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设计原则
从生物化学学科性质上看,《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较强、基础理论较深的课程。但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却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门课程自身抽象性较强,不少学生感到难懂、难学。尤其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点多,课时设置又少,特别是对一些高中文科班考入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难度更大,这就迫切要求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本门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出发,将护理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与《生物化学》相关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制定出与真实工作环境更加贴合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定位是将概括性的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化,使之成为有教学实际操作意义的“行为指南”。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学习后,能够对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化机理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对代谢性疾病的肝功能、血样及酶学等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解读的能力,解释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分析代谢性疾病与酶、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化角度探索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机理,从而较好地配合医疗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在通过对护理岗位能力的分析后,获得以下三大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出六类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②正确解读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③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正常范围;④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意义;⑤分析六类代谢性疾病与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联系;⑥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理;⑦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病情变化的生物化学机理;⑧能举例说明生物化学知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⑨能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对日常护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①了解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功能的关系;②熟悉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③掌握常见中毒与酶、生物氧化的联系;④掌握脂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⑤掌握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⑥掌握糖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⑦熟悉肝脏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素质目标。①通过对临床病案的汇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②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形成对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习惯,加强职业认同感,体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③通过对代谢性疾病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解读,树立实事求是、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④通过解释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锻炼护患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⑤通过分析代谢性疾病与生物化学指标的内在联系,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习惯;⑥通过对病案和化验报告单的认识,体验数据和外语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⑦通过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变化和诊断治疗生物化学机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⑧通过认识生物化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锻炼评判性思维和合理推断能力。
三、项目内容设计
学习项目内容设计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行为手册”,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将三大课程目标融会于实践操作,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齐头并进。根据分析护理岗位所需技能及相关课程间的知识结构,遵循“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护理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特点,精选课程护理专业针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项目分为A线项目和B线项目,A线项目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B线项目则是在课外开展,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在A线项目下又分为入门项目(急性中毒患者生化机理分析,8学时)、主导项目(糖尿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及综合项目(肝胆疾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3个子项目。教师借鉴其他课程项目化教学经验,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学习逻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所熟悉的信息和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病案解读指标确定指标分析(实验)病机分析后续拓展6个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每个子项目的设计都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相关支撑知识、相关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以项目成果作为佐证材料。以下是参照表1对子项目1.1进行的设计举例。
四、项目内容实施
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整体课程有个鲜明的印象,对课程充满兴趣。具体设计如下。1.教师和学生相互介绍与认识,告知学生联系方式(QQ、手机、微博)。2.课程简介:告知学生本门课程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介绍本门课程的总体安排、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强调以“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说明本门课的考核方式,如不能达到项目考核要求就不能成为人民医院护士,延长考核期。3.情境设计:假设本班为乐山人民医院病房会议室,全班学生按4~6人的规模组成团队,作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人),教师为护士长,学生为护士;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查房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完成任务书。
五、项目内容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项目考核法,即强调过程性考核。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对项目的验收进行结果考核,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组成。对完成项目的每个过程都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含了技能、知识和素质。期末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各类考核都设计有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表。
六、结语
