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次函数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波利亚曾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8]"由此可见解题在数学教学中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解题也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学生解题遇到障碍的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无法把新问题化归为自己所熟悉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思维过程的剖析,着力提高学生化归的意识。在解题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牵着牛鼻子走"的现象。一道题目下来教师讲解得非常流畅,中途甚至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学生就像被教师牵着牛鼻子一样一路狂奔。程度差点的学生连思维都跟不上,更不要提充分吸收教师的解题思想。
在课改的大方向上我们应该认识到: 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走。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妨故意出错,将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从而加深刺激,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教师不要一股脑儿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他们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正所谓"题海无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题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尽可能地把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寻找解题思路,且要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看清教师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考虑问题的,中途遇到了哪些阻碍,如何解决的?只有学生自己学会解题,教学才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1.认真撰写教案,提高自身素质
对刚刚进入中学的数学教师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备课,撰写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以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的一种方法。教案实用性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做为一名新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肯定存在较多的不足,很多方面都需要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因此在撰写教案时不可避免的要参考一些优秀教案,可以说这也是必要的。但是参考并不等于纯粹的"拿来主义"。同样一件衣服穿在一个人的身上好看,但是穿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不怎么样了。同样的道理,优秀教案不是万能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自己认真撰写教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些优秀教案是在课改之前编写的,因此其中有的内容是现在课程标准不做要求的。如果继续使用,就相当于沿用旧教材,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同时也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就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了。在课程改革之前高中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反函数定义以及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是教学重点。但课程改革后高中一年级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9]"但是在很多优秀教案中仍然把反函数的定义以及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作为教学重点。如果新教师不认真研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不加取舍继续使用,让学生做大量求已知函数反函数的习题,不H浪费教学资源,还增加了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的思维往往是在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才展开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6]所以教师应善于向学生提出疑点,鼓励学生多问。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目的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问、解决疑问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因此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
一些新教师把"优秀教案"作为自己上课教案原因可能是:(1)自己经验不足,希望借用前辈的经验成果。(2)写教案要花很多的时间,有点惰性,觉得有的用就行了。教师们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一天就那么几节课,有着大把的空余时间,尤其对新教师来说空余时间是非常少的,点、问发散点。重点是这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设计提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并掌握重点,为学生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函数单调性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减)函数的定义,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函数图像,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图像所反映的特征,进而加深对(减)函数定义的理解。盲点即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盲点,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问模糊点,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对这些模糊点可以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模糊点的区别和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例如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指数函数与指数形函数(形式上像指数函数,实际不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具体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但以上关系式都不实指数函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定义来解答。一般地,函数y=a(a>0且a≠0)叫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把形式上像指数函数但不是指数函数的函数叫做指数型函数。问发散点,发散性设问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等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思维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个侧面、各种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例如:"试问抛物线y=(a2+2)x2+3ax+a2+4与x轴是否有交点"不妨设计如下提问:你能把本题改成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问题吗?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把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和二次函数联系联系起来,归纳出b2-4ac
3. 以《教师教学用书》或《优秀教案》代替自己的备课教案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意识;函数意识的养成
学生都是从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然后是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到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比较复杂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只注重眼前的教学
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一味地教学,一章或一个单元地去教,章节前后没有任何联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一点儿忘一点儿,知识总还没有完全记忆清楚的时候就已经忘了。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老师的工作量大,需要从头到尾重新讲课,学生着急也学不会。如此重复下去,学生和老师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2.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大多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的重心是在讲课的内容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跟意愿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不会在数学学习中有太大的进步。
3.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时数学思维的培养很重要,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这门学科,高中数学涉及几种数学思维,比如,逻辑思维、数理思维、综合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就会将数学当做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包袱。
