及基础性、教学模式的多元性以及传统型造成了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困境,文章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以及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志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探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393-395.

第3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一)区域经济是地方中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首先,区域经济满足了地方中职教育办学需求。从人才角度而言,区域经济的从业者主要来自于地方。虽然全国范围内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外来务工者不能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而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无论是本土员工还是外来务工者,都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地方中职学校就是这种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不仅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从业者,而且承担着本地务工者和外来务工者适应本地区经济岗位能力的培训任务。另外,地方政府有解决本地区适龄青年就业的职责,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同时也承载着政府的这种责任。当然,区域经济接纳中职学生就业,也是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其次,区域经济决定着地方中职教育的规模和特色。一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办学规模。由于中职教育是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而地方经济的规模决定着对人才需要的多少。地方经济规模越大,需要的从业人员就越多,相应的中职教育规模就越大,学校的学生人数就越多;否则相反。同时,地方经济技术进步的程度,决定着中职教育的程度。地方经济发展越是先进,从业者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包括师资水平、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校企联系的程度要求也越高。二是地方经济的特点决定着中职教育的特色。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既有其面对大众生活的共同性内容,也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如计算机专业、汽车专业、饮食专业等,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产业往往成为中职教育的特色,如珠三角地区的制造类专业、对外贸易专业等。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方面,而且也反映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地区的中职教育中,由于地方经济科技水平不同,对于操作能力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区别,反映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就形成自己不同的特点。

(二)区域经济与中职教育相互促动。区域经济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并非单纯的需求,中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并非单纯的服务。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使“需求”中有“满足”,“服务”中有“改变”。首先,区域经济在对中职教育提出“需求”中的“满足”。区域经济的运转和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格的需求,这种需求满足了中职学校的建立、运行和发展。而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税收的增加,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经济投入越来越大,从而满足了中职教育深入发展和扩大规模的需要。其次,中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服务”中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职教育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而且提高了他们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中职教育能够促进企业从业者提高理论水平,从而由经验型从业者变为经验与理论结合的从业者,为改变操作程序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充分的依据。区域经济与中职教育这种相互促动,既是一种自然过程,也是追求双赢的结果。

二、湛江经济转型

湛江经济转型主要是结构转型,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结构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结构布局调整等。

(一)农业主体转型为工业主体。

湛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人口约700万,其中农村居民占近80%。农业资源丰富,尤其是雷州半岛西部实施改水治旱工程和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大搞农业开发,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糖蔗、水果、外运蔬菜、水产、畜牧和林业几大类农业商品经济。但由于经济形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农业的发展并没有给湛江经济带来显著的效益,影响了湛江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湛江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的第九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湛江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均GDP排在全省第十五位,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湛江经济腾飞,历史地摆到了湛江人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提出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即“双转移”战略,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西、粤东、粤北转移,这就为湛江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湛江市政府抓住这个时机,创造有力条件,积极接纳“双转移”,建立了“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尤其是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中科合资广东石化项目。在此基础上,园区建成工业项目101个,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特种纸业、机电通讯、生物医药、包装纸刷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农业主体向工业主体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二)湛江作为粤西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中心的定位。

湛江地处粤、桂、琼三省地理中心和三省交通要塞,拥大西南出海主通道,为海南省进出大陆的门户,天然形成粤西和北部湾区域中心。在经济方面,北部湾经济圈的加快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速,我国重化工业逐步向沿海布局等,都为湛江进一步发挥边缘区位和港口优势提供了重要机遇。截止到2012年,湛江有8大方面共80个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总投资超过2000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自身实力和影响力,提升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把湛江建成经济腹地较广、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设计正在实施之中。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湛江确定了“工业强市、以港兴市、生态立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并紧紧围绕“全力推动五年崛起、加快建设幸福湛江”核心任务,积极调整结构,着力发展15个产业,重点是“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即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等五大产业,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五新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家电、特色农具、特色食品、特色文化等五特产业,使湛江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清晰呈现出来,经济转型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中职教育的结构调整

