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麻醉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麻醉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麻醉护理论文

第1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1.1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①择期非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认知功能障碍;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⑤同意进入本研究,能配合调查;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者;②有慢性疼痛史;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④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等疾病者;⑤依从性差或不愿进入本研究者。

1.2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43.67±9.1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或中专18例、初中7例、小学5例。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24例、神经阻滞麻醉13例和局部麻醉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3.18±9.0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或中专20例、初中6例、小学4例。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25例、神经阻滞麻醉12例和局部麻醉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及交代注意事项、术中维护静脉通道安全及保证用物无菌、术后协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和完整交接护理用物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环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环境干预:

①术前访视,交待病区责任护士做好患者的环境护理。②预计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h,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器械碰撞,仪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术中减少人员进出的次数、避免频繁,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也不要在手术过程中分析患者的病情等。

1.3.2心理干预:

①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②寻求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系统。让家属及亲朋好友多与之交流,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减少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反应。③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④护士可通过手机拍摄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设备,可减轻患者进入手术室的紧张程度。⑤手术过程中,倾听患者的感受,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加强非语言沟通,如患者感到疼痛时,护士帮助擦去额头的汗水;术中情绪紧张时,握住其双手,轻抚其肩部及额头等,使其感到安全及重视。

1.3.3生理干预:

①术前,教会患者全身肌肉渐进放松技术,每天2~3次,每次30min。②音乐疗法: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人对音乐的喜好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舒缓愉悦的音乐,每天听2~3次,每次30min。③意象引导。进入手术室后,引导患者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思想集中、排除杂念、闭目养神,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舒适的空间,从而进入放松状态。

1.4效果评价:①负性情绪:

应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分经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②舒适度:采用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数越高舒适度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价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比较:

围手术期观察组患者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第2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目的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转变手术室护理人员传统工作方法,实施整体护理,体现“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从术前访视、术中人文关怀、术后随访从3个方面进行开展,使手术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 均取得满意效果,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患和谐。结论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对手术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增强了患者治病信心,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已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传统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时间以配合为主的工作方法已不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只有转变观念,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1]。我科从2004年开展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共护理患者两千余人,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方法与内容

1.1 术前访视

1.1.1 确定访视时间、对象 根据手术通知单在术前1 d的上午或下午(避开午休时间)由担任此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首先要仔细查阅病历全面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病情、术前诊断、拟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根据病情的轻重、麻醉方式、年龄、文化程度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2],使得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并给予配合。

1.1.2 访视内容 巡回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前首先要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人员,并介绍手术对病情转变的重要性及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说明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的相关情况:①术前1 d洗澡更衣,成人术前6~8 h禁食,术前4 h禁水,小儿术前4 h禁奶制品,术前2 h禁水,并说明禁食、禁饮的目的是防止麻醉后引起呕吐导致误吸;②术晨洗漱但不可饮水,不可戴手表、首饰等金属物品,目的是防止术中用电刀时烫伤皮肤,取下假牙并不要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③保证睡眠,避免着凉,如有发烧或月经来潮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④因手术需要将实施导尿或灌肠以及插胃管等特殊操作;⑤各种手术的配合及麻醉的配合;⑥不化妆、不涂口红,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头部手术需剃发等;⑦术晨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号服,卧床静候;⑧手术间各手术仪器会发出声响,请不要紧张。总之,通过术前访视使得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及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2],以确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 术中关怀

1.2.1 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使患者一进入手术室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同时询问术前针的执行情况,禁食禁饮的执行情况,通过简单交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1.2.2 进入手术间后,告知患者手术床较窄,不可随意翻身,以免坠床。同时安抚患者,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每项操作前均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体现“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2.3 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时巡回护士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解释术后的不适感属于正常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

1.3 术后随访

1.3.1 在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告知下床活动的时间,同时该注意的问题,如排气后方可进食,有些手术术后需取半卧位等。

1.3.2 术后第3~4天巡回护士再次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手术的满意度,对有疑议的患者及时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2 讨论

