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绝句的诗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绝句》古诗的意思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2、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出处:唐代·杜甫《绝句》。
4、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决策;研究证据
[作者简介]李福华,青岛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青岛266071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202-04
科学处理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界和教育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国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积极倡导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是弥合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鸿沟,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冲突的一种新的教育决策范式。
一、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间的矛盾与冲突:教育决策科学化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关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关注。尤其196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欧美国家的政府机构高度重视教育研究并提供大量资金。希望他们能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秘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研究由此获得良好开端并迅速向前发展。这近20年甚至被称为决策部门和研究人员合作的“蜜月”时期,但此后便迎来了漫长的“信任危机”,双方更经常处于相互指责和猜疑中:一方面。教育决策者的期望经常落空,进而指责教育研究成果毫无用处;另一方面,教育研究者认为决策者急功近利,“政界人士的‘脏手’常对研究人员所采取的比较清晰的方法横加干涉”嘲。
国外有关人士普遍感到。教育研究对教育政策制定和高层决策的直接影响还相当“薄弱”。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就研究者而言,他们的文化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并不必然要求经常将知识和信息系统化,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他们不愿意针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不能识别决策者对研究和信息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世界社会中,要社会科学研究推广实际有益的成果“存在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决策者的文化则更多的是受行动驱动,他们通常没有时间参加研究会议。不能理解研究的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决策者没有研究背景和经验,而是主要依赖于个人经历、常识和媒介的观点。
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矛盾与冲突也非常严峻。一方面,教育研究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缺乏事实依据;另一方面,教育决策经常脱离研究背景,缺乏理论支撑和研究依据。我国教育部前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尖锐地指出,60年来,我们习惯了教育研究就是谈感想,就是写文章贯彻领导意图。因此,在汗牛充栋的教育论文里,教育的科学性和主体性却常常无迹可寻。她认为,如果没有一大批人扎扎实实地把教育当作科学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只能碰运气。她指出,目前我国的许多教育决策“没有牢固的研究基础”,“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
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间的冲突已经成为教育决策科学化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积极倡导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是有效化解这一冲突的新的决策范式。
二、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冲突的新范式
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现有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公众的教育需求,将三者有机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的关键是研究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并使研究证据成为决策的依据。研究证据是经过系统地研究所获得的“证据”,其重复发生概率和可靠性远大于传统的经验证据。因此,为区别于一般经验证据,我们将其称之为“研究证据”。
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第一,教育决策要以证据为基础,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要有“强证据”来支持,以证明它的确带来了积极的、实质性的社会改变或教育变革。第二,教育政策与社会科学知识结盟。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强调运用社会科学知识。以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与单纯利用知识的工具主义态度不同。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事实上要求决策者的知识化。
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与传统的教育决策相比,其决策依据和运行机制都不同:
传统决策主要依据“经验”或“理论”,把“经验”或“理论”当作圣经。而“经验”或“理论”都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都具有可错性。首先,基于个人经验的传统决策的可错性在于它所蕴含的决策逻辑: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将有限经验或者小概率事件,上升成为普遍法则。其有效性由大数定理所规定,只有穷尽所有可能的经验事实才能推断出规律性的结论。同样,基于最佳实践的决策也是可错的:(1)与基于经验的决策相类似,其归纳推理的局限性比较明显。(2)最佳的管理实践或决策实践的有效性所暗含的某种条件,另一组织或另一情景不一定具备,因而模仿不一定会成功。此外,基于“理论”的决策。其决策逻辑与传统演绎推理相似,是将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组织或具体情景的决策实践,它虽有一定的外部效度,但对于具体的组织或情景而言,照搬也会导致失效。理论一般有比较明确的边界条件。如果具体组织或具体情景中这一边界条件不具备,再好的“理论”也是无效的。
