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三上学期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学实践;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07-01
本培养方案结合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计划特点,学制三年共六个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最后的第六学期强调学生实习见习、应聘能力的提高。
一、大一上期(第一学期)
实施背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各自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激发起对本专业的热爱;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军训和室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2、召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通过老师讲授专业课程概论,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唤起对所学专业的热爱;4、由专家或专业教师开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5、寒假前组织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初步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大一下期(第二学期)
实施背景: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学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在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法,完成自我认知;3、通过职业测评工具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4、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计划有效执行;5、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对未来目标的把握与认识,如:通过相关专家讲座、校友人物访谈等形式;6、从本学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人文知识培养,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全体学生读学院全体教师推荐的50本文学和专业经典著作,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涵。
三、大二上期(第三学期)
实施背景: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己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
培养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开始职业道德训练;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提升自身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正大人文讲坛”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需求,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初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团队对职业需要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制定出个人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并相互监督、逐步落实。
四、大二下期(第四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已基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个体化指导。另外,受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他们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项素质的训练逐渐提上日程。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实施方案: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2、通过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3、通过沙盘模拟,帮助同学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
五、大三上期(第五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能力检验,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并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内容。实施方案:
1、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2、通过班级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3、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4、通过就业沙龙活动和模拟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
六、大三下期(第六学期)
实施背景:最后一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前言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对滚滚人流,看事态炎凉,这样逼着自己不得不收起曾经的稚气与天真,开始深刻的思考未来的路。在现在的社会,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称的上是真正锋利闪亮的尖刀,想成为人才应该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但是混混噩噩的度日子是做不到这点的,只有做一份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正确的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和强项才能定准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使之递增,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并在职业中发挥个人优势。所以,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她对自己的系统的职业生也规划能有领航的作用,为处于迷茫中的自己指明一条路。
二、自我分析
我现在在读大二,性格总体上偏外向,但有时也很文静内向,业余时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上网还有看书,尤其喜欢研读任务传记。我比较喜欢国际政治,喜欢用自己拙劣的政治敏感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式,并偶尔发表点文章,观点有时会很偏激。平时与人友好相处,可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偏直,常常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朋友们惹生气,导致知心的好友并不是非常的多。我的优势在于我对于问题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经过理论证明认为它是正确的就会一直走下去,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随波逐流。所幸我并不是一个顽固的人,在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认识的偏差和理论的错误后会真诚的道歉并虚心的接受教导。我的缺点是缺乏进取心,常常把“知足者常乐”挂在嘴边,所以积极性较差,进而导致在自己本该擅长的方面不能取得应该取得的成绩。由于从小时候形成的不良习惯,在看书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分析议论类书籍时只求看明白其中的意思而其中一些精华的语句等并没有尽力将其存入脑中,这就致使我日后尽管有稍微好与同龄人的分析能力,但是在撰写文章和口语表达上相对较差。口头上的不善交际又使我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太活跃,不参加积极性高可以拓宽自己人际交往圈的活动如晚会,比赛等。缺乏锻炼,导致体质相当虚弱,健康是影响自己的未来的很大的问题。感情方面有所牵挂,不能完全像其他同学一样自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以后择业的路上,我需要顾忌的是远在家乡重病在身的爸爸和至今仍昏迷在床的妈妈,我不能离开他们。这要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求职方向及地点。
三、解决自我分析中的劣势和缺点
尽管自己有的时候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但是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比较清醒的认识,我相信我会逐渐的培养起自己的恒心。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充分重视一下性格的转化,应该正确处理内向与外向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发挥自己外向的一面,争取拓宽人际关系,这样既能广交朋友又能为未来铺路。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帮组的书籍是既要掌握书中的观点又要学习作者的精华语言,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最大程度减少体质虚弱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S:优势因素
1、能对未来有清醒的认识,目标较明确
2、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
3、逻辑分析能力相对较强,思维活跃
4、谦虚谨慎
5、做事踏实,为人善良
6、个人生活能力较强,能不依赖他人
7、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在一些问题上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W、弱势因素
1、人际交往中主动性差,沟通性一般
2、在一些问题上急于求成
3、懒惰行强,缺乏恒心
4、对自己信心不足,错失了很多机会
5、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差
外部环境因素
O、机会因素
1、所学专业的情景表被看好,有相对单一专业有更宽的就业面及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中国入世,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外向型人才,尤其是法律和英语都精通的人才紧缺
3、复合型人才稀缺
T、威胁因素
1、法律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人才剧增,一些非本专业的人自学成才
2、随着大学生的学历普遍提高,加之研究生扩招,毕业后研究生可能贬值,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SWOT总结
经过对自身以及该行业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在自己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要尽全力为自己的文化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又于法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个人认为仅仅读完本科的阅读量及对法学的学科掌握程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对于一个法学工作者的要求,所以决定在本科结束后继续深造。在以后的学习期间,严格按照分析上所书,针对自己的劣势进行加强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内部优势和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外部条件。虽然外部的不利环境我自己没有能力逆转,但是我要通尽量避开这些弱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五、择业选项,决策理由
就自己而言,自己是一个冷静的女孩,能客观的看待一些问题而不掺杂任何的个人感彩,能较快的抓住事情的本质,不断调整自己,相比较一些多愁善感的女生更适合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而同时自己的性格又偏向好动,所以想比较整日端坐在书桌前更喜欢忙碌一点的生活,这样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强迫自己去工作从而取得成绩。而律师这一职业多数时间需要四处采证,处于奔波状态,而又有一部分时间安安静静的研读相关材料。这个集动静一体的工作和我的偏外向而又时又内向的性格非常合拍。