伴随湛江经济转型,其整个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主体代替了农业主体,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湛江经济发展的全新面貌。为此,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必须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中职教育结构完善的和谐统一。

(一)湛江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湛江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在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背景中建立和发展过来的,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始终与这个背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但这种经济背景对其影响依然是明显的。面对湛江经济转型,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现状,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抵触。第二,湛江中职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者和从业者观念保守以及其知识与能力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完全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去办学,从而导致湛江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与湛江经济缺少联系。第三,政府缺少办中职的热情,投入严重不足,办学者和教师及家长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学生没有上中职的热情,各个职业学校之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以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湛江中职教育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处于不死不活的维持状态。第四,湛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缺陷,中职教育规模很大,高职教育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湛江市没有一所由政府承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唯一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这使湛江职业教育整体层次存在明显的缺陷,中职教育的学历层次缺少有效提升的途径。湛江许多中职学校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无论是能力培养还是就业导向、无论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还是层次性,不仅与原有的经济发展需要相游离,而且与转型中的经济发展和变化需要相去甚远。上述几方面直接导致了湛江中职教育总体结构不合理,其服从、服务于湛江经济发展的意识淡薄,就业导向缺乏。

(二)湛江中职教育结构调整、优化设计及实施。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统筹作用。为此,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就是抓投资环境”的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其具备充足的发展动力;二是在充分认识湛江中职教育规模优势的同时,要具体看到中职学校规模小、资源不足以及专业重复等问题,并通过政府统筹进行合并和重组,使规模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三是伴随宝钢钢铁项目、中国与科威特合作的中科石化项目及晨明造纸等湛江三大主导产业项目的落实推进,加快湛江石油化工学校、湛江钢铁学校等建设进程。其次,中职学校借助政府统筹强化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发展自己的特色。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要“打造一个职教基地,两个突训中心,五大职教集团”。目前,一万亩职教基地已在湛江市西部湖光农场开工建设,职教基地拟进驻十所学校,以工科为主,兼顾第一、第三产业服务院校,使各学校突出个性、优势互补,并带动其他学校和专业的发展。这种整合既是形式整合,也是内容上的整合。其结果就是各个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也在整合中获得凸显,扩大其价值和意义。湛江市借用有丰富办学经验、办学成效显著的学校带动和整合一般学校,促进湛江中职教育层次的整体提升。其中,“两大突训中心”是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和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建设的起点高、层次高、标准高、为职业教育和企业提供高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的大型工科教育公共突训中心。“五大职教集团”即以湛江机电学校为龙头,创建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财贸学校为龙头,创建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卫生学校为龙头,创建医药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高等技工学校为龙头,创建技工教育集团;以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打造粤西农垦三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农垦职业教育集团。这既突出了湛江职业教育的个性和优势,又实现了对湛江经济领域的全覆盖。再次,伴随经济的发展,提升湛江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这是中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湛江中职教育应同样以经典引路的方法,逐渐向全面推开。机电、财贸、卫生、艺术、体育学校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如湛江机电学校与湛江市业余大学合署办公,大专、中专两个层次并存;湛江财贸学校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大专班,积累大专层次的办学经验;湛江卫校与广东医学院联合招收普通大学生,培养临床、护理专业学生;湛江艺术学校与星海音乐学院办成人音舞等大专班;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与湛江师院联办体育大专班等。这些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的尝试使这些中职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对此今后应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这些学校的尝试成果,对其进行规范化升级,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体化,改变湛江高职教育空缺的局面;二是充分利用这些学校尝试中所获得的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新建的湛江石油化工学校和湛江钢铁学校中加以运用,使湛江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层次调整,与湛江经济发展变化实现同步。

