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志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准确理解数字的含义
在以数字或以数字作为主要形象进行标志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准确理解标志中所用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因为文字中的“数词”,有表示数目的“基数词”,表示顺序的“序数词”,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词”。为了准确地理解数词的含义和恰当地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数字,设计师特别注意数词的量词或具体表示的意义(英文中有时不用量词,但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物品、1小时、1年,也可表示第1号窗口、第1栋楼等。在欧洲地铁站中的数字1、2、3、4分别表示“黄、红、蓝、绿地铁”(当然本身也表示“1、2、3、4号地铁”的意思);运动员衣服身上的数字,表示“编号”,也代表队员的姓名。再如领奖台上的数字,表示“名次”,数字越小名次越高;银行营业厅内窗口上的数字,只表示办理不同的业务“窗口”,而没有大小、多少的区别。所以,当在标志设计中使用阿拉伯数字时,设计师还要认真考虑实用的具置、场所与地点等。
2.考虑文化、宗教与习俗
另外,在进行数字标志设计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不同文化、宗教与习俗中,人们对某些特定的数字,给予了数字意义之外的其它特定的含义。如在西方文化中,7被视为幸运数字,有“Lucky7”的说法;7也表示星期日,也被称为“安息日”。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还有数字360,常表示360度,也有全方位的意思。数字365,常表示365天,即一年,也有每一天、全天候的意思。数字24,常表示24小时,一昼夜(如有“24小时自助银行”、“24小时服务”等的标志)。
3.情感的表达
在应用数字设计标志时,设计师还要考虑情感方面的表达,如周年纪念日等庆典的数字标志,要使数字的艺术形象充满活力、具有动感,表现出喜庆的感觉。也就是要针对数字标志所要表达的内涵,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恰当准确地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感觉(如严肃、稳定、轻盈、沉重、运动、端庄、喜悦、信赖、亲切、可爱等)。
二、数字标志设计的形式
在数字标志设计中,有时为不同部门或不同产品设计的标志中会应用同样的数字,但因其将要表达的内涵不同、数字的词性不同、表现的情感不同,设计师将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结果用同样的数字设计出的数字标志中的艺术形象,会出现有别于标准印刷体或常规手写体的数字形象,这种不同的艺术数字形象可引起人们完全不同的心理感觉。下面以几款优秀的欧美数字标志为例,来论述其独特新颖的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
1.应用“几何空间衬托法”设计的标志
用此法设计的标志,多用于公共空间中(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的出入口,银行等服务行业柜台窗口、公路交通的限速、限重等标志)。标志中的数字,一般来说是选用规范、经典的字体(或用常规字体的微变体)。标志的外形,一般是设计一个简洁、规范、美观、大小恰当的平面几何形(如正方形、圆角正方形、正圆形、等边三角形等)。具体表现形式为较粗的线框形或实形平面形。这类标志在设计中一般来说不做过多的装饰。其特点是简洁、醒目、端庄、大气,易于发现、易于辨识。若用数字为某企业、公司等设计标志,还需注意标志使用部门的特性,注意更多的艺术性与独特性的问题(美国“奥马哈第一国民银行”标志,其具有稳重、流通、大气、醒目、独特、艺术的特性。
2.应用“添加形象法”设计的标志
用此法设计的标志,因添加了数字之外的其它形象,使观看标志的人们可想象或感知到其它的内容,也就是使标志形象的内涵更加丰富(数字50和数字10中的“0”,均处理成只是外轮廓的实形面形,然后分别添加了“餐叉”的形象与“飘带”的形象,这分别传达了餐馆与团体的“纪念日”与“庆典”的信息,使标志形象显得更加别致和与众不同)。
3.应用“一线串连法”设计的标志
此法巧妙地用一条视觉上连续的线,塑造两个以上的数字(或数字与字母)。标志整体造型中的线条连续、流畅,造型别致有趣。数字5与0,这两个数字的标准字形是无法用一线串起来的,但设计者应用了手写体的方式,巧妙地将数字5与0连在了一起)。
4.应用“图底反转法”设计的标志
用此法设计的标志,实际上是应用黑白均是图和黑白互衬的原理设计的。观看这种标志图形,会产生发现新形象的乐趣(第一眼看到的是数字4和1形象,但当观者的视线移动到数字4和1之间的空间时,忽然发现了数字5的醒目的、完美的形象。当视线移动到期2与7之间的空白处时,可忽然发现有数字4的形象)。
5.应用“双重形象法”设计的标志
用此法设计数字标志,可使数字形象具有某数字的形象特征外,还有另一个非数字的其它物体的形象。其作用是传达更多的信息,使标志形象更加别致有趣(标志形象具有数字9的基本形象特征外,同时也具有火炬的形象特征,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整体形象为数字7,但只看数字形象的下部的局部,是一只高跟鞋的剪影形。第一眼看到的标志的整体形象是一只手的造型,但看竖着的两个手指头时,又会发现数字11的形象)。
6.应用“局部遮挡法”设计的标志
用此法设计标志时,将标志中主要形象的某个局部,用另一较小的整体形象去遮挡。目的是同时传递两个完整的信息。但标志中主要的数字形象,仍然要保持完整,这将会使标志的整体形象显得丰富、有趣,传达较多的信息。
三、结语
我国的标志设计有着久远的历史,其与人有着密切关系。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方便记录、记忆,常用画图、文字等作记号,用以增强事物的识别性。人们最初只是用简单的文字图形表达某种意义,经历长时间的演变和完善后,形成以象征图形为主的具有多种复合寓意的视觉传达形式,即标志。例如,太极八卦图、个人印章、商铺标识等。北京同仁堂标志,模仿汉朝瓦当造型,圆形里面中间是“同仁堂”仨字,左右是两条对称的“龙”的样子。同仁堂标志外形是圆形,是中药剂型药—“丸”的象征,两条龙为草叶形,创意来自中药里下药的蛤蛎形象,意味“中药和龙都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同仁堂”字体上面有一个圆形,代表着珠子,寓意同仁堂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整体上看,象征“二龙戏珠”,是“吉祥安泰”、“祝颂平安与长寿”之禅意。这样的图形标志赋予了同仁堂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深广,成了中国老字号商标之一。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禅宗文化图形应用于标志设计领域,早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禅宗文化图形不断被应用与创新,形成了特有的表现特色,即注重“形”的提取、“意”的沿用、“神”的延伸,讲究的是“形意神”合一。