二、高中课堂上函数思维的好处
函数是整个数学学习时期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贯穿这个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用逻辑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1.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思维培养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填鸭式教学,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以后做事情的思维习惯。
2.帮助学生将二次函数运用到实际中
在高考的数学试卷上,也有涉及二次函数的实际运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二次函数如何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例如,拱桥的例子,动点的例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二次函数来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让学生进行锻炼。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怎么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
1.教师的教案要充分地做好准备
函数的思维培养不只是学生的事情,他与老师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准备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全局把握课本的能力,将高中数学课本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结合函数思想,将函数的思想运用到每个章节的内容中。前面说过,函数在数学教学中相当于树干,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当于树上的枝叶,在讲每节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将该节课彻底吸收。老师要将函数与所学章节的内容建立起桥梁,这样学生才能运用函数思想去解决该章节课遇到的问题。
2.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之外,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好途径,老师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空间几何体的时候,教师讲课一般是以几何的空间想象去讲。空间几何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也会涉及很多的计算,只要涉及计算就会涉及函数。因此,函数是计算的重要途径。
3.注意高考的动向与函数的结合
每个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学习,一般都是抱着能考上大学而来的,学校的老师也在不断地引导高考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般是将函数作为一大块进行讲解和复习。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优秀的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函数学习中,也要结合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以及解析几何中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制订详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让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起始阶段,就能随着高考的动向进行学习。
高中函数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中函数教学中,需要数学教师注重学生函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应用,从而将函数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一、备教材应戴好“显微镜”,挖掘教材深层意蕴
现行高中新课标教材分为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是按照“螺旋上升的”的方式进行编排的,不少教学内容是分散在几个模块中,并非一次学完的。因此,教师备教材时要系统分析高中阶段的所有教材,深入领会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在高中整个数学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认真推敲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挖掘教材的深层意蕴。例如教学反函数前,教师应对反函数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有明确认识。我校要求新教师通读高中数学教材,不但要听高一的课,也要听高二、高三的课,培养教师的全局观,是很有道理的。
高中数学教材中不少例题往往是重要知识点的精华和浓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有一些难度,这时,教师要对教材呈现的思维链适当加密,给学生“搭桥”,助其“过河”。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会让教学更有深度,我一直认为,教师多花时间钻研教材,课堂教学就会有深度,就会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就能节省学生许多的宝贵时间,教与学的效率都大为提高。
笔者最近读傅国涌先生主编的《过去的中学》一书,发现民国时期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远非当下教师所能企及,这固然与当时社会对人才消化吸收能力较低,不少大师、学者委身中学课堂有一定关系,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值得当下每一个教师学习吗?我想,数学教师每天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读黄毅英的《数学教师不怕被学生难倒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知识》,读梁宗巨的《数学历史典故》等数学教育著作,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定会更有穿透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备教材。“深入方能浅出”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知易行难,而这应该是每个教师备课的理想方向。
二、备学生应戴好“透视镜”,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计于生,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导学案在使用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信息,依据学生学习成效不断完善。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前,我和学生聊天,让学生说说对教材的认识。有学生说:“书本上用抛硬币做实验求概率,可不可以换成做其他的实验?”也有学生说:“概率内容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了,今天学的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为我如何组织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知道学生想要学到什么,有什么困惑,便于因材施教。
备学生就要透析学生内心世界,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如讲解函数f(x)=在(1,+∞)内单调递增时,教师要思考,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哪些学习障碍,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问呢?在课堂上,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多时候就来自于教师对师生角色的换位思考。
三、备教法应戴好“望远镜”,全面灵活选用教法
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法时要戴上“望远镜”,能够高瞻远瞩,灵活选用教法,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陈颖每年暑假都要深入备课,总结出大量解题规律、教学方法,他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点看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这种引领式备课方法、教学方法值得每个教师借鉴。
教师备教法时,要把学生易错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备课内容,让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在自主发现中解决问题。例如备《函数与方程》时,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解题时往往忽视分类讨论,对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考虑不周,因此,二次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分类讨论的训练。
关健词:“导学案”;高中数学;操作;优点;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86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导学案”是由学案和导学两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即“自主学习”、“精讲互动”、“达标训练”。
二、导学案导的功能
“导学案”的功能是导,而不是习题集;核心是学而不是教;案是设计。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课,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设问:我们在前一节学习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能求出一元二次函数y=x2-x-2与x轴的交点吗?
启发诱导学生x轴上的点的特点是y坐标为零。
追问1:你们能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草图吗?
追问2:你们能在抛物线上找出纵坐标y>o的点吗?
追问3:纵坐标y>0的那些点所对应的横坐标x取哪些数呢?
