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招商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招商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招商考察报告

第1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3月4日至7日,市政府办公室和外经贸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行4人赴扬中、丹阳、句容、溧阳、金坛、武进,学习考察六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大家一致认为,六市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营造出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做法

1、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六市虽然区域位置、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但对招商引资工作都十分重视,动手早、行动快、成效显着。2001年,句容市共新批外资项目60个,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3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倍和2.06倍。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涉外税收入库1.16亿元,外向型经济占全市经济份额已达50%以上;扬中市新批外资项目45个,合同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94万美元,分别增长144%和36%。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丹阳市新批外资项目90个,合同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14.9万美元,分别增长184.2%和47.1%。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金坛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1.26亿美元、6107万美元,分别增长42%和21%;溧阳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5000万美元、5771万美元;武进市利用外资总量居六市之首,共新批外资项目71个,协议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8%。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目前已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该市。2002年,六市从头抓紧,及早安排,利用外资工作开局良好。丹阳市今年确定了每镇协议利用外资不低于300万美元的工作目标,今年1-2月份,协议利用外资4400万美元。武进市计划年内利用外资翻一番,力争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仅1月份,该市已新批外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3个,协议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12万美元。

2、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基地和窗口,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招商载体。

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各类园区在利用外资方面的"龙头"作用,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的主阵地。六市都十分重视园区建设,规划早、定位准、投入力度大。武进市有2个开发区。一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一期规划的核心区3平方公里已布满,正抓紧建设南区和北区。南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用于引进一般工业项目,北区17.5平方公里,利用不足3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发展重化工业。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区。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度假项目。该市在合理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在"两区"内划出启动区,完成拆迁、征地等工作,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去年仅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的投入就达1.5亿元。武进市30个镇兴建了43个工业园区,每区规划面积都在400亩以上,新建项目全部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态势。扬中市去年4月份起开始规划建设沿江工业(仓储)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市财政已投入近6000万元,目前水、电已配套,四条主干道已有1条通车,其它3条正在抓紧建设,今年将有3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进区。丹阳市去年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预计投入1.5亿元。该市新世纪工业园正在规划建设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和即将完工6.5万平方米,已出租3万平方米,在第一、二、三年每月分别按7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9元/平方米收取租金,既方便了外商,缩短了项目周期,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丹阳市各镇都规划建设了特色工业园区,如司徒镇"眼镜工业园"、后巷镇"五金工业园"、新桥镇"灯具工业园"等等,去年该市有5个镇协议利用外资在2500万美元以上。

为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六市都制定了优惠的投资政策。句容、丹阳、扬中三市设立了"无费区",即在指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只收税、不收费",省政府以下文件规定的收费一律予以减免,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外商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扬中市还给予工业(仓储)区特别的优惠政策:凡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征地在50亩以上的独资项目,5年内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10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以财政奖励的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

3、坚持把特色产业和资源作为对外推介的主体,努力形成项目的集聚效应。

六市的同志认为,外商到一个地方投资,最看重的是当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优势,适合他的企业发展,否则,你说破了嘴皮,人家也不会来投资。完全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就象国内电器产品打价格战一样,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本之策。六市从本地的资源实际和产业实际出发,凸现自身优势,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扬中市是全国最大的电器生产基地之一,工程电器已占全国市场的20%,电器产品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额已达40%左右。该市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落户。目前,该市生产电器的外资企业已达30多家。其中,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由世界开关柜技术实力最强的KM公司与中方合资,先后4次增资,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丹阳市是全国最大的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过5亿元,该市一方面强化市场建设,配套市场设施,另一方面紧紧依靠市场载体,展开招商攻势,先后引进了40多家外资企业。金坛市是江苏省服装名城,该市注重以外引外,利用外贸生产企业与外商的协作关系,争取深层次的合作。全市13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中,近60%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中,晨风集团1家引进3个合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在资源利用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句容市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引进了全国目前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京阳水泥厂,一期工程已投资2.8亿美元,二期工程已经批办,投资1亿多美元,将形成年产400万吨的生产规模。溧阳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该市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引进了泰国独资的食品生产企业,总投资3000万美元。

4、坚持把创新的招商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六市在招商的方式上各有特色。句容市的同志认为,派驻招商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客商,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招商途径。派驻招商要取得突破进展,人才是关键。句容市自去年2月份以来,先后在东莞和深圳龙岗区设立了两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常驻2人。办事处的同志肯吃苦、有钻劲,没有交通工具,出门打"摩的",外资企业不熟悉,就翻电话薄,他们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每人每天必须拜访一名客商,每年回家不超过4次。经过努力,2个办事处一年不到引进7个项目,协议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去年底已开工建设。金坛市今年计划面向全省公开招聘10名招商人员,核定基本工资,并依据招商引资实绩给予奖励。扬中市经济开发区在北京、上海、东莞、温州设立了4个办事处,各镇也相继在外设了10多家办事处,他们感到,随着办事处工作的逐步到位,信息渠道拓宽了,办事处现在提供的信息量已与原有渠道平分秋色。

扬中市的同志认为,网络招商是一条成本较低、具有代表趋势的招商途径。 该市从去年3月份开始运作,5月份建立网站,并专门配备了一名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专业人才。同时,利用精心编制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录、台湾化工企业名录等基础资料,对搜集到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大财团、大公司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找准与本地产业的结合点,有目的地通过在商业网站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对方取得联系,进行项目洽谈。去年,通过网上招商,委内瑞拉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扬中落户,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80万美元。

武进市和扬中市的委托招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武进市经济开发区高薪聘请了一名台湾人作为招商,每年发给15万元薪金,另按实际引进外资的5‰提成。去年共引进2个项目,协议利用外资4000多万美元,目前还有2个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正在洽谈。武进市的同志介绍,该市不少镇都相继聘请了境外招商。扬中市与同济大学紧密合作,委托该校在外留学生,吸引德国等欧美客商来该市投资,并专门按欧州风格规划建设了同济大学工业园。该项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先后已有3批客商前来考察,一批意向项目正在洽谈。

5、坚持把强化领导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断提升招商的组织水平。

六市的同志认为,区位优势不如领导优势,领导带队招商容易见到外商的高层领导,洽谈时能够拍板定案,效果较好,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招商引资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丹阳市四套班子领导都主动学习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外向型经济,带头冲在外向型经济的第一线。每年市领导都组团到境内外招商。去年仅东莞一地,市委书记和市长每人就去了8次以上,分管市长去了11次。金坛市去年召开了2次全市性的招商引资大会,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督促检查,顶真较量,在全市掀起了一股人人知晓、人人关心招商引资的氛围。