也许是跟家庭背景有关系,我出身于一个父母都是教师的知识分子家庭,所以尽管性格好动,但是受父母影响,自己已经习惯并且喜欢上来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律师是一个需要对自己所掌握的业务及实证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工作。它同时也要求作为一名律师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客观冷静的分析问题,按照法律法规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争取对任何问题都做到公正公平,尽量克服个人好恶在判断中的障碍。
然而现在社会在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21世纪真正稀缺的是人才,而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也随之发展,符合型人才越来越得到各大用人单位的青睐。而社会的竞争的激烈性更说明了职业的变动性。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掌握至少两种求生技能。如果因为以后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律师这一行业或者在这一行业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那么我会坚决的选择转行,而第二次的职业选择我会选择从事外贸行业,做一名外贸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加强,中国的经济对外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有相当的一部分国家开始意识到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市场所能创造的惊人利润,所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相当迅速,这也在另一个侧面要求我国要培养出更多的贸易人才这样才能在对外事务中处于优势地位。
尽管我现在乃至以后的专业不会选择对外贸易经济,然而我想这并不与我想从事外贸方面有任何的冲突。我的一位师兄同时也是我的亲戚,现在做某公司外贸部做经理,他曾经对我说过,外贸做的好的人并不是因为你读书的时候学的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人家多,而是靠你的经验。能真正做好这一行的人是法学和外语都学的好的人,因为对外打交道,外语的重要自不必说。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贸易合同更要求你有扎实的法律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合法性进而保证自己公司的盈利。至于经验则完全靠自己的成熟及实践增长。
我相信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会扮演一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角色,所以我坚信外贸业也会越来越兴盛,所以外贸方向人才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位。所以如果我真的进行二次择业的话,我会选择做一个外贸人。
六、未来人生职业规划
现在的我已经是步入大学后的第二个年头,根据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和对字节兴趣的分析,我大概确定了自己要助攻法学方向,但是作为以后生存的技能,英语这一工具学科不能看清。围绕这两个方面,我大致做了大致的规划如下:
1、20xx~20xx年: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自身的优势条件,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完成的主要内容: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走向研究生,熟练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以优良的成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并在其中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接触社会
法学方面:认真对待自己在学校接受的每一门法律教育,尤其是主干课,分析自己的擅长方向选择自己将来的考研和就业方向。
多多利用国家图书馆这一便利的资源查阅自己不懂的问题,多研读案例以培养袭击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敏感度。多像老师和学长同学们请教,各科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尽量都不低于85分。在大三之前制定出完美的严密的考验及司考计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初期备战。并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系统的准备,力求以优秀的成绩通过。
英语方面:从现在开始积极备战专业四级考试,每天早上晨读20分钟,晚上联系听力20分钟,增加词汇量,做专四的训练题增强题感以争取在下学期的专业四级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增强英语表达能力。
健康方面: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不节食。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方面:利用好每一个寒暑假,特别是xx年的暑假,在此之前务必列出一个详尽的考研计划,以为大三和大四的准备开辟一条道路,并在暑假中着手开始对过往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合。
七、结束语
此上就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我已经在社会的大形势下对于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并为自己定了一个符合自身状况的学习、工作计划,或许这个计划随着我个人阅历的增长会有所变化。但是我知道无论如何这条路并不好走,也许会有许多伴着眼泪的坎坷。但是我相信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走下去,我会通过奋斗到达胜利的彼岸。因为在职业场上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你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你做的是什么工作。
水无点滴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人无点滴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高中步入大学,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一切将要从零开始,为此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对自己学习中的提出的要求,来完成学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600字,供大家参考。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1鉴于上学期我未能取得什么成绩,这学期我得好好努力了。这学期我带了电脑来学校,也就是说,客观方面的学习条件已经具备了。有了自己的电脑,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得到较好的巩固;有了电脑,我将会从网上学习到更多东西。我已经能预测到:这学期我的大学生活将会十分充实!
一、考试课、考查课的学习
这学期的考试课比上学期多,任务也加重了一点。我们现在学的知识偏文的多一些,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有一点困难,但困难是用来克服的,我相信我可以学好这些知识,只要我努力了,盗用一下李宁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
二、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英语四级考是本学期的重点。我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单词量比较少,这可能会给我的考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没有困难何来挑战、何来动力,所以我要勇敢地迎接挑战。于是我决定将这学期的主要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每天抽出时间来背单词、做试卷、听听力,提高我的英语成绩。
特别是英语听力,在考试中占的分数比例大,难度高,不能在一时间锻炼出来,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断地练习。所以我一定要在平时挤出听听力的时间,尽量把听力练好,多拿分数。
三、通过电脑一级考试
对于电脑一级考试,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虽然电脑水平不高,但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准备把学校发的基础题看一下,上机操作几遍,熟悉一下操作平台就差不多了。
四、体能锻炼
在我们警校体能的要求非常高,体能的分数在总成绩里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春天到了,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多去操场跑跑跳跳,活动筋骨、强健体魄。
五、社团活动
上学期我加入了“心桥手语社”, 这学期手语社会组织考“手语初级证书”。学手语,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梦想,如今梦想得以实现,我倍加珍惜。手语对我们以后的公安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我们和聋哑人交流,方便工作地开展。
我有信心能把这些计划付诸实践,至于效果如何,这需要我的努力!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2新学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新生活意味着新开始,新开始象征着新的挑战。江苏食品学院将在新的挑战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作为会计学系宣传部的成员,我将秉着“不断进步”的宗旨,在新的学期中,力求把我系宣传工作做到最好。在此,我对宣传部工作有以下计划:
一、准时出席每周一次的例会,做好记录,认真完成部长布置的任务,若有活动要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二、积极认真完成每次的宣传工作,海报做到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同时广纳各方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注重我院各系之间的宣传交流工作,互相沟通。
四、积极配合我系团学会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以及我院学生会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为江苏食品学院的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
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可以说是完全泡汤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不满意,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等等,都证明了,那些计划是不可行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行.所以大一第一学期以来,我就想改变我以前的学习计划,让我在大一的的第一学期有所收获.
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社坛,来锻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过的好一点儿.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我要改变以前的交友方式,本学期应该广交朋友.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若有适合我第二工作的话,我要好好的工作.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能舍得和放弃,不要太在意很多小事.
第九,努力的完成这个计划,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自己主宰.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新学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园地,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荣誉的桂冠往往要荆棘编就,成功的道路往往由汗水铺通,征途决非一帆风顺。它需要忠贞不渝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热情,脚踏实地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攀登。
计划制定好了就要去实施。所以,要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心学习的人,得有经受磨练的思想准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把坚韧不拔的毅力体现在工作学习之中!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3为了无悔,为了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我决心做好几点:
1、干事快速,有效;
2、有严格的时间观念;
3、列出自己的生活作息表,否则一切免谈;
4、有严密的计划,做事情想想我为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做的后果是什么?万一有特殊情况发生我该怎么办?
