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竖笛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竖笛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竖笛教学能充实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竖笛学习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是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在学习中,学生的大脑思音,眼睛视谱,耳闻琴声,心唱曲调,能促进学生的协调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竖笛进课堂,锻炼提高学生的听力、音准感、协调感,对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竖笛演奏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更让不爱开口唱歌的学生在学习竖笛中增加了自信。在学习演奏的同时,竖笛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以下笔者谈谈竖笛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发现美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能否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自觉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竖笛教学有所接触,会对竖笛演奏不以为然。在竖笛教学第一堂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老师精心准备的国外专业竖笛演奏团的合奏视频和竖笛演奏家的独奏音频,从学生表情和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心灵强烈的震撼。视频中呈现的竖笛的种类和竖笛的表现力大大超乎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对竖笛演奏刮目相看。之后,笔者让学生充分地聆听老师示范的《天空之城》,优美动听的竖笛音色,娴熟的演奏技巧,让学生啧啧称赞。教师用自身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学生在音乐中发现了竖笛的优雅、清丽、和谐之美。
二、注重技巧――感悟美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重新燃起了学习竖笛的浓厚兴趣,但由于手指按孔方法不到位,不能将孔闭实,加之气息控制不当,经常在课堂上吹奏出“怪音”“尖音”,影响了竖笛演奏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竖笛音色,如用“闻花香”“吹蜡烛”的方法加强气息的控制。通过比较口风的强弱,对比不同程度口风在各音区的运用,使学生懂得吹低音时应该把唇肌放松,用宽松缓慢的口风来吹,才能吹出饱满的低音;中音区的口风较低音区稍强一些,才能吹出圆润、华丽的声音;吹高音时,口风要急一些,唇肌微缩,让气流细细地吹出来,这样吹出来的高音才明亮悦耳。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改变低音“冒”,中音“燥”,高音“啸”的情况。其次用“指肚按孔法”,即用每个手指头指肚中心对准竖笛相应的孔眼,用力按十秒后看,根据指肚圆孔痕迹完整性,判断学生按孔的严实性。之后采用“徒口练习法”,将竖笛的吹嘴离开嘴唇,左右手呈正常演奏的姿势,口中唱谱,双手运行相应的指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高学生对指法的熟练程度及手指的灵活性等。最后创新竖笛的基本练习。笔者采用多形式的节奏练习、和声训练等,既能加强学生对音阶、指法的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如练习曲接龙等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中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奏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悦耳的笛声中感悟到竖笛演奏之美。
三、精选曲目――创造美
学习竖笛不是单纯地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笔者一开始就将竖笛教学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教师要结合课本但又不能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除书本上的竖笛演奏曲之外,可以将教材中演唱的曲目移调成适合竖笛演奏的乐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或演奏,从而感受到乐曲的乐句、节奏、速度、情绪等要素,然后将其感受再通过唱歌或器乐演奏表达出来,这种唱奏交替,穿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强化教学效果。还有精选经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片段,如《天空之城》《绿袖子》等。美妙的旋律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热情,学生就会陶醉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悠扬笛声中。最后,学完基本音阶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在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在教室设置班级小小演奏家排行榜。每节音乐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吹奏表演,然后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的形式评比,最后优者上榜。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竖笛的兴趣与爱好,就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竖笛演奏之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用竖笛表现心中最爱的音乐,让悦耳的笛声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韩中健.竖笛演奏与教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一 激趣引导,了解笛子的历史 。笛子的文化,以及制作简单的笛子。
1.笛子的历史: 在8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以狩猎为生,原始中的飞禽走兽很难捕捉,怎么办呢?他们用鹤的腿骨做成骨哨,能吹出与禽鸟相似的音调,诱惑禽鸟投入他们预设的圈套,得以捕捉。这也就是我们最早的笛子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中国中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成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专家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因地取材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乐器 玉米杆笛子 并在课堂上演示
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我就让孩子准备了玉米杆最前面的稍杆那部分最细最长的一部分玉米杆。让孩子把中间掏空,按制作笛子的方法制作简单的乐器玉米杆笛。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以及拉近孩子和音乐的距离。
二 笛子的演奏方法: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标准》中规定,“课堂乐器”的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但在初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初中阶段(八年级)的“课堂乐器(八孔竖笛)”选择了零起点,进度较小学稍快一些。
在八孔竖衡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坚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奋剩下的几个音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于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
呼吸方法:学生在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竖管所产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体验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坚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坚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基本演奏技法: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城里面的音就像“嘟鸣”的感觉。
