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煤化工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化工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化工工程论文

第1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梅山武功 传承 演变 生存

    论文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播角度对梅山武功的传承途径、演变与生存形态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功的传承途径既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功的现代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形态,提出梅山武功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1.前言

    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冲突、融合、擅变的过程。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在国际竞争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影响力。另一方面,一些影响了几代历史的地域文化却长期埋没,不为人知。梅山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梅山文化反映了人类原始思维特征和文化信息,而梅山武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体育属性的武术文化,它伴随着梅山蛔蛮的历史而发生发展。梅山地区因长期与世隔绝、不服王化,梅山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保持着原始状态,梅山武功的主要功用体现在生活生产实践当中。随着中央统治者对梅山地区的多次征伐,梅山桐蛮奋起抗争,梅山武功的军事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扩展。自从宋代开梅后,梅山地区并人中央版图,梅山文化与外来文化互相交融,其文化特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甚至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梅山武功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直接导致其文化背景和内涵的缺省,沦为一种地方拳种。当今社会,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文化回归传统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的需要,其次是抵制社会发展全盘西化的文化需求。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梅山武功的传承途径和现代生存形态可以更好的厘清梅山武功的本体特性,从而有利于梅山武功的发掘和保护,对于探索梅山地区新农村体育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梅山武功的流传形式与生存形态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google搜索引擎等检索、搜集关于文化、梅山文化、梅山武功、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专著2部,关于武术、地方拳种、地方武术文化研究相关期刊论文10余篇。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梅山文化专家进行亲自访谈。对本研究涉及的间题如梅山文化的基本概念,梅山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梅山文化对梅山地区历史进程的影响,梅山武功和梅山文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另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部分省外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的需要设计问卷,并以专家问卷形式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发放,将60%以上的专家认为密切与较密切的指标确定为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正式内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严格按照问卷调查法执行,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问卷28份。

2.2.4田野调查法

    通过实地考察梅山地区自然、人文、经济环境以及相关研究机构,获得本课题的相关资料。利用假期对新化、冷水江、安化、涟源、隆回等进行考察,获得本研究相关一手资料。

2.2.5归纳演绎推理法

    运用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类学等理论对研究内容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3结果与分析

3.1梅山武功伴随梅山恫蛮的历史而发展

    《宋史·梅山炯蛮传》记载:“梅山蛔蛮,旧不与中国通”梅山武功在长期封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依存于梅山炯蛮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的生存手段、战争技能到宗教祭祀内容的过程。古代梅山地区伶娄底、邵阳、益阳、湘潭、怀化、常德地区一带)主要居住着百越和苗、瑶、巴(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这里地处雪峰山中段,峰峦起伏,山高林密,人们长期过着原始生活,为了求生和与猛兽搏斗,则必须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翻山越岭的奔跑能力,并不断改造和创新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健身炼身器械和工具,学会和掌握了符合实际需要的格技动作和方法,这就是梅山武功的萌芽。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对大量的攻防技法不断进行提炼和改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功形态和内容体系,长期以言传身授的方式流传于世,体现着一种山野文明的深沉原始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并在一定区域内发挥着特定的社会功能。梅山武功形成于生产劳动,发展于军事斗争和宗教祭祀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服务于梅山崛蛮的生活生产实践还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或是宗教祭祀的需要,梅山武功根据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被改造,也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得以传承发展。任何一种文化在历史进程中都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传播,或资料记载、或口传身授,并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文化冲突、融合乃至变异。宋代开梅后,统治者儿次大举移民,梅山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并存的状况,梅山文化在梅山地区不再占有统治地位,梅山武功也渐离于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拳种存在。社会发展到今天,梅山武功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舞台大大缩小、形成梅山武功重要特征的封闭的社会基础已经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现代梅山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忙时追山赶猎,闲来练武。梅山,已经彻底的融人了现代社会。

3.2梅山武功的现代生存形态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是一个历时递进的过程然而,对于20世纪后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全球化带来的特殊历史环境,这种历时递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却变成了共时共存的了。梅山地区也融入了由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的历史转型中。在梅山地区,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是新兴的工业经济及后工业经济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在这种背景下,梅山武功的现代化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在现在和将来的较长时期内将以多层次、多形态存在和延续,呈现出多态并存的独特景象。根据梅山武功现代社会功能价值及表现形式,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角度可以将梅山武功的现代存在形式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以及艺术形态。

3.2.1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态

    所谓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态并不等同于原始形态,原始形态是指在梅山武功形成期的社会背景下,主要的社会功用是生产手段和战斗手段,是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形态。而原生形态是梅山武功形成体系之后,延续了原始形态下的社会功能,同时又从独立的功法套路练习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以及同宗教祭祀结合,娱神自娱。这种形态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展、传承整个梅山武功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梅山武功的原生形态主要以“打”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把式”手中。在某些区域里,梅山武功实际上仍依赖于民间的生产、生活、传统节日习俗及宗教活动而存在,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民间“把式”固守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武功典籍或口传面授某些功法套路,也许有些功法套路在流传过程中被改变,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把式”手中的梅山武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生形态,可以称之为原生形态。这些民间“把式”是梅山武功的承载者,他们保存着最为原始的梅山武术文化,同时固守着传统的门户。随着他们这些老拳师的过世,梅山武功的这种原生形态也将戛然而止,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角度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2.2梅山武功的次生态