5、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不把忧伤写在脸上,把怒气发在学习上,让它作为学习的动力。
6、凡事得有个度;
7、早睡早起,坚持晨练;
8、努力学习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
9、学会坚强、学会忍受、不轻易掉泪。
10、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1、每天写日记来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多练习英语写作和口语,注意字的整洁、美观。
12、课前做好预习,找出重点,难点,疑点,上课认真听讲,思考、做笔记,课后进行复习。
13、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14、严格要求自己,用巅峰的激情来学习。
分享就到此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预祝大家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一帆风顺,取得理想的成绩。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4大学生活已过去一年了,发现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很不一样,大学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开放性,独立学习和养成学会学习在大学期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以后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要自己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不会有人主动来教你的。
虽然这一年里在学生会我学了很多,但我发现我仍然需要好好培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学会向他人学习。当然,刚上大学时定的目标,还是有一些实现了,但很多都不太尽如人意。所以,我对我以后的学习制定了一个计划。
首先,应该是完善自己的个性,改掉自己的一些坏脾气、坏习惯。大学校园是个大课堂,是个投影的小社会,在里面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和老师,他们有着各种性格,我们不可能与每个人都会有话题,和睦相处,总会有些小摩擦。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改去自己的缺点,包容他人,用最短的时间与同学和老师们相处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其次,努力学习专业课,同时也认真学习其他公共文化课。新的一学期已经来临,我接触到专业课的许多知识。我也明白我们的专业课是我们日后谋生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找到工作的重要技能。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浪费时间,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有空多去图书馆看些书,充一下电,填补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空缺,增加知识面,增加个人修养。定好每个星期去三次自习,每次自习不少于一小时,每星期去至少一次图书馆。
然后,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开始知道专业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如何将大学学习与社会结合起来,是我们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问题,而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到我们应该怎样做。为大三的实习做好准备。
最后,通过社会实践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社会对这个专业的应用、使用等方面情况,同时了解社会对该专业应用的不足点,有针对性进行调整,这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还能丰富大学学习内容的好手段,对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层面,增长社会见识是有积极意义的。
经过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到了大三就到了检验我们学得如何的时候了,实习就是最好的检验手段。与社会实践不同,实习是在实际岗位做实际工作,检验的是我们的职业能力。
实习失败并不需要太介意,相反很正常。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对实习生不放心是很自然的,也是合理的。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目前的能力也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很多实习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会感到无所事事,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从实习角度看,实习内容并不仅仅在于实习生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少效益,承担多大工作量,还在于对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环境、融入职业环境的一种锻炼,感受职业氛围的熏陶也是实习的一个基本内容。到时实习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和做事同样重要。学习别人的工作方式,总结别人的工作经验,也是实习的成果。二是主动性。三是融入性,把自己实习的身份忘掉,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单位成员,融入职业环境中。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5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论文摘要] 本文从该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调整教学内容、延长教学课时、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加强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
一、引言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交流,使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更方便地进行国际交流。因此,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在英语课程教育上设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有各个高校的外语学院承担,着重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英语以前作为选修课在不少专业做了设置,现在变得更为普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专业外语,而且作为必修课,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根本,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当然也不能偏离这个根本,应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阅读并获取国外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是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在查看外文资料时,困难很大,大大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影响了毕业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在应用时却是如此不尽人意,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教学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仍然存在应试倾向,基础英语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学生就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展开学习。一旦通过,基本上就可以停止英语学习了。事实上即使通过了国内统考,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较差,很难进行日常的外语交流。
本科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凑学分,很少有同学是为了提高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抱着能及格即可的心态学习。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表现低调,不敢出声阅读,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只能靠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2.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不强大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师一般有专业教师担任,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有限,对外语教学方法和规律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孤军奋战,缺乏团队支持,几乎没有专门的英语培训,个人外语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专业外语课就变成了汉语专业课,或者是学习专业词汇和翻译,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专业外语课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执教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课程设置不恰当,学时太少
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都不太多,新疆高校农业院校为20~40个学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32学时。一般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与基础英语的课时相比,专业英语课时太少,在这么短的课时安排下,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应用,如果不在课下有较多的投入,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4.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有些教材所选文章过于陈旧,有些教材专业性与通用性不能兼顾。而且教材一般选用外文原版文献,句子冗长,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针对课文的词汇或短语解释以及配套的长难句翻译,相对课文来说较少或个别存在错误;课后练习缺乏、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教材没有配套练习册,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由于教材所限,课堂成了翻译课、解释课,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专业外语就是学习词汇、学习如何翻译。
三、建议
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落后、学时较少等问题,几乎是工科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太少,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重中之重是加强师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其次是延长课时并改进教材。
1.加强师资
专业外语对教师要求很高,尤其是外语水平,一方面,可以引进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任课教师;另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外语培训,提高其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专业外语教学团队,增加人力投入,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外语基础较好的等思想活跃的教师,大家定期讨论,群策群力,对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课形式采用全英语或必要时双语教学,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选择期刊、准备多媒体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改进教材,延长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清末的设置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中外交流所需要的外交人才,历史证明其教学富有成效,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懂外语的外交人才,这些人成为晚清、民国外交舞台的重要人物。学制8年,以英语学习为主,兼学其他学科,重视汉语学习,认为只有汉语学好了才能正确表达外文资料;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方式有笔译(英汉互译)、口译(将汉语译成英语)、写英语作文等。我们的专业外语学时只有32学时左右,又因枯燥、厌学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转贴于
借鉴的经验并按照我国高校教育英语四年不间断的要求,将专业英语由一个学期改为四个学期,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结束。
(1)第一学期开设专业概述类课程
由于学生直接阅读专业文献困难较大,我们可以为其做一些铺垫,从专业概述类课程开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选择通俗易懂又结合专业的材料,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可以是目前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国外环保方面的成功实例介绍、区域循环经济实例,从接近日常生活的话题着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由于这方面的题材较广泛,可以从网站下载一些视听资料,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用英文写出所介绍材料的大意;另外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英文总结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课下自己阅读的材料做成幻灯片讲给同学听,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专业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学了就要用,把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说或写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看到学习的进步,逐步建立学习兴趣,由厌学变成愿学;另外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简单的专业英文表达。
(2)第二学期开设较深入的专业课
在初步了解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强调向专业化、深入化方向倾斜,选用的教材力求涵盖环境工程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水、气、固废、甚至噪声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工艺介绍要全面,作用、原理要简洁,并指出发展方向与最新进展,发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教材可以选用国外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概论类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或由教师根据教课内容和要求进行选编。这一阶段,仍然要加强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训练,“译”包括中英文互译,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一词多意、长句、复合句增多,能够阅读、理解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看懂别人的研究成果,并讲给同行听或者将自己的东西翻译给别人听,这也是交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认识到“译”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的专业外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拓展课
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了解了相关专业课,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一门新领域课程的能力,此时可以专业课程的某一个方面为切入点,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外文学习能力。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专业发展越来越全面,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习内容,继续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由于这部分内容阅读量大,专业性强,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阅读完,在课堂上可以分组、分部分阅读,然后以交流式、讨论式或演讲式的方式相互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交流的学习氛围。上课可采用双语课的形式,但仅在必要时辅以汉语作为必要的补充。
(4)第四学期为专业英语应用课
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外语实践,使其成为专业外语教学课堂的延伸。教师选取环境工程专业SCI、EI的期刊文章讲述其投稿要求,并提供几篇内容较简单、不同题材的文章作为范例,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投稿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与作者摘要做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毕业论文完成后,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按照国际会议的要求,制作幻灯片,做不多于10分钟的答辩演讲,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制作、准备英文幻灯片和编制报告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将英文学习、应用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新探索,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新尝试。
四、结语
专业外语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和做学问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功夫才行,必须从上到下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围绕专业英语教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浩峰,李建新.进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高等工程教育,1993,(1):27-28.