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则不同,它重视“研究证据”。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认为只有事实才能说明什么可行或者什么不可行。舍曼认为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关心的问题是“证据是什么”,而不是“谁这么说的?”不管是理论所言,还是成功者所说,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只关注事实。将决策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决策质量”是可获得的“事实”或“研究证据”的函数。事实或“研究证据”越丰富、越系统,决策的质量就越高。随着事实或“研究证据”的不断发现,决策质量也将不断提高。同时,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具有反馈修正机制。由于认识到基于理论或经验的决策具有可错性,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尤其强调将具体组织或具体情景作为实验对象,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根据新的事实或“研究证据”,不断调整或优化决策方案。
研究证据可分为“大证据”和“小证据”。“大证据”是指派生于科学方法、关于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适性知识,而“小证据”是指在特定环境下系统收集的用来指导局部决策的事实或数据。理想的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是将“大证据”与“小证据”有机结合而进行的决策。要说明的是,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实践早已存在,只是概念化与系统化研究才是近10余年的事,因而叫做新的决策范式。
三、实施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的关键因素与路径选择
(一)知识转移是实施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的关键因素
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其思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者对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思考与追问;二是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实践的启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或“决策”不是一个特定的“专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门训练。而实践中,大多数管理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咨询其他管理者或者管理顾问,而阅读教育管理类学术出版物的管理者却很少。在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思想和建议方面,学者们学术研究的影响正日渐式微。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实践的鸿沟普遍存在,当前实施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知识和研究证据向教育决策者的有效转移。
教育研究者为什么对教育决策者缺乏影响力?教育管理的科学知识和研究证据为什么难以向教育决策者有效转移?主要有以下原因:
1.管理实践的“类质同构”现象。“类质同构”现象是指管理者乐于向同类组织的同类人员寻求创见。对决策者来说,“理想的证据”往往是已在同行业其他组织得到验证的证据。假如管理者想实施某种计划,他们最倾向于到自己所在组织或同行业其他组织的管理者那里去寻找证据。这样,管理者或决策者就难以到具有丰富“研究证据”的学术研究界去寻求“证据”了。
2.学术评判标准的偏颇。对于学者来说,当前流行的评判标准就是能否在某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的数量,而很少评判这些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与教育决策的贡献与影响。学者们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知识的创造而不是知识的扩散上。
3.知识传播方式的非效率。决策者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决策者碰到紧迫问题时能随时获取,即要求知识传播渠道具备方便性和即时性。(2)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决策者提供针对其具体工作的“分析问题的方法”。(3)能够满足决策者的某种情感诉求,即能够强化决策者工作的价值,能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提供某种解决方案。为什么决策者更愿意将管理大师或管理咨询顾问作为寻求信息或帮助的目标,因为管理大师或咨询顾问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精彩的故事与有效的方式来传播他们的思想。学者们对管理大师或咨询顾问所传播的思想也许不以为然,但是,他们的思想具有新奇性、能够满足某些情感诉求、具有可觉察到的相关性并且已被某些事实所验证,这就使得管理大师或管理咨询顾问在管理思想“市场”上比“学者”更具有竞争力。
(二)推动基于研究证据的教育决策有效实施的路径选择
化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冲突,有效实现知识转移并最终实现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需要教育研究界和教育决策界、管理界的共同努力。
1.教育研究界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提高教育学术研究对于教育决策者的相关性与实用性。(1)教育学术研究者应该了解决策者的兴趣与需要。研究者在设计研究项目、解释研究结果时,应该寻求与决策者的互动与交流。(2)研究者应该掌握“两种语言”,即学术研究语言和与决策者交流的语言。研究者在与决策者进行有关定量数据的交流时,应该使用能使决策者感到浅显或轻松而不是高深或畏惧的方法。学术团体应该与决策者团体建立正式的联系,在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建立以任务为中心的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这种合作的目的,就是要用平易的语言总结那些得到了研究支持的实践规则,以友好的方式提供给管理实践者。(3)多研究一些原创性、基础性和令决策者感兴趣的问题。为了使学术研究更好地与实践耦合,学术研究者也应阅读学术文献以外的文献,结交学术圈子以外的朋友,更多地关注日常组织活动的特征。(4)学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用丰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法能激起决策者更大的兴趣。此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一些令人困惑或者反直觉的研究发现。例如,有些用定量方法得出的结论似乎有悖常理,而使用定性方法进行补充或解释,就能让决策者豁然开朗。
第二,重视对研究成果转化与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知识在教育研究者与管理实践者之间转移的过程应该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对研究成果(研究证据)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扩散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扩散的场所与原因。当学术研究者发表与现行实践或理念相悖的研究成果时,他面对的很可能是被实践界拒绝的命运。所以,我们要研究促进学术成果传播的方式,研究能够使决策者的理念发生变化的方式。