发展开放型经济,仅有领导层思想的统一还不够,必须落实保障措施,加大考核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句容市在财政支出上实施"三必保、两倾斜",即保工资、保稳定、保必办事项,向为民办实事倾斜、向招商引资倾斜。同时,对各级领导明确了"三不",即不懂外资不称职、不抓外资不称职、抓不好外资不称职。六市都制定了招商引资奖惩办法。为充分调动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句容市、金坛市规定,乡镇外资企业国税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各镇。武进市除对招商引资直接贡献者奖励外,还增设了相关部门引进外资奖和重大项目组织奖。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者,各县市都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评先评优。句容市还规定,对连续2年未完成利用外资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

二、几点建议

结合六市的经验,联系江都的实际,应在以下几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重点载体建设上求突破。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园区经济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园区经济必须要有超前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当前我市必须加快"一区四园"建设,突出载体招商,重点推进外资工业园和沿江工业园的开发利用。可以借鉴武进市的做法,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在外资工业园和沿江工业园规划启动区,加快建设步伐,拉开发展框架,尽快实现"三通一平",形成"卖点"。目前,周边县市沿江开发力度较大,可用岸线资源越来越少,港区是我市吸引大项目的优势所在,我们应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吸引一批"运输量大、用水量大"的大项目来我市投资落户。各重点镇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搞好园区规划,强化管理和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功能、孵化功能和辐射功能,建成具有独特优势的工业园。

二是在派驻招商上求突破。各驻外办事处是我市招商引资的"前沿哨所",能够接触到一批实实在在的外资企业老板,掌握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线索。发挥好各驻外办事处的作用,是拓宽项目渠道的重要途径。我市的派驻招商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效。一要充实力量。除现有的2个办事处外,各重点镇都必须在外商密集区派驻1-2个招商点。要选好驻外招商人员,把责任心强、盯劲足、业务精的同志充实到一线招商队伍中去。主要领导要亲自深入派驻招商第一线,分管领导每年要有1/3以上的时间在招商办事处,捕捉信息,拜访客商。二要保证经费。充分保证招商活动所需的必要支出。三要强化督查。细化、量化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组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换。市外经贸局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密切关注派驻招商工作的进展,制定统一的实施意见,全面细化和落实派驻人员的经费和奖惩考核制度,规范运作,规范管理,力求派驻招商工作早出成效。

三是在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商上求突破。利用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商,可以增强吸引力,在竞争中产生优势,形成突破一个、引来一串的联动效应。我市在资源方面,油气储量丰富,有近10公里可利用的长江岸线。在产业方面,我市是着名的"花木之乡",有6万亩花木种植基地;服装、汽车配件、电力器材、电子电器、木业等产品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拥有一大批熟练劳动力等等,这些优势都需进行挖掘和包装。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他们的产业结构、投资意向和投资计划,选择那些与本市实际有结合点的企业,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推介特色项目,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在以外引外上求突破。以外引外是许多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现实可靠的增长点。我们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已在我市落户且成功运作的宏运、嵘泰等企业,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外商对江都的满意度,鼓励他们以老引新,达到办好一个、引来一串、带动一片的循环联动效应。要充分挖掘现有外资企业的潜力,做足增资扩股的文章,鼓励他们增加投入,滚动发展,使之成为体现江都"亲商、安商、富商"姿态的窗口。广泛宣传丹阳、扬中经验,引导外贸生产企业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强与外商的沟通联系,吸引他们来我市合资合作,投资兴业。

第2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提升标杆,深入调研,扎实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努力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加速崛起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树立超前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前瞻性

在当前“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的主题深入人心,全市上下正在为实现“一个突破,两个赶超,三个翻番”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形势下,对许多重大课题应该有超常意识,尤其对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需要超前研究,积极谋划,做到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方向、同步调。为此,我们以市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为切入点,超前谋划,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重点工作,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征集选题40多个,经认真分析筛选,确定了36个年度重点课题,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和《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计划安排表》,明确课题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间,加强跟踪和督导力度,按照计划进度定期检查、催报,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课题进展情况,对于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协调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承办单位报送的课题报告,认真修改、完善,理顺逻辑结构,补充有关数据,深化对策建议,统一标准编印,提升了课题报告质量。全年完成重点课题报告38篇,编印《送阅(调研)材料》41期。

(二)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主动性

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前缘地带,主动谋划、主动参与、主动服务,认真组织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轻工食品产业发展、白酒打假维权、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管、招投标采购、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等调研、考察活动。撰写形成《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市轻工食品发展调研报告》、《古井打假维权考察报告》、《合肥等地招投标采购情况考察报告》、《关于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等调研及考察报告,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12月24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斌来亳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市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的做法和成效,并指示要对这一做法进行总结。为贯彻落实李斌代省长指示精神,我们迅速行动,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活动,撰写了《市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对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提炼总结,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同时,除单位正常课题研究工作外,对于上级和其他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我们也积极参与,协作配合,认真完成。配合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等上级部门开展了皖北地区发展、服务业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羊产业发展、社会领域改革、半年及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等一系列调研活动。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建议的函》、《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市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市社会领域改革情况汇报》及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等材料10余篇,为上级部门调研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材料。

(三)树立求实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与部门的协作,加强与县区的沟通,加强与省发展研究中心及省政府政研室的交流,借力引智,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和水平。深入基层而不是浮光掠影地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基层呼声并认真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调研文章真正体现实际,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并努力使更多的成果进入领导决策圈,增强调研的实际效果,做到虚功实做。

统筹城乡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市这样典型的农业大市,统筹城乡发展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现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遵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由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市政办、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局等部门配合,联合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赴三县一区开展实地调研,赴苏州、嘉兴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进地市进行考察学习,赴省发展研究中心寻求帮助指导,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六个统筹,实现六个一体化”的“六个六”发展思路措施和实施“两大改革、促进三个集中、强化四项保障”的“二三四”发展探索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市领导的认可,为领导掌握市情、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材料,并以《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决策》杂志刊用,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我们牵头起草了《资金安全等四项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经广泛征求部门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以市政府2011年1号文件印发,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金安全等四项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亳政〔2011〕1号),在市政府系统全面实施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工程,加强了政府工作创新,规范了行政行为。