[2]黄天寅.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83-86.
[3]吉雪花,庞胜群,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外语教学之我见.中国西部科技,2009,8(3):95-96.
[4]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5-77.
[5]郑朝红,张殿清.与中国近代专业外语教学.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0-112.
[6]魏栩,边丽英.关于计算机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网络与信息,2009,(3):33-33.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需求,也是培养跨国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双语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双语教学系统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急需大批具有对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都开始在涉外本科专业推行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六大试点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贸易本科课堂上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的学科教学与交流。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国际贸易学科的学习、思考与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实验阶段,许多院校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现实发展对该专业提出的要求相距甚远,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指导。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必须从国际贸易本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一个完整的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一、双语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素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具体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模式等四个基本的构成性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
师资是双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学科发展趋势、理论发展动态等有较全面及时的了解。同时,这些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较强的听说表达能力。
学生在这个教学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配合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一方面,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双语课程的内容无法讲授,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课堂提问时学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双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要求学生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双语课程的学生要投人大量时间和精力,既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而广义的教材则是指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师手册、学习指导书、复习题、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在内的教学材料系统。面对众多的原版教材,选择的标准为该教材能基本概括学科理论,或者是能反映学界形成共识或权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本学科理论的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基础,也要为从事具体实践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士提供一个知识和方法上的依据。
国际流行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三种,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应视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生类别、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状况、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以及语言目标而定。双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双语教师积极编写详细规范的双语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双语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个最重要的因素以外,为保障双语课程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系统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相关学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双语课程的激励机制、规范双语课程的评价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二、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在我国还不成熟,在学生、教师、教材和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双语师资水平有待加强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的“双高”是高校双语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骨干教师一般都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在温州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学生担心老师是否能使用英语清晰准确地讲述教学内容,52%的学生则担心老师是否能恰当处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如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技能等方面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
(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国内财经院校的热门涉外专业,该专业学生入校时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而且该专业学生在人校后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但双语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在于学生目标语言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听说水平不尽如人意,专业词汇量不够是学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碍。此外,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充足,难以做到迁移、融会、贯通,造成了专业知识前后无法相互沟通,新知识的学习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直接损伤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统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的双语教学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始于最近几年,任课教师本身信息渠道狭窄,同时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不仅对于学生,而且对于老师来讲独自承担教材的使用费用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造成当前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难易程度参差不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的局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WI’O体制及案例分析”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译后再编著,虽然能基本满足教学过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统规划。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吃透原版教材,为了满足大纲要求和联系我国实际,教师要收集很多针对我国实际的资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难度要比非双语教学大很多。此外,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些学生还可能产生抵触晴绪,教师在课堂上可能面临更多的难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薪酬激励措施,光靠教师的热情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同样,学生在学习难度和学习任务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还是采用相同的学分,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上述问题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不是某课或某个教师能够解决的,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解决。
三、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目标,而对整个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与安排,并根据实践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课程设计、师资来源与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评价管理设计等。
(一)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目前国际贸易本科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群体一接受”型,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少数采用个体一接受型;而个体探究型、群体探究型则占极小的比例。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为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充实教学内容,节省英语板书时间,利用国内外经贸专题网站、专业学习网站拓展双语课堂的范围和空间。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个人主页,公布外文版教学大纲、本学科主要内容、中外文参考资料、相关站点链接等;二为教学方法的优化,尝试“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发挥各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和实践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其知识结构具有层次鲜明、衔接紧密的特点。双语课程的设置宜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基础性学科、应用性学科和上层学科在设置时间上的系统性。在第一、二、三学期完成全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及经常课背景,不提倡开展双语教学。在第四学期,为避免学生从大学英语教育到双语教学的巨大落差,宜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过渡,如“外贸函电”、“经贸英语会话”。第五学期可开展“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由于是基础课程,不宜采用过多的外语教学,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比较适合的教学外语使用比例是20%30%,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在大三上学期开展“进出口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经贸地理”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大三下学期开展“国际结算”、“单证制作”、“报关与商检”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大四上学期开展“国际商务谈判”和学生课程实践的双语教学。这样可以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有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