1、“形”的提取现代图形标志设计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禅宗文化图形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既能表现深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又能形成具有新颖创意和全新寓意的图形标志。很多标志将禅宗文化图形和现代设计元素结合起来,提取了禅宗文化图形表现形式中最精华的部分并加以整理运用,搭配现代设计元素,形成了具有全新寓意和创意新颖的图形标志。例如《禅意东方》杂志,其内容主要是描述各种高端设计的居住空间风格,收录了很多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居住空间设计,与更多人分享东方文化的精粹。其标志设计创意来自古典的“印章”+“祥云”,印章是中国常见的标志,祥云是禅宗文化图形的一种形式,它波涛汹涌,喻意兴旺发达。“禅”字更是禅宗文化图形的直接表现,代表着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印章、祥云、“禅”字,勾勒出了一个极具喻意、博大豁度的图形标志,为杂志塑造了一个文化深厚且丰富的形象。加之,主色调为古典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热情、奔放、激情,具有易识别、醒目的特点,极具中国风特色。再如,陈幼坚设计公司(AlanChanDesignCompany)标识,运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四喜娃”图形。四喜娃图案是一对胖墩墩的小男孩,穿着肚兜、光着屁股,活泼可爱。但仔细看的话,实则是四个娃娃巧妙的连在一起,两个弯曲身子,侧卧在床,两个直立身子,状似行走,喻意吉祥如意,表达人生美好的愿望。这是中国人比较喜爱的常见的禅宗文化图形。设计公司借用“四喜娃”图形,搭配渐变的黄色,用黑色做底色,既保持了原图形,又增强了现代感,借用其寓意表达祝公司发展顺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
2、“意”的沿用在现代图形标志设计中,更注重“意”的沿用,也就是传统图形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例如,上文提到的《禅意东方》杂志标志、设计公司标志,都是既提取了禅宗文化图形中精粹,又沿用了图形的寓意,希望借其寓意为自身树立一个崭新且符合战略目标的形象。除了寓意沿用外,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深圳水上乐园标志,借用了“太极图”图形,但又不完全是“太极图”,好似翻腾的水文图案,配上“彩虹色”,十分符合水上乐园玩乐的主题。同时两个不同颜色、有差异的水文图案蕴含着变化统一的哲学理念,传递着禅宗文化中的“动静观”、“生生不息”的传统思想。再如,曼妮芬•龙凤系列的标志,引用了“龍”字的型,凤凰的外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气质。而这一系列产品采用了龙凤刺绣、中国红,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锦绣图腾及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地淋漓尽致。
3、“神”的延伸受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影响,我国现代图形标志设计不注重写实,侧重于传达企业或产品理念。所以,禅宗文化图形在图形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更强调“神”的延伸,使产品与标志形神合一。例如,陈幼坚先生设计的“MrChan”陈茶馆机构形象标志中“佛手轻拈一片茶叶”,与禅宗起源的“拈花微笑”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喝茶也蕴藏着许多禅机,故有“禅茶文化”。设计师用此标志,将企业理念及品牌内涵形神兼备的表达出来,对“茶”产品的阐释准确到位,这异曲同工、以心传心的方式便是禅宗文化的宗旨。
二、结语
实用性与物质性,是直接体现着人们生活美的美术。它多以满足人们“实用”的物质需要为基本前提。适用性与历史性则指所创造出的几何图案都要结合当时的物质水平,通过不同的材质、使用不同的工艺与技术逐步转化成物质产品。在这里适用性更趋近于几何图案转向于物质产品的过程,它的历史性又指出了它们的相对局限性。几何图案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中从最初无意识的、装饰性的逐渐转变到实用性、但在满足物质要求后,伴随着人们的使用过程,几何图案用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勾通,同时几何图案也越发的分化出具有不同象征含义的图案,用以区分不同人的身份,不同物的用途。它们不仅满足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还实现了一定的审美作用与教育作用。
二、几何图案的种类及其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在平面设计发展之初,几何图案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在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数码时代的平面设计中都能看到几何图案的影子。几何图案富有秩序感的排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被平面设计师们所运用,使平面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而充满力量。
(一)点、线、面的构成
点与点构成主要指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点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的图案,点间的相互排列可以形成形式上的秩序感,而点也有引导和集中视觉的作用。因此,点形成的几何图案因为其简约、纯粹、完美的几何感成为了许多平面设计师偏爱使用的标志设计元素之一。线跟点一样有着丰富的形式和情感。表达上升意义多用垂线,静止多用水平线,斜线可为画面增添动势,组线强壮有力,细线纤细柔美。因此,对线条情感的把握在后期的设计中可以更好的传递信息,同时又能弥补视觉上的单一与乏味。这里所说的面它并非一个单一几何图形所形成的空间范围,而是指由各种点、线相互结合而形成的面。当一个点不断的复制、排列,它会形成线,再把这些线不停的延伸下去,我们便会得到一个面,这个面是点与线的集合,包含了重多的信息在里面,甚至是正负形所形成的不同的面。因此对几何图形所形成的“面”的认知,对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标志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点、线、面交叉构成
交叉构成是一个关于点线面有机组合的综合概念,这种组合方式多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网格与力场、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教学量度中所发现的“黄金分割比率”。这些美的法则结合我们惯用的重复、渐变、相似、突变、对比、密集、分散、矛盾空间、分割等手法设计出不同的几何图案。
三、几何图案的设计方法在标志设计中运用
总的说来,几何图案在标志设计中首先可以针对基本元素进设计:如不仅仅局限于圆、方等。它可以是不规则形、也可以是一些具象形,也可以是一些符号。在设计好基本元素之后,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及正负形的相互关系展现出来。最后,在语义上进行突破使其更加丰富与完善,并在色彩的选择与表现手法的配合下完整的呈现出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一)规整与异变
