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可以发掘一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从生活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事做导入,学生会有很深的感触。教师借助事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来达到教学。教师也可以在上课前讲个笑话或是有趣的事,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不再感觉枯燥。此外,也可以在课上,设计一些问题来竞猜,在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提高问题难度
问题难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那些基础掌握不错的学生,既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智力,也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难度上升,是对学生智力的考验。教师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发展,当然,问题的难度要结合学生的水平能力。一些简单的可以在书中就有原话的,对学生的提升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难度也就没有兴趣了。此外,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困难,超过了学生所接受的范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产生负面情绪,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问题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问题要立足于课本,切合实际,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的放矢;紧紧把握教材的内容,挖掘更深成分的内涵,而且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问题要新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金量,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就解决问题,而是经过一定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答案,把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体会到有挑战性的难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提供的外部条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减少使用,光靠教师的一张口和一只手,很难在学生教学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利用它集图片、视频、录音等于一体的特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富有生动性和多样性,使课堂氛围活跃积极,学习兴趣大增,教学也不再枯燥重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巧设课堂结尾
教师要在课堂结尾做好总结工作结,要用精辟的语言来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言要精巧干练,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也可以设置悬念,鼓励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探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此外,教师在结尾处做到意犹未尽,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思考,激发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卡斯特(K.Lancaster)总结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它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显然,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足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显然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满足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足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逻辑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参考文献
[1]袁智强.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学学报,2002,11(2):95-97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8。
[3]张波.关于数学CAI公开课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1):44。
[4]王鹏远、王选勃、王珏.如何用几何画板教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6]许兴业.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微型课件制作[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2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3]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149
[4]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趋势.测绘通报,1997,(6):29~30
参考文献:
[1]谢春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
[2]袁奇周.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职校论坛,2011(13).
[3]刘彦哲.多媒体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6(4).
[4]金燕.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参考文献
[1]Economou,M.&L,Tost.EvaluatingtheUseofVirtualRealityandMultimediaApplicationsforPresentingthePast.[J].HandbookofResearchonTechnologiesandCulturalHeritage,Chapter11,2011,pp.223-239.
[2]刘迈。展示设计[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3:25-30.
[3]丁剑超,王剑白编着。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8-29.
[4]王亚明,程宏,艾昕,樊灵燕编着。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康韦.劳埃德.摩根.会展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55-60.
[6]简。洛伦克。李H.斯科尼克。克雷格。伯杰编着。什么是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45-49.
[7]王李涛。耿舒畅编着。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86-90.
[8]王燕妮。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26-27.
[9]朱志超.虚拟现实展示设计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6:29-30.
[10]任仲泉编着。展示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28-30.
[11]曹一华。毛建华编着。商业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85-90.
[12]弗朗索瓦编着。会展力量。[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95-96.
[13]廖样忠,数字艺术论上。[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5月:33-34.
[14]于西蔓。西蔓美丽观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35-36.
[15]胡学增。现代科技馆展示理念与新型展示技术发展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6-57.
[16]尹铂。展示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25-26.
[17]曹田泉。新媒体实验艺术与设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3:88-89.
[18]张俭峰,周韧。展示设计精品评价[M].学林出版社,2004:65-66.
[19]朱淳,邓雁。展示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5-81.
[20]杨华,任丙忠,高明武编着。新媒体艺术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0:25-30.