加强政府投资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管,既是一项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的业务工作,又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为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做到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管事,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安全和效益,我们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考察组,先后到合肥、芜湖等地学习考察了财政性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做法、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加强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据此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亳政办〔2011〕28号),促进了课题成果的转化应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汇编了“十一五”以来的主要课题研究文章,结集编印了《奋进与跨越——“十一五”发展研究文集》一书,内容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改革、发展的进程和认知水平,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忠实记录和工作参考,呈送领导及有关人员参阅,受到广泛好评,切实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运用效果。

(四)树立大局意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广泛发掘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省政府发展中心、省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上海)等平台,搭桥引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7月,我们得知鹏欣集团委托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开展羊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调研活动,立即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联系,积极争取项目在落地。在项目可行性调研阶段,我们多次陪同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赴县区调研,提供翔尽的基础材料,努力促成项目实施。2011年8月25-26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吴克明主任亲率省政府调研组来亳进行前期调研,积极谋划扩大发展羊产业;9月19日,投资方鹏欣集团董事长姜照柏来亳考察,与市政府签订了皖北三市总投资50亿元的框架协议,决定投资羊产业发展项目,构建集羊产业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羊全产业链。在达成项目实施意向后,我们又加紧谋划项目落地工作,因为鹏欣集团羊产业项目涉及皖北三市,第一期项目在哪里落地,哪个市就可以抢占先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羊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沈强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加快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迅速启动了羊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过大量协调、争取工作,鹏欣集团已确定羊产业项目优先在涡阳县落地启动。12月19日,全省羊业实际操作工作培训会议在合肥召开,涡阳县作了支持羊业项目发展举措介绍,项目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今年元月份签约,先期投资达10亿元。

(五)树立协作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事务

积极参与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的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党建等各种活动,积极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按照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参与配合,做好徽商大会、皖北地区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药交会等重大会议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讲座等各项学习培训活动,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和理论素养得到提高。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市政府重点课题调研工作

做好2011年重点课题评比表彰工作;紧紧围绕2012年市两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2012年度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加强跟踪督促,积极协调参与,保质保量完成市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

(二)提升调研层次水平

围绕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十二五规划和我市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精选课题,牵头调研,努力提升课题研究层次和水平,重点做好白酒、中药、旅游等特色产业调研,全年完成调研报告3-4篇。积极与省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决策》杂志社等上级部门加强联络、交流,提高研究层次和水平,通过《决策》杂志、决策支持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刊发调研和理论研究文章,宣传推广。

(三)推进羊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积极联络、协调,搞好服务,保障涡阳县羊产业项目顺利签约落地及资金到位,并逐步在其他县区推开,推进拉大合作框架。

(四)加强调研队伍建设

第3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根据《关于开展“对标定位 创先争优 ”活动实施方案》(济政办[118]号)精神,10月21日—22日,由主要领导带队,我区组织人员专程前往信阳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和鹤壁浚县黎阳产业集聚区考察学习。考察组利用实地查看、开会座谈等方式,对两个集聚区进行了深入学习考察。回来之后,我们结合我区实际,比对考察情况,认真查找差距,制定措施。现将我区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标单位发展经验

(一)管理体制是集聚区提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两个集聚区“直通车”管理体制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黎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由县长兼任,副主任分别由1名县委常委、1名副县长和1名政协副主席兼任,集聚区工委书记由1名政协副主席兼任,工作人员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黎阳镇的8个行政村划归集聚区管理。史河湾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管辖陈淋、黎集、祖师两镇一乡,10个小集镇,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史河湾集聚区隶属于管委会管理,集聚区的主任兼任陈淋子镇党委书记,试验区工委书记兼任黎集镇党委书记。两个集聚区高规格的管理机构,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运作模式,以及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由集聚区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权划分,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便于大家找准各方面的利益平衡点,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合力;便于做群众工作,协调项目用地,促成项目落地。这两个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值得我们借鉴。

(二)招商引资是集聚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标的两个集聚区主要是以资源和产业招商。史河湾林业资源丰富,当地多年来以木加工著称,知名品牌有御喜木地板;黎阳是小麦生产基地,有多年面粉加工和家禽加工历史,知名企业有汉生面业等。在此基础上,两个集聚区逐步发展壮大。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只有站位全局,立足本地产业实际,积极构建产业承接平台,瞄准大企业,围绕矿用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产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集中精力引进“大块头”企业、“重量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土地提前运作是集聚区加快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黎阳集聚区项目建设受土地指标限制,采取未批先占,然后处罚的模式,运作项目用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另一方面,黎阳集聚区动迁政策可操作性强,例如:每征一亩地为供地农户解决一个城市户口,一个城市低保指标,拆迁安置按照现有住房面积,主房一平方换一平方,辅助房两平方换一平方,院地按照四平方换一平方等等,政策深受供地群众欢迎。

二、我区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互动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搭建要素平台,全力推进集聚区快速发展。2011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营业收入30亿元、税收1亿元、计划招商引资10亿元、融资1亿元、新增建成区150万平方米。到2015年,计划培育1-2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总产值70%以上。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按照集聚区的产业定位,积极培育矿山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10年实施工业项目 14 个,年度计划投资 4.2 亿元,完成投资4.9亿元。2011年实施工业项目共计20个,其中台账项目13个,新增项目7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3.1亿元。截止10月底,预计全部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3 %。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0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建成道路(愚公南路、二号路、五号路)8.63公里、标准化厂房5万平米、展厅360平方米,改造提升文昌南路2.2公里。2011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共计13个,其中台账项目8个,新增项目5个,年度计划总投资7.8亿元。截止10月底,道路、标准化厂房、水电等全部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2%。

(四)招商引资情况

2011年1-10月份,我区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约98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825余人次;洽谈项目7个,洽谈金额72.3亿元;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36.4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5.92亿元。按投资额度分: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2011年3月份,成立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实收资本201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6月份,划转为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加紧同***市农发行商洽,计划贷款1.7亿元,近期可望到位;加紧同浦发行接洽,计划贷款5000万元,正积极沟通接洽。