第三,教育研究者要警惕潜在风险,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价值。在促进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合作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潜在风险就是教育研究失去自身独立的学术价值,流变为“为预意进行的研究”。要防范这种风险,“使教育研究真正为政策所用,教育研究就必须在‘基础期研究’与‘应用性研究’这两种研究中实行一种,取得平衡”。应用性研究要求从决策者而非学术的角度分析问题,遵循决策者的价值标准和时间限制,保证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具体性和紧迫性。但是,鼓励面向决策的应用性研究绝不是削弱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一个社会积累、创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具有应用之外的独立性价值。教育研究保持学术独立价值,并不影响其对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的积极贡献。正如学者所言:“社会研究(包括教育研究)是一个社会进行民主讨论的方式,社会研究对自由社会的巨大贡献不需要削弱对研究质量和真实性的专业关注。这种贡献不是通过结果而是通过理性和知识与民主政治之间相关性的稳步确定来达到的。”
第四,扩大或修改出版渠道与程式。(1)教育研究界应该跟踪趋势。“跟踪趋势”并不是要教育研究界去“赶时髦”,而是要求教育研究界具有敏锐性和洞察力。(2)充分利用网络向决策者传播知识。期刊也许不是向决策者传播知识的最佳媒介,因为决策者通常只在需要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才会去寻找科学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所有的信息都在期刊里,也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工夫与专门的技巧才能找到。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网站或微博可能是更有效率的“知识仓库”。(3)优秀学术期刊有必要包容那些在实证方面意义深刻,但在理论方面不一定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坚持实证性文章必须有理论上的创新,会导致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性日益削弱。
第五,发挥管理教育的基础作用。目前的管理教育本身往往就不重视“研究证据”。在教育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育硕士课程或者高级教育培训课程中,“研究证据”往往不是学习的重点。目前,许多课程的核心不是强调“研究证据”,取而代之的是一般性管理技巧以及一些最流行的案例,因为这些刺激性强、表面相关的信息,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以批评的眼光审视教育工作在造成决策者知识范围狭窄和科学证据运用不足方面的责任,要避免管理教育误人歧途。
2.教育管理界要重视的问题
第一,要避免或减少教育管理界对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证据”的不合理期待。教育管理界要对教育研究能为决策者“提供什么”有理性认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部长了一份《教育研究与发展——趋势、问题与挑战》的部长报告,报告试图对教育研究能达到的和无法达到的目标进行说明,并,指出:“教育研究并不能解决标准的确定问题,不能始终立即而又直接地满足决策者和实践者的需要。也不能给每一个教育问题找出迅捷的解决办法。而在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可以改善教育各个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提出问题、识别问题并能使人们注意到迄今被忽略的事实;教育研究也可以暂时为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用的知识。”教育决策者要合理估计教育研究的能力限度。
关键词 影视剧,文学内涵;戏说;失语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导演彼得・霍尔就指出: “我们的社会是重视视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除了音乐之外,人们并未得到其他的听觉训练。”的确,人类的视觉训练在影视剧的迅猛发展中达到极致。中国的影视剧有过许多经典作品已经在我们的视觉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从《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林则徐》到《李双双》、《喜盈门》、《人到中年》、《陈焕生进城》、《黄土地》、《三峡好人》等;电视剧精品也不断涌现,如《唐明皇》、《渴望》、《便衣警察》、《大宅门》、《刑警本色》、《闯关东》,精品艺术数不胜数。但在影视剧艺术的发展中,呈现出来的视觉遗憾也是不能忽视的。从而造成了我们视觉艺术的缺憾,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影视剧文学内涵的失落
当下影视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文学内涵的失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解体导致人物形象支离破碎;二是作品整体缺乏诗意。被一些人称颂的电影《甲方乙方》看似好看好玩,但细致品味不过是几个小品的组合,电影中并没有开始、经过、发展、、结局等连贯的情节发展脉络,也就不能确立起核心人物的整体形象,不能让“人物”在画面中“活”起来,作品整体上也就缺乏了诗意,所以很难达到影视艺术的强烈视觉冲击。这个问题在电影《爱情麻辣烫》、《英雄》等影片中同样存在。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当下影视剧创作工作者创作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中很多人秉承着现代主义的理念,思维中总是认为现代主义是与一切传统猝然决裂的运动,因此影视剧的创作一定要标新立异,一定要努力创新,一定形式大于内容,一定是技术高于思维。现代主义的这种使一切艺术要素“解体”的反传统特征,使影视剧创作变成了以娱乐和游戏形式取代了情感表现,并以一种公式化的符号式人物为主流意识形态加上了创新的包装,看似表现人性、回避商业炒作,但恰恰是商业炒作而忽视人性。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忽略了影视剧的文学内涵,换句话说,文学内涵,恰恰是影视剧的必要核心要素,没有这个要素,就没有影视剧的一切。文学内涵的要素就是戏剧性,众所周知,影视剧发展过程中戏剧性要素所起到的作用,不但体现于贯穿整个影视发展历史的情节影视的主导地位,而且体现于“淡化情节”的现代影视也终究未能取消演员表演故事的这一戏剧本体基因,即最本质的戏剧性要素上。正因为影视戏剧性的审美形式是演员的戏剧动作,体现出直观性、动态性和连续性,所以会给观众现场印象好像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戏剧性的现场感恰恰是影视剧文学性的本质。
二、颠覆传统观念的“影视戏说史”的泛滥