[21]Hunt,J&A.Midal&P.Antonelli.TalktoMe:DesignandtheCommunicationbetweenPeopleandObjects[M].TheMuseumofModernArt,NewYork,2011.7
[22]汤善雯。互动设计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23]白月。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24]Hudson,J.DesignsforSmallSpaces[M].LaurenceKingPub,2010
[25]Habersetzer,J.Barragan:SpaceandShadow,WallsandColour[M].BirkhauserBoston,2008
[26]徐琳。设计功能性与情感化的交替上升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年第8期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就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并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和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网、多媒体等成套设备成为必备设施在中小学校得到普及。多媒体教学也从原来教学中的点缀转而成了日常教学中的常规应用,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方便、实用、高效的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间并不太长,我们对多媒体的运用规律还知之不多,存在着因使用不当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独特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课堂效率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一、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中的问题
1.管理与维护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常态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应用中处于长时间、超负荷连续工作的状态,电子设备又易受使用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使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变差,造成设备耗材更换频繁,而投影机灯泡、电脑配件等价格又高,致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普通中小学校规模较小,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教师兼职管理,对多媒体设备的特点、性能不熟悉,缺乏管理和维护经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地维护或修复,而送专业维修部门响应又慢,影响了正常教学。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建立必要的设备管理制度,为多媒体设备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教室光线环境目前教学投影大多选择液晶投影机,尽管液晶投影机的技术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在白天应用于普通教室中,即使是新灯泡,其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离实际需求尚有差距。投影机使用的损耗主要来自灯泡,使用时间稍长灯泡老化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一般做法就是拉上窗帘,这样造成教室的光线昏暗,而学生还需要看书、看板书和记笔记,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人为造成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光线下学习,视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利。另一方面,拉上窗帘开着电灯上课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白天时间教室环境如同晚上,这种做法与当前节能减排的大环境极不协调。限于设备设施的客观条件,此类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在安装多媒体教室设备时应该考虑光线条件和设备布局,教师在使用中也要及时调节控制好课堂采光环境。
二、多媒体和传统教学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基于教学辅助的层面上,多媒体课堂教学要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与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息息相关,有些教师包括一些专家名师在上课时,课件的内容仅仅是几个提纲、几张图片组成的幻灯片,没有动画、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凭着自己精湛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就能把课上得生动、精彩,博得老师学生的好评,传统教学的功可见一斑。当然这样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运用本身,一套多媒体设备等同于一块黑板或一张图片,本质上属于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学设备的效率来说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许多篮球爱好者在图像模糊停顿的情况下也愿意去看网络的视频直播,而不会去看文字直播,由此可见多媒体的魅力。学生们在领略老师出色的传统教学风格的同时,肯定也希望欣赏老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的精彩表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毋容置疑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方便的共享性等特点,能更方便地实现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功能。传统教学模式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它自己的特色和长处,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后,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谁主要谁次要、谁主导谁辅助其实无关紧要,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教学手段,所以片面追求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辩证关系,寻找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进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三、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完成一般的操作并编制简单的演示文稿,但真正能自己制作高质量课件的教师还是不多的,一般都从网络下载、购买或请其他人帮助制作,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分离,这些课件无法考虑到学生、教师的要求和课件运行环境,缺乏针对性和独创性,不能体现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自然也难以达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多媒体教学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最佳时机,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释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解决重点难点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把地球受污染的图片或视频与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照片进行一个对照展示,必定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讲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地理中的地形变化时,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就非常有效。有些教师在课件中使用太多的视听和动画效果,片面追求课件演示效果,表面上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空间被压缩,使学生很难把握认知主线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多媒体的运用要依据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否需要、是否有效择要选用,如果没有必要就干脆不用,以避免无用信息的干扰。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媒体信息时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总是更乐于接受自己兴趣所指向的媒体信息,视觉思维强的学生会倾向于动画、图片等媒体,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更倾向于文本、数据等媒体,所以课件设计时注意各类媒体的综合运用、合理组织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多媒体使用时科学性、知识性应先于艺术性和审美性。