“整”是指齐整、统一,即严格的规则,“异”是指安置差别,整中求异就是基本保持某种规律,但是有意识地使其中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符,安放一点“乱”的因素,跳出原有的骨格,即规律之突破。恰如其分的置异可以打破呆板的感觉,平添情趣。但是,过分的求异,容易冲散格律,要注意防止杂乱无章。而化整为零则指把大的块面分化成无数的小块面、点或线条。也就是有意识的去组织面的肌理。这样既保持大块面的结构对比,又丰富耐看。
(二)对比与过渡
简单对比指整齐划一、平铺直叙的单因素对比。比如通过点与面形成的对比在视觉上稳定大方,适应范围广,因此,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繁复对比在几何图案中无处不在,而这种对比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基本型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肌理、空间、重心、色彩都能产生对比。从理论上分析,对比就是差异,差异就是规律的突破。为此我们可以寻求各种视觉间的对比和变化使标志更加有趣丰富。
(三)重叠与错位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年代,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形艺术语言充当着最原始的交流符号,图形展示了它在人际交流中极其重要的一面,向人们传达着自己的意图、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几何图案是彝族传统图案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点、线、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夸张变形的方式进行组合排列,并创造出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典型纹样。彝族人民将几何图案广泛的运用在器皿、服饰以及家庭装潢上,凸显了彝族独特美感与价值。在服饰几个图案纹样的运用中,以十字花、八角纹、盘绦纹、回形纹、人形舞蹈纹、太阳纹最突出,都非常具有彝族的民族特色。例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彝族的太阳回纹与中文笔意“非”相结合,形成主体呈圆形结构,使本标志在核心视觉元素上具有一定的审美力,同时也赋予了本标志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和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蕴。运用这些彝族特有的元素内涵,不仅仅要对元素进行加工处理,提出企业、活动、组织等内涵与号召力并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去,然而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企业想要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产业,也会在标志上继承与发展创新。例如,微软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最为熟悉的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系统的logo,每个logo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如最新出来windows8系统的logo,设计师运用四个四边形,配以鲜明的蓝色。采用大胆平整的色块、简洁的线条与形状,使得该logo更现代化、更经典。Metro原则讲求“AuthenticallyDigital(真正数字化)”,新Logo实践这一原则。换而言之,新的logo没有模仿主流的产业设计特色,如物质性(像玻璃、木材、塑料等),而是具有动感,与Windows8中快速、流线的风格相合。为了突出“谦逊”“自信”风格,新logo采用稍微倾斜的角度来与大家见面,当我们随自己的个性改变颜色时,Logo颜色也“个人化”随之而改变。微软这个标志堪称一个非常经典的几何图案元素的标志设计。在外国最典型的标志设计中,设计者们巧妙地将各种几何图案融合在作品中,再配以适合的颜色,提炼出具有识别性、领导性审美性的纹样加以组合,从而突出了简洁、大方而又不失鲜明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标志设计也是在原有基础上继承与发展,是我们现在每一个设计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2动物图类在现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动物图案的象征性表现得异常突出,它们往往象征着力量、权利、生命等抽象的意义。在彝族大多数银器、服饰图案纹样中都印诸如飞鸟、虫蛇之类的自然纹样。现代标志设计过程中,借鉴彝族的动物图类纹样,如鸡、蝴蝶、龙、凤凰、鱼、鸟、虎、羊等。这些动物都是与当地彝族人们的生活、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并且很多彝族图腾依旧保留着动物图案的痕迹,在装饰彝族服饰,美化生活的同时,包含着特殊的宗教含义和文化内涵。彝族人民将虎看作是自己民族的祖先,所以,他们非常信奉虎图案将它作为本氏族的标志。例如,2008年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的标志,采用了彝族最具魂的虎图案作为主要的元素,并结合太阳与月亮四季变化融合在该标志设计中,体现动物图类的象征意义的同时,突出标志设计的创新与新颖的特点,继承和发扬彝族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很多企业或产品的LOGO都是从动物的形象演变过来的,每一种动物都代表着不通的理念和企业、组织活动内涵。
3植物花卉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彝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优美的风景造就了彝族丰富的花卉资源,与此同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与花卉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在彝族山区中最常见的马缨花和山茶花,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人们将这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运用在日常的装饰中。大、四瓣花、灯笼花、吊子花、藤条纹、蔗叶纹等十余种植物图案纹样在日常装饰中最常见。通过植物和花卉表现为风格特异的造型和色彩搭配,广泛运用在器皿、家具、服饰以及建筑方面。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以简洁的植物花卉纹样来装饰美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花卉纹样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传承与发扬,如今更加强调突出其意境,重视其生命和动感表现。设计现代标志的同时,引入彝族植物花卉图案,不仅呈现出标志的艺术美感,更能突出标志中民族文化的内涵。将楚雄彝族的生存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彝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彝族地区野生植被众多,然而最具有彝族精神的植物恐怕要算蕨笈了,蕨笈历史悠久,再艰苦的条件仍然顽强的生长,无论在荒滩上、岩缝间,还是酷暑严寒,它同样生机盎然。因其自身的独特,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修饰或者标识一些工艺品。在现代标志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运用彝族植物花卉图案的独特特点,加以其他的元素,将它们以最佳的形式搭配,使作品在富有极强识别力的同时拥有较强的文化底蕴。