我在这里说的“影视戏说史”,并不指影视发展的历史,而是指用影视媒介表现的戏说的历史。在当下的影视剧中,“影视戏说史”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历史,甚至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历史题材影视剧处在了一个“恶搞”历史的境地。《戏说乾隆》可以让乾隆飞檐走壁;《戏说慈禧》可以让慈禧与太监勾搭成奸;《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塑造的封建帝王均都爱民如子、贤达孝悌,人情味实足。《英雄》里塑造的秦始皇更是天下的大英雄。即使是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也出现了戏说化颠覆传统历史观的倾向,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老一辈革命家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20世纪以、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里面的青少年形象是白衣翩翩,现代“酷哥”味道实足,而与陶斯咏之间情意绵绵的少年情愫更令人感觉及不舒服。
“影视戏说史”颠覆了历史,形成了新的野史图景,建构了属于影视话语的新历史观。这种“影视戏说历史”的泛滥,一方面说明创作者们对现实题材发掘不够,能力不强,在火热的现实生活里失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创作者的创作态度严重地出现了问题,他们不是在制造艺术精品,而是在制造文化垃圾;不是正确地艺术地引领艺术发展的方向,而是搅乱视听。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戏说,会错误地引领人们对真善美的认知,降低人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在纸质媒介逐渐退出他们阅读视野的时候,影视剧的戏说成了他们认知和了解历史的教材,但恰恰是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三、影视剧艺术离奇地“玄幻”
近几年,玄幻文学大行其道,特别是在网络世界里遍地开花,这直接地影响了影视剧艺术的创作。武侠加玄幻是当下影视剧艺术中的“奇葩”,这朵“奇葩”奇就奇在“神出鬼没”、“魔法横生”。本来在传统的神魔小说中,“妖魔”一直是反面形象,但在“玄幻文学”的视野里,妖魔“怪力乱神”、上天入地。电影《笑傲江湖》、《无极》、《神话》、《英雄》都赋予了玄幻色彩,电视剧《风云》更是“玄幻”得离奇。
这种利用科技制作宏大场面的“玄幻”,导致了影视剧艺术艺术性与现实性的缺失。我们的影视剧艺术本应该是要表现人的世界和人的生活的艺术,但在“玄幻”的思维中仿佛这个世界不是人的世界而是妖魔的世界,或者说,人在其中必须要赋予超人的力量才能生存,“人”已非人。这些影视的画面看似气势不凡,色彩绚烂,但匪夷所思的场面描绘恰恰印证了创作者对“人”的世界缺乏了真实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印证了在科技飞速发展时期人的想象力的无比缺乏。艺术思维脱离不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产生。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想象所产生的新表象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之物,而是人的大脑通过对原有的旧表象的加工改造而产生,艺术家想象出来的东西无论多么离奇古怪,都必须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构成的因素。而离开了现实,就是无意义的。
“玄幻”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科技发展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对现实的观照不足,过分表现玄幻会使我们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导致信仰危机。
四、改编与重拍的失语
改编与重拍一直是影视剧艺术创作的重点。但近几年的改编与重拍现象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重复,没有新意。旧瓶装新酒中注入的现念,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以及情感纠葛严重地损害了原著的本来面目。二是现在的影视剧艺术创作者对原著的改编与重拍动辄就是十几集、二十几集甚至三十多集,把原来的内容越拉越长,没有原则地改编,完全颠覆了观众心目中的原著内容,只是在一味地编故事,这就难免成为“注水剧”。三是改编和重拍严重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氛围破坏了,经典就没了依托。以“红色经典”为例,我们都知“红色经典”作品中表现的历史和人物,都是历史铸造的,历史和人物不能处在真空里,更不能跨越遥远的时空。即是说,这些人物不能脱离那个培育他们茁壮成长的历史时空,如果改编和重拍脱离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空,重拍的“红色经典”肯定会进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不管导演怎么注入现代的艺术元素,今天的人们也是不认可的。这不能不使观众大跌眼镜。
1、动态信息。掌握动态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从大量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特别要对那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全局性的动态信息引起关注。
2、预测信息。预测信息具有超前性,可以使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变被动为主动。
3、报忧信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各种矛盾较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工作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就会妨碍改革和建设的发展。
4、对策信息。这类信息可开阔领导的思路,直接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要求信息工作人员不仅要反映情况,还要在提出问题时,拿出对策建议。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就是采纳或吸收了信息员的建议,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Have you ever gotten the feeling that you’re not living your life―it’s living you? That was me about 10 years ago. I was so determined to have it all, all the time―perfect marriage, great job, adorable kids―that I placed myself at the center of a whirlwind of “yes, yes, yes”. My make-everyone-happy gig came to a head when I had the brilliant idea to make my kids along on a business trip to Hawaii. I thought, I’ve cracked the work-life balance code! But nothing went as planned. My daughter got sick on the 12-hour plane ride. My son got heatstroke. As if those mini disasters weren’t bad enough, both kids escaped from a hotel-run hula class and burst into the middle of my big client presentation. Suddenly I knew the hard truth. If I didn’t make better choices, I was going to fall apart.