    梅山武功的次生形态是相对原生形态而言的,梅山武功与其他地区民族体育项目比较,其封闭性、生产实用性更强,娱乐、审美特征相对较弱。文化变迁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表现为人们价值意识的觉醒及其对价值的渴望和追求,使受羁绊的欲望和被束缚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使人更加意识到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转换的一致性。在开始注重传统体育文化发掘整理的今天,梅山武功试图融人现代社会,却无法处理好与生俱来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价值取向背离的矛盾。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武术运动发展拖人力度加大,尤其是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在整理过程中,梅山武功也被作为武术遗产和稀有拳种进行抢救,众多民间拳师纷纷献出自己的绝招,这种情况下梅山地区的武术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新化县连续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遭遇的尴尬是,梅山武功注重桩功,强调在狭隘山区的实际运用,而现代价值取向却向更快、更高、更远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靠拢。晏西征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后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裁判员由于没有认识到继承传统武术的重要意义,在评分时只注重力量、速度和高难动作,对一些原汁原味的传统套路评分很低”。门因此,梅山地区武术院校在传承梅山武功这种地方拳种的态度上,主要用现代竞技规则对梅山武功加以改造,加人了大量腾空跳跃等难度动作,只保留了梅山武功中少数动作,这种形式的梅山武功适用了现代竞技体育规则,迎合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审美观,但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梅山武功“重桩功”、“拳打卧牛之地”的传统路子。梅山武功这种试图保留自身特色又试图融入竞技体育的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次生形态,这种尴尬也是大部分传统体育面临的一个窘迫局面。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特点和现代价值和谐统一,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作为只存在于博物馆的文物,是梅山武功巫需解决的难题,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3.2.3梅山武功的艺术形态

    梅山武功与艺术的联姻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祭祀,梅山蛮重祭祀祈福,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祭祀过程中跳大仙,并揉人大量的武术动作,并随着梅山蛮的繁衍而流传至今。正是这种渊源,随着梅山文化研究的升温,有研究者提出将梅山武功作为表演因素加以整合,近几年梅山文化主题旅游的升温,梅山武功也作为一种节目开始走向舞台向外来游客展示,这种形态的梅山武功注重表演,以满足外来游客猎奇探秘心理,可以称之为“舞台上梅山武功”。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只能称之为表演形态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形态。由原始宗教祭祀擅变而来的民俗节日承载了梅山武功的艺术形态,这种形态下的梅山武功不为经济利益,延续了原始宗教纯粹的心灵信仰。这种形态的梅山武功不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一种民俗艺术。

4结语

第2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发展,路线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对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完善煤化工技术管理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传统的煤化工产业优势项目主要是煤炭焦化和煤气化。

(一)、煤炭焦化项目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又新增80多家焦化企业,至此我国焦化企业达到330多家,焦炭的年产量可以达到3.77亿吨,2011年焦炭产量达到了4.2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78%。全国大中型企业新增48座焦炉,预计焦炭产能2622万吨,其中炭化室高5.5米捣固、6米顶装及以上焦炉42座、焦炭产能2424万吨。各种设备、焦化技术也达到世界较高的水平,出产的焦炭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二)、煤气化技术项目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在我国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行业广泛应用。在我国气化炉大多为固定床气化炉。而且逐步引进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奖气化炉,用于氨的合成、生产甲醇和城市煤气。其中“九五”期间,兖矿集团与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先进气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成功开发出了能每日处理22吨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在考核试验中,其性能优于德士古。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我国能源结构相适应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2、煤化工产业整体水平低

同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小、整体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设备技术水平低,导致能耗高、加工能力小、产品品种少、而且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因此国家在上海等一些地方筹建高水平的煤化工产业装置,来提升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

三、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对策

作为石油和石化产业的有效补充和替代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但现代煤化工项目普遍投资在百亿元以上,工艺技术相对石油化工复杂,对设备的磨损、水耗普遍高于传统石油化工,国外技术和设备也需经过工程化考验,应有控制地发展。同时需要构建成熟的信息通道和技术经济平台,新上项目尤其须做好市场分析,避免盲目上项目带来的产能过剩。在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营方面,经过近10年来的大规模建设,不少项目暴露出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当重视局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尤其是关系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技术的升级,提高大型煤化工的整体经济社会效益。

在发展步骤上,应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适度推广,并经过一定经济周期的检验。重点发展煤制化工原料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热能梯级利用、各类资源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物尽其用。积累各种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消耗定额数据,重视煤质变化对整套系统的影响。争取到2015年现代煤化工部分产业进入成熟期,水耗大幅降低,产品与石化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到2020年成为石油化工的替代补充产业。

四、现代煤化工的主要技术路线

1、煤制油

煤制油主要指煤的间接液化与直接液化,液化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油、石脑油及烯烃等。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以及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的逐渐增大,发展煤制油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工艺技术相对复杂,我国煤制油工业化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间接液化需要进一步解决费托和成浆态床反应器设计与制造、催化剂的研制、反应热回收利用及合成尾气甲烷转化利用等方面的问题;直接液化则面临煤质要求高、设备材质要求高以及催化剂一次性加氢液化活性提高等问题。此外,耗煤耗水量高、投资风险巨大也成为了制约煤制油技术发展的瓶颈,应持谨慎态度发展。