4结语
创新是标志设计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在数字化、信息化和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电脑特效和网络共享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标志设计追求新形式和新特性,颠覆了传统的印刷方式和二维表现手法,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为标志设计增加了动态的元素,标志设计摆脱二维平面的限制,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呈现多样化动态化生态化的风格特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标志设计在求新求变中,始终不能脱离内涵诠释这个主题,需要形式鲜明独特,精确地传达信息,诠释象征涵义,具有创新的个性和鲜活的生命活力。百事可乐的理念是“渴望无限”(AskofMore),寓意是机会和理想有无限多的空间,年轻人可以尽情地遐想和追求,由此倡导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logo的整体造型中,雄健的“PEPSI”字体为视觉中心,抽象的几何形为载体,曲线形成柔美轻快的律动感,衬托品牌文字,浑然一体。清一色的百事蓝为主色,蓝色象征着广袤深邃的大海,蕴藏奥秘无限,蓝色令人精神振奋,是青春活力、蓬勃生机、积极向上的代名词。红色为辅助色,红蓝对比强烈,红色是喜庆热情的颜色,象征着积极乐观、真诚主动、活力朝气,有欢乐幸福的积极意义。百事可乐的标志设计带来的是积极乐观和蓬勃朝气,传达的是追求时尚、渴望无限和不停进取,具有独特的幽默与智慧、挑战与拼搏、求索与超越、传承与创新的魅力。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品位提升对标志设计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简洁性不是标志设计的通用准则。应根据行业特性、企业文化和产品个性,进行求新求变,不是图文的简单组合堆砌,而是充分结合多媒体时代的特征,呈现丰富多元动态生态的创新活力,体现社会文化精神内韵。
二、标志设计彰显内涵
标志是将事物、对象的性质、精神、内容、理念、特征等内在的意念,以图形、文字或图文结合成特定明确的审美视觉形象,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能恰到好处地代表某一组织机构、企业或团体,最精准地表现内涵特征,诠释精神内蕴,表达标志的主题思想。思想文化内涵是标志设计的灵魂,具有不断发展的动态特征,随时间的流逝、社会的更替和文明的演化不断衍变延伸,形成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继承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标志设计作为社会文化、中华文明延续的主力军,以审美化艺术化的视觉形象彰显社会文明,诠释思想文化内涵。谭木匠是一个制梳的传统品牌,标识设计完整。“谭木匠”三字分别以隶书、图形造字、魏碑形成拙朴的字体形象。标识的图形部分,用木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木匠形象。整个标志,内容与形式相互呼应,高度统一,设计中融入时空要素,十分准确地传达了行业特征。“云南白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云南以植物和花卉闻名内外,在外形上选用富有民族特征的中国传统纹样“宝相花”,融合牡丹、芍药、等中国多种传统名花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凸显了地域文化特征。标志图形的中部为象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葫芦造型。在色彩运用上,则借鉴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常用色彩,展现了云南的民族风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云南白药的自身形象,巩固了不可撼动的品牌地位。两个标志保留了标志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元素意蕴和审美内涵,呈现出鲜明的品牌特征和文化个性,同时能满足受众对品牌文化的推崇和信赖,很好地被现代人接受,以独特的方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标志设计与时俱进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化,互联网和多媒体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印刷方式和平面表现手法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标志设计在创意构思、素材选择、软件使用、外形和色彩表现上,呈现出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的新趋势,展现出丰富灵活的生命力,已形成多元化动态化的视觉语言和表现风格。全国第十届冬运会标志是个典型的代表,会徽以洒脱的阿拉伯数字“10”为基本设计元素,直接传递第十届冬会的信息。明亮鲜活的红、蓝、黑三色,象征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冰与火的激情。极具动感的人物形象自然流畅,宛如滑冰运动员在奋力拼争,又恰似滑雪健儿腾空旋转,表达了更高、更快、更强与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徽标也是体现时代特征的经典之作,该标志摒弃固定造型,打破单调、生硬、刻板的风格,感性、趣味、多维特征明显,形式丰富灵活,有着外形不固定的随机形态。外形和色彩可根据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合理精确地表现世博会“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的主题。强调发挥人类的巨大潜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未来,从而带来人类思想的飞跃,实现人、自然和技术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与时代同步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四、总结