1.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把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果在节目中仅仅展现艺术品的成品,未免太单调。以书法为例,若加入舞台多媒体背景技术,书法作品在创作时一笔一划都将展现在观众眼前。动态的创作笔法与静态的完成品相比,那种抑扬顿挫的创作过程则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传统艺术与一般数字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背景所能展现的动态背景比传统舞台背景更具有表现力。在真实剧情背景里,动态背景就能把场景表现得更加真实,如多媒体背景中常用的风吹草动的背景,比实物背景布景中不动的道具“草”要生动得多。在渲染氛围背景中,动态背景更能起到渲染整个节目节奏和氛围的作用。如:2008年春晚的杂技表演《花式篮球》,背景以不同姿势动态人物的剪影闪过,突破了以往杂技节目纯粹表演的表现形式,使整个节目氛围活跃且更具时代感。2.电影语言得以运用多媒体所特有的非线性叙事能力能轻松实现时间大跨度转换。如今把非线性叙事搬上舞台,便可使舞台表演时间的转换更直接地传达给观众。如倒叙或插叙叙述方式,只要舞台背景更替,就能很轻松很直观得告诉观众时间的转换。同样,非线性叙事也能让编剧或导演在时间上进行更大胆地进行创作和加以把握。舞台多媒体背景使电影蒙太奇走向舞台,实现舞台空间的灵活转换,如分割方式——技巧转场(淡,化,划,甩如甩出,定格,数字特效)和连贯式转场(相似性转场,逻辑性转场,比喻性转场,过渡性转场),在舞台多媒体技术出现后,都能运用到舞台背景转场,使舞台的场景转换自然、合理、连贯、流畅。同时,舞台多媒体背景能把更多形式的场景“搬”上舞台,实现虚拟空间的真实再现,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性。比如大海、太空、沙漠、草原、戈壁等等。在传统舞台背景设计中,这些背景都不可能被“搬”上舞台,而舞台多媒体技术则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传统舞台背景中难以实现的布景设置。如:2008年春晚小品《军嫂上岛》中成功地营造了大海的环境背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军嫂遥望海岛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波涛汹涌的大海背景,咆哮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效果与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融合,整体效果更加真实,更赋感染力。3.降低制作成本传统舞台背景布局基本都采用实物摆设的方式,因此一旦要更换背景就需要拉上帷幕,这就造成节目背景设计的呆板与单调,不能及时做到更替。而舞台多媒体背景解决了这一问题,甚至实现了在几分钟几秒中内的更换,少了“拉帷幕”的环节,使节目更有连贯性,给观众一气呵成之感。并且通过数字压缩,多媒体视频、音响资料可以长时间保存,节省空间,易于保存,不易损坏。同时可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将来人们一旦需要某一内容,可通过网络调出,在网络终端上阅读,满意时,再从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不同阶段来自技术领域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电子、物理技术运用进多媒体舞台设计中,为舞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1.LED大屏幕的使用近年来,随着LED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凭借着高亮度,低电压,功耗小、寿命长、容易拼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高亮度可以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容易组合拼接更是可以随意按需要将屏幕装饰成各种形态,既可以作为背景屏使用,更作为舞台道具被随意装饰摆设,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低能耗,性能稳定,寿命持久更可以保证舞台的安全使用。它的诞生深刻地影响着装饰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基于它这些显著的优点,高性能的全彩LED屏一出现即成主舞台设计的宠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舞台设计当中。从小舞台剧到大型文艺会演,它的身影总是那么璀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击缶表演,安置在缶敲击面四周的LED灯光与现场的背景灯光相互配合,营造出变化千万的开幕式“倒数”效果。还有空中升起的“奥运五环”标志和表演中心舞台上的卷轴,都是由LED灯管所组成的。2.声光电的运用舞台的发展与舞台声音的发展是并存的。随着舞台的一系列变化,舞台声音的运用也融入了高新科技的成分。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声音上的运用,使舞台的纵深空间大大增加,使舞台声音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舞台声音也成为舞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八声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声音场,坐在下面的观众可以清晰的听到雨水从沿着屋檐的铁皮雨管从左边流到右边,可以听到风从左边的树梢上吹过,听到右前方鸟儿的啼鸣。以往,这些感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现在通过多声道的控制,完全可以给观众营造出极致的现场视听效果。同时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内心和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灯光设计。如:百老汇名剧《猫》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美效果,其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猫的世界。如从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猫通向天国的长廊,这些大型道具在全电子控制下制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视觉效果。3.互动让舞台空间得到更大的扩展虚拟互动系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混合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产生影像,提供给观众一个可以感观的虚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提前了虚拟现实与现实混合的后期制作时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物品处在同一时空。实时混合现实技术是比较尖端的新技术,我们所研究的舞台多媒体艺术则必须是实时混合的。这有利于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相融。让人们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虚拟空间所存在的事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观众带来的更强的感官感受。近年来戏剧界不断进行多媒体戏剧的尝试,在新的作品中采用大量的影像与互动媒体技术作为叙事的表现手段,将248影像与表演两个空间互相交错,演员可以与电脑制作出来的虚拟的角色在舞台上进行对话交流,甚至舞蹈,为观众制造出更多元的艺术体验。如:中国音乐剧《蝶》将先进的混合现实技术和动漫技术融入其中,在剧中加入全息影像技术,代替演员和LED大屏幕动画出场的将是重生一般的全息虚拟造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效果都将事半功倍,让人赞不绝口。
三、未来舞台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
1.更广阔的舞台空间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还仅仅是在舞台背景上进行尝试。多媒体技术仍可以运用在舞台表演的其他方面。比如把舞台背景的场景扩展到观众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观众席置于方形背景之中,让多媒体背景将在场观众包围,并且配合灯光和现场烟雾等舞台效果营造更为幻化虚拟的舞台空间。让观众不再仅仅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舞台之中。如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中北京选手张芯的歌曲节目《天下无双》。其背景为三个错落摆放的屏幕上显示的翠绿的竹林,加上绿色的朦胧灯光,虚无缥缈如同仙境。但是,为何不把观众也融入进这动人的场景中去呢?如果把观众席周围也摆放上大尺寸的显示屏,展现出竹林的场景,逼真的效果是否更能打动台下的观众?2.加强舞台的预示性多媒体技术应该可以用来模拟整场舞台表演,即导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之前对整场演出,包括场景,灯光,特技效果,演员表演等进行全方位模拟(如三维模拟效果,更加真实)。多媒体模拟演出的演出效果有很强的预视性,可以在演员进场彩排之前看到舞台的大体效果,以及为安排演员所在位置提供参照等等。同时导演只需在模拟的多媒体影像中就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演出的时间,减少屡次彩排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2008年春晚在播出前进行了5次彩排,导演在最后两次彩排的时候仍在调整时间。整整5次彩排花费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假设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台演出模拟上,那么导演对整场演出就能更好把握。