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y
在以上一系列的设问、追问和反问中水到渠成地揭开本课的课题,学生恍然大悟。
三、使用策略
1. 教师要努力放手
“导学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巩固练习。在这个流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的策略。第二,注重反馈信息,一般学案使用的流程是在学生充分预习,填写学案后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整理反馈信息后再通过课堂讨论研究、精确点评,学生重新整理。
2. 教师要善于调动
首先,课前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应该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呈现在“导学案”上告诉学生,并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
其次,毕竟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提问每一个学生,“导学案”就成了学生思维发散的“阵地”。一份经过科学排版的“导学案”就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自学方向,经得起学生思维的“轰炸”,让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提升课堂效率。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虽然许多问题可以在学生的质疑碰撞中解决,但还是有某些难题可能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所以在问题生成记录中,应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或通过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
最后,恰当处理“导学案”中练习的强度,切实地让“导学案”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效能,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重点或难点章节,可以在课上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加强训练,练习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恰当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形成一个高效可行的课堂。
四、使用后的总结
“导学案”在我校进行的三年中,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这当然也取决于我校学生有良好的素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导学案”教学法主要引导了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因为每节课都要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预先阅读教材后,才能正确填写导学案,填写完导学案后,等于做完课本中的容易练习,这样,一节课后,有许多练习可以不必做了,而笔者在实验班布置作业以导学案的少量练习为主,对教材中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学生已经会了,就可以不必去做了,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必须多加强教材习题训练。否则,他的考试成绩就差。这样,有了导学案,笔者备课的工作量就减少了。
2.成绩提高幅度大。我校平时测验是用区统一考试的测试卷,在单元测验中,竟有许多人次能得90分以上,这是笔者这几年教学中少有遇见的,每次期中期末统考比以往考试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让数学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的前提,也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乐趣的必要条件。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时,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正确结论的内在欲望,有效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我把古代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我就引用了《孙子算经》中一个有趣的问题。首先,我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想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听。”我说:“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听了之后,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都开始动笔计算了起来,试想,如果我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让数学问题具有针对性,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就拿考试分数来说,即便两个学生的数学分数一样,但也不能说明两人的数学水平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失分的地方不一样,其中一个同学在函数部分丢分,另一个同学可能是在几何方面失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区别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有效的教案,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时,首先,我立足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围绕这一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把全班同学分成基础组、提高组、优秀组三个小组,针对不同组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我让基础组总结二次函数的各个常数的意义;让提高组梳理二次函数的相关公式、性质以及图像;让优秀组总结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坐标轴的关系。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此一来,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三、让数学问题具有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门充满思维光芒的学科。在问题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就设计问题而言,虽然题目的形式不一样(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但是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就解题方法而言,同一问题不仅仅有一种解答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往往把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步骤直接告诉学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这一情况,在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数学问题这一媒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题目,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计算机基础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在学生不同的阶段是必学的一门课程,根据各地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特别在中高职院校中,不管是哪一专业,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必修课程,我们有必要对这门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现在课程设置的需求。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任何教材到了学校,到了教师手中,都有一个再创造的校本化实施问题。我们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研究,抓住现有教材的一些不足进行加工改造;根据学生人格成长的特点和学校实际订制出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对计算机基础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1 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实现教材内容的再确立
现在所有的中职学生要求在毕业前要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只要考取计算机一级B证书就可以了,一级B大纲中不要求学生掌握PowerPoint内容,在对教材开发时就可以对PowerPoint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以后会用就行,Excel中的嵌套函数对学生来说掌握难度较大,一级B大纲中也不要求学生掌握,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省略掉,防止学生在学习函数时产生畏惧心理。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究其实质,有时只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等所作的理想化假设。而真正对于学生的了解与认识,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才知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教学面临一个新问题:理想的假设与课堂中现实的反馈并不一致,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作出即时的反应,要适应学生的现有学习现实。例如在讲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讲函数使用时,制作“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案例,介绍了公式的使用及单元格的引用(相对、绝对和混合)、各种常见函数(Sum、Average、Count、Max、Min、Rank等)的使用时,由于一些中职的学生连这几个基本的英文单词意思不知道,原定的教学内容显然无法匹配学生现有的教学现实,于是我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用中文标识的几个函数“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一些没有中文表示的,让他们在课堂上强记这些英文单词,进行小组交流,找出规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2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教材进度再把握
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需要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赖以推进的重要尺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实际,并以此为依据灵活而创造性地把握好教材实施的进度。其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好相关知识章节的进度,在上课时按照进度进行,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一些案例具体讲解相关知识背景。
