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保险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

第1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乡属县最偏远乡镇,距县城96公里,三县交界处。辖13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农业人口达2W多,城镇人口达3000多。2014年,乡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农保局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深入村社抓宣传、集中力量抓收缴、应保尽保抓全面、创新机制抓长效”的总体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狠抓工作进度,坚持收缴与发放并重、机制创新与工作落实并举,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开创了全乡新农保工作的全新局面。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二、工作成效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新成效。2014年,县农保局下达我乡参保任务人数7500多人,截至6月底,全乡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400多人,收缴保费46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0%,发放养老金83万元。同时,按时按质审核《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证》2700本,全面完成了县农保局的下达任务。

(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开创新局面。截至6月底,全乡参加城镇居发社会养老保险17人,收缴保费1700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20%,发放养老金12540元。

三、主要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到位。乡党委、政府把新农保作为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成立专门班子,专题研究部署,结合实际完善了《乡城乡居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稳步规范推进,做到了年初有安排、按月有督查、半年有考核、组织有力度。2014年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2次,乡、村、社区群众动员大会3次。

(二)强化力量配备,工作保障到位。实行专人专职抓、干部全参与的责任机制。在乡农保办专人专柜专抓的基础上,安排全体乡、村和街道社区、社三级干部人人上阵、齐抓共管,整合人力资源,发挥整体实力,壮大了新农保工作队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实现了“机构、职责、编制、人员、场所、经费”六到位,为城乡养老保险工作有序有力铺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业务培训,政策理解到位。层层组织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先3次对乡、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新农保政策解答、信息采集、表格填写等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人员读懂吃透新农保政策,成为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强化宣传发动,氛围营造到位。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载体,先后组织170余人次深入农家院户召开坝坝会、田间会进行现场讲解,乡、村设立政策咨询窗口。通过为农民(居民)宣讲政策、帮农民(居民)算“成本账”,既保证了政策家喻户晓,又营造了“要我保”为“我要保”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参保率的极大提高。

(五)强化保费收缴,资金入库到位。在收缴中大力推行参保“六带头”,即:村组(社区)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社区)代表带头、党员及村组(社区)干部亲朋好友带头、创业成功人士带头,在外工作人员亲属带头,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我们把确保资金安全、按时上缴保费放到突出位置上抓好抓实。由乡农保办专人严格把关,并按规定于每月15日前准时向县农保局上交当月保费,及时销票,严格做到了“钱、票、表”统一。

(六)强化政策落实,待遇发放到位。坚持把养老金发放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群众及时受益的着眼点,按时按要求抓好变动情况统计和待遇发放工作。严格要求各村在每月15日以前向乡农保办报送《村级待遇领取变动表》,由乡农保办统一集中汇总后,于当月20日以前完成系统录入,并向县农保局报送《增减变动表》,确保了待遇金能按月准时发放到待遇领取人的手中。同时,通过电话查访、上门调查等方式,对变动情况进行深入核实,全力确保了统计准确、不出纰漏,群众利益不受任何损害。

(七)强化方法创新,便民服务到位。在保费收缴中,我们将乡农保办全天候专人集中收取与各级干部深入农户上门收取有机结合,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社区居民)缴纳参保费。在保费发放中,针对我乡没有农业银行、人民群众领取待遇极不方便的现状,乡设立了两个点农行取款业务,让老百姓能够不出乡就可以方便领取待遇。同时,针对领保人员是老年人,待遇领取卡偶有遗失、损坏等,我们主动提供咨询甚至代为办理业务,坚持做到人性化服务。

四、2014下半年工作思路

第2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2013年,我区以“抓项目、促投资、保民生”为总要求,各项事业呈现迎压上行、持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5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33.14亿元,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8.8亿元、增长7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6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纯收入8738元、增长18.0%。与市政府签下责任书的19项工作基本能按时序完成,并获“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等6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二、2013年工作有四大亮点

1、项目投资创历史新高。至11月底41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95.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市政府下达28个责任项目的征地全部完成,是近年征地任务完成最好一年。2、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迅猛。中心商业圈新增望海国际广场、华润万家名门店等一批大卖场。江东红树林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四个大型旅游项目先后启动。新增现代农业基地3798亩,30万蛋鸡场已投产。

3、改善民生步伐加快。确保区级新增财力70%用于民生。新农合参合率99.8%,城镇医保参保人数列全市第一。59个校安工程竣工率达95%。47个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

4、城市管理再上台阶。在全市率先启用接待大厅,在全省率先成立驻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在全省率先开展“庸懒散贪”整治活动。全国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2013年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企业留用地选址、责任田重新分配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财政增收、社会维稳、民生保障等压力仍然较大。

三、2014年工作思路

我区2014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项目引领,强化统筹,创新管理,给力民生”为总要求,稳中求进,做大区域经济,做强农村农业,做新社会管理,做实民生事业,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好于同期。

1、做大区域经济,以项目投资拉动增长

重点抓四大产业板块:一是主城区板块,建设大厦、国际金融中心、大英山路网、美丽沙二期、新埠岛之心和西北片道路。二是江东板块,建好“三路一桥”及希尔顿酒店、司马坡岛等。三是红树林生态休闲旅游板块,建好江东红树林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风情小镇和一批生态旅游区。四是机场临空产业园板块,启动机场二期扩建征地拆迁,推进产业园一期建设。

2、做强农村农业,建设生态休闲农业高地

一是热带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好万亩蔬菜、千吨杏鲍菇、千亩莲雾种植基地和1.5万亩花卉长廊及国际花卉产业园。二是培育中心镇,计划投入10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镇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镇。三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采取“企业+合作社+渔民”的投资方式,由政府扶持30%,建造30艘200吨位钢质远洋捕捞船。推广海菜(藻类)种植和浅海贝类养殖,投放600口深水抗风浪网箱,推进盛海佳万吨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四是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鹤舞三江”文明生态村片区、丁荣湖生态度假区、美篆村农业观光园和4个特色新型农村社区。