整体护理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方法进行了转变,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与患者直接接触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促进护患和谐,改善护患关系,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术中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紧张,让患者得到安全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的随访让患者得到术后指导,通过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时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面对面跟患者直接交流沟通,可促使她们不断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也增强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沟通能力,使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转贴于

参考文献

第3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124例,均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分娩的产妇,全部产妇均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麻醉方式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年龄24~38岁,平均(27.24±1.15)岁;孕周36~40周,平均(37.92±1.61)周;初产妇45例,经产妇17例。对照组62例,年龄23~39岁,平均(27.51±1.26)岁;孕周36~40周,平均(37.91±1.62)周;初产妇46例,经产妇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剖宫产术常规护理,包括完善术前检查、常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饮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环境护理:患者入院后,要保持病房干燥、清洁,合理摆放室内设施,室内温度以24~25℃为宜,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病房要保持通风,光线要柔和,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④术前访视:手术前1 h,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术前准备情况,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同时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使患者放松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手术。

1.2.2 术中护理 ①麻醉前是患者心理状态最紧张时期[6],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者交谈,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②手术期间要保持手术室内安静,注意保暖,密切配合手术进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鼓励,在患者出现宫缩时,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并对每一步操作进行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术中舒适度;③在患者臂撑处加护垫或海绵垫,使双臂处于舒适状态,同时注意约束带松紧程度,防止过度压迫神经、血管,以减轻患者生理上的不适感;④在胎儿娩出时,告知患者可能产生的不适感,并第一时间恭喜患者,脐带处理完毕后,帮助患者进行母婴接触,对于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减少呕吐物对患者的刺激。

1.2.3 术后护理 ①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②术后用温水帮助患者擦净阴道积血,保持会清洁;指导患者正确的哺乳;③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可采用谈话、播放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其疼痛程度,对于疼痛严重患者,给予适量止痛药物;④患者回到病房后,首先给予被动按摩,帮助患者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7];⑤饮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6 h后适量给予排气类流质食物,如萝卜汤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胃肠麻痹而引起肠黏连,使患者尽早排气,减少腹胀,补充体内水分,术后24 h内避免或尽量少食糖类、豆浆、淀粉等产气类食物,以防发生腹胀,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或排气后,逐渐给予半流质饮食或恢复正常饮食,进食量由少逐增。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入院时及剖宫产后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②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分为舒适、一般、不舒适;满意率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调查问卷由专人负责,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愿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124份。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4 产后出血情况

观察组无产后出血,对照组有5例(8.06%)发生产后出血,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8]。剖宫产虽有诸多优点,但毕竟为有创性手术,多数患者在剖宫产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且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也有不利影响[9]。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建立在整体护理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舒适度、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国内学者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于风华等[10]观察了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而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2.8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无产后出血,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产后出血,说明舒适护理不仅可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且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利于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邓凤梅[11]也观察了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给予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在心理状况、舒适度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舒适护理可改善剖宫产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本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剖宫产产妇给予舒适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疼痛护理等相关干预措施,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4%(P<0.01);观察组患者护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理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1),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再次证实了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价值。笔者认为,舒适护理是目前较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个人素质及专业技能,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改善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在提高剖宫产产妇舒适度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树立现代护理形象。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改善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参考文献]

[1] 陈惠芬,秦娟.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5(2):145-146.

第4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原因,提出一切以满足手术需要为原则,通过全天候开放手术间、合理安排手术、实行护士弹性工作制、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及工作考评制度和专科护士责任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开展新技术等,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论文关键词:手术室资源效率

我院是一所具有1800张床位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手术室设有30个手术间,具备层流、视听教学等多种设备,除承担近1000张外科病床患者的手术治疗外,还要配合教学、科研及新业务的开展。近两年来平均年手术量达15000台,且每年按15%的速度递增。由于手术科室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为了使有限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手术室与手术科室的矛盾,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通过合理安排手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提高手术室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原因

1.1手术室自身人员因素麻醉医生与护士的缺编,导致在工作中因为连台手术及急诊手术的临时介入,人员不能及时到位而延误了择期手术的及时开台。手术器械准备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大手术如胸科、器官移植、骨科特殊器械等。未及时接送患者,对手术的时间预测不准。