Rethink Your Thinking
Soon after that trip, I came up with a strategy I call 10-10-10: it’s a way to sort out every complicated decision by assessing the impact it’ll have on your life in 10 minutes, 10 months and 10 years. If I’d left my kids at home, for instance, in 10 minutes they might have been pouting. But in 10 months I’d have been able to take them on a proper vacation with the money I’d earned. And in 10 years we’d all have forgotten that I’d even been away for three days way back when, avoiding all the insanity in between.
Right away, I started applying the process to whatever crisis of the day was driving me crazy, and since then, I’ve discovered that it honestly works for every kind of dilemma, in love, at work and in friendship. Say your boyfriend says he wants you to move in with him. It’s definitely enough to get you flustered into saying yes, yes, yes! But 10-10-10 it before you get too excited: In 10 minutes you’ll have less closet space but half the rent. After 10 months, you’ll have less “me time” bu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m―for better or worse. Then, 10 years down the road, will you have scars from breaking up with the man you almost built a life with? Or will you have a strong, long-term bond with him? Once you’ve thought about all the angles, your answer will be clear, and you’ll have concrete, simply reasoning to back it up―not to mention you’ll be able to explain your thinking to your guy.
Make It Work for You
The confidence 10-10-10 gave me was so powerful that I shared it with my sisters and friends, who now turn to the tool anytime they need advice: Do I take a pay cut for a job I’d love? Should I spend Friday night with my girlfriends or work late on a project that might land me a promotion? Should I splurge on concert tickets for a once-in-a-lifetime show or save up? 10-10-10 doesn’t tell you what to do, but it helps you figure out what you care about most so you can make the right choice for you. Use it, and tell a friend. She’ll thank you... in 10 minutes, 10 months, 10 years.
这被称为10-10-10规则。畅销作家兼商业天才苏西•韦尔奇解释了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你是否曾经有这种感觉:不是你在支配生活而是生活在支配你?大约十年前我就是这样。我曾决定要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完美的婚姻,不错的工作,可爱的孩子――因此,我对所有的事情都说“是,是,是”。我所谓的要使人人都开心的策略达到了极致――我曾经美妙地打算带上孩子前往夏威夷进行一次商务旅行。我认为我已经破解了令工作、生活平衡的秘密!但是计划并不如人愿。在12个小时的航行中,我的女儿病倒了,儿子也中暑了。似乎这些小灾难还不足够糟糕,我的两个孩子从旅馆经营的呼啦圈培训班上跑了出来,突然出现在我的大型客户讲座中。我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我不作出更好的选择,我就会崩溃。
重新考虑你的想法
那次旅行之后不久,我想起了一个我称之为10-10-10的策略:通过对生活中的事情在10分钟,10个月,10年内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之后,再筛选出每一个复杂的决定。举例来说,如果我把孩子留在家里,10分钟后,他们也许会生气。但是,10个月后,我可以用挣的钱带他们去度假。而10年之后,我们也许都已经忘记了我那次离开家的三天时间,避免了其间产生的麻烦。
很快,我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所有令我抓狂的各种危机上来。从此,我发现这个方法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窘境:恋爱、工作以及友谊。例如,你的男朋友希望你和他生活在一起。你绝对可能慌慌张张就同意了。但是,在你过于兴奋之前,请考虑使用我的10-10-10策略。10分钟之后,你的壁橱使用空间会减少,你还要支付一半的房租。10个月之后,属于你的“自由时间”会减少,但是你会更深入地了解他――不论好坏。走过10年的历程,你会和那个曾经打算厮守终生的男人分手并因此而留下累累伤痕吗?或者你会和他的关系更加牢固吗?一旦你全方位考虑问题,你就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你将有更加具体清晰的理由来支持你的决定――更不用说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解释给你的那位男友了。