3、做新社会管理,打造美丽“最美城区”

一抓“五化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管理“扁平化、人性化、市场化、标准化、网格化”。二抓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功能布局,优化城市配套。三抓政府职能转变,建好综合性政府服务中心,完善全国政务公开试点。

第3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一、2005年工作亮点多,成绩喜人

2004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优化环境、加速发展”这个主题,强化民本意识,自我加压,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是为民增收又创新纪录。通过不断拓宽用工市场、推行劳务派遣制度、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措施,全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580人,年可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二是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保险扩面和清欠为突破口,拓宽基金筹集渠道,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去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26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4920人,分别完成市达目标的145%和487%,分别位居全市第3位和第1位。清理回收历年企业欠费957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总额达7411万元,位居全市首位,从而保证了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兑现率、及时率达到100%。三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人心,出台并落实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和《迁西县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另外,研究起草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应广大参保患者的要求,在县城增设了两家定点药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四是人事人才工作又有新突破,为津西集团、教育系统、县医院、中医院等单位引进各类人才15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1人,研究生2人,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街道办、县财政局、县计生局、教育局、自来水公司等单位招聘了152名工作人员,在我县营造了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先后被省劳动厅评为劳务输出试点先进县、“失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农保档案管理先进县”,被市人事局评为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问题急需解决,不容忽视

2004年我局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想民、为民、富民、安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总量上看,还有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在千方百计寻找再就业机会,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从政策落实情况看,落实四项再就业补贴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从再就业服务情况看,再就业培训项目和规模需进一步增多和扩大,岗位开发力度不大,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推进。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中深入推行社会保险举步为艰;社会保险清欠工作虽然力度较大,但是欠费数额仍处于不断攀升的势态;工伤保险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问题急需解决。三是企业劳动用工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原创: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展不快,用工随意性较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案件有增多形势。四是人才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还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三、确定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再创佳绩

(一)服务困难职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使用好再就业四项补贴,真正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年落实四项补贴25万元。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按照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推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信用联社核贷的程序,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强再就业培训,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开展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班和业余班,提高他们再就业竞争力。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00人,下大力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深入开展再就业帮扶行动,落实帮扶措施,给予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更多的关爱。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增设服务窗口,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档案管理、保障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全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0人,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二)实施富民工程,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重点扶持南部地区,将输出重点向南部地区倾斜,严格落实《关于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优先各类用工信息,按输出数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南部地区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在县城重点开展输出前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在各乡镇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星火计划”培训,帮他们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推动我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方向转变。千方百计扩大输出渠道,大胆走出去,努力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广泛搜集用工信息,提高迁西在外知名度,创迁西劳务品牌,使我县成为“京、津、唐”环渤海湾这个金三角地区的劳务输出基地。加强对外出务工致富典型的宣传,选择一批靠劳务输出致富、靠劳务输出创业和围绕某一行业一村多人外出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农民敢于走出家门闯市场,外出务工挣大钱。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家,输出一批致富一村”的目标。全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当年实现为民增收2000万元。

(三)继续保持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势头

一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遵循“低基数、低门槛、边进入、边规范”的原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城镇各类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全年新增养老、失业保险参保职工各1800人。二是加快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程,完善基本信息库,选择1-2个单位进行档案移交试点,并在全县全面推广试点经验,5月底前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全部移交各乡镇(街道)管理。同时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和互助服务活动,保证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全面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狠抓软硬件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强化工伤保险费征缴,实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严格鉴定工伤等级,及时审核待遇支付。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失地农民和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农民为重点,制定了我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方案,选择经济条件好、失地农民多的行政村进行试点,为我县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积累经验。扭转农保工作停止不前的被动局面。五是建设便民服务大厅,本着“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合并工作环节,缩短办事周期,筹建一个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险合一的、高标准的社会保险业务服务大厅,提供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核定、缴费、待遇支付等“一条龙”式服务。

(四)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加强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健全审批、考核等制约机制,实行随机抽查与定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增大监控跟踪考核力度和密度,切实维护医疗保险政策的严肃性。进一步改进门诊特殊疾病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费报销程序,节合理有效的利用基金,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市内转诊人员和异地居住人员的医疗待遇,解决参保人员因异地居住而造成医疗待遇不平等问题;建立公务员重病医疗费补助制度,规范公务员补助余额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确保患大病医疗费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特殊群体能够病有所医;适时推进企业补充医疗制度的实施,提高效益较好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水平。三是建立适应不同群体要求的医疗保保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有计划、分期分批的把企业离退体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实现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500人以上;启动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解决自谋职业者、无固定职业者,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改革的实惠。

(五)规范劳动关系,为民营企业创造和谐环境

一是组织实施春风行动,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大力改善我县农民就业环境。开展劳动力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对全县11所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整顿,从根本上净化我县劳动力市场,维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开展送就业政策下乡活动,利用各乡镇的流动集市,进行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并把正规的就业信息直接送到了农民手中。二是狠抓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及时总结劳动合同试点工作经验,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推开原则,在各乡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进行推广。原创:同时为防止出现霸王合同、有侵害劳动者权益条款的合同产生,积极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使我县的合同管理更加规范,维护劳资双方权益。三是不断强化劳动监察力度。严格贯彻《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行坚持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监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