目前各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缺乏深厚的艺术功底,许多学生是在高中阶段经过短时间“填鸭式”的集训考入高校,很难适应大学阶段的艺术专业学习,专业课程学习的创意、创新更无从谈及,其次,学生大多由于长期处于依赖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教学模式下,已形成了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的思维定势。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学生缺乏创作灵感和激情,为了完成作业一味地模仿,甚至抄袭现成的标志作品,这也是现在许多艺术专业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除了现有招生制度、学习方法给艺术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之外,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的任课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基础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研究,还是习惯于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考核中注重最后的设计结果,不关心学生创意构思的整个设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也压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想象力和原动力。同时,高校现有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也制约了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很多都是参照本科院校的标准制定,大量的理论课时挤压了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实践课时,专业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对专业课程都是以单一的考核标准来要求,只要按标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交差了事,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完成作业过程缺乏系统的考核和评价,陈旧、教条的教学体系仍然大行其道,让标志设计成为一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课程。
二、加强标志设计创新性教学的措施分析
如何解决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在艺术专业教育中,实施和推进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事实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创新意识、意志毅力等个性品质的培养,若没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就难以得到激发与提高。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创新性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开展创新性教学,推动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改革,为培养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全面推进创新性教育创造条件。
1、研究创新性教育内涵,发挥创新性教育作用
创新性教育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增长其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视为创新性教育。我们要通过研究创新性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创新性教育作用,培养更多符合艺术专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推动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改革,为全面推进创新性教育创造条件
我们要明确标志设计这门课程在艺术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学的研究,进而影响和推动整个艺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我们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改革,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把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变成主动学习,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入手,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贯彻创新性教学。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作为标志设计课程的主导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标志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各种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计划,把理论和实践部分合理穿插,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标志进行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从开发学生比较熟悉或能够把控的项目命题入手,指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初步设计、方案修改、标志应用等设计流程。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及课堂讲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与创新实践,重视标志的整个设计过程,淡化单纯追求标志设计最终方案的完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潜能。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学习能力,实现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兴趣能激发学生创意,实践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完成设计项目,重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标志教学模式就是课堂讲授,这种讲授在一定程度上会抹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标志设计开始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经典标志案例,在感受中让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内涵有所认识。也可以让他们搜集自己喜欢的标志,让他们独自分析这些设计作品的特点、风格以及优缺点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竞赛与本课程体系形成紧密的结合,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竞赛的激励因素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以赛促学”的热情,还做到了“以教促赛”,将创意提案、设计制作、团队合作、作业成果与竞赛连接,通过竞赛激励达成教学科研与教学成果的统一,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提升了学生未来就业的信心和满意度。
二、把传统图案融入到标志教学