四、结语

第4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学校的孩子被父母抛弃,因患病,受到家庭、社会的歧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情感发展滞后。他们起初来到福利院这个陌生的地方,都感到害怕、恐惧、伤心。老师首先要尽量弥补孩子心中亲子依恋之情的缺失,让他们的健康情感复苏,正常发展。我既是老师又像母亲,除了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外,还要悉心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生活在爱的氛围中,老师有爱心,同学间有爱意,社会人士关心。福利院的孩子每天都一起学习、生活,彼此就像兄弟姐妹朝夕相处,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去掉戒备心理和情感的藩篱,接纳别人的关爱,进而学习关爱他人。如兰兰是一个先天手指缺指畸形的小女孩,来到我院时还不到半岁,由于各方面发育迟滞,三岁进入教学班时,走路不稳,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也不说话,自己躲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我每天都亲自去接她上课,送她回护理班,抽时间与她交谈,给予她亲昵的抚摸,拥抱她,给她唱歌,讲故事,和她一起玩“拉钩钩”游戏,和她一起参与各项活动,特别是大肌肉运动如滑滑梯、钻筒、走斜坡、玩球、骑小车等有利于锻炼大肌肉的运动,并随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兰兰比原先快乐多了,一看见我会跑过来抱着我叫:“老师好!”也能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要,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

二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地提高生活技能

智力落后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大都很差,如穿衣服、如厕、盥洗等日常生活技能,看似简单,对他们来说却很复杂。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小步子走路,把要教的内容分解成为一些较小的容易学的小动作,手把手地教。教新的动作要耐心给予清晰明确的说明、示范、协助,循序渐进地学习。例如“脱衣服”这个环节,我就分7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耐心,有的动作对正常儿童可谓轻而易举,可是对于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通常是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重复。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别差异很大,智残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对他们的教学不能完全统一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时要尽量考虑到不同幼儿的特点,如果太难,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孩子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学会,这样获得的“果实”更香甜,成功的体验更深刻。因此,我在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主题活动《我是小小清洁员》,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A适合轻度智障:能认识常见清洁工具的名称、用途;学会正确使用清洁工具的方法、步骤;会认、读、写相关简单的汉字。B适合中度智障:知道常见清洁工具的名称、用途;学会正确使用清洁工具的方法、步骤。C适合重度智障:在老师的反复引导和辅导下学会简单使用清洁工具的方法。通过这样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避免了轻度孩子“吃不饱”而中、重度孩子“吞不下”的情况,更好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四多种形式,寓教于乐

智力落后孩子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不善于归纳和分析,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借助实物、模型、玩具、图片、录音、投影等手段,把抽象无形的知识变成具体可见的形象。采用演示、操作、观察、比较、情景表演、游戏活动等方法互相配合,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孩子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实践中增长经验。此外,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我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专注力。教学时,注意声情并茂、肢体语言丰富;在设计板书、幻灯片、投影上的画面时,力求多变、活泼、色彩鲜艳、图形丰富等。

第5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构知识主义理论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大学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已经具备了基本语言文化知识的学生进行一个更高层次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人文素质和正确的文学价值观进行全面培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建构知识主义理论的提出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成为了我国高等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指导。

一、有关建构知识主义理论的有关概念

最初提出有关建构知识主义理论的是皮亚杰,皮亚杰是一位在认知理论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学者。建构知识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的当前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建构知识主义理论有着以下几方面显著的特点:

(一)建构知识的不确定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对于客观世界的单纯反应,是一种具有知识承载的符号,只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进行的一种假说、解释,不是问题的最佳答案,必定会伴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生变化,出现新的解释和含义。

例如,在的特殊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我们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彻底的摧毁,根本没有辩证地去看待。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学教育的回温,人们对于儒家思想理解深入,大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保留了《论语》这样的经典古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当今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作用。

(二)知识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其实并不能传播,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结果,强调了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建构的一个过程。语文的学习并不是教师简单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建构,不是被动地简单接受知识,而是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建构主义者还强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脑子里面并不是一个空着的准备接纳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块拿过来就可以书写的空白纸张,而是学生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丰富的经验、一种知识结构的认同。教师不能忽视这些旧知识和经验,而应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一个基础,让学生在原先的知识经验中“生出”新的知识。

