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机械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些具有专业技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确具有困难性,对于一些工程学科的学生而言,该毕业论文应当是结合设计进行的。
例如,计算机应用或者软件工程学科,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系统设计,并且完成、能够成功运行才能够符合他们的毕业论文的标准。这样的毕业论文由于要基于真正的系统实现,意味着从一开始的系统框架的搭建以及数据的链接都要非常明了如何实现,才能够不断推动整体设计的进行。所以有很多工科学生因为无法独立完成这样的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内容,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转移。便会去寻找一些愿意有偿代做系统设计,且愿意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人,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拿到相应的学分得以毕业,还能够学习更多的其他知识丰富人生。
但是在进行该类设计很多知识的工科毕业设计工作中,例如涉及数学小论文的知识内容、通信类相关技术论文等等,就需写作人员在开始构思整个系统的实现之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掌握,才能避免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及错误。例如,在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相关的系统设计或者模型分析的论文中,在材料准备阶段,就应当结合数据挖掘原理及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内容,探讨该类已经在期刊中所提到的相应的预警规则,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安全预警模型进行多维度的介绍。【提供】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双循环,培养模式,初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空前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于2007年,2008年与新疆军企工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星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疆巨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被确定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间经过两年的运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初显成效。
一、“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符含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应用,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由企业培训到顶岗实习直到就业,实行四个阶段循环。
第一阶段:人文学科、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地穿插
进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工作类别,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打基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在校学习三个学期。
第二阶段: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过程培训,时间第四学期,利用合作企业提
供的《装载机的维修与故障排除》和《沃尔沃挖掘机的故障排除》作为教材,以及企业提供的有关产品PPT和视频介绍,由我院机电系的两名教师和企业公司的三名工程师或技师做培训指导教师。授课地点安排在企业的修理工间,利用该公司的旧机和总成件作为教具,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重任在肩的感觉。考核办法是根据平时表现和实训报告综合评价,例如在操作实训过程中装配一个总成件、能够用语言清楚的描述其原理、认知其构件名称或在整机上排除一个故障,都可以作为学生培训的成绩。
第三阶段:拓展能力、强化学习,利用企业冬闲期让学生返校完成后续课程的教学,如进行机-电-液一体化的专业知识、专业外语、售后服务和营销技巧等强化学习,教学以在校教师为主,还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和教师对市场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培训了学生,也培训了老师。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毕业生产顶岗实习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即将毕业时的综合性生产实习。让学生深入实际,开阔眼界,深化与充实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技能参加顶岗劳动,每人掌握2—4个主要工位的操作技能,参与某一个科室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获得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双循环’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当前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对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如2007级教学计划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比调整为55:45。此教学模式成功做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穿插。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紧密结合,克服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减弱了以往各学科各自强调的学科系统性。
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培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明确了在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干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及工程机械市场,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与之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程机械维护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机制,请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由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担任教学任务;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由企业提供专业技术资料结合我们的教学特点融入教材中,拓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促进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三、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与“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适应“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1、专业基础课强调应用,即以“必需、够用为度’与应用密切结含。例如,为优化课程结构,对一些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了改革。如对《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3门课程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为《机械基础》;
2、对《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工程机械发动机维修》2门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的紧密联系要求,整合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同样,对《工程机械底盘构造》、《工程机械底盘维修》2门课程也整合为《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
4、对《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分析上,而对基础知识做到够用就行。
5、能力拓展课程上,我们以订单企业的要求,在授课中主要按企业销售的机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
四、改革实践应用,构建与“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栝习题课、课堂讨论、总成拆装、实训、顶岗实习等,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5%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工程工程机械拆装训练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工程机械实训课;适当增加学时,充实实训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项目。实训均要结合生产实践,以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实训课单独评定成绩。
2.校企合作培训;校企联合共同进行教学,在企业进行生产过程培训,针对一种项目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技能、团队合作的精神
3、结合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尝试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增加了校企合作培训环节,在第五、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还要进行答辩。这也是在毕业生实习、求职和就业等环节所作的一些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多年的理论实践证明,采用“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区域和行业的产业特征,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感,适应能力强,作风朴实,踏实肯干,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行业很高的赞誉及认可。从最近两年的反馈情况来看,该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8%,对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反映表明总体评价优良率为85%。
2009年4月我院机电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筑机D071、筑机K071班的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生产过程实习,两星期后我们收集了他们的体会,学生普遍反映在企业学到的知识即快又扎实,而且能够很快应用到工作中。该班学生在企业进行理论授课时打瞌睡的少了,问问题的多了,甚至有学生说如果再让我们回校学习,我们将是另外一种精神面貌。这说明实际工作还是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和实践必须充分融合,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代经济的发展,也符合市场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工程机械 英语 改革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1-2012年甘肃省教育厅规划课题之一的《基于车为载体的汽车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GSGZ201224-18。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1-02