标志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设计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可割裂与历史的血脉关系而单独存在。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商时期的青铜,到战国时期的漆器、帛画以及汉代的雕塑、画像砖,再到唐宋的绘画、明清的陶瓷,最后依然活跃在民间、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民间美术等。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博大宽广的民族精神。这些图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沉淀、延伸、变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将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现代标志。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让学生对传统图案进行复制或直接运用,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认识和掌握传统图案的造型要求,让学生学会运用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首选元素,让他们将改造后的传统图案元素运用到标志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学生在使用传统图案时只搬用一些民间的或传统的符号,进行浮浅的形式美和现代形式的组合,那么其设计的标志将缺乏灵魂。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握好传统图案的精神与内涵,让传统图案的气韵在设计中自然地流露。
三、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教师结合社会实践,依托高校教育的人文内涵,多方位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有目标地挖掘教育资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的教学环节的增加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这对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如利用课余时间做设计网站上的征集,通过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掌握相关信息。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方法,正在影响着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研究到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很好的结在一起。一般在标志设计课上,老师给学生的课题都是虚拟出来的设计题目或是不设定具体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在做的时候就很难有参考,学生也难以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只能随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很难评判。加大实际项目的训练,就是将市场中已有的公司或者企业正在征集的标志案例进行设计,学生在拿到设计题目后,可以对该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设计的灵感;另一方面,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的误区,追求标志的使用性设计。优秀学生作品一旦获奖或者被采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标志设计课中实际项目与市场的结合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设计市场化的需要。
四、结语
关键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当前通信设计企业在确定项目组织形式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和对各种相关因素的量化评价,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当前通信工程所涉及到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专业种类复杂繁多,面向的对象众多,要求也多种多样。所以对不同工程,如何找出其适合采用的项目实施组织形式,并由此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价值,对企业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一、项目组织评价指标的确定
当前通信设计企业普遍采用的项目组织形式共有四种,包括:专业分院组织方式(利用原有组织结构),挂靠属地分院组织方式(利用原有组织结构),综合分院组织方式或属地子公司(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和项目组组织方式(临时组织结构)。
通信工程项目组织结构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所确定的评价因素应涵盖效率和效果、客户要求和期望、高层管理者理解、市场竞争、企业现状等各方面、以及人员、组织、环境、技术等方面,最终的决策必须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工程项目和客户服务的要求。
头脑风暴法与鱼刺图法相结合,可以在充分列举的基础上进行层次的归类和分析,非常适合建立通信设计项目组织结构评价指标群。头脑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列出了影响项目组织结构的评价因素,鱼刺图法对此进行了分析。鱼刺图将企业状况、项目情况、市场状况和服务要求等整合于一体,层次清晰。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借助一定的方法进一步归类汇总,找出符合二八定律的最关键因素,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专家再次意见汇总的情况,我们确定对项目组织结构进行判定的指标采用频度超过50%的,由项目情况、企业现状、服务要求和市场状况四个维度下的共十四个指标。一个合适的项目组织结构,同样也离不开对具体项目情况的分析。上面表格中,频度低的指标会在某些频度高的指标中有所反应,比如,工期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在项目延续性指标中体现,因此这些指标不再保留。
二、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的评价