大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编排一般都是从《诗经》开始的,逐渐向白话文和明清小说到近代文学过渡,所以在讲《红楼梦》(节选)这一课的时候,当学生看见课文上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会感觉这篇课文中十分厚重的文化韵味,紧接着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去理解课文中的:“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这些诗句,从而完成自己对于宝黛悲剧爱情的分析和评价,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建构知识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所以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这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应该是合作的群体学习过程,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完成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建构知识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建构主义中关于知识观理论的阐述对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建构知识理论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指导当前我国高等语文的教育改革,提高我国高等语文的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构建

在建构主义者的眼中,学生并不是装纳知识的容器和语言的操练工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语文知识的加工主体和意义的构建者,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地位,是可以发挥自己潜能的。在此理论观点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的角色地位就要发生重要的变化:尊重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主要是还给学生阅读、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具体来说,就是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要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自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讨论;从重视学习和思维的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和感悟之间进行转化;从强调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掌握向强调自我知识的挖掘和语文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伴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并且也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也不是真理的化身,而是和学生一样的平等互助的合作者、交流者和引导者、促进者。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课堂的秩序,组织语文学习素材的选择和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去就是要创设相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正常进行。

在近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选读中就有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果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本来就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即使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也无法让学生理解这部小说是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的批判,主要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深意。学生到时也是只会记住简单的课文句子,根本就达不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要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入手,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自己准备课前知识,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对于这部小说的主题进行解释时也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启示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始新知识的课堂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状态、知识背景,而不是把新知识作为一架凌空而起的桥梁,高出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对于新的知识解释必须是用原先的知识经验可以理解和阐释的。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要重视学习的共同性,以及群体之间的合作和协商。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又是不同的,只有把每个人的不同观点综合在一起,那么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就会变得更加全面和丰满。再者,同一年龄的学习者,由于彼此之间有着相差不大的思维水平和容易沟通的优势,所以很容易形成经验共享,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合理性的丰富理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分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和教学模式。分组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组成小组和团队中完成指定的共同的学习任务,并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了共同的经验分享以外,还注重和他人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除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以外,还会考虑到合作朋友的存在,这就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优势:既可以认识自我又可以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是培养一种优良人格形成的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建构和综合性的阶段,大学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分版块的教学:先秦文学、唐宋文学、明清小说和近现代文学这几个版块,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大体相等的4个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组长,要求每个小组找出所分的阶段的文学创作总体情况,自己选择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文学价值和地位的分析。然后各小组长就可以根据语文教师的要求给小组的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

我们以先秦文学为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必须弄懂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历史的开端,《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诗歌作品总集,主要有“风雅颂”三种类别,主要修辞手法有“赋比兴”,这部文学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文学的发展基础,对我国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分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扩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不同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开发。

三、结语

语文是我国各级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文学涵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是任重而道远。建构知识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建构知识理论对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建构知识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将会顺利进行,高等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必将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童国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2]杨桃.创设建构主义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康会贞.建构主义与语文教学的转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04).

[4]裴新宁.“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综合理科教学中的实践之一[J].全球教育展望,2001(03).

[5]万春,杨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验[J].宿州学院学报,2006(01).

[6]丁邦平.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1).

第6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系统

一、引言

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经过几年的建设,各远程院校已广泛运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课程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但开展网。卜毕业论文指导还很少研究,基本还是采用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本文给出了远程毕业设计(论文)辅导解决方案,并对传统模式和远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二、系统需求说明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模型,为每一个使用者构建方便完整的虚拟使用环境。系统以用户为导向进行针对性设计,主要的用户有: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教学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主要的用例图参见图1。下面给出各类人员相应的系统功能:

1.学生

个人信息的自我管理。按阶段完成以下流程: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选题,题目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或指导教师给定选择范围选定,选定后提交审核;开题阶段,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知识准备、任务的初步调研;提交中期报告,完成任务的大部分主体,并提交审核;根据论文格式要求完成论文和设计,并提交指导教师审核,按照规范提交评阅教师评阅,通过后参加答辩;通过答辩后,根据教务要求完成相应的提交工作;整个过程中电子资料的利用,以前课件的翻阅,论坛交流、多媒体的实时交互。