1.2手术医生因素由于外科医生查房、换药等一些原因导致手术时间延误。

1.3患者因素患者术前必要的检查未做或手术麻醉同意书未签,临时取消手术。静脉输液困难,麻醉不顺利。

1.4辅助科室因素比如病理科、血库,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2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方法

2.1实行全天候手术一切以手术需要为原则,在手术室实行全天候开放手术。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挖掘潜力,合理安排手术,对护士的工作实行弹性排班J,增加可控机动护士,将护士排班分为8:00~16:00一班,16:0o到手术结束一班,充分利用手术室资源。对超时工作的护士,计算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并给予调休和奖励,使护士在岗时间最大可能地满负荷工作,保证每天每个手术台能做4~5例手术。另外做到对急诊手术安排及时、准确,一切体现了以患者、外科医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上述措施为全天候手术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2.2合理安排手术顺序每周、每日的手术安排由每个科的总住院医师提前将手术接台顺序交到手术室,手术室排班将尽量尊重科室意愿,体现忙而不乱。对因迟到而延误手术的手术医生要提出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2.3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和规章制度

2.3.1实施护士长负责制下的分级管理见图1。护士长的主要精力放在手术室管理上,放在提高护理质量的检查监督上,这样可强化护士长质量管理力度,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总监护士的主要工作是手术安排和护士排班,并检查每位护士工作的质量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指导重大、,bJL手术的配合,指导和督促手术室护士完成各项工作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监督无菌技术,调配接台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总务护士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手术室药品、器材、敷料、布类等物品的请领、保管、报销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检查贵重物品的管理情况;负责实习生、新同志、进修护士的培训工作和科室业务学习以及培训计划实施等。

2.3.2培养专科手术护士,实行手术间组长责任制管理实行手术间人员配备和责任制管理,明确责任人的管理职责,使管理制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落实。培养优秀的专科手术护士,是加强人力资源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专科护士可以提高专科手术护理质量,把精力集中在临床专科护理的特殊方面。我院手术室将手术间相对固定于科室,专科护士的组长也就是手术间的负责组长,她们负责专科护理组成员的新业务学习,及时记录各种疾病的特点,不断完善专科手术的配合程序并能将新的理论和新技术、新业务应用于临床专科。定期和手术医生进行沟通,并提出改进措施。术后督促检查手术房间整理工作以及物品补充还原情况,发现遗漏及时给予补充,并在手术间登记本上签名以示负责。

2.3.3设立各种登记本针对护士在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建立手术室的自查登记本、病理标本送检登记本、接送患者登记本、术中情况登记本、器械核查本、仪器设备送修登记本、术后随访登记本、重大手术术前讨论登记本等,每半个月护士长总结一次,提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为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后如再犯同样错误的人员,将给予经济处罚。

2.3.4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新仪器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以提高手术室的技术含量,这样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院手术室配置了全套闭路电视手术影像系统,各个手术间均为多功能手术床、进口无影灯、超声止血刀、氩气刀、自体血回收机、进口制冰机、干燥柜、变温毯、导航仪(脑外科专用)、灭菌器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在我科的使用,明显改善了工作条件,较好地满足了临床需求。

2.4术前访视加强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术前访视患者,这样可及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前调配好手术,准确地术前评估,就可避免患者因素造成的手术延误。

2.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能力提高手术室各级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坚持每个月业务学习l一2次,每周对2—3名护士进行技术考核。

第5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自年月份以来,面对手术数量激增、手术任务重、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全体医护人员更是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给医院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更是彰显了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坚持手术前、手术后的访视。当病人入手术室时,医护人员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自我介绍,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主任、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三、规范整体管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入及社会的监督。积极进行技术大练兵,开展各项医疗护理讲座,充分发挥医生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还开展手术医生对手术室麻醉师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麻醉师和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四、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培养一流人才

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的队伍。首先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各种专业理论水平,做到每月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论考试,不仅如此,医护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在百忙之中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自学、成人考试,从中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文明礼貌、风度气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明显提高,在医院组织的“”护士节汇演中和各项技术操作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五、工作业绩