(六)集约节约发展情况

一是制定集聚区内村庄动迁方案,计划动迁集聚区内村居,挖潜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筛选入驻项目,提高入驻门槛,避免土地浪费。工业用地综合建筑密度高于60%,综合建筑容积率大于1,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超过240万元/亩、平均产出超过了350万元/亩。

(七)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情况

    一是水电路气暖及通讯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精准对接,实现集聚区功能与城市功能完美融合。二是计划建设职工公寓、商业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为集聚区企业的生产工人提供住宿、消费等配套服务。三是发挥集聚区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利用***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孟国平双语学校,解决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问题,为集聚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   今后工作新思路

以通盘考虑,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科学决策为先导,制定出我区加快发展的思路:

(一)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招商,利用企业、项目、产业开展招商工作,下定决心,抱着宁缺勿滥的心态,招龙头项目、大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现有企业上大项目、好项目。对于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把好项目做大做强。

(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景观一流、科技

先进的具备产业、城市、科研、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精品集

聚区。

(四)加大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助力。一是强力推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检测站发展中远期规划,逐步使其成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北部检测中心,力争三年内升级为国家级矿用电器检测站。二是出台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建立创新联盟,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全力引进投融资平台、银行等,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融资、社会投入的投融资平台体系,壮大担保平台实力,为集聚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快以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为代表的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集聚区能否高质、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集聚区龙头项目、大项目、终端项目缺乏。

    建议:

1、邀请专家教授、沿海省市商会、省内外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及规划专家,利用月末大讲堂等载体,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组织全市招商引资培训,学习集聚区规划、产业体系知识、行政审批程序、商务礼仪、招商技巧等,提升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引大商、引大项目。

2、针对单位或个人引进的超20亿元大项目;招来诸如井下救生舱的龙头项目;对我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带动作用、符合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对每个项目的直接引进人在享受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基础上再给予适当奖励。

(二)集聚区管理体制不理顺,不便运作

目前,集聚区职权不配套,对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土地、治安等,不能行使管理权。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群众工作难做、管理不力等现象。

建议:公安、规划、国土、城建、规划等机构在集聚区派驻管理机构,直接参与集聚区管理。

第4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1、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完成投资2627万元,实施了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校舍改造3类校建工程,其中9个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3个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及其他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对农村薄弱学校实行经费倾斜的基础上,组织城区13所学校对29所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开展捆绑式帮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1.3万元,组织送教下乡64场次,有力地推进了薄弱学校整改工作。同时,在全县所有学校大力开展美丽校园建设工程,累计投资40多万元,栽植苗木10万余株,购置盆景9万多盆,绿化空地1.2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

2、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一是优化师资配备。在核编申报的基础上,通过省考、中西部人才振兴计划等途径招聘了66名短缺学科教师,充实了师资力量。二是狠抓师资培训。先后选派87名校长园长参加了省级高级研修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岗位提高培训,更新了校长的管理理念,提升了管理水平;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国家级550名、省级30名、市级580名,县级4038名,学历提高培训120名,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水平。三是加强名师培养。先后评选县级学科带头人38名、骨干教师56名,选拔推荐市级知名教师10名、骨干教师10名、学科带头人12名,省级教学能手18名。

3、课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召开了全县课改工作会,印发了6份配套文件,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35X”高效课堂教学,选定31个校区进行试点,确保了课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二是加强了对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先后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听评课978节,举办专题讲座46场次,组织县级高效课堂观摩课5节、市级专家优质示范课6节,编发《教育简讯》18期、《县教研》4期,从技术层面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建设。三是加强了考察学习和专题培训,先后派出中小学管理人员及教师赴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重庆渝北职中和省内宜川、眉县、三原等地名校考察学习,累计达476人次。组织参加省、市高效课堂骨干教师培训653人次,有力提高了校长、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四是开展了高效课堂系列评赛活动,评选表彰了12所“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学校”及100名“高效课堂教学能手”,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加大了教研工作力度,先后指导学校申报了6个省级、7个市级及156个县级课题,目前1个省级、78个县级课题已结题,全县中小学教师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级奖励56人次、市级奖励78人次。

4、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先后邀请北京、西安等省内外专家、名师61名,举行高考专题讲座86场次,组织高三年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赴渭南高级中学、渭南瑞泉中学等知名学校学习考察112人次,撰写考察报告44篇,召开学习考察报告会6场次,有力地促升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333人,比去年增长18人,上线率13.61%,增长1.93个百分点;二本上线1129人,比去年增长38人,上线率35.58%,增长1.2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5、职特幼教协调发展。一是完成职教招生1889名,占总任务的105%,建成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国家级4个,省级4个。二是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1089名、劳动力转移培训7032名,超额完成了各项成人培训任务。三是扎实开展家长培训工作,邀请北大周建斌教授、道北铁中呼秀珍老师做报告4场次,培训家长2900人次,进一步转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了家校联育工作。四是大力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特殊教育学校。五是狠抓幼儿园规范化管理,累计开展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纠改及校车安全集中整治8次,进一步促升了全县幼儿园管理水平,公刘幼儿园创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新民中心幼儿园、义门中心幼儿园创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小天鹅幼儿园等5所民办幼儿园被评为县级星级幼儿园。

6、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一是扎实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狠抓青少年宫管理与使用,全县18个学校青少年宫在课余时间、双休日坚持向学生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逐层举办了中小学幼儿园“打造过硬素质争做阳光少年”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书法、绘画、制作、声乐、舞蹈、体操、乒乓球比赛活动,评选表彰了10个青少年宫工作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及174名优秀特长生,范公中学等30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特色学校。二是狠抓学生德育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及征文活动、“县好人”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及烈士陵园祭扫、敬老院献爱心、法庭进校园等德育教育及实践活动,同时坚持定期举办德育、法制、感恩、励志、心理等专题讲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三是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全年累计举办学生法制教育专题讲座218场次,扎实开展了以案说法报告会、模拟法庭、庭审进校园、法制教育征文及法制手抄报比赛等普法教育活动,收到明显成效。邀请西北政法大学杨宗科教授、强力教授为全县400多名学校管理人员做“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法制报告讲座2场次,组织力量进行普法宣传2场次,散发普法资料1万多份。四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年创建成省级文明校园1所,市级文明校园3所,县级文明校园5所。