2.指导教师

个人信息的自我管理。按阶段完成以下流程:根据自己所长给学生提供选题.跟学生交互后确定学生选题,并制定任务书,对小组给出分工:辅导阶段,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相关电子资料、网站论坛的推荐,样例提供,实时非实时地与学生沟通.给学员答疑,参与论坛讨论,以及多媒体交互;控制学员进度,根据情况允许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给出得分和评语;对学生进行开题评审、中期评审以及终期初审。

3.评阅教师

系统后期把学生论文匿名提交评阅教师进行评价,由评阅教师匿名给出评论,学生根据评阅情况作出修改,并最终影响最后成绩;展示优秀作品。

4.答辩教师

利用系统对参加答辩学生的情况进行翻阅、拟定提问草稿;参与网上答辩,和学生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白板、文档等交互进行答辩,并给出成绩和评语,同时对突出答辩过程进行评论,并提交展示。

5.教学管理员

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核,并形成报表,查看进度,对进度进行监督,适时安排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参与工作;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最终的论文和设计作品,并对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指导教师的论坛发帖数,提交电子资料的引用数等;对论坛进行监管;对教学公告进行管理。

6.教务管理员

对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进行审核,向系统提交参与学生的基本信息,向系统提交专业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的基本信息;对过程中的开题、中期及评阅、答辩的成绩评语进行整理;对必要的资料数据进行存档。

7.系统管理员

负责权限分配,对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教学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做好备份和维护工作;对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制作调查表,收集各种数据,并提交教务教学管理员进行分析;收集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改进系统性能。

三、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B/S模式运行,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包括:客户层、应用访问层、企业应用集成、数据处理和系统结构基础层等。

客户层主要是指满足用户请求的各种方式,系统可以支持SOAP和其他的客户机应用软件等。能支持现阶段所有符合HTTP标准的WEB浏览器,使客户只要会使用任何一种WEB浏览器,就可以对访问系统平台和向系统平台提交个性化请求,而无需学习和安装任何客户应用。

应用访问层构建于HTTP和XML技术,主要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不同请求,采用应用请求中间件技术可以支持客户层的多种协议请求。

企业应用集成主要以JAVA为核心技术,大量采用中间件技术、多层结构体系,使不同应用可以无需考虑部署在什么硬件平台上,使用什么数据库,透过多少复杂的网络,或是同一主机的不同应用系统。系统还能提供基于不同平台丰富的开发接口、支持流行的开发工具、支持流行的异构互连接口标准。系统主要通过JBOSS+TOMCAT来建立。

数据处理系统是本系统平台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开放的MYSOL来实现。

四、技术方案及实现

1.开发工具

前台开发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和E―clipse等完成。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是一款专业的HTML编辑器,用于对Web站点、Web页和Web应用程序进行设计、编码和开发。利用Dreamweaver中的可视化编辑功能,您可以快速地创建页面而无需编写任何代码。Dreamweaver还包括多种与编码相关的工具和功能,其中包括代码视图中的代码编辑工具(如代码加色和标签完成),有关HTML、CSS、JayaScript、CFML、ASP和JSP的参考资料以及一个JavaScript调试器。在本项目中用来作为JSP的编辑工具,同时利用fwasi_vtfs_de.mxp插件进行STRUTS辅助开发。

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其本身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clopment Tools,JDT)。Eclipse支持Java语言,也支持诸如C、C++、COBOL、PLl等编程语言。在该集成开发环境可开发EJB组件、了AVA程序、C程序、WEB站点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其中Lomboz是一个免费的Eclipse插件,它将很多Java应用服务器、J2EE组件和Wcb应用开发集成到Eclipse中,可以帮助Java开发者使用Eclipse建立、测 试、部署J2EE应用。在此Lomboz上加上org.easYstruts.eclipse_0.6.4可很方便地完成STRUTS的开发。