2、煤制天然气

天然气是高热值的清洁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少气”的局面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管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解决,因此,发展煤制天然气是有利的缓解途径。煤制天然气的能量效率最高,是最有效的煤炭利用方式,同时,单位热值耗水量低,的排放量也比较低,能够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管道运输。该技术在开发高效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提高转化效率和工艺装置规模及与煤气化技术组合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未来天然气价格的持续走高,煤制天然气将成为现代煤化工技术中的一支潜力股。

3、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技术主要有两种,中间都经过甲醇:一种是MTO技术,指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混合烯烃的技术。另一种是MTP技术,指甲醇制丙烯工艺。在煤炭资源丰富、烯烃供需缺口巨大、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经济优势明显等有利形势下,中国已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发展MTO和MTP项目的国家,预计2012-2015年将有16个项目陆续投产,带来合计约10Mt/a的烯烃产能。虽然煤制烯烃还未实现工业化,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二代技术(DMTOⅡ)、中石化甲醇制烯烃技术(SMTO)和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FMTP)三项重要的自主研发技术。如能克服水资源消耗量大及运输等问题,煤制烯烃将成为煤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4、煤制乙二醇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液、不饱和聚酯、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涂料等。目前,我国仅通辽金煤一项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产品自给率很低,进口依赖度很大,这使得煤制乙二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今后应从生产规模大型化、合成水处理与回用、副产气、尾气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与中东低成本乙二醇的竞争力。

5、煤制醇醚燃料

煤制醇醚燃料是指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含50%的氧,特性与汽油相似。与普通汽油相比,甲醇燃料不仅具有很高的辛烷值,而且对于降低PM2.5中含碳、含氮类有害物质的浓度也起到积极作用。二甲醚是替代柴油的清洁能源,其性质与液化天然气相似,与LPG掺混可作为民用燃料。虽然近些年醇醚燃料的研究受到大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甲醇具有毒性,对金属有腐蚀,遇水容易分层。而二甲醚的沸点常压下仅为-23.7℃,对某些合成材料有很强的溶胀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成为醇醚燃料进行市场推广的主要阻力。同时,为使车辆与燃料匹配,还必须重新开发新车或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而这部分费用势必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因此,醇醚燃料替带油品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IGCC联合循环发电

IGCC联合循环发电是指煤在加压下气化,产生的煤气经净化后燃烧,高温烟气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再利用烟气余热产生高压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相较于传统的燃煤发电,IGCC联合循环发电高效、清洁,能将煤化工的“废气、低汽”完全利用,并大大减少冷却水的用量,这使得该技术受到煤化工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流程长,设备投资大,操作复杂,经济性较差等原因,阻碍了IGCC项目建设的步伐。不过,值得期待的是将大型煤化工装置与IGCC

五、结束语

煤化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我国现代煤化工工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融合到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薛晓楠.煤化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考试周刊》.2012

[2]潘连生,张瑞和,朱曾惠.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一些思考.《煤化工》.2014

[3]潘连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促进以我为主发展现代煤化工.《煤化工》.20013

[4]张殿奎.煤化工发展方向-煤制烯烃[J].化学工业.2012

第3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1.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2.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动向

3.以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

4.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5.我国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6.从“十二五”规划看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7.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8.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9.固相有机合成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与前景

10.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11.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

12.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3.精细化工发展前景以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策略

14.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

15.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

16.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模型化、控制与优化研究

17.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19.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20.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广东省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对策

22.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3.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上)

24.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

25.基于现代精细化工发展初探

26.对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7.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下)

28.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9.晋煤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前景

30.浅谈“十二五”期间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31.广东省精细化工现状与发展

32.论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3.精细化工课程群的整合及改革实践

34.浅析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前景

35.精细化工领域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探讨

36.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37.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

3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39.绿色精细化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40.地方本科院校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41.对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42.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

43.浅析精细化工产业对深圳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44.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探讨

45.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精细化工

46.热点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现状和发展导向

47.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48.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4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276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第5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1.1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

    根据现代化学工业的特征及社会对化工人才需求的趋势,应用型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适应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包括7个方面: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能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②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③掌握化学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④具有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⑤了解化学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⑦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因此,根据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征,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成功经验,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将企业要求与学生的培养相结合,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学体系,确定了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系体现“三个服务”原则:基础理论教学要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成果的吸纳和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及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教学一体化,完成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施“四年九学期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是由原来的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工业催化等专业合并而成的宽口径专业,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3]。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覆盖面广。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微电子化工等诸多领域;二是工程特色显着。该专业以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为两大支撑点,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化学工艺则研究以石油、煤、天然气、矿物、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工程放大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而且在医药、材料、食品、生工等众多相关领域均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需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控制、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的初步能力[4]。