第6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晚期癌痛;治疗

癌症疼痛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900 万新癌症患者,估计到2015 年的一段岁月里将有1500 万的新癌症患者,3000 万人将会因癌症而死亡。晚期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痛苦的最首要因素。其中30%~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病人会发生中、重度疼痛[1]。随着新治疗方法的进步,有80%癌症疼痛容易控制[2]。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医院癌痛的现状;在我国,癌性疼痛发生率为51%一61.6%,其中约有50%~80%的癌痛病人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镇痛治疗[3]。癌痛控制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治疗观念和用药习惯上存在误区。尤其在农村,由于对癌痛治疗不够重视,在观念上难以摆脱认为使用就等同于吸毒;加之品控制以及缓释剂、控释剂价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癌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相应的治疗,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2 癌痛处理的措施;存在的问题;癌痛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应积极治疗癌痛的伴随症状如失眠和焦虑等,并积极预防和减轻镇痛药的副作用。WHO 提出癌痛治疗三阶梯的中心为药物治疗,有20%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出了“阿片敏感性疼痛”和“阿片不敏感性疼痛”[4]。吗啡的主要代谢产物M3G 和M6G 正被证明与吗啡中枢性兴奋性副作用有关,比如肌痉挛。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癌痛很少是由于单一因素所致,往往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治疗时应遵循常规接替用药法,应通过滴定法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达最佳效果。对阿片不敏感性癌痛宜早合并用药,并考虑改变给药途径,或选择其他阿片类镇痛药如美沙酮,喷他佐辛及近来经皮使用的芬太尼贴。(2)仔细观察及评估镇痛效果:MeMillar 等对一组接受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有关疼痛结果中发现,疼痛治疗并不理想,部分原因与护理有关。护士对疼痛评估记录不仔细,也不记录对疼痛治疗方法的评估,并且对应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便秘也不关心。因此强调加强与疼痛治疗相关的护理教育是必要的[5]。癌痛绝不仅仅是一个疼痛的问题,而应说是社会问题。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行为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评估。Lehofer[6]发现在紧张和痛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Orbach[7]研究发现,自杀倾向、绝望、抑郁和焦虑与痛阈和耐痛阈显著相关。Scheidt[8]研究老年患者的躯体痛,发现它们不能完全由躯体疾病所解释,抑郁、自罪及丧失功能的悲痛对其躯体疼痛有特殊意义。癌痛治疗中引进心理学的方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应用药物和其他技术无法获得满意效果的疼痛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途径。最常采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训练,催眠法,生物反馈方法和鼓励病人多参加社会活[9]。

2 分析与讨论

2、1 由于我国疼痛治疗学科开展的较晚,还有很多疼痛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发更多更安全的新药,以及对全民疼痛知识教育。医务界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合作,重视解决下列相关问题:①加强医护人员的观念转变以及和患者之间的沟通;②注意疼痛程度评估指标、治疗方法的选择;③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种类、剂量、疗效跟踪及评价);④疼痛诊疗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补充,并且实施全面的专科训练;⑤改变临床学科间的合作、协调不理想状态;⑥加强全社会对晚期癌痛治疗宣传、认识及关注;⑦支持对晚期癌痛治疗新方法的研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初次用药后24 h需要重新评估疼痛程度,再计算24 h用药总量,作为次日按时给药量,再调整剂量,直到止痛效果满意为止。疼痛

2、2 ①逐步在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疼痛学专科,实施疼痛诊疗医师资格认定和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②在各级医院加强和规范化已经开展的三阶梯治疗方法;③疼痛专科重点发展三阶梯外治疗方法;④重视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⑤建立全面、系统的疼痛管理目标和实施;⑥逐步建立部分癌痛患者家庭治疗模式;⑦逐步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和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救助的社会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0.

[2] Zech DFGrond S,Lynch J,et al.Validat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relief: a 10-year prospectivestudy [J]Pain,1995,63:65-76.

[3] 孙玉刚.肿瘤患者品使用的伦理学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2) .

[4] 许华.阿片敏感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58.

[5] 倪家骧.构筑治疗癌痛的第四阶梯[J].麻醉学论坛,1998,5(2):27.