(三)师资来源与培养
在教师方面应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外贸专业是一个以英语为基础的实践性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外学者来讲学,或者聘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学者担任双语教师,或者引进外贸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承担适当课程、适当比例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国内进修访学或国外进修的方式培养在职双语教师,或将教师送到外贸公司去实践,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外贸操作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使其知识结构与贸易发展与时俱进。
(四)教学内容设计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内容新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内容理论性较弱、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用英语讲解很晦涩,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实践可以弥补学生对理论理解的不足;三是章节相对独立,内容相对松散,前后章节既是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对前章内容的理解相对来说不太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四是注重教材的选择,可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使用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及法学专业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荐的教材,还可参照国内高水平大学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删减集成,自己编写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词表、网站、工具书等。
(五)评价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对双语教学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以便为今后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应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即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双语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展开有效监控,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作出的价值判断。双语教学评价不仅能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使学校、学院及时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评价管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教师的激励,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制定双语教师的薪酬制度,使他们的超额付出得到肯定和回报,如适当上调双语课的课时量,以解决课时有限带来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耗损的问题;二是对学生双语学习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课堂/课外论坛中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质量、水平确立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撰写英文报告、论文、方案,期末总结评价时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有机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可中英文结合;三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监督机制,把双语教学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程序,从根本上稳定双语教学模式,可成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制订既详细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估细则,对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章程和模式,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他接过奖杯时,“兴奋,还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他说,两年备战“挑战杯”,自己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期间有苦,有甜,但最大的收获,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灰心丧气。
他叫刘磊,是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和伙伴拿来参赛并获奖的,是一组“基于谐振驱动原理的微型移动机器人”。尽管其中最小的只有“半个拇指”差不多大,重只有7克,但个个功能强大,实用性强,可以应用到工业领域的许多方面。
带刺的“毛毛虫”
10月19日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
机器人在每届“挑战杯”竞赛中并不鲜见。提到机器人,许多人立刻会联想到变形金刚般的巨型机器人,但在本届比赛现场却出现了一个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它浑身长着毛刺,水桶腰般的体形,乍看像极了一条毛毛虫。
由于它奇特的外形特征,吸引了不少参赛队员的驻足观看。这就是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5名大学生合作发明的一种微型管道机器人,专门用来检测细小工业管道的安全状况,例如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或是裂缝、破损等。
刘磊是这个发明团队的负责人。他解释,在没有微型机器人帮助前,如果要检查细小的工业管道,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工作人员身体也可能有辐射伤害。最令人头疼的是,很多细微裂缝从管道外部很难被发现,只有从管内仔细查看才行。而发明了微型管道机器人后,这类管道检查的难题就可以交给它来完成。
这个重约7克的迷你机器人,能在最小内径为15毫米,曲率半径不小于200毫米的管道内移动,最大移动速度约为每秒24毫米,并且可携带各类微型摄像头与照明装置。这个微型管道机器人受到竞赛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终摘得了“挑战杯”的特等奖。
好奇,好学,有梦想
做这个微型机器人,刘磊和伙伴们花费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刘磊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对电气控制充满兴趣。
小学时,刘磊最爱上自然课,还喜欢动手制造一些小东西,比如一些小的串连电路、小台灯等。在电视里,他看到工厂里自动化的流水线自动生产、自动装配,感觉很有意思,特别想知道这些是怎样做到的,觉得“搞电气的和搞控制的很神奇”。
2007年,刘磊参加高考,第一志愿就是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他如愿以偿。读大学后,怀着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单片机、PLC、控制原理等,还有中学就接触过的电路知识。他发现,这些知识一旦组合起来,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帮人类节省劳动力。他说,这就是他的梦想。
尽管最喜欢泡在实验室把学来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但刘磊在大学期间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大一,他拿了二等奖学金;此后的三年,他拿的都是一等奖学金。
大二那年,刘磊和几个同学一起,向学校申请了一个关于机械手的创新型实验项目。当时,他在团队里仅是一个普通成员,主要负责PLC控制方向。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科研项目。
当时,刘磊他们做的是冲床上料机械手。项目的动机,是他们看到由于中国劳动力相对廉价,一个工人一天就做一个动作:把金属材料放到冲床上,冲压后再把它拿下来。一天八个小时,一直重复一个动作,做着做着工人就会麻木,很容易出事故,比如手被轧到。“可以考虑做一个机械手,代替人手啊”,这就是他们最初的想法。
那时刘磊才读到大二,基础课程还没学完,造机械手所需的专业知识比如PLC等要到大三、大四才能接触。并且,当时项目牵头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机械方面,和控制无关,难以具体指导。在老师的鼓励下,刘磊开始了自学。他大量查阅资料,一点点消化,每周和老师见面交流汇报一次。就这样,刘磊提前两年掌握了PLC的基础技能。
做机械手的许多细节,刘磊记忆犹新。他说,一开始只做了一些理论分析和编程,然后买了一款三菱的PLC,下载三菱的软件做出控制程序,最后用一个仿真模块代替真实的机械手检验程序。尽管由于经费的问题,机械手最后没有真的做出来,但这套系统经过检验,是可行的,成功的。
就是这个项目,大大增强了刘磊的自信心。作为一个进入大学才一年多的学生,之前什么都不懂,感觉一切都很深奥,很神秘,但通过自学PLC课程,发现只要肯钻研,很快就能融会贯通。
主持备战“挑战杯”
大三上学期,刘磊参加了苏州大学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申请的课题就是《基于谐振驱动原理的微型移动机器人》。
“其实,做机械手的时候,我还没听说过‘挑战杯’。”刘磊说,一直到老师推荐他去主持备战“挑战杯”时,他才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这是一个“很大规模、很正式、大家都很关注的比赛”。
通过关注历届比赛,刘磊知道,如果想在“挑战杯”中取得好成绩的话,今后肯定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
“好在我当时并没什么太大的压力,只是每天想着把眼前的事做好。”刘磊说。
备战“挑战杯”,他们只是想尽自己所能,锻炼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选择微型机器人,刘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机器人很多,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大型居多。在狭小环境,大型机器人不能进去,小型机器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说去侦查,就像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间谍机器人,他可以从门缝里进去,探视周围环境,然后给主人反馈信息。”讲到这些,刘磊露出了孩子般的淘气。
当时,指导老师给的建议是,做一个利用谐振驱动的微型机器人。
现有的大部分机器人,驱动方式都是传统的轮式、尺蠖式、惯性摩擦式等,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做得很复杂。他们考虑是否能够采用一种新的驱动方式。经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国内外有很多刚提出来的新颖的驱动方式,其中就有以谐振原理进行驱动的方法。
刘磊他们尝试制作了试验样机。样机一开始是有电源线的,然后又设计电路板使其无线控制,就这样一步一步深入下去。
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和工业企业接触,以确保项目的适用性。他们了解到,在核工业方面,蒸汽发生器的细小管束检测需要微型机器人。这些管束的直径只有15毫米到20毫米之间,而且这种管束一般都有上百根。像这种检测,都采用国外进口的设备,成本很高。于是他们设想采用谐振驱动技术,做一个用于这种管道内部检测的机器人。于是,管道机器人在他们手中应运而生。他们根据管道的直径、弯曲程度,做了大小、长度不同的机器人。最小的,只有半个拇指那么大,重量约7克。
这些机器人身上有许多“毛刺”,只要给机器人内部安装偏心轮施加6伏的电压,偏心轮转动就会产生振动,带动毛刺与管壁产生碰撞与摩擦,机器人就能快速移动。谐振运动最大的好处是简单灵活,避免了复杂的机械机构。正因为结构简单,在制作工艺和制作成本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批量生产后,如果不搭载摄像头,裸机成本只要100元以内”。