    1.3应用型化工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工程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工程素质的定型作用。培养应用型化工特色人才,核心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纲,根据学生需要,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训练组成,将课外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能力及创新能力,构建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根据能力要求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和创新实践层。基础实践层以强化“三基”,培养基础能力为目的,将基础化学实验分为3个层次和5个模块,构成一个彼此相连,逐层提高的体系[5]。通过化学专题研究训练,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认知实习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阶段。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2周金工实习和1周电工电子实习,实现基础能力培养目标;专业实践层是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综合和创新能力是对技术基础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学生整体素质。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配合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达到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总之,各层实践教学活动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2围绕工程能力培养,实施实践教学改革

    2.1突出强化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者。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思路,为所有的实验室配备了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实验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派合肥学院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去锻炼6~12个月,增加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院要求成立了实验技术教研室,这不仅是名称和内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建立实验技术教研室,由教授、博士担任主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成员,研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等工作。目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有关的合肥学院院级教研立项6项,安徽省教育厅立项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合肥学院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安徽省三等奖一项。聘请企业和设计院等单位人员担任教师,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供实践教学载体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保障平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为支撑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和以化工原理为支撑的化工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作为一门最能反映专业特色,与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实践性课程,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架,重新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方向、适合按专业大类组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框架。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技术化工工艺学作为构架,遵循以下原则:紧扣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工程学与工艺学实验的适当平衡;具有典型性、力求先进性、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既符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发展规律,又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特色,建立了化工热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发展需要,在专业方向上设立分离工程和精细化工2个化工专业方向,并建立精细化工和分离技术2个实验室,建立膜材料和膜过程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6]。以校企互利双赢为机制,开展产学合作,和中盐四方集团等14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2个。每年由校内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企业提出课题,真题真做,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取得在书本上得不到的收获。中盐四方集团、东华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设计多次获合肥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2.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实验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更高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为重点,学院制定了《合肥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收到明显的效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化学工程师之家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为主要内容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化工工程师之家于2007年11月建成运行。以培养“未来的工程师”为目标、以工程设计为核心、以模型制作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团队精神;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工程设计提高工程素养;通过企业化运作模式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累计培训学生500人以上。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在各种全国性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2010年,在科技部等单位举办的青年科技创新竞赛获得二等奖,“三井化学”杯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和华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二等奖。近3年来,学生34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9篇。

第6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化 煤化工产业 煤电一体化 发展情景

煤电一体化,是近年来在煤炭业和电力行业新兴的热点词汇。传统的煤电一体化它的原始目的主要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以特定条件的企业为对象的一种生产方式。从煤炭企业为起始点的,是以煤炭集团的角度上去认识的。

一、煤电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

平煤神马集团对于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和大型热电冷联产业组进行大力发展,充分利用低热值煤和洗选副产品,大力发展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做大做强电力板块,同时大力开展利用煤层气(瓦斯)发电,实现安全生产,减少瓦斯排空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在这个阶段,就运营方式来说集团及战略已经得到升级。风险预控战略对于煤炭行业的煤电一体化来说的,尽管现如今煤矿产业利润倍增,仅从卖煤方面的利润就远远高于煤炭发电的现状来说,煤炭发电并不是一个赚取高额利润的好方法但就行业发展前景来看对于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市场风险过剩也是一种有效地防范,尽管目前煤炭行业煤电一体化步伐放慢,也从未放弃。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电煤供应,在目前的资源特点以煤为能源主体,使得在未来发展的一定期限内的发展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煤企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行业,作为煤炭拥有者,凭借着煤炭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让煤炭市场一直处于紧俏。坑口建电厂虽然在我国实行起来不是很容易,但却是国际中比较流行的也是比较理想的煤电一体化模式之一。

二、生态环保型煤电一体化发展情景

平煤集团本着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利用煤电一体化企业的战略目标,采取生态化煤化工产业链。煤炭和电力作为两大支柱型产业,关系着民生问题。煤电一体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来说是有帮助的,甚至对管理水平的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运输压力的缓解以及投资的节省,运营成本的降低都是有利的。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最有效途径的发电,对于煤电一体化的发展,又添了浓浓的一笔。这一发现是经过世界各国清洁利用煤炭资源的经验中获得,洁净煤利用技术基本上与电力工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我国国情来讲,应该鼓励使更多的煤炭转化成电能。中国是目前仅有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也是导致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煤电一体化的合理发展将成为高效的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道路的典范。煤电生产联系紧密,最大程度发挥煤矿和电厂的优势,并且补充各自的不足,在露天矿中生产出来的煤炭经过煤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煤矿排出的疏干水经由管道在发电厂作为循环水使用,电厂经过过滤排出的灰渣经由灰尘走廊和采煤时剥离出来的土质一起送回填露天矿采区,不仅保证了生态平衡,而且保持了周围环境,水、灰、煤间的科学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与国家的能源发展政策是相呼应的。就目前而言,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基本分为四种:煤企同时发展煤炭和电力项目、煤企兴办电站厂、电企兴办煤矿和煤企和电企共同经营煤电项目。