2.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选型

后台采用开放应用服务器JBoss+Tomcat和MYSQL完成。

JBoss是一个开放源码、功能强大的Java应用服务器,支持EJB 1.1和EJB 2.0的规范,是一个为管理EJB的容器和服务器,也是目前最受Java开发者欢迎的Java应用服务器。一方面,因为JBoss具有精良的、基于JMX的总线架构,这使得它在开发者中更加流行和实用;另一方面,JBoss Group本身积极参与J2EE相关规范的制定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这使得JBoss应用服务器本身能够遵循和推动J2EE规范的革新。借助于JMX,JBoss应用服务器的一切都是模块化的。tom―cat是iakarta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的子项目,是sun公司官方推荐的servlet和isp容器,servlet和isp的最新规范都可以在tomcat的新版本中得到实现。JBoss+Tom―cat已经成为一个免费的开源的稳定的J2EE服务器。

MySOL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SOL数据库服务器。MvSOL是以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实现,它由一个服务器守护程序mysqld和很多不同的客户程序和库组成。MySOL主要目标是快速、健壮和易用。

3.J2EE技术及实现

本系统采用J2EE技术体系完成开发、实施和管理。采用的开发和实施架构是eclipse-SDK―3.0.1―win32+lomboz.301 (开发工具)+iboss―3.2.1 tomcat―4.1.24(中间件应用服务器+Servlet)+Apache(WEB服务器)+mvsql-administrator-1.0.19-win-noinstall(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J2EE技术的基础就是核心JAVA平台或者JAVA2平台的企业版。它具有跨平台性和易移植性,方便存取后台数据库,在Internet具有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同时其多层次结构也保证了新系统高可靠性及可扩充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稳定的可用性等。

4.相关数据库

(1)辅导数据库。有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辅导日志表、选题表、开题表、中期表、终期初审表、评阅表、答辩表、成绩表、主要参与人员基本信息、过程各阶段性成果信息。

(2)论坛数据库。按主题专业划分成多个表。)

(3)资料数据库。提供各种文件、论文样例和电子图书资料。

(4)多媒体数据库。用于存放各类实时的语音、视频数据。

5.创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即经过知识准备、研究阶段、豁然开朗、完成几大阶段。对学生的最终评价应该是一种过程评价,而不是一评制或者是答辩定成绩的情况。

本系统基于对学生、参与教师的严格过程管理,把最终评分分到各个环节。选题、开题、中期、终期预评、论文评阅和答辩,再加上论坛参与的积极性等人气指数,最终形成总分,以期为学生形成良好过程习惯,对参与教师也有明确的监督作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最终成绩=过程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人气指数

五、相对传统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是一种面对面、言传身教、师徒式的模式,该方式存在不少弊端,学员视野受导师影响,是一种近距离的交流,不适合远程教学。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发挥作用有限,各种好的经验只能产生小范围的效果,人力物力资源共享不高。远程系统具有以下相对优势:

1.为系统的每一个参与者量身定做虚拟环境

利用远程辅导系统,指导教师可以方便地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已学课程的课件、参考的电子图书、相关的专业网站、相关的热点论坛、相关的电子文档,甚至开通相关的国家电子图书馆以供翻阅,努力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通过远程系统的论坛,创建针对性的论坛,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通过实时工具跟学生进行会话和协作沟通,经过引导,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形成新的理论观点。远程系统也利于指导教师重整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学科研支点。

2.过程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评分系统

传统模式容易出现学校缺乏对教师的真正有效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导致计划和进度不能落实等实际情况。远程辅导系统严格按照选题、开题、中期报告、终期初审、论文评阅和答辩几个环节顺序进行,学生只有完成一个环节,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而每一阶段都应该有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审核评分,不然学生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分体系,学生的最后成绩也不再是一票制,而是综合评分。同时利用远程系统能有效控制过程方式,能较好控制进度,对过程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甚至学校可根据自己情况让学生提早启动毕业设计进程,以应对学生最后学期忙于找工作或考研而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3.远程辅导系统能使资源共享最大化