(六)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树立“人才工作跟着项目走,人才工作为项目服务”的观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制定人才引进规划,通过定向招聘、假日服务、合作开发等形式,为全县项目建设引进各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缓解人才需求。优化人才政策环境,鼓励县内各种人才到企业工作,出台适应迁西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充分的保障,开通一条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办好办活人才市场,增加开放场次,多渠道、多形式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3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人,柔性引进人才5人。

第4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平安生产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深化“平安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德办发〔2011〕34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平安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罗府发〔2011〕12号)文件精神。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农业平安事故,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特制定我局“平安生产年”活动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消除农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确保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开展,实现全局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大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生产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1、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板报、印发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常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安全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等载体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镇、村、组,扎实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操作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鼠药安全使用常识、沼气安全使用事项以及安全生产常识,不断警示和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认真实施《拖拉机登记及年度安全技术检验技术规范》,监管对象向未登记农田作业拖拉机拓展;加强农资市场整顿,加强农资经营单位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农资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制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以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等品种为重点,加强日常检查,突出专项整治;配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农药、禁用化学投入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农资投诉举报体系,利用12316三农热线服务电话,畅通举报渠道。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治理拖拉机违法载人和无牌无证作业拖拉机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把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关、安全检验关、培训关和考试关;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做好已认定基地的生产控害,建好基地档案、严把生产控害关,实施基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以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大农村沼气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要坚持以沼气国债项目实施为重点,每个项目村要确定一名技术员,指导群众安全规范使用沼气,督促镇、村对全县的沼气使用户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漏洞,及时整改,及时维修,确保沼气安全使用。

(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

各股站室要对本单位安全监管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联合执法和安全检查等制度建设;加快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切实减少因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追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要进一步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扩面工作,推动农业保险工作开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完善区域性检测体系,在农业基地、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置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设备,健全检测室管理制度。

(六)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积极探索在重点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员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安全生产组织机制;强化安全监管队伍的培训教育,组织安全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安全执法水平。

四、进度安排

我局“安全生产年”活动贯穿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各股站室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主要工作要在11月底以前完成,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部署阶段。按照市、县《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二)深入实施阶段。各股站室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重点组织开展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三)整改提高阶段。各股站室要在深入实施、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检查评估和开展回头看工作,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四)总结督查阶段。按照工作方案进行认真归纳、全面总结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撰写上报总结报告,探索农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股站室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相应组织,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5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一、主要经济运行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乡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三农会议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流转土地3100亩,发展多种经营。预计,2013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万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总产值14147.02万元,同比增长18%;粮食总产量26842吨,同比增长7%;油菜产量330吨,同比增长20%;棉花产量135吨,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9178元,同比增长14%。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涧坝、史院、尹祠、瓦杨、邵庄、联湖、庞岗、闫阳等村大棚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500亩;1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丰产片基地继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效益示范作用,继续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上半年在庞岗、邵庄、瓦杨、尹祠、仇咀等集中流转土地1060亩,扩大了邵庄村“翠绿蔬菜基地”、联湖村“阳光蔬菜基地”的规模和面积。新增了庞岗永亮蔬菜种植合作社、闫阳四方蔬菜种植合作社等2家专业合作社,对“永亮蔬菜基地”进行了“三品”认证,注册了“小麦酥”商标。合作社的成立,能人、大户的带动,加快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已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来乡,进行了规划设计,园区蓝图即将绘就。

(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农村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20多万元,在史院村、瓦杨村修建了防渗渠,在闫阳村、联湖村、尹祠村、仇咀村、庞岗村、邵庄村深挖了6口当家塘,在涧坝村新建拦水坝和过水涵闸13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亩。农村道路继续硬化。投资262.5万元,对全长7.2公里的史院中心村道路硬化工程已顺利实施结束,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集镇综合改造进展顺利。通过全面把握,综合统筹,先行试点的方法,对28间沿街立面进行了整治,铺设了防水、防滑地砖,面貌焕然一新。农村违建得到有效遏制。投资3万元,利用无线调频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有关制止违建文件精神,乡政府配备宣传车两辆,在全乡进行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行网络化管理,科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联户代表,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和拆除。通过大力宣传和对2户违建的,有效遏制了违建现象的发生,在全乡营造了依法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争创省文明城区活动效果显著。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一是安排部署,宣传发动。制定了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解表,成立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出动宣传车一台、拉过街横幅13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粉刷文化墙13面,LED屏不间断播放创建信息。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村、乡直各单位签订了文明创建责任书,形成了乡负总责、村和单位包保、环卫城管人员具体实施的三级创建管理体系。三是有的放矢,稳步推进。针对脏,不断加大环卫工作力度,增加环卫设施及人员,取缔乡区垃圾堆放点4个。每天清理垃圾4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针对乱,始终保持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高压态势,拆除违章广告牌10余块,清理占道建筑垃圾20多吨,铲除杂草、占道菜园1000多平方,规范违规停放车辆100余辆次,规范经营摊点400多处。针对差,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疏通集镇下水道1300多米,投资50余万元新修小街小巷近1000米,在原有3座卫生公厕的基础上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在曹史路及史院集镇主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0套,实现集镇路灯全覆盖。创城工作的显著成果,受到了市区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被授予全市“创城”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

我乡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初即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牵头领导和协助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责任到人,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施民生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的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同时乡主要领导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调度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时序进度及工程质量。2013年区民生工程任务分解共35项,我乡涉及20项。区为民办实事有20项,由我乡牵头的共1项。截至目前,全面完成的有20项,占总量95%;正在实施的有1项,占总量5%。

(四)《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分解任务稳步推进。

201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涉及我乡的有15项,需要我乡牵头完成的达5项。乡政府通过分解任务,确定责任人,制定工作标准,定期调度,不定期督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截止目前,除了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和集镇综合改造正在实施外,其它各项工作均已顺利完成。