就我集团而言,在建立坑口电厂时本着《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刚要(2004-2020年)》中确定的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电力为中心,油田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原则,把坑口电厂烟道的气体,经由管道直接注入井下采空区,这样做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自燃火灾,是根据该气体的自身性质而定的。作为工业废弃物,与传统的制氮技术相比成本低,给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并且在这种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比如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所以对于该气体直接注入井下采空区的做法无疑是生态化建设中重要的一步。现代燃煤电厂的副产品-粉煤灰,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粉煤灰,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粉煤灰还会通过空气、水进行污染危及人类健康。在以往粉煤灰制造成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筑路以及回填等方式之外,现如今又有了新的运用领域,可以制作建筑制品比如说加气砌砖、空心砌砖、微晶玻璃以及陶瓷等;制作金属制品,在粉煤灰中提取的矿物质和金属造铝、铁等;制造耐火保温制品,如矿棉、防火涂料、浮珠隔热耐火砖等;产成化肥,长效钾肥、磁化复合肥和煤灰硅钙肥等;利用与固化技术和活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灰场防尘、筑坝和筑路工程的固化技术以及在水泥工业中大量应用的活化技术。在工农业中,粉煤灰的利用率也在大大提高。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的运用已经占到8%到40%之间,这样的话1吨的泥熟料可以吃掉粉煤灰0.16吨。因为其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性,使得粉煤灰可以全部代替黏土,降低了成本、节能减耗,节约耕地面积。用粉煤灰、石灰、石膏以及细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在经过控料、陈化、轮碾和压制而成的蒸压粉煤灰转,是利用粉煤灰量最大的建材制品之一,其中每1立方米的产品就要利用粉煤灰800~900千克。其主要用于抗冻性检验和易受冻融作用的建筑部位。在修建道路基础上,粉煤灰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其主要用于道路基础、路堤填方和振动碾压路面上。在农业方面,对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适当使用粉煤灰可起到增产的作用,在黏土中使用效果最佳。粉煤灰中的微量元素是许多植物生长所需,起到增湿、增强通透性的作用。在酸性土壤中,可以有效的中和土壤中的酸性。

总之,在建立坑口电厂实现煤电一体化的同时,不仅要增强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生态化建设,以“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为准则,建立健全低碳环保型煤电一体化产业。

参考文献

[1]石乐川,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大有可为[J],中国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4.12.

[2]曹文晋,煤电产业一体化研究[C],天津大学,2007.6.

[3]赵春光 王艳丽,煤电一体化战略选择、合作模式及运营机制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1.3.

[4]佚名,困难的煤电一体化进程[J],中国能源报,2011.11.

第7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炉 高炉对焦炭的要求质量控制 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 O213.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焦炭中的硫分硫是生铁冶炼的有害杂质之一,它使生铁质量降低。在炼钢生铁中硫含量大于0.07%即为废品。由高炉炉料带入炉内的硫有11%来自矿石;3.5%来自石灰石;82.5%来自焦炭,所以焦炭是炉料中硫的主要来源。焦炭硫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炉炼铁生产。当焦炭硫分大于1.6%,硫份每增加0.1%,焦炭使用量增加1.8%,石灰石加入量增加3.7%,矿石加入量增加0.3%高炉产量降低1.5—2.0%.冶金焦的含硫量规定不大于1%,大中型高炉使用的冶金焦含硫量小于0.4—0.7%。焦炭从入炉到达炉缸,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经受碰撞、挤压、磨损等机械力学作用;碳溶损反应、碱金属侵蚀、渣铁溶蚀,以及向铁水溶解等化学作用。因此焦炭从入炉到炉缸,平均粒度要减小20%-40%。在上中部粒度变化不大,在软熔带的焦炭有剧烈的碳溶反应,粒度变化较大。焦炭质量对焦炭自身的劣化起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焦炭灰分,块度,强度影响最为显著。

二.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燃料是高炉冶炼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之一。现代高炉都使用焦炭做燃料,全部从炉顶装入。近年来,喷吹技术的发展,从风口喷入一些燃料(如无烟煤粉、重油、天然气等),替代一部分焦炭,但只占全部燃料用量的10%~30%,焦炭仍然是高炉冶炼的主要燃料。

1.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作用.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主要作为发热剂、还原剂和料柱骨架。焦炭在风口前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并产生煤气,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将热量传给炉料,使高炉内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得以进行。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热量有70%~80%来自焦炭的燃烧。焦炭燃烧产生的C0及焦炭中的固定碳是铁矿石的还原剂。焦炭在料柱中占1/3~1/2的体积,尤其是在高炉下部高温区只有焦炭是以固体状态存在,它对料柱起骨架作用,高炉下部料柱的透气性完全由焦炭来维持。

另外,焦炭还是生铁的渗碳剂。焦炭燃烧还为炉料下降提供自由空间。

2.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焦炭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高炉冶炼过程的进行及能否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对入炉焦炭有一定质量要求。

焦炭的化学成分。

焦炭的化学成分常以焦炭的工业分析来表示。工业分析项目包括固定碳、灰分、硫分、挥发分和水分的含量。

(1). 固定碳和灰分 焦炭中的固定碳和灰分的含量是互为消长的。固定碳按下式计算:ω(C固)=[100—(灰分十挥发分十硫)]%。要求焦炭中固定碳含量尽量高,灰分尽量低。因为固定碳含量高,发热量高,还原剂亦多,有利于降低焦比。