通过前面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评价指标涉及到四大类十四小项,同样应对措施也有四种选择,如果仅仅是定性方面的分析,我们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针对多因素、多准则、多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一个明确的定量结果。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系统分析运筹学方法,对多因素、多准则、多方案的综合评价及趋势预测相当有效,而对由“方案层一因素层一目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给出了一整套处理方法与过程。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人模型,并量化处理。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开展步骤,以及已经确定的通信设计项目组织结构评价指标,我们来确定整个评价过程的具体实现方法。
首先,建立整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确定影响项目组织机构确立的各相关因素的层次关系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整个层次结构分为四层,分别为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和方案层D。各个层次的构成要素具体参见图2。其次,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包括主因素判断矩阵A—B,指标层判断矩阵Bi—C,方案层判断矩阵Ci—D。
再次,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个层次中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征向量。所求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亦即也就是权重分配。同时,对判断矩阵还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后,根据各层次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各方案的总和重要度,通过对最终计算结果的比较确定根据案例实际的情况所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项目组织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评价过程的进行和评价因素的两两比较必须结合工程实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在计算各层次要素对上一级的相对重要度以后,即可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对所有因素的权重进行优先排序。假设上一层次c包含rn个因素:C1,C2,…,Cm,它们关于系统总体的重要度分别为c1,c2,…,cm。下一层次D包含n个因素:D1,D2,…,Dn,它们关于ci的相对重要度分别为dli,d2i,…,dni,则D层的因素Dj的综合重要度为:
即下层j因素的综合重要度是以上层因素的综合重要度为权重的相对重要度的加权和。
三、实例验证
(一)项目实例
在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之前,我们必须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某通信设计院进入某省通信运营商的市场近两年时间,在这期间,完全按照原有的组织架构来进行设计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在专业协同、服务支撑、客户要求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建议,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更合适的项目组织结构。从项目情况来看,该运营商工程项目的投资每年均超过30亿,涉及无线、传输、交换、数据、能源、土建、铁塔等专业。工程涉及到特大型城市的通信网络构成,专业技术要求高,但由于竞争因素和运营商保护的原因,该设计院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种类多,项目综合性要求很高。从企业的现状情况来看,现有人力资源紧张,特别是富有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经验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项目总负责人和单项负责人匮乏。从近两年的项目运作情况来看,完全按照现有组织结构无法完全适应工程建设、客户服务以及企业战略的要求。从市场状况来看,市场份额接近40%,市场稳定程度较高,业务收入占该设计院的比例相当高,超过25%,该市场的设计取费情况也很好,取费费率在该设计院各大市场中处于高端位置;投资持续性情况也相当不错。服务要求相当高,对响应速度及支撑要求均为高标准;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进一步加剧,该运营商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者,有着相当强烈的排他性意识。
(二)构建判断矩阵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主因素层、指标层各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SaatyT.L.教授提出的标度表赋值,构建判断矩阵如下:
限于篇幅关系,指标层判断矩阵B2-C、B3-C、B4-C,方案层判断矩阵Cl2-D、C21-D、C22-D、C23-D、C24-D、C25-D、C31-D、C32-D、C33-D、C34-D、C35-D、C41-D、C42-D的具体数值在此不再具体列出。
(三)计算各层次因素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判断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数分配(权重)。限于篇幅关系,仅列出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参见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文献资料。
经过计算,各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0因此,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值分配合理。
(四)计算各方案的综合重要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计算结果。
四种通信设计项目组织方案的综合权重值:D1=O.106,D2=0.523,D3=0.109,D4=0.262。一致性指标小于0.10,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针对评价实例的四种项目组织方案的综合权重值是合理可靠的。
从各方案的综合权重值可以得出结论,递阶层次的总排序结果为D2>D4>D3>D1,也就是说明针对本文的评价实例,综合分院或属地子公司项目组织方案的适应性和合理性要远高于其他三种项目组织方案,是在实际工作中的首选实施方案。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29-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为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为教育活动“价值增值”,必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和管理,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可行性