[6] Lehofer Metal.Psychiatry res[J].Anesthesia,1998,79:51.

[7] Orbach I.J Conscilt Clin Psy chol[J].Anesthesia,1997,65:646.

第7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围术期;手术室;护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75-01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变化,护士的服务从消极被动的服务转变成优质主动的人性化服务,围术期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1-4],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是外科患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完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已成为手术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5-6],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围术期人性化护理[7]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1人性化护理在术前访视中应用细节

1.1术前一日由巡回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访视患者。首先查阅病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化验资料等。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社会背景。正确应用沟通技巧,沟通中尽量缩短与病人之间的感情距离。耐心倾听,细致讲解,讲解内容因人而异,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病人,可采用医学术语,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病人,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对于老人要用亲切尊敬的称呼,对于儿童,进行鼓励,表扬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手术室宣传手册图文并茂的讲解手术室的环境,麻醉配合要点及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的案例。送上印有术前须知情况的“手术室温馨提示卡”及印有苹果橘子,寓意祝福平安的结局的“平安小贴士”,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及对环境的陌生感。

1.2术前一日器械护士根据手术排台表,了解病人基本情况,手术医生的习惯,手术方式,手术所需物品准备情况以及手术间的准备情况,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手术室的护理准备工作更为充分,有了针对性及预见性,术中更好地配合医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手术病人更好的服务。

2人性化护理在手术中的应用细节

2.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依据腕带或家属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态度热情主动,语气温和体贴,手术间温湿度适宜,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张贴卡通图片,为患者创造人性化的良好的治疗环境,放松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等候区针对不同患者为其准备玩具,报纸,书籍及加温的棉被并有专人陪伴患者身边,减少其离开家人的孤独感[8]。

2.2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协助医生摆好,动作轻柔,力求舒适,注意遮挡,减少暴露患者身体,如需应提前解释说明,保护患者的自尊。麻醉前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应陪伴在其床旁,保证安全,如患者不适,应握手或扶持肢体,给予心理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9-13]措施:骨骼隆突处加棉垫保护,双眼涂眼膏保护,肢体处于功能位等。

2.3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病人安全。注意保暖的重要性[14-17],术中冲洗盐水应加温,肩部及肢体加盖中单等措施。

2.4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温水擦净血迹,穿上患者服。保证各种管路的通畅。患者清醒后,第一时间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以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人性化护理在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细节

术后三日内,由器械护士到病房床旁随访病人。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及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人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使患者真正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真诚爱心与呵护,建立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全优服务制[18-19]”的护理理念上,视患者如亲人,体谅患者的痛楚,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身心的负担,促进患者的痊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大大提升护理质量,打造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品牌,提高医院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杨桂涛,张侃.护理模式与护士角色变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03:3-5.

[2]杨利,游桂英,赵荣华.护理模式转变下的人才培养体会[J].现代护理,2001,(10):51-52.

[3]刘月萍.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培养合格护理人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02):217-218.

[4]孙爱芹.现代化医院护理模式转变与总体要求[J].现代医药卫生,2001,(04):313-314.

[5]王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329-330.

[6]张云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02):54-55.

[7]卫生部.临床护理学实践指南[M]20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78.

[8]葛建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护理与康复,2009,(02):166-167.

[9]胡雯.手术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11,(04):57-59.

[10]刘文丽,刘欣燕,王强.手术不当在术中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20)3719-3720.

[11]黄巧儿,游惠珍,叶碧华.手术病人摆放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03):55-58.

[12]高慧芹.手术病人特殊摆放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0,(01):184.

[13]王宁,刘铖.特殊手术摆放不当的安全隐患及预防[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14]周丽华.浅谈手术中保暖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J].哈尔滨医药,2012,(06):496.

[15]雷凤琼,朱贞.术中保暖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04):45-46.

[16]李理,黄文莉.围术期低体温病人保温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11):952-954.

[17]于振兰.全麻手术患者保温的新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4565-4566.