大赛上,刘磊带来的不仅有管道机器人,还有地面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可以搭载微型传感器等作业装置单机或多机组网作业。刘磊说,地面机器人采用的也是谐振技术驱动。他们采用压电陶瓷片,输入一定频率的波形,使其达到一种振动的效果,并使跟压电陶瓷连接的柔性足产生谐振。这种人眼看不出来的谐振,可以驱动机器人快速运动。
无数次“傻眼”,不言放弃
做微型机器人,刘磊他们并非一帆风顺。
项目开始,一切都是零,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完成。先设计出电路板,然后拿到外面去加工,加工过后还要去买电子元器件。
这些元件都是贴片元件,需要在放大镜下用镊子焊上去。每一个贴片元件都比蚂蚁还要小。一开始,焊一块板子都要一天的时间甚至两天时间。
电路设计,指导老师一开始提了用单片机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他们自己上网查询单片机的数据手册,看它的电路是怎么搭的。做的时候,心里完全没有底,不知道这种电路搭出来有没有用,就先自己腐蚀电路板做实验。成功以后,再设计电路板拿到外面去加工,加工回来后再买器件焊上去再调试。调试时一旦遇到问题,就得不断地查资料,一个一个地找办法解决。
单单这个工作,他们就做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和电路打交道,过程非常枯燥的,很容易烦躁。尤其是自己在焊元件时,有时候焊着焊着眼都花了”。
为了这个项目,团队里几个人从这个项目开始就把学习用品、书本等“家当”搬到了实验室。只要不上课,业余时间大家基本都在实验室里,试验、讨论、研究。
“一开始,大家做了很多无用功。有好几次,电路板刚焊好就直接上电,一上电,只听见‘呲’地一声,烟就冒出来了,电路板就坏了。一群人就感觉就楞掉了,傻眼了。”
那时,大家也有熬不下去的时候。“当时是放寒假,大家都想回家。苏州挺冷,没有暖气。大家思乡心切,年前都一个个回家了。”
说着,刘磊难抑兴奋,给记者总结:这些机器人得奖的原因,首先它属于微型机器人,另外驱动方式很新颖,依靠振动、调节好频率,就可以控制它前后左右移动。
刘磊他们晋级全国“挑战杯”决赛的时候,评委对项目提出很多意见,以及很多技术性或应用性的问题,有时候很难回答。每到这时,几个人就会聚在一起讨论,指导老师也会过来给些宝贵的意见。
最初设计的管道微型机器人,只有三只“柔性足”,就像一根棍子加三只脚。后来在反复试验中发现,脚越多越细,振动效果越好,驱动力越强。最后,研发团队又精益求精,将“机器人”从一个整体变成可拆分。“这样可以更加便于产业化”。
刘磊说,“挑战杯”改变了自己做事情的态度:更加认真、更加仔细、更有毅力。他说,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难,想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看看,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一路过关斩将,每次晋级都非常兴奋,团队就会犒劳一下自己,比如“聚个餐什么的”。
眼下,刘磊他们发明的微型机器人还没有投入生产,只是给一些企业去应用,以得到一些反馈信息,他们会根据这些信息再作修改,不断地完善,深入研究下去。
“不会说‘挑战杯’结束了,项目就终止了。”刘磊信心满满。
眼下,刘磊已经确定保送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精密仪器。他对自己的计划是,在学术方面走下去,将来读博,以后做一些科研工作。
关键词:SECI模型;旅游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11-03
一、SECI知识管理模型
英国人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中首次提出隐性知识这一术语,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中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即自动的、不易觉察的、对复杂规律敏感的学习过程。从此,内隐学习的理论迅速辐射到二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界。而SECI知识转化模型则是由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博士在《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提出,他将知识的转化过程分为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即著名的SECI模型。
从上图可看出,组织或个人知识经过这四种模式的转化,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组织和个人知识创造、转移和转化的循环递进动态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知识螺旋。这个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动态交互作用、知识的持续、螺旋上升过程,就是知识转化的一般规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英语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学生基本学完旅游专业课程,大多已经具备一定的中文导游能力,作为导游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已经大致完善。对学生来说,旅游英语课本知识,能够写下来、说出来、清楚表达的知识是需要掌握的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则很难被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交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够清楚辨别哪些语句符合语法,但未必都能说出这些语法规则是什么,这就是常说的“语感”。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特别是口语的学习,并不一定要求对语法规则进行严格概括和抽象,只要能达到内隐的层面,不影响语言的准确和恰当使用即可。
学生在语言使用的隐性知识方面易体现为能力、素质、态度等,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模糊性。学生的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人在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形体动作或感觉直接获得的体验,与自身教育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相关,有很强的个人特征,没有定型化、结构化、编码化形态,具有难以流动性;②个体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带团的应对方式、对景点的理解各有不同,这种个性化、经验性的知识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具有依附性;③获得途径多样。学生获取的只是大多源于长期学习、生活、实践的经验和积累,在大脑中形成大量不连续的、混淆不清的有关问题的直觉、思维模式。隐形知识根植于行动和个人对具体背景的理解,很难文字化、公式化,也很难提炼与传播。
本文拟基于SECI知识管理模型,尝试以隐性知识及其语言学习过程为切入点,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习得和互相转化、交互作用,对旅游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基于SECI知识管理模型的旅游英语教学过程
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SECI模型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过程,完成一次螺旋上升的每个阶段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阶段——“潜移默化”(社会化),指的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其获取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通常针对某一场景,如在用餐场景中,教师先用中文与学生分享可能遇到的情景,回忆及提供游客进餐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复习常用的菜品、餐具、各地特色菜的吃法、做法等英文词汇,旨在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营造语言和交际氛围。
第二阶段——“外部明示”(外在化),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其转化手法有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这是知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旅游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其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具有相对稳定的规则和形式,也是形成特定语言交际技能的基础。基本词汇、句型的输出训练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必须强调使其成为阅读、理解、使用的焦点,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追随性构建,并让学生通过反复使用、交流等形式体验语法知识和内含的规则。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教科书重点,涉及英语导游词创造的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如叙述天安门建筑年代时,除了书本的“永乐十五年”,再加上这样的句子:It’s 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419 years before Napoleon’s Triumphal Arch in 1836.比法国1836年建成的凯旋门早了419年;介绍故宫时,对法国人可类比凡尔赛宫,比凡尔赛宫早269年,建筑面积多3万多平方米:The Forbidden City was built 269 years before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covers a floorage of 30,000 square meter;对英国人可类比白金汉宫,比白金汉宫早建成283年,所不同的是,白金汉宫仅对游人开放3处,而北京故宫全部开放。
第三阶段——“汇总组合”(组合化),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它是一个通过各种媒体产生的语言或数字符号,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一个主题,如山川,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山峰或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泰山、白云山或当地名山,将其制作成幻灯片,运用基本词汇、句型进行英文讲解。鼓励学生自行收集、整理资料,通过解读载有知识的各种媒介获得知识,并用语言、文字、图片、幻灯片、音乐甚至肢体语言等途径加以清晰表达。在小组讨论和分组演示过程中,充分发挥新知识的整合、交流作用。通过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再通过组间共享,使之成为显性知识。学生通过对语言输出的观察和模仿,以及自己积极的语言输出实践,在传授、交流外显知识的同时,体验语言实践、分享语言交际经验,有意无意地实现隐性知识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常会由此收获许多教材无法提供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无论学生表现的水平如何,教师都应予以激励和正面评价,鼓励其善用创造性思维,使其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和好处;同时,教师应注重总结,提炼基本词汇、句型,针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到位的点评,进一步强化显性知识。
第四阶段——“内部升华”(内隐化),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针对策略、行动方案、创新或改善等方面研拟出实际的构想或实施办法,将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内部成员吸收、消化,并升华成自己的隐性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总结、布置作业或阶段性小结时,可通过课堂互动、即席对话、角色表演等途径,巩固、检验课堂所得,通过专门、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研究和反思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比如,帮助学生在模拟带团过程的情景下(包括入境游和出境游),要求学生进行全英文的对话和景区讲解,使其有意识地针对弱点做出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表达思想的个性化语言风格。