例如:在开发网络基础这一章节内容时,一级B大纲中要求学生会用IE浏览器和Outlook发送电子邮件即可,为了方便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要把一些TCP/IP协议、IP地址、搜索引擎及Internet的接入方式等一些相关的知识加入到时教学内容中,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介绍MAC地址、URL地址及网络拓扑结构等。
3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将教材项目化
将教材的每一章节设置成一个个项目,把每个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项目要最好中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要使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教师就必须选取或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例如,讲计算机组成中的硬件系统时,可以把这一节知识做成组装一计算机的项目,要求学生自自己配置一台适合自己使用的电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讲讲主机里有哪些硬件,让学生自己去到卖电脑的公司去配置电脑,下节课上课时上交电脑配置单,就会发现学生对电脑硬件的了解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多的多,哪些硬件及型号是主流产品有的同学能说的很清楚。学生只要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多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的,而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对比、演绎、归纳生成所教知识。所以教材的项目化将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知识生成学生活动菜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体系,这将会使我们的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让学生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来,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他们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学生是融合的,教法和学法是融合的,教案和学案是融合的,课堂和生活是融合的,教材和实践是融合的,效果和能力是融合的。教师即学生,学生即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在很多场所都有学生可以操作的电脑,如在家里、手机自动充值网点等,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学校,教材的“二次开发”只有在学生的参与下,才显得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二次开发”才能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认知平台。教学时,教师也应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总之,教材的“二次开发”要适合学生使用,坚持新课程理念,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和理解教材,并认真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一定的幅度和范围内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光蓉.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数学课堂教学 改革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校本教研,实现教师观念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轨,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教科研为先导
通过校本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校本研究,最实效性价值就在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教学教改经验,在广大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我校数学组开展“用变式方法推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转变了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通过课堂教改实验,课外训练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教改研究。
2.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
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 提高备课质量, 我们数学组共11人,其中2位是学校领导,尽管学校领导事务较多,但校长和主任亲自挂帅,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一周都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研讨课,由该教师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设计;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艺术;说作业布置。其它教师要对该教师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需怎样改进,达到共同提高;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法建议,导学程序,学法指导,作业设计,辅导计划,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
3.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不断的提高,各方面都不断更新,教学方面也不例外,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思维等方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点、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数学课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学习新概念和定理――例题讲解――学生模仿性解题――教师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展还是基本上以老师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并没有使课堂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新课标的数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教师的观念要更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改革,要能体现出“向课堂要效率,向教改要质量”的教学原则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
4.问题描述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推进素质教育,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要做到两全其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的处理,选取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整体素质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5.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相对于个人备课的一种备课形式,主要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难点并确定最佳教法、撰写教案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一般来说,教师的备课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含教科书、教案、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无形资源则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独特的见解等,由于每位教师主观或客观的因素不同,所以其教法及思路也有所差异,因此,对同一课题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既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保证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一)全组成员商议集体备课的目标内容、教学重难点、关键点,明确教师的主备任务,并制订出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
(二)由主备人员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研究,并收集好相关素材,其他教师独立钻研、思考,并做好相关笔记.
(三)集体研讨.先由主备人发言,其他教师根据本单元研究内容和专题开展说课议课活动,互相交流探讨,完善整理成规范的教案.
(四)课后评价.通过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再次进行有效的评价改进,从而真正形成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案,再次推广.
(五)教学反思.课后,各教师根据教案和课堂中的亮点与不足等,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以便推进教学的改革提高.
三、利用集体备课资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1.通过集体备课,拓宽教师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如前所述,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一般由主备教师发言后,其他教师互相补充,集思广益,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开阔.如,以九年级《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该部分内容为例,在集体讨论过程中,主备老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二次函数定义、特殊解析式与一般解析式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位置关系、几种求解析式的不同方法,图像的性质、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与X轴的交点个数判断、与不等式的关系,图像在坐标系中的平移与顶点式的变化.其中在定义部分,笔者提出:图像中几个特殊点a+b+c、a-b+c等等的符号确定;在坐标系中的平移与一般式的变化.另一位老师补充,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的重要体现,例如:x2-2x-3=0的解和函数y= x2-2x-3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的联系问题.同时,大家还一起研究了定义如何引入、例题的讲法,书上的习题、练习册中习题分别是适合于哪部分学生,并备出学生易错点等等.如此,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单个教师备课的不足,从而使得笔者在随后该章节的教学中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定位更为准确,教学程序更为条理化,并事先预设到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使实际教学游刃有余、有条不紊.