7、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一是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投资552万元,为全县11所学校配备了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完成了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资源库建设工作。争取省上项目资金54万元,在全县36个村级小学实施了数字资源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果丰硕。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应用评赛活动,评选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集体”12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手”90名,全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教育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县教育志》编撰及出版工作,并于7月26日举行了发放仪式,我局先后被评为省及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8、安稳工作扎实有效。一是狠抓安全教育。深入开展了“安全教育月”、“安全宣传日”等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专题讲座87场次、应急疏散演练55场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二是狠抓安全培训。累计开展“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培训”221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及后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全年开展集中检查12次,督促学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70多处,创建成1所省级、2所市级、5所县级平安校园及1所市级应急管理示范点,表彰命名了10辆安全运营示范校车。四是狠抓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成立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队,为全县幼儿园校车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并与县交警队、城乡市容管理处联合开展了城区学校幼儿园上下学时段交通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五是狠抓稳定工作。全年共接待、办理各级各类案件17件次,办结率100%,切实维护了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9、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认真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为全县高职中学生及学前幼儿免除学费2821.9万元,免除义务段学生地方教材费780万元,受益学生5万多名。二是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124.5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8000多名。三是积极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县财政列支1739万元,在全县117所农村义务段学校实施了营养餐工程,受益学生19218名,营养餐学校覆盖率、学生覆盖率均达到100%。

1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多方联系,促使东发实业有限公司决定投资3.6亿元在铁路大佛寺车站旁建设煤炭铁路运输专线一条,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我县煤炭运输能力。目前,该项工程的各项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11、纪律作风全面改进。一是出台了《教育局机关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规定》和《学校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规定》,进一步严明了工作纪律,提高了机关办事效能。二是全面开展了“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月”及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张钦玉和宜川中学蒋永升校长为全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2场次,举办外出考察人员交流报告会4场次,为400多名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举办了局机关干部“谈学习、提素质、促工作”学习论坛活动,进一步更新了理念,提高了工作水平。三是扎实开展了“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征集到的5类43条意见建议建立了台账,进行了逐条整改,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系统干部作风转变,评选出先进党支部1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优秀党员57名。

第5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归来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陈双与其他专家在对比分析了印度与中国(尤其是北京)软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撰写了系列考察报告,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观点。此为系列报告中的第四份。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北京软件产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占全球软件产业份额不断加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政府的强力推动,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最具活力的产业。2003年全球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9%。份额分配大致为美国40%,西欧30%,日本10%。中国、印度、韩国软件的份额为分别2.58%、2.14%、2.69%,比上年上升了0.67、0 .39、0.27。美国依然处于高端霸主地位,拥有全球三分之一顶尖软件人才,印度软件和办公支持服务出口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电信用户数(6亿户)、互联网用户数(9000万户)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88万亿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信息服务和产业基础预示着我国未来软件需求将高速增长。

(二)北京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北京软件产值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5.3亿元(不含整机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产值),约占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量的34%,并保持连续几年发展速度超过30%的业绩。

2、北京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2003年北京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1.38亿美元,占全国通过海关的软件出口额的37%。

3、北京软件企业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软件企业3400家,占全国34.5%;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北京有31家,占全国18%。

4、北京软件产品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北京软件产品5000多个,约占全国总量的30%。北京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数量占全国43%。

(三)在软件人才和软件内需拉动方面北京对全国贡献率为50%

全国软件人才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高地。全国软件市场订单50%来源于北京,北京是软件投资与决策地。如全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和金融、电信等行业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由北京决策,推动全国实施。

(四)软件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总人数1.7%

软件从业人员12.1万人,占我市从业人员的1.7%。2003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2.8%。软件人均创造的增加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软件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判断

(一)软件产业依然是我国的幼稚产业

1、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比较小

2003年我国的彩电、彩管、激光视盘机、收录机、电话机、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打印机、光盘驱动器等产品也名列前茅,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1%、43%、80%和40%。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的8.5%,只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2.58%,规模较小。

小型软件企业居多。国内软件企业人员一般在30-100人之间,最大的不过千人左右。据业内人士说,要进入欧美外包市场,500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基本的门槛。

2、高端软件控制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手中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以微软、IBM、甲骨文(Oracle)等跨国公司为龙头的软件企业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高端软件产品,绝大

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掌握在美国,他正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丰厚的超额利润。在部分中低端应用软件外包的同时,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产品出口国。

日本软件产业是依靠国内巨大的软件市场快速发展的,在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导体等领域对企业级软件需求很大,其国内软件市场仅次于美国。为降低成本,日本的企业把很多定制软件外包给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的软件设计技术先进,松下、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国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软件公司,他们研发的软件产品往往随着企业的各类产品(通信、计算机、家电、精密电子设备等)出口世界各地。

美国、西欧和日本软件产业占有全球80%份额。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处于软件产业低端和初级阶段。

3、我国软件企业利润率不高

2003年我市大型软件企业利润率为9.25%,中关村的软件企业平均税后利润率只有4.5%,而美国微软、甲骨文和IBM的利润率均超过30%,甚至达到70%以上。

(二)兄弟省市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深圳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03年深圳软件产值为291亿元(含嵌入式软件),比上年增长45.5%,增速超过北京。华为、中兴、金蝶是深圳软件产业的骨干力量。

上海软件产业连续三年增长超过50%。2001年上海软件产业增长52%,2002年为61%,2003年达到72%,经营收入为201亿元,实现了高速增长。

大连重点发展对日软件出口。2003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为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出口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出口占软件总销售收入22%,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软件园建设极具特色,对日软件出口能力不断增强。

(三)印度软件出口发展咄咄逼人

经过十几年努力,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印度软件出口规模是中国的6.5倍。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出口20亿美元;印度软件出口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以定制软件开发和服务出口为主,2003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额在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81%。

印度软件出口业务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国外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的认可,美国是印度软件最大出口国,占印度软件出口额的58%。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采用印度的软件(日本是中国软件最大出口国,占中国软件出口额的61%,多数为低端软件编写)。

印度拥有一批软件出口龙头企业。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软件企业(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额之和超过2003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印度有8家软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中国目前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过1亿美元(随设备出口的嵌入式软件除外),中国的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印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化大规模转移,国际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成为重要趋势,信息产业服务项目外包是项目外包中的热点,全球仅软件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印度是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业务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 center)、金融保险、人力资源、IT服务等行业。北京、上海、大连、杭州、济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都瞄准了软件外包市场,制定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