生产实践证明:固定碳含量升高l%,可降低焦比2%。焦炭中灰分的主要成分是Si02、A12O3。灰分高,则固定碳含量少,而且使焦炭的耐磨强度降低,熔剂消耗量增加,渣量亦增加,使焦比升高。生产实践还证明:灰分增加l%,焦比升高2%,产量降低3%。我国冶金焦炭灰分一般为11%~l4%。

(2). 硫和磷在一般冶炼条件下,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硫有80%是由焦炭带入的。因此降低焦炭中的含硫量对降低生铁含硫量有很大作用。在炼焦过程中,能够去除一部分硫,但仍然有70%~90%的硫留在焦炭中,因此要降低焦炭的含硫量必须降低炼焦煤的含硫量。焦炭中含磷一般较少。

(3). 挥发分 焦炭中的挥发分是指在炼焦过程中未分解挥发完的H2、CH4、N2等物质。挥发分本身对高炉冶炼无影响,但其含量的高低表明焦炭的结焦程度。正常情况下,挥发分一般在0.7%~l.2%。含量过高,说明焦炭的结焦程度差,生焦多,强度差;含量过低,则说明结焦程度过高,易碎。因此焦炭挥发分高低将影响焦炭的产量和质量。

(4). 水分。 焦炭中的水分是湿法熄焦时渗入的,通常为2%~6%。焦炭中的水分在高炉上部即可蒸发,对高炉冶炼无影响。但要求焦炭中的水分含量要稳定,因为焦炭是按重量入炉的,水分的波动将引起入炉焦炭量波动,会导致炉缸温度的波动。可采用中子测水仪测量入炉焦炭的水分,从而控制入炉焦炭的重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一般自动化区别在于:自动化系统是否作为一个整体执行保护、检测和控制功能。

三.焦炭对高炉冶铁的作用以及质量要求。

1.作用。

(1). 炉料的骨架作用:支撑炉内料柱,提供炉料的透气性;

(2). 提供冶炼能量:与氧气燃烧放热,占炼铁总热量的58%;

(3). 铁矿石的还原剂:碳和碳与氧反应生成的CO;

(4). 对最初生成的铁进行渗碳,生铁中含碳量为2.2-6.0%;

(5). 填充炉缸作用:活跃炉缸,提高炉缸的空间系数,使高炉休风后易恢复炉况。

2.质量要求。

建设大搞炉一定要要有高质量焦炭的保证,企业高炉扩容也要以提高焦炭质量为前提,焦炭质量水平决定喷煤比的水平。因此一般高炉炼铁对焦炭的要求是:

(1). 大高炉对焦炭的质量要求高于中小高炉、巨型高炉用焦炭质量更高,粒度要大一些。

(2). 工业发达国家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普遍高于中国。如灰分一般在10%作用,含硫小于0.6%。

(3). 炼铁精料技术要求:炉料

(4). 注意焦炭和煤粉灰中带入有害杂质含量,如元素K、Na等。

(5). 焦炭要进行整粒。目的是要实现粒度均匀。如焦炭要保证60mm左右粒度>80%,大于80mm的要小于10%,75mm)在炉内易破碎,产生较多的粉末。这些粉末会使炉料透气性恶化,高炉压差升高,被破减少风量,产量下降、焦比升高,需要加以控制。

四.新工艺的选择。

扩大炼焦煤源的炼焦工艺,已进入工业化的有煤预热炼焦、湿煤捣固和预热捣固炼焦、型焦生产、添加粘接剂、配入型煤炼焦等,虽然上述工艺都能改变焦炭质量,但从煤种及投资改造难易程度上比较和分析,湿煤捣固式炼焦有较大优势。挥发份高、弱粘结性的兖矿气煤,改造过程不影响正常生产,且效果显著。

采用湿煤捣固,其原理是增加入炉煤的堆比重,有利于提高煤料的粘结性。

堆比重增加,煤粒间的间隙减小,填充间隙所需胶质体液相产物的数量也相对减

少,较少的胶质体可以在煤粒之间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堆比重增加,煤饼的透

气性差,使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干馏气体不易导出,煤粒的膨胀压力增加,中间产物靠得更紧密,接触时间长,更容易反应生成稳定的胶质体,从而改善煤的粘结性。焦炭形成后使耐磨指数M10降低,即耐磨强度改善,还有利于提高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

通过捣固可将煤料堆比重由0.70~0.80t/m3提高到1.05~1.20t/m3,焦炭抗碎强度M10提高2%~4%,耐磨强度M10可改善3%~5%。

五.结束语

我们应大力的投入资金,提高配煤的准确性,从而在一定基础上保证焦炭的均匀成熟,为稳定焦炭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保护国家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糜克勤 李家新 高炉内焦炭质量的控制 [会议论文] 1994 - 第三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

[2] 张孝天 焦炭热性质的控制和几个问题的讨论 [会议论文] 2007 -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

[3] 齐婳QI Hua 济钢焦化厂焦炭质量波动分析及应对措施 [期刊论文] 《煤化工》 -2007年5期

[4] 杜屏 雷鸣 刘建波 田口整司 高炉操作对炉缸侵蚀的影响 [期刊论文] 《钢铁》 -2012年12期

[5] 于景峰 王立富 炼焦煤选择粉碎和水分控制技术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 [会议论文] ,2000 -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第二届三次理事会