(五)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是区政府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民工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区领导的关心下,将教师(机关)周转房、中心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经过规划设计,统筹建设中心文化广场。在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基础上,正在办理报建手续,其中一栋教师(干部)周转房即将竣工。

(六)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乡参保18999人,参保率达104%。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推进,今年开始在全乡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乡办理人数达7185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为2773人,60周岁以下在保4412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70人。

民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597户1331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9.54余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4户1238人,发放资金近91.9376万元。加强对敬老院的管理,不断完善敬老院服务设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进一步改善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确保了安全与稳定。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人口意识,政策符合率逐年提高,性别比趋于正常,各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干部抓计生工作责任逐步增强,自觉性不断提高,岗位责任制逐步完善,人口结构趋于合理,计划生育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初步达到了规范化服务标准。

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坚持依法治乡,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解矛盾纠纷22起,成功率达100%。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创安成果。

(七)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改善机关工作作风,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和各村的为民服务代办点,及时、方便地为群众服务,提高了工作人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能力。同时变抓工作为盯工作,抓落实为盯落实,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全乡上下,心齐气顺,讲团结、谋发展、鼓实劲、比实绩,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尤其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农业增产农民难增收。2、由于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辖区内没有工业,财政压力大。3、个别村支两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造成村集体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4、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大,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途径还不够宽敞。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上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工作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趋势做到心中有数,把工作着重点落实到抓准、抓住经济增长点上来,以改进作风、改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着手,制定相应措施,真抓实干,以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一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新品种,进一步搞好低产田改造,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扩大优质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集中土地规模经营;建设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猪、牛、鸡、水产品等养殖。三是大力扶持种植大户。通过示范作用,来带动周边群众连片种植、养殖,壮大规模优势。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建设美好乡村。下半年,我乡将继续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规划科学建设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为总要求,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全力抓好第一批美好乡村即史院中心村的建设工作。积极与区直有关单位、帮扶单位沟通联系,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逐步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全乡美好乡村建设带好头,起好步。二是继续抓好土地整治和农建房管理工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工程完成后将使村庄布点更加合理,村容村貌实现改观;进一步加大农建房的管理力度,防止出现反弹,巩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做到建管并重。三是着力抓好文明乡和文明村创建,做好和谐村居建设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重点做好集镇街道和全乡村级道路主干道两侧乱堆乱放、乱丢乱倒、乱搭乱建的集中整治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村容乡貌良好,公共管理高效,社会服务全面。

(三)完成史院集镇综合改造工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对史院集镇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在对沿街立面整治的基础上,对集镇各功能区进行重点规划与完善,精心施工,强力推进,依法取缔骑路市,改变集镇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把史院集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集镇、新型集镇。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任务,将其打造成为史院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发挥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围绕产业招商,立足实际招商。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真正做到以政策吸引客商,以服务感动客商,以诚信留住客商,实现新的进展。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继续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继续落实“三为主”,实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强抓“预警”考核,进一步细化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联系村和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组包户责任制。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狠抓“两检”和“四项手术”到位率,以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政策符合率90%以上,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鼓励节约用水。

第6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提标争先。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进取精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机关建设,抓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发改干部队伍。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确立一流的工作定位和标准,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强化两大载体建设”,就是以项目建设和蓝黄两区建设为载体,增强区域发展动力。

1、抓好项目推进。强化“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理念,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优化全市重点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重点项目调度管理。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2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20个推进项目,实施“三二〇”包保机制;加强对189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调度督导和动态管理,确保年内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同时,做好市级、省级重点项目的筛选、提报和督导工作,筹备好项目开工月和科学发展观摩活动。二是强化项目审批管理。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及审批手续,扎实做好节能审查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审批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一是推动规划完善。编制完成《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生物育种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做好《临港产业区发展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配合相关部门、镇街做好五大组团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完善。二是抓好特色园区培育。研究《省“两区”特色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做好生物育种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文件申报、汇报沟通和争取工作,力争省蓝黄两区首批授牌榜上有名;抓好临港物流、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促进特色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强化协调推进。制定市2013年蓝黄两区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抓好特色园区建设、蓝黄两区建设过程中的政策资金争取和招商推介等重点工作,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实现六项重点工作新突破,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发改局的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资金争取、调研信息、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考核和服务基层六项重点工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实现项目资金争取新突破。研究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集中力量做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专项、战略新兴产业专项、重点产业振兴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农林水等产业项目,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两区”建设资金等上级专项资金申报争取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及上报工作,确保全年完成引进无偿资金4000万元以上。做好已争取资金项目的管理督查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2、实现调研信息工作新突破。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蓝黄两区战略实施、起步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热点、难点问题,创新调研方式方法,提高调研水平,确保调研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完成对全市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发展对策的调研。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继续抓好信息工作,确保在两办信息系统考核中位居前列。

3、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出台《市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服务业重点工作和重点产业协调推进机制》等一系列文件。强化载体培育,抓好服务业聚集区、特色街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贡献度、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幅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升降幅度等指标均达到市政府下达的位次要求。

4、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瞄准“五类投资方”,突出“蓝黄”主体,结合西部增长极起步区建设,深入开展滨海开发“定向招商”活动,同时,牵头做好月季花节、蓝黄“两区”经贸洽谈筹备工作,积极组织镇街、企业参加西洽会、喀交会、西博会等国内各类重大经贸活动,确保年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增长18%以上,总量达到75亿元。围绕南北两个起步区建设,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招商引资任务。

5、实现各项考核工作新突破。对我局承担的科学发展考核、蓝黄两区考核等各项重点工作和指标,要做到对数据指标全面理解,保障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加强综合协调,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与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搞好配合,与省“两区”办、县域办加强沟通,确保在科学发展考核中,位次居于前列的指标继续争创一流,位次不理想的指标确保达到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位次,省“两区”绩效考核实现良好开局,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