从学生对竖笛各直的认知规律来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原文地址省略/showtopic-68593-3.aspx在音阶1234567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顺序是7654321。在中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开始学习竖笛,首先介绍的是567i四个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7”音入手,这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向后依次为“6”“5”。在学会了这三个音的指法后,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可为学生适当安排小乐曲的练习《小宝宝要睡觉》,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用简单的三个音就可协吹奏小乐曲了,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坚衡的兴趣。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了使我们的教材适应每一名学生。体现音乐素质教育的思想,教材在选择坚笛乐曲时,难度稍大一点的曲子都编配了旋律简化谱。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绣荷包》,学生在演奏时如果按原歌曲的节奏演奏下来,可能对于有的同学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连续的上花音音符的吹奏,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缩减,不影响乐曲的前提下,降低一点演奏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曲的选择注重了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在这首乐曲可以用其他乐器演奏,也可以请几名吹奏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吹奏,这样既使有能力演奏的同学得到了发挥,又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参与了活动,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合奏时教师应注意坚笛与其他演奏乐器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分配应由学生自由选择。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竖笛以其价格低廉、易教易学、携带方便等特点,成为“器乐进课堂”的首选乐器,并且被编入新课程的教材中。今年,我市提出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技一艺”计划,更是推动了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计划的提出,更好的推动了竖笛教学,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竖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竖笛教学,竖笛和教材内容结合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竖笛和唱歌教学的结合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感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其作用将大打折扣。唱歌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进行 竖笛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生正好处在变声期,很多学生在唱歌时,总是感觉到力不从心,慢慢的对于音乐的喜爱就逐渐消退,甚至有的同学害怕他人的嘲笑就干脆闭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准,越唱不准,就越不敢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为解决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树立起唱歌的信心,我们将通过竖笛的吹奏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从简单的识谱到吹奏旋律,让学生慢慢树立起音准的概念,为后面歌曲的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竖笛和欣赏教学的结合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包括音乐分析能力、音乐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欣赏教学时,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让我们沉浸其中,主题旋律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单一的欣赏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影响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竖笛吹奏音乐主题旋律,对于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主题音乐还可以背奏,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了欧洲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听了《小步舞曲》时,学生很快的就被动人的旋律吸引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品,我让学生进行竖笛练习,慢慢的,优美的旋律从学生的指间流淌,让学生近距离的和大师进行对话,我相信,此时,大家对于作品的风格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竖笛教学和欣赏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在聆听―吹奏―聆听的过程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理解音乐,从而有效提高欣赏课教学的效果。
3.竖笛和合唱教学的结合
合唱是一种群体歌唱的艺术形式,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行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意识,还能使学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艺术之美、和谐之美,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是一种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美育的极佳形式。
【关键词】音乐课堂 竖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02-01
器乐演奏是音乐课程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器乐教学以其深层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给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了乐趣,给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
中小学生学习器乐演奏,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两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演奏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这就是器乐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竖笛作为中小学器乐教学中的一种常用乐器,与其它乐器相比,具有价格便宜、便于携带、音色优美、风格鲜明、学习容易、演奏简单、易于推广等诸多优势。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以培养兴趣和爱好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演奏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选择合适的乐曲
任何器乐演奏教学都是通过练习乐曲进行的。这种具有教材性质的乐曲,既要遵循演奏技巧学习和训练的规范,同时也要必须符合审美教育的美感要求。就中小学演奏教学而言,后者显得尤其重要。