第8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生理学教学具有开展机能学实验的优势,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为例,探讨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1综合性实验的设立

1.1实验目标

综合性实验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传统的实验成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将“正常发病治疗”的“三理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加强了医学知识的系统性,促进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1]。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1.2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3个方面:实验基本知识,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课题实施。“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2]传统步骤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0ml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静脉注射20%葡萄糖15ml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持续20~30秒,使血压下降至40~50mmHg。观察每一步骤实验前后血压和尿量变化,并进行分析。综合性实验增加了药物对尿量的影响,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ml、1∶10000肾上腺素0.5ml、氢氯噻嗪(5mg/kg)、呋塞米(5mg/kg)等,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血压下降后尿量的改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案。

1.3实验实施

具体实施分3步进行:(1)在理论课上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拟定。让学生按照理论课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任课教师检查方案后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学生讨论。(3)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根据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本实验中心的实际条件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每个实验小组4~5人,学生分组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进行的2周内,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学生动手准备实验器材,参与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结论;任课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一定指导,这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药物救治中,有的实验组通过及时补高晶高胶液、动物自血回输等,使动物的血压回升,尿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而有的实验组只看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就用去甲肾上腺素救治失血性休克,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变化,最终导致动物死亡。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学生用2周时间整理有关资料、数据,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失败原因,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1.4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分为3部分:(1)实验方案评分。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2)实验方案实施过程评分。主要评价学生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平时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学习态度以及实验参与情况等。

2综合性实验的反馈

在全部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良好,达到了实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生理学有兴趣,认为综合性实验培养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动物麻醉、固定、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综合性实验的成效

3.1确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设计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思考和解决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整个实验实施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器材准备、仪器调试做起,尝试并掌握多种实验方法,从而使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对于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学生要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保证实验成功,学生每步操作要规范准确,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及时记录。这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日后工作和学习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包括如何获取其他部门帮助,如何请教、咨询老师和同学、如何调动实验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实验设计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教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了解大量相关学科知识,以解答学生各方面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学校应通过派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培训或利用本校学习条件来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经费和设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但是,为了高质量地实现课程目标,需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

5结语

综合性实验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实验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人才。今后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黎光,郭新华,李建秀.人体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0,27(3):53-54.

第9篇:麻醉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分娩并发症,剖宫产又是产后岀血的高危因素。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日渐增多。探讨一种简便高效方法处理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减少医疗纠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 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病例,其中我院15例,外院1例。16例病例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6例.孕周34+1-41周,平均孕周38.9周。

1.2 手术指征或出血因素 胎盘早剥4例,一例为麻醉后出现仰卧位综合症及胎盘早剥,2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2例伴疤痕子宫,其中一例伴轻度子子痫前期。瘢痕子宫伴胎盘粘连1例。单纯疤痕子宫2例。头盆不称3例,其中一例伴轻度子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3例。巨大儿2例。患者要求手术分娩1例。平均产后出血500-<1000ml6例,1000-<2500ml7例,2500-4300ml3例。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护理论文,经常规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等方法无效后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1.3 手术处理方法 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将子宫挽出腹腔外,迅速缝合子宫切口两侧各至1/3段,留中间观察。(2)首先结扎一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将子宫向上向对侧牵拉,以中食指触及子宫切口左侧角外下缘动脉搏动后,以强生公司生产的大弯圆针带0号可吸收线于左侧切口下1~2cm,距子宫外缘2cm处进针,自子宫前壁穿过子宫肌层到后壁,不穿透内膜,再由后向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结扎。再次触摸动脉搏动消失。同法处理对侧。应注意避开血管区,一次性进针出针,防止阔韧带血肿。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16例病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15例子宫出血立即停止或显著减少,平均出血量≤30ml/h,术后无再次出血病例,一例胎盘粘连经局部缝扎、宫腔填塞纱布、冰敷、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仍继续出血,子宫水肿,子宫切口缝合后膨出,拆除缝线即涌出大量血液,总出血量达4300ml,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血止。术后恶露干净时间≤22天。

2.2 愈后:所有病例均抢救成功,术后6天出院。无一例出现输尿管、膀胱、肠管损伤或局部血肿、阔韧带血肿、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2.3 子宫复旧情况 15例病例术后42天复查,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B超显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双侧附件正常。