关键词: 拒绝表现 中国 日本 异同
一、研究意义及先行研究
1.研究拒接表达方式的意义
拒绝对方的请求或要求,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中文还是日文里都很常见,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的现象。日本学者森山卓郎把日语中拒绝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拒绝型”、“编造理由型”、“拖延型”和“回避型”四种。语言不是单一存在的,是和社会文化、人类思维方式等各种因素互相密切连接形成并相互作用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中日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是因为日语和中文在自身语言的构造组成上有很大不同,更是日本和中国文化差异的一个表现。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往中,特别是拒绝对方要求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最容易出现误解、引起误会的表达方式。当然,对日文中拒绝表达方式没有完整清晰的了解和学习是很难做到能够理解暧昧的日语拒绝表达方式的。至今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日语拒绝表达方式的研究和特点已经取得了不小成果。日语中的「はい,中文中对应的翻译是“是的”,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也知道了「はい,很多时候不是肯定的表达,只是一种应答或暂且的回复。现阶段,对中国和日本在拒绝表达方式上的区分,即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通过大量事例,对在不同场合,中日拒绝表达方式异同的研究,找出中日表达上异同产生的原因和理由。由此,不仅能比较扎实地掌握中日拒绝别人时各自采用什么方式手段,更能进一步对产生此不同的文化根源进行分析,进而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日语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有很重要的意义。
2.先行研究
(1)中国学者对拒绝表达方式的研究成果。对日语中关于拒绝的表达方式的研究有以下成果。范峥,于桂玲(2001)对日本人在不同场合下的拒绝表达方式进行过论述。王玲,王在琦(2006)对森山卓郎的四种拒绝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论述。赵刚对拒绝和拜托等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刘振泉对不同场合下的中日拒绝表达方式的异同进行过论述。
(2)日本学者对拒绝表达方式的研究成果。志村明彦(1995)在研究日本人拒绝对方请求的语言行为中会经常使用省略主语的表达方式,同时在对日本学者和普通人在拒绝表达方式上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使用日语接续词频率更高。伊藤(2002)在研究中指出,日本人更喜欢用暧昧的方式拒绝对方,尽量避免直接拒绝对方。这也是日本社会上公认的礼貌行为之一。森山(1990)对日本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你是否采用方法策略拒绝别人的要求。其中,有四个选项:①不采用任何策略,采用直接拒绝的方式。②找个借口婉转地拒绝对方。③先口头应允,过后再想办法拒绝。④笑而不语,不拒绝也不应允。藤森(1995)研究了森山(1990)的研究中用解释不能应答请求的方法拒绝对方的请求,指出可以起到不伤害对方感情的缓和作用。其中,解释的方法由直率型、暧昧型、说谎型、拖延型和回避型五种方式构成。
3.本文观点
从以上的先行研究的成果来看,至今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日语拒绝表达方式上的研究,对中国的拒绝表达方式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日语和中文在拒绝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不同,那么引发其表达方式不同的根源又是什么?本文研究在不同场合下日语和中文中在拒绝对方的请求时表达方式的不同,进一步探索引起其不同表达的原因和根源。在参考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拒绝对方请求时的表达上所采用的方式策略,着手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中日在拒绝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同时,找出其中影响不同的具体因素。
二、中日拒绝表达方式的相似处
1.面子理论
Brown and 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生田(1997)指出:面子理论就是交往的双方为了给对方留下足够的余地,也就是中文里的“面子”,在互相交流时为了交流更加顺利所采取的行为和语言。面子理论中的重点部分是“面子”。面子包括在社会交往中希望别人给予自己的理解和认可,也包括不希望被别人侵犯的领域和自尊。
“拒绝”的表达方式中,向对方表达自己不能做到对方的要求的内容和达不到对方所要求的行为,会给双方的人际交流造成负面影响,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不太被喜好的行为。面子理论就是针对此种负面影响进行避免或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像这样的面子理论,不论在任何语言中都会起到缓和矛盾、增进人际关系交流的作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交流中如果出现拒绝对方的需要时,那么首先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一点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很重视,都会积极采用。
2.不同场合下的拒绝表达方法