基于此,笔者将项目学习的理念引入到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来,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即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为目的,在真实世界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下面以“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为例,对我们在项目引领下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流程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以近乎真实的任务情境导入项目
以真实的任务情境导入项目,不仅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态度与观念上的积极影响。当然,由于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这与接触化学不到一年的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不甚相符。因此,将任务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下简化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将会使探究活动更加顺利。例如,在“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中,笔者以“实验室中如何处理氢氧化钠废水”这一问题情境导入项目,一是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简化探究任务,明确废水中处理的物质只有一种,就是氢氧化钠,二是将只有一种物质要处理的废水设置在实验室中要比在生活中或工厂中更加真实化。
二、以基于模拟的“生产方式”设计项目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当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会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探究任务,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与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有所不同,在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生在项目活动的开始就需要在头脑中预先勾画出一个最终的“产品”。在这种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用的是一种模拟的“生产方式”把由学习目标分解成的若干探究任务串成一条主线,即在探究任务执行之前,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执行任务的环境,即特定的情境,它能为学生构建一种高度合作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运用技能和方法,提供一种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学习方式。如“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中,学生的主要知识学习目标是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即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把学习目标分成两个探究任务: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探究酸和碱反应的产物。笔者把这两个探究任务置身于“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这个项目中,然后以完成这个项目必须考虑到的两个重要问题为情境,将这两个探究任务串联起来:一是加入处理剂后怎么判断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了(创设执行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的任栈肪常,二是所加的处理剂与氢氧化钠反应所生成的新物质会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创设执行探究酸和碱反应的产物的任务环境)。
三、以问题解决为引导策略实施项目
项目实施阶段是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加工提炼完成。当然,这一环节并不是“放羊”式的,教师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引导策略,组织探究性学习的进程。如学生在执行项目中第一个探究任务“怎么判断所加处理剂(稀盐酸或稀硫酸)把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时,他们所能想到的可能是两者反应现象的停止,然而当他们把处理剂加入废水中时却发现无任何反应现象。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两种物质间的反应程度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仅凭小组间的探讨以及查阅资料很难让学生“走出困境”,于是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使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即使溶液的碱性恰好消失,谁能指示溶液由碱性至中性?如何操作才能做到“恰好”?由此学生会想到用指示剂,并探讨哪种指示剂更好,由此制订出实验方案。
四、以多样化的体现方式展示项目
项目展示是项目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的展示。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示项目,如论文、研究报告、电子幻灯片、视频等。当然,这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可以在课后完成。在本项目的展示阶段,有的小组采用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幻灯片的形式,也有论文的形式。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利于完善知识的建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交流,使成果在此基础上得以升华。
五、以多元激励的方式评价项目
项目学习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以一些知识点的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评价内容应是多元的,比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的安排、结果的表达、成果展示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使学生达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发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特长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后,反思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1.重视整体结构设计,提升探究活动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具有逻辑上的优先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复杂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有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一个项目的引领下完成的,不仅可使教学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畅的衔接链,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这样,就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具有变化因素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突出主体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代课堂的教学不仅承担的是知识传递的责任,也承担着学生主体发展的责任,即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项目引领下的探究性教学中,不论从项目的实施环节、展示环节、评价环节等哪个环节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不仅是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也是项目的评价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在完成某件“产品”或某项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3.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达成师生双赢发展。
关键词:药品研发 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 计划管理
1 国内药品研发项目管理现状及研发计划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药品研发管理现状 中国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各个环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激烈等问题。就药品研发而言,目前全国有将近200多家医药科研院所,另有企业研究机构1000余家,每年立项研究的课题有几千个,申报临床或申报生产项目获得CFDA批件的约只有一千件,能顺利实现产业化及商业化的品种更少[1]。
据资料统计,目前国内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只有6%的项目能实现其目标;约60%的项目需要“补救”;34%的项目彻底失败。其中17%严重费用超支,38%一定程度费用超支;27%完全按预算执行,12%一定程度费用节余,6%大量费用节余;35%严重拖期,34%一定程度拖期,22%按时完成,8%一定程度提前,1%大量提前。