这一阶段作为知识转化周期的重要阶段,其发生时间也很重要。阶段性的复习能迫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促进中介语输出的自动型,促使记忆性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实现语言内化的目的,使知识体系呈螺旋式上升。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它具有动态性,能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并循环而持续地创造新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以上四种不同的知识转化阶段和模式,把教学当成有机整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本文根据SECI模型与认知心理学理论尝试性地探讨了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方法,使教室成为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动态性场所。通过对知识转化常规过程的思考,即“隐性—隐性”、“隐性—显性”、“显性—显性”和“显性—隐性”,相应地提出了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性。结合课程难度和相关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此方法,能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获得和运用知识;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自信地当众演讲,更熟练地使用英语带团交流。
参考文献:
[1]K.Wiig.Integra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J].Long Range Planning,1997,30,(3).
[2]Nonakal,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 1991,69,(Issue6).
[3]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周爱保等.汉语儿童英语语音特征内隐与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
关键词:农林院校;教学改革;遗传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0-02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即以两种语言并重地进行日常交流。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类学科专业课程(例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的教学工作,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的学习、思考和研究。成功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用英语上课,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果英语不是课堂交流用的语言,即使教师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也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只能是外语教学或英语教学。只有在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条件,使英语经过一定的积累逐渐成为课堂交流用的语言之一,才使英语教学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转变为双语教学(Bilignual)。教育部[200114]号文件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7年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推动双语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1]。各学校及具体开设课程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各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实施遗传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是农业院校生物类及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英汉双语对遗传学进行教学对跟踪国际遗传学发展前沿、遗传学教学内容与水平同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此时大部分同学经过两年的外语学习,基本上已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农业院校实施遗传学双语教学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限制因素。
1.受遗传学学科本身特点的限制。遗传学是整个生命科学中相对难的课程之一,仅依靠描述与记忆无法完全掌握,大部分内容重在理解,而且需要通过典型的习题练习才能够对所学知识点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单纯中文的讲授学生接受起来就有难度,进行双语教学无疑会加大遗传学的学习难度。双语教学如果实施不当的话还会干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受授课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限制。授课教师本身也很少受到双语教学的专项学习及训练,只是学习和工作期间阅读了较多的专业英文文献。要真正地在课堂上进行专业双语教学,就需要用英文进行讲解,这就要求专业老师要有很好的听和说的能力,增加了授课难度。
3.受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接受能力的限制。授课对象是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大多数是英语四级的水平,虽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专业知识积累相对较少,对专业英文文献基本上很少有接触。所以,想让学生用英语来理解遗传学知识,存在很大难度,给学生制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二、有效实施遗传学双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使《遗传学》双语教学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针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着手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双语教师的培训计划。合适的双语教学老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熟悉地用汉语讲好本课程。其次,要有较强的英文听说能力。比较理想的情形是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海外归国人员担任双语教学,或者从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中筛选英语水平较好的进行培训。目前国家、各省及各校均设置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访问及教师成长计划,各学校最好能就各门学科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访问要求及计划,具体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和个人研究的方向进行双向的学习,最好能有计划地在所访问的大学跟班上课,真正提高教师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的水平。学校也可以聘请外籍专业教师或者有经验的优秀双语教师来校授课,这样该学科所有教师都可以亲临课堂观摩学习,直接减少了各位教师单独外出培训所需的经费支出,既节省了资源又增加了效率。
2.合适的教学对象的选择与教学班的组织。由于同一班级的同学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双语教学并不适合“一刀切”的整班上课,应以学生为主体自由选课,选择部分英语水平较好、专业知识较扎实、对遗传学双语教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的学生单独编班进行授课。首次开设双语课时也不适合整个课程全部章节都实施双语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在较易理解的章节实施双语教学,在部分理解困难的章节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较少英语教学的比例,应始终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为首要目的。总之,实施双语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近,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双语教学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这样反而会使教学的整体效果下降。
3.合适的教材、教案及教学课件。实施双语教学,需要有合适的英文教材:一是内容要合适,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具有先进性以保证教学质量;二是要求语言规范、简明易懂,便于教学。外文原版教材一般价格昂贵,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相比而言,国内双语教材应该更适合于学生阅读和学习。但双语教师除了要全面掌握学生所选用教材的全部内容外,还需要通读原版英文教材,并用英文写出教案以及合适的教学课件,这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和网上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或者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学生可使用E-mail与老师交流,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作业和试卷的批改及答疑工作。
4.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听老师用英文讲,听经典的英文视频录像;让学生大胆说,注重学术交流,多开展班级学术讨论会;让学生读经典遗传学读物及英文教材;鼓励学生用英文写作业和考试。其中,收集与遗传学研究有关的英文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献让学生阅读对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选取相对容易的经典遗传学内容,先用中文讲再将相关英文资料推荐给学生阅读,然后就阅读内容与学生用英文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用英文表达。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都能做到如此细致地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学期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三到五个专题开展讨论,进行强化训练。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布置翻译全文并查阅《Nature》、《Science》、《Heredity》、《Genetics》等刊登遗传学研究相关论文的世界知名学术期刊翻译摘要作为课外作业的一部分,然后进行阅读后的交流与讨论,这种双向的学习与交流对于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学习内容的总结以及直接用英语来完成作业和考试,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双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遗传学的双语教学仅在为数不多的高校和少数专业开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能否保证其健康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双语教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努力。因此,学校要适当减轻双语教师其他方面的工作量,并在工作量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鼓励及激励政策,对于选修双语课的同学,也应当适当增加学分数。双语教学的好处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教师得到了锻炼,学生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及后续研究生学习阶段中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英文文献的阅读与学习交流,出国深造者也能很快适应海外大学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农林院校实施遗传学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提出的新的要求。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模式尽早地展开,使得英语教学活动深入到课堂,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使英语成为课堂学习及日常工作中真正交流的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方平,姚启伦,冉景盛.遗传学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137-139.