(五)国家已确定软件产业为发展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软件的巨大需求。

2000年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2002年又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纲要提出到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出口达到50亿美元,软件人才达到80万人

这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明确了近期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带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

三、北京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引进制造业,忽视软件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国际服务业大规模转移的兴起,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招商引资工作大多是围绕制造业开展的。

2、注重开发国内低端市场,忽视国际化能力的提高。我国国内软件市场较大,大多数软件企业,如中软公司、用友公司均是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开发自己的产品替代国外进口软件,没有把精力用于开拓国际市场。信息安全软件、用友的财务软件、金山的WPS软件最为典型,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国际软件业务相对不足。

3、注重扶持自有技术,忽视服务型业务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一直倾斜于自有技术的项目,忽视IT服务型业务的发展。软件企业的认定是从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方面来界定的,而将占软件产业总量近50%份额的软件服务业排除在外。如市场较大、高端的金融业务服务型软件和通信业务服务型软件项目,企业一般得不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注重产业推进,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盗版软件实际上助推了国内信息化发展”,这个论调由来已久,加上90%以上的操作系统、通用型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来源于国外,这些年盗版猖獗,打击力度不够。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也严重影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5、注重人才总量,忽视软件人才质量和结构。北京软件人才呈橄榄型结构,高端国际化软件经营人才、高级产品设计专家(架构设计师)和低端技术工人相对不足,中间层程序开发人员较多。因此在承接跨国公司个性化较强的软件定单时,综合能力明显低于印度公司。

6、注重自有资金投入,忽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很难通过资产抵押争取到银行贷款。软件企业规模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与传统制造业的赢利模式有所不同,在上市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中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实施难度很大。

四、北京发展软件产业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抓住全球信息化浪潮和软件等服务业伴随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中国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突破口,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技术与风险投资,迅速提升软件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软件产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能力,推动软件产业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当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一番,超过6%,力争达到8%;海关出口额比2003年翻三番,超过10亿美元,力争达到12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集团超过30家。

发展重点: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外包,重点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国产基础软件、游戏软件。

(二)措施建议

1、确定一个地位:统一思想,确定软件产业在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由于土地、水、电、油、运等资源匮乏,生产性资源不足,从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看,我市制造业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北京有着人才智力优势,我们认为软件产业发展最能体现“五个统筹”的思想,因此建议扬长避短,集中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软件产业之都。

2、抓住一个基地:抓住机遇,加快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抓好“点、线、面”,形成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基地产业格局,充分利用好中关村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集聚效应,以中关村地区为重点,培育一批软件业旗舰企业,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加速软件出口增长,促进产业集聚。

3、营造一种氛围:创造环境,营造一种“搞软件,在北京”的国际氛围。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境的要求更高。北京集聚着大量服务业资源,借鉴制造业引进技术和外资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软件产业的规划、政策研究,完善和落实出口扶持、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境外上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软件采购等政策,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创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投资环境。

4、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培养适用性软件人才。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就有6家学院。以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大型软件开发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和整合教育资源,使北京软件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5、提高一种能力:走国际化道路,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与印度相比,我市许多软件企业的开发和生产处于“技术少标准、开发缺规范、生产无检验、质量无保障”的状态,成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产品走向高端的最大障碍。通过引入印度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加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

6、引导一批资金:疏通资金渠道,促进软件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对接。软件产业的资金瓶颈主要是投资制度的制约,要努力研究软件产业的新特点,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向银行和资本市场披露产业发展信息,促进金融业、投资业和企业的对接,促进软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十个部委共同起草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已上报国务院,这个办法的颁布将进一步促进社会资金投入软件产业。

7、拓展一个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更大的软件内需。以电子政务、“数字奥运”、城市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以软件正版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方式创造更大的市场拉力,拓展更大的软件市场。

第6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一、提升监督思路,大力营造履职氛围

市人大常委会更新监督理念,针对目前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拓展工作思路,依法行使监督权,营造了良好的履职氛围。

一是克服“无欲无求”的观念,树立“有为有位”的意识。在人大工作的老同志比较多,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无欲无求”的消极思想。这些思想缺乏对人大地位、性质的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既然人民信任我们,把权力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牢记人民的重托,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公正无私、坦荡豁达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二是克服“自娱自乐”的观念,树立“胸怀全局”的意识。有的同志缺乏全局意识,患得患失,认为“人大不干不好意思、干多了没啥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把人大监督工作狭隘地定位于“自娱自乐”。其实,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其它工作紧密联系。抓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把监督工作放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在议大事、谋全局中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三是克服“虚软指标”的观念,树立“阳光监督”的意识。过去,人民群众很少直接监督人大,人大工作缺少压力,人大监督工作处于“虚软指标”状态。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建立了“三公开”公示制(公开监督计划、监督内容、监督方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通报制(将每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以简报的形式下发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及公民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每次常委会会议邀请5—7名人大代表和公民列席会议)、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等一系列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二、突出监督重点,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人大监督工作线多面广,如果面面俱到,往往会影响监督效果。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调研。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中部强市”的目标和“一区两带三极”战略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建议,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认可。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工委负责人赴广东、广西等地工业园区,就园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学习考察,并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市委报送了《打造工业园区新优势,推进园区经济大发展》的调查报告。市委高度重视,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功能,促进了园区经济大发展。年6月,围绕市委建设新城区的重大部署,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江苏昆山、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并形成《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市委采纳了其相关建议,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目前,我市新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已完成,新城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围绕国计民生,进行重点监督。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对民生问题的监督,把事关民生的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等作为监督重点,督促政府落实解决。近年来,常委会围绕"水厂建得成、企业管得好、群众用得起"的目标,每年都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市政府广辟融资渠道,创新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近三年,全市共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10座中心水厂,分步解决了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群众对此十分满意。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多年来,行路难困扰着农民,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加大投入,建管并举,确保了农村公路"建一条、成一条、养一条、保一条"。近三年来,全市共投资2.5亿元,完成通乡公路建设38.34公里、通村公路建设885公里、落实专业养护人员90人,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

三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人大监督有许多不是一次视察、检查就能够解决好的,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形式,一抓到底,督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近年来,水污染防治一度成为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确定为重点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五年治理,分步实施,每年都通过深入现场检查、集中力量整治、召开专题会议督办等形式,督促市政府及环保等部门认真落实治污工作。关停了13家污染较大的“五小企业”,投资2亿元建起了2座污水处理厂,督促12家重点企业安装了15套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通过近几年的治理,全市大小河渠的水变清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年我市污染物总量减排继续保持双降,经省环保部门认定,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4%、6%。