2.通过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往往会考虑到很多方面,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仍会走样,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重组原来的一些教学经验.课后多写教学体会、反思、总结,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寻求备课组同行的帮助,最终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新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在组织课堂实践活动时,笔者常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直观性和形象性呈现不充分,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强.后来,笔者在集体备课中,就活动课的组织与同组老师互相交流了认识和做法,有老师指出,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以后的活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活动情境的创设,积极提供参与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 “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用含n的式子表示)?”时,笔者是这样来处理这一教学环节的:把准备好的教学塑棒分发给学生,每邻近的四个同学为一组,每组10根.提示学生要从“特殊”中去发现“一般”:“把一根棒看作一条直线,组员经过讨论确定摆棒方式,然后依次数交点并记下.摆两根最多出现几个交点?三根呢?四根呢?五、六……n根呢?”.学生们经过多次“摆放、数点、统计”,最终发现直线的条数与交点的个数是一组有规律的数据.一根:0个交点;两根:0+1个交点;三根:(1+2)个交点;四根:(1+2+3)个交点;五根:(1+2+3+4)个交点;六根:(1+2+3+4+5)个交点……最终得到:n条直线相交,最多可有n(n-1)/2个交点.如此,学生从“没有头绪”到“豁然开朗”,且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很高,踊跃参与,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了主动探索,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又如在《展开与折叠》这一活动课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播放―段包装盒的生产过程录像,再提出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做―个五棱柱形状等不同的包装盒.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兴趣十足,甚至有学生边看边用纸试做起来,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3.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生享受优化的教学服务,增加学习兴趣
若说教师是集体备课的直接受益者,那么学生则是集体备课的最终受益者.备课中,教师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可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享受到优化的教学服务. 所周知,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概念的教学,尤其在数学测试中,很少有涉及数学概念的问题,就笔者而言,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也吃过不少亏,如在《合并同类项》这节课的备课中,笔者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同类项?见教材第几页?请学生阅读教材两分钟,而后笔者检测学生对该概念的记忆情况,最后围绕概念做系列练习.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表情紧张,神情茫然……结果该节课的教学活动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教研组教师经讨论,提出将同类项的概念习题化的建议,这一意见被大家采纳后,我们进行了如下课堂设计:
1.判断题
(1)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2)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才是同类项;(3)3a2b3与-b3a2不是同类项;(4)-x2y与3x2y是同类项;(5)-1和10是同类项.
2.选择题:
(1)下列各组式子中,为同类项的是( ).
A.6x2y与-5x2y2 B.3xy与-2yx
C.2x与2x2D.5xy与5yz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为同类项的是( ).
A.3x2y与3xy2 B.6a2b与6a2cC.7m2与9nm2D.4ab与4abc
3.填空题
(1)单项式3xm+2ny8与-2x2y3m+4n是同类项,则m+n= ;(2)已知:3a3bn-5amb4所得的差是单项式,则mn= .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由传统教学向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时代教学的转换,这样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学习的高效进行.
一、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将多媒体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机结合,激发及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成图文、声色并茂且具有强感染力的课件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信息多媒体教学一个直观形象性的重要特点. 尤其是在复习课和习题课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习题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以及拓展,实现更加高效的知识巩固和巧妙地知识拓展.
(二)利用数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随着当下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变更,数学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与生活前沿相接轨,可多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对课本之外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视野得到开阔以及思维得到活跃.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探索学习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材中繁杂的概念和定理以及例题都可以以图像、音频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多媒体教学最为明显的特征,在这个展示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和理解,以及自主的进行相关规律的发现和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将多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有效教学
(一)多媒体与教学难点结合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深入分析学习内容中所存在的重难点,再将其与多媒体相结合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其中所包含的重难点能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各方面效率.
案例 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明白其重难点是在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和二次函数ax2 + bx + c的图像.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将其以图像形式表现出来:在相同坐标系中分别画出y = x2 - 1、y = x2 + 1、y = x2的图像,在另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y = (x + 1)2、y = (x - 1)2、y = x2的图像. 然后以动图形式清晰而又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y = ax2 + bx + c的图像移动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函数的开口方向等知识点.
在该案例中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可以避免因为教师徒手绘画不准确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模糊懵懂的印象也可避免教师因绘图而耽误大量课堂时间,另一方面而言,学生还可以迅速清晰的掌握重难点,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与数学情境结合进行教学
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中并被广大师生所接受.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情境有效结合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数学情景进行数学教学. 首先,通过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所存在的轴对称物体从而引出学习重点,例如圆柱体、蜻蜓、蝴蝶、篮球等,随即可让学生动手绘出相关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所展示的直观图后进行图绘的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整合教学方能够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准确了解与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及其图形规律,同时包括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联系与区别等知识点.
在该教案中学生在多媒体与数学情境的有效整合下处于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而这种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达到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多媒体与抽象内容结合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并合理利用信息多媒体设备对需要探究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如函数的基础知识、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以及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等实践性和探究性极强的知识内容,教师可将书本上静态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动态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案例 在对“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加利用信息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图形转换成动图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图形的几何特点、变化形式及变化规律等内容.
在该案例中通过借助于多媒体与抽象化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使原本复杂、抽象又难以理解、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身数学知识水平,达到了教师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对大量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的大趋势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发生了转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