[2]赵俊丽,张边江,陈全战.遗传学双语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58-261.
[3]邢万金,莫日根,苏慧敏,扈廷茂.遗传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生物学杂志,2011,28(4):96-98.
[4]胡延吉,梁红,覃广泉,曾慕衡.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68-71.
[5]杨松杰,杨芳,王茹,唐晓燕,屈国胜,陈苏维.新建本科院校农林生物学科《遗传学》双语教学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51-154.
[6]彭奎,姚汝菲,叶羽旋,张健.生物学新兴学科创新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CMBB):370-373.
[7]宗宪春,宗灿华.《遗传学》双语教学初探[J].牡丹汪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65-66.
[8]赵祥强,陈曹逸.利用经典文献优化《遗传学》双语教学[J].遗传,2009,31(4):434-438.
[9]李桂玲,李欢庆,李瑞芳,张宗武.《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科技视界,2012,(24):8-12.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特征胜任 生涯规划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中等偏上,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沉稳寡言,在同宿舍男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职业指导过程
1.初次指导。
(1)主动寻求指导。自大二下学期开始,王某就一直很忧虑,尤其是在本班级中有8名同学首批被某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提出了问题:我能找到工作吗?企业会选择我吗?我能找到好工作吗?我会工作愉快吗?我会有所成就吗?
来访者自述,自己其实很内向,害怕人际交往,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简单些,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父母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父亲还有不错的技术,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没有经济负担,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有一份稳定的、不需出太多力气的工作。
大三上学期,参与了两次企业招聘,非常紧张,怕企业嫌自己学历和技能不够好,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结果是求职没有成功。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求职心理消极、自卑,急需进行求职心理调适指导。
高职学生产生求职自卑心理,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心理调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来访者的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客观地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仅比考试分数,更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②培养自信心。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要积累自信的资本,具备了真才实学,自然能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
③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求职受挫后,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视挫折为鞭策,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调整期望值,不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④面试技巧辅导。修改简历,完善自我介绍,并对着装、仪态等细节提出一定的建议。
(3)调适效果。在第三次面试中,成功被无锡某化工企业录用,并提前上岗实习。
2.再次迷茫。
(1)主动倾诉。来访者倾诉,进入企业三个月,工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状况,在自动化强度极高的厂房内,8至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有他一个人监控着一台计算机,只需定时定点抄录一些数据。所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似乎一点也没用上,学这么多年有什么用?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压抑,最终选择离职再次返回学校。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与择业观念发生了冲突,无法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产生了困惑。征得来访者意见,进行职业素质综合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①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最想做的三种工作,依序是军人、医生、化学类生产者。职业倾向总分按高低顺序依次是SECRIA,建议职业类型为S(社会型),对应职业为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公共保健护士等。
②职业气质测评:抑郁质得分为-5,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栏目得分为8、15、11,初步测评为多血质与粘液质二种气质混合型。“气质与职业匹配”对照中反映“不适合的职业”为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
③职业性格:通过MBTI测试掌握性格类型为INFP,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编辑、社会工作者等职业。
④GAT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采用五级评分法自评等级为G2、V2、N3、S4、P3、Q4、K3、F2、M2,适合职业为系统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员、产品设计和内部装饰者、商业经营管理。
⑤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这是一项创造力练习,测试反映测试者好奇心及挑战性的个性特质水平较高,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综合以上结果,给予择业建议:化工类专业生产研发工作,即工作岗位建议锁定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研究所或高校实验室。
(3)诊断反馈。来访者欣然接受诊断测试结果,并有茅塞顿开的体会:个人对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更希望能运用去探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即化工操作工作确实不适应其职业气质,具备挑战性的研发工作是潜在需求与现有知识积累的最佳结合点。
(4)后期观察。来访者在取得科学的择业建议后,确定了择业方向,一方面关注校园招聘活动,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岗位,参加了某高校的实验员招聘,最终确定在丹阳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研发部,工作愉快,反映有压力但动力十足。
(三)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求职技巧的训练、求职心理的调适,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展开研究与创新,应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更含有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结构。
大学生显性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初步的适配,而隐性的非智力因素适配,则不易完成,且困扰真实存在,操作上难度大、标准高,科学化程度高。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即基于心理学的职业综合能力结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核心就是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引用的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合理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实效性。
二、胜任特征模型及构建意义
(一)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因素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是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4.自我认知。包括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的客观分析。
5.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二)构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意义
1.重视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按照传统的选拔方法评估,发现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平平,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人身上比较容易表现、易测量,并易于提升。而学生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则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难以评估和培养的。常被人忽视的深层胜任特征应该成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大学生动机、特质等因素更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就业。
2.加强对岗位的深层探索,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真正的职业指导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缺少对职场的前瞻,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自己的深层特征则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入职后重新选择其它的行业或职业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有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增加就业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知彼中不易量化的东西量化,帮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择业与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利工具。采用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不仅仅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于大学生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还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大学生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科学的前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的主导思想是:第一要分析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能够适应此岗位,第二需分析能够适应此岗位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应重点注意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的入职模式。
“就业或创业”的命题选择。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效仿,殊不知创业与就业相比对人的深层胜任特征要求更高,创业者需具备以下三点创业心理特质,职业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性格坚韧、广建人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具备创业心理特质的人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2.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大学生要对职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专业技术人员,除应具有其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外,还应具有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的能力;销售人员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要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锤炼和磨练形成但无法教会,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胜任特征的探索可以认识自我发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3.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一般组织的岗位大体上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类、专业类等类型。就技术能力而言,这种能力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低;就思维能力而言,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高。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寻求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新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让人才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