总体来说,药物研发机构研发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低下。导致药品研发成果低转化率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绝大部分国内药品研发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但在发达国家,药品研发领域广泛使用的是项目管理模式。世界50强制药企业的药品R&D都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如辉瑞公司、拜耳公司、安万特公司、杨森公司、中美史克公司都设有项目管理中心,对研发项目进行全球化管理,并开始逐渐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组建项目管理团队[2]。但中国本土的医药企业却鲜有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对药品R&D进行管理,虽然很多公司的研发部设立了项目经理职位,甚至成立了项目管理部,但此项目管理非彼项目管理。
1.2 国内药品研发项目计划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整体、系统的项目计划。众所周知,药品研发具有:周期长、高投入、风险大等特点,一类新药研发从发现活性部位到新药上市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需要10年~15年的时间,我国需要6年~10年的时间,仿制药开发时间约需3-7年。药品研发过程是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药理毒理学、临床医学、药政注册等多个学科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部门众多,实际过程中既要求各学科完成独立的专项技术开发,又要求学科间进行整体的系统衔接,实际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从而对新药研发团队提出很高的要求。项目计划制定的完整性、系统性是各部门各学科工作链接、协调的重要沟通工具。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研发机构,大多数没有专注于项目的专职项目经理,以项目为主线统筹各学科工作,拟定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计划。大部分研发机构采取的都是职能性组织结构,各部门只负责拟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难以打破的“部门墙”。其各自拟定的工作计划,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无法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无缝衔接。
1.2.2 组织结构不适应项目计划。新药研发是多部门联合共同来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而现行大多数公司组织结构是职能型,这种组织是按层次结构建立,每个员工只向一个管理者负责,最终由公司最高领导负责,新药研发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是在这种组织结构里,每个部门只负责完成项目的一部分,项目间的问题往往就成为部门间的问题而上报主管副总甚至CEO,解决方式主要通过部门经理会议协调。同时这种组织存在严格的命令链接关系,导致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效果很差,最终不能有效利用整个项目资源。
1.2.3 项目计划普遍还存在以下问题:如项目计划估算不切实际,工作分解结构不健全,项目计划考虑不周到,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项目计划拟定人员缺乏经验,对项目任务工作周期以及项目预算预估不足,对项目任务缺乏完整的了解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往往是导致项目延期或超支的主要原因。
2 制定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的必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密而严谨的计划=项目成功了一半。在《PMBOOK》中也说“没有计划,就没有项目管理”。可见,项目计划在成功的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新药发现过程是一艰巨、复杂、周期长、风险大的过程。据国际上统计,一个全新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0~12年时间,耗资3~5亿美元,并且这一费用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中国医改政策出台,中国已成为全球十大医药市场,我国药品研发企业面对有强大技术、资金优势的竞争对手,除积极汲取先进的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外,还应从加强管理方面来提高新药研发的水平,增强竞争力。这就要求研发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新药研发的管理。项目管理技术非常适合药品研发这种多学科交叉的,面临诸多未知因素的、独特的、一次性的任务的管理,而做好药品研发项目管理,首先要从项目计划管理着手。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制订项目计划,特别是在做出影响项目整个过程的主要决策的概念阶段尤其如此。制订一个构思缜密的项目计划,以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费用,是实施项目管理的首要目标[3]。
3 制定药品研发项目计划
3.1 了解项目背景 项目经理要准确把握项目目标,首先要了解项目立项背景,准确定位项目目标是制定项目计划的首要步骤,通过以下方式可了解项目立项背景:①查阅项目立项建议书、项目预研究总结报告等已有的立项依据资料,了解项目立项过程。②与项目立项负责人或项目预研究人员沟通,确认项目立项的主要目的及本公司预研究详细情况及后期项目推进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及主要风险。
3.2 制定项目计划前准备工作 根据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药品技术审批要求,3类以下化学仿制药申报临床前,要求必须在生产厂家实现中试生产,甚至达到商业化生产规模。这就意味着药品申报前,药品研发机构不但要完成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同时要与药品生产厂家共同完成中试放大及生产工艺验证等工作。因此,制定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还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检索FDA、CFDA、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国内外医药行业的权威网站,进一步了解本项目在国内外的研发、注册、上市状况,以便准确定位本项目的进程管理、质量管理目标。②进行技术市场调研,通过调研国内技术市场实际研发状况,了解项目起始原料、标准品、对照品等关联供货商的供货情况,验证、补充拟定项目计划必须了解的信息,进一步评估项目可行性。③了解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及人力资源安排状况,沟通项目目标、合作分工,取得企业对本项目进度、预算的初步计划。④与研发机构内部合成、制剂、分析、药理、临床等各技术部门领导沟通获得各技术主管对本项目目标及初步计划的认可,并协商确定项目团队组成。
3.3 项目计划拟定 项目计划拟定通常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由于药品研发是高科技项目,通常项目技术负责人由各技术领域的技术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此种情况,自下而上制定的项目计划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及可控性。可采取以下步骤制定项目计划:
①项目经理召集项目团队,介绍项目立项背景、项目目标、项目范围管理及项目计划准备工作。②明确各领域技术负责人职责及各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由技术负责人对所负责的技术工作进行工作结构分解(WBS),即将复杂的任务逐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任务,直到任务具体、可控为止。WBS通常控制在3-5层为宜,除非超大型项目,一般不主张分解到7层以上。③各领域技术负责人为分解的WBS各项任务进行工时估算,并分配资源,填写《责任矩阵表》,链接各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所负责任务进行风险评估、质量分析,拟定风险应对计划、质量目标计划及成本预算计划提交给项目经理。④项目经理根据分管主管提交的项目计划,整合系统的项目计划。⑤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及管理层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表》进行讨论、确认,使项目计划在团队内达成一致意见,使团队成员充分了解项目目标,明确各自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及所起的作用,并对公司管理层承诺,保证遵照计划实施项目工作直至达成项目目标。⑥最后,项目管理层完成项目计划审批,项目团队实施项目计划,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计划跟踪、控制、管理项目实施过程。
通过让项目干系人参与拟定、审批的项目计划,既通过了项目团队对项目计划的承诺,又正式通过了高级管理层的审批,项目计划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可实施性及可控制性。
4 结语
药品研发是一项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开发活动,项目任务复杂,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要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管理,需采用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计划管理,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新药产品。
参考文献:
[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20006-8-7.