场合不同,双方地位不同,拒绝时采用的语言方法也不一样。日本学者森山卓郎将拒绝表达分为四种:
(1)「嫌型“直接拒绝法”:非常直接地拒绝对方的要求和请求。比如直接说“我不想做这件事”,或是说“我不愿意!”。
根据上述对网络、用户、业务方面的数据分类获取和价值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挖掘,得出应用思路,并进行以下几点初步实践。
1基于网络数据的传统网络优化
传统的网络维护、优化中,网络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网络的各种DT/CQT以及在重要地点设置自动测试设备,采集重要场所、交通干线、区域的室内/外的覆盖、接入、保持、业务质量等性能,通过设置一定指标标准,构建网络评价体系,结合网络配置数据,对网络中存在的弱覆盖、接入失败、掉话、数据业务速率低、时延大等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二是通过网管、第三方平台,在网络中的各个网元、接口,对网络中的信令节点、事件和设备、业务性能设置不同Counter,根据设备运行和用户行为的Counter统计,对网络进行评估、诊断,对某项指标的TOP小区进行发现和处理。三是通过用户的投诉,被动进行网络的调整和优化。基于测试、网管性能的网络监控、优化,对网络正常运行、性能提升和局部用户感知改善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缺乏个性手段等缺点。
2基于网络性能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深度覆盖评估
深度覆盖主要是指居民住宅区、大学校园、交通枢纽、商业步行街、政府机关等直接关系用户感知但难以进行路测的移动通信场景。与路面等室外空旷场景相对,主要指室内和建筑群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其建筑结构和环境复杂,无线信号受阻严重,而这些场景往往为用户的高度集中区域,用户位置相对固定、移动性低,业务集中,覆盖水平直接决定用户感知,也难以通过路测和CQT测试等直观手段发现和处理。对深度覆盖的评估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通过全天24小时话务、开机用户数规律,得出凌晨3:00-5:00时段,用户基本位于其住宅等固定归属区域,从而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2)全天MR数据采集、统计,可准确地得到小区级的网络覆盖分布,由于MR数据来源于真实用户的测量上报,因此可以精确反映用户和网络的实际覆盖水平;(3)长期的用户投诉数据、3G用户在共站GSM小区的驻留数等辅助数据,使深度覆盖评估、定位更加准确。经过实际操作和总结,深度覆盖的评估可采用以下评价体系来确定目标小区,如图1所示:确定目标小区后,结合网络配置数据,对满足条件小区集中和对应方向区域进行筛选和确定,可针对区域中的关键场景进行针对性地建设、优化,提升问题区域的深度覆盖水平。
3基于用户投诉和网络数据地理化的规划、优化
3G网络已进入局部、精细化建设阶段,根据网络用户、业务的变化,快速、有效地定位网络覆盖等缺陷区域/点、进行精准规划、建设,对完善网络结构、提高投资精准性尤为重要。对网络缺陷区域的定位和基站规划,可借助路测、MR数据、话务/数据流量的地理化来实现:(1)根据路测数据、MR的地理化呈现,得出现网覆盖缺陷区域;(2)根据覆盖缺陷区域的地理分布,结合话务量、流量分布,筛选规划、建设必要性和等级;(3)根据待规划等级,结合投诉的地理分布、实际经济场景和地理环境筛选规划、建设重点区域和基站精确位置,如图2所示。
4基于话单、计费数据对高ARPU用户进行分挖掘、分析
WCDMA网络中,SGSN和GGSN使用计费标识符采集计费数据,主要用于记录:无线资源的使用情况、GPRS资源的使用,发起端与终结端对外部数据网络的使用、移动终端的位置等。话单(CDR)分为五种:S-CDR反映无线资源使用情况;G-CDR反映对外部数据网资源使用状况;M-CDR反映系统移动管理开销;S-SMO-CDR用于记录短消息始发计费信息;S-SMT-CDR用于记录短消息终结计费信息。目前主要采用S-CDR和G-CDR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高ARPU值用户在网络中的地理分布和不同时段的业务特点等进行数据统计和挖掘,得出网络重点保障范围、高ARPU值区域,并为价值用户推出专属服务。如根据用户上网规律,推送凌晨时段、月末额外的流量包和微信等专属流量套餐等服务。
5基于用户终端数据对营销行为的引导
通过采集网络中终端IMEI,将其殊字段和终端厂家、型号、终端性能匹配,建立终端数据库。对网络中终端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对市场前端终端营销策略、套餐产品的设计和用户网络使用进行引导。如:分析网络中使用2G手机、3G号码的用户,通过补贴等措施,加强引导其终端升级、更换,鼓励使用3G网路,提高用户感知;对网络中使用3G智能终端、2G产品套餐的用户,推出一体化套餐等,提高用户ARPU。
6结束语
原文:
《请赵季宪》朝代:未知 作者:未知
来自东山东复东,飞空一剑伴丝桐。
能令矮屋疏篱下,如在十洲三岛中。
关键词:医药管理;系统;历史数据;挖掘;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587-02
Hospital Medicine Management System History Data Excav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NIU Ai-min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Computer Colleg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The hospital medicin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widespread applied in the large and middle scale hospitals, at present, much historical data has not been used wel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data formation in the hospital medicin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ata use, so that historical data displays its greatest effectiveness, and provides the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hospital economy management, the medicine management, th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edicine management; system; history data; excavation; application