三、加强预算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预算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透明钱柜”,为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人大常委会责无旁贷。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预算监督的方式方法,预算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全面实现预算监督“三个转变”。年,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遵循法规、结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修改《市预算监督办法》。修改后的监督办法内容更全面、程序更明确、方式更科学、有“预算才有支出”的原则更突出,使我市预算监督工作实现了实质性的“三个转变”:即在预算编制上,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分步编制向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进行了转变;在预算审查上,由“一审”向“四审”转变;在预算执行上,预算的调整和变更由事后批准向事前审批转变。在此基础上,常委会于年、年又分别制定了招商引资等特殊事项借款备案制度和《关于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办法》,为预算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初步审查,不断提高预算监督的工作实效。常委会破解专业人员缺乏的“瓶颈”,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成立初步审查专班,采取听汇报与查“四表一书”相结合、审查总预算与审查部门预算相结合、全面审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集中审查与进户调查相结合等办法进行初步审查。每次审查出来的问题以初步审查报告的形式向主任会议报告,市政府分管领导及财政部门负责人在主任会议之后7日内将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答复。近几年来,初步审查报告的问题和建议一般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落实。

三是强化审计支撑,逐步拓展预算审查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常委会始终依托审计部门的力量,一方面把人大的监督重点纳入审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如常委会要求市审计局对市四大公司(城司、汇桥担保公司、盛公司、投资公司)的营运、市国资办产权收益专户、国家投资浩口镇等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跟踪审计。常委会在听取审计报告后,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成果不仅是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的重要依托,而且还是跟踪监督,加强整改的重要依据。在预算审查时,初步审查专班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作为初步审查的重要依据之一。主任会议和常委会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时也要听取审计局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同时,我们还注重利用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进行了跟踪督办,形成审议意见后转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审议意见进行整改后,向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

第7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

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第8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6月初的许昌,骄阳似火。河南省许昌市政府举办的“城中村改造暨土地出让项目推介洽谈会”也如中原6月的天气一样,火热异常。在为期三天的“推介洽谈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房地产商参观了许昌市东城区11个拆迁现场和出让宗地,最终与许昌市政府达成29项投资意向,其中,城中村改造项目19项,土地出让项目10项。

许昌的城中村改造试点开始于2004年,最初几年,工作开展的举步维艰。直到2007年底,许昌市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建立了一套运行体系,城中村改造才开始走上正轨,并逐步形成了带有许昌特色的改造路子。

到今年5月,许昌市已启动了44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其中26个村已经开工、18个村准备开工,完成拆迁4117户、拆迁面积209.56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安置房565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1.42亿元,节约集约用地3500余亩。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5月中旬,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到许昌调研,在听取了许昌市领导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汇报后,徐绍史说:许昌市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应对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充分挖掘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出了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嘱咐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争取为城中村改造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来。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城中村改造历来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改造潜力巨大,综合效益十分可观。据匡算,许昌全市现有171个城中村,其中许昌市主城区内共有城中村62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 8万亩,推进区内需要改造的村庄69个,可腾出建设用地3.6万亩,其他县市主城区需要改造的城中村40个,可腾出建设用地1.1万亩。改造前,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着村庄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缺少、宅基地管理混乱、社会治安突出等问题。

城中村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许昌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目前,许昌城镇化率仅为3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离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在5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许昌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虽然城中村改造工作难度很大,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只有通过城中村改造,才能制止无序建设,实现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才能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率队赴江苏、天津等地考察,先后20余次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考察报告以及各类媒体上的外地经验进行批示,并先后四次召开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现场观摩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分析会、研讨会,以图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难题。

“政府零收益”的改造原则

走在许昌东城区的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成片的拆迁地块。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天立向记者介绍:“东城区共启动了12个城中村改造社区,总占地3948亩,拆迁面积382万平方米。安置面积135万平方米。目前,已拆迁居民户2491户、厂院129个,完成拆迁面积178万平方米,已腾出空地2300亩。在这次推介会上,我们推出的13宗待出让地块,就是我们在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加快拆迁进度,把村庄占用的毛地变成了待出让的净地。而这一切,都是在最近两三个月内完成的。”

拆迁效率如此之高是与许昌市政府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分不开的。去年下半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房地产开发商对此投资热情并不高。针对这种形势,许昌市政府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政府零收益”的原则,打消了一些有意到许昌投资的客商的顾虑。

什么是“政府零收益”?许昌市政府负责人解释,就是在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把全部收益用于农民安置补贴和弥补开发企业的亏损,最大限度地让利于群众、让利于企业。

在许昌新区东城区,政府将城中村改造土地的升值部分直接用于补贴安置小区,农民安置亏损部分从开发税收财政收入中补贴,开发商投资回报率原则上保持在25%左右,充分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许昌市还尽可能地在收费项目上加大优惠力度。他们规定:对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城市绿化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征(拨)用地管理费等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一律免收;对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费、工程勘察设计费、委托拆迁劳务费等6项经营性收费项目,或优惠减半收取或协商收取;对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城市配套费减半征收。

为了集中搞好城中村改造,许昌市还扎紧了供地的“口子”。规定在集中开展城中村改造的三年时间内,在市区、县城规划区和推进区一律禁止审批宅基地,商品房开发用地都要与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市区不再单独供地,从而引导开发商投资城中村改造。

依法依规 分类处置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许昌的原则是八个字: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对城市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的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式:

――对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实行土地一元化管理。先将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建设居民安置小区,经营性用地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为股份制经济组织安排留用地,保障其发展,留用地视情况可划拨或出让。

――对建成区外及许昌至长葛推进区内城中村改造多策并举。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情况下,集中建设村民居住区,需腾迁占用耕地的,要办理相关用地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土地参股经营,发展工商贸;具备办理征收条件的,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适时办理征收手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按项目报请省政府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对以农为主的居住区改造,即空心村整治,争取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以村庄发展规划为龙头,鼓励整体搬迁,分步组织实施。腾出的耕地指标一部分以有偿的方式调剂到城镇使用,一部分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大框架内解决使用权问题。在住宅建设与拆迁安置政策方面,规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先建设村民安置住宅,后进行商业开发。可利用村庄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先行建设安置住房,居民搬迁入住后,再对原村庄拆迁建设。没有存量建设用地的,根据村民安置用地规划,先部分拆迁建设安置用房,居民拆迁安置可采取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两种形式。