国家教委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把专业阅读列为必修课而纳入英语教学计划,强调通过大学阶段不断线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顺利阅读专业书刊的目的。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流语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对外交流不断增大的今天,其作用日显重要,而专业英语也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设备,从事机械操作与维修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接触机械英语的机会不断增加。这一状况使得机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然而,现阶段高职学校机械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开展和改进机械专业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人有幸参与了我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基于车为载体的汽车专业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对工程机械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现与大家分享教学改革中的尝试和探索。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课在高职学校属于基础课程。目前,高职学校学制多为3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压缩了基础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有的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英语课且课时较少,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或流于形式。而专业英语与相关专业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去学习本就晦涩难懂的专业英语,这是不现实的。很多学校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安排了机械专业英语课,学生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完大部分专业理论课后开设专业英语。
2.大部分机械专业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自信与兴趣
高职学校开设机械英语课的专业主要有轻机维修、数控、焊接、机电等。在这些专业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专业英语的内容一般仅涉及专业科技领域,大都是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不像基础英语那样生动、有趣。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缺乏信心,没有学习热情,造成了英语教学的困难。
3.机械专业英语特征鲜明
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相比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专业英语(以工程机械英语为例),句子一般较长,且句型复杂,并列谓语动词多,定语从句、状语、过去分词短语也很多,使句子不但长且很凌乱,阅读困难。同时,专业词汇难以掌握。学生在长期的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接触到的大多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公共用词及语言表达,很少看到用到专业领域的词汇,因此专业单词看起来很生僻,对专业文章也很不适应。
二、对工程机械英语教学的几点想法
1.合理设置课程安排
专业英语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机械修理专业比赛中,也要求学生能操作国外进口的一些数控仪器设备,从事相关的维修检测工作。这些数控设备上的英文指令和专业术语及说明书等,就是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最好考验。因此,为了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打好基础,高职学校应更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专业工种计划上合理地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情况,设置课程,恰当安排好每学期英语教学的课时,使学生在学完相关机械理论基础课程和普通英语教材后,再进一步学习《机械英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佳,也才能使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外语水平的技术人才,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能力。
2.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
本人所在的学校,正在努力编写《工程机械英语》教材。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涵盖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体现了机械专业的时代特征,课后有丰富学生知识的阅读材料,且专业词汇丰富,还有与课文配套的练习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巧妙地分配好课时,利用好教材中文章简洁、图文并茂的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安排学生自学相关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课后,可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预防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 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 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 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 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 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 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 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 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 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 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 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 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 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 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 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 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 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 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 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 机械维修制度
关键词:设备安装;零件质量;把控
引言:
当今社会,机械设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机械设施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以更多样、复杂、专业的形态出现在生产运行中,而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影响其相关联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1.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相关人员对法规标准欠缺了解。
在机械设备安装中,会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和标准,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很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类似的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范缺乏学习和认识,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安装不合规或不合理的状况。
1.2.安装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安装人员文化素质低,遵守制度意识差,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高的实际情况。由于没有质量观念,也没有完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械设备安装实施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配置资源,没有严格落实安装质量管理职责,没有对安装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甚至一些人员随意违反安装操作规程,不按设备说明进行安装,这些势必会对整体的设备安装质量和控制产生影响。
1.3.零件质量问题。
对于机械设备安装来说,零件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安装的精确度。纵观当前零部件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设想,如果将质量有问题的零件装入机械设备中,不仅会对设备自身的功能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还会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设备安装关键把控措施
2.1.熟悉机械设备安装的法规与标准
加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岗位或部门在促进规范落实工作中的作用,有序推进机械设备安装管理的良性营运,增强机械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的法规规范意识。改变人员的观念,对增强设备管理的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推进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工人质量意识与责任心
实行预控管理是提高人员质量意识的科学方法之一。预控管理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预控管理包括预控计划、防治措施、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
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人为操作占据主要因素,安装人员的责任心高低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质量,因此我们应定期针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主要从安装设备规范、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分析安装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设备管理人员应针对技术负责人、操作人员召开定期会议,旨在增强质量意识,明确安装过程中的“三检”制,即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次检查。如此以来,安装人员才能树立了正确质量观,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管理上的严密性,确保安装质量的优化与合格。
2.3严保设备零件质量与安装材料
在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想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安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在选取零件、安装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查看零件及材料符合要求的质保书,对将要购买的零件、材料进行严格必要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禁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对有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制度规范的遵守,因此,对相关人员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的内容,在安装管理过程中质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正面引导,提高质量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让机械设备安装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2011.