6、实现服务基层工作新突破。加强与基层交流,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了解熟悉基层情况,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对镇街要做好政策信息提供、项目核准备案、招商引资指导等服务;对各类园区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编制、项目引进、资金争取等服务;对企业要继续加强现场调研,做好政策宣传,引导企业掌握政策;指导企业包装储备项目,为政策资金争取奠定基础。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做好包保企业和包保重点项目工作,继续做好包村工作。提高审批窗口服务效能,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创建“红旗窗口”。

做好三项牵头工作,就是要继续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转方式调结构三项牵头工作,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抓好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工作。加强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督导,落实省《关于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意见》,完善我市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的意见,会同统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数据指标上报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

第7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一、简要总结20*年农业农村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白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部署,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奶牛、辣椒、油葵、杂粮杂豆等主导产业,农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得到加强,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同比增长14.3%。相继荣获“中国辣椒第一市”和全省现代牧业经济发展先进集体等称号。呈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通过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村呈现和谐发展势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辣椒、油葵等主导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油葵发展到15.3万亩,同比增长86%;辣椒达到15万亩,同比增长15.3%;推广水稻机插秧6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31%。各类农产品加工户达到215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5个,新增1个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奶牛、能繁母猪补贴和政策性保险工作有效开展,畜牧业整体发展步伐加快。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评为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单位。牛、猪、羊、禽分别发展到9万头、51万头、75万只和53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1.03万吨和10万吨,实现牧业产值8.5亿元。生态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强化组织推动,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全面完成了白城市下达给我市21.6万亩的三大生态产业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退耕还林1万亩,生态草5万亩。在突出抓好幼林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坚持造林与管护并重,着力建立森林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开展了打击滥砍盗伐专项行动,有力地保护了林业建设成果。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资5*2万元,解决了全市6.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此外,新打抗旱井550眼,新增配套设备500台(套),打深水岩石井9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公顷。架设群昌水库输电线路10.2公里,加固蛟流河堤防1.3公里。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立足发展农业生产,全面整合资源,着力构建了信息、技术、信贷、保险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市组织3.2万户农户参保玉米、水稻两个品种67373公顷,省里赔付资金4200万元,户均增收1312元。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县三级试点达到10个,加上乡镇确定的试点,总数达到28个。通过抓规划、强基础、促产业,聚合农业综合开发、各种项目资金集中投向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工作,在此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力做好20*年农业农村工作

展望今年的工作,可以说面临的形势持续向好,但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同时,今年又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求更高。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继续壮大奶牛、油葵、辣椒、山杏、杂粮杂豆、蓖麻、粉条等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立足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各乡镇区域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基地规模,构筑辣椒、油葵、山杏、西瓜、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经济带。今年辣椒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新推广2?3个优质辣椒新品种,满足深加工需求。油葵面积发展到20万亩,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抓好订单生产,兼顾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继续扶持辣椒、油葵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启动高效园区建设。按照省和白城市的统一部署,新建整合农业示范园区4个,地点在福顺、洮府、安定、向阳四个乡镇,其它乡镇也要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建设好农业示范园区。规范加工园区2个,重点规范万宝粉条加工园区、福顺辣椒加工园区。通过抓好园区建设,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突出抓好备春耕生产。要立足当前,对今年的备春耕生产提前介入,及早安排。全面分析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的形势,找准存在的不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破解措施。要重点抓好农资市场监管、贷款资金发放、科技信息入户等方面工作,在指导备春耕生产的同时,引导农民调整好种植业结构,确保备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二)优先发展现代牧业,提高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按照省优先发展畜牧业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牧业经济扩能升级。一是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认真落实省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经费补贴政策,抓好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市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要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加大奶牛繁育改良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抓好奶牛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抓好生猪、肉牛、肉羊等品种的引进、改良工作。全市生猪、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是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和省今后扶持的重点。因此,要逐步过渡到以舍饲牧业为主的路子,重点加强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今年重点建设完善标准化牧业小区4个。同时,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发展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大户,进一步提高全市畜禽规模饲养比重。相关部门要提前着手,研究好明年全面禁牧工作。四是要抓好青贮饲料生产。全市今年确定发展青贮2万亩,每个乡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一定数量的种植面积。五是要加快乳品加工企业建设。适时引进建设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们要抓住中央和省较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下大力气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抗旱水源工程。今年计划在抗旱水源建设滞后区和局部缺井地块打抗旱水源井450眼,增加全程灌溉面积2.25万亩。二是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家从今年起,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部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我们也要把此项工程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对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有序实施。今年要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完成八家户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是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利用国家在贫水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资金投入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好北部半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同时,加强对全市已投入使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是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总投资6032万元,重点实施二龙、福顺两个项目区土地复垦整理和黑水、安定、向阳、万宝、蛟流河五个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配套相关设备,全面改造中低产田。五是抓好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争取资金1500万元,建设农机服务组织2个,发展农机大户20户,积极开展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每个乡镇落实2公顷面积进行试点,局部相对集中连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六是抓好三大生态产业工程。今年,白城市下达我市瀚海桑田、白刺、山杏三大生态产业任务12.5万亩,我们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把任务分解下去,把造林资金、苗木和地块全部落实到位,确保此项任务圆满完成。