[2]中国医药产业面临战略.39健康网 http//./yiyao
【关键词】跨界思维;STEAM课程;综合与实践;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29-03
【作者简介】潘香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江苏常州,213100)金苹果园主任,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近年来,STEAM课程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STEAM课程一方面让国内学校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又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原因在于一些教师缺少跨界思维和课程统整能力。其实,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初探STEAM课程的入口。我校数学团队曾深入研究课例“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现以该课的“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课为切入点,浅谈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建构及实践。
一、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1.理解概念,打破学科壁垒。
STEAM是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者Yakman首次提出。STEAM中五个字母分别表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学科,它致力于使分科学习逐渐走向融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性视野和思维。小学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领域衍生出的项目化学习可以突破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2.厘定关系,走向课程融通。
STEAM和“综合与实践”这两个概念具有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基于整合的理念设计学习活动,都是从单一的学科走向多门学科的融合,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综合的学科知识领域。对学生而言,这既是一个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获得经验、感悟思想、提升能力的过程。
3.指向价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STEAM视野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问题得以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发生。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理解、运用知识,他们的语言表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将得到较大提升。
二、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建构
1.跨学科整合,内容上的丰富多样。
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内容选择及课例开发,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可供选择的、多样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养成与发展。教师可以基于教材选择内容,如苏教版五上“图形的分割”、苏教版四上“美妙的杯琴”都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的跨学科整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课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握手问题”等。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2.跨学时设计,时间上的长短相间。
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会导致教学时间的长短不同。STEAM视野下的项目化学习在课堂类型上可以丰富多元,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微课、常规课和长课。根据内容的特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课型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有些片段式的实践研究需要的时间并不长,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开展。像“算24点”“握手问题”,就可以以常规课时40分钟来开展研究。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内容较多,需要分两节课开展教学。对于苏教版三下的“一周上学时间的统计”,学生则需要一周的时间进行记录,再集中进行讨论和研究。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3.跨地域联结,空间上的因地制宜。
STEAM视野下的项目化学习可以依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体验、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例如:探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时,学生需要进入场馆进行实地研究;学习“校园绿地面积”时,学生需要到校园中进行测量;学习“购物中的学问”时,学生需要利用周末去商场进行调查、研究。因此,STEAM视野下的项目化学习还要考虑空间上的因地制宜。
三、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
1.问题的生成,儿童系统化知识的前接后连。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不仅是数学问题,还涉及科学、信息技术,甚至是工程、艺术等。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制作车轮、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各种各样的轮胎进行对比实验,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展示研究过程或收获的知识与方法,让自己的思维可视化。在解决“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问题时,学生需要了解车轮的发展过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运用已知的圆的知识,还要延伸到后续的学习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前沿后续,养成系统学习知识的习惯。
2.构题的过程,学科关键能力的前移后续。
教师在具体设计“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节课时,该如何以问题串的形式将活动板块无痕连接、精彩呈现呢?