总结
多媒体艺术给舞台设计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舞台设计形式等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广泛运用,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今后舞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它的优越性让我们看到今后舞台设计的多元化,可以说它给了设计者更大的设计空间去展现舞台的魅力。换个角度想,它同样加大了设计者的技术难度和能力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掌握好传统的舞台布景设计,也要研究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表现形式。同样,在新兴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要想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发展上走得更远,仍需要不断的努力与研究。从舞台背景的运用延伸到其他领域,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舞台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兴国主编:《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
[2]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关键词】激趣;动情;促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文课堂也加入了新的技术——多媒体,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使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合了视觉和听觉为一体,为课堂带来了许多便利。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仅具有生动的画面,还拥有悦耳的声音,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兴趣是创设快乐课堂的重要途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兴趣怎么培养呢?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到语文课堂后,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这篇课文主要的目标是学习顽强精神,了解渡江的意义。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当代中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过遥远,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顽强精神的,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借助多媒体将渡江的影像展示出来,结合适当的音乐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的崇敬感,当学生的情感投入进去之后,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这节语文课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学生们在观看屏幕的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带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去学习和理解,进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酝酿以情动情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虽然文字和语言也是激感的重要方式,但是和多媒体技术比起来还是比较缺乏优势的。多媒体技术的影像功能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氛围,非常有利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也能够很好的陶冶学生的品德。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形象化,还可以将课文的内容通过课件设计出生动直接的画面,在演示中有效的营造出学习的氛围,直接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发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是柳宗元所写的游记之一,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描写的景色制作出音、像、画结合为一体的课件。在课件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真实的景象之中。当学生透过大屏幕看到与课文描写的景物时,结合优美的音乐,顿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直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借景抒情的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只能听教师用语言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教学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局面,生动有趣的视觉画面配合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对所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多媒体课件是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桥梁,多媒体营造出来的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以情动情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发展
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游记、有战争、有散文、有诗歌等,每一种文体又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在现实教学个过程中,教材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教师无法将文本的特点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这种距离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遥远的事物呈现在眼前,生动的形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巧妙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荔枝蜜》一课,作者通过描写蜜蜂的勤劳来传递自己对蜜蜂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对蜜蜂劳作的动作进行演示,同时通过课件将蜜蜂采集荔枝蜜的场景展示出来。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当小蜜蜂在飞来飞去的的情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些蜜蜂在飞来飞去采蜜的时候,它们会对荔枝说什么呢?”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有了一定的依据,结合蜜蜂舞动的声音,学生的思维就仿佛插上了翅膀,自由的翱翔。多媒体营造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而课堂的魅力在多媒体的加入下也会丰富起来。虽然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是许多学生的的思维还是无法自由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氛围,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效果和立体的画面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能表现出语文独特的魅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无法做到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可见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钱敏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J].中外教学研究,2003.