(四)扎扎实实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从今年起全省新农村建设由试点转入深入实施阶段,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补助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开发。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确保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年内有个较大幅度提高。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作用。各乡镇要继续抓好本级试点工作,坚持从能办到的事情抓起,特别是要围绕村容村风、环境卫生、特色产业等方面,搞好试点村镇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出工出劳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省级试点村镇要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类支农资金,在不改变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可整合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强化帮扶工作。积极推进村企共建、军民共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鼓励在外地工作或创业的各类人士通过捐资捐建、无偿服务等形式支持家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对口帮扶部门,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研究实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所帮扶的试点办成一件或几件大事,助推新农村快速发展。四是加强中心城镇建设。结合省开展的“十强镇”建设活动,出台扶持小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万宝、瓦房、福顺等中心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小城镇的加快发展,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梯次发展、整体推进。今年市里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指标,年终将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统一检查,并将结果在全市范围内公布。

三、切实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起点高任务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为开展好全年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全市上下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整体推进。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都要由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组织研究,认真抓好落实,形成上下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每项工作具体任务分解下去,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二)建立配套服务体系。这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集中整合有效资源,建立技术、信息、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在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信贷支持的同时,重点抓好农牧业政策性保险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第8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2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1370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一产23321万元,二产53583万元,三产24466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8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4元,同比增长13.32%。

(一)坚持工业强镇,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6亿,同比增长9.7%;工业增加值4.91亿;生产性投入4.6亿,同比增长45.25%;引进内资3.78亿,同比增长229%;县外内资注册资本1.57亿,同比增长312.5%;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47万美元;外贸出口1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41%;基础设施投入8344万元,同比增长1075.2%;建造标准厂房24000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19个千万以上项目进展顺利。

1、筑平台,抓项目,加快一二三产全面发展。一是临港产业区建设。浙江杭汽轮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部分手续已审批完毕,山体正在实施整治,填海已基本结束,厂房、船台和船坞正在设计,电力设施建设已进入报批;浙江林龙港口有限公司,手续正在审批,船台已建成,部分辅助厂房已开工建设。临港工业区总体规划正在图纸设计之中,控制性规划已完成文本制作,通过了评审,给排水规划已进入设计。东山大道完成设计和评审,已进入放样征迁阶段。防汛封闭线建设完成设计、论证和评审。二是工业功能区建设。已完成*镇和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集中开展征地、评估、拆迁工作,加大投入,逐步拉大工业功能区的框架,完善工业功能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设施建设,全面贯通六秦路,并重点做好创业中心的扩容建设,继续建造标准厂房。三是大旗山紫金山废矿整治区建设。大旗山紫金山矿区土地整理项目对下处理工作已经完成,已完成征地260亩,并完成设备收购等事项,正在进行有关手续审批。四是金粟寺文化区建设。三国佛学文化区茶院金粟寺项目,目前土地已完成报批,图纸已完成设计,农房拆迁安置点土地已取得,5个扣板企业已全部迁建。项目已进行了奠基,并开始基础建设。五是薯类科技园区建设。*农发薯类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初见成效,53个薯类新品种已取得收获,薯类深加工技术正在研发之中。

2、强招商、重节能,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一是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立两个招商小分队开展多方位招商。多次赴上海、杭州、宁波、武汉、台州、温岭和海宁等地蹲点招商。加强与杭汽轮配套产业的多次联系,掌握配套产业的需求意向,同时鼓励本地企业与他们对接。通过镇商会加强与广东东莞商会、台州商会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引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本地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在对外业务联系中积极寻找商机。二是努力实施“节能减排”。针对节能降耗指标高位运行问题,我镇加大工作力度,通过走访企业摸清原因,分析利弊,寻找解决办法,加大统计和培训力度,督促企业调整作业时间和降低用电、用煤、用油,如砖瓦厂全部改成木屑烧砖等途径降低能耗,使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得到好转,能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三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在全镇开展“破难题、树信心、求突破、谋发展”服务经济百日活动,并具体出台“十个一”工作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生产性投入和技术改造,在转型中求生存、谋发展。支持企业充分发挥专利、品牌、人才等无形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共申报和立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申请专利10项,省级新产品8项。

3、重效益、强基础,全力发展农业生产。一是开展农技推广,发展效益农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推广水稻轻型栽培、单季稻“五改”、桑枝条种植黑木耳等新型技术。推广单晚新品种秀水123等良种,县内首次引进蔬菜新品种黄秋葵。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黄沙坞柑桔、绿里香名茶、紫金山桃子、南北湖水果、南北湖山林鸡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壮大发展,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其产品经济效益。黄沙坞柑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我县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品牌。二是重视水利农机工作,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中低产田改造(农综开发)六里子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完成标准化机站建设16座,渡槽3座,修筑宕渣机耕路4.13公里,渠系建设72.33公里,机站防盗报警器安装16套。新增中型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2台,机动喷雾器4台,半喂合收割机1台。增加了我镇农业机械化力量。紫金山村、澉南村成功创建20*年农机安全村。三是抓规范、强服务,做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巩固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村帐代管工作得到了加强。认真搞好承包土地管理和土地流转指导工作,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保护广大承包户的合法权益,重点解决土地纠纷和征地补偿款纠纷的调处工作。认真搞好村级财务审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切实抓好农民减负工作。认真落实粮油补贴,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扎实做好改革性农业保险农房保险。

(二)积极创建“省级卫生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市镇建设。

以深入开展“省级卫生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改善*镇镇容镇貌,通过创卫工作,切实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全镇道路清扫保洁率、垃圾清运率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均达到100%,建成区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率、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率也达到100%,农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4%,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5.5%。农贸市场达到星级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交易秩序化、环境整洁化。开展了道路、河道、路灯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开展了集镇遮阳棚、越店经营、空调外机三大整治工作。对长青路、东大街、澉长北路等澉浦集镇主要道路开展整治,重修人行道及澉长北路路面,澉浦集镇面貌大为改观。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查漏补缺工作,对*镇街道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重新划定。租用了六忠村17亩土地建立集中回收点,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和食品安全卫生工作,获得“*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和“*县灭蟑先进镇”称号。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进一步净化了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和规范了市场秩序。加快农村改水工作,全年新安装自来水215户,增加受益人口1000人,延伸管道14582米。