(1)目标在场,脑中有“杆”
在整体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清晰的目标,它是活动实施的方向,是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即:利用相关知识探索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在探究中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模型;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有效合作、语言表征等能力。只有脑中有清晰的“标杆”,才能“测量”出活动实施的效度。
(2)儿童在场,眼中有“人”
教师设计教学时眼中要有“人”――儿童。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的主体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掌握了一些圆的知识,而且在科学、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在O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主题课程的学习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采用“1+1”方式,即大主题下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将这一主题研究分为两节课开展,第一节课进行选题指导,第二节课则是实践探究、交流分享。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接地气”,这样的课堂才充满人文关怀,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3)项目在场,心中有“域”
教学设计要关注课堂活动的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有板块活动的“场域”。“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第一节课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产生主题(如图1),第二板块是提出小课题(如图2),第三板块是分组选择小课题。第二节课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小组交流、完善方案,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汇报、建构模型,推理实验、延伸运用。教师只有心中有“域”,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团队合作的力量,提炼学习方法的模型,培养学生跨界学习的能力,真正提升他们的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3.解题的伸展,跨学科经验的前承后启。
在探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的过程中,既有数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索前行,也有科学、信息教师协同参与、指导研究,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单一学科教师授课的局面。在分组研究小课题时,有一组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场馆研究方轮车,利用测量及相关科学知识,他们发现方轮车能否平稳行驶与轴心到路面的距离有关,他们认为方形车轮也能前行,但是对路面有一定的要求。还有一组学生在信息教师的指导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的车轮……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随着轮胎边数的增加,从中心点到边上距离相等的线段也越来越多,而圆中的每条半径都相等,因此圆的轮胎在平地上会滚得快。这样的课堂是灵动、可感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跨学科能力。
4.评题的延伸,儿童综合素养的前通后至。
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课堂评价聚焦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思维量、表达力、方法值、学习组和创新点,从这六个维度评价课堂教学。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
小组汇报完,可以向全班提问:听了我们的汇报,大家对我们组的研究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1:我要给这组点个赞,因为他们组的对比实验很巧妙,容易观察和比较。
生2:我想问问这一组,你们知道为什么轴心在圆心行驶就平稳,轴心不在圆心行驶起来就非常颠簸吗?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能真诚地欣赏同伴的优点,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除了同伴互评,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分工或合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例如:老师觉得这一组团队分工有序,活动中有分有合,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能合理选择观察与记录的方法。这样的评价既是对小组的肯定,也是提示性的点评,可以为其他小组提供参考。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让课堂研究真正走向深入,让学习真正发生。
(2)评价方式多样
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课堂的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点评,也可以是学生用思维导图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回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今天的实验与探究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又联想到了哪些值得你去思考和探索的主题呢?这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厘清课中的一些知识及研究方法,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改造,还有的学生会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
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储备、开发课程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跨界的思维。STEAM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能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他们的视界将变得开阔,核心素养将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将助力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在双赢的基础上推动学校特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惠芬.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c评论,2015(3).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科学研究项目为驱动,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完成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及局限
我校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所使用的教材为吴继洲主编,理论课与实验课时分别为52和47,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听课记笔记为主,我认为该种教学方法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对于一些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即使结合实际实验进行讲解,学生也仅停留于理性认识上,无法真正透彻理解。如讲解“常见溶剂性质”时,涉及到十多种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及相互溶解性能,如果仅凭反复记忆,学生容易混淆,这样在样品提取和化合物的分离过程中,配制洗脱剂或展开剂时可能会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混合在一起。事实上,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错误。二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参与度低。特别是讲解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种色谱方法的分离原理、应用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时,学生易出现畏惧心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的组织实施
针对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一种以有效推动学生研究性、探索性、交流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被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该法主要通过以下方法组织实施:
1.符合条件的导师向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申请。我校承担着很多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均可申请,申请的项目内容最好与广西卫生状况密切相关,针对有特色的地方病或常见病进行相关研究,我所申请的项目驱动教学项目依托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2GXNSFBA053085)。
2.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遴选学生、开题讲座、任务分工、集中授课和学习等。参与项目的学生应学有余力、责任心强、品学兼优,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以10名学生为宜。项目的实施要求至少保证30个学时以上的集中授课时间(含实验操作)。授课内容可包括:科研专题讲座,讲座应包含项目研究内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科研的完整流程及与本项目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师应确定以下流程的具体时间节点:查阅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开题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总结报告、论文。
3.项目的具体实施。学生首先根据分组和分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工作。学生首先应进行文献查阅和综述的撰写,完成该步骤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背景、实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科学地制订实验方案。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项目组成员间应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首先应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必要时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
三、项目的考核与监督
1.项目教学档案的保存与检查。要求项目组填写项目工作日志,详细记录项目开展和实施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各项活动、会议及大事件的文字及图片等记录材料的收集归档。另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发了“桂林医学院项目驱动教学专题网站”,各项目组必须认真将本项目相关材料及时上传,充实网页内容。
2.组织项目中期检查和学习情况交流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各项目负责人应以PPT形式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项目结束时组织一次学生学习情况交流会,由各项目组学生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心得,每个学生要求提交一份结业论文,每个项目组要求形成一份总结报告。对完成项目任务的同学,学校给予创新学分并颁发证书。
四、项目实施的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历时一年,形成了以下主要成果:
1.学生对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和期刊投稿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查阅文献最重要的是选择关键词和数据库,关键词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目的和实验方案确定。在该项目进行前,学生基本不会应用如Elsevier MD Consult,Springer等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其次,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学会了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使用,并了解了天然药物化学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主流期刊。
2.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在项目开始阶段,导师就明确实验记录应真实地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基本要素,特别强调不得篡改实验原始数据。该项目由于主要以实验操作为主,只有各成员间默契配合,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良好运行。
3.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比如,在前文中提到的对溶剂极性的掌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通过选择适当溶剂来配制展开剂,以选择最佳的柱层析洗脱系统,所以效果比传统讲授法让学生反复记忆好得多。另外,由于学科性质的原因,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常见如蒸发、洗脱、点板、合并样品等基本操作需要不断的加强训练,才能满足实验和完成项目完成的需要。
五、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方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开展“项目驱动教学”专项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但能够学到扎实的本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和科研素质,为今后的医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积常.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AUTOCAD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29(10): 81-82.