第8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产管理;实时数据;规划设计

目前中国拥有化工企业四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9%,化工大致分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几大类,其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占总数的98%以上。这些企业对资源、行业技术依赖性较,多数企业属连续型大规模生产,生产流程特殊、工艺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较困难,很难即时有效的掌握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和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计划与调度。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特进行研究。

1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化工是一个高消耗、高能耗、高危险的行业,对于如何稳定生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有效进行生产调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生产管理需求:

1.1生产工艺监控

化工生产装置的数据仅能在现场和DCS查看,其它非操作人员要想查看生产工艺数据必须到DCS或现场看,如果查看历史数据则更难,超过一个月的数据就没有系统记录,只能查看纸质记录,且只有主要操作参数的记录。这对生产工艺异常分析、故障和原因查找不利,工作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建立生产工艺监控系统能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监控生产系统,能浏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多数据和多曲线对比等功能。通过相关图表、数据,能够实时获得充分的生产信息,即时处理异常,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1.2生产计划和调度

很多化工企业生产计划也需要根据市场总的需求状况进行制定和调节。销售人员首先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的需求计划,报企业审批,然后再流转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现有库存情况、在途量、销售计划、设备状况、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再根据物料需求进行招标采购,入库后生产部门再领料组织生产,产品入库后销售人员再进行销售签约、发货。这个过程较长,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偏差,客户需求着急时难以及时发货,市场发生波动时生产调整缓慢。

2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生产工艺监控

通过系统流程图和实时趋势图实时观测生产现场的各项数据,监视生产状态,了解实时生产情况,即时处理报警信息。通过系统流程图、实时趋势、实时报警等内容,能够在同一画面看到不同分厂、装置、工段DCS的信息,掌握生产现场的最新动态,从而消除管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对不同DCS、PLC、智能仪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4]。各个生产场所,各套生产装置、各储罐实时工艺数据和历史数据一目了然。生产监控时一旦数据发生异常,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操作人员和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管理人员。提醒中的高、低、高高、低低的数值来源有二个方面,一是工艺设计时的规定,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所得。

2.2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计划:提供生产计划、作业计划、需求计划等全面管理,包括多种生产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跟踪、和归档。生产计划包括中长期(年/季)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信息可以由ERP系统转入,也可以由生产调度中心录入/维护。作业计划分解成厂级计划、装置级计划和工序级计划,并落实到位。作业计划级别包括:厂级、装置级、工序级;层次包括:生产作业计划、装置作业计划、工序作业计划。系统包括对人员、设备、物料、能源、进度、安全、环保、健康、质量、成本、绩效等环节的全面管理。生产调度:根据人员、设备、物料、能源等资源和生产计划以及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的要素排定生产计划,并对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督促,系统自动记录各类信息,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确保按计划执行。主要功能包括:调度信息的生成、保持与;重大调度事件管理,提供生产装置协调,公用工程协调,重大调度事件记录;对升降负荷、开停车操作给予建设性指导;管理调度任务,并监控调度执行情况。

3实际应用效果

3.1生产工艺监控

工艺流程图含实时监控、趋势分析功能,用户只要在窗口新建流程图、点位、设备和图线显示窗,这个组建类似DCS组态。开启监控时可以显示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提醒功能。

3.2工艺数据和曲线对比

在一个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页下完整掌握全部生产相关信息,对于制造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当遇到制造异常时,也能实时报警,并利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快速判定发生原因并排除异常。

3.3趋势分析和监控管理

系统运用后服务器将不断记录数据,数据记录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来分析各类型数据的未来趋势。一年的数据统计生成曲线后,并预计了未来一定时期的数据。生产工艺监控包括系统流程图实时监控、实时报警、实时趋势。生产管可以根据趋势图判断生产各参数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走势提前判断是否会发生生产异常,可以提前报警,自动语音报警,并记录,并根据报警等级自动发短信或邮件给不同等级的生产管理者,最高直接发给总经理。这个功能尤其在危化企业和联锁性强的企业非常实用,可以提前调整生产参数,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3.4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本功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以某装置计划调整为例。考虑到此模型运算会涉及企业部分商业信息,故部分数据和关系不准确,但不影响理论运算和验证。

4结语

本文设计了可适用于国内化工企业的实时生产管理方案,可以使企业更规范、更高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做到数据实时、快速、安全的采集,实现系统集成。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本方案稍做修改即可在新企业应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考虑到企业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中,要做好数据基础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建设以适应在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报表报告、敏捷分析、自助分析、多维分析、交互分析、挖掘预测,向数据全员利用化、数据价值最大化、经营决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健 单位: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健.RTPMS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在氯碱经营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6.