目前,医院医药管理系统在大中型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医院医药的供、销、存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 然而,在很多医院医药管理中,对历史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让历史数据束之高阁,白白浪费。如何充分利用和有序管理系统所产生的历史数据已成为医药管理人员、医务行政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医药管理系统中的历史数据不仅仅是过去医药供销存的记录,更是一种宝贵资源,从中可以获取大量可供参考的原始资料,对历史数据蕴含的丰富信息充分开发和利用,变静态数据为动态信息,可以为医药、医务管理人员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这一切都要基于对历史数据概念的准确把握、科学界定和深入挖掘。
1 医院医药管理系统历史数据的定义与构成
从医药管理流程的角度考虑,药品的管理可以分采购、入库、出库,销售等环节,如图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所示药品流向是单向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都是双向的,如药房的药品可能会因某些原因退回到药库中去。所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药品的供销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信息几乎都处于变化中。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医院医药管理信息系统中超过6个月的供销存信息称为历史数据,每组历史数据的时间跨度可以根据医院业务量大小、药品销售数量多少、及管理需求等因素灵活界定,但从对数据访问需求的概率和离线保存数据的需要这两个角度考虑的,建议每组历史数据跨度要大于3个月、小于2年。
在医药管理系统历史数据中,我们常用到的是药品的采购信息、药品的库存信息、药品的出库记录、药品销售记录、药品报废等方面的信息。其中,采购信息中除包括药品的采购种类、数量等信息外,还包括了采购人员、药品供应商等内容。药品销售记录中除包括销售药品的种类、数量等信息外,还包括了处方医师、销售人员、病人名称等信息。每一组历史数据,都包括了上面所述各种信息,并且都具有两个重要属性:要素完整性和只读性[1]。
2 医院信息系统历史数据再利用方向
2.1 医院医药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评估
在我国当前医院运行体制下,医院领导、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全院,各部门、科室做好财务预算、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更是其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医院药物销售、医疗技术收费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医药管理系统的运用为该项经济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保障,并极大地提高了评估的时效性和客观性,使得医院医药管理工作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准确性。对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可以在较大时间跨度上把握医院医药管理的经济运行特点,全面分析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药品采购、销售部门及药物业务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医院各部门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合理选用统计学方法(如多元相关与回归),科学抽取与调用历史数据,对影响医院药品管理、业务管理的诸多因子进行筛选,并测算各因子的权重,为药品管理、业务开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药品销售历史数据分析,促进药品合理采购
医院药品采购和数量管理是药品管理中的两个难点。药品采购过多,就会造成库存积压过多、销售不出去,以致药品失效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采购少了,可能又会影响医院正常的业务开展。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分析每一项药品的销售数量,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历史阶段相应病症的发病概率及该药品的需求,从而为该药品的采购做出合理计划。
一般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中,都具有药品数量报警功能,当药品数量低于设定的数量下限是,系统就会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进行药品采购。那么这个药品数量报警下限的设置,医院历史同期需求数量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2.3 药品报废历史数据分析,促进药品库存管理
医院药品的报废,一般由以下情况引起:药品包装破损、药品字迹不清、药品停用、药品变质、药品过期失效、药品不良反应等原因[2]。其中过期失效是药品报废的重要原因。
对于综合性医院,药品品种多、数量大。管理好药品效期,减少药品报废,杜绝向病人发放过期药品,是药品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基本职责。但药房完全靠人工管理是不科学的、也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