2.吴继洲.天然药物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1项目教学法简介
分析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的学科,为各类药物的组分分析、结构鉴定、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分析化学课程存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多和仪器结构复杂等特点。学生常机械套用公式,对课程内容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课堂上能流利作答,而在毕业实践阶段或走上工作岗位,对知识的应用往往力不从心。如何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是分析化学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具体的项目案例相结合,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从而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传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更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传统教学法采取老师集中授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这种教学法内容系统、课程的针对性较强、集体学习氛围浓厚,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被广泛使用。但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易受到任课老师水平的影响,且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养成突击应试、短期记忆等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思维极大程度依赖于授课老师,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颇为有限。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具体项目。这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搜集项目相关信息,合理设计方案并着手实施,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项目化教学法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院校大胆采用项目化进行分析化学的教学,先用传统的教学法在较短时间传授项目所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而后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项目任务。但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项目化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动手能力紧密相关。因此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融合式教学必须做好课程学习内容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并确立合理的考核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分析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构建根据分析化学的学科内容、学科特色以及就业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分析化学内容的知识链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岗位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和项目化融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2)传统教学和项目化融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程的开始阶段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当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可逐渐增加项目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学习知识。传统和项目化融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可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情景化,如通过Flas演示实验过程,用三维动画技术展示分析仪器的结构,建立“虚拟仪器分析实验室”,让学生体验仪器的“实地”操作。项目选题应从学情出发,以强化传统教学的授课内容为目标,以专业常接触的药物为选题依据。该实验项目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应用配位滴定分析中的络合滴定原理,使学生熟悉滴定条件控制,提高滴定基本操作技能。项目任务安排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阶段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动力。(3)确定合理的考核方法传统教学和项目化融合式教学法除了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以考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3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为调查学生对融合式分析化学教学的满意度,随机选取10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教学和项目化融合式分析化学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有94.5%,有利于学习能力培养的有86.8%,有助于知识应用的有82.4%,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89%,能促进协作精神培养的有85.7%,师生互动较传统教学法多的有93.4%。统计结果显示传统教学和项目教学融合式教学满意度好。
4项目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项目化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学生对这种教学法的适应情况。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基本了解,且学生要有一定文献调研能力。因此需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在项目化教学前,进行适当课时的传统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调研能力;其二,教师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科研视野外,还需注意在项目化教学中角色转换问题。教师要将自己从教学中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咨询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项目调研,将学科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并大胆创新,勇于接受有挑战的项目。其三,保证充裕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项目化教学平台。总而言之,通过项目化教学在分析化学的应用与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有明显改善。项目化教学所提倡的“做中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协作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作者:康宏玲 郑悦 王志强 单位: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抚顺市消防支队清原县消防大队
参考文献:
[1]林珍,黄丽英,林新华.项目化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3-36.
[2]蔡竞春,陈小军,宋瑱,罗莎杰.项目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39-40.
[3]石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07-108.