可行性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否有效合理的基础。一是时间上可行,能够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在时间上的冲突;二是教学资源上可行,通过有力的组织、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三是操作上可行,监控标准明确、便于操作。
(二)教育理念先进性
先进教育理念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否有效合理的前提。一是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又保证其身心与社会、自然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二是注重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不仅受教学主体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选题的独立性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对选题内容的影响――实习阶段企业评价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背景下,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想;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市场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缩短学生与市场的适应期,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供求脱节的局面。
(三)全员性
全员性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提高对各职能部门、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任务与责任,而且要求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及有效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学生具有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四)监控管理全程性
全过程监控管理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保证。有效的监控既能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又为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保证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五)全面性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在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管理,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和指导、检查、答辩、推优、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整理归档。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的做法是,分别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三方面构建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的选择;二是评价指标的分值。由于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撰写过程比较清楚,所以,指导老师的初评应是对论文内容和写作过程的全面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笔者参考了当前部分高校正在使用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和细则,同时结合以往学者所作的研究,构建了6个一级评价指标及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与水平、质量、规范化、创新;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的细化,把概括、抽象的一级评价指标细化成详细、具体的评价内容,便于实际操作。在确定指标分值时,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业务能力与水平”和“质量”分值最大,占30分,其他指标的分值均为10分。具体而言,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师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二)从评阅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评阅老师对写作过程并不清楚,只能从最终的论文稿来评价,即重点是对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写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与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删除了“工作态度”这个一级指标,将“工作能力”提升至“方案的设计能力”,分值增加5分;将“业务能力与水平”具体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减少5分。从评阅老师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阅教师评分占总评成绩的20%。
(三)从答辩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毕业论文答辩能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因此在答辩这个环节,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创新、答辩;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的细化,把概括、抽象的一级评价指标细化成详细、具体的评价内容,便于实际操作。在确定指标分值时,其中一级评价指标“报告内容”和“答辩”分值最大,分别占40分、30分,“创新”和“报告过程”各占20分、10分。具体而言,从答辩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答辩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三、结语
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翟岜,王存鹏.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
[2]陈玉现.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利,1999.
[3]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5):309―312.
[4]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