与专业性的器乐教学强调技术训练的系统性不同,在具有普及性特点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注重的是与其它教学领域内容紧密结合,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竖笛吹奏音乐主题来达到学生学习和演奏名曲的愿望,在唱歌教学中对歌曲曲调、内容和情感表现都能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通过吹奏竖笛参与到歌曲的表现中,不仅能提高学生演奏兴趣,掌握演奏技能,更能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竖笛教学中所选择的乐曲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的纯技术练习,一定要具有流畅、优美和易学易奏的特点。因为这种具有美感的音乐作品,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且能大大增加他们学习掌握演奏技能的兴趣与信心。从音乐演奏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演奏者的表现欲望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演奏者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演奏者的表演兴趣。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演奏,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有效提高竖笛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选择恰当的教法
浓厚的兴趣来自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竖笛的演奏,寻求和选择科学的教法是非常必要的。竖笛的吹奏虽然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它的演奏技巧,还是很有难度的。初学阶段,从吹奏单音开始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观察其指法,再采用口唱、手按指法等进行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气息、换气等基本要领。
由于竖笛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演奏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演奏形式虽然不能象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乐器和乐曲都比较简单的中小学音乐课中这种教学形式所蕴含的美育功能是可以而且必须达到的。
三、选择合理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竖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合唱水平及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使之能够辅助学生掌握音准,同时还可以增强和锻炼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视觉反应能力等诸多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竖笛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1. 注意掌握气息的运用
竖笛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呼吸方法是否正确密切相关,由于小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对于气息控制的能力和意识都较差,所以一直以来,其学习吹奏竖笛的难点都在于不能掌握住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大致相等的,但是如果想要吹奏竖笛,就和日常生活的呼吸方式不同,它与唱歌的呼吸方法相同,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将气吸到腰腹部。要掌握好平稳、缓慢、自然的运气方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摸索,笔者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了气息训练两步法:
第一,"闻花"吸气。吸气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急吸和缓吸。相对于缓吸,在吹奏竖笛中更多地是采用急吸。但是无论是采用急吸,还是采用缓吸,吸气都要深一些。深呼吸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具体练习起来却很容易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感觉很抽象。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容易掌握气息,就在学生面前放上一朵美丽芳香的鲜花,让学生去闻花,在这个过程中去联系、感受深呼吸,使得原来抽象且枯燥的深呼吸练习变得直观而有趣。
第二,气息的缓呼与保持。在学生掌握好了深吸气的方法之后,如何将气息保持住,又是一个练习的难点。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自行准备好一张宽1厘米、长10厘米的薄纸片,练习时,把纸片用一只手捏住它的一端放在唇边,把它轻轻吹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看谁保持的时间长。运用上面的两步法,再进行长音的吹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换气得当。音乐不是一气唱到完的,中间有停顿,时值有长短,节奏有快慢。因此,换气是否得当非常重要了。如果速度较快的乐曲,要用抢换气的方法。例如:练习曲《快乐的罗嗦》,乐句中间标有“ˇ”的记号,要求用抢换气的方法,迅速快捷地换气。慢速而悠长的乐曲要用小腹来控制气息。在吹奏这类乐曲之前要做深呼吸,把气沉在腹腔内,然后有控制地将气息缓缓地吐出。
2. 用教师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主动接受新知识,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是否可以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活泼、愉快的环境下学习,那么教学活动必然收效较佳。每次在进行竖笛教学时,都应该侧重于培养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去聆听优美动听、演奏技巧的竖笛作品,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示范性演奏时,可以通过指法运用、气息控制、演奏姿势等来给他们边演奏、边讲解,多让他们吹奏一些自己会唱、爱唱的歌曲,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满足感。这样一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竖笛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具有发展意识。竖笛教师应该具有发展意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包容,教师要多体谅学生,鼓起他们的自信,增添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小学竖笛教学课堂上。另外,竖笛携带方便,可以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带到课外。比如,在学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些乐曲后,可以引导学生吹奏给老师、妈妈听。学生得到周围人的鼓励,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更乐于学习。
3. 开展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竖笛演奏
现在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我们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这种心理为竖笛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竖笛特色的校园系列活动,如某小学在二-六年级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竖笛合奏过关及个人独奏比赛,效果较好。
(1)二、三年级的竖笛合奏过关及个人独奏比赛。 合奏内容:吹奏两首曲子。一首为指定曲目为《闪烁的小星》,另一首为自选曲目。独奏为每班2名学生,内容自选;(2)四年级的竖笛合奏过关及个人独奏比赛。 合奏内容:吹奏两首曲子。一首为指定曲目为《雪绒花》,另一首为自选曲目。独奏为每班2名学生,内容自选;(3)五年级的竖笛合奏过关及个人独奏比赛。 合奏内容:吹奏两首曲子。一首为指定曲目为《大鹿》,另一首为自选曲目。独奏为每班2名学生,内容自选;?(4)六年级的竖笛合奏过关及个人独奏比赛。合奏内容:吹奏两首曲子。一首为指定曲目为《欢乐颂》,另一首为自选曲目。独奏为每班2名学生,内容自选。
4. 结束语
总之,竖笛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具有易于掌握、音高固定、易于携带,音色优美等诸多优点。竖笛教学是小学阶段课堂乐器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竖笛学习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使课改中的音乐教学更加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小艳. 小学竖笛教学的探索[J].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 2003,(01)