[2] 张清胜,郑华新.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控制要点[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 范晓红.Fan Xiaohong 水泵排水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期刊论文]-建筑・建材・装饰2010,11(9).
[4] 杨成美 机械设备安装工考证据培训项目优化[期刊论文]-安装2011(4).
[5 ] 宋世军.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务实[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刘庆山编.机械设备安装工程[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于全波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期刊论文]-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9).
[8] 邹远林.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9 ] 刘伟.LIU Wei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期刊论文]-铜业工程2007(4).
[10] 方卫斌.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材料与装饰》.2011(06).
[11] 刘学.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12 ] 陈志 设备安装与降低机械振动[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08(5).
[13] 史建秋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7(28).
[14] 欧阳桂志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09(2).
[15] 申爱华.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方施工;机械化施工
1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我国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以及水利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利工程与部分建筑工程相比其存在有施工量大、施工环境相对复杂的特点,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到机械化施工方法,利用大型机械对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土方工程施工效益,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水利土方工程及其机械化施工原则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对水利工程中的防洪施工、水电施工、工程水土保持、土方垃圾处理等环节。而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其不仅要考虑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层面,同时也要考虑水利建设层面,在水环境中建设的土方工程,工程施工环境更为复杂。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原则包括:1)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环保施工、绿色施工是当前工程施工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的双赢做法。而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施工,不仅会对地区内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环境中的生态和谐。所以,在实际的机械化施工中,使用工程机械、选择工程机械应该尽量减少对工程环境的破坏。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应该遵循便利性原则。水利土方工程施工量较大,使用到的工程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机械比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水工能够合理地进行,在当前工程施工中,应该注重遵循方便性原则。在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方便使用、运输便捷、机动灵活的工程施工,保证机械化施工现场管理中,能够做好合理的调配管理,保证施工正常使用。另外,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选择现代自动化控制设备,按照施工量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
3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3.1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相关问题
水利土方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施工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中,还存在有机械化调配问题,影响了机械化施工的具体进行。一方面,在实际的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中,还存在有机械设备选择不合理问题。当前机械化施工背景下,不同施工环境和施工量情况应该选择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而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的选择方式存在难点,部分单位施工中不能合理地安排设备租赁和设备采购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土方机械化设备的选择效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设备使用应该保证工程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缺乏合理的管控,设备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正规,设备缺乏合理的保养,也造成了设备损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
3.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环保问题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还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是在水利环境基础之上实施水利建设,在其实施中要对水体环境、水体土方、区域内水土进行挖掘,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另外,在大型机械化设备投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噪声污染,影响施工中的生态环境。
4水利土方工程机械施工的管理控制策略
4.1具体施工案例
本工程为安徽省蚌埠市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于2014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要求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将黄苏段、天河封闭堤和塌荆段堤防防洪加固为20a一遇工程施工,堤防等级为3级,其中,延伸堤苏家岗桥至姚圩段堤防为4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涉及土方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加固堤防31.573km,护坡22.185km,防汛道路18.658km,穿堤建筑物8座。其中,黄苏段加固堤防21.15km,含新建堤防7.855km,铲除老堤8.283km、天河封闭堤加固堤段长8.5km,其中,加培土堤段8.18km,塌荆段加固堤段长3.534km,其中,堤内增加盖重1.06km,劈裂灌浆1.51km。以下是对本加固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管理进行的总结。
4.2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
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过程中,水利土方施工机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水利土方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水利土方施工能够良好地进行。合理选择水利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工程机械化施工前机械化施工管理者应该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准确的分析,根据工程施工量、工程施工环境、工程施工方案细节内容合理地设计工程机械选购方案,保证工程机械选择的合理性。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机械化设备选择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施工设备的采购环节。在当前机械化施工中,土方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分为直接购买方式以及租赁方式2种,在其选择的过程中,机械化施工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工期、施工具体需求计算直接购买方式以及租赁方式的工程效益,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方案,保证工程机械化设备采购更加合理。另外,在具体实施采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检测,保证选择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1]。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通过合理的工程机械设备选择,保证工程施工设备实施能够更加高效,从而保证工程施工更加合理。
4.3工程施工机械化施工的合理控制调配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做好机械化设备的合理调配,应该建立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调配制度,根据调配使用制度合理地使用工程机械化设备,保证施工更有秩序。如在制度内应该合理地分配好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护时间以及维修时间,并按照施工现场规划好机械和设备的摆放区域,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施工,应该注重机械设备人员培训。在实际的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应该对工程机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实际的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化设备使用人员的合理调配,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具备专业的机械设备使用技术和经验,保证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更加高效。
4.4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施工的理念,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化施工的环保控制。一方面,在机械化施工中应该对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另外一方面,在机械设备施工后,施工单位应该做好生态资源恢复建设,保证施工合理地进行[3]。
5结语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67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公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厄待解决的问题。 一、 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配置规划不经济,没有科学性
公路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对设备配置缺乏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闲置高阁。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2 、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办法不健全
在施工企业中,人员和机械设备“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3、 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许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说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 二、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1、 配置经济化 (1) 施工方案优选化。公路施工方案要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如在公路土方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在路面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摊铺机和运输车辆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2) 配套设备效率化 。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的配套关系:①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②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 2 、管理专业化 (1 )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企业应设立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设备管理与操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技术人员,这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命,还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培训与安全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形式与效果齐抓,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V2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hydraulic system maintenance of the improper and the damag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perly maintained hydraulic system.