(三)开展“市级文明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坚持创新与求实并重、巩固与提高同步,优化载体、完善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推进四个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解决当前全镇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创建“*市文明镇”活动,切实提高全镇广大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在全镇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和“七星家庭”评创活动。举办“争创市级文明镇·庆七一·迎奥运”广场文艺,“澉浦人·移动情”文明共建文艺进村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三人制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成立了六忠村电影放映特色基地,活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和家庭文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思维与先进理念,提升企业综合竞争的软实力。同时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继续开展以经济、教育、文化、环境、实事等内容的文明共建、军民共建等活动。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全年完成连村公路0.186公里,到组道路2.35公里,达户道路2.8公里。完成了谭仙岭上山道路沥青路面改造,修建了田园西路,解决澉浦、永乐、南北湖三个村村民的日常进出及货物运输难题。红星桥、六里北桥、石桥、对方桥等民间桥梁已基本完工。加强对长山河新华桥、保丰桥的建设管理和督促,目前均实现通车。按准四级标准设计的六里汽车站,已完成报批手续和招投标。巩固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成果,在健全完善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整治提质扩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河道保洁专项整治,使全镇的河道保洁达到了全覆盖同时,抓好了六忠村汤家门河道整治“亮点”工程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目前签约率已达到95%以上。实施六忠村、镇中村市级全面小康新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等。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和实施工作。重点对中心村建设进行规划和实施,六里村干家场社区第一批签约了31户,已对房屋进行了评估,对相关土地进行丈量,委托设计单位设计住宅,计划集中建造。其它各村中心点的土地置换工作也陆续展开。三是做好绿化造林工作。组织机关站办和村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年以来完成绿化造林518亩,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各1个,抓好松木线虫防治工作的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实人员和责任,清明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四是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完成省市811工程和县定治理目标任务,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保山村、六里村、澉浦村成功创建县级新农村电气化村。

(五)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抓好计生工作。巩固计生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试点成果,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行政村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全面落实计生优先优惠政策,20*年共有28人新增为奖扶对象,全镇累计有187人享受每年600元的奖扶金。有52名学生享受中考加分,8户群众享受每户2万的贴息贷款,1773户独生子女户共计享受了6.814万的奖励。20*年共有12人享受特扶,其中8人享受每人每年3000元,4人享受每人每年2400元。加强新居民的人口计生管理。

2、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落实优抚政策,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及时发放低保金、增发物价补贴、各类救灾救济金79.45万元。认真做好高龄老人养老补助发放工作,有1802人享受高龄补助,累计发放资金96.7万元。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发放五保金5.61万元,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全镇有10户困难家庭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全面推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20*年参保人数达到27365人,参保率达到96%,全年住院、门诊补偿基金共326.9万。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34.9万多元。利用元旦、春节、八一节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全年发放慰问金1.1万元,发放优抚金58.2万元。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20*年输送新兵17名。

3、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立了新居民管理事务所,健全和完善了以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调整了治安巡逻机制,加大巡防力度。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提高创建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重点行业的整治,抓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摸和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工作责任制度等,受理群众来信25件,接待来访群众73批182人次,其中集体访12批共101人次。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年受理民间纠纷80件,成功调处80件,调处率成功率均为100%。配合上级做好大型活动如欢乐中国行、奥运火炬传递的安全保卫工作。奥运会期间,切实做好值班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优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1、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服务意识。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弘扬敬业爱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锐意创新之风,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9篇:农业保险工作思路范文

2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全县

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必须增强危

机意识,果断采取措施,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扎实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对全县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

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把

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明确的任务落到实处。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2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解决9.5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土地规模经营

集中度达到20%以上;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100%、6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富余

劳动力转移8000人;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

一、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总产的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落实好种粮直补政策,完善种粮农资综合补贴

切块15%的资金使用办法,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和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粮油规模经营和基地建设,启动建设20万亩优质粮油基

地规划建设。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50%以上用于良种良法推广和粮食基地建设。抓好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10个千亩水稻高

产示范片、1个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培育500户种植大户。全面推进产油大县建设,切实抓好渝万高速公路水稻--油菜轮作区和

1.5万亩油菜观光带和油菜高产创建,稳定1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新建油茶种植面积60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落实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措施,大春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下。

(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

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竹产业基地建设。新造竹林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3万亩,抚育管护竹林15.8万亩。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培育、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竹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柚产业。努力推行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柚品质。完成

龙滩村5000亩*柚标准示范园建设和金带名柚园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蚕桑产业。着力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良桑管护,新栽桑树

管护面达到98%,全力巩固桑树基础。加大“六化五配套”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桑园综合利用率。四是稳定发展蔬菜

产业。重点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新增蔬菜面积1.1万亩。五是抓好生猪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设,重点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猪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完成年出栏生猪80

万头。培育年出栏肥猪10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5个。完成5个新建、6个改建基层兽医站建

设工作。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启动新盛、碧山道路防疫检查消毒综合站建设,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六是抓好水禽产业。

以实施国家级*肉鸭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做好核心示范区内无公害肉鸭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快种苗工程建设步伐

,加快推进养殖业产业化,推进水禽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培育年出栏水禽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1个,出栏1万只以上

的养殖大户1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种鸭大户5个,培育水禽专业村2个。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启动金带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中的120亩名柚园建设和协助抓好300亩国家级花卉苗圃基地

、云龙循环农业展示区的200亩蔬菜示范园建设、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中的100亩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行