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扩大,指导教师精力投人不足,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同时,高校的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要承担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由于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以至于有的教师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可以向远程系统提供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网络索引链接、往年的论文设计样例等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以访客身份参观其他同学的毕业进程和老师评价情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论坛提出一些看法观点,对实时互动进行记录形成文件供全体同学进行观摩。通过这些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共享。

4.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现今的信息社会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远程系统,学生可以得到资料检索、上传下载、文件处理、论坛交流、即时通讯等多种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化训练,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无纸办公、电子商务工作创造条件。

六、小结

第7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班级管理 人文素质

一、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迫切性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气质风度等。

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期、关键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浸润。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普遍注重功利性而轻人文性,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在当前我国教育落实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共建和谐文明社会之际,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已刻不容缓。

1.由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决定。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国人中出现许多不良倾向,其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如:“读书无用论”泛滥,进取心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追求物质享受,缺乏求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意志力差,缺乏挫折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自我意识膨胀,功利心强,缺少互助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冷漠麻木,缺乏爱心,不尊重信任别人,公德意识差;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等等。这些现象都制约当前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此缺失人文精神,何谈成才成人,又怎能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由基础教育的特点决定。

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与全面性特点,它担负着为国民人生奠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人文素质的奠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学生成长阶段,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奠定其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源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它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发展,而且围绕生命与尊严、自由与责任、理解与宽容、情感与意志等核心,使学生对社会和自然产生人文关怀,具有全面适应现实的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顺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全面强化人才素质,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如美国在现代人才素质观中,提出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是个人品质,即爱岗敬业,团结合作,自重自信,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确定“学会生存”为主题,80年代又确定“学会关心”为主题,要求青年一代面对挑战有责任感、自信心及意志和能力,正反映了人类教育观念从适应自然与社会到关心自然与社会的转变,强调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然道德的重要性。为了顺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下一代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作为基础教育的基层承担者和实施者,班级管理者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全面完成教书育人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基?

二、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要具有人文性。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但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无意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品德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

教育理念正确,教育行为才更坚实有力。班级管理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人文素质教育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尽可能从各方面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牢固的人文科学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修养,涵养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使其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需要奠定坚实的生命基石。

2.提高管理者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班级管理者自身必须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值得推崇的模范。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他的言谈举止、思想学识、个性风度、生活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学生。所以班级管理者既要掌握渊博的人文知识,又要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以良好的人文风貌展现在学生面前。

3.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促使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是一个有力的育人场,它体现为整肃的班容、严谨的班风、求实的学风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它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大课堂。

班级管理者应注重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如张挂富于哲理启迪的班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定期举办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黑板报、班级日报或班刊,等等。学生置身于这既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又整洁雅致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4.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引导主体体验。

人文素质的培养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因此还应运用活动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让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社、主办班级日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使他们找到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针对学生成长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开设经典导读课程,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利用人类几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参观访问,思考体验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增强其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激发其家乡情、报国志,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

5.制定人文化的管理目标,加强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其目的是服务于人,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原理告诉我们暗含期待能够产生良好的作用。就是说如果想要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设想的目标发展,不应一味批评,而应本着仁爱精神,身怀人文关怀,加强正面激励。因此,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人本意识,坚持爱心教育、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运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节、激发、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思考、比较、判断,权衡利弊得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个个争先进取的氛围。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师生的赏识和关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最终通过目标导向,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6.善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学科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素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层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在民主和谐的教学中润物细无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 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

第9篇: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通过开放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亚洲发展”。大会主题下设“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教学模式”、“远程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远程教育交互和传输的技术创新”、“远程教育的当地文化与课程的适应性”、“远程教育的管理和政策发展”六个分主题。大会通过主题发言、平行会议与各种形式的讨论,充分展现了亚洲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新探索与新实践,为远程教育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视角。