五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推介洽谈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城中村改造协调评审组办公室主任苏晓,他向记者介绍了许昌市政府探索出的5种城中村改造模式:

一是政府统征储备模式,即由政府将城中村集体土地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对拆迁户进行妥善安置,腾出土地后的收益用于弥补城中村改造支出。

二是市场开发运作模式,即由开发商融资改造,政府负责编制控制性规划,对改造项目用地进行招拍挂出让,为开发商提供环境保障。东城区就是采取了这种模式,引进了大型企业上海开天建设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的入驻。

三是社区自主改造模式,即对经济条件比较好、村民比较富裕的村庄或社区,由社区自行或以居民入股联营的方式组建经济实体,政府进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监管。

四是“村企共建”、“村园共建”模式,即由企业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腾出的土地用于企业发展。例如许昌县,在武店村改造中,县政府与瑞贝卡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瑞贝卡公司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政府依照法定程序为投资商在武店村提供了600亩土地,办理有关手续后,由公司按照规划自主使用。

五是“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腾村换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离城镇和交通干线较远,土地商业开发价值不大的村庄,以腾出耕地为主要目的。

让农民感受到实惠

城中村改造之所以不好搞,主要是因为它牵扯到当地村民的利益。改造前,当地村民靠出租房产每年可以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改造后,这笔收入自然就没有了。这成了城中村拆迁改造难的主要因素。

不过,如果政府适当解决了拆迁补偿、社会福利和就业问题,难题是可以化解的。在东城,记者遇到一位今年上半年刚被拆迁的村民,他对记者说:“对我们这片拆迁,说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配合也是假话,但仔细想想,其实对我们村民很划算。”他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改造以后,我们只损失了租房收入,最多万八干的,但以前居住条件差,用水用电用煤气都不方便,垃圾随便倒,环境脏乱差,连买菜看病都不方便,最主要的,是改造前村里住户只享受农民待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很低。改造以后,一切都跟城里人一样了。”

农民最会算账,要让农民配合拆迁、支持拆迁,就要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城中村改造的实惠。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念卫向记者介绍,在规划选址上,我们充分考虑了群众“就近、就城、就便”的意愿,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被拆迁户可以享受一套经济适用房或一套优惠价商品房,居民在办理回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手续时,有关部门减半收取办证费用。 在东城区,政府规定,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本地户,每户安排总面积200平方米的一大一小两套住房,价格则按600元/平方米出售;对嫁入本地的人家则根据宅基地状况,安置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或成本房;外来户则安排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对住房特别拥挤且符合分户条件的拆迁户,则照顾一套100平方米的成本房。

何天立说:“对城中村村民这块来说,主要就是做好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由于财政资金短缺、部分地块招商不到位,目前一部分拆迁费暂时还兑付不了。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增加了一项城中村改造成本核算内容,把群众拆迁补偿费比照同期银行利息计入改造成本,每3个月兑付一次,我们计算了一下,大致拆200万平方米需拆迁资金九个亿,赔补群众损失7000万元,我们用这种办法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据了解,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的环境,许昌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意见》、《关于对城中村改造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意见》,建立了改造拆迁评估制、办理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制等长效机制,以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东城区探索出了“四抓四促”的工作理念,即抓安置促拆迁、抓拆迁促招商、抓招商促开发、抓开发促“三赢”,在今年四、五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拆迁170多万平方米。此外,市政府在对主城区和推进区改造实施方案审批中,其中必须的一条就是看村民是否同意方案的决议。

记者看到,东城的唐岗、半截河、陈庄等社区农民安置小区已开工建设,地址就在改造后统一规划的商品房社区附近。

城中村改造:落实“双保行动”的重要举措

起于去年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也给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机遇,因为,城中村改造可以给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明山说,前不久,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保增长、保红线”为内容的“双保行动”。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就是“双保行动”的结合点。保增长需要投资,需要拉动,我们现在已经投资了20多个亿;保红线需要整治土地、改造村庄,耕地整理出来了。红线就保住了。

接着,张明山给记者列举了城中村改造给许昌带来三个好处:

一是以城中村改造拉动内需。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解决毛地变净地问题,创造土地升值空间,实现向市场要效益、要资金,向危机挑战,确保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目前,许昌市正在实施的44个老城区改造项目,总投资达到190亿元,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并且这44个改造项目直接关系着近10万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对全市经济的逐步回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以城中村改造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为应对危机,许昌市今年明确了548个重点项目,计划占地1.5万余亩,但省里分配的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只有1264亩,指标差距非常大。通过城中村改造,我们可以及时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第9篇:招商考察报告范文

项目名称:国际汽车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地址:河南省

项目规模:总占地260亩,露天汽车展场15万平方米,棚盖汽车展场1万平方米,展场办公室及门面3万平方米,4S店26640平方米,道路18000平方米,绿化及环境63400平方米。预计机动车年交易超过3.5万辆,年交易额30亿元以上。

投资金额:8亿

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政策性投资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完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市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1971亿元,与1996年相比,增长68.9%。工业增加值达到6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80.5%和7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1996年的54.9亿元增加到157.7亿元,增长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六年累计完成3870亿元,是直辖前6年的3.4倍。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50亿元和2280亿元,比1996年增长2.4倍和1.5倍。

规划目标:

实现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的综合社区。密切联系客观实际,结合气候、风向、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进行创作,建立“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观点。

项目结论:

经本可行性研究初步分析、报告论证,该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及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推动了汽车流通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当地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西部汽车产业发挥较强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惠及地方税收、众多企业、广大消费者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多方有利举措。目前,已具备了启动该项目的市场时机、条件与基础,如果该项目得到实施,相信能创造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1.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2. 用于申请土地

3.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4.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5.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6.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7. 用于上市募投

8.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9.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10.用于节能审查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价值及质量保证】

我们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第三部分 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第四部分 设计方案

第五部分 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

第八部分 实施进度建议

第九部分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十部分 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水利建设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水利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水利建设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水利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水利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水利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水利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水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水利建设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水利建设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水利建设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水利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水利建设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水利建设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水利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水利建设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水利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