动、品牌跨越行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应急反应迅达行动、“绿剑”监管行动。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

准入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着力开展原产地保护申报、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

证和产地认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培育一大批无

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强植物检疫,防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五)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

和创新,增强对森林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应用领域的科技支撑。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鼓励乡镇基层技术人员参

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的技术合作服务,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千镇万村信息惠

农”工程。着力构建农情信息服务网络,广泛开展“12316”、“12396”、“12582”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到50%。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发展生产基地。整合农业项目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管理水

平。整合大米加工企业,创建*大米加工品牌。发展壮大“张鸭子”公司、*柚开发公司、大舜水禽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新增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30家。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引导

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大户660户。

(二)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坚持以

骨干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培植骨干、膨胀总量、拉长产业链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大力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积极建立农产品交易

市场。构建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

程”建设,形成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覆盖、村级便民放心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

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引进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种植和直接采购基地,扎实推进“家电下乡

”工程。支持发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扶持发展农村运输、连锁配送、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三)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劳务输出、返乡创业“两手抓”,全年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00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000人。组

织培训农民10000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和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200人。积极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年内15%的行

政村达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民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发挥劳务品牌和劳

务经纪人带动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业。支持和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担保贴息

、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承包权益。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完成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5300亩基本口粮

田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8亿元,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蓼叶水

库建设进度;着力推进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充分结合场镇供水改造,以农村人口聚居地为重点,集中打造规模化、集中式

供水工程,完成5处城镇供水站改造,解决9.5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推进城镇堤防工程建设,完成3处场镇河堤整治工程

;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进一步推进龙溪河大灌区(*项目区)和竹丰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着力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

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20*年中央增加投资项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力争上马2-3个小农水项目;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着力实施龙溪河、仁兴2个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全面落实农民购农机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网点。培育农机租赁市场,推进农

机社会化服务。推广插秧机9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45台,耕整机500台;完成机耕作业50万亩,机收作业24万亩,机插秧作业4.2

万亩。每个乡镇创建1-2个农机化示范村。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5%。

(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通乡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60%,行政村通客车

率达54%。硬化农村公路8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0条,新建3个等级乡镇客运站、60个农村客运简易候车亭。采取县镇村三个一

点的形式,多方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农村公路长效养护机制,明确管理养护主体,加强农村客运线路养护管理,全面提升

通行能力。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整合各级投入,支持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搞好乡镇简易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抓好农村便道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优化城镇体系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一般镇(乡),因地制宜发展村庄。

投入960万元,建设一批小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启动龙溪河流域内的小城镇简易治污工程建设。

竣工小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6个百分点。

(五)加强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森林工程为契机,借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积极做好竹资源培育发展工作,加

强竹林抚育管护。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12.15万亩造林任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抚育管护竹林15.8万亩。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

理,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和办法,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改变农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习惯

,加快农村垃圾和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搞好农村能源供给,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1*83户,世行贷

款建设生态家园工程900户。启动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治理岩溶面积1.48平方公里。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完善

农村防灾、减灾和抗灾体系,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六)深入推进“千百工程”。以镇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加大力度

筹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专项资金。积极参加市里竞标,力争新增加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2个增加

到4个。实施“康居农房”建设改造。鼓励农户在规划指导下,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建成农村康居点(农民集中居住点)

20个,建成“巴渝新居”800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4000户危房改造。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实现重大责

任事故零目标。

四、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发展农村教育文化通信事业。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教育券”制度,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和薄弱学校改造,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4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8个。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7个、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2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个。全面完成自然

村“村村通”电话工程,启动“村村通”宽带工程。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居民病有所医提供医疗保障。今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

高到100元/人·年,其中农民个人缴费2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80元;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

上。对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预防接种实行全免费,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加保险的政策。探索以“建村、实乡、强

县”为目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重庆”建设为契机,争取国债资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0个。完成竹山、城北、复

平、紫照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基线调查,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增加农村卫生人员编制,逐步达

到卫生部要求。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认真做好乡村医生换发证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管理。

(三)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养老保险工作,为

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提供社会保障。着力推进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30%。进一步完善农村

低保,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做好社会应急救助工作。

(四)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梯度生态移民。完成市级扶贫资金投资360万元,启动3个村实施“千村脱贫”项目,培训劳动力

1000人,完成蚕桑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500人。制定出台生态移民梯度转移政策和办法,完成梯度生态移民

642人。

(五)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抓好75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改扩建

25个。建党员片区电教点87个。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卫生社区。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试点村

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志愿者组织,完善农村社区功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4个。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深化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国家乡村建设节地标准及奖励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节

约集约用地水平。建立征地安置补偿标准适时增长机制,征地补偿必须与社会保障联动。探索非农转移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补

偿激励机制、农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农民土地流转

主体地位,健全收益分享机制。我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提倡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

土地市场的途径。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交易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

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试点。全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20%。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地100%确权(换)发证

任务。建立林权产权交易所1个。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平台)建设和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试点

工作。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积极筹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

建设。加速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和试运行工作,填充金融服务空白。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农业和

农村小额保险及产品质量保险。全年新增农业贷款7000万元,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

户”的农业生产大户。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及时满足农户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专业

合作组织登记注册门槛,加大税费减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规范管理和运作。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

其中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新建专业农村合作社(协会),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30个,使全县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达到23%。

培育农村经纪执业人员400人,培训农村经纪人1000人次。

(四)加大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大部分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处于名存实亡的地步,造成农业服务中心起不到服务农业的

目的。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要切实提高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待遇。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引进竞争机制,留优汰劣,

不断优化队伍;要鼓励从业人员通过自学等形式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建立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农

业。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农业、农村工作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大力扶持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