2.4 月经复潮时间及再次妊娠状况 1例因胎盘早剥致死胎,产后45天月经恢复,其他病例产后2~8个月恢复月经,周期规律,经量与孕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述病例尚在避孕中,妊娠情况有待继续随访。

3 讨论

近年来,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以及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以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产后出血的治疗在使用宫缩剂无效后,常采用宫纱填塞,髂内动脉结扎,子宫动脉栓塞,甚至子宫切除等方法抢救产妇生命。宫腔填塞法有潜在出血和感染的可能;髂内动脉结扎术止血效果虽然好于子宫动脉结扎术,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耗时长;子宫动脉栓塞术需要特殊的设备、技术,基层医院开展困难,且有引起局部缺血护理论文,产生臀部皮肤坏死可能,罕见的并发症有败血症和膀胱坏死。子宫不仅是一个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尚能分泌激素、酶和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参与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也比子宫完整的正常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高3.3倍[1]。文献报道子宫动脉供给卵巢的血液占全部血供50-70%,子宫切除后卵巢的血供将减少50%,说明子宫切除可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卵巢功能[2]。Watson等认为年龄小于45岁的单纯子宫切除者中,30%术后2年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4年增至50%[3],随手术时间延长,卵巢功能衰竭发生率渐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提早来临。更何况子宫切除使女性永久丧失生育功能,对女性身心创伤巨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可以保留子宫,保全盆腔脏器及功能的完整性,无需特殊器械、设备,操作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止血迅速效果可靠,损伤临近组织几率小,只要操作得当,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弥漫性出血。

子宫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到达子宫侧缘,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子宫侧缘迂曲上行,称为宫体支,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为宫颈-阴道支[4]。子宫体部的血供90% 来自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通过阻断子宫体的主要血供而达止血效果。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在药物保守处理无效时迅速果断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血流量明显减少、减慢,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止血,待侧支循环建立时,出血部位已形成牢固血栓而持续止血[5]。本组病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经上述处理后除一例疤痕子宫并胎盘粘连无效外全部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止血效果迅速肯定。其中一例胎盘早剥并疤痕子宫产后出血2000ml,子宫胎盘卒中,子宫体2/3面积呈紫黑色护理论文,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色泽明显转红,宫体收缩变硬。另一例是基层卫生院因巨大儿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出血达2500ml,由笔者会诊后迅速采取上述方法而止血,保全子宫抢救成功。本文中一例疤痕子宫并胎盘粘连产后出血经局部缝扎、宫纱填塞、冰敷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处理无效,子宫水肿,出血达4300ml,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考虑可能与采用多种方法,手术操作时间长至组织水肿有关,如果当机立断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效果欠佳时可结扎双侧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下行支,可能止血效果会好些。

两侧髂内动脉分支不仅在脏器上相互对称吻合而且与髂外动脉或腹主动脉之间有侧支交通,结扎髂内动脉,不影响盆腔脏器的血运,导致组织缺血坏死[6]。而子宫动脉上行支只是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出的子宫动脉分支,结扎后更不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可吸收线具有一定张力,随着水解和子宫的复旧渐松,约3周左右溶解脱落,子宫动脉上行支可再次复通,不影响子宫的血运、月经复潮及再次妊娠。据肖素梅等报道子宫动脉结扎术后有妊娠正常分娩的结果,再根据目前血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并不影响受孕的观点,认为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生育无明显影响[7]。

参考文献

1蔡斐茜,孙宝洁,韩克.绝经前切除子宫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全国妇产科子宫切除及新生儿窒息学术研讨会汇编,1990,15.

2Khastgir G, Studd JW, Caralan J. Thepsycological outcome ofhysterectomy.G ynecolE ndocrinol,0 00,(5):13-141

3Watson NR, Stud JWW, Garnettetal .Boneloss after hysterectomy with ovarian conservation. Obstest Gynecol, 1995, 86:72

4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5张冬梅.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9(4):320

6苏应宽,徐增祥,江森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8-19

7肖素梅,邹一琴,杨素琴.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救治顽固性产后大出血8例分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