①将讲义或教案简单搬家到课件,文字过多,色彩杂乱,格式不一,课件成了电子书;②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不合理运用,出现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与主体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文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③课件的部分内容链接到相关网站,受学校网速的限制,课堂下载速度慢,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④界面设计生硬,背景图案单调,背景同主体内容无对比,热区、按钮和菜单设计缺乏交互性;⑤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⑥教学内容上注重形式而忽视目的,教学内容缺乏交互性;⑦导航设计不合理,出现课件运行不流畅的现象;⑧多媒体课件因信息量过大,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⑨课件缺乏实用性。
2使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课堂教学就是面对计算机“念经”,学生成了“机灌”的对象,缺乏教学互动;②多媒体设备故障和教师操作水平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速度太快,需适当调整;④忽视了可视度,教室的后排位置看不清楚屏幕的内容;⑤多媒体课件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3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共有5个1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该表从多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聂笑一、张珺提出的《5/10/20/30/40法则》,即多媒体课件选用的色彩不超过5种;多媒体课件页面不超过10页;多媒体课件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情境或穿插一个游戏;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point);多媒体课件每版面不超过40个字或单词。这一法则,也可作为评价多媒体课件实用性的一个标准。
4建立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体系
建议运用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①计划。根据本专业本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现状,推行多媒体课件的准入制度,建立审核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②实施。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包括资金投入、教师培训和设备完善等因素。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采用多渠道、有计划的开发补充学校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培训,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③检查。制定多媒体课件评价的计划,包括参评课件的范围、标准要求、课件申报要求、评选方法和奖励等内容,进行公布。④处理。最后应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多媒体课件评价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意见。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循环制定计划目标的依据。
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不仅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企业的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孙名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2]聂笑一,张珺.多媒体课件5/10/20/30/40法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3]马俊,曹长德.大学教学中投影依赖及其矫正[J].教育与现代化,2009,(1).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辩论赛,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争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还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集体主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或者班徽设计的比赛来进行新课的讲解,在这个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再如,讲授“经济常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些哲学的常识,让学生进行“哲理辩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既能锻炼思维能力,也能培养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能认识到很多事情是需要集体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可谓一举多得。
(二)重视对生活资源的挖掘,突出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讲解:“我国的GDP发展就好比一个大油罐,当人们做出贡献的时候,就相当于为这个大油罐加油,当我们没有作出贡献并且还要索取的时候,相当于给油罐放油,如果加油的速度超过了放油的速度,油位上升的话,贡献大于索取,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不然。”通过这样简单又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资源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政治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把教学重点、难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还可以起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加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战胜挫折》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片段,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是如何与命运抗争的。保尔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本课知识的讲解中,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再如,在教学《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一节内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如播放一些有关联合国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些有关联合国的各种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谈一下自己对于国际政治格局和联合国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的见解,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氛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三、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所提升。
(一)层层递进,从易到难,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矛盾”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矛盾”的含义、性质及方法论的意义的顺序开展教学,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逐个突破,然后再让学生用“矛盾”串联起这一课的主要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变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主动学习,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帮扶提高
在讲解前课本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规划,可以先将需解决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也就是中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内容,让中下等的学生优先回答中低层次的问题,如果这类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向优秀的学生进行请教,而优秀的学生则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此外,教师在讲解时,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略讲,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集中起来统一讲解,这样可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1.1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
多媒体素材主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影像和动画,这些素材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声形并茂的表现出来,非常直观形象,明显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品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容易理解。例如,在讲授“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时,笔者在介绍完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播放了一段我国某省年度财政总结的新闻,新闻中详细介绍了该省分某年度的各项财政支出,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影响。再如,在介绍“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时,如果仅仅是对理论进行介绍,学生的印象并不会太深刻,教学效果一般,但是通过选择一些案例,再配上一些相关图片,就能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原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突出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加工和处理,在过媒体文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在介绍“财政投资性支出”时,教材上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以及现状,如果详细介绍以上内容,教学过程会非常枯燥,教学效果较差。此时,对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用红字进行标注,再重点讲解,然后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印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扩展知识面,加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往往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因此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中国分税制改革”时,课本上内容主要是中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对当时政策文件的解读,如果仅仅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过程非常枯燥,教学效果较差,但是,笔者在简要介绍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播放一段反映当时历史的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理论的展示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以上诸多优点,在案例教学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基础理论的演示方面,多媒体教学显得差强人意。原因是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需要大量的思考以及思辨过程,多媒体教学由于包含的大量的信息,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多媒体本身,往往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例如,在介绍“开放经济下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时,里面涉及大量的数学推演和逻辑思辨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此时,较好的选择是板书教学,通过在黑板上进行一步步地推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加深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学生不愿做笔记
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的5倍,虽然较大的信息含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其负面作用是使教学节奏加快,导致某些情况下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做笔记的速度跟不上,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就等着下课来拷贝教师的课件。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印象都不深刻,教学效果一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掌控教学节奏,将重点和难点突出,上课时可适当停顿一会,让学生有时间做简要的笔记,从而加深印象。
2.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略其他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优点,因此是年轻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往往也导致教师忽视其他的教学手段。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板书教学和课堂讨论其实也是不可或缺的。板书教学在基础理论的推演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课堂讨论有时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国债和国债市场”内容时,笔者就以“欧债危机”为例,让学生们首先在课下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加深了他们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并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