【关键词】高职;无机化学实验;项目化教学;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建材、食品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习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好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景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性实验:无机化学实验中废液的处步处理,通过本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性实验:无机化学实验中废液的处步处理”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无机化学废液处理的实验方案,列出无机化学实验中废液处理的详细步骤;任务2.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以不同的废液为处理对象,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清单;任务3.对经处理后的废液进行检测,检验废液处理的效果;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定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定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2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处理对象。在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个项目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需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地,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需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将借助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够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证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力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9-32.
[2]王乾.《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09,(8):236-23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化学 双语 项目化 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32-01
化工类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专门技能型化工人才,在其人才方案中,基础化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显示了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基础化学双语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新思路将彻底打破过去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相互隔离的状态,为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构架出一个全新的平台。
1 教案头
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之外,课程的单元设计更是每次课能否达到教学标准要求的重要保证。项目组以“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dustrial acetic acid analysis”为例(表1),介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双语项目化课程单元设计的研究。
2 教学设计
Project context:前一个任务的简单介绍,引出本次课。1 Step:分四个小组汇报上一任务—— 工业醋酸产品质量分析的结果(10 mins)。2 Step:为什么同一小组的多个检测结果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小组的检测结果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呢?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分组汇报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的一般概念、含义及其计算。(30 mins)。3 Step:归纳、总结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的一般概念、含义及其计算方法。(30 mins)。4 Step:分析主任给出真值(6.06 mol/L),分析员对分析结果的偏差和误差进行计算。(30 mins)。5Step:分四个小组汇报检测结果的偏差、误差完成情况(20 mins)。6Step:点评各小组精密度、准确度、偏差、误差的情况,对于具体的分析结果,相对偏差和相对误差更具有评价意义。(10 mins)。7Step:查阅资料、讨论:(15mins)。8Step:分析主任点评、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10mins)。9Step:小组内部互相评定,撰写、上交评价报告。(20mins)。10Step:总结、布置下次课的任务:完成硫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项目方案的选择(5 mins)。
课后体会:根据分组汇报的结果,分析主任引导分析员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的误差进行合理判断,分析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互相评定,给出合理的评价报告。本次任务,知识目标贯穿于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培养了分析员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准确判断、对分析结果的误差进行合理分析,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给出合理的评价报告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分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乾.《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7(8).
目前在临床上,生化检测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手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会本文由收集整理对临床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一些常规药物的应用会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显著的干扰,受到了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部分常规药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单独服用肾上腺素和利福平患者展开生化检测,并对比分析了检测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单独服用肾上腺素和单独服用利福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各抽取其中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0例,其中包括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8岁,平均(47.4±1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抽取对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晨起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分别展开生化检测,肾上腺素组检测项目包括:fmn、ld、cr、ua、tg、tch、hdl-c、dbil,利福平检测项目包括:fmn、dbil、tbil、cr、ua,统计检测结果。而后同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计算干扰率。
2结果
2.1肾上腺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统计得知,肾上腺素检测对fmn、ld的检测会产生显著的正相干扰,而对cr、ua、tg、tch、hdl-c、dbil则会产生显著的负相干扰;且表现出随着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干扰率也随之不断变化,干扰效果越强,详见表1。
2.2利福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统计得知,利福平会对fmn、dbil、tbil检测产生正相干扰,而对cr、ua则是产生负相干扰。同样会随着利福平的浓度变化,干扰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出,利福平的应用会使fmn、dbil、tbil的测定结果增加,然却会使cr、ua的测定结果降低。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所应用的肾上腺素为一种应激反应类激素,能够对α和β肾上腺受体产生激动效果,同时能够产生明显的还原性特征,并且能够释放肾上腺髓。具有较强的心肌收缩效果,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并且可以实现扩血管以及支气管的效果,使舒张压降低,从而使支气管痉挛得以解除,解除皮肤、黏膜血管以及内脏小血管的收缩作用,临床应用广泛[2]。而利福平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研究证实,无论是在体内或者是在体外,利福平均会产生较强的杀结核杆菌的作用,该药物的作用机理为对结核杆菌rna的形成产生有效的抑制,最终达到杀菌的效果[3]。
研究证实,临床药物的应用之所以会对生化检测产生影响,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种原因:①直接干扰。即临床药物或者是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生化检测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药物或者是代谢产物对所应用的紫外线波长具有一定的吸光度,最终引起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4]。②间接干扰。即临床药物产生药理作用,对一些检测物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譬如说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会对脂肪、蛋白质以及糖代谢等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血尿素、血糖以及血脂发生明显升高,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干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