会上,决策者们针对会议主题分别阐述了他们的观点。马来西亚副总理Tun Abdul Razak在发给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实现亚洲地区远程教育合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次会议将使与会者有机会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开放远程教育在马来西亚虽然刚刚起步,但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使马来西亚人享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对此,马来西亚开放大学将发挥重要作用。马来西亚教育部部长Mohamed在致辞中讲到,会议的主题设想了亚洲远程教育机构间的合作,这一设想一定能够实现,为亚洲地区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校长Anuwar Ali教授在随后的讲话中回顾了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他希望通过这次盛会能进一步提高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的教学、政策制定和学习服务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各行各业的学习者,不辱其大学的校训:“全民大学”。最后,亚洲开发大学协会主席、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教授在致辞中说,本届年会的主题将激励并引领着我们共同努力,携手促进本地区和地区以外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紧迫性,那就是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竞争力,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灵活可信,更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强调,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教育机构的能力,鼓励开放大学间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构建一个汇集智慧的新亚洲,以应对世界竞争与合作的明天。

会议还邀请了著名的专家做大会主题发言。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主席和首席执行官John Daniel爵士作了题为“开放远程教育中的成功混合:公有/私有间的合作、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免费内容和版权内容及媒体的混合”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开放远程教育正在和即将通过混合取得成功。在谈及公私合作时,他认为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可以降低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大众教育。并以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瓦瓦山开放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银行创建的惠特尼国际大学系统作为成功的案例,分析了公立与私立相结合的美好前景。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他提出,教育必须依赖人力资本(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资本(创建信任和合作网),使社团或社区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工作。对于内容问题,他认为免费内容的运动虽然大有希望,但有些资源受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必要的,现实世界的机构必须学会与其它机构进行资源交换来发挥教材的优势。并提出开放远程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实现内容的共享、学习的共享和教学的共享。谈到媒体在开放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时,Daniel先生认为,根本没有一种神奇的教学媒体可以解决教育问题,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只有多种媒体的混合才是享受教育、成功学习的关键。

印尼开放大学校长Atwi Suparman教授发表了题为“远程教育中观念和执行的冲突:寻求未来合作的新思想”的主题演讲,讨论了远程教育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关系,探讨了通过合作加强远程教育的前景,详细说明了各机构间如何在学习支持服务、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进行合作。并以印度尼西亚特布卡大学为例,介绍了该大学在合作实践中值得学习的经验教训。最后他对合作的效益、合作中应考虑的因素和建立有效合作进行了总结。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梁智仁教授在主题演讲“亚洲开放大学典型特征的更新”中,对亚洲各开放大学的特征作了系统的分析。他指出,虽然开放大学的学生数目急剧增长,但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仍被传统大学所支配,一些国家甚至将开放大学归为二等学校,其毕业生不被认可。他希望他的分析能唤起教育机构或其它部门决策者对远程教育的关注。

中国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前任校长邵南教授在题为“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地化: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的对策”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而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建议亚洲的开放大学应把握机遇,积极做好开放远程教育本地化,以应对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在六个专题下的平行会议中,有近百篇论文在分会场进行了交流。国际专家评审团对与会论文进行了评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常凤艳、殷双绪、张凤龙、刘黛琳的论文“建立远程教育质量的反馈收集机制: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的案例研究”获得金奖。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吴兵和马来西亚瓦瓦山开放大学Teoh Ai Ping的论文“上海广播电视大学与瓦瓦山开放大学学习管理系统中学习者交互的比较分析:国家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杨孝堂的论文“开放与远程教育中网络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银奖。

中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亚洲各个地区远程教育院校的广泛关注,在本届年会将AAOU2007卓越成就奖授予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前任校长张尧学教授。

中央农广校提交的两篇论文“基于卫星技术的中国农业现代远程教育新模式”(刘永泉、王伯文、王静)和“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刘永泉、于海霞)分别在平行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亚洲的开放远程教育机构间应加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网络中心 王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