Keywo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Hydraulic system; maintenance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一、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二、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 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新滤芯后加注新油。三、作业中注意事项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王爱玲,1943年3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65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65至1978年在太原重型机器厂和国营红旗光学仪器厂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机床大修技术工作。1985至198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修CAD/CAM方向硕研课一年。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78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有: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兵工机加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企业创新促进会专家、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十多项。
主张“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技术化”并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亟需更多的机械工程原创性成果来撑起国家的综合实力。
王爱玲教授就是那时候开始投身到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几十年来,她的工作内容包括特种加工技术及绿色制造;精密仪器及机械: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讲授博士生课程:现代机械设计、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制造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专题等;硕士生课程:计算几何及图形处理、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机械工艺专题等;本科生课程:机床数控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机床设计、机械原理等。
目前承担项目及研究方向为:精益型集成制造技术、复杂产品快速开发技术、虚拟环境下产品设计、制造、装配技术,绿色制造及特种加工技术等。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王爱玲教授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她很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及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主张“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技术化”并重。她的不少科研成果,都是很快应用到了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为了开阔视野,建立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与合作关系,王爱玲教授曾于1994年前往新加坡理工大学,进行CAD及美国CV公司软件交流;1998年受邀美国哥伦比亚等5所大学进行先进制造技术交流;2000年,前往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就“WTO及我国企业的发展”专题进行深入研讨;2004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机械工程学会及高校进行先进制造技术交流。
身心沉下去 成果浮上来
科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专心致志地“气沉下丹田”,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天地,才能争取“一枝独秀”。王爱玲教授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背后,是她专注地探索,是恒久的毅力与不懈的坚守。
自1989年以来,王爱玲教授负责国家计委、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24项,其中科研、教学各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1项,2等奖5项,3等奖2项,专家评价国际先进水平4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有关学术论文150余篇,SCI、EI、INSPAC等收录30多篇。
因科研成果的内涵与实用价值,屡次获奖,其中“数控旋口机CAD/CAM一体化系统研制”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用型CIMS数据传输系统研制与实现”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用新型集成制造系统及模具产品开发”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锅炉集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基于辊弯成型的生产系统反求技术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模具CAD/CAM产品开发与应用”获省百项技术难题攻关一等奖等。此外,科研成果“多功能绿色机械加工复合喷雾系统”,经山西省经委2006年12月鉴定验收,符合“山西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合格证制度”规定,准予批量生产,专家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
治学修身师之楷模 明德笃行哺育桃李
40余年的教书生涯,王爱玲教授指导博士生17名,指导硕士生75名,培养和指导和本科毕业生数以千计。
在王爱玲教授这里,不论是指导博士还是硕士研究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床数控技术》这一本科课程是门“必修课”。对此,她表示,“在研究生课题选择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兴趣制定不同的选题,学生参照自己的侧重点,跟老师讨论后确定自己的培养计划,进行课题研究。学生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王老师授课一般不按照课本来,她有她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通过各种方式来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新动态,把这些新信息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知识学起来不会很枯燥”
王爱玲教授积极致力于教学改革,她采用启发引导与互动教学方法,着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在数控技术教材建设中,王爱玲教授带领着团队成员编著的教材和著作涉及数控理论及专业技术、数控职业教育、数控操作及实训三个系列;分别由高等教育、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四大出版社出版;至2013年,她和数控技术著作团队已出版教材、著作50部, 发表有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INSPAC等收录30余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第一负责人,王爱玲教授获得1997年度“NC&CIMS实验中心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21世纪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现代数控技术产学研基地的创建与人才培养”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实用数控编程技术》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10年度《机床数控技术》国家级级精品课程等。因科研、教学成就显著,2004年王爱玲教授还被授予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获全国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