[2]金炼.基于OPC技术的实时数据服务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9篇: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作用

神华集团是一家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是中央直管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10年营业收入为2170亿元,利润总额为575亿元,位列全球500强第292位。

神华集团在短短二十六年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即狭义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家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企业借助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动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时期形成并蕴涵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获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有“软”、“硬”之分。软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对于不断变化竞争环境的洞察力、反应力、组织力,硬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拓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让客户真正得到好于和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管理水平和企业运行机制方面的经营特长,更为重要的它是各种经营要素和组织能力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概括地讲,核心竞争力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关联性、积累性、动态性等特点,也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等特点。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凝合剂。 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倡和拥有的共同价值体系,是全体员工认同、能予以持续保持、传递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用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影响、引导员工,使之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基因 。企业文化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价值链中最难模仿的部分。企业一旦建立了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差异化,也就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差异化。这种基于企业特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等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种独特性对于竞争对手来说难以模仿、克隆和超越,即便能模仿和超越,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第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基因。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实现其对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最优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增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神华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神华工程是一项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跨世纪的工程,当时被誉为“南有三峡,北有神华”。可以说,从1984年11月6日神华工程正式启动起,神华文化便开始了积淀。神华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神华文化。全体神华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成就了神华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活动中,倡导、积蓄、培育所形成的职工信念、意志、风格、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

“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全体神华人至高无上的精神法宝,是神华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念,是神华人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不懈努力,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打造百年神华的不竭动力,是神华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敢于实践、变革创新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神华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确立一流的目标,努力打造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努力履行一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神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神华企业精神的形成,与神华事业切切相关,紧密相连。神府、东胜矿区建设初期,地处毛乌苏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神东矿区,地面起伏、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通讯不畅、整个矿区连一条像样的牛车道都没有,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矿区开发初期生活、办公条件差的极端困难,广大建设者发扬艰苦创业和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怕苦、不怕累,住野外帐篷、“干打垒”房,吃酸菜杂粮,喝旱井水,顶严寒、冒风沙、斗酷暑,跋山涉水勘察施工,人拉肩扛运送设备,打眼放炮开山建矿,为神东的开发建设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开辟了神府、东胜矿区及包神铁路建设的广阔战场,奠定了神华发展建设的根基,同时也确立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神华精神。

90年代初期,神华人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对神东矿区总体设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改变人海战术,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运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采煤技术,探索出了优良地质条件与运用大型机械化先进开采工艺相结合的高产高效的建设道路,努力加快神府东胜煤田建设。

1992年8月16日,提出矿区建设“五高”、“七个一流”,即“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基本建设创一流,生产经营创一流,安全生产创一流,企业管理创一流,物质文化生活创一流,精神文明建设创一流,建设一流的模范矿区”,提出了“奋战十年,争创一流,建成特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的奋斗目标。

1996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为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题名“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从此,神华人以此作为神华的企业精神,并在这一精神的感召、鼓舞下,以建设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目标,引进一流的设备、技术,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采用一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使神华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1998年后,全国煤炭市场疲软形势的严峻,供过于求的局面为神华的发展带来极大地困难,神华集团公司巩固并发展了神华企业精神,仍然坚持艰苦奋斗,把有限地资金落实到生产建设当中,取消一切非生产性投资;仍然坚持开拓务实,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以诚信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服务用户;积极调整煤炭产品结构,精心打造神华煤品牌;仍然坚持争创一流,发展壮大了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积极开展了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神华模式,生产经营等各项指标创出了世界一流水平,为神华集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神华集团以率先将神东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和“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强做大,打造辉煌”为战略目标,先后对整体划转的内蒙古“西六局”了破产重组,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重大改革,由国华电力发起了对国内部分发电企业的收购,建设了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等项目,兼并重组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疆能源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形成了煤、电、油(化)、运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2006年,神华集团研究决定将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这是神华集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创新型、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企业过程中,对企业发展的重新认识和升华,是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五型企业”的每一型即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密不可分,和谐联动,互为要素,是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本质安全型是前提,是对集团公司煤、电、油(煤化工)、路(港航)各产业的基本要求,是集团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保障,体现于集团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行为的自觉约束。质量效益型是基础,也是集团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精神。质量效益为其它四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是其它四型建设的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型是动力,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运用能力根本途径,是其他四型建设的助推器,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资源节约型是方向,是集团公司坚持生产与节约并重,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打造绿色神华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贯穿于五型企业建设的全过程。和谐发展型是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建立在其它四型取得成果的基础之上,也反作用于其它四型,为其它四型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和谐发展也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2009年,神华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神华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再造神华就是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数量、更高的质量、实现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是神华科学发展的中期目标,是阶段性成果,就是要在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润力争过千亿、税费600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质的提升。以此为核心,集团公司以实现“百年神华”为目标,将“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提升为“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使神华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成为神华文化的精神支柱。

三、企业文化在神华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神华文化随着神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华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在打造百年神华的伟大征程中,神华文化是一面夺目的旗帜,更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神华企业文化在以几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首先是推动促进作用。通过神华集团的战略规划、发展、完善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神华集团克服金融危机,逆势上升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协调组织作用。神华通过文化建设,不断调整企业自身形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紧跟社会整体的变化步伐,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

第三是凝聚融合作用。神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尤其是在企业整合、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发挥了企业的这种凝聚力。

第四是教育引导作用。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华文化在激励、协调企业成员,将企业文化的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时,实际上也发挥了自己的教育作用。积极健康的神华文化提升了企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改善了广大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家骅.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曹世潮.终极竞争力:文化战略实施原理与案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