[2] 邱婷. 浅谈竖笛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2009,(09)
[3] 张丹. 悠扬笛声,活跃课堂[J]. 广东科技 , 2009,(16)
初中学生年龄小,文化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家乡的了解比较肤浅。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太泛、太深,要考虑实际效果,注意可接受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抽出专门时间,安排好课外活动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对家乡较为典型的地理事物进行参观、考察、调查、浏览活动,提高学生乡土地理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把感性知识逐步深化为理性知识,以使乡土地理教学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突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本乡本土是学生及其祖辈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故乡的乳汁哺育着学生日益成长,乡土地理是对他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极其生动、具体的教材。学生爱家乡,不仅是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备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家乡建设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凝聚着数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要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内在规律;观察;思考
一、“数数”可以让学生认识数的特性和内在规律
如果不把数放到生活当中去数,学生是难以理解数的意义的。如,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化、可操作性的材料让他们去数,一个一个地数,学生知道了某事物可以用“1”来表示,知道了某个集合的数量。通过数数量是2以上的人和物时,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怎样知道数量,认识到数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如,数的单、双等。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正着数、倒着数,学生会逐步发现自然数列的内在规律是那么有趣。
二、“数数”可以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和思考
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行。由于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到的事物大都是直观实体。我们可以通过数实体来丰富学生对数、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步感受“数”的价值。数数中,无论学生是“数出来的”,还是“看出来的”,都必然用到“一一对应”的原则,说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物体(或看或指或点),而“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间的对应关系,这是今后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基础。同时,“数数”活动“有序”是一个首要条件,否则就会重复或遗漏,只有做到严谨地观察、思考,才会为奠定“数学基本思想”获取必要条件。数身边的数,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接龙、跳数等;可以数教室内的数、自己身体上的数、校园里的数。一旦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大抵会衍生出感悟或启发。
三、“数数”活动为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理解“加”“减”“乘”“除”打下了一定基础
数数的形式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1.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2.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3.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4.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5.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6.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7.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8.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9.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10.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11.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正着数为加,倒着数为减,几个几个地正着数为乘,几个几个地倒着数为除。在学生初期的加减法计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
“数的序列是数学发展的基石。”数数就是初步探究和表示各种事物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数数”,还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来“表达”它们,用“它们”进行交流,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构建数学思想作准备。
参考文献:
1.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歌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教师的智慧,将一些优秀的侗族文化渗透在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可以用侗歌(多耶)来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侗族的优秀文化。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这是我们侗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告诉学生,只有努力学习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侗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样,学生受到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必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
2.充分挖掘课本当中的德育教材并与侗族文化有机结合
在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的材料,教师要把它挖掘出来并与侗族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科学家执著追求的科学研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在排列、组合和概率引言部分,讲解乒乓球比赛时,可以附带列出我国近年来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让学生领略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只要充分挖掘,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3.运用好少数民族学生性格当中的优秀特点来进行品德教育
侗族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当地村规民约的影响,他们的性格当中有一种不服输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数学教学当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例如,课堂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团队精神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解题能力竞赛、数学家小故事交流会等各种活动,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